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在游戏中反应生活经验
发布时间:2021-06-09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游戏开始了一会儿,可我发现美容院的翁静怡一直愁眉苦脸的,看见我走过去才露出笑脸道:“肖老师,要不要来理发呀?”我欣然答应了。
翁静怡服务可周到了,请我到水池边坐好,帮我围好毛巾,边仔细塞进衣服领子里,打开水龙头又问我水温如何。
‘正好”我接着说“老板,看你愁眉苦脸的,是不是没生意啊?”
“是呀,老是没客人”翁静怡垂头丧气的。
“会不会是你这价格太高所以才没客人呀?”我接着问。
翁静怡赶紧摇摇手说:“不呀,我已经打折很优惠了。”
“那有没有人知道你在搞优惠活动呢?”翁静怡老板笑笑摇摇头。“那想想有什么宣传的方法让大家知道呢?”我提示着。
“发传单!”翁静怡一溜烟的走了,到百宝箱找了些彩色纸和记号笔出来,像模像样的设计起来了。不一会兴奋的跑到我面前,挥了挥几张她设计好的传单,我接过一看,每张上面都画了一个漂亮妹妹的头,头发上带了很多美丽的发卡,旁边还写着数字7,估计是打七折的意思。
我摸摸她头,微笑着和她说;“不错,快去试试,发传单的时候别忘记说打七折的事。”
翁静怡很快在娃娃家,超市等门前都发了一两张传单,还真有不少顾客去美容院凑热闹了,生意一下子火爆起来了。娃娃家的楚楚理好发后,翁静怡还亲切的问:“对我们的服务还满意吗?”
“满意,”楚楚继续说道:“你们这不错,价格合理,我能办张卡吗?”
“没有,哦,不,有的,你等等。”老板又去百宝箱拿了张旧的手机充值卡,给了楚楚说“你下次来,我给你更便宜哦。”游戏材料的投放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大班幼儿的游戏经验相当丰富,并且在游戏中能反映多样的生活经验,在这次游戏中无论是宣传还是会员卡都是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成的游戏情节。对大班孩子来说,他们的思维正在进一步的抽象化,因此,在游戏中表现出更多高级的替代行为。例如老板制作的会员卡,就用百宝箱里的旧电话卡代替,宣传单就是用彩色纸手工加工成的,比贵宾卡的直接替代更进了一步,宣传单和贵宾卡都是幼儿在游戏中以物代物,创造性的解决游戏中发生的问题。因此,在为大班幼儿投放游戏材料时,可以更多地投放一些低结构或者非结构化的东西,比如给孩子提供一个百宝箱,里面可以放上各种废旧材料,纸,笔等。这次游戏结束后讨论时我表扬了翁静怡的会员卡的方法,并鼓励孩子们再收集些爸爸妈妈不要的卡,可以给我们的美容院做会员卡,通过讨论,孩子们还探讨出来了一条新的规则,就是在美容院消费满10元还可以获得一张贵宾卡,有卡的可以免费理两次发。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在游戏中学排队
今天户外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排队喝水,传来了一阵吵闹声,我赶过去看到好几个小朋友挤在饮水机前一团乱。姚晨曦还一手挡住饮水机不让其他小朋友喝,我没有急着批评他而是问他:“为什么不让其他小朋友喝水。”他带着哭腔说;“我很渴,我想第一个喝水,她们太慢了。”“小朋友都很渴。”“小朋友都很渴,这可怎么办呢?”小朋友气嘴八舌的讨论,我想一定要让小朋友们有好好排队的意识。
这件事后我带孩子们玩了一个《运水果》的游戏,在游戏中让孩子排着队从独木桥上走过去放水果,强调要一个跟着一个排好队走才能又快又安全的把水果运过去。游戏孩子们玩得很开心,我们还讨论了要怎么才能把队排排好。下次去喝水我看到孩子们开着小火车走过去了,还有几个孩子在提醒其他小朋友要一个跟着一个才能快点喝到水。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要让孩子明白一个到理游戏是一种很有效的途径,比简单的说教管用的多,常规教育也要在生活的点滴中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教育随笔:游戏化在一日生活中的作用
教育随笔:游戏化在一日生活中的作用
这天天空中飘起了小雨,为了孩子们能有个快乐的一天,三位老师帮孩子们准备了好多的小游戏,如《抢椅子》、《猜硬币》、《猜猜我是谁》等,都是孩子们平时最爱缠着我玩的游戏,那次我就和他们玩个够,一个上午,我们小班的教室里一直充满着欢乐的笑声,看着孩子们那纯真的笑容,我一点都不觉得累,反而心里有股暖流充斥全身。
"洋洋老师,我好喜欢你哦!"正当我回想着孩子们生活的点滴时,班里古灵精怪的谢成未突然抱着我的腿说道。我听了,真的很开心,我说:"为什么喜欢洋洋老师呢?""今天的洋洋老师一点都不凶,还和我们玩游戏,所以我喜欢你。"谢成未用他那天真的眼睛看着我说。听了这句话,我不是开心,反而有点惊讶,难道这就是我给孩子们的印象吗?"未未,老师平常是不是真的很凶啊?"我轻声问道。"也不全是,洋洋老师批评我们时的样子最凶了,我不喜欢,我喜欢今天的洋洋老师,一直在笑。"听了未未的这句话,我不禁开始反省自己平时的教态,的确当孩子们犯小错误时,我会很严厉的批评他们,原来我在孩子心目中是这样的时好时坏,我瞬间明白这是为什么:那是因为我由刚刚开始参加工作的热情到现在的随遇而安,从心态上我发生了转变,所以我变了,变得有点心浮气躁,感觉有点是为了工作而工作。
而正是今天的小游戏拉近了我与孩子们的距离,他们真正的把我当成了一个大朋友!
