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不送孩子入园损害健康
发布时间:2021-07-20 幼儿园健康冬天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冬天 幼儿园冬天教案季节的脚步又行进到了初冬。每年的这个时候,很多年幼孩子的家长,担心孩子冻着,引起感冒发烧,从而影响健康发育。因此,干脆把孩子留在家里,不再去幼儿园了,直到明年春暖花开。事实上,无论从身体健康发育的角度,还是心理发展的层面,家长的此种做法,都是违背科学的愚蠢之举。
1、温度变化与孩子感冒发烧关系不大,不当穿衣才是罪魁祸首。
随季节气候温度的变化来加减衣服的做法是正确的。但从科学的角度,儿童正处在快速身体发育时期,其身体内部新陈代谢的速度,要比成人高出很多,维持身体温度所需的能量释放也多于成人。因此,按理说儿童应当比成人穿得少才科学。但事实上,我们的大多数家长更容易给孩子多穿。科学的道理是,正常的儿童和大人一样,体内都有很好的恒温系统。只要不给他们穿得太多,其恒温系统就能很正常的工作。如果穿得太多,从上到下捂得严严实实,孩子的身体内部的温度调节功能就会失调,这样才更容易感冒。建议宁可给孩子少穿,或者和父母穿得一样,也不要武装到牙齿般的多穿。有一个非常重要鉴别标准,就是孩子穿得正常的时候,他们的手总是凉的。如果你想知道孩子的冷热,你应该将手伸到衣服里去摸孩子的胳膊、腿或脖子。如果是热乎乎的,而且没有出汗,那就是正合适。当然,也可以观察看孩子的脸色。孩子感到冷的时候脸上没有红润。还要记住,在寒冷的天气里,必须给孩子戴帽子,因为他们的大部分热量都是从头部发散的。做到这些,即便气候如何风云变幻,家长也能老神在在。
2、幼儿园每天有规律的两小时室外活动,绝对是有利于孩子健康发育的举措。
它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会少得病。经常让孩子到室外去呼吸新鲜空气,空气温度的变化,有利于儿童因适应冷热变化能力的提高而增加自身免疫力。这在百年前就是已经成为科学事实了。幼儿园的室外活动,不仅有规律和保持足够的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一起,由老师组织活动,快乐无比,运动量会大大增加。冷空气中的运动,由于其心肺功能的增强而使孩子脸色红润,胃口大开,吃得多,睡得好,长得快。而呆在家里的孩子,由于一直住在温暖房间里,其脸色会显得很苍白,没有血气,食欲大多不好,得病的几率其实更高。
3、0-6岁的孩子,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对其心理发展都是无比的珍贵。
孩子在幼儿园中所接受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丰富课程活动(刺激),与家庭中单调乏味的环境相比,是绝对不能同日而语的。0-6岁是孩子几乎所有方面发展最快时期(关键期)。尤其在脑中枢神经细胞间的联系建构方面,只有将儿童置于具有丰富刺激(课程活动与师幼间及儿童间交往)环境中,才能形成合理及丰富的结构。而结构合理与稳定,脑的功能才强大无比;而功能的强大,才能让孩子在学业和事业上如鱼得水,春风得意。仅就语言和人际交往发面的发展来看,呆在家里一个冬天(至少要三个月),其损失都几乎无法用任何事物可以衡量,且是终生不可逆转的。在家里,成人与孩子间的语言交流,与有教师和同龄孩子的环境相比,是相当单调和贫乏的。而0-6岁接受性语言刺激和交流性语言影响,对未来语言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从交往方面看,家里的环境仅仅限于成人与孩子之间的互动。而在幼儿园里,老师和儿童间,尤其是同龄儿童之间的交往,对于众多的独生子女来讲,其分享与合作的品质、自我意识的形成、去中心化的完成,等等,都对儿童未来发展产生重大的、终生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来得越晚,其塑造的可能性越低,自我中心的改造就越困难。此外,针对适龄儿童所设计的任何课程,仅仅呆在家里,其损失是不可能有机会再可以弥补的。
4、温室中的花朵,是永远都无法长成能经风雨、傲苍穹的参天大树的。
