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地满足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
发布时间:2020-06-02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教育孩子笔记 我们小班的孩子入园半年多了,孩子们长大了许多,也长了不少见识,自身活动比上学期灵活多了,通过幼儿园集体生活,孩子们之间也熟悉起来了,平时一有空闲,就会相互间交流起来。可以说一天的活动都是很紧凑的,而午饭后到准备午睡前这段时间应该是孩子们最自由的时间吧。看,老师要督促个别用餐慢的小朋友,之后还要打扫教室卫生,早用好餐的小朋友擦脸、漱口、搬好椅子后则没有事情可做,开始和一旁的伙伴说说话,刚开始声音还小小的,后来随着队伍的壮大就不知不觉大起来,甚至还有的小朋友离开小椅子开始追逐起来,这可不行,于是我们老师喊:“坐坐好!”,可一会儿又是这样子。孩子是好动的,让他们一动不动地坐着显然不可能,所以我们想出了好办法,要让孩子“有事可做”。我们两位老师一位继续留在班里还有一位则带着这些坐不住的小朋友来到教室外的圆圈上,做起了游戏。刚吃完饭不能做剧烈的运动,所以我们会选择了一些比较安静的游戏。“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每次玩“山上有个木头人”这个游戏,孩子们都会投入地玩,一动也不动,再也不乱跑了。我还改进了游戏,要求幼儿摆出各种各样的小动物造型来,于是有的扮小猫、有的扮老虎、有的做大象,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还有玩“吹泡泡”、“迷迷转”等,孩子们边享受着日光浴边从游戏中体验活动的快乐,真是一举几得啊!
下雨天怎么办?孩子们不能出去玩,都得留在教室里,又有点坐不住了。我看到孩子们每天带来带去的手帕,咦,不是正好可以让他们拿出来玩一玩,学学叠手帕嘛?或者折折简单的东西,比如春卷、香蕉等,这样一群小家伙们就找到事情可做了。等到孩子们都吃好了饭,手帕也玩得差不多的时候,放放录音,让宝贝们听听故事。针对我们班幼儿节奏感不强的问题,我还让他们听音乐打节奏,正好训练孩子的节奏感,孩子们也很感兴趣,说:“老师,还可以拍肩膀!”“还可以拍膝盖!”……不管拍哪里,至少孩子们有兴趣了,愿意跟着音乐打节奏,坚持下来对他们也是有好处的。
只要老师做个有心人,孩子们也会在日常活动中得到快乐,在不知不觉中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所以我们不能固定于一种模式,限制孩子的自由,要知道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巧妙地满足他们的这种天性。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巧妙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今天户外活动,我和孩子们联系双手交替排球。活动之前,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热身——自由拍球活动。然后,告诉孩子们,现在我们来练习双手交替拍球,要求是左右手交替拍球,我话音未落,孩子们就噼噼啪啪的拍起来,我一边巡视,一边指导孩子们,当我来到林林面前时,看到林林抱着皮球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就问林林:“林林,你怎么不排球呀?”林林说:“老师我不喜欢拍球,没意思。”林林地回答是我吃了一惊,小小的孩子居然说出这样的话,我对林林说:“拍球多有意思呀,你看其他小朋友拍得多带劲,你可以把球当成玩具或者你喜欢事情来做,你就觉得有意思了。”林林听我这么一说,来了精神。“老师,我把皮球当成怪兽,我当奥特曼,我来打他。”说着林林就拍起来,嘴里还不停的数着:“一、二、三……”看到林林高兴的样子,我接着说:“你要两手交替着拍,你会更厉害的。”林林听了,拍的更起劲了,其他孩子看到林林拍的如此起劲,也跟着拍起来。
这件事是我体会到,在活动时不是孩子们不愿意去做,而是老师没有找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只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真正的了解幼儿,才能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在活动中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愿意学,自动学。
