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你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了解多少?

发布时间:2021-09-30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笔记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导读:儿童的感情与行为方式都是有原因的,应认识到即使儿童打人或用其他动作表达情感都是正常现象。在制止他的不受欢迎的动作时,先不要责备或羞辱他,试着向他说明我们理解和接受他的情感,再用积极的方式向他提出建议,帮助他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感情,我们期待他改变行为,培养他的自尊和自信,并让他感觉到成人是相信他的,这样做才是真正的尊重儿童。

我们常常习惯于用成人的标准和眼光来看待儿童,把儿童的行为和感情用“好”“坏”来区分,使儿童常常因为日常生活中做的一些事情而受到责怪。如:儿童可能喜欢某种活动,像玩泥巴或翻弄抽屉里的东西等,总免不了被成人说成是顽皮、胡闹。由于儿童不可能知道怎样做成人才认为是多的,又由于依赖成人,就非常想要讨成人的欢喜,这样,儿童就渐渐对自己和自己的行为感到没有把握而喜欢看成人的脸色行事。其实儿童看待自己的错误比我们心里想的要严重得多,因而儿童在我们成人责怪他的时候常常忍受着内疚的沉重负担。

策略之一:给孩子的“错误行为”找个正当的理由

平平是个圆脸的男孩子,他每天都带好几样玩具去幼儿园,经常和朋友互换玩具玩,甚至还常常掉了一两个玩具。咪咪也是个可爱的小女孩,但在小小班的时候她从来也不带玩具到幼儿园来,也不爱与其他孩子交往。在老师的要求下,她的父母每天都尝试着鼓励她带玩具到幼儿园去,但她说什么也不愿意,逼得急了,她就边哭边喊:“他们要抢我的玩具呀!”

为什么有的儿童可以和别人一起玩自己的玩具,而有的儿童从不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和别人一起玩呢?我们如果按成人的规范来判断,会认为前者大方、慷慨,而后者自私、不友好,于是我们很可能会向后者提出要求,要他“试一试和别人一起玩”,或告诉他“和别人一起玩是很开心的”等等,如果这孩子还是不愿意或在成人要求下不得不做,但转眼又我行我素,我们很可能对这孩子产生了偏见,并不知不觉地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来,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1467.cOM.cn 大学生范文网)

其实,我们要解决的不是表面问题,而是行为的实质问题:愿意和别人一起玩自己玩具的儿童是有安全感的,容易与人友好相处,他不怕吃亏,不需要提防人家侵害自己的权利;而不愿意拿出东西和别人一起玩的儿童是缺乏安全感的,他并不是自私或不友好,而是对自己应付别人的能力没有信心,这样的儿童在面临新情况或困难时,常常会退缩、反抗、甚至攻击别人。那么成人要做的就不是要求孩子改变行为,而是先充分地给予孩子安全感,帮助他建立自信心,那么上述情况就迎刃而解了。

策略之二:让孩子有为自己的事作决定的机会

杰杰从幼儿园回家后在看动画片,外婆烧好了饭菜,叫道:“杰杰,吃饭啦。”杰杰先是不理不睬,外婆又叫道:“杰杰,快来呀,饭菜要冷掉了。”杰杰头也不回地说:“不要吃饭,我要看动画片。”外婆对一旁的外公使了个眼色,外公乘杰杰不注意,悄悄将电视频道转换了,立即换来了杰杰的大哭大叫,外婆好说歹说都听不进,最后以外公狠狠打了杰杰两下屁股才把杰杰“打到了”饭桌旁,但是杰杰是含着眼泪吃饭的,这顿饭一家人都吃得没有味道……

很多家庭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有时成人还为了省“麻烦”而索性将饭菜端到电视机前让孩子一边看电视,成人一边喂饭。不论是强迫孩子“按时进餐”,还是迁就孩子“边看边吃”,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都是不利的。也许我们可以在要求孩子吃饭时,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自己为自己拿主意,例如:孩子可以在“看完正看到一半的动画片,马上来吃饭”与“再看两分钟就来吃饭,然后在吃完饭后还能看一个动画片或做一件孩子喜欢的事”两者之间选一个方案,这样,孩子自己做出了选择和决定,执行起来会比较乐意。

