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地球的公转教案(通用5篇)

发布时间:2024-12-30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地球的公转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使学生理解由于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夹角、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二分二至点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地球公转示意图,弄清二分二至点的含义

教学媒体:

手电、地球仪、自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度的夹角模型。

教学过程:

[片段]:分析地球公转示意图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讲解]:地球上的光热来自太阳,冷暖的变化也与接受到的太阳光热密切相关。由于日地距离遥远,地球比太阳小的多,一般把太阳照射到地球的光线看作一组平行光。

[板图]:平行光照身射球体时直射点的图形特征

[提问]:哪儿是直射点?直射点在图形上有什么特征?

[小节]:平行光线延伸过圆(球)心的光线是直射线,和球的交点就是直射点

[演示]步骤:

(1)地球仪在灯泡的照射下,最亮处就是直射点

(2)另一地球仪摆在对面(注意观察两者轴的倾斜方向)用教鞭连接两地球仪的直射点,教鞭恰好通过光源中心,三点成一线。(注意两个球体的`光点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3)旋转教鞭一周,所得轨迹就是公转轨道。

[学生活动]由学生充当太阳和地球,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图。请观察,地球绕日公转中,直射点的位置有无变化?

一个学生(个儿稍高)当太阳,在中间,向两侧张开双臂,表示平行光

四个学生(个儿差不多)的头当地球,分别站在P11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四个位置上。

[演示步骤]:

1、找齐、 “太阳”张开双臂旋转一周,他的手指均指向四位同学鼻子位置。(鼻尖代表赤道)

2、倾斜、 A,B,C,D四个“地球”的头同时指向北极星方向(A前倾,C后仰,B,D侧偏)

3、观察、确定二分二至点。(太阳的直射光分别指向---A眼睛、C嘴、C,D鼻子)

4、公转、四个“地球”在轨道运行,位置相互替换。辨别新位置(注意保持头的倾斜方向不变)

5、自转加公转。留一个“地球”,让他自己旋转一周的同时向前跨一步(注意保持头的指示方向不变)

[分小组演示]:教师指导

[提问]:哪个时间看不到头顶?哪个时间看不到下巴?这两个时间出现的是什么现象?

读一读:极昼极夜

[小结]:学生用观察和体验的结果填入表中

节气

太阳直射纬度

极昼极夜

春分

3月21日

夏至

6月22日

秋分

9月23日

冬至

12月22日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北极圈

南极圈

板书:

二、地球的公转

1、绕太阳旋转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一年(356天)

地球的公转教案 篇2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黄赤交角。

3、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或用地球仪操作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会用科学准确的语言等方式表示地理现象、概括地理特点的能力。

2、通过读图、画图、分析问题等活动,学习运用地理图表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并初步树立空间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和规律,使学生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让学生参与多样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观察、思考和积极发表个人见解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揭示了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是地球科学重要的理论基础,并为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奠定了基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关系是本节的重点,黄赤交角的形成是难点,难在建立较强的空间概念。教学中通过利用教具进行演示或让学生参与演示活动,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将有利于学生深入、全面地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两者的关系。

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地理课已有所了解,教学中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运用演示、观察、提问、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把研究的重点转向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

【提问】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哪位同学能根据初中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地球是怎样运动的?

【演示】发给每位学生(或两人、四人)一个地球仪。若只有一个地球仪,可请l~2位学生到讲台前演示地球的自转,要求学生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留心观察在北极上空或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有何不同。

【讲述】确定地球自转方向时要注意:地球在太空中的运动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它有自己的旋转轴,这个轴和地表的两个交点我们定义其为南极和北极(实际上把哪一个定义为北极点,哪一个为南极点并不重要)。地球南、北方向是由南、北两极的位置来决定的,是绝对的'。地球上的东西方位则随地球自转而变化,是相对的。

【演示】要求学生演示地球仪,思考:如何确定地球的自转周期?地球自转周期究竟是多长?请学生联系物理课和初中地理课所学知识回答。

【提问】确定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24小时)的参照物是什么?

对地球而言,太阳是天空中最亮的天体,所以人们选择太阳作参照物,一天是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但这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科学家们选择了遥远的恒星作参照物,由此确定地球自转的周期。这是为什么?

