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大班科学课教案 有关《我们的朋友青蛙和癞蛤蟆》课件

发布时间:2022-01-24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程教案 幼儿园科学课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程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青蛙和癞蛤蟆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成长过程。

2、使幼儿了解青蛙和癞蛤蟆都是人类的朋友,教育幼儿要保护他们。

重点:

幼儿认识青蛙和癞蛤蟆。

难点:

幼儿认识青蛙和癞蛤蟆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成长过程。

活动准备:

采集蛙卵,青蛙和癞蛤蟆图片。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自由探索材料。

引导幼儿观察蛙卵。

--说说蛙卵是什么样子的,是哪儿来的?"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它会变吗?变成什么?应该怎样喂养小蝌蚪?

请幼儿观察并记录小蝌蚪的变化。

2、引导幼儿回忆讲述青蛙的生长过程。

--青蛙和癞蛤蟆是怎么变的?

出示青蛙生长图片及幼儿的记录本,引导幼儿回忆讲述。

3、引导幼儿讲述青蛙和癞蛤蟆的外形特性和生活习性。

出示青蛙、癞蛤蟆的图片。

--这是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它们生活在哪里?喜欢吃什么?

--请大家想一想,青蛙和癞蛤蟆有哪些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4、帮助幼儿了解青蛙和癞蛤蟆都是人类的朋友,要好好保护它们。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扩展阅读

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关《青蛙》课件


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能也会时常遇到一些失败的课。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确不错,当我们每个人在遇到失败时,如何去正确面对呢?是放弃,还是继续尝试、改进,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以求得发展呢?

新理念、新教材指导下得幼儿教育事业,要求教师“一切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位幼儿得发展”。所以,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勇于创新,这样,才能使自己在不断的尝试中,求得自身的发展和进步,21世纪的幼儿教师正是需要有这样的创新精神。

一、设计意图:

我选择的是一个科学活动《青蛙》,现在正是春天,结合春季的特征,我们开展了春季的主题教育,由于青蛙是在春天里繁殖的一种动物,青蛙妈妈生下了许多的宝宝——小蝌蚪。所以,幼儿们就会经常走到自然角去观察小蝌蚪,对小蝌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次,我问幼儿:“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幼儿说:“小青蛙”。我又说:“那小蝌蚪怎么长得和青蛙不一样呢?”幼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疑惑的样子。故我又根据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中央教育研究所的刘占兰教授也指出: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奥秘,有益于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使他们从小善于观察和发现。为此,我就结合新《纲要》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此次科学教育活动。

二、主要的教学描述: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青蛙,初步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长过程。

2、使幼儿知道青蛙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准备:硬件方面:青蛙玩具或图片 青蛙的生长过程图 小蝌蚪软件方面:事先饲养小蝌蚪

教学过程:

一、出示小蝌蚪引出课题,激发幼儿观察青蛙的兴趣。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请你们看一看是谁呢?;.教.案来自:;(小蝌蚪)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青蛙)

二、出示青蛙玩具或图片,让幼儿观察青蛙的外形特征。

“呱呱呱,呱呱呱”小朋友你们好!我是玩具厂的叔叔根据青蛙的样子做成的青蛙玩具。

提问:

1、青蛙长得怎么样的?

2、眼睛、嘴巴怎么样的?

3、肚皮、背是什么颜色的?

4、青蛙有几条腿?

5、青蛙有颈吗?头能转动吗?

6、青蛙生活在什么地方?

三、初步引导幼儿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现在,小朋友们都认识我了,但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吗?

1、幼儿先借助已有的经验讲述青蛙的生长过程。

2、教师出示青蛙的生长过程图,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青蛙爸爸和妈妈身下宝宝的时候是怎么样的?慢慢长大后又变成怎么样了?最后又变成怎么样了?

3、游戏《蝌蚪宝宝变青蛙》,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青蛙的生长过程。

① 假如你是一只蝌蚪宝宝,圆溜溜的,用身体的动作怎么做?

②变成小蝌蚪了怎么做呢?

③长出后退怎么做?

④长出后退怎么做?

⑤脱掉尾巴怎么做?

最后,教师做青蛙妈妈,幼儿做宝宝一起游戏,将青蛙的生长过程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四、知道青蛙与人类的关系。

1、青蛙有什么本领?

