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导致的结果
发布时间:2020-06-24 幼儿园的家长活动方案 幼儿园家长进课堂活动方案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导致的结果”!
现在的家庭里很多都是只有一个小宝贝,全家人都宠着,特别是在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身边长大的孩子,老人们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也许就会导致不好的结果。
一、孩子的人际交往会出现障碍
人际交往是一种互动和互利的交流。
过度被宠溺的孩子总觉得自己是小皇帝,别人都必须听他的,他不肯为别人着想,自私自利,目中无人,自然没人愿意和他交往。
久而久之,那些宠坏了的孩子们必然成了孤家寡人,人际关系一塌糊涂,未来的学业事业甚至婚姻都可能变得比较困难。
二、孩子性格骄横
过度被宠溺的孩子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性格骄横乖张。
由于家长会无条件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甚至包括很多无理的想法,孩子打小就会目中无人,敢于骑在长辈头上说话做事,不懂宽容,不懂让步,更受不了委屈。
三、孩子懒散唯我独尊
孩子在家里就是老大,无论做什么都有父母代办,什么都不去思考,什么也不想做,这样下去必然会变得懒散。
而且在家谁也管不了他,唯我独尊,他不听别人的,别人却必须听他的,试想,这样的人将来在社会上如何立足?
四、自私自利的孩子
由于长期被家长的宠溺包围,这些孩子不会将心比心,不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根本想不到还需要为别人着想,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
在社会上,也许自私能谋得一时之利,但是自私自利之人的事业迟早会遭遇失败,感情也是一样。
要想做事,必须先学会做人。
YjS21.COm
五、不能经受挫折
家长给予孩子的溺爱,把孩子变成了温室中的花朵,一直受到呵护和宠溺,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挫折。
一旦离开温室,遭受一点小小的困难便会手足无措,性格变得懦弱,根本成不了大器,无法行大事。
六、不知礼节为何物
家长对孩子过度宠溺,一般会对孩子做各种让步,更不会对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阻止。
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礼貌,没有做人最基本的礼节,坏习惯会慢慢发展扩大,后果不堪设想
不知道本文“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导致的结果”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不要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
现在的幼儿家庭条件都是很优越的,在家里也是“老大”,说什么就是什么,但是往往由于父母的溺爱会使这样的孩子更加骄横,蛮横无理,有的家长会时不时的向老师们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希望老师们帮忙改改孩子们的坏脾气,当家长向我反映出这一问题的时候,我也挺纳闷的,到底应该怎么办,现在的孩子攀比心比较强,如果小朋友有的他也一定要有,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们也只能顺服,没有别的办法,所以他们把希望都寄托在我们老师的身上,而往往这些孩子最“害怕”的就是老师。我们班里有一个叫吕文慧的小朋友,她是一个有点内向但很善于表现得小女孩,她每天会穿的漂漂亮亮的,干干净净的来幼儿园,老师们都觉得她是一个好孩子,但是再喜欢也是有缺点,有让家长发愁的地方。他的妈妈跟我们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几乎每天来送她都会与我们聊聊,同时也使我们更加了解这个可爱的小女生,又一次我们谈到吕文慧,她的妈妈说:“我的这个宝贝真让人发愁,每天早上起来要换好几套衣服,换了一套又一套,早上起来的很早,但是都把时间浪费在换衣服上了,连吃早饭都来不及了,不让她换就开始哭闹,不来幼儿园了,说幼儿园里的小朋友穿的都比他漂亮,我实在没有办法了,希望老师帮我改一改她的这个坏习惯。”我说:“好的,没问题。”后来,在我们上安全课的时候,我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把他叫上来了,问她:“今天早上吃饭了吗?”她说:“没吃”。我问他:“为什么没有吃早饭呢?是妈妈没有给你做吗?”她委屈着说:“不是,是因为我换衣服换的,所以没有吃。”我摸着他的头说:“以后早上起床要听妈妈的话,妈妈给你买的衣服都是最漂亮的衣服,妈妈让你穿什么衣服你就穿什么衣服,有的时候是天气冷,妈妈怕你冻着就给你多穿衣服,你每天早上因为换衣服都不吃早饭,这样你的身体会不健康的,不健康你能穿什么衣服呢?”她听了我的话,开始抽泣:“老师,以后我再也不这样了,妈妈给我穿什么衣服我就穿什么衣服。”我拍着她说:“这才是老师的好宝贝呢!”过了几天,她的妈妈对我说:“谢谢你了,姜老师,吕文慧最近早上早早就起来了,而且自己穿衣服呢,没有要穿这个要穿那个了。”我告诉她:“孩子不能太溺爱她了,如果一直溺爱以后会更管不了的。”每个做父母的都会宠爱自己的孩子,但在宠爱的同时他们并没有认识到他们的宠爱对孩子造成多大危害,等哪一天你对她严格要求让反而觉得你是一个坏父母了,所以,过分的溺爱只会让孩子目中无人,并不能帮助他们成长。
