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雾霾天气,我们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发布时间:2020-06-13 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教育笔记 幼儿园天气说课稿近几日持续的雾霾天气,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都造成了影响。为了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家长和老师们都要做好防护工作。
雾霾天气对孩子有哪些影响?
雾霾在空气中四处窜动,孩子防御能力弱,更容易吸入雾霾颗粒物。
霾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硫等会刺激呼吸道;
霾出现时阻挡太阳中的紫外线照射,造成孩子缺乏维生素D;
灰霾天气导致近地层紫外线的减弱,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传染病增多。
如何降低雾霾对孩子的影响?
室内篇
做好通风换气工作
雾霾非常严重的天气,最好不要开窗,不然脏空气就充满室内。待室外空气好些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空气净化器和加湿器的辅助
使用空气净化器能够过滤掉空气中的部分颗粒物,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但关键的是一定要定期更换过滤网与虑芯等设备,保持清洁比任何牌子都重要。另外,雾霾天气,打开加湿器,使空气里的湿度增加,漂浮的颗粒物易于降落和吸附在地面。
添置绿色植物可以在阳台或室内近窗处,种植绿萝、万年青及其虎皮兰等绿色冠叶类植物,因为它们的叶片较大,吸附能力相对较强,可以吸附一些漂浮的颗粒物,净化空气。
外出篇
限制孩子的外出
雾霾天气时,尽量避免孩子在户外活动。孩子在户外运动需氧量比较大,大口呼吸时有害颗粒物进入身体的量更多。减少孩子的户外活动,可以适当增加室内活动,
让孩子佩戴口罩
当孩子外出时,为避免空气中的有害颗粒从鼻、口侵入肺部,可以戴口罩。
带孩子合理锻炼提高免疫力
常期锻炼不但可以提高孩子肺的供氧能力,还可以促进她的骨生长及神经内分泌的控制与调节功能等,从而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饮食篇
让孩子多饮水
引导孩子多饮水,选择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萝卜、梨、桔子、橙子等清肺的食品,并少吃刺激性食物,科学的饮食可以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补充维生素D
由于雾霾天气,日照减少,孩子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对钙的吸收会大大减少,可以给孩子补充些维生素D。
日常篇
定时让孩子洗脸
孩子的脸部,经常暴露在空气中,灰霾天气时,会有不少的有害物质依附着,定时给孩子洗手洗脸,最好使用温水,这样可以将附着在皮肤上的阴霾颗粒有效清洁干净。
经常让孩子漱口
正所谓病从口入,经常让孩子漱口,可以把清除附着在口腔的脏东西清理掉。
每天让孩子清理鼻腔
空气不干净,鼻腔内就会有被黏住的大颗粒,需要每天清洗干净。洗净双手后,捧温水,用鼻子轻轻吸水并迅速擤鼻涕,反复几次就可以全部清理干净了。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孩子能够主动表现,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主动表现,我们可以做一些什么。
1、把控制权还给孩子并且郑重的告诉他。
各位家长可以列出一个清单,目前在你生活中哪些权利是需要还给孩子的,列出清单。一定要写出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然后当这些时刻出现时,你需要郑重的告诉孩子:选择举不举手,参不参加某个活动,上不上台表现,都由他决定。没有人会强迫他。他们有权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2、给予孩子情绪上的安全感。
我们需要告诉孩子,无论他表现不表现举手不举手妈妈都不会因此而生气、烦躁,妈妈有一点期待他表现,但是如果他选择不表现自己,你也会尊重他。同时,我们也需要鼓励孩子,坦诚告诉他选择争取,有可能表现好有可能表现不好,如果结果是好的,那其实就证明我们是可以做好这件事的,如果表现不好,可能会有一些难过也会有一点失望,但是这种情绪一会儿就过去了。是否愿意尝试一下呢?而不是鼓励时,过于强调:表现了就会有好结果,或者强调失败了没关系。关于鼓励,有说清楚吗?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未知,都有可能。要尝试了才知道结果。
3、找到孩子主动争取的时刻,及时给与积极强化,
并引导他分享尝试时的感受。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习惯说:不要紧张、不要害怕、别害羞。这样,孩子往往记住的是“不”字后面的内容。
所以在关注孩子勇于尝试的行为后,试着这样说:
你今天尝试了……,真的特别有勇气你今天尝试了……,我特别为你感到骄傲我发现今天你……以后,看起来很开心我发现今天你……以后,好像很满意的样子
尽可能的不去关注结果,不问:
今天的问题你答对了吗?你们比赛赢了吗?你今天举手回答问题啦?班上还有哪些小朋友也举手啦?谁回答得最好啊?老师有表扬你吗?
