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育儿心得:孩子有恐惧心理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0-07-24 幼儿园中暑了怎么办教案 幼儿园着火了怎么办说课稿 教育孩子笔记

育儿心得:孩子有恐惧心理怎么办

夜幕降临,孩子们知识经验有限,既不知道黑暗中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也不知道身边亲人的去世意味着什么,于是就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解释黑暗和死亡,由此产生了害怕与恐惧。

为何产生恐惧心理?

害怕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经验。有些人怕狗、有些人怕高,还有些人连自己怕什么都不清楚。许多父母都曾有过这个困扰,其实孩子害怕的感觉是不是来自鬼、黑暗呢?父母应多仔细思考这样的问题。道生华城托儿所教学组组长陈桂盈老师表示,有一些原因和情况,在不知不觉中会造成幼儿的恐惧心理,是父母必须注意和避免的:

1、大人的恐吓:当孩子不听话或淘气时,有些父母会用鬼来吓他,「你如果再不乖乖听话、坐好吃饭,待会恐怖的虎姑婆就会找你!」或是将孩子关在黑暗的地方,如小房间、厕所等,藉以处罚、警告孩子,此方法容易让孩子产生怕鬼和怕黑的情绪。

2、独处:孩子的世界里,往往是伴随着黑暗、阴影和独处等因素,特别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比较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恐惧。当他说「有鬼」时,可能是害怕黑暗里看不清楚的对象、可能是暧昧不明的阴影,也可能是自己不愿一个人独处、害怕孤独……

3、过份的渲染和夸大:幼儿如果有父母、亲人的陪伴,给他安全、亲密的安慰,幼儿是不会怕黑的。但如果父母亲本身就怕黑,经常大惊小怪或尖叫,孩子会产生「负面的模仿」,并加深他对黑暗的畏惧感。同样的,「怕鬼」也是大人对此过分的渲染和夸大所致,尤其是动作和表情,让幼儿永生难忘,影响将来一辈子。

4、电视传播媒介的影响:一些电视节目或灵异节目,都会将鬼和黑做关连的搭配,再配合一些诡谲的音效、动作和道具、化妆,经过大众传播工具的渲染,「鬼很恐怖,它会出现在黑暗的地方……,」于是「鬼」和「黑暗」在孩子心里便有了形象,甚至加深对它的恐惧感。

如何克服孩子的恐惧,使他勇敢、积极的去面对事物?

(一)了解原因

要协助孩子克服害怕的心理,应先了解他害怕的真正根源。而父母在面对孩子因恐惧产生的情绪反应时,需先秉除立即否定的态度,试着以简单的对谈方式,了解他所害怕的到底是什么。如害怕黑暗,应陪伴他在黑暗中逐渐壮胆,增加面对黑暗的勇气;如果恐惧暗影造成的幻象,应先让他看清楚阴影的真面目。YJS21.cOM

(二)藉由故事厘清真相

如果大人发现孩子有害怕「鬼」的倾向,却无法得知他害怕的是什么,可以尝试使用说故事的方式,一边说给孩子听,一边让他说说他的感觉,以厘清他所害怕的是什么。让孩子从故事中得到一些心灵上的安慰,且以美好的事物充实其心灵。

(三)保持明亮光线

发现孩子所恐惧的是「黑暗」,就为他点一盏小夜灯,或是在孩子活动的每个角落,都保持明亮的光线。硬是强迫孩子勇敢面对他不会处理的恐惧,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他觉得更加害怕。

(四)给予情感保证

如果孩子说的「鬼」,是一种黑影或是找不出来源的声响,父母可以陪他一起去发现,那些令人恐惧的物和声,究竟是哪儿来的?如果孩子年纪还小,说不清他害怕的鬼是什么,父母不妨给予他情感上的保证,让他知道有人陪伴他,他不会被丢在黑暗中。

(五)多搂抱或爱抚

父母甜蜜温馨的搂抱、爱抚,不仅可以增加亲子情谊,这份「爱的感觉」,会使他觉得无论处在何种环境下,都是温馨与安全的,对于未知的事物,又何惧之有?父母付出更多的耐心来陪伴孩子,随时观察他的情绪和动向,以最确实的行动,了解孩子、支持孩子。

(六)利用语言互动、沟通

少数孩子怕鬼的原因是害怕死亡,或是无意间听说人过世后,会变成鬼,鬼会取走人的性命等。像这种情况都会导致他害怕鬼,这时大人就得费一番工夫,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和他沟通,向他解释死亡的问题,并协助他去寻找能令他安心的方式。