2、青蛙对我们人类有这么大的用处,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青蛙呢?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青蛙》结束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从选材、设计、准备到教学,虽然我能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季节和兴趣需要出发,详细地考虑了各个方面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但在课后发现还有一些方面有待改进的。如:科学活动中,教师提供给幼儿观察的玩具青蛙科学性不够,幼儿的探索、尝试机会不够,就此问题,本人认为这节课还可作以下的调整和改进。

一、注重幼儿已有的基本经验。新《纲要》明确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但是我在教学前的幼儿探究做得还不够,幼儿只是对小蝌蚪感兴趣,但课前教师没有细致地引导幼儿观察过小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故幼儿缺乏已有的基本经验。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幼儿都说不出小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这时教师只有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去观察,讲述和用身体的动作来体验、表现,故科学活动的目标体现还不够。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前,让幼儿观察过青蛙的生长过程了,那么就可避免此问题的出现了。

二、提供的科学活动材料要真实。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给幼儿观察的材料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教师给幼儿提供的观察物与真实物有所不同的话,那么会给幼儿的观察造成一定的错误,影响科学活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在本次科学活动中,教师虽然为幼儿提供的玩具青蛙与真实的相差不远,但毕竟还是有所出入的。因此,这里教师可将观察物玩具青蛙换成图片或多媒体,就可避免这一问题了,达到教学的目标。

三、采用的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

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对每个环节的精心设计与考虑。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出发,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如:在第二、三环节中,我是出示玩具青蛙和图片,让幼儿枯燥地观察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幼儿讲述的积极性和兴趣不高。这里可制作成生动形象的课件进行教学,就可大大地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形象性。

总之,本次教学活动存在的不足说明,在我们预设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幼儿的基本经验、需要、能力、兴趣等等,只有把握好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使幼儿在愉悦、轻松的教学活动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目标。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关《青蛙和蝌蚪》课件


设计背景

春天来了,万物苏醒。很多小朋友都对昆虫很感兴趣,所以特设这个活动让小朋友认识青蛙。

活动目标

1、明白青蛙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激发幼儿爱护、关注小动物的情感。

2、观察并描述青蛙的外形特征,通过故事《小蝌蚪找妈妈》了解青蛙从卵变蝌蚪最后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活动重难点

蝌蚪如何变成青蛙的过程,青蛙为什么是吃虫子的好蛙?

活动准备

青蛙图片,《小蝌蚪找妈妈》挂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引导幼儿欣赏图片并提问: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谁?

2、这些青蛙平时都是吃什么长大的呢?

3、你们害怕青蛙吗?为什么?你们会去捉青蛙或吃青蛙吗?

二、青蛙外形特征

1、自主探索:请幼儿仔细观察青蛙图片、模型,幼儿观察青蛙的外形特征,如头部扁而宽,口阔、眼大,皮肤光滑,通常为茎绿色,趾间有薄膜相连,青蛙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善跳跃,会游泳,多在夜间活动。

2、集体探索:你见过青蛙,听过青蛙的叫声吗?说说青蛙和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

三、探索青蛙生长过程

1、出示《小蝌蚪找妈妈》挂图,讲述故事。

2、提问:水草上沾着的一团圆圆的东西是什么?大脑袋长尾巴、游来游去的动物是什么?"文.章出自屈a老师"是由什么变来的?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3、幼儿复述故事。

4、游戏:小蝌蚪变青蛙。

玩法:小朋友围成圆圈站好,老师一边出示字卡一边说:青蛙妈妈产下许多圆圆的卵(幼儿蹲下双手抱腿,头低下,做圆圈形状),又成小蝌蚪(幼儿小跑步双手放在身后做摇摆状),小蝌蚪长出两条前腿(幼儿伸出两只胳膊继续小跑做游泳状),又长出两条后腿(幼儿把两腿分别伸一伸),最后成青蛙呱呱叫又跳(幼儿做蛙跳状,嘴里学青蛙叫声:呱呱呱)。

活动反思

在本节课中,小朋友学到了青蛙的外形特征,以及它演变过程,也知道青蛙是由小蝌蚪变来的。但是由于活动准备只是图片,有几个孩子不积极参加,如果再添加几个相关动画视频,我觉得会调动起更多孩子的兴趣。本节课少讲了青蛙是好蛙,教导幼儿要从小保护它们。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先告诉大家环境在不断恶化,但有些小动物还是坚持自己的工作,帮人们捉害虫,引入本篇课文。