我们必须承认,“幼儿正在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他有坚持自己主张的内驱力,并以此证明自己是独立的;他有时不按照成人的嘱咐行事以显示自己的独立性;他正在试探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一个自己有权的人。”儿童需要感到自己有可能安全地坚持自己的主张,正如他必须发现自己有可能在约束和限制中生活一样,儿童接受哪种限制,对于他怎样学会坚持自己的主张和怎样限制自己的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策略之三:孩子有生气和恼火的权利

扬扬见一些小朋友在下棋,就挤了进去。一会儿,只见另一个孩子捂着鼻子哭着跑过来:“扬扬打我,我的鼻子给他打疼了。”扬扬爸爸跑过去把扬扬一把拉出来,质问道:“你干吗打人家?你这小鬼昏头啦?把别人打伤了怎么办?啊?!”扬扬憋红着脸声辩:“那他干吗不让我看呐?”“不让你看就可以打人啦?我看你是越来越不像话了,去,赶快向人家道歉。”“我干吗要道歉,是他先不让我看的。”扬扬还是一脸倔强,爸爸气恼地伸手就在扬扬的头上打了一下,这下,扬扬也咧开嘴哭上了,一边哭一边还在叫:“是他先不让我看嘛,是他先不让我看嘛……”还向爸爸挥着小拳头。

这时,扬扬妈妈来了,把扬扬拉到一边,递给他几张纸巾擦干眼泪,并对另外那个孩子说:“让我先跟扬扬聊聊,好吗?”那孩子跑开了,妈妈把扬扬抱在怀里:“好了,先冷静一下,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那你把事情的经过告诉妈妈,让我知道你为什么生气好吗?”扬扬在妈妈的怀里渐渐冷静下来。原来扬扬在看别人下棋的时候,高声地在那儿指手画脚,另一个孩子想将扬扬赶走,于是用力推搡扬扬,扬扬伸手挡隔,正好撞在那孩子的鼻子上。于是,妈妈对扬扬说:“我知道你生气的原因了,别人不让你看下棋让你很生气,但是你大声地说话也会打搅别人,我觉得如果看别人下棋的时候能比较安静,应该会受欢迎的,你说呢?”扬扬点头了,妈妈又继续说:“我还觉得如果你想继续去看棋,那么应该向被你撞疼鼻子的人道歉,也许别人还是会欢迎你的。”扬扬又点了头:“好吧,我试试吧。”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儿童的感情与行为方式都是有原因的,应认识到即使儿童打人或用其他动作表达情感都是正常现象。在制止他的不受欢迎的动作时,先不要责备或羞辱他,试着向他说明我们理解和接受他的情感,再用积极的方式向他提出建议,帮助他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感情,我们期待他改变行为,培养他的自尊和自信,并让他感觉到成人是相信他的,这样做才是真正的尊重儿童。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你误解过孩子吗?


妈妈总是会认为,是自己给了孩子生命,是这世界上最爱孩子的人,也一定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可是,孩子小小的心灵世界,其实有许多妈妈不了解的秘密。若非孩子发出委屈的声音使家长了解真相,家长甚至不知道自己曾误解了孩子,让孩子委屈、伤心。

我只是好心办了坏事

早上起床后,我照例先把女儿“收拾”好了,我才开始洗漱。我洗漱完毕走进厨房,问:“文文,你早餐想吃什么?”她脱口而出:“蜂蜜荷包蛋。”待我煮好荷包蛋准备去舀蜂蜜时,她说:“我要吃小瓶子里的,哦,要不先吃搪瓷盅里的。”我就顺手端过搪瓷盅,见茶几上有水迹,心里有些疑惑,迅速揭开盖子,定睛一看,半盅蜂蜜变成了满满的一盅水。我气不打一处来,把脸一沉,厉声吼道:“你过来!”正在沙发上玩玩具的女儿怯生生地站到我的面前。

“这是什么?”

“水。”

“谁倒的?”

“我。”

“哪只手?”

我话音刚落,孩子已经将她的右手伸到了我的面前,等候发落。我也就气急败坏地啪啪啪,给了她三下,可在收手的一瞬间,看着孩子那副很顺从的、可怜巴巴的样子,我心里真的很后悔,我知道自己又犯错误了,怎么能不分青红皂白就打孩子呢?

