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老师,我不想用勺
发布时间:2021-05-25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当看到《老师、我不想用勺》这篇文章时,联想到我班幼儿王志杰,文中所讲到的老师为了鼓励幼儿吃得快,吃得好,给能力弱的幼儿提供了勺子。而过了几天,老师发现这个幼儿会用筷子吃饭,而且吃得很好而感到自己没有真正地了解孩子的需要和真实水平。
我班王志杰确实不会用筷子,自从他升入中班,每天吃饭他用右手生硬地握着筷子,一个饭粒和菜也夹不上来,教他用快子往嘴里扒饭,他也是很不协调地往嘴里扒饭,但往往嘴里没有吃到几粒饭和菜,而且掉在地上、身上和桌上,但我们一直鼓励他,教他使用筷子。每天他总是最后一个吃完,家长还反映孩子在园里吃不饱。在读过此篇文章后,我想,何不让王志杰也先使用勺子吃饭呢,等他慢慢地学会用快子后再更换。从那天起,每到吃饭时,我将自己的勺子拿给王志杰使用。当看到杰杰用勺子大口大口地吃饭菜时,我很高兴。用勺子吃饭后,杰杰吃得快了,吃得多了,也吃得干净了。我还鼓励他回家继续练习使用筷子,老师相信你也能向其他小朋友一样用筷子吃饭。这段时间遇到好夹的菜,我就给他提供筷子进餐,遇到不好夹的菜我就提供勺子,使他能逐渐地过度到使用筷子。我觉得这样做是为孩子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支持和帮助,致使杰杰的心理需要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并尊重孩子在能力上的差异。
通过这件事,使我感到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对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差异以及家庭成长环境都要充分的了解。我们要细心照料幼儿的生活,更要尊重他们。鼓励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使幼儿生活习惯的更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老师“我不想走”
有人说,孩子能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
在我班里有一个特殊的女孩叫小杰,她是一个先天疣女孩,不会说话。班里的孩子们都不愿意和这个怪怪的小女孩做朋友,甚至还会欺负她。教育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喜欢“和她说话”可小杰不会说话,只会啊啊啊的乱叫,他们喜欢一遍一遍的叫她的名字,她便兴奋地啊啊的答应着,孩子们把这当成了乐趣。
我试图制止小朋友这么做,但是小杰兴奋地反应让我于心不忍。毕竟这段时间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候啊。有一天,无意中我发现有个小朋友在叫“傻子王小杰”,我一惊,慌忙起身去制止,还未开口却意外的看到小杰在远处低着头哭了,我的心里忽然感觉到一股莫名的酸楚。虽然我几经制止和批评,但还是有几个调皮的孩子不时的叫一声“傻子王小杰”,而这时小杰总是会偷偷地哭。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当小朋友们渐渐喜欢上小杰的时候,她却要到特殊学校去上学了,临走的前一天中午,小朋友们突然嚷嚷起来:“王小杰你别走了,我做你的好朋友,你还留在咱们班吧!”“我爱你王小杰,我要每天都和你一起玩!”看着低头满脸流泪的小杰,再看看那帮淘气又可爱的孩子们,我的眼睛也湿润了。
临走前,小杰拽着我的衣服,眼睛湿润的看着我,久久不愿离开教室,我知道小杰的心里是啥不得这个班,啥不得班里的小朋友,只是她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育随笔:老师,我不想睡觉
我们班的孩子从入园以来睡觉情况都很好,涵涵小朋友很活泼,很有个性,但每天午睡时都会睁着大眼睛,不肯入睡,嘴里一边说:“我不想睡觉”。
午睡时间到了,孩子们安静的躺了下来,一心想玩的涵涵坐了起来,“老师,我想尿尿!”“好,回来之后要马上睡觉!”过了一会,涵涵怎么还没有回来,这时才发现涵涵在洗手间走来走去,“涵涵你在干嘛?”“没干嘛!”我们回到了寝室,涵涵却怎么也不肯上床,“老师,我不想睡觉!”我对涵涵说:“睡觉是为了让小朋友下午时更有精神的玩呀!”不管怎么说,她就是不肯入睡。
一天中午,大部分孩子都睡着了,只见涵涵在床上,不肯躺下,以前用过许多的方法都没用,我走到她跟前,抚摸着她的头发说:“涵涵的头发真漂亮,帮你梳个辫子吧!”梳完头发之后我们一起来到镜子前,涵涵看到镜子中的自己开心地笑了,“涵涵等你睡觉起来我再给你梳一个更漂亮的发型!”涵涵使劲点了点头,在短时间里甜甜的睡着了。
之后每天在上床之前涵涵都会说:“老师,我不想睡!”过一会自己又说:“老师,等小朋友起来后你可再给我梳个漂亮的小辫子!”最后都会不知不觉的睡着了,而且睡的很香。
每次起床之后给涵涵梳完头发她都会的到镜子前去照一照,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有时候只需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件小礼物,还有一个小承诺,都会让孩子们感到满足,不要让午睡成为孩子的负担,让孩子们知道睡觉能让自己的身体长高是一件开心的事.