教育随笔:体验游戏的乐趣
教育随笔:体验游戏的乐趣
在主题活动“宝宝真棒”的社会领域中进行了《好宝宝有礼貌》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学会如何去用礼貌用语。知道哪些都是礼貌用语,而且会主动去说,从而学会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宝宝。根据活动目标及内容,我将此活动内容的图片投放到了娃娃家,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直接感受,并运用礼貌用语“请、你好、谢谢、再见”等。在区域中我还投放了玩偶、厨房用品,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巩固认识礼貌语。
我们的亦森宝贝在进行“我是小主人”的时候,他会主动对每一位“小客人”说:“欢迎你、请进”,在“小客人”离开的时候,还会主动去说:“再见”。孩子会将主题活动中的学习内容和好的融入到了区域互动中。而在区域活动中,我还将礼貌用语贯穿在了其中,让幼儿在无时无刻去运用、感受礼貌给我们带来的愉悦心情。对于本次活动、材料的投放,孩子们的兴趣还是很高的,每个孩子都愿意主动去运用礼貌用语,友好的进行活动。但是,因为孩子的较小在运用的方式、方法上还有欠缺,大多时候还是需要教师去提醒和引导。
在主题活动“宝宝真棒”的科学领域中《轱辘辘和铬噔噔》活动中,要让幼儿认识三角形,圆形,方形的认知能力,并根据它们的突出特点进行分类,从而喜欢参与到科学活动中。根据活动内容及目标,我在益智区投放了泡沫圆形,三角形,方形的立体图形,让幼儿通过触觉的碰触直接感受到图形的特点。圆形是圆圆的,能滚动起来的,三角形和方形是有尖尖的棱角,是铬噔噔,不能滚动起来。而且还投放了一些和图形有关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巩固认识轱辘辘和铬噔噔。朱佳琪小朋友在玩泡沫图形时,每拿出一个图形,他便先把图形滚动一圈,能滚动起来的就说“这是轱辘辘”,不能滚动起来的就说“这是铬噔噔”。我们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了图形卡片,提前制作好图形拼搭效果图,让幼儿根据模型把图形镶嵌到作品上,再次感受到图形活动的趣味。
对于本次活动如何进行材料的投放,我班幼儿的兴趣点还是很高的,他们的认知能力得以发展,但在动手操作方面上能力有所欠缺,需要多加练习和发展。在以后的区域材料投放中,我们会根据主题活动在区域中的延伸和幼儿的兴趣来投放,让幼儿体验操作中感到的乐趣,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教育随笔: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
户外活动的时间到了,在孩子们的欢叫声中,我们一起来到了活动场地。今天,我们要玩的游戏是《猫捉麻雀》,乐乐扮演老猫,小朋友们扮演麻雀,我扮演麻雀妈妈。
游戏开始了,我和小麻雀们在家里一起念儿歌:“小麻雀,唧唧喳,院子里说悄悄话,跳来跳去找食吃,老猫来了也不怕!”念完儿歌,我就带小朋友们双脚跳入菜地找食吃。当我喊到“老猫来了”的时候,老猫就来捉小麻雀,小麻雀们赶快跟着妈妈飞回家中,被老猫捉到的小麻雀就要被关到笼子里。
由于梦馨小朋友在班里最小,跑得最慢,所以一下就被老猫捉住了,关进了“笼子”。
游戏继续开始,这回是博林当老猫,,由于博林跑得慢,一只麻雀也没捉到。扮演小麻雀的小朋友欢呼起来!到现在为止,“笼子”里还关着梦馨一只小麻雀。
游戏又开始了,这回,是于航当老猫,本以为于航会非常高兴,因为于航可是班里的“活跃分子”。可是令我想不到的是于航摇着头说:“老师,我不想扮演老猫。”我一愣:“于航,为什么不想当老猫?”“老师,你不是告诉我们要爱护小动物吗?你看,小麻雀关在笼子里多可怜!”我回头一看,可不是,“笼子”里的梦馨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那里。
“老师”,于航接着说:“咱们玩做客的游戏吧,老猫到小麻雀家做客,小麻雀到老猫家做客,小麻雀到老猫家做客的时候,给老猫带点好吃的,老猫就不会捉小麻雀了,老猫给小麻雀带点好吃的,小麻雀就不用出去找食了,你说这样好不好?”