于是,我坐在一旁等孩子把鸡蛋吃完,叫她坐在我的身旁,心平气和地问:“乖乖,你为什么要把水倒在蜂蜜里呢?”她不假思索地说:“我想把它粘住。”我疑惑地望着她,又问:“为什么要把它粘住?”她接着说:“那天,大瓶子里的蜂蜜漫了出来,我看见你收拾了半天才弄干净,我怕搪瓷盅里的又漫出来,就……”我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孩子是想帮我做一件好事,只是生活经验不足,才帮了倒忙。

妈妈反思:听完孩子的陈述,我更加后悔了。我把她揽入自己的怀里,诚恳地对她说了一声:“对不起,妈妈错怪你了。”我想,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妈妈应该:1、遇事多一分了解,多一分思考,多一分理智,多一分忍耐,多一分宽容。2、家长得知错就改,学会给孩子道歉。

我不是爱拖拉的宝宝

周六下午四点,是COCO去亲子教育中心上课的时间。眼看着就要迟到了,我催过她好几次了,她还在磨磨蹭蹭地鼓捣着拼图。我一股火上来,跑过去把拼图抓着就扔进了垃圾桶里。COCO眼泪汪汪地看了看我,低头换了鞋,跟着我出门了。一路上,我又批评了她几句,玩拼图可以,但是不能耽误了上课时间。COCO小声地说了一句,我就是想把它们放回盒子里,下次好再玩。虽然我后悔自己有点过火,但我真的很不喜欢孩子拖拖拉拉,这样下去会养成很不好的习惯。

过了一段时间,一个朋友带着孩子来我家里玩。小家伙比COCO大上两岁,玩具乱扔不说,还不爱惜;COCO却每玩完一件玩具,就能随手收拾放回原来的位置,显得有条不紊。朋友见了,羡慕地对我说,你怎么做到把COCO培养成这么守秩序的孩子?

这句话让我很得意,我便兴高采烈地向朋友介绍经验,从COCO两岁的时候开始,我们就给她准备了专用的玩具架,每次她玩过玩具后,都能自觉地把玩具归位。虽然她玩具很多,但是每个玩具都有自己的位置,一点也不会乱。

说着说着,我猛然间想起自己扔COCO拼图的事,当时她解释过是想把拼图归位,我因为心急,根本就没过脑子,还误解成是她贪玩,不光责备了她,将她心爱的拼图扔进垃圾桶里了。

妈妈反思:当时一阵难受从我心底袭来,犹豫了一阵是不是该和她道歉。朋友和孩子走了以后,我把COCO叫过来,同她说起前不久因为拼图的事骂了她,向她道歉。让我没想到的是,COCO似乎已经忘了这事,听到我要再买拼图送她很高兴。但我还是庆幸自己能意识到误解了她,至少,以后我不会再犯这样的错,不经意间,破坏宝宝一直以来遵守得很好的守秩序的好习惯。

冰块里藏着爱的秘密

我已经警告过晓晓好几回了,别再不停地打开冰箱的冷冻室的门,可她还是执著地不时跑到厨房里开冰箱。我想弄清楚究竟冰箱有什么好玩的吸引着她,打开了冰箱看,这一看可把我惹火了,小家伙用她办家家酒的锅和杯子、小碗,一概装满了水,放在冷冻室里,不用说是想玩冰块了。

看着晓晓冻得通红的小手,我既心疼又生气,为了让她不再玩冰块,那天下午,晓晓被罚不能吃她最喜欢的草莓奶油小蛋糕。

说来也凑巧,过了一个星期后,晓晓爸不小心崴到了脚,又红又肿的,我急着给他找冰块来止痛。我焦急地在冰箱找冰块,晓晓那些玩具杯子里的冰块派上了用场,我小心地将它们倒出来,装进袋子里,给晓晓爸敷上。晓晓蹲在爸爸面前,也很着急地帮着爸爸揉伤,看着我将她储藏的冰块用上了,开心地笑着,还告诉爸爸:“上次,我在幼儿园里,小蓝摔痛了,老师用冰块装在袋子里,给小蓝捂着。我也想做冰块,妈妈跳舞总是痛痛,我想用冰块帮妈妈捂捂。”

妈妈反思:我当时就愣了一下,原来上次晓晓做冰块,还是想着要给我消痛呢。可是我当时根本就没想到晓晓这么大点的孩子就知道冰块能止痛了!我心里既感动又愧疚,我在心里一遍一遍说,对不起宝贝,妈妈怎么当时就没问问你拿冰块做什么呢?