写给溺爱孩子的家长们
山东省莱州市金城镇中心幼儿园姜妮今天在活动课上,我出示一张哭脸图片,然后提问:小朋友,你们什么时候会哭?有的孩子说:被爸爸妈妈打屁股的时候我就会哭。
还有的孩子说:打针的时候我会哭。
还有的孩子说:受伤的时候我会哭。
听了他们的话,我表扬了这些小朋友,但在内心中,我也想,他们所回答的都是在我的预设中,然后我又问:除了他们说的,还有什么时候你会哭?这时有一个男孩子站起来说:我撒娇时我会哭,我想要什么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会给我买!在他说的时候,我看他一副得意洋洋、趾高气扬的样子!特骄傲!听到孩子说到这里,我轻轻地走过去,对他说“你的这种哭是不对的!……”还没等我把话说完!他理直气壮的说“怎么不对?如果我不哭出来!他们就不给我买!……”我知道这样的事情,不只是在他这样的孩子身上发生过,在其他家的孩子也同样发生着,是啊,在很多的大人眼里孩子是很小的,小到觉得他们什么都不懂,但不是,其实孩子一点也不小。
有的家庭由于种种原因,如孩子经常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爸爸妈妈难免回来一次。
或者生活在但单家庭里面,做母亲的觉得孩子没有父亲很可怜,所以不管孩子有什么样的要求都尽量的去满足,甚至一些无理的要求,大人能做到的,也一定去满足孩子。
孩子就这样养一只被宠着,慢慢的也养成了爱撒娇的小脾气,有的时候大人不答应她的要求时,他就撒娇耍小性子。
是啊,如果事事都顺孩子的意,孩子就会认为父母会满足自己一切要求,甚至会认为父母是在怕自己。
于是,他想怎样就怎样,父母也半推半就,更让他有恃无恐。
在这里,我要呼吁溺爱孩子的家长们,不要将恶性循环下去了,等到有一天它真正的无视你的存在,也不把你当回事,趾高气扬惯了的他,处身社会的时候,如此自私和无理,又怎么去与人合作?
溺爱是毁孩子
放学后,在校门口等待已久的家长们,随着保安人员把大门敞开,教师把接送卡收齐之后,一天没见到孩子的家长们,像是积攒了一天的思念之情,总想对小朋友说些什么。你看,这一见面又是搂又是抱的。有的小朋友,见到家长之后就问家长要口香糖、零食。还有的小朋友吵着要玩具。当然,家长也毫不吝啬的满足孩子各种要求。然而,孩子的自私,任性就是往往在这种情况下养成的。
现在的小朋友,比起我们那一代要幸福得多,现在家里也娇惯得很,爱孩子,是出于每位家长对孩子的本性。可是过度的爱也就是——溺爱,不仅会让孩子迷失自我,对孩子以后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于这一问题
,在家长会上跟家长做详细讨论、交流,要让孩子以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为中心,引导孩子回忆在幼儿园所学知识。让孩子养成一定好良好习惯。
习惯成就一切
开学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发现小朋友一直总是说地方语言,可能是由于在农村的原因吧,我们班的小朋友普遍存在这个问题。
有一次,在吃午饭的时候,我们班的付宇轩小朋友,喝完玉米羹汤之后来问老师盛汤,上来就用地方语言说:"老师,我还哈汤。"我反复给他用普通话纠正,他反倒说了句:”老师,我不哈了“。当时候我听了之后哈哈大笑了。还有几个小朋友,只是用地方语言说我还喝,没有用到普通话,事后,我才发现,普通话存在的大问题。
我和我班的杨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在上厕所的路上,还是洗手时、吃饭时、睡觉前、教小朋友儿歌时、回答问题都要求小朋友说普通话,并对于说得好的小朋友进行鼓励,或者给他们发一个小贴花贴在脑袋上,这样为小朋友学说普通话有了一个奠基。刚开始对于小朋友来说有些难度,进步也不是很大,因为孩子在学校老师教普通话,回到家面对农村的父母,孩子就在幼儿园说的学的,一到家就撒欢了。于是,我跟我们班的杨老师,关于说普通话这方面,在家长会上说了详细的要求,在家尽量也让孩子说普通话,只有这样在学校跟在家一样,小朋友的普通话才能一致提高。
通过家长的配合,小朋友们得普通话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个小小的习惯,可能使小朋友终身受益.
教育随笔《家长过分保护对孩子的伤害》
身为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很好,也都理所当然地想把自己的孩子保护好,不让他们受苦。但是在现在的社会中,存在着很多过度保护的事例,那么过度保护究竟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呢?