游戏“做客”在孩子们的提议下开始了,你瞧,小麻雀和老猫在一起玩得多开心!
教育随笔:游戏在幼儿活动中的重要性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是孩子们特有的一种学习形式。自主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实践性等是游戏特有的属性,处在幼儿期的孩子身心都有一定水平的发展,对周围一切事物好奇、好动、好模仿,渴望参加成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可根据孩子的这些特点,为幼儿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自主选择,使幼儿在参加游戏活动时身体各器官处于积极活动状态,这样既可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又可让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现实生活、探索事物性质,运用已有知识、操作各种材料来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能力。
孩子的身心发展需要发动了游戏,游戏又使各种需要得到了满足,需要的满足又来了快乐,快乐作为强化剂使孩子对游戏活动本身产生兴趣,兴趣与快乐这两种情绪体验相互作用,相互补充,进一步支持和促进儿童去游戏,从这个意义上讲,游戏是孩子的生命。因此教师更应该重视游戏在活动中的重要性。
教育随笔:用音乐来做游戏在游戏中学音乐
近日有幸参加了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与课程游戏化研讨会,很荣幸听到了上海市优秀音乐教师宋燕老师的游戏化音乐课程,用音乐来做游戏,在游戏中学音乐。在整个会议交流的过程中,宋老师的音乐游戏课程展示给了我非常大的启迪。
南师大博士生导师虞永平曾说过:“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他们的存在方式,是孩子们的生活内容,自由、自主、创造的游戏伴随着他们的生活。”在教育活动的设计过程中,一个伴随着游戏环节的课程活动更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一、情景导入,在孩子们在音乐的熏陶中进行情景游戏
在课程游戏化研讨会中,宋老师的《鲁拉鲁先生的自行车》、《铃鼓之舞》都用了。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乐,每个活动都达到了预期的而效果甚至有些孩子在游戏中将活动的重难点很轻松地就解决了。以绘本的故事情节导入,让孩子们在感觉绘本故事情节的初步接触音乐感受故事情节的生动性。在音乐游戏活动《噜啦噜先生的自行车》中,孩子们通过听鲁拉鲁先生骑自行车的故事,融入了轻快、活泼的库斯克邮车钢琴伴奏。孩子们想象着自己和噜啦噜先生一起骑车去山上、感受美丽的大自然、骑车快乐地回家......在这样的切身体会中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音乐的ABA段式。给孩子一个音乐游戏的情景,他们会很快掌握到乐曲的情感。
2、丰富老师自身的表现力,激发孩子们的乐感以及表现欲望
学前的孩子对音乐的掌控能力还处于一种接受,感受多于创造的状态。本次培训中我也发现宋老师在游戏化课程活动中从头到尾没有让幼儿去单独地只是欣赏音乐而是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设计了相应的游戏环节,就像中间穿插的音乐只是为幼儿的游戏加了一段促进幼儿深入游戏的背景音乐而已。老师的身体动作对孩子的音乐感受能力有着很大的启迪作用。在A段音乐中孩子们跟着老师努力地骑着车,仿佛迎着太阳和故事中的鲁拉鲁先生一起体验着。B段音乐中孩子们自己想象在春天的各种感受,通过老师的引导孩子们也很大胆地表演者“鲁拉鲁先生”的动作表情,俏皮的动作、丰富的表情,孩子们与这轻快的音乐俨然成了一体。
3、加强乐器的运用,让孩子贴切地感受乐曲节奏的变化
孩子们掌握乐曲最好的表现方式就是表现出来。因此在很多音乐游戏活动中也会加入乐器的合奏,孩子们自己决定乐曲中各个段落的不同音乐节奏应该配有那些乐器,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也发现一些对音乐比较敏感的孩子能够像小小音乐家一样,让自己的小乐器刚好能非常契合整个乐曲。乐器的演奏能使整个音乐与孩子们的音乐感知相吻合,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都会非常高。
给孩子留下自由支配的时间,他们才能够更加顺利的获得知识。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在游戏中孩子们自我探索、自我成长。尤其是学前儿童,他们的成长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探索中获得的。音乐,在我看来能进一步地加强孩子们的探索兴趣。
教育随笔:让孩子在游戏区角活动中学习