逻辑上,没有磨练,怎能茁壮成长;不能茁壮,怎能经风雨见世面。将孩子放在沙漠里都能生存下来,那才是最好的教育。教育的功能,往大了说,是让孩子成才,对社会有用和作出贡献;往小了说,是要承担家庭的种姓血脉传递,生生不息。无论哪一种功能,我们都希望孩子起码有独立生存的能力,以及继之自我发展的能力。然而,我们做家长的,如果把孩子固有的本能都养育没了,连生存的能力都没有,还怎么能够“齐家”和“治国”?君不见很多家长怕孩子受伤,在孩子该爬时不让爬,该走不让走,该跑不让跑吗?岂不知这样一来,孩子大肌肉协调能力发展受阻,走路能够把自己绊倒,受伤的几率更高,这不是得不偿失,反而害了孩子一辈子吗?连冬天呼吸一点冷空气的权力都能被剥夺了,你们还指望自己的孩子能出息到哪里去?醒醒吧,亲爱的家长们!即便为了你的家族兴旺,也不应该将你唯一的孩子养成真正的“病秧子”。羸羸弱弱的种子能产生适于积累竞争环境中生存的后代吗?如此看来,这样养孩子,一旦断了家族的香火,你还真对不起自己的祖先了。
5、科学养育孩子,还要注意有病用药。
不要一发烧就去给孩子用抗生素。普通的感冒,发烧是非常正常的生理过程。通常都要持续5-7天。发烧是白血球(军队)被动员出来,对抗和杀死细菌和病毒(敌人)的自然过程。因此,白血球高不是坏现象,是好事情。因此,普通感冒用抗生素降烧,不仅没有必要,从健康角度,反而有害无益。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身免疫力,即有自己产生白血球对抗细菌和病毒的能力。而你去用抗生素,就等于自己的军队不用,而使用“外来兵团”作战。这不仅会使自己的军队失去战斗力,而且,每次由于使用抗生素,而使孩子体内产生耐药细菌。因为再好的抗生素也无法将所有的细菌全部杀死。这样,每一次感冒发烧都打不同抗生素,致使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耐药细菌产生留在体内。长期下去,终有一天任何抗生素在孩子身上都不再管用,因为“超级细菌”身经百战之后终于产生了。“超级细菌”就是滥用抗生素的必然结果(“超级细菌”的存在和严重后果,非常有可能是现在和未来全球必须直面的严酷事实)。至于为什么医院的医生强迫你打抗生素,因为那样能赚到比普通感冒发烧用药费用多20-30倍的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你只能相信你自己。否则,连生存都无法保证。声明:学前谷-中国婴幼儿教育网版权所有,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孩子这样吃鸡蛋有害健康
鸡蛋,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可以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宝宝在最初接触固体食物的时候就已经和蛋黄交上了朋友。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鸡蛋的做法也越来越多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了,其实鸡蛋的吃法也是很有讲究的。1、鸡蛋忌与糖同煮鸡蛋与糖同煮会因高温作用生成一种叫糖基赖氨酸的物质,破坏鸡蛋中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成分,而且这种物质有凝血作用,进入人体后会造成危害。如需在煮鸡蛋中加糖,应该等稍凉后放入搅拌,味道不减。2、炒鸡蛋忌放味精鸡蛋中含有氯化钠和大量的谷氨酸,这两种成分加热后生成谷氨酸钠,有纯正的鲜味。味精的主要成分也是谷氨酸钠,炒鸡蛋时如果放入味精,会影响鸡蛋本身合成谷氨酸钠,破坏鸡蛋的鲜味。3、冷水浸后熟鸡蛋忌存放一些人常将煮熟的鸡蛋浸在冷水里,利用蛋壳和蛋白的热膨胀系数不同,使蛋壳容易剥落,但这种做法不卫生。因为新鲜鸡蛋外表有一层保护膜,使蛋内水分不易挥发,并防止微生物侵入,鸡蛋煮熟后壳上膜被破坏,蛋内气腔的一些气体逸出,此时鸡蛋置于冷水内会使气腔内温度骤降并呈负压,冷水和微生物可通过蛋壳和壳内双层膜上的气孔进入蛋内,贮藏时容易腐败变质。4、忌吃煮老的鸡蛋鸡蛋煮得时间过长,蛋黄表面会形成灰绿色硫化亚铁层,很难被人体吸收。蛋白质老化会变硬变韧,影响食欲,也不易吸收。
孩子入园不“学坏”
宝宝没上幼儿园前在家很有礼貌,也很懂事,可自从上了幼儿园几个月后,妈妈忽然发现宝宝“学坏了”,询问宝宝坏行为是跟谁学的,宝宝理直气壮地说,“其他小朋友也那样”。妈妈怎样阻止年幼的宝宝在幼儿园学“坏呢”?
