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应该首先学会什么
发布时间:2020-06-24 教育孩子笔记 什么是教育笔记 幼儿园什么是游戏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孩子应该首先学会什么”!
今天早上我在接待幼儿入园的时候,被我班涵涵的奶奶指责了一通,涵涵的奶奶又把小班欣怡的妈妈指责了一顿。
经过仔细调查,原来事情是这样的:我班女孩涵涵在上厕所的时候,被小班欣怡把裤子尿了个精透。
涵涵穿着湿透的裤子足有几个小时,直到晚上回家的时候奶奶给她脱衣服时才被发现。
涵涵的奶奶强烈的指责我工作不负责任、不够细致、不会认真观察每个孩子。
她又愤然等到小班欣怡的妈妈,严厉的指责欣怡的妈妈不会管教孩子,不要再让其“作恶”。
我在检讨自己工作不够细致的同时,我反复思考:这位奶奶应该严格“管教”的是谁呢?涵涵都5岁了,一个比他小两岁的孩子冲她撒尿她却不知躲开,穿着被湿透的裤子那么长的时间,也不知想办法去消除痛苦,睡觉还要她奶奶脱衣服,这些难道不值得好好管教吗?我想起往日里他奶奶向我炫耀涵涵学舞蹈、学绘画时取得的优异成绩,又想到她入园时不会擦屁股,不会提裤子,不会系鞋带,有时还反穿着鞋子,可是她却是培训班的老学员了。
想到这里,我禁不住想问问家长们,我们的孩子应该首先学会什么?
我们知道,对于人,每一个个体,生存是第一位的,幼儿时期的自我服务和自我保护能力正是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他在幼儿阶段的成长发展中是最应被重视的,因为,不能很好的生存,不能自理和自立的孩子,有怎么能好好的学习呢?将来又怎么适应社会立足于社会呢?就更不用说“成材”了。
不知道本文“孩子应该首先学会什么”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对孩子,应该怎么爱?
对于刚走出校门的我来说,这群孩子就是我的镜子,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以前那些自以为是的骄傲是多么卑微!
用领导的话来说我是孩子们的“后妈”,还记得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因为两个老师都换了,孩子们大都不愿意上幼儿园,读了一周还不知道老师姓什么,在听了家长的抱怨后,我反思了自己,是真的后妈不好当,还是我对孩子们的爱不够。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竭尽所能地做好,每天早晨远远地就把孩子抱过来亲两下,和他们玩游戏,还经常给他们带东西来,对于他们的任性我也是温柔地劝说,从不呵斥,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会主动地和我问好了,参加游戏也积极多了,有些孩子甚至会给我讲悄悄话,和我的感情也是与日俱增。这个结果,我很满意,我觉得我成功了
,赢得了孩子们的认可,也让家长改变了对我的态度,其实事实也是如此。可是时间久了我才发现,我对孩子的爱已经带着纵容的意味了,现在的他们对于我就像是一个大姐姐一样,没有一丝芥蒂,甚至可以说是没大没小。当然,我很喜欢这种氛围,也觉得就应该是这样的,孩子都是好动的,活泼一点没什么不好,直到有一次公开课,当我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自由散漫地讲话,下位置,顶撞我时,我突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现在孩子们已经是中班了,家长对他们的要求也不再是以前的吃饱就行,每天会问家庭作业是什么,孩子学了什么,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不得不考虑转变对他们的态度,刚开始我打算用爱来感化他们,平时多给他们讲道理,想让他们既爱我又“怕”我,可是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这样毫无效果,孩子们好像已经认定了我就是一个“好欺负”的人,对我的话经常是置之不理,课堂秩序也越来越差,除非我发火,否则他们永远不会安静下来,对他们我觉得应经是无计可施了。