【演示】教师自扮地球,让前排一位学生扮作太阳,再让最后一排的一位学生扮作遥远的一颗恒星。教师面对太阳,也面对与之在同一直线上遥远的恒星,边转动身体演示自转,边移动脚步演示绕太阳的公转。教师自转360°后,正好面对遥远的恒星,却不是正好面对太阳。因为教师已绕太阳公转了大约一度,所以必须再多转约1°,才能正好面对太阳。

【提问】以两个不同参照物确定的地球自转周期,哪个是真正的周期?周期的时间是多长?确定真正周期的意义是什么?

【讲述】太阳日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周期,如计量一天的长度,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等。

【活动】让学生用太阳日计算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提问】教师用地球仪演示自转运动,问:地球自转时,各地的角速度是否都一样?自转线速度大小是否相同?

【演示】用地球仪向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讲述并提问】我们很明显看到除了南北两极外,其余各点的角速度都一样,其角速度约为每小时15°,严格地讲,这里应该用360°除以地球的自转真正周期(即一个恒星日)来计算,想想为什么?因为各纬线圈的长度不一样,所以同样是自转一周,不同纬度的地方,其走过的路程是不一样的,显然赤道地区的自转线速度,赤道向两极减小为零。

【提问】地球运动的另一种形式是绕日公转,哪位同学能根据初中学习的知识和教材插图1、22所给信息,演示地球的公转?

【演示】让学生以讲桌面作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演示地球公转运动。提示学生注意掌握住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公转的状态,让其他学生观察和评价演示是否正确。

【提问】你能总结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公转中地轴的姿态吗?

【阅读】学生读书图1、20和表1、2及教材有关内容,分析说明地球公转的轨道和速度特点,说明两者间的关系。

【讲述】因为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所以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使地球绕日公转中出现近日和远日现象。开普勒第三定律证明:地球位于近日点及附近时,公转速度快,位于远日点及附近,公转速度慢,表1、2已说明这点。

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很小,但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公转运动快,所用时间短;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慢,所用时间长,这对地球上冬夏季节的时间长短都有一定影响。

【演示】要求学生用手拨动地球仪自转,同时手持地球仪使其公转,演示自转和公转的叠加运动。

【提问】地球运动是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叠加而成的,两种运动同时存在,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体表现是什么?

【活动】让学生分组用地球仪边演示边思考和议论上述问题。

【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相互关联,密不可分。表现在时间上:地球公转一周为360°,是一恒星年,相当于地球自转了365日6时9分10秒。在空间上:地轴和公转轨道平面(黄道面)之间有66°34′的倾角,且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由此产生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23°26′,如书图1、22下图所示。

【活动】要求学生在图上描画出黄道面和赤道面的交线(简称黄赤交线),在图1、22上图中也画出黄赤交线,同时画出四条太阳直射光线(用直线箭头来表示)。观察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光线与黄赤交线的关系及在一年中如何变化。

【提问】太阳直射光线和黄赤交线的关系在一年中是如何变化的?研究两者关系有什么意义?

【总结】太阳直射光线与黄赤交线的关系,在一年中,自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转年春分,由0°逐渐扩大到360°,可利用太阳直射光线与黄赤交线所成的夹角,确定二分二至日及其他日期,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空间位置。

【观察】图1、23,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由S23°26′→0°→N23°26′→0°的回归运动—回归年。

【思考】地球上哪些自然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哪些自然现象与地球公转有关?请同学课下思考。

板书设计

地球运动

方向

周期

速度

特点

自转

(绕地轴)

自西向东

23时56分4秒

15°/时

地轴指向不变

自转与公转同时、叠加

回归年

黄赤交角23°26′yJs21.cOm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公转

(绕太阳)

自西向东

365日6时

9分10秒

59′/时

30㎞/秒

地轴相对于黄道倾斜

成66°34′夹角

地球的公转教案 篇3

《地图的阅读》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在不类型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这节课我要讲的内容是:“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活动【讲授】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一)复习:在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二)授课:

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通过电子白板演示)说明:在一般情况下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为“北方”。

情况1: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时,我们可以按照一般地图辨别方向的方法来辨别方向。即“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情况2: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没有指向正上方时,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辨别方向(出示实例,边分析边讲解)

2、例题一(电子白板演示某学校平面图)并向学生说明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确定方向:

(1)确定中心地点。

(2)以中心地点为中心画与指向标相对应的十字坐标,按指向标方位标注东西南北。

(3)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例题一、通过电子白板演示充分说明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平移指向标法和旋转地图法

