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真实故事之如何矫治任性幼儿
发布时间:2021-05-22 如何提高管理水平 班主任班级管理心得 幼儿园教师班级管理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性和行为习惯发展的关键期。然而,幼儿园的很多幼儿存在任性、脾气暴躁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以及今后发展的隐患。《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因此,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是当今幼教领域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观察、分析、记录,以幼儿铭铭为例,浅谈一下任性幼儿的行为矫治。
故事案例:铭铭(化名)现在小班就读,爸爸、妈妈在外工作。培养孩子的重任就交给了他的爷爷、奶奶。奶奶对孩子过于溺爱,给孩子造成了自私、任性、性格孤僻不认真学习的坏习惯。记得刚入园那会,他天天面无表情,开口就说脏话,动不动就骂他奶奶,伸手就打小朋友和老师。现在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长辈、老师们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成了理所当然的,对父母、师长的劳动付出缺乏感恩之情,这都是由于个别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造成的。
一、解决的方法:
(一)、了解孩子心理,开启心灵之窗
了解孩子心理和孩子交朋友,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当我看到铭铭骂他奶奶,说脏话,伸手就打小朋友时。我没有责怪他,而是耐心的问他,铭铭你为什么骂奶奶,他说奶奶给我擦屁股时把我弄疼了。我说:“老师不是教你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吗”?他似乎明白了什么,眨着小眼睛望着我不说话。我抓住这个机会,把他平日里的不良行为都说给他听,一边说他的不良行为,一边讲小燕子、小乌鸦怎样捉食给妈妈吃,来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毛泽东爷爷是怎样尊敬徐特立老师的,我班里的某某小朋友感恩父母、怎样感恩老师的,通过一个个感恩的小故事,使孩子的心灵慢慢的发生了变化。逐渐向好的方面发展。
(二)、和家长谈心,从源头解决问题
首先,要让家长明白,过于溺爱孩子会对他们的自身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使孩子养成极大的依赖性,会形成自私、任性、性格孤僻、易发脾气、不遵守规则、没有公德、不认真学习、缺乏感恩之心。溺爱会造成孩子一点挫折也不能忍受。我们做家长的要培养孩子从小,让他们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才能懂得尊重父母、尊重老师、尊重他人,因为,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因此,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具有感恩的心是社会对他们的希望和要求,才能感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然后,要求家长教会孩子,说一句感谢老师、父母亲的心里话;为父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为妈妈洗一次碗,帮忙打扫房间,与父母一起做饭,唱一支歌给父母听。发奋学习,还老师、父母亲一个心愿——做一名好孩子等活动。让了解父母、老师的辛苦劳动。
(三)、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心理和行为
我认为生活点滴都可进行感恩教育。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爱岗敬业,以身立教,以德育人“其身正,不另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无形的渗透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工作态度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所以每一位教师要示范导行成为孩子学习的楷模。用感恩的事迹来唤起孩子的感恩之心。天长日久,报答恩情这颗美丽的种子就会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多措并举、及时矫治
1.采取游戏活动进行矫正。针对铭铭的情况,我在班上设计了一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铭铭提高认识,积极协调自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减少任性行为的发生。
2.实行短时间“冷处理”。有时候,老师有必要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故意忽略,特别是对容易冲动的铭铭,必要时可以实行短时间的“冷处理”。
3.抓住时机,及时鼓励。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日常生活中有价值的教育契机,进行随机教育。