幼儿园到底该教孩子什么
从下周起,北京市教委将对该市的幼儿园进行随机推门检查,检查内容颇令人玩味:幼儿园是否给小朋友上英语、拼音课,教20以上的加减乘除运算。如果发现幼儿园存在小学化倾向,园长将被严肃问责,幼儿园也会被降级降类。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5-6岁的学龄前儿童,“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它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即可。
但在现实中,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而这个起跑线,早已从小学一年级提前到幼儿园小班。一些幼儿园也恰恰利用家长的这一心理,在幼儿园阶段开设小学课程,甚至双语课程,当然,开设课程越多的幼儿园,收费自然也会更高。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固然没有错。但幼儿教育的起跑线,不是谁先学会乘法口诀,记住英语单词,而是谁先具备了幼儿阶段该具备的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这些好习惯能否在幼儿阶段养成,才是决定孩子未来能否走得更远的关键所在。
幼儿的主要活动是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知规则,认识世界,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培养包括口语交流能力等幼儿阶段基本能力,是幼儿园应当去做的,而不是拔苗助长。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童年快乐和身心健康,应当得到保证。
另外,破除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还需要改变现有的小学招生模式,持续推进就近入学,均衡分配优质小学教育资源。要知道,如果小学招生,尤其是优质小学招生时,依然对孩子进行各种测评,那么,滋生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土壤”就会一直存在。
“为什么”先生
每个班级总有一个“十万个为什么?”专家,专门负责为老师“为什么”,而作为老师的我们也会时常被这些“为什么”纠缠得脱不开身,甚至感到厌烦,一句“回家查查字典”打发了孩子,我们班里也有那么一个刨根究底的孩子。
这天,广播操时间,我发现我们班级的“为什么”先生,总是耸着肩做操,感到十分纳闷,几经提醒未有任何效果。于是,用强硬方式:如果你的肩膀出现了问题,可以带你去肖医生那儿检查检查。结果,他居然不亦乐乎的跟着阿姨真去了保健室。我上前一个箭步,拉住他,压住心中的怒火,问:你的肩膀真的不舒服吗?他的答案:我的妈妈说爸爸是缩头乌龟,那我是爸爸生的,一定也是小缩头乌龟喽!缩头乌龟不都要缩着头吗?原来是这样!我又好气又好笑,耐心地解释到:缩头乌龟是形容一个人胆子小
,而不是真的缩着头。他语重心长的“哦!”了一声,才放心的放下了一直耸着的肩。
看样子对这种“专注”先生,必须采用以理服人的方式,让其彻悟。突然感觉自己的压力又重了几分。
幼儿园孩子不午睡应该怎么办
午睡对于小孩子是很重要的,但是有些幼儿园的小孩子,在中午的时候却不肯睡觉,其实这不代表孩子就没有午睡的需求,每个孩子情况不一样,那么幼儿园孩子不午睡应该怎么办呢?以下是由幼儿教师教育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孩子不午睡应该怎么办,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幼儿园孩子不午睡应该怎么办(篇一)
孩子中午不睡觉,正好有一个小朋友的被子没带回去,我就让她到那先借着躺一下,结果孩子整整睡了一中午。
刚接这个班的孩子的时候,我就听说有好多孩子不睡觉的孩子,开学第一天有个女孩的家长竟然没给孩子带被子,他说让孩子中午坐着就在行了。孩子中午不睡觉,正好有一个小朋友的被子没带回去,我就让她到那先借着躺一下,结果孩子整整睡了一中午。