这样聊天,会让孩子觉得你关注的就是结果,不是他。
所以,如果你想问问题,尽可能这样问:
今天你回答问题的时候什么心情?你愿意给我说说今天比赛的情况吗?
4、一定要找到孩子喜欢的东西,拼命去发展它,让这种爱好成为可以让孩子引以为豪的一种资本。
对于一个谨慎的人来说,愿意表现的东西一定是特别特别有把握的。所以,我们如果想让孩子在大多数场合都能积极表现,首先得让他有特别自信的一个领域。这样,表现有把握技能时的这种成功体验,会带动那些原本没有自信的技能。那些非需要表现的时刻,提前在家帮孩子多多练习,增多成功的可能性。
作为父母,我们究竟能带给孩子些什么
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可以不教,如果你想做个轻松的家长,请你这样做!
我是一个12岁孩子的妈妈,我不想在这里吹嘘我的孩子,更不想让大家认识我是谁。
我不认为我是个特别成功的母亲,但是我确信我是一个非常轻松的母亲,因为我用不着像很多妈妈那样费尽心思去辅导儿子的功课,或者算尽机关来诱惑儿子听从我的教导。
从他三四岁起,我就一直采取放羊似的养育策略,但是,儿子依旧好学上进,成绩优异,并且日渐成为一个幽默风趣,富于同情心,社会交往能力、自学能力、组织能力都很强的令我非常省心的孩子。从儿子三四岁起,尤其上小学后,我基本不怎么管他,他完全处在一种自己管理自己的状态,但这并不妨碍我成为一个非常负责任的母亲,因为我所有的功夫都下在他3岁之前。
正因为有了这3年的铺垫,我才有了今天的轻松与惬意。
关于早期教育,有太多的是是非非,让我们深感莫衷一是,但是,无论学术界如何争鸣,也无论父母们有着怎样的体验,我仍然坚持认为,合适的早期教育确实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我不赞同那些所谓养育神童的说法,我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更重要的是要全方位地塑造孩子的心灵与行为模式。毕竟智力只是孩子将来成才或者说让孩子活得更好的因素之一,并不是孩子成长的全部。
如果我们的教育能让孩子多一分自信,多一分自我管理的能力,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性格与良好的心态,而父母也因此多一分轻松,少一分烦恼,那难道不是最成功的教育吗?
每个孩子都是个独特的个体,有着他与众不同的优势与劣势。
父母的责任就是给予孩子恰当的引导,让这个独特的个体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优势,并且终究有一天令为人父母者的我们为这个继承了我们优秀基因的个体深感骄傲。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究竟能带给孩子些什么呢?
●好的性格●好的心态●好的行为模式●令孩子开心而有效的智力开发游戏●良好的自理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高尚的精神与充实纯净的灵魂●艺术鉴赏力●有品味的生活……
我们还可以列出很多。
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可以不教,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尽可能早地达到“可以不教”的目的。
这种论点听起来有些玄乎,如果与3岁前的教育挂钩就更显得玄乎,但是每位用心的妈妈确实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这个目标。
家园共育:当孩子发脾气时,我们该怎么办?