(七)慎选电视节目

为了孩子,父母应慎选电视节目,尽量避免让孩子看那些怪力乱神的节目,或是一些凶杀、弃尸的新闻,加深对鬼怪的恐惧感。此外在睡觉前,切勿让孩子一起和大人观看恐怖影集,影响睡眠品质,导致晚上频频做恶梦。

所以大人千万不要在孩子害怕时,说他是「胆小鬼」或是「不勇敢」,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真的很没用更退缩,或是认为天不怕、地不怕,才是好事情、好孩子。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怎样去安抚孩子的恐惧心理


如果我的孩子问我,他是否会被某个亲人所伤害时,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不会的,根本不可能。”

当孩子被任何可怕事件所困扰时,父母能做的最好的事情是鼓励他们说出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认为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他们在担心自己什么?最好先通过这种方式探究一下孩子头脑中的幻想和恐惧,这样你才会知道怎样去安抚他们。我这样说是因为善良的父母在对孩子害怕什么还不是太了解的情况下,常会很冲动地想让孩子迅速消除恐惧。这种匆忙草率的安抚通常达不到目的,孩子还是会为他那些尚未被处理的特定恐惧而担心,成人很难想象孩子真正担心的是什么,因为那也许会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我想到一项关于焦虑儿童在想什么的研究,这些儿童在医院里等待做扁桃体切除手术,很多孩子以为这个手术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事而受到的惩罚,他们太多次的嗓子疼痛都是因为他们在天冷的时候不肯戴手套、穿外套或橡胶套鞋。一个孩子住院后被转到另一个病房,这让她陷入绝望,因为她担心出院的时候父母会找不到她。一个男孩认为在做扁桃体切除手术时,外科医生会在两耳之间切开他的喉咙,把脑袋翻到后面,就像打开咖啡壶盖子一样,然后在伤口中切掉扁桃体。在这样的情况下,承担主要安抚作用的父母如果不先去发现孩子到底害怕什么,恐怕很难帮助孩子解脱这种焦虑。

电视新闻中矛盾冲突的危害之一是孩子们倾向于同情一场对抗中看似受害者的一方,即使没有什么明显的暴力行为,比如:警察正在管理街上游行示威的拥挤人群,或是罢工女工正在执行纠察任务,警察试图控制她们,于是此时的“法律和规则”看上去有些暴力。

据统计,四分之三的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正处于“黄金时间”,所以这个时间你要特别警惕孩子在看什么节目。为什么许多父母不仅允许孩子在电视上目睹暴力,还允许孩子看暴力电影?我这样问是因为我相信这种观看体验对孩子是有害的。

当我刚开始儿科医生实习的时候,我还不是这样认为的。一位反对暴力的妈妈对我表达她的忧虑,她认为让孩子玩枪和收听广播中的暴力节目(那时还没有电视),会让她的儿子变成一个麻木和残忍的人,我当时对这种观点是很不以为然的。我会解释说,玩暴力游戏是孩子在3~12岁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正常阶段。

是什么事情第一次改变了我的看法呢?大约30年过去后,一个有经验的、成熟的护理学校教师告诉我说,在电视喜剧《活宝三人组》流行后不久,孩子们开始在并未受到挑衅的情况下也会互相击打。她去批评一个刚刚打了别人的孩子,那个受害者完全是无辜的,而这个打人者却表现得毫不后悔和漠不关心,而且还愤怒地说:“活宝三人组就是这样做的。”这件令人寒心的事情让我猛然醒悟,儿童特别是年幼的儿童,接受和模仿暴力行为与接受和模仿理想行为一样容易,在他们心目中,无论大人怎么做都是对的!

另一个关于童年学习暴力的例子,最近对虐待子女的家庭所做的调查中显示:在大部分案例中,这些虐待孩子的父母自己在童年时也曾受到过虐待,正是从那时起他们把虐待视为一种被允许的父母管教行为。

近年来,许多心理学研究和观察证明,毫无疑问,目睹暴力行为具有让人变得麻木不仁、冷酷无情的效果。对于麻木不仁,我指的是在富有同情心的、和善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当他们看到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施暴的时候,第一反应是震惊和害怕,但是如果他们经常看到这类现象,他们就会逐渐习惯于这种可怕的事情并把它视为理所当然,正如反复接触暴力会使人变得麻木。