第二天,我带着晓晓去超市,选了几个专门用来冻冰块的小格子,回到家后,和晓晓一起在每个格子里装了水,放进了冷冻层,我告诉晓晓,这些冰块就像是我们的备用药,只有需要用时才能去动,可不能拿来玩哟。晓晓认真地点头。

原来,孩子小小的心灵里蕴藏着爱的宝藏,她想表达的爱也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只有我们细心呵护,才会让这纯纯的爱如花朵般绽放得更美。

妈咪防误小攻略

1当宝宝在做一些反常的事时,妈妈先冷静,别急于发火,给宝宝为自己解释的机会,听取他的真实想法后,再来责罚也不迟。

2宝宝对妈妈表达爱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可能行动上出现偏错,造成不好的后果,妈妈不能只注意到后果,而应该充分肯定他做得好的部分。

3当误解出现时,需道歉。请拿出你的诚意,并且告诉他正确的做法,以免造成下一次误解,伤及宝宝的自尊心。

知识科普:CH.1.1变异株你了解多少


关于新冠病毒大家了解多少,1.31号中疾控深夜发布有关奥密克戎变异株CH.1.1相关知识,在这些方面不知道大家是否都清除,下面小编整理了奥密克戎变异株CH.1.1相关热点问题及回答,以供阅读!

第一,奥密克戎变异株 CH.1.1 是什么?

CH.1.1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BA.2.75的第六代亚分支。最新研究显示,由于新增多个突变位点,增加了CH.1.1的免疫逃逸能力。同时,新增的一个突变位点(L452R)曾经是德尔塔变异株的特征性突变位点。但值得注意的是,该突变位点也存在于许多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中,如BA.5.3和BA.5.1.3等。

2022年11月至今,CH.1.1在美国新冠病毒流行株中占比呈上升趋势。2023年第4周,CH.1.1在美国流行株的占比为第五位,仅次于XBB.1.5、BQ.1.1、BQ.1和XBB变异株。

第二,CH.1.1 致病性会更强吗?

目前,未见CH.1.1变异株的致病性增强,仍需进一步关注。一般新毒株出现后,感染病例需达到一定规模并持续一段时间,才能初步判断新毒株的致病力是否变化。

第三,CH.1.1 全球流行特点

根据GISAID数据库收录序列显示,CH.1.1于2022年7月8日在印度首次采集发现。近1个月,CH.1.1及其亚分支在全球序列数占比超过6%。截至2023年1月30日,已在67个国家或地区监测发现,主要在英国、丹麦、新加坡等国流行,在英国近一个月内上传的新冠病毒序列中占比约为25%。

第四,CH.1.1我国检出情况

2022年11月13日,我国通过基因组测序首次从天津市报送的1例泰国输入病例样本(2022年11月10日采样)中检出CH.1.1进化分支。截至2023年1月30日,共监测发现24例CH.1.1及其亚分支输入病例。输入病例来源地涉及15个国家或地区。未监测到CH.1.1及其亚分支的本土感染病例。

第五,CH.1.1能引发第二轮感染吗?

尽管CH.1.1变异株的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播优势进一步增强,导致突破感染和再感染风险增加,但我国大部分人群体内已存在高水平中和抗体,对CH.1.1存在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CH.1.1短期内不会引起本土大规模流行。脆弱人群(65岁以上老人、基础病患者和未接种疫苗者)以及未感染人群仍需加强个人防护。

第六,如何面对CH.1.1?

坚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不要相信未经证实的网络报道。

来源/人民网科普综合环球时报、中国疾控动态 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你了解孩子的心理吗?