巧妙的调动孩子得积极性
今天户外活动,我和小班的孩子练习双手交替拍球。活动之前,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热身——自由拍球活动。然后,告诉孩子们,现在我们来练习双手交替拍球,要求是——左右手交替进行,边拍边数数,按二八拍进行,活动刚开始没拍几个,浩亮小朋友喊了声:“老师我没……”。
在孩子们啪啪地拍球声中我没有听清楚,走进他问:“你的球没气了?”他很认真地说:“不是,我没劲了”,看上去红彤彤的小脸蛋不像是生病。我灵机一动鼓励他说:“劲是练出来的,你看老师和别的小朋友都有很多劲,”这时浩亮小朋友也接着一、二、三、四……的拍起来,我问:“有劲了吗?”他神气的张开五个手指说:“我有这些劲了!”,“奥,那么多劲了,劲是不是越练越多啊?”他高兴地说:“是”。接下来的时间他一可也没停,双手拍得那么欢。
这件事使我感触到,每项活动,孩子们的兴趣和积极性都来自于老师的正确引导和鼓励,只要调动起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就有使不完得劲。
巧出妙招,教孩子合群
:刚入园的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咬人、打人、抢东西、抢玩具的现象普遍存在,时有发生。这与家长的溺爱、家庭的教养方式有关,也与孩子想要的东西得不到又不会用语言去表达,于是就靠这些攻击性的行为去寻求解决,对于这些行为,需要我们老师特别的注意去帮助幼儿。
解决的方法:
1、鼓励表杨法:
鼓励表扬对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起到积极的作用。首先让刚入园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对她的爱,对他多进行肢体上的接触,抱抱他,与他玩“亲亲宝贝”的游戏。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幼儿,一有积极行为就对其进行表扬,经常用“你真棒”“老师喜欢你”等积极的语言来激励孩子,让他们意识到老师喜欢我,消除他们对老师的陌生感,从而对老师产生依恋和信任。
2、引导教育法
面对幼儿抢玩具抢东西的现象,在玩具区相同的玩具我们准备了许多,以保证每个孩子都有玩具玩,教师也可以帮助协调和小朋友的关系,教给他一些和小朋友交往的方法和技能,比如学会用协商的口气跟对方说:“给我玩会儿好吗?”或咱俩换着玩,好吗?”同时,在和家长的交谈中告诉家长多带孩子去和小朋友一起玩,并给孩子以正面引导,以促进孩子的交往能力。
3、信任尊重,家园共育法
对于咬人打人的幼儿与其家长进行沟通后得知,大多是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和方式有关。知道原因所在,我们指导家长采用正确的教养方法,既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满足正当要求,又要抵制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耐心培养孩子的文明行为、良好品德与生活习惯,绝不无原则的迁就让步,不允许孩子用咬人打人作为满足需要的手段,同时要与家长达到一致:奖罚分明孩子在园(家)时,进步了表扬,错了批评,不怕孩子哭闹。用不“咬人打人”的方法解决问题时给予适当奖励。每天当着孩子的面和老师交流孩子在园(家)的情况。我们做到了家园一致,统一教育方法,要求与评价一样,教育效果明显好转。
满足孩子的探索欲望
孩子的世界是美妙的;孩子的世界是多彩的;孩子的世界更是充满神秘的,他们对什么事情都是那么的好奇:小鸟为什么会飞呀?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呀?鱼儿为什么会生活在水里呀?等等孩子对生活充满着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当孩子探索世界的欲望端倪初露时,我们要注意保护和满足他们。
一次吃好午饭,我带着孩子到草地上散步。
我手牵着第一个小朋友,正在和他讲竹子长竹笋的事。
可是我回头一看,队伍的最后几个小男孩围在一起趴在了草地上,是什么吸引他们呢?“老师,快来看呀,这里有个大洞。
”我听了忙走过去,原来真的有个大洞。
“这究竟是什么洞呢?”我自言自语地问到。
“是小虫子洞吧,草地上虫子多。
”顾超说道。
“不对,应该是青蛙洞吧。
”赵鑫皱了皱眉头说。
“我想是小刺猬的洞。
”杜铭认真地说。