4.创设适宜环境进行疏导。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幼儿在家、在园、在社会都能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积极健康的情感和行为,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密切配合。因此我与家长商议在家里设置一个“美工区”,提供彩笔、剪刀、颜料及各种结构的拼插玩具。让其尽情的施展,然后家长给予鼓励。这既是一种心理疏导,又是一种注意力的转移。同时,以榜样示范、强化铭铭的正确行为。要求铭铭的爸爸妈妈对孩子的错误要事先了解原因,不要用打来解决问题,教会他正确解决冲突的办法和技能。引导与他人相处时要和气,有礼貌。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矫治,铭铭的任性行为减少了,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他能高高兴兴的来幼儿园了,活动中情绪稳定了,对妈妈的要求也减少了。变得爱画画,有耐心。懂得与同伴友好地玩。懂得遵守规则,不随意动手打人,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同伴对他也很认可,经常推荐他当组长,这不断促使他努力控制自己不良行为。但要使其完全消除任性行为,尚需幼儿园、家庭协同努力,循循善诱,逐步实现。铭铭小朋友定会成为一个天真活泼全面发展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好工具范文网 fAnWEn.hao86.coM]
总之,对待任性、脾气暴躁等不良个性特征的幼儿,仅在幼儿园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要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我们应该与家长多沟通并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教养观念,要求家长密切配合幼儿园,达成共识,使幼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延续和巩固。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案例: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矫治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性和行为习惯发展的关键期。然而,幼儿园的很多幼儿存在任性、脾气暴躁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以及今后发展的隐患。《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因此,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是当今幼教领域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观察、分析、记录,以幼儿邢为例,浅谈一下任性幼儿的行为矫治。
个案
邢,男,3岁半,小班幼儿。姥姥、姥爷带大,该幼儿任性、暴躁、易发脾气、习惯指挥他人、语言过激、爱哭等。开始时,不愿来园,待老师答应满足一些条件后,他才肯让爸妈走。后来,能顺利来园,但经常是瞪大眼睛、满脸怒气、大摇大摆地进班。与小朋友在一起,他经常无故推打小朋友,损坏他人的作品,胆小的幼儿经常被他弄哭,胆大的幼儿被他招惹后引发对立情绪,他便说一些过激的话,还大嚷大叫,大哭大闹,老师问原因,他不理,仿佛很冤就是个哭。在班里,常常情绪暴发,有时说出“我拿菜刀砍了你、拿菜刀剁了你”等过激的话。不过,邢独立性很强,善于发现和观察事物的不同与变化,反应快,能自信的对自己的发现做出肯定的判断,懂得关心比他小的小朋友,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
一、家长性格脾气的遗传和影响
在平时与家长的接触和交谈中了解到,家长脾气不太好,遇事好急,易急躁发脾气,稍不如意就吵架,说话声音大而且含不文明之语。在很大程度上对邢有负面影响。
二、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对儿童的影响
全家视邢为掌上明珠,关爱过度、疼爱有加,特别是姥姥、姥爷对邢百依百顺,让其为所欲为,不愿听到别人说邢的“不”字儿,甚至“遮丑护短”,“隔辈亲”演变成“隔辈溺”。父母有时脾气一上来就要求孩子必须听从家长,便强制使孩子听命,信奉“棒头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这样的爱缺乏理智和分寸,过度包容孩子的行为和要求,致使孩子易形成任性、幼稚、反抗、神经质等不良行为。
对策
1.采取游戏活动进行矫正。针对邢的情况,我在班上设计了一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邢提高认识,积极协调自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减少任性行为的发生。如,语言
