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幼儿自主的空间,让思绪飞扬
发布时间:2020-12-10 幼儿园的自主游戏 让幼儿园安静的游戏 给幼儿讲故事在一个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的日子,我们中班全体幼儿到种植园去玩,种植园里的小菠菜,小葱,小油菜已经发芽,一片新绿,幼儿看到非常的开心,有的用小手轻轻的抚摸着小绿苗,有的则兴奋地到处跑,老师见状:“宝宝们,你们瞧瞧小苗苗在干什么呢?”立刻拉回了几个调皮孩子的思绪,这时,丽媛站起来打了个小点声的手势,小声说:“别吵到小苗苗们,它们正在暖暖的太阳底下睡觉呢!蜷着身子,像小花猫一样。”这时凌菲又站起来了说:“像小狗一样,我家的小狗也在太阳底下睡觉。一时间宝宝们的思绪全在这里了,老师又鼓励他们“小朋友们说的都对,小苗苗软软的,有的还蜷着身子,像小花猫,小狗,你们的观察可真认真啊,想象可真丰富啊。”今天我想让小朋友想一想怎样让我们的小苗苗长得更好呢”话音刚落,有的小朋友说了:“老师,勤浇水可以很好的生长”“对,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小苗苗生长得更好呢?“老师,多用大便肥”“老师,喝牛奶,可以长得更高,像这颗大杨树”“老师,吃面包,吃肉可以长的更好”。“小朋友们想了好多办法帮助小苗苗成长,现在我们能做什么呢”?“老师,这里有好多草,我们可以拨草,大草小草一起拔,拔得精光光。“小心不要踩到小苗苗,它会疼的!”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给孩子空间,让他们想像
以往的美术活动,都是老师先出示范画,然后让幼儿临摹,结果画出来的画千篇一律,虽然画面整洁,颜色搭配协调,但没有一点童趣,都是成人的摹仿品,如今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我们要从娃娃抓起,放开手,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今天的美术活动我就做了一次尝试,活动内容是“化妆”,我首先给孩子们出示了事先画好的范画,然后提了简单要求:首先头要画大一些,并选用对比色作画,然后就是你认为怎么好看就怎么画。结果真的出乎我的意料,特别是发型设计上就千百万化,有漂染的直发,有方便面似是的彩发,有擦了摩斯的冲天发,也有披肩的波浪发……可以说全班二十几个孩子的发型几乎没有重样的,而且整个作画过程孩子们的情绪一直高涨,反思本次活动成功在于相信孩子,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相像力是惊人的,只要你给他空间,他们就能插上想像的翅膀飞翔,其实我说你认为怎么好就怎么样画时还有点怀疑,后来想试试吧,看他们到底能怎样,结果有的孩子问老师脸可以涂成绿色吗等要求时,我没说不可以,只是说你认为好看就行,这样孩子们无所顾忌,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活动气氛非常好,创新出了好几种我都没想到的发型。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不要我说你做,要善于激发孩子们的思维,让他们独立思维,产生自己的思想,如果我们的教育只是建立在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的基础上那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那么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也是我们的教育所在,相信用这样的观念教育孩子,他们会是最棒的!
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
一天孩子们吃完了点心,我正帮女孩子梳头呢?紫颐就坐不住了,跑到游戏框子里拿出来面具戴上。傍边的昕看见了也学他拿起面具戴在脸上。之间紫颐队昕说:“我是小白兔,你也是小白兔。”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昕听见了也说:“我是小白兔你怎么也是小白兔。”两个人的笑声引来了其他孩子的围观。于是借着这个机会孩子们纷纷带起了面具,用面具身份和别的孩子进行对话。有的说“老鹰来了。”有的说:“大狮子来了”。害的其他孩子都赶快躲到我身旁藏起来。
看来这群小家伙这自发的表演起来了,于是我干脆放下手中的梳子对他们说老鹰来了你们应该做到位置上,说明你们回家了。于是在老鹰和狮子的威胁下,小动物们都坐好了。可是当老鹰和狮子刚离开一会,小动物们就又垫着脚出来了。这次课件活动孩子们笑得很开心,连平时不怎么积极参加活动的孩子都积极的投入进来了。
因为是小班,所以在课间活动的时候我多半是邀请他们去找一本书看看,或者是找个毛绒玩具玩一玩。孩子们相队交流很少,他们最对只会和傍边的孩子们说我能和你一起分享这本书吗?不会出现今天的角色扮演了。于是我想现在小班孩子已经到幼儿园快两个月了,对幼儿园的一日活动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适应。那我们是否可以适当的放手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在课间玩一玩。多给孩子们一些自由活动的空间,少一些老师的“规定”。
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
在一次的餐后活动中,我准备带着孩子们去外面散步,走到活动场地上,有的孩子又开始交流讨论起来,这时我想,为何不让他们在这场地上坐下来,与同伴说说话,拿手工纸来折叠,给他们一些自由玩的时间呢?于是,我对小朋友说:“今天,你们就在这场地上玩,但要求是不能离开场地上的点子。”孩子们刚听完,就三三俩俩的结伴玩游戏了,有几个男孩子拿着纸在折叠纸飞机,准备比赛谁飞的远,有的组成了一个山洞,还有的孩子在高兴的叫喊着,我走过去看看他们是怎样玩的?