不断的我发现确实有几个精力充沛的孩子中午不怎么睡,不睡觉的时候有的抽被子上的线头,有的就手里弄点东西不断的玩弄,总之干什么的都有,甚至会顶着被子到地上爬,看到这个人状况我行必须帮他们改过来才行。一中午休息孩子下午有精神,中午还不影响其他小朋友睡觉,二以免孩子不睡觉中午偷着拿东西忙耳朵什么地方塞容易出危险,所以必须让他们养成一个睡觉的好习惯。
首先我要求中午睡觉要保持安静,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睡觉条件,这样没人说话有一小部分孩子就会自然的睡着,这个时候还有几个没睡的,宸小朋友我答应她睡醒以后会给他个小贴画,这个孩子喜欢别人表扬她,所以就乖乖的睡着了,这事就剩奥跟周逸了,奥早晚自己的袜子,把袜子套在手上,所以给他拿下来放在我这答应他睡觉起来给他,过来不久他也睡了,就剩下从来不睡觉的逸了。
这时他还在床上翻来覆去不睡觉,问他为什么不睡,他说我就是睡不着。这个孩子是一个非常好动的孩子,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抱着他,不让他动,过来不久他就受不了了,让我放了他,并且一个劲的说能自己睡着,要睡会觉,看他这样我就放了他,并且告诉他男子汉说话要算数,不能出尔反尔。我就坐在小床旁边看着他睡觉,结果还真的睡了,这一中午我就像是在战场跟这帮小家伙斗智斗勇,不过今天我赢了,心里不免有一点自豪感。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对他们要耐心,希望能让更多的孩子养成好的午睡习惯。
幼儿园孩子不午睡应该怎么办(篇二)
我班的XX小朋友每回到午睡课时,就和我大眼瞪小眼比赛,我常常败下阵来,不盯着他了,顺其自然,只要他不影响其他幼儿就行了。
细细想来,他的午睡课在小班阶段就睡得比同龄孩子少,在中班阶段睡着得时间越来越少了,我观察到他在被窝里老动个不停,当他与同伴说话,我会制止,鼓励他俩进行比赛,常常是同伴睡了,他还没睡。他的入睡点比同龄的孩子晚,精力旺盛。就拿一次他带病来园上课来说吧,在午睡课时,他翻来覆去地动个不停,我说:",你今天上午呕吐了,现在赶快睡,休息好了才玩得动。"他点头答应了,可最终仍没睡着。今天我盯着他,看他哈欠连连,我就悄悄巡视其他幼儿了,结果当然是没睡着。有时剩他一人没睡,我盯他看,整个午睡室静悄悄的,我的眼皮都重了,想睡了。有时我发现他也很努力地睡,可就是睡不着,看着他烦恼的样子,我就放手让他管住自己,叮嘱他不能影响同伴睡觉。
在平时我也会和他家长联系,让他早上早点起床,跟全班孩子讲讲午睡的益处,他有点滴进步,适时表扬。
幼儿园孩子不午睡应该怎么办(篇三)
孩子的一日活动中有很多环节,每天中午的午睡也是很重要的环节之一。每次中午看午睡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班总是有几个孩子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难以入睡,我们采取了很多让孩子能够尽快入睡的方法:讲故事给孩子听,但是对于那些难以入睡的孩子来说,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相信这也是一个困扰我们老师的常规的难题。孩子很难午睡,这可怎么办?
我想:这也许与孩子在家不同的习惯有关。例如:有的孩子在家睡觉时让家长陪着睡觉,有的孩子从小就没有午睡的习惯等,这些都与孩子在幼儿园难以入睡有关。我想,给幼儿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在睡觉前,我们可以带领幼儿做一些安静的小游戏,还可以讲睡前故事给孩子听等来让孩子入睡,慢慢的让习惯成自然。另外我们还可以将午睡房的光线变暗一点,有一个安静睡觉的氛围。我们还要注意对于那些特别难以入睡的孩子尽量不要不耐烦的大声批评,要给他们讲一些道理,让他们明白如果自己不睡觉,在那里做小动作、发出声音,会影响其他小朋友睡觉的。
以后在睡觉前,我都会看看是哪个小朋友表现的最好,尽量多用鼓励的方式来让他们睡觉。现在,这几个孩子睡觉都比以前好多了,我想这种方法适合他们吧,在以后的时间里,我还会继续摸索方法,让孩子们都能安静入睡,养成每天午睡的好习惯!
教育随笔:游戏,我们该带给孩子什么?
今年的5月20日到6月20日是我国的第六个学前教育宣传月,而今年宣传月的主题是“游戏——点亮快乐童年”,那游戏,对于我们的孩子们到底是什么呢?