据统计,美国孩子在成年之前已在电视里看过18000起凶杀案,长远来看,那会产生出许多麻木和冷酷的情感。这并不意味着成长在良好家庭的孩子,会通过看电视、看电影而变成一个暴徒恶棍,但是无论性格坚强还是温和,每个人都会被一点一点地改变,朝着麻木和粗鲁的方向改变。

有人对于电视暴力节目的影响做了透彻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明确显示:观看暴力节目对孩子是有害的,美国公共卫生总署也发布了类似的结论。

可是为什么那么多父母不顾这些结论和证据,仍然让自己的孩子观看暴力节目呢?这里一定有什么原因。也许有些父母没有听说过这些研究结果,还有的父母可能对这些研究结论持有怀疑,因为他们并没有在孩子日常生活中看到他们明显的变化,这是因为孩子对暴力行为敏感性降低和情感麻木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但是,我估计更多的人只是因为怕麻烦才知难而退,因为那需要小心地监督孩子们观看电视,不是一两天一两周,而是要无休止地和孩子辩论,孩子们会提出他们想要看电视的权利或优待,而父母不同意,一旦父母稍显犹豫,他们就会来软磨硬泡。

现在我们该来问一问,父母们怎样才能让孩子少受有害电影和电视节目的困扰呢?他们应该向当地电视台和电影院、网络、广告商施加压力,不仅仅是删掉暴力内容,而且要为孩子们提供富有挑战性、建设性的影视节目。

与此同时,父母们对现存的暴力节目怎么办呢?他们应该绝对禁止孩子观看宣扬暴力、野蛮、色情的节目,这意味着首先父母必须对孩子观看的节目保持敏锐的关注;第二当父母禁止孩子看某一类节目时必须态度认真坚决,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有时严格执行,有时却疏于关注,或者即使关注到了孩子在看不允许看的节目,也懒得再和孩子争辩了。

我深信,如果父母强烈感觉到某些东西对孩子有害,不妨准备一份禁令,当父母迟疑动摇,孩子们觉得有机可乘,以为吵闹、固执和偷偷摸摸可以达到目的时,很值得一试。

有些孩子知道父母什么时候容易被琐事缠住,无暇顾及他们,比如准备晚餐的时间正是某些被禁节目上演的时候,正好可以违禁;或者孩子把每天允许出去找朋友玩的时间特意定在流行节目开始的时候;或者“挂钥匙”的孩子在一些重要的时间里根本没有人监督,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怎么办呢?我有一些建议如下。

如果父母受到孩子的尊重并对孩子有一定的约束力,他们的规则通常都应该能被遵守,即使父母不在场也是一样。但是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是认真的,例如:父母应该在准备晚餐的时候不时检查一下孩子在做什么,或者如果你猜测孩子可能在看电视的话,给家里打个电话。

对于电视卡通节目里的暴力,特别是周六早上的节目,还有漫画书中的暴力情节怎么办呢?我会让6岁以下的孩子远离这两类东西,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还不能清楚地区分假装的和真实的,假装的暴力看上去和真实事件一样可怕和野蛮。

6~7岁以后,卡通片和漫画书对孩子的危害就会小一些,因为孩子能认识到这是艺术家创作出来的。但这并不是说这类东西就适合孩子们看,他们会把对卡通动物和漫画人物的粗暴行为,当做一件可笑而不是可怕的事情来看,这同样会降低他们对暴力的敏感程度。

即使到了孩子6岁以后,我也会力劝父母禁止孩子观看有真人演员向另一个人施加暴力的影视节目,例如:让人窒息而死,猛烈击打他人的脸,把人打得不省人事,把人从高处推下来,用枪射击人的脑袋等。因为演员表演得如此熟练,开始的时候,孩子们不可能不产生害怕的反应,然后渐渐就会理所当然地把这些暴力看做是人类很普通的行为了。

帮助孩子战胜恐惧心理


孩子的恐惧心理与成年人的恐惧并无两样,只是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表现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每个孩子都会经过这个情感发展的阶段。爸爸妈妈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有效地战胜恐惧心理呢?试试下面这些方法吧:

1、不要惩罚或嘲笑孩子的胆小。这样只会适得其反,正确的应是承认孩子害怕的东西确实存在,这样,孩子知道你了解他的恐惧,也就会相信你的劝慰、解释,才能解除恐惧的心理。