活动“我长大了”,通过观察、讲述,使邢对自己以前和现在进行比较,知道自己长大了,更懂事了。以及语言活动“到×××家做客”。在活动中邢对小家庭产生兴趣,积极参加表演,在表演中,既当主人又当客人,学习了不少的礼貌用语,而这些礼貌用语正是他学习热情待人、互助友爱的基础之一。又如,音乐活动“找朋友”,小朋友都喜欢找与小朋友友好的孩子,通过有幼儿不想找他,使邢明白以前的许多做法是不对的。通过坚持不断的进行这些活动,使邢学会用推理的方式去思考问题,提高对自己的认识,领悟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减少任性、过激语言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2.实行短时间“冷处理”。有时候,老师有必要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故意忽略,特别是对容易冲动的邢,必要时可以实行短时间的“冷处理”。例如一次午睡他故意捣乱、出怪音不想睡觉,老师说了一句:“别出音儿了,小朋友一会儿就被闹醒了。”邢便大声说:“我告诉我爷爷去,拿菜刀砍了你。”说完,便大哭起来。当时我想去安慰他,可以前的几次告诉了我,那样只能火上浇油,小朋友醒的会更多。于是我没理睬他,渐渐的他的声音变小了,见他基本冷静了,我悄悄对他说:“好孩子知错就改,老师格外喜欢。”当再活动时遇到他的任性行为,可暂时剥夺其参加某项活动的权利。几次下来,邢有了很大的进步。
3.抓住时机,及时鼓励。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日常生活中有价值的教育契机,进行随机教育。一次,郭小朋友做手工时因丢了自己的一个小动物而大哭,老师给他一个,他还不要,这时,邢也来安慰郭:“别哭了,老师再给你一个,不也可以做完吗?哭也没有用,下次保管好自己的手工别再丢了。”我立即说:“瞧!邢说的多好啊,像个大哥哥,邢以后也不会为一点小事儿而哭鼻子了,对不对,邢?郭,别哭了,我们要向邢学习。邢能做到吗?”从此,邢一旦要哭,我就以此事鼓励他,果然进步很大。
4.创设适宜环境进行疏导。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幼儿在家、在园、在社会都能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积极健康的情感和行为,这就需要教师家长的密切配合。因此我与家长商议在家里设置一个“美劳角”,提供彩笔、剪刀、颜料及各种结构的拼插玩具。让其尽情的施展,然后家长给予鼓励。这既是一种心理疏导,又是一种注意力的转移。同时,以榜样示范、强化邢的正确行为。要求邢的爸爸妈妈对孩子的错误要事先了解原因,不要用打来解决问题,教会他正确解决冲突的办法和技能。引导与他人相处时要和气,有礼貌。
5.建立“邢的故事”家园联系册。邢爱看书、爱听故事,特别爱听自己的故事。针对这一兴趣点,我为他建立了“邢的故事”家园联系册。即,将他一日进步点和不足以故事的口吻写下来,然后配上简单的简笔画,交给家长,家长回家读给邢听。使邢感受故事的快乐,增强自信,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家长再将邢在家的表现写下来,第二天,我再读给所有小朋友听。为了听到好听的故事,邢尽量做的更好。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矫治,邢的任性行为减少了,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他能高高兴兴的来幼儿
园,活动中情绪稳定了,与妈妈的要求也减少了。变得爱画画,有耐心。懂得与同伴友好地玩。懂得遵守规则,不随意动手打人,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同伴对他也很认可,经常推荐他当组长,这不断促使他努力控制自己不良行为。但要使其完全消除任性行为,尚需幼儿园、家庭协同努力,循循善诱,逐步实现。邢小朋友定会成为一个天真活泼全面发展的孩子。
如何应对任性宝宝
导读:对于爱任性发脾气的小孩,家长要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冷静处理。
如果家里有个任性的孩子,往往弄得家长又气又急,打也不成,说也不听,家长一点办法都没有。那么,面对任性的孩子,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事实上,任性是孩子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的反映,往往是他们用来要挟父母,满足自己某种需要的一种手段。因为儿童的思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常常根据自己的向往、兴趣,向父母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总是无原则地满足,就会使接子养成任性、专横的毛病;而如果家长总是针锋相对地强制孩子服从父母的意愿,这也只能在一时、—事上奏效,并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遇到这种情况,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家长可利用孩子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点,将孩子的注意力从一个不恰当的行为目标,转栘到另一个恰当的对象上去。比如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可用有趣的玩具转移一下他的注意力,并抱一抱,亲抚一下。再比如孩子闹着要玩一件危险的物品时,家长可立刻用另—样吸引孩子注意的物件或现象引诱孩子,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任性的兴奋点得以淡化。