例题二、通过给陌生人指路的事例来加强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1、如果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按一般地图来辨别方向

2、平移指向标

3、旋转地图法(即把指向标地图转化成一般地图)

地球的公转教案 篇4

六、地球在公转吗

教学目的:

1、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365天(一年)。

2、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3、能和小组同学合作做地球公转的模拟实验,并认真观察,收集证据,进行记录。

4、体会到科学家获得证据的过程中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意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能为科学家提供更为有力的证据。

教学重点: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周期为一年。

教学难点:认识恒星的周年视差。

教学准备:记录表,两根木杆,一把木尺,小纸条,一个红圆片(太阳),两个蓝色圆片(星星)。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在自转的同时是不是还围绕太阳公转呢?

2、思考:怎样知道地球是否围绕太阳公转?

3、小结:地球的确是在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

二、探究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证据:

1、思考:在人们不能到天空中观察地球的运动时,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公转的呢?

2、提问:(在黑板上画一地球运行轨道图,在轨道外画两颗星星)如果地球在公转,在公转的轨道上观察星星,会看到什么现象?

3、模拟实验。

(1)谈话:天空中的星星的位置各不相同,有的.离地球近,有的离地球远,如果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那么,天空中的星星的位置就会随着地球的运动而发生变化。我们可以用一个模拟实验来研究这种变化。

(2)模拟实验

①讲解:在操场上画一个圆圈,圆圈中放一个红色小圆片,代表太阳;找两个竹竿,上面分别贴上一个蓝色圆片,分别代表星星,其中一颗星星离地球近,一颗星星离地球远;在远处的星星顶竿上挂一木尺,每隔10厘米贴一个记号;然后找一位同学代表地球,背对着圆圈做圆周运动(公转),在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仔细观察两颗星的位置,并做好记录

②学生到操场模拟实验。

③把两根竹竿放的更远一些,再次观察两颗星的位置变化,并做好记录。

4、交流汇报:

(1)当地球公转运动时,星星怎么运动?

(2)当地球运动到A、B两点时,星星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3)当星星离我们更远时,位置又有什么变化?

(4)从这些现象中我们能发现什么?

5、认识恒星的周年视差

(1)阅读P85页资料,思考:为什么人们长期未能发现恒星的周年视差?

(2)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为什么能发现恒星周年视差?

(3)恒星周年视差为什么能证明地球在公转?

三、整理归纳:

1、关于昼夜现象的解释,我们保留哪一种?为什么?

2、地球是怎样运动的?

3、小结: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一年为一个周期;在公转的同时还围绕地轴自转,24小时为一个周期;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同时,地轴始终时倾斜不变的。

板书设计:

地球在公转吗

公转周期为一年

地球的公转教案 篇5

1. 观察式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北京天文馆中的傅科摆》景观图,探究傅科摆是如何证明地球自转运动的。

2. 提问式导入:①为什么在地球上看日月星辰是东升西落?

②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

③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

④为什么冬天昼短夜长,夏天昼长夜短?

〖地球自转方向的教学〗

1. 演示:教师转动地球仪,说明地球自转的概念。

2. 提问:学生表述地球自转方向。

3. 演示:转换地球仪的观察角度,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上方观察地球仪的转动情况。

4. 提问: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分别是什么方向?

〖地球自转周期的教学〗

1. 提问: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

2. 演示:任意转动地球仪。

3. 提问:地球自转了几周?(学生回答不出来)

4. 讲解:确定地球自转周期必须选取参照物,参照物就是恒星和太阳,分别为恒星日和太阳日。

5. 板图:《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

6. 启发:恒星并不是恒定不动的,而是在高速运动的。为什么地球上的人们看不出恒星在运动?(学生回答距离遥远)那么试想一下,如果人们处在恒星的位置回首望地球,能否看到地球在运动?(学生回答不能)。

7. 讲解:恒星日是某一恒星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所需的时间是23时56分4秒,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自转360°)。太阳日是太阳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所需时间是24小时。由于日地距离较地球和恒星的距离近的多,又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日公转,所以一个太阳日,地球要自转360°59ˊ,时间上比恒星日多3分56秒。

〖地球自转速度的教学〗

1. 读图:《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2. 计算:地球自转的平均角速度(360°÷24小时 = 15°/小时)。