大班优质科学教案 有关《认识青蛙 》课件


活动目标:

1.青蛙的外形特征和成长过程。

2.了解养成观察事物细微变化的习惯,培养幼儿对动物生长的探究欲望。

3.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知道它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

活动准备:

青蛙图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动物朋友,咱们听一听它是谁吧!对,就是小青蛙。(出示课件青蛙图)

二、说一说(观察青蛙的外形特征)

师:“你们见过青蛙吗?”谁能说说它的样子吧!请大家从上往下来说一说。

(青蛙穿得什么颜色的外衣的? 眼睛、嘴巴怎么样的? 肚皮是什么颜色的?有几条腿?)

——幼儿说,教师贴上所说的外形特征局部图。对语言完整的幼儿给予表扬。

重点讲解脚蹼——引导幼儿观察。

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青蛙,它的样子很可爱,那它生下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吗?(不是)对,它生下来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它的长大经历了很神奇的过程,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吧!

三、看一看(观看课件图片,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1、播放课件,提问:

(1)青蛙妈妈生下的小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许许多多圆圆的卵)

(2)天气暖和了,卵是怎样变成小蝌蚪的?(脱下了外衣)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大脑袋,一条细细的小尾巴)小蝌蚪是怎样游动的?(请幼儿模仿动作)

(3)小蝌蚪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长出了后腿)

(4)小蝌蚪身体又发生了什么变化?(长出了前腿)

(5)小蝌蚪身体的哪部分消失了?(尾巴,慢慢变短)

(6)现在,小青蛙的身体变成了什么颜色?(脱掉了黑衣服,换上了绿衣服)

2、教师出示青蛙生长过程图,引导幼儿回忆。

师:“小宝宝是一下子就变成青蛙的吗?(不是,慢慢长大,身体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现在请大家想一想它是怎样变化的?

(教师引导提问:青蛙妈妈先在池塘里产下了什么?接着卵又变成了什么?小蝌蚪先长出了什么腿?又长出了?身体的哪部分消失了?最后变成了?)

——幼儿回答教师连线过程图片

青蛙卵—小蝌蚪—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消失--青蛙。

问:“青蛙从卵变成青蛙经历了几个变化?

四、画一画(初步了解蝌蚪和青蛙简笔画的画法)

课件演示画法,幼儿初步感知。

五、唱一唱

音乐游戏《小青蛙找家》,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青蛙。

六、了解青蛙是人类有益的动物,引导幼儿保护青蛙。

师:“小青蛙真可爱,青蛙有什么本领?那小青蛙喜欢吃什么呢?

——提醒幼儿大胆回答

青蛙对我们人类有这么大的用处,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青蛙呢?

小结:青蛙不光吃蚊子、苍蝇,还大量捕食蛾子、稻飞虱等农业害虫,它们一年吃害虫的数量大约是五万多只。所以人们称它为“庄稼的保护神”。青蛙对我们人类的益处很大,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不能捕杀青蛙,好好的保护它。

七、延伸活动:

科学区:在自然角饲养小蝌蚪,幼儿做成长记录表。

美工区:折纸——小青蛙或制作与青蛙有关的环保宣传画。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关《我们的蜗牛朋友》课件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了解蜗牛的外形特点及简单的生活习性。

2.能大胆提问和表达,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3.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感受探究的快乐。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观察记录本

活动过程:

一、引发问题,激发孩子仔细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老师:我发现孩子们对蜗牛特别感兴趣,你觉得你最想知道的是哪方面的问题?

幼儿:我想知道蜗牛的背壳有什么作用?

幼儿:我想知道蜗牛的眼睛在哪里?耳朵在哪里?鼻子在哪里?蜗牛有牙齿吗?它怎么吃饭的?

幼儿:蜗牛有脚吗?如果没有脚,那么它是怎么走路的呢?

(老师的思考:孩子们提出来这么多有趣的问题,其实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把蜗牛拟人化,把它和小朋友自己的身体功能进行比较,想进一步了解蜗牛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而且这些问题还真的难到我了,我也需要去查阅资料才能得到答案。纲要也指出:在科学活动中要让孩子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我何不把问题又抛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呢)

老师:老师对小朋友提出的这些问题也很感兴趣,那我们以后天天早上都去观察蜗牛,看看蜗牛五官到底在哪儿?再仔细观察蜗牛的没有脚是怎么走路的?我们要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观察记录本上,观察完后我们要一起分享,看哪个小朋友的发现最多。

二、幼儿观察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带着问题进行有意观察和简单记录。

老师:孩子,你看到蜗牛的头了吗?看到它的眼睛和鼻子了吗?