很多妈妈反应说:其实我也知道孩子的要求有时是挺过分的,不能答应。可是你不答应,他就耍脾气,又哭又闹的,一直停不下来,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第一,保持冷静
相信全世界父母都一样,在孩子发脾气时都会非常烦恼和困惑。当孩子持续哭闹不止时,自己的脾气很可能会跟着点爆。有些父母尤其是在公众场合,更加不能忍受孩子的无理取闹,一般是先哄哄,哄不了就吓唬,吓唬不管用就骂,骂不行就打两下。这种方式对于有些胆小的孩子,可能还有点作用,但对一些平时就很调皮的男孩子来说,往往适得其反。这时的父母通常是因为觉得没有面子而恼羞成怒地打他几下,但结果呢?他可能就地撒泼得更厉害。
因此,在这个时候,父母要做的就是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做做深呼吸,或者在心里默念冷静冷静等,总之,不能让自己跟着孩子的情绪走。否则情况很可能会变得更糟糕,从而无法收场。
第二,不要妥协让自己保持冷静的同时,父母之间或者说全家所有人都要坚定地达成一个共识:决不能向孩子的无理要求妥协。这是一场心理的拉锯战,谁先屈服谁就永远输了,因为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孩子其实是非常聪明的,用朋友的一句话来说“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会看脸色的人”。孩子非常懂得观察大人的动作、神色、语气等,从而揣摩出大人的态度和意图。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还有机会讨价还价,因为一旦那样,他就会使出浑身解数来逼迫家长妥协。
所有的坚持只是为了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这是一个再怎么发脾气也改变不了的原则。
第三,不妥协≠放任
不妥协并不等于熟视无睹,放任孩子哭闹不去理睬。父母首先要意识到孩子在愿望得不到满足时会闹一些小情绪是很正常的反应。即便是大人,在不能拥有某种东西或者不能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也会不开心,更何况是个孩子。如果父母能够想到这一层,去充分体谅孩子的话,自然也会对孩子的哭闹更加宽容一些,让孩子能表达出自己心中的不满。
这时的家长可以换个温和的办法,给孩子出选择题或者让孩子自己提出替代的解决方案。如果这时孩子自己已经能够平静下来了,那他说不定自己就会妥协,将要求变得更合理一些,比如,糖果留到明天再吃或者是等他做到每天刷牙后就可以得到那个汽车玩具。
第四,转移注意力
当孩子正处于烦躁的阶段,不如试试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的情绪平复下来。父母可以先把争议搁在一边,在适当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去做点别的事情,让他跳出刚才给他带来不愉快的事情,比如问问他今晚想吃什么,或者邀请他一起去准备食材。
不过,父母也需要看孩子的状态,如果孩子非常抵触做任何沟通或者他已经闹得筋疲力尽了的话,还是不要再折腾了。
第五,给他平静下来的空间和时间
以上都做过了,孩子仍然长时间地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不停发脾气而制止不了的话,父母不妨给孩子一个单独的空间和时间,让他自己去调整。把孩子独自留在自己的房间里,告诉他想喊就喊吧,等平静之后再出来。通常,孩子一开始会大喊大叫地闹腾一番,但当他发泄够了或者累了,自己想明白就会安静地出来,不再闹腾。
这时,如果孩子能够自己安静地走出房间,父母一定要把刚才的不愉快忘掉,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做一些鼓励,比如由衷的赞扬和温柔地拥抱,陪孩子呆会儿再继续干各自的事情。
今天,我们拿什么教育孩子
昨天晚上睡觉时,女儿很神秘的对我说:“妈妈,今天晚上泽辉没有认真写作业,你猜他妈妈是怎样治他的?
我急忙纠正孩子的用词不当:“那不是治,是教育。可是泽辉他妈妈也太坏了,这么冷的天让他在外面,我把泽辉领进屋里,他妈妈又把他赶出来了。”听了女儿的话,我连忙说:“你要是不听话,我也会把你赶出去的。”女儿仍然嘟囔着:“那你也是个坏妈妈。”
在这之前去泽辉家串门,当与他妈妈谈起如何教育孩子时,就亲耳听到她这样说:“孩子不听话就打,舍不得打,只会把孩子惯坏了。”回家我把这话对老公一说,他坚决反对,不赞成用打的方法教育孩子。
通过这件事,我陷入了深思: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人们的腰包都鼓得足足的,孩子的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各种教育观点、教育理论、教育模式铺天盖地而来,其中也有一些“快乐教育,成功教育,赏识教育……”哪个做家长不把孩子的教育当做头等大事?可为什么孩子们不领情呢?