3. 观察:不同纬度的线速度变化规律。

4. 讲解: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等,而线速度则由于各纬线圈周长不同出现差异,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两极线速度为零。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周期的教学〗

1. 讲述:开普勒三定律。

2. 读图:《地球公转的轨道》

3. 讲解:地球的绕日运动,称为地球的公转。其方向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也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向下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因此,日地距离不断随地球公转发生变化,出现了近日点和远日点,公转速度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4. 读表:《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

5. 讲解:地球公转在每年一月初到达近日点,此时,地球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达到;每年七月初到达远日点,此时,地球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达到最小。

6. 讲解:由于地球绕日公转的同时,太阳也在运动,因此,以太阳作为参照物时地球公转的周期(回归年),要比以恒星作为参照物时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要短,前者为365日5时48分46秒,后者为365日6时9分10秒。

7. 板书:

方向:自西向东

轨道: 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的教学〗

1. 演示:地球公转和二分二至时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

2. 读图:《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与黄赤交角》

3. 讲解:地球公转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地轴与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保持66°34ˊ的交角;二是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延长线指向北极星。因此,地球自转形成的赤道平面和公转形成的黄道平面构成23°26ˊ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它是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相互叠加的结果。

4. 板书:黄赤交角:23°26ˊ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的教学〗

1. 读图:《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 讲解: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太阳直射点位置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纬23°26ˊ(北回归线);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纬23°26ˊ(南回归线)。夏至日和冬至日之间的时段,太阳直射点作往返运动。太阳直射点的这种周期性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3.板书:

探究活动

拍摄北极星空照片:

⑴准备器材:带有B门的照相机,三脚架,快门线,普通黑白胶卷。

⑵活动步骤:支好相机(将镜头光心对准北极星),装上快门线,将快门速度设定为B门,开启快门曝光,按0.5小时、1小时、1.5小时、2小时曝光时间分别拍摄,经冲洗放大获得四张北极星空照片,分析照片结果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运动。

相信《地球的公转教案(通用5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教案,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地球公转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地球公转课件十篇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上课时幼儿园的老师都想让自己的课堂知识能够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因此,老师会在授课前准备好教案,教案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幼儿园教案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球公转课件十篇”,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1.地球公转...
    2024-08-27 阅读全文
  • 地球仪教案通用十三篇 如今,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您向大家推荐的是“地球仪教案”。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前事先准备好的,而课件内容则需要老师自己进行设计和完善。教案是构建情景式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获得新的体验和启发!...
    2023-11-04 阅读全文
  • 地球与地球仪教案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各种角度深入剖析“地球与地球仪教案”。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教案是学生专注学习参与互动的关键支撑。请认真思考并参考本文!...
    2023-09-02 阅读全文
  • 保护地球大班教案模板(通用8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尤其是老师想要浓郁课堂氛围,高质量的教案课件是必要的,应该从什么角度去写教案课件呢?以下主题为保护地球大班教案模板,为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意向您推荐的,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2023-08-24 阅读全文
  • 流浪地球2观后感800字通用(5篇) 有人说过,人因独特而存在。观后感就是对所看过的作品概阔总结自己的感受,写观后感时,我们可以谈一谈自己的具体感受。观后感的格式规范是什么样的呢?以下由我们收集整理的《流浪地球2观后感800字》,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2023-01-31 阅读全文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上课时幼儿园的老师都想让自己的课堂知识能够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因此,老师会在授课前准备好教案,教案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幼儿园教案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球公转课件十篇”,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1.地球公转...

2024-08-27 阅读全文

如今,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您向大家推荐的是“地球仪教案”。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前事先准备好的,而课件内容则需要老师自己进行设计和完善。教案是构建情景式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获得新的体验和启发!...

2023-11-04 阅读全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各种角度深入剖析“地球与地球仪教案”。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教案是学生专注学习参与互动的关键支撑。请认真思考并参考本文!...

2023-09-02 阅读全文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尤其是老师想要浓郁课堂氛围,高质量的教案课件是必要的,应该从什么角度去写教案课件呢?以下主题为保护地球大班教案模板,为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意向您推荐的,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2023-08-24 阅读全文

有人说过,人因独特而存在。观后感就是对所看过的作品概阔总结自己的感受,写观后感时,我们可以谈一谈自己的具体感受。观后感的格式规范是什么样的呢?以下由我们收集整理的《流浪地球2观后感800字》,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2023-01-31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