我看孩子们没有头绪于是建议到:“我们应该仔细看一看,掏一掏,再说。
”“好”孩子们纷纷趴下来看,有的去摸一摸,还有的男孩子把手伸进去。
“我来试试,我的手长”薛志烨说,孩子们都试着用手来掏。
最后的出结论:这个洞很深,用手不行,应该去找长的棍子。
于是,陈虎找来了一根小树枝,他试了试,还是不行,这根树枝还是短。
这时大家都纷纷去找长的棍子。
“老师你看,我捡到一根很长的树枝。
”王广拿着一跟约一米半长的树枝气喘吁吁地说。
大家都紧盯着王广去掏洞,希望这根树枝能给大家带来好消息。
“捣不动了,到底了。
”王广告诉大家。
到底是什么洞呢?这么长?孩子们都很奇怪地思考着。
“老师,我估计是蛇洞。
”蒋明静说道。
孩子们还是在热烈地讨论着,各自都有各自的想法。
最后我建议大家可以通过问家长、看书、上网查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动画片的巧妙激励
小班孩子们特喜欢看动画片,愿意模仿角色的语气、动作。这不,刚看完《天线宝宝》,孩子们就到处去找朋友“拉拉手”。“起来,不要!”一声尖叫传了过来,我一听,是李晓萱的声音。晓萱是个特有个性的女孩子,不喜欢与任何孩子玩,那怕是孩子无意识地碰她一下,她都会扯着嗓子喊几声,弄得小朋友都离她远远的。我过去一看,原来是昊昊想去拉她的手,她不但使劲甩掉了昊昊的手,还在那儿大声喊着:“老师,他打我!”昊昊像做错了事似的,无助的站在那儿。我赶紧蹲下,把昊昊抱在怀里,拍着他的后背说:“昊昊真乖,想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昊昊会帮助小朋友,来老师亲一个。”我亲了亲昊昊,然后请昊昊去找别的小朋友,昊昊高兴的去找朋友了。我请孩子们接着往下看《天线宝宝》,孩子们聚精会神地看着。我坐在萱萱身边,把她的手放在我手心里,边看边轻轻的摸着她的手,慢慢的,她不紧张了。我趴在她的耳朵上,悄悄地对她说:“让老师像天线宝宝那样抱抱你好吗?”萱萱有点犹豫,我轻轻的把它抱起来,边拍着她的后背边模仿天线宝宝的语气说:“抱抱,抱抱”孩子们也学我的样子,和旁边的小朋友抱抱。我趁机对萱萱说:“萱萱,你喜欢天线宝宝吗?”萱萱点了点头,“天线宝宝相互喜欢才抱一抱的,刚才昊昊和老师一样,是喜欢萱宣,所以才抱一抱你,那不是打,那是亲。萱萱亲一亲昊昊好吗?”萱萱抱着昊昊显得有点僵硬。这时,别的小朋友也过来抱一抱她,她也有点放松自己,脸上有了笑容。我拉着萱宣的手和每一个小朋友拥抱,孩子们高兴的抱着萱萱,亮亮还在她的脸上亲了一口,她也愉快地享受着。我把一枚小红花贴在她的胸前,她用手捂着,美美地笑了,我也由衷地松了一口气。教育孩子不但需要爱,还需要策略与技巧,看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过,有时候,教育真的就这么简单。
巧妙应对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案例描述:
小王是我们小小班的孩子,他特别聪明,由于他父母都是做老师的,因此在教养方面都很好。平时对人很有礼貌,上课也很爱动脑筋,平时的活动都是非常积极,但最近发现他好象变了,做什么事都喜欢跟老师对着干,比如:睡好觉大家都出来了,而他偏偏还要呆在午睡室;看书的时间到了他偏偏还要说“我还没看完,”而且基本上天天这样。观察班上的其他孩子也或多或少有些不听话的例子,但像小王这样的表现确实很特别,他的父母也觉得孩子现在有点不听话了。
案例分析:
分析小王的行为是属于儿童的第一反抗期。每一位孩子在2—-3岁都会经历这样的时期,只是有的幼儿表现的明显,有的幼儿表现的不是很明显。“第一反抗期”是大多数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在此阶段孩子出现一些逆反的表现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它是孩子自我发展的需要,孩子的否定行为表明孩子开始产生自主意识,试图了解周围的环境,建立自己的好恶观念,表达个人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表现出和大人相反的做法,当大人说这样可以的,他偏偏认为这样不可以。这正是他们希望通过自己对大人观点和指令的否定,来强调自己的存在,也是寻求大人对他们尊重的一条途径。他们也希望通过让他自己来做某些事情,向大人展示自己已具备的能力,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能力已经很强了。因此,有人认为,将心理“反抗期”说成“自立期”或“自强期”,也许更为恰当。当孩子出现反抗期时,我们的处理方式非常重要,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采取的措施:
1、要学会尊重孩子。
每一位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在人格上都是独立的。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他们也有自己的观点,哪怕他们的观点是不成熟的。我们要放弃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强硬态度。应该看到,孩子的“反抗”行为正是促进他们能力发展的心理动力。成人应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对孩子的某些行为给予适当的鼓励,以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动作技巧、能力的发展
2、对孩子的反抗行为不能放任不管,也不可控制过严。
我们应充分理解孩子的心情,适当加以控制。同时也要给予孩子在一定范围内表达自己的机会,以使孩子的独立性得到发展,比如:有时孩子们在看书时,时间到了,有的幼儿说“我还没看好,”硬要再看一会儿。此时老师也可以给他再多看一会儿。看的时间长了有的幼儿也会模仿,所以我们可以适当应用方式方法,给他限定一下时间,比如:当老师数到十时就收起好吗?这样给孩子一个下的台阶,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当孩子硬要自己穿衣服时,我们可以在旁帮助他们一起穿而不要过多的限制。在没有什么大碍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让孩子去做吧。
3、该说“不“时就说“不”。
对于有的有危险的事情,孩子一定要做,那一定要坚决说“不”比如:模仿成年人摆弄电器开关,玩弄打火机、开煤气灶等等。这些都是不允许的。在儿童反抗期,要和孩子打成一片,引导和教育孩子认识他们尚不熟悉的世界,要学会表扬和善意批评儿童,使儿童的心身得以正常发育。
4、使用自然后果处罚法。
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运用孩子行为后果本身,自然而然地惩罚他的行为。比如:有的孩子不肯自己吃饭,那我们就可以应用自然后果惩罚法,他不吃过会儿肯定会肚子饿,当他饿了时你再不喂他,他肯定也会自己吃了。
5、家园联系,共同难关
孩子的三分之二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所以家长的态度也很重要,家长也需要理解孩子的这种现象,正确的去面对,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蛮横的处理,这样只会更伤了孩子。幸好小王的父母也是老师,他们也非常关心孩子,会观察孩子的言行,我们也适时地与他们沟通,让他们能理解孩子的第一反抗期。做到家园共同配合教育孩子。
面对孩子的反抗期有时或许我们真得觉得很头疼,也很无奈,但我们必须要正确的面对,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反抗期。如果对孩子过多的干涉,可能使孩子变得唯命是从,成为一个没有主见、唯唯诺诺的人。反之,如果明明知道孩子的做法是错的,还是一味的迁就,这又无疑就是在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因此我们需要把握好管教的“度”,运用一定的智能和技巧,化解孩子的“反抗”,使孩子胜利度过人生中的第一次反抗期。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我们发现小王的行为有了明显的好转,活动也积极了许多,脾气也没以前那么倔了,当有时在集体面前无法与他沟通时,我们就利用个别交流的时间与他沟通,往往当一件事情过了之后,再去谈论此事时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或认同你的观点。平时我们也比较关注小王的行为,多鼓励孩子的长处,比如他的讲述能力很强,我们就让他在集体面前讲故事,他也会非常高兴。相信通过老师、家长的共同努力孩子会顺利度过反抗期的。
巧妙的惩罚