2、教育孩子不要掩饰害怕。有些孩子往往会否认自己害怕,这是孩子常用来对付恐惧的一种方式,但实际上,越是这样,孩子自己越是恐惧。爸爸妈妈应该让孩子说出恐惧的具体内容,让孩子解除心理上的羞耻感,并逐渐克服恐惧心理。

3、平时爸爸妈妈要注意不要强刺激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用“你不听话,大灰狼就会来把你吃掉”、“你不吃饭,就把你关到黑屋子里去”等等的话来吓唬孩子,爸爸妈妈可以讲授有关知识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如有的孩子害怕雷电,爸爸妈妈可以给他讲解有关雷电的知识,虽然孩子不完全懂得,但他会减少恐惧,感到安全。

4、利用孩子的愉快情感来克服恐惧心理。应经常让孩子参加游戏、去公园玩等活动,产生愉快情感来克服恐惧心理。同时,还可以鼓励孩子用讲故事、绘画等活动,讲出或画出自己最害怕的东西,把内心恐惧表达出来,宣泄出去,从而解除恐惧心理。

宝宝上幼儿园有恐惧感怎么办


宝宝上幼儿园有恐惧感怎么办

有不少的孩子对于去幼儿园都存在这一定的恐惧感,使孩子从一开始就不愿意到幼儿园去,再加上幼儿园里的新的老师,新的小朋友,更是增加了孩子对幼儿园的恐惧的心里。家长要如何帮助孩子呢。

孩子焦虑是正常表现,家长不必紧张

学前教育专家说,幼儿园刚开学,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有些孩子被父母抱进幼儿园时,脸色一下子变了,拉着父母往外走,不愿待在幼儿园。在幼儿园里,这些孩子会出现饮食减少、睡眠不安、情绪不稳、少言寡语甚至是拒绝进食的情况。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入园分离性焦虑”,其实是孩子离开父母时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家长不要因此而焦虑或过于紧张。

这种“入园分离性焦虑”外在表现上有很多种情况,每个孩子因为个性特征的差异,其表现也不相同,活泼好动、性格开朗的孩子可能适应会快一些,而内向、敏感的孩子表现则可能会强烈一些,有效的方法可以消除幼儿分离焦虑,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

不要看到孩子伤心就跟着抹泪

对出现“入园分离性焦虑”的孩子,专家说,家长如果按照一定的方法去做,就能够帮助孩子尽快度过这段适应期。

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态度要坚决,不要看到孩子撕心裂肺地哭闹,自己也在一旁抹眼泪,把不良的情绪传递给孩子。在孩子哭闹时,家长表现得不要太上心,要让孩子知道,哭闹也是不行的,在这个阶段必须要去幼儿园。为了安慰孩子,家长可以在去幼儿园之前,与孩子做一些约定,对他进行心理暗示。

根据孩子个体差异,入园可以循序渐进

还有些孩子因为比较内向、敏感,在这方面表现得特别不适应,在这种情况下,牛老师建议家长可以与幼儿园老师沟通,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环境。“我们现在都提倡人文关怀的入园方式,不提倡硬性、强暴的方法。有的幼儿园老师说,孩子哭了,没事就让他哭吧,等哭够了就不哭了,这种方法也是不可取的。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老师,都要想办法解决孩子适应幼儿园的问题。

家长离开幼儿园时不要太留恋

还有些家长可能不太注意,他们离开幼儿园的方式对孩子也很有影响。高级育婴师孙文波老师说,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不论孩子如何哭闹,都要坚决与孩子告别说再见,说爸爸妈妈要上班去了。家长也可以稍微停留一些时间,但时间不要太长,时间越长,孩子对父母的依恋越强烈。

对爱发脾气的孩子要安抚、讲道理

在幼儿入园这个阶段,很多孩子非常爱发脾气,动不动就哭闹。孙文波说,其实这是孩子在这个阶段对于焦虑和紧张的一种正常宣泄,家长不要一看孩子发脾气就粗暴对待,这样也是不合适的。家长可以等孩子哭后对他进行安抚,然后再跟孩子讲道理,3岁多的孩子都是可以讲道理的。

如果孩子经常发脾气,家长就要主动与幼儿园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找出问题的症结。比如,可能是孩子在幼儿园与其他小朋友发生了争执等,然后针对孩子的症结进行疏导。