导读:家长与儿童的这些互动的游戏,儿童是从互动中去学习的。当然,他们也在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去学习,也就是孩子在这个环境中——能听到的、看到的、摸到的、闻到的,所以,我们尽可能的积极的邀请孩子参与到这个环境中来。

我相信每一个儿童他们都有权利得到最好的发展,那么作为父母,我们也有权利去帮助孩子得以最好的发展。父母在其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我们父母所要做的是帮助我们的孩子从一个小婴儿长大成为一个成人。

现在,让我们来讨论一下:作为父母真的需要做些什么和该做些什么。

1.互动——“发球与回发球”

大家都有打网球吗?我也是最近才听到这个术语,就是家长与孩子的互动中,就像是打网球——发球和回发球。这种一来一回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当婴儿很小的时候婴儿是不能说话的,但是事实上我们是想象婴儿能说话的,能听懂我们的话的,我们就跟婴儿说:“你好吗?你好吗?我是妈妈!”然后就做出一些这样的假设,婴儿能说话,做出一些回应。其实,我们知道小孩子因为还很小,他不能够说话,但是就是这种“发球与回发球”,父母就对小孩说你好吗?然后孩子就会看着你,然后,他会对你微笑,你就知道他是有反应的,就这样不停的,孩子的反应,给你的反应就是他们在微笑。虽然听起来刚才我举的这个例子非常简单,但是这个互动确实是非常重要的。或者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别的例子,也都是设想着跟孩子有一个互动,比如说我们会做这种拍手的游戏。其实,就是尽量的做与孩子有互动的游戏。

2.与环境之间的互动

刚才我举的这个例子就是家长与儿童的这些互动的游戏,儿童是从互动中去学习的。当然,他们也在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去学习,也就是孩子在这个环境中——能听到的、看到的、摸到的、闻到的,所以,我们尽可能的积极的邀请孩子参与到这个环境中来。

在很多的情况下,家长认为孩子应该坐好了,不要摸任何东西。可是他们如果坐在那里不动的话,他们会学到什么呢?我们需要的是孩子与环境的互动。

我的孩子现在已经25岁了,当我做妈妈的时候我29岁。孩子很小的时候,在家里,我会把非常贵重的物品,比如花瓶,放到一个特别高的他够不着的地方,或者把一本我很想读的杂志放在柜子,我所做的一切就是:让孩子尽情地、安全地探索。在这种情况下,我确保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挪动,都可以摸,我可以尽量减少对他说“不”。因为,这样,孩子才能与环境尽可能地接触。

3.经验

对孩子来说,经验是很重要的。因为研究表明,这些学业成绩的好坏与经验是有关系的。而所谓的经验,其实就是我们和孩子日常所做的——去图书馆,去公园玩,坐公交车等等。但是你只要想一想,其实小孩经历得越多,他的词汇量也增长得越快。在美国,我们有一个“头脑启动”(headstart)的项目,这个项目就是让那些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能够跟正常的孩子一样去体验更多的游戏娱乐。我们为什么叫它“头脑启动”(headstart)呢?并不是因为从大脑开始,而是因为我们想给低收入的儿童提供跟正常家庭儿童一样的机会,去弥补他们所错过的活动和所有的体验。

4.玩!玩!

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儿童应该去玩。而作为大人,我们应该陪他们一起玩。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主要就是说,在儿童玩耍中,家长是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的陪伴者。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一点都不要害怕与儿童一起玩耍。

家长通常第一件事情就说,这些老师都在干什么?孩子们怎么都在玩,可能这就是家长不明白事实上儿童正是通过玩耍来学习的。他们在学什么呢?我们可以看看这个卡通上面,我叫他们小泡泡,冒出来的小框框,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个大泡泡,有一个小男孩在喝茶,我就说你在干什么?他说我是在发展思维的流畅性。

下面有玩积木的小孩,这些小孩说脑子里面正在构思计划,或者说正在解决问题。另外有一个小孩说,他是在画画,他说我正在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

我想说,你们在座的拿到这个图片也会问,这些小孩到底在学什么呢?我想要我的孩子去学习字母,学习数数。但是,他们在学习字母之前,但是他们在学习字母之前,他们必须要有这些基础,就像是一个网,你在编一个网的时候,你需要有相互的交织去支持这个网的构成。我们知道,如果没有这个基础,你去编这个网,那么它就会死掉,它会在空中悬着,没有基础。所以大家看到的这些图片当中的儿童,他们可能是三岁或者四岁,他们正在做的事实上就是在编织这个网的基础部分。