有的家长认为.对孩子的任性不能迁就,要采取强硬手段,丝毫不能退让。孩子要这样做.我偏不许;孩子要什么,我偏不给;孩子要买什么,我偏不给买。其实,当家长的态度和孩子的愿望恰好发生矛盾,双方处于相持的僵局时,家长不妨可以做出暂时的让步。当然暂时的让步并不是迁就,而是为了摆脱僵局,缓和矛盾,以便另找合适的机会进行教育。家长可以用“许诺”的方法,来暂时转栘孩子的注意力,缓和矛盾。比如,孩子想要一种什么东西,家长一时拿不出来,家长就可以说:“等一会儿,我给你找。”或者家长根本没有孩子想要的那种东西,家长可以说:“我给你—个别的东西吧。”在运用“许诺”的方法时,家长一定要注意做到言而有信,答应孩子的事情,事后一定要兑现。有的家长误以为孩子小,过一会儿就忘了,对孩子许诺的事,不必当真。甚至有些家长,有时为了制止孩子的某种行为,让孩子听活,随口答应孩子提出的一些要求,如“给孩子买什么”、“带孩子上哪儿去玩”等等,以为如此哄骗一下就可以过去了。其实,这种做法不仅不能达到教育目的,反而会使孩子不相信家长,使家长的威信在孩子心目中降低。有的孩子还可能从家长身上学会说谎、欺骗,养成不诚实的恶习。
有的孩子喜欢任性发脾气,家长怎么哄也哄不祝一般来说,孩子任性发脾气,通常是由于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受到委屈,无法解释;二是受到某种打击或刺激;三是有要求而表达不清;四是父母常发脾气,小孩子模仿;五是希望别人注意他而故意发脾气。因此,对于爱任性发脾气的小孩,家长要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冷静处理。
幼儿园实行企业化管理之后
幼儿园实行企业化管理之后,最令园长头疼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学会管理。在今天,一个好的园长,不仅要抓教学,抓服务,而且要学会做一个成功的企业管理者。四年来,我园实行企业化运作,幼儿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职工成了幼儿园的主人,幼儿园的兴衰牵动着每个职工的心;幼儿园的经济收入也在逐年递增,已经不再是学校的“包袱”。经过这四年的风雨历程,本人对于幼儿园的企业化管理以及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企业管理者,感受颇深。据个人体会,谈几点想法,供各位同行参考,如有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提高个人素质,实行“人格魅力管理法”
俗话说:“打铁先要本身硬”,一个企业领导者,要想管好企业,带领企业腾飞,首无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具备人格魅力,先练好“内功”,这样才有可能管好企业。
第一要真诚待人,信守诺言。现在,每一个企业领导者都知道建立“威信”很重要,因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如果没有起码的威信,那么他就失去了管理的能力,也不可能管好一个企业。但是说起“威信”,很多人只从“权威”的角度去理解。那么“权威”又从何而来呢?我理解,它应该从“信”中来。也就是说一个管理者只有做到真诚待人,信守诺言,说话算数,讲究人格,才能在员工中赢得威信。有了威信,才能行使管理权力,才能负起管理责任。
第二,要以身作则。这是建立管理者威信的必要途径。但是我在这里想说的是,我们不应该仅仅把“以身作则”当做一种管理手段,而应该更主要地把它当做塑造完美人格的一种追求。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人是要有所追求的,这种精神和追求,表现在自身,就是“人格”。就是要讲究怎么做人。“以身作则”就是一种做人方式。它体现的是一种平等精神,是对下属人格的一种尊重。有了这种精神,自然会有威信。因此我认为,威信主要来自人格的魅力。
第三,要敢于负责任,敢下决断。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说到底是干什么的?就是为企业负责的,这是“角色”的要求。如果你遇事不敢下决断,不敢负责,那就说明,你此时此刻已经不再是这个企业的管理者了。我认为,对于一个企业管理者来说,最可耻的就是逃避责任。与其逃避,还不如“让位”,让敢负责任的人来负责。
办什么企业都不会一帆风顺。真正遇到难题的时候,做为主要的管理者就应该挺身而出,想办法,做决断,否则,企业就可能受到重大损失。你遇事敢做决断,而且决断经常是正确的,员工就信服你,即使偶尔出现失误,大家也能谅解。这时,你才能成为企业名副其实的“领头羊”。
以上三点,其核心就是要建立管理者自身的人格魅力,实行人格魅力管理法。在今天,一个没有人格魅力的管理者,是很难做好管理工作的,因为今天,靠耍权威、玩权术来管理,已经不灵了。
二、重视人才资本,发扬团队精神
人才是企业的最大资本。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须明白,企业要想兴旺发达,必须依靠人才,必须发扬团队精神,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
第一,要让权力“活”起来,形成“辐射力”。我们常说某某人“死死抓住权力”。其实,他们抓住的是“死权力”。因为权力这个东西如果抓得过“死”,它本身也就“死”了。一个成功的企业管理者,应该让权力“活”起来。怎么“活”?就是以权授权,以权集权,也就是让权力在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动”起来,不要死死地抓在管理者手中不放。比如说,要做某项工作,管理者必须把管理的权力分授他人,让每一个员工都感到手中握有一定权力。而有了权力感,就会增加一份责任感。这时,管理者手中的权力就形成了一种辐射力。之后,你再根据工作的需要,来一个“集权”,那么实际上你的权力就更大了,也更有力量了。这不比死死地抓住一个“死”权力强得多吗?
