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活课抹掉孩子的小情绪
发布时间:2020-10-29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的读书笔记 利用生活课抹掉孩子的小情绪星期天,xx和他同学约好一起到棋社体练下围棋课,去的时候是同学爸爸开车送去的.因他有事,把我们送到棋社后,两个小家伙就由我来陪带。一个半小时的体练课上完后,也到中午了。太阳很大,走在路上都会让人汗水直流.但两个小家伙还不想那么快回去,说是去玩会滑滑梯。在穿过一条热闹的步行街时,街两边有许多摆小摊的,有的卖雨伞,有的卖小玩具,还有的卖一些小饰品,当然乞讨的人也不少。路过一个玩具摊时,xx被卖玩具的人摆弄着弹簧圈玩具吸引住了,在玩具摊边停了下来,并且在卖玩具人的推荐下,非得要买一个,我知道这个就是我买了,回去他也不会玩,只是图一时新颖,xx现家里许多玩具都是这样。前两天为了玩具的事,我也跟xx协商过,以后的玩具不再随便就买,他自己也答应过了,并且说以后若遇到很想要的玩具,也是要自己存钱买,在买玩具上爸爸妈妈以后不会攒助一分钱。但今天xx自己是带的有十元钱,放在我身上的,这会他就要让我把这钱还给他,我也没同意。xx看我真的不打算让他买,就急了,赶忙换了别的策略,拉住他同学,对我说:“妈妈,同学要买一个行不行?”我说也不行,不是不给买,而是这个玩具,没有一点用途和可玩之处,只适合三岁多的小孩子们玩。xx知道若搬同学出来我都不同意的话,那就是再多说也是没用的,于是伤心的眼泪在眼框里打转了,并懒在玩具旁不肯走。
我走开离玩具摊外几步,招手让两小家伙过去。xx仍生气嘟着嘴不情愿的被同学拉了过来。我弯着腰右左拥着两个小家伙,对他们说:“你们看到卖玩具旁的那个乞讨老人和小孩了吗?”xx仍生气的不理我。xx同学忙说:“看到了,阿姨,那小孩怎么那么脏呀!”我说:“那个小孩可能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应该是好久没洗澡了,你再看那位老爷爷都那么老了,还带一个看样子不到一岁的小孩,在外面晒着这么大的太阳乞讨,足看出他们的生活有多坚难.”xx听了我和他同学的对话,刚不好情绪也不再写在脸上,并也插起话问我:“妈妈,那小孩真可怜,那他的爸爸妈妈呢?”我说:“不是每个小孩都会有爸爸妈妈的陪伴成长,像孤儿院,有许多孩子连爸爸妈妈长什么样都不曾见过。”xx听我这一说,一下激起了他的同情心。忙对他对同学说:“他们真可怜,我们跟他们比要幸福的多,以后我们也不要随便买玩具了,到时我们把买玩具的钱省下来,给那些没有爸爸妈妈的孩子们用。”
就这样xx刚不好的情绪早已不见,两个小家伙,一边往前走,一边讨论着如何节约用钱。当走到真功夫门前时,我问两位要不要上去吃个午饭,两个异口同声地说:“不吃了,去玩一会,再回家去吃。”
看两个小家伙在滑滑梯上玩得很开心的样,并没有因为没有买玩具带来不愉快,受到任何影响。孩子有时就是这样,心血来潮时,说要那个东西就非闹到底,这时我们利用别的事件把他的注意力引开,这不愉快的心情也就会很快散掉。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关注孩子的情绪
关注孩子的情绪经验分享:对孩子的关注点,应该放在情绪上。
假日。我在家看电视,**过来说:妈妈,我渴了,想喝开水。我正要起身,他又说:妈妈,我自己来吧。便进了厨房。
我想着放水的橱子偏高,而且盛开水的壶子有点重,想要去看个究竟,这时,听到了“咣当……”一声。**把杯子摔碎了。
他连忙走出来对我说:妈妈,杯子被我摔破了。
我则赶紧说:嗯,没关系,你别走进去,小心被碎片割伤了。
我当时想,我不批评他并且保证他不受伤就行了。于是,把破杯子一点点地收拾好。另外找了个杯子给**喝水。
一切很快就恢复了正常。我继续看电视。**继续玩。
不过,只玩了几分钟,**忽然就停止了,哼哼唧唧,显得兴致低落,我过去了解原因,他却干脆躺在地垫上大哭起来。
这样的情景可比较少见。我一怔,忽然意识到,可能刚才那个杯子的事让他还有情绪。于是我试探着问:你是不是有点难过?他立即哭得更大声了。我又问:呆在家里没伴玩你难过,还是杯子破了,你难过?说到杯子,他哭得更凶。