原来,这是一个新游戏,我问雯雯说:“这游戏谁教你们的呀!”她说:“是我们自己想到的,因为以前玩过石头、剪子、布的游戏
,现在给这个游戏重新改了一下,我们拿两个手进行出拳,最后把输的那个抓住,抓住的小朋友就被淘汰,最后留下一个小朋友就是胜利者。”看着他们玩得高兴劲,我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慢慢地,这个游戏的人数越来越多,玩得也越来越起劲,……这次的活动没有老师预设的目标,没有老师的三规四律,甚至老师随着孩子的快乐而快乐。
我想,今后我们是不是应该多一些这样的安排,多给一些孩子的自由空间,让孩子多一些展现自我的机会?
教育随笔:给幼儿想像的空间
教育随笔:给幼儿想像的空间
最近我们在科学区中投放了各种各样的纸和一盆水,让孩子们玩。他们有的折纸,有的把纸放在盆里玩,放在盆里的纸湿了一张又一张,玩了一会就没兴趣了。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将这次的区域游戏生成了一节活动课,我向孩子们抛出一个问题,不同的纸放在水里会是怎样的?小朋友们专心的操作起来,通过一轮的操作后,孩子们得出个结论,有的纸放在水里吸水吸的很快,就会下沉。有的吸水很慢,会飘在水上。
可是这个时候有一个声音传到了我的耳朵里,“那怎样才能让吸得很快的纸,也变的慢一些?”当我听到后很欣喜,以为这个小朋友是通过思考后提出来的问题,于是我把问题再次抛给孩子们让孩子们一起想办法,幼儿的活动兴趣再次被激活,他们不断尝试,想出了一些方法,有的是将餐巾纸放在塑料纸上,有的是把餐巾纸揉成一个结实的小球等等。
一个小小的问题,为幼儿创造出了思考的空间,从中孩子通过操作,观察激发了幼儿提问的能力,所以在开展科学活动中我们教师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尽量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创设宽松的心里环境,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从而促进幼儿的问题意识。
给孩子空间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提供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球,我组织起玩球的孩子说:“老师想看一看,你们是怎样玩球的,有什么新发现。要跟别人玩得不一样,看谁的玩法多。”等他们尽情地玩了一会儿后,我让他们说说对玩球有什么“新”发现,孩子们边说边做给我看:可以滚着玩,可以踢着玩;可以向空中抛接球;可以拍球,可以原地站立拍球;双手拍球,左右手交替拍球;蹲着拍球,向前走一步,拍一下;拍一下,接一下;一边拍球,一边向外侧抬脚;两脚交替进…… 这时奕鸣也高兴地说:“用球可以做操,也可以像姚明叔叔那样投篮。”接下来,我便让大家把自己没玩过的方法再试着玩一玩。这时孩子们兴趣大发,玩得更热闹了。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让幼儿尝试创编球操。孩子们再一次进行尝试,三三两两一组,各显神通。
最后经过大家地商讨,选出各小组编排最好的一个八拍,根据动作特点把它们串在一起,形成了一套节奏感强,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花样球操。孩子们做着自己编排的球操,可认真了。 通过这个活动,我深深感受到:教师应多给幼儿提供尝试的机会,通过尝试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开启幼儿的心智。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而且也使幼儿的创造性得到了开发。
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
活动区活动刚刚开始,娃娃家就传来了争吵声:“我想当爸!”“我当!是我先来的!”“我先来的!”我随声望去,只见小雨与轩轩正在争夺爸爸的角色。小雨的小脸儿气得通红,一双小手却毫不放松地紧抓着游戏牌。轩轩也不甘示弱,一手抓着牌儿一手还叉着腰。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谁都不让谁!“有意思,我倒要看看他们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来到娃娃家的隔壁——理发店,边理着头发边“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他们的争吵已经升级:小雨浩瞪圆了眼睛,轩轩的脸涨得通红,两人就像两只好斗的小公鸡,僵持不下,互不相让。这时,娃娃家的妈妈着急了:“别抢了!老这样抢谁都玩儿不上!”两只“小公鸡”听到妈妈的话,就像见到了“大救星”。“是我先拿到!”“不对!我先拿到的!”两人争着向“妈妈”诉说,期望得到“妈妈”的同情。做“妈妈”的听了也很为难。“妈妈”歪着小脑袋,紧锁双眉想了又想:“要不你们两个猜拳吧!谁赢了谁就当爸爸。”两人想了想,同意了。“石头,剪刀,布。”经过一番激烈角逐,轩轩赢!虽说这一结果使小雨有些不高兴,但他只好服气,去别的组游戏了。一场风波终于过去了。“理”头发的我暗暗高兴:孩子长大了,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了!幸亏我没有急于纠正,幸亏我给了孩子一点自由发挥的空间,幸亏—…·每个孩子都会遇到难题,每个孩子都难免与人发生争执,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绕过这些烦恼,并努力为孩子铺平前进的道路。然而,我们忽略了,恰恰是这些让孩子、老师头痛的小问题给了孩子可贵的发展机会,他们从中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不妨在发生问题的时侯多一分耐心,多一点等待,多给孩子一点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