我突然想起在一本书上说过这样一句话:“当孩子知道你在教育他时,你的教育已经失败了。”那么,教育究竟是什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教育孩子呢?我回忆起小时候的一个镜头:一个刮风下雨的天气,一位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的老师骑着车子去上班,走到一个小桥边,腿一软,从桥上摔到河里去了,他从河里挣扎着爬上岸,提着两只鞋出现在教室的门口,此时离上课还有五分钟,他微笑着对同学们说:“你们真棒,按时上课,都是勇敢的孩子。”他就是我的小学老师,永远忘不了的是他全身湿漉漉的,光着脚,手里提着滴水的鞋,水珠顺着头发往下滴,他也许从来没有教育孩子怎样去做人,但我从他的身上理解了“德高为师”的含义,懂得了“以身作则”的真谛,他只教了我一年,却成为我教师生涯中永远的楷模,从教15年来,这个镜头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它时时鞭策我,做一个这样的好老师。
教育,是无言的爱。父亲是一位老老实实的农民,他从未教育过我什么,只是偶尔从农田回来早一些的话,我就会缠着父亲讲故事,讲的故事里边的最终结果是好人的好报,坏人的严惩下场,就是父亲的爱在无形中影响了我,做人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走出自己的美好人生。
教育,是无声的行动。再看看古往今来的教育家如何诠释教育。泰戈尔老先生说:“天空中没有留下翅膀的影子,而我已飞过。”我想:“这是多么高明的教育智慧呀!也应该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了。而我们现在有些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切可理解,但天天把教育挂在嘴上,不仅没有把铁炼成钢,反而让孩子很小就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心理障碍,是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这不是很可悲的事实吗?
试想:当年朗朗在学校学习,取得的成绩并不好,他的妈妈并没有采取严厉的惩罚,而是为孩子选择了更好的机会,留下了佳话,从而造就了一代国际钢琴大师。
试想:当年的爱迪生“孵蛋生鸡“的故事,被众人所歧视,他的妈妈如果不是那么坚信儿子的才智并带回家亲自教育,世界将痛失一个伟大的发明家,那么我们何时用上电灯,教育到底是什么?聪明的父母老师们,今天,我们到底拿什么来教育孩子!
莫惧地震灾害,我们为孩子做什么?
儿童心理应急使用手册
地震灾害已经好几天了,伤亡惨重,获救的孩子们除了伤痛还有在灾害中心灵的创伤。我们为孩子做些什么,让孩子更快摆脱灾害的阴影,恢复正常。为此我特地请教了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第六医院教授、党委书记、副所长,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主任、香港大学精神医学系名誉教授黄悦勤。黄教授指出现在成千上万饥寒交迫的地震灾民困于瓦砾中,人们都在紧张不安地面对混乱的环境和未知的等待。灾区的儿童面临严重的心理危机。
一、为什么受灾儿童需要保护?
地震造成的房屋损毁,人员伤亡,会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健康,使人产生焦虑、愤怒等应激反应。儿童比成人更为脆弱,除了面临饥饿、寒冷、外伤等危险,儿童也会受到心理的伤害。因此,此时更需要关注儿童的反应,适时地保护儿童。
二、需要留意孩子的哪些反应?
情绪反应:
1.感到恐惧、害怕,有紧张、担忧、迷茫、无助的表情。
2.警觉性增高,如难以入睡、浅睡多梦易惊醒。
3.头痛、头晕、腹痛、腹泻、哮喘、荨麻疹等,这可能是紧张焦虑的情绪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行为反应:
1.发脾气、攻击行为。
2.过于害怕离开父母,怕独处。
3.出现遗尿、吮手指、要求喂饭和帮助穿衣等(曾经学会现在又重新出现的幼稚行为),这属于应激状态下的退行行为。
4.有些儿童会情绪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容易与其他人发生矛盾等。
三、哪些孩子更容易在灾难中受到心理伤害?
灾难事件对下列儿童的影响更大,他们比其他儿童更需要关注:
1.以往遭受过灾难或创伤事件的儿童。
2.有被虐待或殴打史的儿童。
3.女童。
4.智力障碍儿童。
5.患躯体疾病、残疾的儿童,或者在灾难中身体受伤的儿童。
6.以前曾经有过情绪、行为问题的儿童。
7.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儿童。
四、如何保护受灾儿童?