那个杯子是**专用的。我以为他平时用得少对这杯子没啥感觉,不曾想会引发他这么大情绪。于是我尝试帮助他处理情绪:“可爱的杯子,对不起,我不小心把你摔碎了,我好舍不得你,没有照顾好你我感觉到我有点无能,你再也不能陪伴我了我很难过。”我又模仿杯子的口吻说:“亲爱的**,我要和你说再见啦!你知道吗,我们杯子除了用来喝水,还可以用来种花哦,现在,我就要去另外一个星球啦,这个星球上有个小王子打算用来我种一株可爱的玫瑰花,我就要去陪伴小王子和玫瑰花啦,你是一个非常可爱能干的孩子,和你在一起的时光我觉得很幸福,我不怪你,相反,我有点开心哦,因为我有了另外一个好去处,再见!祝你遇见一个和我一样可爱的杯子!”
**哭泣着,不再抗拒我抱他,慢慢平静下来了。我们一起躺在秋千上,我问他要去哪里玩吗,他说,不,我只想呆在家里。
又过了半个来小时,他才提出来说:妈妈,我们去公园玩玩吧。
去公园的路上,我问他,**,你觉得伤心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他想了想,说:苦苦的感觉。
昨天晚上他要喝开水,我用我的杯子让他喝,他说:我不用你的杯子,我要那个吸管杯。我故意问他:哦,你的专用杯呢?他说:你说哪个?那个上面画了一个可爱的人的,绿色的那个?我说是啊。他答:哦,那个杯子没有了,摔破了。我又问:啊哈,那你感觉怎么样?他说:嗯,我挺难过的。语调很平静自然。
我是个感悟丰富的人。这就很容易煽情。我也有点担心,我这么对**是不是煽情了。帮着孩子处理他的情绪,这么做只是我的一个尝试。但是,我有一个感受就是,交往、交流当中,重要的就是对对方情绪的观察与认可。把握住了对方的情绪与感受,就可以知道对方的需要,那么关系就能够良好地建立。这是比较省力又有效的办法。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
今天在我的第九期家庭教练班中我给家长分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关于孩子的情绪,很多家长一提起情绪,很容易想到自己和孩子的负向情绪,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从心里面是想逃避负向情绪对我们的干扰,那我再想,当孩子有了情绪会怎么办呢?
在日常的生活中,当我们家长碰到孩子的不良情绪时,我们总是很容易去阻止这种情绪的发生,因为我们认为孩子的这种负向情绪不好,比如:孩子哭泣时,我们会禁止他哭,设置威胁他,我们认为只要不哭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殊不知,这种情绪处理的结果,不但与情绪无益,甚至还会产生更大的情绪问题。
怎么办?我们先分析一下情绪为什么会产生?一个孩子产生情绪,无非是要引起别人的注意,其次,可能会表达他对某件事情的不满,第三,传递自己可能的委屈。
但不管哪种情况,对于我们家长朋友来说,你对她情绪的限制,就意味着这三种情况之一的终止,其结果,情绪并没有释放,于是下一次可能变本加厉了,所以对于孩子的情绪,张健老师最好的建议就是接纳,告诉孩子,你的情绪,爸妈在乎,只要这个信息能够有效传递,对于孩子来讲,就是一种情绪的安抚,因为他知道,你是懂她的,理解她的,于是情绪就很容易化解或转化,即会有可能从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五大原因
儿童之所以产生厌学情绪,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与家长们分享一下。
(1)推脱责任
这些儿童把简单的失败的原因推向外部,而不能客观地分析学习成绩不良的主观和客观原因,检查自我,吸取教训。他们常常把考试成绩不好归于老师讲课没有讲清,卷子印的不清楚,老师阅卷不公平等原因。其实他们的心里对失败的原因很清楚,只是不敢正视自己的不足,用这种方式来掩盖自己的责任。
(2)精神胜利法
具有厌学情绪的孩子,在受到挫折时,不是分析原因,而是回避现实,想法改变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往往容易沉湎于以往成功的回忆中。这些孩子的行为方式、心理特征、思维活动都与这些孩子的年龄不相称,这种自慰心理表明这些孩子对学习的厌恶情绪。
(3)合理化
这些孩子往往把自己学习上的失败变为合理化。当这些孩子达不到所规定的标准时,就否定或指责这个标准不合理,尽量找些看似合理的借口,使目前的失败趋于合理化,这样的自慰可以使儿童减少自我形象与受挫感的反差,避免激烈的内心冲突。
(4)自我保护