现在的家长大都有比较高的文化,也通过各种方式掌握了一些育儿、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每位家长可能都有自己的一本育儿教育经,甚至有的感觉经验比当过多年的老师都要丰富,但不得不说,有一部分家庭的教育观念时出现了偏差的,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家长教育孩子,特别是对待孩子“游戏”的方面或多或少是有一些问题的,而这些问题大致分为盲目追逐”和“放任自由”这两种。其中的“盲目追逐”主要就是指家长根据社会的导向,社会上流行什么特长班,家长就安排自己的孩子去学习什么,让学龄前这些本该快乐游戏的孩子们被各种各样的特长班所束缚。几年前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孩子,一个周的这七天,这个只有六岁的小姑娘却被她的家长安排要不停地往返于九个特长班,从京剧、绘画到英语、手脑算等等,应有尽有,每天还没到放学家长就等着要接孩子去学习,真的是一点自己游戏的时间都没有,这可真的是“不是在特长班就是在去特长班的路上。”而家长却毫不在意,反而引以为豪,我不禁想问孩子真的快乐吗?这些特长是孩子需要的吗?孩子进入小学自然要学习的东西,何必要提前让孩子学会,这不就是典型的拔苗助长吗?记不清是谁说的一句话:“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自然,回归人性。”确实是这样的,教育本该就是一件自然的事,让孩子自然的长大,自然的获取知识,自然的经历一些事他们自然就会由懵懂渐渐变得成熟。一些功利性较强的社会教育机构会把一些错误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让他们不自觉的产生焦虑感,家长再把这份焦虑传导给孩子,通过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强加给孩子,让他们获取各种知识,这本来就是违反自然规律的,让孩子像只提线木偶一样任人摆布是我们家长想要的吗?肯定不是!于是,有不少的家长希望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自由的生活、学习,但由于方法出现偏差,“放任自由”型的教育方式也就应运而生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一部分家长也觉得孩子不应该是被束缚的,而应该是自由的,而且他们自己也常常被电子产品所吸引,沉迷其中。所以,用各类电脑和手机游戏来代替看孩子的家长不在少数。手机一放,孩子自然安静,只要不妨碍家长,孩子们可以自由的看电视,闲着没事就是捧着电脑、手机挨个看,甚至现在许多家长和孩子眼中游戏就是手机、电脑的代名词,说起游戏来也都是只知道电脑游戏,可谁知,此“游戏”非彼“游戏”呀!想想我们的童年,踢毽子、翻花绳等这些简单而又有趣的游戏,直到现在每当和同事、朋友们说起来的时候大家也都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的,这对我们这些已经成年的人来说都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也许再过几十年之后,等我们老了,也依然是割舍不掉的珍贵而美好的回忆。而我们的孩子们呢?以后回忆什么?自己拱在沙发上捧着手机玩游戏?自己对着电脑喊打喊杀?不用说这对孩子的健康、以及性格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单单就是以后回忆的时候估计也就只剩下遗憾了,孩子们会不会怨恨我们?所以,这样的自由,这样的游戏对孩子来说真的不是一个好选择。
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游戏,而幼儿园的活动就是以游戏为基础的活动,所以,作为幼儿园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更应该肩负起向社会以及家长宣传游戏对孩子成长、发展所带来的好处这样的责任,而我们幼儿园也是这样做的。从区域游戏玩教具的制作、快乐六一文艺汇报演出到民间民俗游戏的挖掘,再到各类体能游戏的设计等等,我们在园领导的带领下,用我们的方式在孩子的童年留下五彩的回忆,希望在我们的引领和感染之下,家长们也能够正视学龄前孩子的发展规律,放开手,耐心等待,让孩子们的童年能够过得丰富多彩,而又轻松、愉快,在快乐游戏的同时也能够自然的获得各方面的体验与进步。
愿我们的孩子在自然的环境下快乐成长!