大家环顾所有的对话,你们会看到孩子们到底在打一些什么样的基础。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看到这两个小孩在说,我正在发展更为精确的语言表达能力,所有的研究都表明,孩子在能够阅读之前他们需要有很多的词汇量和口语的表达能力。当我到一个幼儿园的教室里面,如果特别安静的话,我就会想,这些孩子在学什么呢?因为,我觉得孩子是需要有很多的语言练习机会的,在他们能够阅读之前,他们必须要有很多的词汇量和语句。现在我们看一下左下角一个小男孩画画的图片,这个小男孩说我正在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良好的自我发展意识,举个例子,就跟鸡和蛋的比喻一样,是先有鸡才有鸡蛋?还是先有鸡蛋再有小鸡呢?这个自我意识就是先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再有好的学业成绩,还是先有良好的学业成绩再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呢?对于我来说,我觉得对于家长来说至关重要的就是让小孩觉得他们喜欢学习。

5.越好奇,学得越多

对于我来说,我觉得如果一个孩子他不热爱学习,他没有这个动机的话就学不好,事实上在美国很多这样的研究机构也是在研究如何更好的去发展学习的动机。举个例子来说,孩子是怎样增长好奇心的呢?事实上就是你越好奇,某个事物你就会学得越多。一个方面是家长去做着的好奇心的例子,家长会鼓励这个好奇心,经常家长可能会让孩子觉得他们真的很笨。

相关推荐

  • 你对孩子的事情理解多少? 在日常与孩子的相处中,父母是最可能了解孩子的人,因为天然的联系,因为时空的接触;父母也是最可能不了解孩子的人,因为年龄的差距,因为立场的不同。于是孩子遇到问题或者犯错时,父母在问“为什么”的同时,也有...
    2021-12-13 阅读全文
  • 孩子的心理世界你了解多少 孩子有孩子自己独特的心理,他们渴望自己能被父母理解。然而在绝大多数父母的观念中,儿童就是小孩子,是“尚未变成大人的人”,于是高高在上地看待孩子、了解孩子,因此很多时候无法真正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甚至于...
    2022-01-28 阅读全文
  • 这些事,你误解孩子了吗?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特殊的时期。在这些时期里,宝宝可能表现得令人费解,甚至会给大人找很多的麻烦。但实际上,这些时期可能是宝宝性格成长,智力发育的毕竟阶段哦~ 追求完美不是笨 育儿小故事: 妈妈叫卓...
    2021-11-20 阅读全文
  • 宝宝心事你了解多少? 导读:孩子是家长的掌中宝,可是孩子的心事家长又能了解多少呢? 你看到宝宝自己翻身了,你听到他咿呀学语了,可是,他害怕、生气或高兴的心情你能听到或看到吗? 在以前,很多人都认为,刚出生的小宝宝或几个月的...
    2021-10-02 阅读全文
  • 如何对待幼儿的错误行为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面对幼儿各处不合规范的错误行为,不少教师经常采取惩罚的方式。惩罚虽然能制止幼儿的错误行为,但很容易伤害幼儿的自尊心,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幼儿在受罚后出现暴力行为,有的幼儿会拒绝...
    2021-10-25 阅读全文

在日常与孩子的相处中,父母是最可能了解孩子的人,因为天然的联系,因为时空的接触;父母也是最可能不了解孩子的人,因为年龄的差距,因为立场的不同。于是孩子遇到问题或者犯错时,父母在问“为什么”的同时,也有...

2021-12-13 阅读全文

孩子有孩子自己独特的心理,他们渴望自己能被父母理解。然而在绝大多数父母的观念中,儿童就是小孩子,是“尚未变成大人的人”,于是高高在上地看待孩子、了解孩子,因此很多时候无法真正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甚至于...

2022-01-28 阅读全文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特殊的时期。在这些时期里,宝宝可能表现得令人费解,甚至会给大人找很多的麻烦。但实际上,这些时期可能是宝宝性格成长,智力发育的毕竟阶段哦~ 追求完美不是笨 育儿小故事: 妈妈叫卓...

2021-11-20 阅读全文

导读:孩子是家长的掌中宝,可是孩子的心事家长又能了解多少呢? 你看到宝宝自己翻身了,你听到他咿呀学语了,可是,他害怕、生气或高兴的心情你能听到或看到吗? 在以前,很多人都认为,刚出生的小宝宝或几个月的...

2021-10-02 阅读全文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面对幼儿各处不合规范的错误行为,不少教师经常采取惩罚的方式。惩罚虽然能制止幼儿的错误行为,但很容易伤害幼儿的自尊心,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幼儿在受罚后出现暴力行为,有的幼儿会拒绝...

2021-10-25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