宝宝入园后4大状况:
1、想法以偏概全
幼儿园的生活,对宝宝来说是个蛮大的冲击。首先,他原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成为众人的焦点,现在却要在十几、二十人当中,争取老师的注意和喜爱。以前在家随便堆个积木,众亲友热烈的掌声立刻随之而来,但现在认真堆得比天高,老师却只忙著处理那两个打架的小朋友…。
“是不是只要我打别的小朋友,老师就会注意到我?”孩子无法任意转换观察焦点、顾及事实的全貌,以偏概全地以为吸引焦点就是被喜爱,于是他们开始夸大重复能吸引大人注意的行为,譬如粗鲁的动作、大声说话等。回家后,爸妈反而不习惯:我那个秀气斯文的宝贝哪里去了?
2、兴致勃勃学说话
3、4岁小孩爱说话,兴致勃勃学著各种语词和声调,爸妈开车时遇到冒失鬼,随口一句“会不会开车啊?”坐在安全座椅上的宝贝可能就开心地学上一百遍。上幼儿园之后,接触的人变多,学习的对象也增加,小朋友之间互相学习大人的口头禅,或者交流在电视听到的话语,难免会讲出几句让大人头痛的话来;即使爸妈严词厉色说“不可以”,但不久后宝贝却又冒出其他不雅的字词…。
这是因为宝宝不懂这些话语真正的意思,他们只是想表达“生气”的感觉,或者像谐星可以逗人发笑。除了爸妈及时制止之外,之后其他新事物出现后,这类行为也会逐渐消失。
3、我想与众不同
3岁以上的宝宝,有别于以往只是知道自己的名字、性别等外表,慢慢地发展出“心理我”,他们自我介绍时会以“我能做什么”为主轴,譬如“我上中班”“我会自己穿衣服”“我喜欢骑三轮车”等。为了树立自我形象、为了彰显自己与他人不同、为了展现自己很棒,宝宝插嘴或唱反调的情况便增加许多。这不是因为宝宝上幼儿园“学坏”了,而是他想“做自己”的表现。
4、适应新环境过度期
幼儿园与家里有很多的不同,除了友伴增加,他们也要学习纪律。有些孩子天生气质趋避性高、适应性低,本来就需要较长时间适应新环境,所以刚上学个性变安静或变焦躁,是可以理解的;加上宝宝还在摸索学习:老师讲话时要安静坐著,爸妈讲话时是不是也要?所以会有一些不同以往的表现。
以不变应万变六大妙招
1、立即制止
3~6岁孩子还在“道德他律期”,他们不能自行判断事情的是非对错,需要大人的教导,所以当孩子出现不合宜行为或言语,爸妈得立刻制止。如果孩子自尊心比较强,也可以用眼神暗示,或者轻轻将他带开,再小声告诉他:“这样说别人会觉得不舒服喔!”