不肯睡午觉的孩子,可带个玩具去幼儿园

启乐园的孙毓老师说,有的孩子的表现让老师头疼,中午别的孩子去睡午觉了,但无论老师怎么安抚,他就是不肯睡午觉。这其实也是“入园分离性焦虑”的一种表现。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可以与幼儿园老师沟通,让孩子带一个平时在家里最喜欢的玩具去幼儿园,让孩子抱着玩具睡,减少孩子的孤独感,让孩子把对妈妈的依恋转移到玩具身上。

孩子是否可以快速的适应新的环境,新的老师,小朋友,其实大部分还是取决与家长态度问题,并直接影响孩子的心里健康承受的问题。当然孩子本身也是很重要的取决于孩子性格问题的倾向。

育儿心得:孩子结巴怎么办


育儿心得:孩子结巴怎么办

前两年我发现我儿子说话很结巴。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的影响。

我说话有点结巴,特别是一急,或者说快了结巴就更明显。

我清楚的记得我小时候是怎么结巴的,小时候,我妈妈觉得农村的教育质量不好,在我读一年级时,把我送到了扬州的大姨家。寄人篱下的感受不好受,即使她们对我很好。有一次班级组织春游,要求每人交10元钱。我回去想了很久都不知道怎么给大姨开口,睡觉时就很焦虑,等到终于愿意开口了,我发现我说“大”字一直说不出来,越急越说不出来。后来就成了只要一急说话就结巴。

从3岁起,我就是一个人带着孩子,要上班,很多时候很累,老公两地分居,感情也不好,经常吵架,一吵架说话结巴更严重,心情不好,上班事多,很多火就会无缘无故发到孩子身上。儿子也开始结巴。

上网查原因,到医院做检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经常吵架,孩子很怕,心里压力大。

2、我结巴,他耳濡目染。

3、每次看见他说不出来的样子我就生气,就一顿吼过去,更增加了他说话的压力。

有一段时间特别焦虑,总觉得是我害了他,越希望他改好越适得其反。有一段时间,瞌睡都睡不好,每天都在后悔。

都说,每一个不好事件的发生都是在警醒世人。

我想,儿子的结巴是在警醒我吧。

1、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其实受害最多的是我自己,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肺。

2、结巴的时候放慢速度,让想说的话在脑海里过一过,想象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也能避免祸从口出。

3、对于儿子的结巴更多的应该是鼓励,卡耐基说过,鼓励和赞扬的效果要比批评的效果好的多。

这几天我每天都夸奖儿子,都告诉他他们老师都觉得他这几天说话越来越好了,我也觉得他说话比以前好很多了,虽然现在效果还不是很明显,但是我能感觉到在一点点进步了。

为了儿子,我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儿子一起进步。做个好妈妈。

如何对待孩子恐惧心理


幼儿三岁时开始惧怕黑夜,骂孩子是胆小鬼,吓唬他不许哭,决不是好办法。正确的做法是向他讲明事情的真相,当令人毛骨悚然的怪物被你一语点破,他就会相信你的力量可以保证他的安全,恐惧感自然随之消失。

1、当孩子害怕的时候,切勿责备、嘲笑或愚弄孩子。

幼儿三岁时开始惧怕黑夜,骂孩子是胆小鬼,吓唬他不许哭,决不是好办法。正确的做法是向他讲明事情的真相,当令人毛骨悚然的怪物被你一语点破,他就会相信你的力量可以保证他的安全,恐惧感自然随之消失。

2、不可强迫、诱使孩子将恐惧隐藏在心里,或否认它的存在。

儿童无论担心、害怕什么,你应当告诉他们害怕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多和孩子交谈,经常给孩子讲些常识,是帮助他克服恐惧感的最有效方法,只要明白其中道理,心境自然平和。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对可能发生的困扰做好心理准备。

3、注意观察,及时处理。

孩子一旦产生恐惧感,要考虑这是否与他的年龄相称。日常生活中要关心孩子思想感情的变化,恐惧持续的时间。他是否因恐惧而什么事都不想做——不肯独自睡觉,不愿去上学,甚至不敢离开父母?问清原因,进行处理。

4、培养孩子具有坚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这包括帮助孩子养成依赖别人和相信自己的健康心理,同时觉得自己有办法对付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人生总是充满着挑战,做父母的要以行动来引导子女。

帮助孩子们战胜恐惧心理


我的儿子快四岁了,但是他特别怕黑,每天晚上睡觉一定要开着灯,还要我陪在身边才能睡着。男孩子应该是挺勇敢的,而儿子从小就对黑夜表现出恐惧,我本来以为等到儿子大一点,这种情况就能够得到改善,可是现在他4岁了,也没有任何转变的迹象。