教育随笔: 教师应该学会对孩子放手
教师应该学会对孩子放手
随着午睡起床音乐的响起,小朋友们纷纷起来,忙着穿衣穿裤。小班的孩子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了许多,大部分幼儿会自己动手快速地整理好衣服,准备吃餐点。这一天,只有甜甜还半眯着眼睛依然躺在床上,尽管小朋友在一旁催她,但她还是没有起来。这时,我忽然想起了以前给孩子们讲过的一个故事《慢吞吞的小蜗牛》,便走到甜甜的床边,自言自语地讲起小蜗牛因动作慢总误事的片段。我问甜甜:“你喜欢这只慢吞吞的小蜗牛吗?”甜甜没有正面回答我,而是不假思索地说:“我才不做那只小蜗牛。”一边说,一边叫我帮她穿衣服。不一会儿,甜甜就高兴地跑出了午睡室。餐点过后,区角活动的时间到了,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始游戏。只见甜甜一手抱着娃娃,一手给娃娃“喂饭吃”。子怡说:“这是我的娃娃,我来做妈妈。”说着就把娃娃夺了过来。甜甜说:“是我先拿到的,应该我做妈妈。”就这样,她俩开始争执起来,甜甜抢不过子怡,便转头向我求助。我连忙走过去,问:“发生什么事情了?”甜甜噘着小嘴,向我告状。于是,我对子怡说:“这个娃娃真漂亮,如果你们一个抱娃娃,一个给娃娃喂饭,你们都可以做娃娃的好妈妈了,好吗?”“好吧。”在我的建议下,她俩愉快地玩了起来。
孩子为什么会“没大没小”
孩子从小就在爸爸妈妈的宠爱中成长,可是随着孩子慢慢懂事了,父母却发现他们越来越没大没小了,常常对长辈大吼大叫,怎么说也不听,有时候还会顶嘴。孩子出现这样的坏习惯,很多人觉得没什么,等孩子长大了,懂事理了自然而然就会变得有礼貌。其实不然,如果爸妈没有及时纠正孩子没大没小的坏习惯,他们就会觉得这样做是没有错的,反而会越来越没礼貌,甚至不止是对爸爸妈妈,对家里的客人、幼儿园的老师都会这样没大没小。这样时间久了,可是会养成孩子霸道、不讲理的个性哦。这可怎么办呀?
通常孩子会出现没大没小的行为的原因有很多种:
孩子出现“没大没小”的坏习惯,爸爸妈妈可先不要太着急地打骂、教育他,因为小孩出现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有很多种,家长要先冷静分析,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好好地教导孩子呀!
孩子没大没小原因一:孩子跟爸爸妈妈意见不同
三岁以上的孩子刚开始形成自我意识,有了他自己的立场就特别喜欢表现给别人看,所以当他跟爸爸妈妈有不同意见的时候,他就会跟爸爸妈妈争论起来,而且还会以命令的口气让爸爸妈妈要接受自己的想法。比如孩子边吃饭边玩小汽车,爸爸把他的玩具收走了,让他要认真吃饭,可是孩子可能会觉得“我又没有不吃饭,怎么可以没收我的玩具呢?”他觉得爸爸做的不对,就会大吵大闹说“我就是要边吃饭边玩,把小汽车还给我啦!”
孩子没大没小原因二:挑战大人的权威
当爸爸妈妈要求孩子做事时,如果语气太严肃,开始懂事的孩子反而会觉得反感,不喜欢被爸妈命令,就会用不礼貌的口气顶撞爸妈。其实这时候孩子可能是想引起你的注意,表达他的不高兴,用不礼貌的行为来挑战您的权威。就想4岁的明明正高高兴兴地看动画片,妈妈突然把电视关了,命令他“现在你要做作业了,还看电视!”这时候明明会觉得妈妈太霸道了,会大声地顶撞妈妈:“我动画片还没看完呢,为什么一定要我写作业!”
孩子没大没小原因三:属于心直口快
有时候,孩子没大没小也是出于无意,可能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没有礼貌,会让人觉得不舒服呢。出现这种情况,除了是出于他自己的个性外,也有可能是他常常看到爸爸妈妈也是这样相互大喊大叫,长期耳濡目染而形成的坏习惯。如果爸爸妈妈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斗嘴,一开始他可能会觉得疑惑,但是爸爸妈妈几乎每天都这么做,那么慢慢的他就会以为这是正常的说话方式,自己也会学着爸爸妈妈的口气说话了。
孩子出现没大没小的行为,爸妈应该如何教导他变得有礼貌呢?