这些学生在学习上受挫以后,举出众多的受挫伙伴,表明自己与他人一样,并不是最差的,以推脱因受挫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社会化比较方式,是为了推脱责任,解脱心理压力。
(5)自我贬低
一些厌学儿童在学习成绩上遇到挫折后,自觉低人一等,极端自卑,感到自己在各个方面都不如别人。不能从科学地分析中坚信自己的学习能力,而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认为自己的智力发育落后,不是学习的材料。目前的失败是由于自己的能力不如别人,失败也是自然的事情,这种情况是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更改的。
以上这些心理活动往往会给这些儿童带来更大的心理问题,使得学习困难成为恶性循环,不容易纠正。
当孩子情绪失控时
每个人都有权了解、表达自己的情绪,孩子也一样。不管什么情绪——包括愤怒——都应该表达出来。当孩子发火时,做父母的不应该压制孩子,而是要帮助孩子学习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强强在幼儿园翘首企盼爸爸的到来,一看到爸爸的身影,他就立刻扑了上去:“爸爸,爸爸,你怎么这么晚才来啊?我的冰淇淋呢?”“哦……糟糕,儿子,爸爸今天开了一天的会,下班晚了,把买冰淇淋的事忘记了。”爸爸一脸尴尬。强强听爸爸这么一说,小脸气得一下子扭曲了,跳着脚冲爸爸喊:“你早上答应给我买的,我都等了一整天了,我还告诉了奇奇,说今天我爸爸会拿着冰淇淋来接我!你是个大骗子!我讨厌你!”强强的哭闹让爸爸觉得在众目睽睽之下很没面子,于是生气地说:“闭嘴,你怎么能这样和爸爸讲话,太没大没小了!”爸爸边说边去拉强强的手,想快点离开,但强强不但不配合,还开始对爸爸又踢又踹,爸爸只好连拉带拽把他拖到车里……愤怒从何而来?人在受到伤害、感到挫败,或失望、不安时,常会发怒,这是因为我们的心灵需要用这种方式保护自己,简单地说,愤怒是心灵的一种防御机制。大部分孩子都是根据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做出反射性的行为。他们在生气时,会立即发火或用攻击性的行为表达愤怒。如果不在小时候教他正确地调整自己的行为,等进入青少年时期,攻击性和暴力程度都会增强,甚至可能成为具有所谓爆发性性格的成人。盲目扼制孩子的情绪等于摧毁孩子的自信心处理3~6岁孩子的情绪,最关键的是帮助孩子识别情绪、感受情绪。首先,要搞清楚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强强因为爸爸忘记承诺而失望、挫败,进而产生愤怒。这时,帮助强强释放愤怒的最好方法就是接纳和聆听。一味地指责和说教无济于事,相反还会火上浇油,让孩子的失控愈演愈烈,甚至小小的自信心都被一点点地摧毁。当强强兴奋地冲向爸爸要冰淇淋时, 如果爸爸蹲下来——这个姿态本身就能缓解强强的情绪,这样说:“爸爸今天做了件错事,你能帮帮爸爸吗?”以便孩子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失望的事实。要给孩子时间释放情绪、体会情绪。在相对平静时,拥抱、安抚孩子,不要说:“我知道你生气的原因。”而要问:“你为什么生气?是不是爸爸忘记给你买冰淇淋,让你很失望?”得到孩子的回答后,继续问:“怎么做才会让你觉得好一点呢?”这些问话可以帮助孩子弄清自己的情绪,并给以启发,让他知道还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问题。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孩子随时随地都在模仿大人,榜样的力量比口头教育大得多,想要孩子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家长的以身作则最关键。如果家长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了,还指望孩子在这方面做得多好吗?父母要注意保持冷静,不要平时教育孩子不能乱发脾气,自己遇到问题却纵容情绪肆虐。父母言行不一致会让孩子困惑:“为什么大人可以发怒,小孩却不能?为什么别人可以对我发脾气,我却不能这样对别人?”这样的双重标准,非常不可取。当然父母也不是圣人,总有失去耐心的时候,如果事后我们能意识到错误,并及时向孩子道歉,孩子就可以从中学到至关重要的一课,即大人也在努力学习如何更好地把握情绪。为了家庭的和谐和安宁,培养情绪的正能量至关重要。我们的日常行为会形成一种家庭模式,并通过我们的孩子代代相传。