儿子的恐惧心理还不止表现在对黑夜的害怕上。有一次我在房间收拾东西,突然听到儿子尖锐的叫声,我吓坏了,急忙跑出去看看儿子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见儿子抱头躲在桌子底下。我巡视了一下屋子,发现有一只小蜜蜂飞进了屋子,原来儿子还害怕动物。

专家解惑

这是儿童常见的恐惧心理,妈妈应该了解到,孩子的恐惧感觉与生俱来。刚出生几天的婴儿听到较大的响声就会出现惊吓反应,1岁左右的孩子见到陌生人或者与母亲分离时就怕得大哭大闹,并且对于大人习以为常的洗澡、理发等行为也惧怕不已……

孩子渐渐长大,环境中许多因素会引起他们产生恐惧的感觉,而且每个年龄层的宝宝的恐惧对象也是不同的。四岁宝宝更多害怕动物、昆虫,害怕黑暗的房间。

虽然害怕情绪时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但并不是说家长可以对此视而不见,相反,对于这种现象爸妈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孩子尚处于心理的发育期,过多、过强的害怕情绪会影响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以致日后出现软弱、缺乏自信,过度依赖大人等。所以,爸爸妈妈要通过适当的方法,帮宝宝战胜恐惧。

相关推荐

  • 对幼儿园有“恐惧感”怎么办 宝宝要上幼儿园了,可以他们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恐惧,我们应该怎么解决他们对幼儿园的恐惧感呢? 解决宝宝对幼儿园的"恐惧感" “妈妈,我舍不得你!” 对于要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他们最大的恐惧就是要离开所有熟...
    2021-05-03 阅读全文
  • 怎样去安抚孩子的恐惧心理 如果我的孩子问我,他是否会被某个亲人所伤害时,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不会的,根本不可能。” 当孩子被任何可怕事件所困扰时,父母能做的最好的事情是鼓励他们说出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认为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1-12-21 阅读全文
  • 帮助孩子战胜恐惧心理 孩子的恐惧心理与成年人的恐惧并无两样,只是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表现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每个孩子都会经过这个情感发展的阶段。爸爸妈妈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有效地战胜恐惧心理呢?试试下面这些方法吧: 1、不要惩罚或...
    2022-02-05 阅读全文
  • 宝宝上幼儿园有恐惧感怎么办 宝宝上幼儿园有恐惧感怎么办 有不少的孩子对于去幼儿园都存在这一定的恐惧感,使孩子从一开始就不愿意到幼儿园去,再加上幼儿园里的新的老师,新的小朋友,更是增加了孩子对幼儿园的恐惧的心里。家长要如何帮助孩子...
    2020-11-30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孩子结巴怎么办 育儿心得:孩子结巴怎么办 前两年我发现我儿子说话很结巴。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的影响。 我说话有点结巴,特别是一急,或者说快了结巴就更明显。 我清楚的记得我小时候是怎么结巴的,小时候,我妈妈觉得农村的教育...
    2020-10-06 阅读全文

宝宝要上幼儿园了,可以他们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恐惧,我们应该怎么解决他们对幼儿园的恐惧感呢? 解决宝宝对幼儿园的"恐惧感" “妈妈,我舍不得你!” 对于要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他们最大的恐惧就是要离开所有熟...

2021-05-03 阅读全文

如果我的孩子问我,他是否会被某个亲人所伤害时,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不会的,根本不可能。” 当孩子被任何可怕事件所困扰时,父母能做的最好的事情是鼓励他们说出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认为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1-12-21 阅读全文

孩子的恐惧心理与成年人的恐惧并无两样,只是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表现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每个孩子都会经过这个情感发展的阶段。爸爸妈妈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有效地战胜恐惧心理呢?试试下面这些方法吧: 1、不要惩罚或...

2022-02-05 阅读全文

宝宝上幼儿园有恐惧感怎么办 有不少的孩子对于去幼儿园都存在这一定的恐惧感,使孩子从一开始就不愿意到幼儿园去,再加上幼儿园里的新的老师,新的小朋友,更是增加了孩子对幼儿园的恐惧的心里。家长要如何帮助孩子...

2020-11-30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孩子结巴怎么办 前两年我发现我儿子说话很结巴。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的影响。 我说话有点结巴,特别是一急,或者说快了结巴就更明显。 我清楚的记得我小时候是怎么结巴的,小时候,我妈妈觉得农村的教育...

2020-10-06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