教育随笔:老师“我不热”
今天的天气真是不错,又到了户外锻炼的时间了,孩子们抱着球来到塑胶跑道上,高兴地拍起了球。随着气温的升高,孩子们开始冒汗了,纷纷脱下了外套,依然穿着厚外套的奇奇格外扎眼,我大声地对他喊道:“奇奇,快把羽绒服脱下来,太热了。”奇奇好像没听见似的,没有理会我。我连忙走到奇奇身边笑着说:“奇奇,太热了,把羽绒服脱下来好吗?”奇奇看了看我,摇了摇头。“来,老师帮你好吗?”我边说边顺手想帮他把外套脱下来。没想到奇奇双手使劲儿捂着自己的衣服,头摇的跟波浪鼓似的大声地说:“老师,我不热。”看着满头大汗的他,我一头雾水,这是怎么回事啊?我一定要弄个明白。
我拉着奇奇的手走到一边小声地问:“奇奇,你为什么不脱衣服呢?”奇奇低着头小声嘟囔着说:“我不热。”我蹲了下来摸着他的头说:“你都出汗了,怎么说不热呀?”奇奇的头埋得更深了,我接着说:“没关系,老师来帮你。”这时的奇奇猛地抬起了头大声地说:“不行,不行。”说着便跑开了,看着他跑开的背影我站在原地许久。
在与家长取得联系后,才得知奇奇从小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所有的事情都有长辈包办,导致到中班还不会穿脱衣服。虽然他从小娇生惯养,但他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我想:满头大汗的奇奇总是说“我不热”的原因就是怕小朋友们、老师嘲笑他不会穿脱衣服。
户外锻炼的时间又到了,今天的小男孩很是调皮,总是在追逐打闹,提醒过多次都没有效果。我思索了片刻大声地说:“现在男孩一队,女孩一队比赛拍球,看哪一队是冠军。孩子们一听很自然的分成了两队,个个精神抖擞的等待着我的口令,在我的一声令下,孩子们投入了比赛中,穿着厚厚的羽绒服的奇奇表现尤为突出,看到这壮观的景象,我心中油然一种成就感。
户外活动的时间到了,孩子们回到了活动室,依然很兴奋,我装作很神秘的模样说:“孩子们,你们还想不想接着比赛?”孩子们一听都瞪着眼睛看着我,立刻安静了下来。“刚才我们进行了拍球比赛,现在我们要进行脱穿衣服比赛,看谁又快又好。”我认真地说。孩子们一听就炸了锅,奇奇也加入在其中,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我大声的喊了声“预----备,开始。看到奇奇瞪着大眼睛,小脸涨得红红的正使劲儿在脱着衣服,虽然动作又慢又笨拙,衣服穿得歪歪扭扭,但我的心中却无比快乐,相信奇奇此刻的心情和我是一样的。
作为一个教育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时刻观察幼儿的兴趣特点,只有不断地观察,才能走进孩子们的生活里面,从而来组织活动,虽然随机教育是老师临时组织的,但它抓住了教育的有利时机,为幼儿的各种行为的良好习惯打下了基础。
教育随笔:“老师,他打我” 随想
那天吃完副餐,区域游戏的时候,佳佳小朋友哭的稀里哗啦的找到我跟我诉说琪琪小朋友打她。我看到这种情况二话没说,拿了张面纸给他说:“别生气,哭成这样,像个红眼兔子,不好看咯。”佳佳看着我,慢慢停止哭泣,我并没有立刻去质问琪琪,而是对佳佳说“你自己想想她是跟你开玩笑的呢还是真的要打你啊?你有做错什么吗?”佳佳看着我说:“老师,我没有做错事,她也不是故意打我的,我站在她后面,她以为是我把她的发箍弄到她脸上的,其实不是我,是露露。”我又说:“你知道她不是故意的还哭,那你还生她气么。”“我不生她气,我觉得委屈才哭。”我鼓励她说:“那你是不是应该去跟琪琪讲下事情经过呢,不然她还会误会你啊。”佳佳很主动的跑去跟琪琪解释,琪琪也主动跟她倒了歉,两个人又有说有笑的玩去了。