2、教导正确表达方法
当孩子只是想引人注意、逗人开心,或想表达自我,爸妈可以直接教导宝宝合宜的表达方式。譬如,想讲话,要等人家讲完或先举手,生气时可以说“我生气了”,而不是讲脏话或打人等。当然,爸妈自己也要示范良好身教,适度收敛不雅的口头禅和举止。
3、引领孩子观察全面情境
有时可藉助其他小朋友当范例,譬如当身旁有人做和宝宝一样的事情,可以带领他去观察:“那个小朋友讲话很大声,虽然他妈妈停止和对面的阿姨聊天,但是你看,他妈妈的表情是不是很生气?”
4、适时忽略
当孩子明知自己言行不恰当,却还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想要吸引注意时,一开始爸妈可以先提醒他:“这样不可爱喔!”然后就忽略他。久之当孩子发现自己的表演不受欢迎,就懒得再白费力气了。
5、停止喜欢的奖励或活动
倘若宝宝屡劝不听,执意做出惹恼爸妈的行为,爸妈可以进一步暂停他正在进行的喜欢的活动,比方骑三轮车,或享用好吃的点心。让孩子“痛”一下,他就会选择是不是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继续做出讨人厌的行为。
6、适性教导
对于适应新环境需要较长时间的孩子,爸妈一开始就需要耐心陪伴。除了入学前多让宝宝熟悉幼儿园环境,或许可以带他和老师相互认识,并告诉宝宝:“老师会照顾你。”同时也让老师初步了解宝贝的个性,一起分享协助孩子进入情况的法宝。
孩子不带零食入园了
张馨怡,刚入园时,每天都要带着零食,刚开始的时候,我没有制止她,心想:她刚入园,要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就这样让她过了两周,后来,要求她的家长不要再为孩子捎零食了,也多次跟她说,可是她不听,并且家长也不配合,仍然带着零食入园,每天她的桌子上都是一片狼藉,满地都是瓜子皮、饼干袋、糖纸等,让人看了,真是头疼,其他小朋友说她不讲卫生,都不愿跟她在一起了。有几次,我将她的零食先收起来了,等离园时还给她,但她仍然继续捎零食,我想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制止她吃零食,经过再三考虑,我决定采用以下方法对她进行教育:
首先跟家长进行了沟通,与家长交流了一些关于吃零食的弊端:零食对孩子来说虽然有许多好处,但是吃的时间不当,就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因为孩子过多的吃零食,肯定会影响孩子正餐的进食量。如果让孩子不断地吃零食,这个坏习惯会导致儿童肥胖症。
其次,我告诉张馨怡:像膨化食品、油炸食品、碳酸饮料等,这些都是“垃圾食品”,吃多了会生病的,还有甜食吃多了会伤牙齿的,牙齿会变黑,而且生出很多小洞洞,会牙疼的。
经过一段时间后张馨怡不再带零食入园了,并且她的家长也反映现在孩子每次吃饭都是很认真了,并且饭量也大了,还跟我说了一些表示感谢的话,我又做了一件令家长满意的事情,我心中很高兴。
入园后孩子不吃、不说、总生病
在经历了一定时间的磨合期以后,也许宝宝们已经不再惧怕幼儿园,但毕竟幼儿园是一个大的生活环境,和家里自然是不能比的。而宝宝入园后,大部分问题主要表现在心理、语言交流以及身体健康这三方面。
常见问题一、内心焦虑哭闹不肯吃饭
如何对策?
这是宝宝入园出现最多的问题,由于突然离开父母,独自一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还要和一群不认识的人一起生活、学习,宝宝会感到内心焦虑,哭闹也算是正常的。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88%的孩子经历了“入园不适应症”,主要表现为入园时哭闹、经常生病和胃口变差,不少孩子的入园不适症会持续一个月以上。对此,儿童培养专家表示,孩子比成人更需要安全感,孩子的安全感主要来自于父母。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失去部分关注容易造成孩子焦虑,而哭闹、不肯吃饭等都是孩子内心焦虑情绪的体现。所以,父母要为宝宝提供更多的安全感,努力开导和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努力适应新环境生活。
常见问题二、语言学习能力不足
如何对策?