幼儿:老师,我只看到一个背壳,没有看到蜗牛的头。

老师:那再等等看,可能蜗牛一会儿就会伸出头来的。

幼儿:老师,我发现蜗牛把头伸出来的时候头上还有两个小黑点。

老师:真的有,看仔细了,长在头部的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赶快把它记录下来吧。

幼儿:老师,我发现蜗牛爬过的地方有一条白色的印子。

老师:真的,观察得真仔细,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其它的蜗牛爬过的地方是不是都有一条白色的印子呢?

幼儿:好的。

幼儿:老师,我发现蜗牛真的把我们的菜叶吃掉了,但是我看不见它们是怎么吃的。做操前我只看见它在那儿趴着,喝完牛奶后我再看的时候就看见菜叶上有一个洞了。

幼儿:老师,每次我一伸手要去摸蜗牛的时候,它就把头缩进去了,我都看不到它了。

老师:那赶快把这些现象记录下来,以后和小朋友交流,看他们是否有一样的发现。

(由于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孩子们的观察非常仔细和耐心,除了晨间活动我组织去观察以外,个别孩子自由时间也去观察,下午放学的时候也会去观察,而且观察一次都要持续很长的时间,还一边观察一边和同伴说着自己的发现。)

三、梳理交流,了解蜗牛的外形特点,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渠道解决其它问题。

老师:你们观察到蜗牛是什么样子的?它的五官到底长在哪儿?

请幼儿拿着自己的观察记录本上来和小朋友进行交流。

(幼儿有的画出来一个圆形的贝壳,有的画出来露出头的蜗牛,还有观察得更仔细的孩子还画出了蜗牛贝壳上的一些花纹。幼儿普遍在露出的头上画了眼睛和嘴巴。观察得细致的幼儿孩子头上画了两个触角。有的幼儿还和小朋友分享了蜗牛走路的动态,爬着一动一动的就往前了)

老师:小朋友还有什么问题和疑惑也可以提出了来,看其它小朋友有没有答案。

(孩子们提出了没看到蜗牛怎么吃东西,怎么听声音,背壳有什么用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但是通过观察也没有得到答案。)

老师引导: 孩子们,你们提出的蜗牛怎么看、怎么听、怎么吃东西的这个问题我也不太清楚,你们觉得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得到这些答案呢?

幼儿:上网查询、问爸爸妈妈、看书。

老师:那我们就分头去查资料,明天我们再来交流好吗?

四、分享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老师:你们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答案是什么?你是怎么找到答案的呢?

幼儿:我爸爸给我做网上查了的,我爸爸说蜗牛的视力很差,只能看一点点地距离。

幼儿:蜗牛走路的时候是爬着走的,它会分泌粘液,让路湿一点,这样爬着走就不伤身体了。那个白色的印子就是蜗牛分泌的粘液。

幼儿:蜗牛的背壳是保护的作用,它怕光和坏人,看到强光或者危险的东西就把头缩进去。

幼儿:我妈妈说蜗牛有它们自己的语言,碰碰触角就表示它们在说话了。

老师:小朋友都说出来自己的答案,真能干。接下来我们给蜗牛朋友画个像,把我们知道的都告诉别班的小朋友好吗?

老师和幼儿一起制作展板:我们的蜗牛朋友。

活动反思:

教育内容的生成应基于孩子的问题需要。孩子们的在观察蜗牛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说明孩子们在思考,在分析,需要得到一定的支持与帮助,这时如果老师视而不见,那么就会错失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机,通过对孩子问题的分析和思考,确定生成蜗牛这个主题的教育活动,我觉得能够发展孩子的细致观察能力,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而且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大胆分享交流的能力。