其实玩是每个幼儿的天性,当然,在玩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免不了的磕磕碰碰,吵吵闹闹,甚至会下手“打人”。当然,这种“打人”并不是我们大人们心中想象的暴力殴打行为。而是小孩子们心目中自认为很解气的一种表现。常见的表现不过是:“抓对方几下,打对方几下而已”并不会对自己或对方造成过多伤害,因此,作为我们老师或家长并不用虚张声势。并不必用各种方法来教训孩子,这样只会使他们产生叛逆心理,后果会变得更严重。相反首先要冷眼静观,放手让幼儿自主解决冲突。其次,要适时介入,帮助幼儿正确对待冲突,习得解决冲突的策略。最后,还应适时教给幼儿一些解决冲突的知识与技能。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幼儿人际交往的能力。
幼儿是在体验中长大的。我们不能代替幼儿成长,就不能代替幼儿体验。
老师,我不想分勺子了
餐前安静活动了,我让孩子们看早期阅读的故事碟片。要分餐具了,我照样让能力较强的BB去分勺子。“老师,我不想分了!”没想到一向很乐意分勺子的BB今天“一反常态”了。“为什么呀?”“很累的,我想想看看故事。”听了BB的话,我陷入了沉思。
确实,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我们经常会让一些能力较强的孩子帮助老师或阿姨做一些事情,而有些孩子在享受别人服务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让他们有意识的做些什么呢?而不要让孩子觉得这些事就该是能力强的孩子做的,能力强的孩子就必须多做些事呢?我忽然意识到我要调整自己的意识,要让大家都学会付出,学会爱!
第二天的早上,晨间谈话时,我就和孩子们商量:“从今天开始,老师要来选小组长了,老师向让我们班上的每个孩子都来轮流做组长,让每个小朋友都来为我们班级做事,做老师、阿姨的小助手,好不好?”“好!”清脆的童声一起响起。于是我讲解了“游戏”规则后,就从1号开始了。
从此,轮到值日的孩子,开始为大家“忙碌”了,主动帮助老师分发油画棒,帮助阿姨分勺子;区域活动时也会“检查”一下大家的整理请况。看着孩子们忙碌的身影,我真的又一次感觉到孩子们长大了,能干了!小班孩子能做到这一点,真的很不容易。
教育随笔:老师,我不哭了
由于今年孩子入园的年龄偏小,适应的有点慢,所以在开学两个星期了,suiran有的小朋友已经结束了哭鼻子的比赛,但是还有的小朋友仍旧不卑不亢的坚持着,尤其是早晨入园,肯定要来一曲。
针对这个情况,我制作了好多的哭哭脸和笑笑脸.并且把班里所有的小朋友的照片都贴在了墙上,并且告诉他们凡是早上到幼儿园不哭的小朋友,就在他的照片下面贴上笑笑脸。哭的小朋友就给他们贴上哭哭脸,因为老师不喜欢每天早上哭鼻子的小朋友。
到了第二天,不哭的小朋友都贴上了笑笑脸,有的小朋友,正想咧开嘴哭的时候。我拿着哭哭脸走了过去说到:你看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有好多都贴上了笑笑脸,你是要哭脸还是要笑脸。他抽抽噎噎的说:我,我也想要笑笑脸。我连忙对他说:你看你现在的摸样只能发给你个哭哭脸的。我的话还没有说完,他就急忙说,不,老师,我不哭了,我不想要哭哭脸的,我以后也不哭了。他这么一说结果有几个想哭的小朋友也都不哭了,虽然脸上还挂着泪.但是都已经转化成笑脸了,从这以后,每当有小朋友来幼儿园想哭的时候.我都让他们看看笑笑脸和哭哭脸.而且还表扬他们说,哎哟,你们最棒了,老师说过喜欢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好宝宝的.结果他们就会破涕为笑了,就这样渐渐的不到三天。我们班里小朋友在早上来幼儿园的时候,就没有一个哭的了。我们常说在教育中要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我们都应该单独对待,不是孩子们不懂事,而是我们还没有找到更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教育随笔:我也想做小老师