给孩子一点自我管理的空间
由于现在家庭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这让家里的大人都围着孩子转,将其当成宝,什么都不舍得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喜欢包办代替,这造成幼儿毫无自理能力,和错误的判断意识,久而久之下使幼儿形成了“只要我不想做、不愿意、懒得去的事情,父母就会帮我去做”的意识。
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懂得并学会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应该自己做,不要借他人之手,形成依赖意识。
更要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生活。
我相信,在我们的鼓舞下,幼儿能够很好地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学习。
小朋友小时候,妈妈总是会帮她做很多事情,可是渐渐地,她丧失了自我动手能力,长大了,上幼儿园了,老师告诉她只要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要自己做之后,她逐渐开始尝试自己动手。
可是在家中的时候,她想自己试着穿衣服,妈妈不让;她想自己吃饭,妈妈嫌她吃饭慢、饭粒掉地上,硬要喂她。
有一天,老师知道了这件事情,和她父母交流,建议他们放手给孩子一点自我管理空间,培养孩子自我动手能力。
于是,她的父母欣然接受老师的提议,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
她在家中第一次叠被子时,虽然将被子叠的东倒西歪,妈妈看了还是很开心,同时也觉得很欣慰:孩子有进步了。
于是好好地教导她该如何将被子叠好并鼓励她这种行为,以示嘉奖。
可可(化名)听到夸奖以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热情更高了。
只要孩子可以做的,父母就不要代办。
俗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衣服脏了,教给孩子如何去洗;孩子的房间乱了,教给她如何自己去整理,父母可以在小事中逐渐锻炼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适时的鼓励与嘉奖,使孩子更有信心自己能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爸爸妈妈操心。
这样也能培养孩子在生活上的独立性及动手能力。
孩子能否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是自我管理能力中最重要的。
如果孩子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管理,那么,就很难相信他们会在其他方面更好地管理自己。
让我们给孩子一点自我管理的空间吧!
给孩子一点的空间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给孩子一点的空间”!
今天放学晚接的时候,我们班大部分的家长都非常准时的来接自己的孩子。
只有倪天宇和黄立洲两位小朋友还没有接走,他们俩就在教室里安静的坐着,睁着大眼睛使劲的往外看。
我在教室里收拾整理,看着他们着急的样子,猛然想到今天吃餐点的时候还多了一个苹果(有个小朋友没有来),于是我就说:“想家了吧,没关系的老师还在呢,对了这里还有个苹果想不想吃呢?”听了我的话,他们俩都急忙跑到我跟前抢着说:“我要吃,我要吃”可是就有一个苹果怎么办呢?,他们来俩都睁大眼睛看着我仿佛在说:“老师,你说怎么办呢?”我刚想要把帮他们解决,可又一想:“这样的问题时常发生,何不乘今天让他们自己解决呢,也许是个很好的契机呢”于是我就说:“这个苹果问题也挺让我为难的,到底该怎么办呢?你们又没有好一点的办法啊”他们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睛也鼓滴滴的直转,我也微笑的看着他们,过了一会儿,倪天宇说:“那不让黄力洲吃吧,我在家一直吃的”黄力洲一听连忙说:“不不,我家也有的,老师让天宇吃吧”他们俩你推我,我推你,我看着哈哈大笑说:“那你们都不吃,苹果怎么办呢?”力洲听了小声的说:“要不,老师你把苹果分开来,我们一人一半分开来吃好吗?”天宇也表示故意还直说:‘我们是好朋友,现在都有的吃了,真好!“我听了也表示同意,已经到了我想要的结果了。
于是就把苹果分开,他们俩津津有味的吃着苹果,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也暂时忘记了还没有人接的难过……一场风波就这样在无声中平息了。
事后我在想,在平时的教学教育中会经常出现这种吵闹争夺的现象,如果在孩子一求救,一告诉,老师立马就解决,孩子们也许一开始表面是会认同,可心里肯定辉不服气。
而且也不符合“以幼儿为本“的教学理念。
我们老师可以用一两拨千斤的方式,先去安抚幼儿的情绪,然后引导幼儿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既解绝了问题,又增进了孩子的协商能力,有助于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有时候包办并不是最好的,有时候,我们应该给幼儿一定的空间,让幼儿自己去商量,这未必不是件好事。
关于“给孩子一点的空间”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