让孩子变得有礼貌的方法一:告诉孩子要用正确表达方式
当孩子不礼貌地顶撞,对爸爸妈妈大喊大叫的时候,爸妈应该先保持冷静,耐心地告诉他应该如何礼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坐在身边,然后用缓和一点的语气告诉他“宝宝如果有跟爸爸妈妈不一样的想法可以说出来,不用能这样大喊大叫,这样可是不讲礼貌的行为呀!”这样冷静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亲子间情绪冲突哦。
让孩子变得有礼貌的方法二:先隔离冷静一下
如果孩子是用想用他的没大没小来引爸妈的注意,表达自己的不满,爸爸妈妈可先不要跟他“吵架”,可以先让他一个人独处一下,等他情绪冷静下来,再用讲故事的方式让他知道自己这样做是错误的。比如妈妈可以跟孩子说:“宝宝想一想,如果其他小朋友像宝宝一样,对着宝宝大吼大叫,宝宝会不会觉得很难受,就不跟他玩了呢?”从小就教导孩子换位思考,不仅可以让他改正没大没小的坏习惯,还能让他在小朋友中更加受欢迎呢。
让孩子变得有礼貌的方法三:做孩子的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孩子很容易有样学样,如果看到爸妈经常相互大喊大叫,慢慢的他也会模仿这种行为,所以在孩子面前,爸妈要做好榜样,比如遇到长辈或朋友都要问好、经常对人说“谢谢、对不起”、不在孩子面前大喊大叫等等,孩子有了良好的学习模范,害怕他学坏吗?
爸爸妈妈除了自己要做到礼貌待人之外,也要常常跟孩子教导孩子,跟他说“小孩子要有礼貌、守规矩,要尊重别人,不能对长辈大喊大叫,这样大家才会喜欢你呀!”慢慢地用自己的言行对孩子耳濡目染,相信孩子不仅能改正没大没小的坏习惯,还会变成人见人爱的小天使呢!
这样的孩子应该怎么找到突破口
每个班级中总会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或是作业不做的,或是行为习惯很差的。这样的孩子应该怎么找到突破口,对症对药呢?我一直都在用心思索着。
我班有这么一个孩子,他很聪明,课外知识也很丰富,可是特别懒,懒得写字。特别是抄词语抄生字,磨在座位上几分钟写不出一个字。中午让孩子过来补作业,你眼睛一旦没看他,他就不写,这样怎么行呀,我要批作业、备课、听学生背课文,不可能一直看着他。让这个孩子写字真难。一课一课积在那里,抄得少了,字词自然而然不会写了,学习成绩也就慢慢地下降了。我催着他要作业,他看见我就躲,这样下去肯定不行。孩子见妈妈比较怕,回家作业在妈妈的督促下是能完成的。于是我和他私下约定,我允许他把抄的生字(词语),一样拿回家做,在整理作业时,看到他上交了某一本作业,我就会当着全班同学表扬他,同学们也会称赞他,今天你把作业做好了,真不错。他尝到了甜头,想把学校里的另一样作业也做好,可是习惯是长久养成的,写着写着又不肯写了。一天快要放学时,我理作业发现他的词语还没交,我走过去,悄悄跟他说:“回家补好,明天交哦。”他一边埋头写着词语,一边大声说:“等等我,我还有3个词语就写完了,马上好。”我看到了他的这份用心,对他说:“不急,我允许你回家写,回家认真写,快排队要坐校车了。”第二天我来校,他一看到我就说:“老师,我把作业放在你桌上。”“看到了,下次争取在学校里完成。”这一天上好新课上午写生字时,他写写停停,也写好了。下午写词语时,他写着写着又不想写了,我走过去给他加油:“快写呀,今天不错,已经写了3个了,你看别的同学都在写,一会儿你就会写完的。”他听了我话又开始写了,写写又不写了。他的同桌是这组的组长,也在一旁给他打气:“你快写呀,还有好几个没交呢?你能写完的。”他又开始写了。等到下课交词语本时,他组的组长特意跟我说:“今天小亮也交了。”我忙当着全班同学表扬他:“今天小亮表现非常好,上午生字本交了,下午词语本交了,表现真不错。”看着他嘿嘿一笑。我知道他肯定很开心的。
今天你表现真不错。不能拿他和他人比,只是今天的他和昨天比有进步就是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