全新的集体生活对大人来说都需要一个适应期,孩子就更不用说了。全新的小集体生活对孩子的语言、学习和社交能力也是一大挑战。有些孩子虽然年龄达到入园标准,可语言、学习、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却不足以应付新的生活,为此,很多家长表示很担忧。专家对此表示:家长们不用过于担心,孩子智力和能力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就是一种重要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父母不妨平时多让孩子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同时,家长还可以在饮食上下功夫,给孩子适当吃些鱼类、核桃等坚果类食物和奶制品,帮助宝宝智力发育。
常见问题三、生病几率上升
如何对策?
宝宝入园前,在父母的视线范围内,可谓是“捧在手心中怕摔,含在口中怕化”,出点小差错都心疼得要命。如今宝宝入园后接触各种病毒、细菌的机会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也随之增多,但宝宝的免疫系统直到6岁左右才能基本发育完全,如此一来,宝宝生病的概率也高了,父母的眉头又开始皱起来了。所以家长需要配合幼儿园的每天晨检工作,一旦发现孩子发烧等身体不适症状应该主动在家休息以便交叉感染,平时应该对宝宝多加以锻炼,心情好坏也会影响身体情况。
体能体格发育很重要:对于这些问题,保证规律的作息时间、多带宝宝出去晒太阳、进行户外运动、增加肺活量和血液循环都是增强宝宝自身抵抗力的好办法。此外,要注重孩子营养均衡,对提高孩子抵抗力也很重要。另外,可以考虑每天给孩子饮用适合宝宝年龄段的配方奶,可以弥补由于膳食安排不当、食物选择不合理造成的营养素供应不足,避免营养素缺乏对宝宝智力和体格发育的不利影响,如钙、铁、锌、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的缺乏。
让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作为我们侯四幼儿园的教师,要学会去教育每一个孩子,鼓励孩子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更要重视关注幼儿每天的的情绪,教育幼儿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合理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孩子在园生活和学习中,某些孩子可能会因为回答不上老师的一个问题或是认为自己总是不如别的小朋友讨老师喜爱,从而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状态,甚至对老师会产生一丝惧怕的思想,从而不愿上幼儿园,或是上幼儿园的时候总是很不乐意,其实对于每个孩子,我们幼儿教师都应该肯定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要经常去鼓励每一个孩子,让他们产生一种自信心,让他们的内心感觉是温暖的,让孩子感觉到我就是最棒的,老师的一个眼神,或是一个微笑,一个简单的动作,都能深刻的烙印在孩子的心中,成为孩子一生发展的基础力量。我们要学会保护孩子的自尊,即使孩子做错了事情,也要采取一种正确的、健康的方式去教育每一个孩子,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改正自我,用爱心去温暖每个孩子的心田,是每位幼儿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每天让孩子高高兴兴入园,每天给每个孩子一个微笑,每天让孩子拥有一个真棒”,是我们幼儿园的道德准则,是每个老师必备的教育理念,相信我们的每个孩子都能够在幼儿园快快乐乐的健康和成长。
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今天午睡起床后,小朋友们像往常一样坐在位置上,发现文浩小朋友还没坐下。