一、影响孩子的社会性
一个被父母过度保护的孩子是很难融入到社会中去的,因为他们没有办法处理好各类人际关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都是父母和最亲近的人,没有在交往中得到经验,自然也就会存在很多问题。一旦进入社会,不清楚与人交往的手段和方法,大概率会形成孤僻、依赖的性格,甚至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他们只学会了小部分为人处世的道理,而这些道理中很有可能某些部分还是狭隘的。
二、压抑孩子的求知欲
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孩子的很多能力都会被掩盖,甚至压制,他们无法舒适的施展自己的才能。父母若采取过度保护的态度,势必对孩子的各种要求都予以满足,这样不但会压制他们对活动的动机,还降低他们对外界事物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其能力不能得到完全发挥。这样子的孩子在学习中,很难完全投入进去,注意力不集中的话也会直接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类似的挫折倘若越来越频繁,给孩子带来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不喜欢学习,甚至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没有学习的主动性,求知欲自然也就不强了。
三、让孩子变得自私自利
被家长过度保护,一旦到了应该懂得为别人着想的年龄,却没有丝毫为别人着想的行为,就会被人指责自私自利。很多孩子,在父母迟暮时依旧不会主动帮助父母,甚至依旧不断向父母索取,所以现在的社会上啃老族越来越多。一味的溺爱以及过度保护,对孩子没有丝毫好处,只会让孩子的人生变得不堪。
四、使孩子能力低下
替孩子包办打理好一切,会直接导致孩子的能力低下。因为孩子根本就没有机会体验生活,所有想要的都会得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会有所退化。在本应该学习的阶段,却由于家长的保护,让孩子没有机会去尝试,在各个方面都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这种爱护的结果势必是不好的。
父母一味地把自己的孩子保护着,这也怕,那也怕,干这个也不行,干那个也不许。不允许孩子“到外面闯荡一番”,连走出家门半步都要管着看着,这种过度保护,会让孩子失去探索和冒险的精神,长此以往,孩子如何才能在长大后脱离父母的怀抱去独当一面。要想改掉过度保护,家长就得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鼓励孩子。
从现在起,试着让你的孩子去完成他们该自己做的事情吧,从小事做起,孩子们需要去经历,才能大声得说:“我可以做得很好!”只有在父母的信任与传授当中,孩子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亲爱的家长,您真的爱您的孩子吗
每个家长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可往往她们满腔热情的爱不但没有让孩子像花儿一样的成长和绽放,反而常常事与违愿,有些花儿像遭了霜打,有些枯萎有些褪色了……
张楠,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入学两个月了,从来没有听到他说过什么话,无论老师怎样细言软语的和他交流,他的回应都是无动于衷……我多么希望他可以感受到老师的真情和关爱,给老师一个肯定的眼神啊!
今天是周三,幼儿是在校门口等待家长来接的。校门缓缓地打开,家长们蜂拥而上来接孩子,我热情的和孩子们告别着。“啊,不得了了,谁把我的孩子的脸打成这样的啊,天天被打啊,人家都是有妈妈的,就是欺负我们家是个没有妈妈的孩子……”一阵刺耳的说话声环绕着我的周围,原来是张楠奶奶在那儿吆喝着,我赶过去察看情况,原来是张楠的小脸被小朋友抓了两道印,还没有等到老师向她解释她就大声吆喝起了。我连忙向向她解释:“发生这样的事情是我们的失误,但是我们真的是尽力在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这么多孩子在一起的,碰着也是正常的,请您理解。再说这孩子遇到事情从来不说,老师也失去了第一时间解决的机会,但是无论怎样,每个孩子在老师的心目中都是一样的,我们不会因为他没有妈妈而不关心他,反而我们是更爱护他……”“你这么害羞的,就是不说话,快点告诉我是谁打的,我去把他的手给剪了……”,她打断了我的话,怒气冲冲的骂着孩子。我看到张楠没有因为家人来接他而表现出高兴,反而看到这样的情况吓的是把头沉沉的低下了,眼神里透露出的都是恐惧,我知道他一定是被他奶奶疯狂的样子吓坏了……那一刻,我想如果是我的孩子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一定是会去安慰他,告诉他:“其实大家都爱你,那个抓伤你的小朋友也是爱你的,因为爱犯了点小错我们得原谅喔。”