口诀:先急救、供饮食,再远离、保安全,促表达、多关心,勿批评、给希望。
第一步:保证儿童身体和环境的安全,预防潜在危险。
1.先急救:优先保证儿童身体安全,对于受伤儿童应首先给予紧急医疗救护。
2.供饮食:尽快提供清洁的饮用水和安全食品。
3.使远离:尽快指导和帮助儿童远离灾害现场,避免因目睹灾难带来的后果(如流血、伤亡、混乱场景等)而再次受到伤害。
4.保安全:尽快为儿童提供安全的住所。
第二步:注意儿童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做好基本的心理保护。
1.促表达:鼓励并倾听儿童诉说恐惧,允许他们哭泣,帮助儿童了解出现害怕和恐惧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不要强求儿童勇敢或坚强。
2.多关心:花更多的时间关心孩子,多与孩子沟通,表达对孩子的爱和照顾,可以消除一部份恐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孩子玩游戏。
3.勿批评:不要批评儿童暂时出现的一些遗尿等幼稚行为,这是灾难对儿童心理影响的常见反应。
4.给希望:回答儿童的问题,用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告知原因,同时给予希望,向儿童承诺,因地震造成的灾难是暂时的。
第三步:注意成年人的反应,避免影响儿童
成年人应尽量不要在儿童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过度恐惧、焦虑等情绪和行为,及时处理自己的压力和调整情绪。成年人稳定的情绪、坚强的信心、积极的生活态度会使儿童产生安全感。
家园共育:为什么淘气的野孩子更聪明,更有出息
为什么说淘气贪玩的孩子更聪明?
一个著名的生物学家的实验
生物学家马克?罗森茨威格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选择了一批遗传素质一致的老鼠,并把它们任意分成三组。
第一组为“标准环境”:三只老鼠被关在铁笼子里一起喂养;
第二组为“贫乏环境”:老鼠被独自圈养起来,只身处在三面不透明的笼子里,光线昏暗,几乎没有任何刺激;
第三组为“丰富环境”:十几只老鼠一起被关在一只大而宽敞、光线充足、设备齐全的笼子里,笼内有秋千、滑梯、木梯、小桥及各种“玩具”可供选择。
研究发现“丰富环境”的老鼠最“淘气贪玩”,“贫乏环境”的老鼠最“老实”。后经解剖老鼠大脑分析发现,三组老鼠在大脑皮层厚度、大脑细胞大小以及与智力有关的脑化学物质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丰富环境” 组的老鼠优势最为显著。
实验表明:环境越丰富、体验越充分、刺激越多,大脑的发育就越好。动物如此,有着更高情感的人类亦然。由此可见,即使资质一样的孩子,在不一样的养成环境里,因为不同的体验,大脑发育的结果截然不同!
在生活中,如何挖掘调皮孩子的潜能?潜能一:绘画
捣蛋表现:才入住没多久的新房子,天天就在墙上画了长长短短粗粗细细的蜡笔线。天天爸发现后,非常生气地打了天天的屁股。事后妈妈问天天为什么这么做?天天委屈地说幼儿园里的墙就是彩色的,他想把家打扮得和幼儿园一样漂亮。听天天说完,爸爸觉得有点后悔不该这么冲动。
挖掘方案:先安抚伤心的孩子,肯定他画得不错。然后让孩子明白画画要选择地方,即使是打扮自己的房间,也要先问问爸爸妈妈。然后再给孩子准备足够大的纸张,满足孩子画长线的愿望。如果父母一直对他的涂鸦抱怨不已,那么孩子的绘画潜能就很有可能被扼杀在摇篮里。
潜能二:舞蹈或运动
捣蛋表现:妈妈下班回到家,就被房间里的场景吓了一跳,她发现自己的大床上有3个小姑娘穿着鞋在蹦蹦跳跳,除了自家的丫丫,还有同小区的2个小女孩,空调毯变成了大家的跳舞毯。妈妈气得冲进房间把3个小孩拎到地上来,丫丫被严肃地训了一顿。
挖掘方案:唱唱跳跳是女孩子的天性,为此挨骂会让孩子心生阴影,孩子的玩劣可能由此止步,但有可能她会用更倔强的姿态来面对你的粗暴。所以除了告诉孩子不能把床当舞台之外,还应当创造条件让她玩得自在,比如购置充气式地垫,让丫丫在地垫上玩耍,观察孩子是否有舞蹈或者运动方面的天赋。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利用生活中的物品玩一些有趣的音乐游戏。