我就叫了一声:“文浩!”“哎!”“你在干什么呀?”“没干什么!”“来了!”大家看着他慢腾腾地走过来,他走路时,脚是直直的,两腿分开,走得很慢,我忙问:“你脚怎么了?”“没什么!”“那你为什么这样走啊?”他低下了头,不做声。
这时,雪飞小朋友说:“老师,你看他小便洒在裤子上了,他的裤子湿湿的。
”大家都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这时文浩的头低地更低了,脸也通红,很不好意思的样子,看到这个情景,我赶紧笑着对文浩说:“你刚才是不是洗手把裤子弄湿了?”他看着我,点了点头,我摸着他的头又说:“以后洗手一定要小心,别把裤子弄湿了,好吗?”他笑着对我说:“知道了!”就高兴的坐到了自己的位置。
孩子是天真的、活泼的,没有一点污点,我用巧妙的谎言保护了他的自尊心,让他的自尊心没有受到伤害。
老师虽然撒了谎,但也是善意的,也是美丽的。
在平时老师如果多用一些巧妙地语言来调节孩子的心情,来掩盖一些不愉快的事,那样你会觉得孩子的童心是多么的可爱,你会在教学上有更多的收获。
关于“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当孩子新入园哭闹不止时
几个妈妈坐在一起,话题自然就扯到这个月的焦点,孩子入园。小峰妈妈说“小峰真叫人头疼,在家里好好的,一到幼儿园门口就大哭大闹,没有办法,我就连哄带骗,推给老师就走,真没办法”。
文杰妈妈接过话茬“我家文杰也是这样,不过我有绝招,只要她哭闹,我就打他,看谁厉害。他可怕我了”。
辛炎妈妈开口了“我家辛炎也是这样,一听到幼儿园就哭闹不止,我一不哄,二不打,而是不理睬他,等他情绪稳定以后,再慢慢讲道理,这种方法很有效,辛炎现在很懂事了,说上幼儿园,也不哭闹了”。
几位妈妈碰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是很典型的,哄骗的方法是普遍的,日久天长,孩子会变得不讲道理,对家长产生不信任,打的方法也是常见的,孩子一哭闹
,家长就冒火,打一顿再说。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无自尊心,无自信心。
还是辛炎妈妈的方法值得借鉴,孩子的哭闹只是一时的试探,在观察大人的脸色和行动,当孩子的情绪平定后,再给他讲一些道理,不哭不闹不是好办法。
我和字宝宝交朋友
我镇幼儿园为创造孩子们认识汉字的良好环境,教师们把各室内的各种物品上写上物品的名称,在室内的玩具上、各种花草树木上也都写上名称贴上了,幼儿园里处处有汉字,并且教师还创编了一个《我和字宝宝交朋友》的游戏。活动全面展开,更激发了孩子对认识汉字的浓厚兴趣,在幼儿园的孩子一学期下来能认识一百多个汉字,得到了家长的好评。
特别的爱送给难入园的孩子
对于入园难的孩子,老师要送上特别的爱,多给予抚慰和鼓励,当着孩子的面要家长早些来接孩子,让孩子在情感上得到满足。要像妈妈一样关心他,爱护他,与他交往。在教室里,主动拉拉他的手,摸摸她的头,手把手教他绘画,和他做游戏。让他产生对老师和幼儿园有责任感和安全感。
老师要为他提供一个交往环境,平时要招呼小朋友关心他,爱护他,与他聊天交往,让它慢慢融入集体。让班内性格开朗的孩子多与他讲话,带他到园内玩具上玩耍,让孩子们陪她上厕所,让他轻松如厕。提高他与同伴的交往能力。
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多带孩子去室外活动,滑滑梯、荡秋千,让孩子感到幼儿园象乐园。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游戏教孩子一些简单的儿歌、歌曲、画画,转移孩子想家想父母的情绪,让孩子在轻松、自由的氛围里愉快的生活、游戏、学习。
教师将活动室布置打扮得漂亮、整洁、舒适。此外布置娃娃家、游戏区,老师扮演妈妈,从而使孩子感受到亲切、高兴。充分让幼儿体验幼儿园生活,逐渐的喜欢上幼儿园。
密切与家园联系,引导父母要改变自己在孩子面前沉默寡言的形象,可以多邀请邻居家的孩子到家中玩耍,热情招待,给孩子做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