第二,“用人才打天下”。企业要发展,靠什么?从根本上说,靠的是人才。一个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这种市场经济的人才观。只有这样,才能识人、招人、用人。即发现和识别人才,尊重人才,肯出高薪筑巢引“风”,引进人才。信任人才,敢于放权,责权利统一,让人才成为独挡一面的“将才”,这样,企业才能人才济济,事业兴旺。
第三,要注意处理好上上下下的关系,善于做好协调沟通工作。应该说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管理者应该是调合各种关系的大师,把矛盾消融在萌芽状态,让大家和和气气,互相合作,真正成为一条首尾相顾、运动自如的“龙”,这样,企业才会有活力、才会腾飞。管理者最忌讳的一点就是放任一两个“能人”冒尖,不注意发扬团队的作用。这是因小失大,既误了工作,又害了“能人”。其实,在一个企业当中,“能人”起的是带头作用,而决不能“包打天下”。团队的作用,集体的力量是不能代替的。在系统论中,有一个定律叫做“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根据这个定律,就可以说,由不同的个人组成的集体,其作用要大于个人能力的简单相加。就此而言,任何能人的作用都无法与集体相比。
三、树立市场观念,应对市场变化
第一,要改变观念,面向市场。企业面对的就是市场。幼儿园改制以后,园长们最大的不适应就是这一点。这是一门新学问,需要重新学习。过去是有困难找上级,找领导。领导“点头”你就放心办,领导“摇头”你就千万别办,简单得很。可是现在不行了,现在“点头”、“摇头”都要你自己做决定,没人给你出主意。而做“决定”的根据就是“市场”。所以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有很强的市场观念。否则,就难以在市场中生存。
第二,要及时应对市场变化。市场时时在变,甚至瞬息万变。管理者不但要管好企业内部的事,而且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时注意市场的动向,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盘活手中的资金。市场如大海。我们常把经商说成是“下海”,这是很形象的说法。幼儿园进入企业化管理,就等于大家都“下海”了。既然“下海”,就要“在商言商”,就逃不掉一个“钱”字。过去,我们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羞于提“钱”。好象一沾“钱”字就没有“境界”了。但是现在面向市场了,没有钱,一天也活不下去。所以,现在,幼儿园的园长们都明白,谁要是和钱过不去,那就是和自己过不去,就是不想“活”了。园长们都有这种体会,在急等钱用的时候拿不出钱,这是最难的事。为了避免这一点,就要善于理财,要讲节约,讲投资,会融资,把死钱变成活钱。总之,要一心一意地和“钱”打交道。挣钱,管钱,用钱,这是一个管理者每天必须面对的最实际的问题。如果见钱“脑袋就疼”,那就没法搞管理了。
我们办“蒙班”,虽然一次性投入较多,但可以收到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根据家长需要,将幼儿创造性思维训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并每月搞一次“家长开放日”,向家长展示最新教育成果和理念,受到家长欢迎。经过我们多方面努力,我园2004年的收入比2003年提高了30%以上。办出自己的特色,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这就是我们的目标和追求。
孩子任性妈妈巧治理
导读:孩子的任性使家长万分头痛。面对着任性的孩子,家长们往往按捺不住自己的冲动,劈头盖脑地一顿打骂,简单处理这令人尴尬的局面。这样的结果不是家长想要的,而且效果也不好,所以家长要用高明的方法对付孩子的任性,让其以后再也不犯。
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一刻不停地在屋里又蹦又跳,一会儿窜到沙发上,一会儿又爬到床上,屋里被弄得凌乱不堪,他自己也浑身大汗,满脸通红;有的孩子看电视时,总爱把音量放得大大的,家里人简直无法谈话、学习和休息,谁要说他几句,他就大吵大闹,不管地上是水是泥,躺在地上又哭又叫;有的孩子常发“人来疯”,客人来了,喜欢拿着东西乱扔,一会儿投个布娃娃,一会儿又抛个小枕头,甚至能把一只拖鞋踢进一盆香喷喷的鸡汤里。
孩子的任性使家长万分头痛。面对着任性的孩子,家长们往往按捺不住自己的冲动,劈头盖脑地一顿打骂,简单处理这令人尴尬的局面。但是过了几天,孩子的任性依然如故。那么,孩子任性该怎么办呢?
根据国外的一些行为科学家的研究,我们提出如下一些方法供家长选用。
一、强制休息片刻。对于又蹦又跳的孩子,作为惩罚,可采取把孩子带进另一间小屋,让他脱离使之兴奋的环境,两眼冷静地审视他,强制他休息片刻。
二、转移注意力。如果孩子爱在客人面前扔东西,不妨在屋里门上设一只尼龙靶盘,当客人来时,征得客人的同意,大家一起投掷,看谁扔得准。这样既满足了小孩的表现欲,又使孩子从游戏规则中学会约束自己,使无序的乱动迁移成有序的竞赛。
三、一个轻柔的暗示。如果孩子正在拨弄电视机音量,你千万不要大声叫骂,不妨在他眼前做一个轻轻走动的动作,再问他:“你知道,妈妈最喜欢怎样看电视?”然后引导他把音量放小,问他:“为什么妈妈喜欢这样做?”
四、培养自我管理的意识。任性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是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平时注意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的意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让孩子把玩完的玩具放进柜里,睡觉起床后把小枕巾盖在枕头上,久而久之,他会学会约束控制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