进入中班以后,孩子们长大了一些,能力也提高了很多。有的时候,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会尝试着请小朋友来做。比如:发图书、整理和归纳玩具等等。一般来说,我经常会请蒋沁和梁钰涵几个平常比较机灵的孩子,就是说,我一个眼神、简单的交代任务他们一会就能理解了去完成的。他们是比较得力的小助手。虽然我也曾经想过要给每个孩子这样的机会,但是看着有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我还是没有做这样的决定。但是有一天,我真的改变了这个想法,决定放手给每个孩子更多的空间和机会。
有一天在做游戏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念头:如果我请个调皮的孩子来当小老师,会怎样呢?于是就随便问了一句:“谁愿意来做小老师来带小朋友做游戏啊?”结果徐煜凡举手举得最高,我说:“你能做好小老师吗?”他很恳切的目光拼命的点头。我被他那可爱的模样逗乐了,不忍心拒绝他。于是我说:“好,今天我们请徐煜凡做老师,你们跟着小老师一起念儿歌,一起表演动作,好吗?”大家也是疑惑的应着。
但是在玩游戏的时候,真的出乎大家的意料,他神情很骄傲的带着小朋友玩,当发现钱孝杰很调皮的在和边上的小朋友嬉闹的时候,他都很严肃的走过去生气的说:“你玩游戏的时候怎么不认真,啊?快点认真玩,要不然我不请你玩游戏了!”完全是我们的口气,真的很可爱。听他说完这话,文杰尴尬的看看我,就很乖的玩游戏了。就这样徐煜凡这个平时很不能约束自己的孩子,今天在孩子们的面前是这样威信。
自从这件事后,我给了更多的孩子机会,我发现有些平时看似自我都不太能约束自己行为的孩子,在做小老师之后忽然进步了很多,在自我约束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这让我渐渐地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渴求得到别人的信任和赞扬的,这是他们前进的动力,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
现在我们班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做小老师,但是前提是表现不错,现在特别是一些调皮的男孩子,也都争取做小老师,进步不小哦!他们每个孩子虽然个性不同、长处和缺点不同,但是他们都各自有自己的特点和可爱之处,每个孩子都很棒!
教育随笔:老师,我也想送饭
开学至今,我一直试着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发勺子、分碗、倒垃圾、搬凳子等等。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他们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我总是让能力强、善表达、聪明伶俐的孩子做事,而很少请调皮的和默默无语的孩子做。这一次,我依旧请表现好的小朋友送饭,忽然,看到性格内向的亮亮轻声对我说:“文老师,我也想送饭。”我看了他一眼说:“你每次吃饭速度很慢,老师只让表现好的孩子送饭。”我生硬的口吻,严肃的眼神,使亮亮眼里蒙上了一层薄薄的水雾。
吃饭时,亮亮的神情,总在我脑海里出现,我感到自己错了。于是,我把亮亮叫到身边,夸奖他是一个能干的孩子,以后一定请他亮亮,他点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后来,亮亮送了一个星期的饭,特兴奋,还把这件事告诉爸爸妈妈,还说自己长大了,会帮老师做事情了。我发现,亮亮比以前大胆活泼多了,上课也会举手发言了。
现在想起来,真切地体会到不应该拒绝孩子想表现自己的请求。特别是对那些不善言谈,看起来似乎是不够聪明的孩子,我应该让他们从心里感到老师是信任他们的,认为他们是有能力的,我还应该努力创造条件,给他们充分表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