教师采取的行为策略应有利于孩子目前问题的解决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在孩子们提出了有关蜗牛的若干问题之后,我采取了三个策略来解决问题。首先我选择了采取了激发孩子仔细观察这样一个策略。这一策略主要是发展细致观察、带着问题去观察的能力,这样的有意识的观察是优良的学习品质,对孩子解决目前问题和今后的成长非常有帮助。第二,我采取了让孩子主动寻求答案的策略。这一策略主要是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的信息社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孩子们除了观察以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家庭教育资源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这一策略可以发展孩子用多种方法大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采取的策略是幼儿大胆分享和交流的策略。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对蜗牛有了自己的认识,产生了表达和分享的需要。于是我就采取了这一策略。这一策略的产生是为了让孩子在分享活动中充分表达和聆听别人的答案,发挥同伴互助学习的作用,对发展幼儿语言倾听与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有促进作用。这3个策略的解决既有利于目前问题的解决,又有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需要。

教师隐性地指导是为了突出孩子主动地学习。在本次活动中,幼儿获得的有关蜗牛的知识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通过观察和询问得到答案的,这样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孩子的主体性,使他们成为问题的提出者和解答者,促进了幼儿的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在本次活动中,老师的作用是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观察和交流的平台,发挥的是隐性指导作用,重在激发和调动幼儿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孩子体验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感受其中的快乐。

相关推荐

  • 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关《青蛙》课件 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能也会时常遇到一些失败的课。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确不错,当我们每个人在遇到失败时,如何去正确面对呢?是放弃,还是继续尝试、改进,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以求得发展...
    2022-01-24 阅读全文
  •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关《青蛙和蝌蚪》课件 设计背景 春天来了,万物苏醒。很多小朋友都对昆虫很感兴趣,所以特设这个活动让小朋友认识青蛙。 活动目标 1、明白青蛙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激发幼儿爱护、关注小动物的情感。 2、观察并描述青蛙的外形特征,通...
    2022-02-01 阅读全文
  • 大班优质科学教案 有关《认识青蛙 》课件 活动目标: 1.青蛙的外形特征和成长过程。 2.了解养成观察事物细微变化的习惯,培养幼儿对动物生长的探究欲望。 3.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知道它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 活动准备: 青蛙图片、课件。 活...
    2022-02-09 阅读全文
  • 青蛙与蛤蟆故事 1、青蛙与蛤蟆的故事 青蛙一族荣获了田园小卫士的荣誉称号,有只癞蛤蟆又妒又恨。心想“哼,我也是蛙的一种,我也能吃害虫,为什么没人给我荣誉?难道我不如青蛙?不行我要去会会这些青蛙们。”于是,他偷偷的混进...
    2021-03-30 阅读全文
  • 关于吹牛皮的青蛙和蛤蟆的故事 1、吹牛皮的青蛙和蛤蟆的故事 石头上坐着一只青蛙,它歪着脑袋,两眼望着天空,好像在想什么事。 一只蛤蟆路过这里,它看见了青蛙,就上前打招呼:“喂──您好!” 青蛙定了一下神儿,说:“您好!” 蛤蟆说:...
    2021-03-08 阅读全文

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能也会时常遇到一些失败的课。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确不错,当我们每个人在遇到失败时,如何去正确面对呢?是放弃,还是继续尝试、改进,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以求得发展...

2022-01-24 阅读全文

设计背景 春天来了,万物苏醒。很多小朋友都对昆虫很感兴趣,所以特设这个活动让小朋友认识青蛙。 活动目标 1、明白青蛙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激发幼儿爱护、关注小动物的情感。 2、观察并描述青蛙的外形特征,通...

2022-02-01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青蛙的外形特征和成长过程。 2.了解养成观察事物细微变化的习惯,培养幼儿对动物生长的探究欲望。 3.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知道它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 活动准备: 青蛙图片、课件。 活...

2022-02-09 阅读全文

1、青蛙与蛤蟆的故事 青蛙一族荣获了田园小卫士的荣誉称号,有只癞蛤蟆又妒又恨。心想“哼,我也是蛙的一种,我也能吃害虫,为什么没人给我荣誉?难道我不如青蛙?不行我要去会会这些青蛙们。”于是,他偷偷的混进...

2021-03-30 阅读全文

1、吹牛皮的青蛙和蛤蟆的故事 石头上坐着一只青蛙,它歪着脑袋,两眼望着天空,好像在想什么事。 一只蛤蟆路过这里,它看见了青蛙,就上前打招呼:“喂──您好!” 青蛙定了一下神儿,说:“您好!” 蛤蟆说:...

2021-03-08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