辉辉是小班的一个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招人喜欢。但从小生长在家人溺爱的环境里,特别是孩子的爷爷奶奶,辉辉说要天上的星星他不敢摘月亮,这样天长日久,辉辉被被宠成了家里的小皇帝,上幼儿园后,成了班里的小霸王,今天不是给这个抓破脸,就是给那个挠破腮。这不,区域活动时间,辉辉把老师分给他们组的玩具统统占为己有,谁也不让动,其他小朋友不高兴了,都跑来告他的状。于是我决定改掉以往耐心说服教育的方法,决定用适当的惩罚来改掉他唯我独尊的会毛病,我走到他的身边,没有跟他说任何话,直接把他抢走的玩具分给了其他小朋友,一点也没有留给他,这时他不高兴了,“哇”的一声哭了,我故意装作什么也不知道问他:“辉辉,你为什么哭?”“我没有玩具了!”他哭着回答道。“没有玩具就不高兴了?”我接着问。他停止了哭声点点头,“那你刚才把玩具都抢走了,别的小朋友没有玩具,是不是也不高兴”“是!”他无奈地回答。“那你想一个让你和小朋友都高兴的办法吧!”最后我让辉辉把玩具重新均匀地分给了小朋友,并让小朋友给他送去了热烈的掌声,看着辉辉和小朋友玩得高兴劲,我也偷偷的笑了。
傍晚放学的时候,我把今天发生的故事告诉了他的家人,并向他们讲清了溺爱的害处,希望通过家园共育,来培养辉辉的各种良好习惯,他们也答应今后密切配合。通过这件事,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巧妙的惩罚也许能更好地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
《巧妙引导孩子入睡》《故事的魅力》
巧妙引导孩子入睡午休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午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下午的活动。然而午睡时,有的孩子不能很快的安静入睡。
今天午睡时,我照常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孩子很快进入梦乡,当我巡视、检查时,却发现有好几双眼睛在偷偷的看着我,我得想个办法,尽快的让他们入睡。这样想着,当我看到我们班的墙上装饰的图片时,来到李丞基的身边,看见我走近他,他赶紧闭上眼睛,样子很滑稽,我没有揭穿他,只是在他的耳边轻声的说了一句:“月亮姐姐和星星睡觉了,大树也睡觉了,你也该睡觉了。就这样,同样的话,在那些没有睡觉的孩子面前说了一遍,别说还真管用,不大一会儿,这几个孩子就安静入睡了!
当孩子熟睡时,我看到一张张可爱的脸,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感到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孩子们的笑脸是可爱的!
故事的魅力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宝,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特别是刚入园的孩子,行为习惯、自理能力等方面都不是很好。什么好玩的玩具都自己揽入怀中,不与别人分享,如果得不到就会哭闹,甚至与别的小朋友发生不愉快。
我班冯宗凯小朋友就是这样,每天都有小朋友告他的状,都是因为他抢玩具、打架等。一次我值早班,早早的来到教室,整理好一切,等待入园的孩子。冯宗凯小朋友由于坐车来的比较晚,他又最喜欢玩玩具,他来到后就直奔玩具区和孩子们玩起来。我在一旁偷偷观察,只见他趁博文不注意的时候就去抢他的玩具,抢不到就会抡起拳头打架。不一会儿博文就来到我身边告状了,并和我说:“老师,冯宗凯太坏了,我不跟他玩了。”于是我把他们两个叫到身边,我说:“好东西要与大家一起分享。”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来听一听吧!有一只小老虎布布,它非常的霸道,两只小猴在荡秋千,布布走过去说:“下来,让我玩。”,它见小猴不离开,就张开大嘴叫:吼——嗷,小猴一点也不怕它,并说:“小老虎丑、小老虎丑,张开嘴巴大声吼。。。。。。”两只小熊正在吃蜂蜜,布布走过去说:“别吃了,让我尝尝。。。。。。”小老虎去找小乌龟玩,小乌龟也不和它玩。。。。。。小老虎布布自己呆在家里,难过极了,它一边哭一边说:“布布凶、布布坏,没人理、没人爱。不该凶、不该坏,不该不该真不该!故事讲完后,我说:“小老虎布布为什么没有朋友啊?”我发现冯宗凯低下了头,轻轻地说:“它太霸道了。”我说:“是啊就是因为它太霸道,不讲礼貌,所以没有朋友。”话刚说完,只见他并悄悄地对博文说:“我们一起去玩玩具吧!我不跟你抢了!”于是他们两个手拉手去玩玩具了。
孩子之间争吵、打架在正常不过了
,就看你怎样去引导,就像他们两个一样,通过一个故事,就能化解他们之间的不愉快!并让他们懂得对人要有礼貌,不能太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