请正确应对孩子的情绪
婴幼儿期是孩子情绪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此时家长往往因为孩子无缘由的闹情绪而无所适从。孩子在这段时间里不仅体验着安全、快乐、满足、亲密和依恋,同时也体验着大量的负面情绪如:愤怒、悲伤、敌意、抑郁和挫败感。而家长要做的就是识别和了解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正确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有家长这样说过“我儿子才五岁,在家里特别爱发脾气,好说歹说都不管用。每次他发脾气的时候,我总想给他一巴掌,然后将他关起来自我反省。可是又有点舍不得!”我就反问她“您知道孩子为什么发脾气吗?孩子那时的内心感受是什么?孩子想要表达什么,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呢?”家长想了想说“屁大点孩子能为什么事,总是莫名其妙的呗!”这就反映了好多家长其实并不了解孩子闹脾气的原因和目的。孩子也不懂自己闹脾气的方式对不对,面对发脾气的孩子我们该怎办呢?
首先,家长要对孩子的情绪有正确的识别。
常有这样的情况:早晨刚刚起床,妈妈让孩子自己穿鞋,然后着急的去给孩子做早饭。结果突然听到孩子哇哇大哭,还用脚踢地上的鞋子。妈妈见了以为孩子不想穿这双鞋,就又给孩子换了一双鞋,刚刚转身孩子又发作了。气的妈妈大发脾气,严厉的训斥孩子。事后妈妈才知道,当时孩子是因为自己穿不上鞋而气的大发脾气,后来是气妈妈不明白自己的意思。所以家长要识别孩子发脾气的原因,鼓励孩子说出自己为什么发脾气,或者家长可以适当给出孩子几个选择,如问孩子“宝宝你是不想穿这双鞋还是你穿不上鞋呢?”,这样妈妈就会慢慢明白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同时家长要告诉孩子并游戏模仿愤怒是什么样子的,悲伤是什么样子的,开心是什么样子的……等到孩子学会了各种情绪,那么他在表达的时候就会正确运用了。
其次,家长要引导孩子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有时候孩子在发脾气或哭闹的时候并不是在悲伤或愤怒,他只是想要让父母关注他,知道他有什么需求。其实处于婴幼儿期的孩子对情绪没有正确的认识,家长可以试着通过游戏让孩子明白哭是伤心的时候运用的,愤怒是委屈的时候运用的……然后在了解了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后告诉孩子“宝宝,妈妈刚刚不知道你是想要干什么,以后你可以告诉妈妈,因为发脾气其实是很伤心的。”这样就可以培养孩子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学会合理的表达情绪。
最后,家长要促进孩子自我疏导与管理各种情绪的能力。
首先要让孩子知道一点,发脾气是可以的,但是发脾气的时间过久对身体有害的。然后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不是每一件事发脾气就可以解决问题,有时候好好地表达可能会得到更好的效果。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学会是否需要发脾气。最后,我们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孩子处理情绪的方式大多都是从父母身上学到的。比如一个人愤怒的时候喜欢砸东西,那么他的父母中往往有类似通过破坏来发泄愤怒的行为。所以家长自己合理管理自己的情绪,对于引导孩子十分重要。
总之,对于孩子总是闹情绪、发脾气的家长来说,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情绪的识别、体验和管理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这将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和将来的人际关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