最近我们班开展的等分活动是如火如荼的,不管是在教学活动中、区域活动中还是在孩子的生活活动中,我们无时无刻地都在让孩子认识等分。对于我们大班的孩子来说,图形的基本特征他们都已经了解了。于是,我们结合我们班的特色活动“剪纸”,让孩子通过对图形的分割和拼合,使孩子们来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是对已知图形的进一步认识,这也能帮助孩子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促进了孩子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由于我们班的孩子认识掌握等分是通过折纸、剪纸等形式来学习的,这些活动是在平面纸上进行的,孩子们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他们分合的是否正确,教师在分合中引导孩子说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这样,他们在剪剪、折折、拼拼中找到了许多等分的方法:横着分、竖着分、斜着分。
我们还根据区角中投放的各种材料来进行等分活动的认知,这样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在熟练掌握了剪纸样等分方法后,我们几个老师经过商量讨论后,又让孩子用目测的方法每天来练习等分实物。比如每天在加点时对各种食物进行等分,如:香蕉、苹果、面包、火腿肠等实物,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愉快地进行了学习,逐渐掌握了多种等分的方法,使此活动更加有趣了。
教育随笔:在幼儿游戏中引起的思考
游戏在幼儿的生活中具有与成人活动、工作和服务同样重要的意义。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形式,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孩子因受年龄、社会经验等局限,在游戏中往往需要得到老师的指导,以下就是我在观察孩子游戏时,所获取的一些幼儿游戏指导经验:
1.身体语言。是指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利用动作、表情、眼神等对幼儿游戏行为作出反馈。例如,幼儿在游戏中所表现出的创造性行为,教师应该用点头、赞许的目光、欣喜的表情,甚至拍手等表示肯定,对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或一些需要制止的行为,教师可用手势、摇头或面部表情等表示否定。
2.材料支持。据资料表明,幼儿在活动中可否选择活动材料以及自选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活动的针对性、积极性。在材料不可选的情况下,幼儿的无所事事率最高,随着材料可选程度的提高,无所事事率降低,交往频率提高。在材料任选的情况下,无所事事率最低,交往频率最高,由此可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让他们在自由选择的条件下进行游戏,能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教师一方面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情况及时添置新的材料。如将每周教学活动内容渗透到区角中,年级组互换游戏区材料等方法,加大了游戏区材料的流通,孩子活动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3.场地布置:教师期望幼儿产生什么行为,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可以通过场地布置的影响来达到目的。如,图书吧生活区、探索区、美工区都需要安静、温馨的环境,我们可以将这些放在一起,娃娃家、烧烤店、超市、医院相互间都有关联和交往,我们将它们靠在一起,这样动静分开,保证了各游戏区活动的质量。
4.动作示范。规则游戏由于有玩法及规则的限制,必须在学会后才能玩。因此,教师要给幼儿作适当的示范、讲解,帮助他们掌握玩法,理解并掌握规则。如文体艺术中心,教师可以在小舞台上向孩子们进行示范性演出,不仅能激发起幼儿的表演欲望,而且能将各种表演技巧展现给幼儿,供幼儿模仿,教师还可与幼儿一同表演,表演里面就隐含着示范。
5.游戏评价在游戏结束时,教师给予公正的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引导幼儿自发地进行交流,同时适时地给予游戏中遵守规则、坚持性好的幼儿以奖励,如:评选“文明区角”让孩子在游戏中也不忘团队意识。在共享游戏中的快乐的同时,也起到了共解难题的目的,帮助幼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幼儿园的游戏区规则不好,与幼儿一同商量幼儿园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如:去文体艺术中心看表演,去爱心医院体检等等。这样班级各游戏间也形成了串联的一个整体。
幼儿游戏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它对促进幼儿智力、情感、社会性、身体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作为幼儿教育的工作者,应该正确认识幼儿游戏的这种价值,把它与幼儿的生活学习等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认真组织、科学指导,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游戏中的到身心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