我对她奶奶的解释一点用处也没有,她沉醉于自己的理解中。目送着她走出校门,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大约过了半小时,我看到她还在校门口,这时候中大班的家长也陆续来接孩子了,她还在那喋喋不休的说骂着,成群的家长似乎看戏似的看着她,而张楠就像是个玩物一样被人观赏着……我被这样的场景深深刺痛了,我的心好痛,不明白家长为何不懂老师的心,不明白家长为何不懂得真正的去用心爱着孩子……
我无法奢求每个家长都是可以很好的配合老师工作,但是我真切的希望家长能设身处地的爱着孩子,而有时候的爱是一句话,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鼓励的眼神,让他知道在他受伤时候有亲人温馨的怀抱,而不是雪上加霜的责备。
向可爱的孩子们致敬
生活中难免会有不开心的时候,时常告诉自己要学会调整,但难免还会将不悦自然流露。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天真无邪的孩子,他们的心灵就如同一张白纸,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们带来影响,他们会与你同喜同忧。还记得一次心情糟糕时,走进班级,他们正在自由活动,孩子们如往常一样,问候到:“老师好!”我对他们的问候没有给予回应,这个时候有几个走过来把我围住了,乐乐说:“老师,没礼貌!”毛毛说:“老师,没听到吗?”欢欢说:“老师,你的脸好黑呀!”……这时我才意识到,我的情绪问题,都被这些孩子们看出来了,我有些自责地说:“对不起,老师今天没礼貌,你们还愿意和我做朋友吗?”有的孩子说:“那你笑一个呀!”有的孩子说:“那你说一句好听的话!”有的孩子说:“让我和你拉拉手吧!”他们的要求我都一一做到,接下来他们都高兴地把我抱住说:“我愿意!我愿意!….”是这些天真的孩子们打开了我心灵的窗户,驱散阴霾,让我拥抱阳光和快乐。从此以后,我告诉自己不要把不开心带进班级,走近孩子,我决定做一个充满阳光的老师,我决定向这些孩子们学习,向这些天真的孩子们致敬,我会让自己的闪光点和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融合起来,营造温暖的港湾。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做事有耐心
生活中,很多孩子做事都缺乏耐心,漫不经心或有头无尾,令父母发愁。科学家的实验表明,在良好的环境下,3岁儿童能够连续集中注意力3-5分钟,4岁儿童连续集中注意力10分钟,5、6分岁儿童连续集中注意力15分钟左右。所以一般情况下孩子缺乏耐心是属于正常范围的,不必过于担心。不过,儿童的耐心也需要某些方法来培养,这些方法都很简单,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都可以采用。
例如,孩子对画画挺感兴趣,可总是没耐心画完一幅完整的画。有一天,他只在纸上画了几棵小树,就跑去让爸爸跟他做游戏。爸爸看了看孩子的画,提议和孩子来个“画森林”比赛,看谁先在纸上画满小树,画成一片美丽的森林。孩子立刻高兴地拿起了画笔,专心致志地埋头画起来。
又例如,孩子正在用积木搭一个大轮船,刚搭了一半,又在玩桌上一只小塑料瓶。妈妈看见了,知道他又没耐心搭积木了,于是走来对孩子说:“你看这只小瓶子像不像一只烟囱?我们把轮船搭好,然后把它放在轮船上做烟囱吧。”于是孩子回到积木游戏上来,直到一艘漂亮的大轮船被他“建造”起来,才跑出去跟小朋友玩了。
这两个例子表明,当孩子没有耐心做完一件事时,而应该巧妙地设法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回原来的活动上,并且帮助孩子把活动变得更有趣,更富有吸引力。
霸道的仲超——溺爱会伤害孩子
户外活动时间,是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候,特别是玩滑梯或蹦蹦床的时候,因为蹦蹦床可是孩子们的最爱呢!今天下午,我带领着孩子们来到大型玩具处,说明了注意事项后,孩子们开心地冲向自己喜欢的玩具,其中一半左右的孩子冲向了蹦蹦床,可是在玩之前我和孩子说过蹦蹦床上最多只能五个人,现在这么多人可怎么玩呀?我在旁边,静静的观察孩子们怎么来解决问题。
只听见仲超说:“我最小,我先玩。”其中有几个男孩子不愿意,就想上去推开仲超,他们的手还没碰到仲超呢,仲超已经“哇”的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说:“回家后我告诉爸爸妈妈,让他们来打你,叫你们都不让着我。”听了仲超的话,我想起来了仲超平时的表现:他虽然个子最小,但总是先挑起事端,受了欺负就向老师告状,回家后再向爸爸妈妈告状(他的父母因为这一类的事情来找过很多次)。后来,通过和别的家长的谈话,了解到他家里是几代单传,所以对于这个孩子很是溺爱,再加上仲超长的很瘦小,在家里和孩子们玩的时候他的家人都会让别的孩子多让着他,受欺负了父母就替他出头,久而久之,让他认为别人让着他是应该的。
看到孩子快打起来,我就走了过去,说:“这么多人怎么玩呀?如果商量不出好的方法,就都不用玩了。”说完后就站在旁边看,结果孩子商量后按来的先后顺序上去玩,玩一会儿后换人,事情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可仲超的问题却让我很头疼。这样霸道的仲超对他以后的发展有好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