潜能三:动手探索能力
捣蛋表现:洋洋喜欢各种各样的汽车玩具,可到了手的玩具最后都离不开一个厄运:被拆得七零八落。不管父母如何劝说,他依然我行我素。那天洋洋又把生日时姑姑送的遥控警车给拆了,散落的零件到处都是,妈妈头疼不已。
挖掘方案:孩子“破坏”的过程,也是手、眼、脑相互协调的过程,能够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鼓励孩子适当地“破坏”,就是鼓励孩子创造,以及对更多事物的探索兴趣。所以,当家长看见孩子把机器人拆了,应该蹲下来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机器人里面是什么啊,怎么会动的呢?”引导、帮助他们一起寻找答案,然后再跟孩子一起把拆开的玩具恢复原样。这样才能让孩子在“破坏”—探究―重建中获得发展。
潜能四:交际能力
捣蛋表现:佳佳胆大不怕生,特别喜欢到别人家串门,甚至玩到了吃饭时间都不肯回家,好几次都在别人家吃晚餐,这让平时行事规矩的父母俩倍感尴尬,真不知道怎么生了这么一个爱热闹的孩子。所以,现在只要佳佳提出想出门玩,妈妈就毫不客气地说“不行!”任凭佳佳哭闹。
挖掘方案:父母觉得孩子“太野”,反过来看佳佳是个性格活跃的孩子,只是缺乏一些引导。自信来自于孩子的天性,但往往在后天的生活中,孩子的自信被各种原因所削弱。父母要保持平常心,用宽容的态度来看待孩子在社会交往方面的表现,不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父母应抓住每一个让孩子得到锻炼的机会,不断地积累交往经验,如支持孩子带同伴到家里玩,增加孩子间交流的机会,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
家园共育:幼儿冬季如何防雾霾?
冬天即将到来,冬季取暖也马上要开始了,伴随着燃料的燃烧,空气的污染程度越来越大,而对于免疫系统较弱的幼儿来说,怎样面对这样的天气无疑是一个较大的困难。加上天气转凉,非常容易造成孩子患上呼吸道常见疾病。那么我们需要怎样做才能保护幼儿度过冬季的雾霾天气呢?
环境变化
1、雾霾天气下不主张早晚开窗通风,最好等太阳出来再通风。
2、幼儿来园、离园的路上尽量带口罩,防止粉尘颗粒进入体内。
3、幼儿要减少户外活动。早晨空气质量特别差,户外活动要等能见度高的时段进行。
4、人多的地方别去。雾霾天气尽量减少去人多地方,人多的地方空气流通差易造成呼吸系统疾病交叉感染。
5、尽量远离马路。上下班高峰期和晚上大型汽车进入市区这些时间段,污染物浓度最高。
营养补充
1、补钙、补维D,多吃豆腐、雪梨。鱼和豆腐都是人们日常喜欢的食物,鱼是“密集型”营养物,豆腐食药兼备,益气、补虚,钙含量也相当高。鱼中丰富的维生素D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可将人体对钙的吸收率提高20多倍。雪梨炖百合能够达到润肺抗病毒的效果,雾天可以多食。
2、平时多饮水、清淡饮食、多进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3、宜选择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除了这些外,在雾霾天气孩子的饮食最好保持清淡,少吃刺激性食物,最大程度呵护孩子呼吸道和肺部,避免雾霾伤害。
卫生清洁
1、保证幼儿房间的卫生与相对的湿度。
2、要注意卫生,保湿。要保证房间的卫生,雾霾天气下卫生很重要,否则极易引发呼吸道疾病,清理卫生不给病菌以滋生之地;其次要保湿,保证房间相对的湿度,让漂浮的粉尘易于沉淀和吸附在地面,尽量使用湿的抹布擦拭干净灰尘,以免被吸入呼吸道。
3、宝宝外出归来后,有害物质容易吸附在脸部皮肤上,建议及时用温水将附着在皮肤上的阴霾颗粒洗净,还可以使用生理盐水喷雾为宝宝清理鼻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