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警示:小事中隐藏着大道理

发布时间:2021-12-18 幼儿故事道理 幼儿道理故事 幼儿园说课稿中公

生活中,我们无意有意的会去注意一些小而见大的现象,是因为那些所谓的小事情特别地反映了一个道德观念或者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而人们都会拿出来“以小见大”地警示更多的人。在宝宝教育的阶段,这些问题同样也显而易见。

孩子在成长的环境中,接触到你给予的和你还没有给予的现象都会表现出他们的“奇思妙想”。因此,我们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千万不能忽视!

例如:你和宝宝走在路上,路边形形色色的路人,或许还包括路边沿街乞讨的人,还有竭力清扫垃圾的清洁工。或许这个时候你也不会下意识的警觉,你的孩子此时此刻在思考着什么?当孩子弯下腰去捡掉在地上的一块饼干,或者指着捡垃圾的老爷爷问你:“妈妈,这是不是就叫做老无为(老无为就是说:年纪大了没什么用了,只能捡捡垃圾了!”......)?”的时候,显而,孩子的理解是错的!但是这个时候你是怎么回答孩子的呢?问题或许在这里就出现了。wWw.yJS21.Com

也许根本不是刻意,或许很多家长压根也没有,也不会去注意、分析自己这样或那样的言语是否影响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很多家长在生活中提醒孩子什么事情该做或者什么事情万万不可以去做时,常常会用吓唬或者片面的描绘达到让孩子疏远的效果。但是,在这里存在一个不容我们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在你形容的言谈中,是否已经无意识的教会了孩子不正确的价值观或者道德观。

有些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奋发读书,经常顺着孩子的意思告诉孩子:“是啊!所以你要好好读书,可不能像那样子以后捡垃圾哦!又脏又臭的。”我们不排除有这样的方式来警示孩子好好读书,不能浪费时间。但是似乎同时告诉了孩子什么是“歧视”!从此在孩子学习和复制能力飞快成长的阶段,做父母的一定要注意在孩子接触到的任何信息里也许就隐藏了很大的教育观念,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孩子梦境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心理学家劝告,父母应该认真对待孩子的梦,耐心地倾听,小心地询问,尽可能多地了解梦的细节。德国心理学家格奥尔克·芬克有一本新作,破译了儿童的梦之谜,解析了各种梦境背后隐藏的重要信号。

梦见深渊:梦见深渊时躲过了它,表明他解决不了问题。如果梦见掉下深渊,是感到孤独,无人照管他。

梦见山峰:如果攀登艰难,意味着孩子担心完不成某项作业。如达不到顶峰,表示他感到负担过重,没有余力。

梦见小丑:孩子把马戏、杂技中的丑角看作是啼笑皆非的形象。梦见丑角是他不知道周围世界是否真正了解他。

梦见巨龙:同神话中的巨龙搏斗是内心感情的搏斗,或者孩子下意识地认为父母敦促他学习的压力太大。

梦见食物:梦见美食可以说缺少精神食粮,表示完成学习游刃有余。梦中不肯进食,是他厌恶日常生活中非做不可的某种事。

梦见跌落:掉进无底洞,表示孩子不善于与人接触,难以适应。原因也可能是做了点坏事情后有负疚感。

梦见玻璃物品:表示孩子害怕以往的密切关系会破裂,如怕父母离婚等。或者他怕说出可能挨骂的想法。

梦见猫狗:许多孩子梦见猫狗,表明他们缺少关注和温情,希望得到抚爱。

梦见孤岛:孩子要么感到孤单,要么把岛屿看成是逃避不公正待遇的地方。

梦见巨人:童话中的庞然大物往往是一个人人都顺从的超人,这表明孩子感到压抑,他的个性不能发展。

梦见溺水:反映出害怕感情“沉没”,孩子怕失去父母或朋友的爱。

梦见隧道:孩子周围一片黑暗,他正经历一个软弱的时期,应鼓励孩子重新认识自己。

梦见迷路:心灵在发生警告,你的孩子正不知所措,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到现在安全和爱。

合理教育孩子的五大理念,你知道吗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是培训出来的,大体是耳濡目染过来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融合自己的三观再传递给孩子。父母不知道自己的教育是否合理,经常会反思,力求将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业教育,有时过犹不及,教育方向会偏离既定轨道,孩子越走越远。

我们如何正确教育孩子?下面大家总结了五大理念。

一、平等对话

父母过度控制从而抑制孩子的成长速度与空间。日常的生活中,经常看到父母为了让孩子听话不惹祸,都是以权威示之并要吆喝:“我是你爸妈,你不听我的听谁的?!都是为了你好”,如此教育让孩子逐渐丧失“人格平等”,过于顺从的孩子消磨了个性与天性,自身后续发展会受到不同程度制约,得不偿失。

二、父母自我进修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与英雄。父母在孩子小时候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存在,但孩子逐渐长大后,你是否深感压力呢?有是很正常,那赶紧抽时间学习,提高自己。

根据一项调查统计:我国人年均读书数量只有0.7本,日本高达40本!

父母不进步,如何指望孩子喜欢读书,爱上学习呢?

三、品德至上

社会竞争激烈,人能够德才兼备那是最好。不过,孩子的教育着重“德”的培育才是首要任务,有才无德对社会便是双刃剑,有时候能为社会的进步带来卓出贡献,同时也能扰乱社会秩序以及触及社会道德底线。

或许有德少才甚至无才,会让个人在社会难以真有所成就,但是如今教育制度逐步完善,社会分工明确,学得一技之能是大部分学生出来社会走的一条路,无须过于担忧。因此,“德”的培育是父母最重要的教育任务。

四、相信孩子的潜力

“隔壁家的孩子...”以及“女孩子读到高中,就赶不上男孩子…”经常在孩子面前挂着这些口头语是最不明智的打击,甚至可以说是愚蠢的。

孩子的潜力不能说无限的,每个人都有瓶颈,如何把瓶颈撑高或者以后孩子能否突破瓶颈,根源在于孩子从小心态以及素质上的培养。

之前一次调查统计,成绩平庸且性格较为懦弱,遇到困难选择逃避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基本都有持续的“激将法”对待孩子。

希望子女成龙成凤的各位父母,一定管住好自己的口舌,与其一味打击,不如客观的评价孩子或者适当多点赞扬。

五、让孩子理解“读书”

学校读书最现实的目的便是升学,对着一张张考卷拿到冷冰冰的红色数字,走的是学习-考试-升学-找工作这样一个流程,请不要让孩子片面认为读书就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

如今,大学毕业出来,有78%的大学生的工作与专业不对口,很多都要经历转行接触新领域,重新学习一项新技能。学校内读书不单纯是指学到什么知识,而是通过十几年的教育,培养学生知道如何读书如何更快的学习知识并懂得自我成长,这对踏入社会工作后的学生才是最最重要的一个素质。

儿子从故事中悟出的道理


昨晚,时间充裕,给儿子讲了富翁请个仆人的故事。

故事讲的是:在几百名的应聘人当中,挑出4个小青年最后复试。富翁请这4个人独个走进一个装饰豪华的房间。第一个小男青年走进来,在椅子上坐了一会,见没有人来,他开始打量这个房子,他发现在在桌子上有个罩子,他很好奇,于是打开罩子,里面装的是手白色的羽毛,在可是当他想盖住的时候,羽毛已经漂满了屋子,富翁打发他走了。第二个男青年进来的时候,发现在桌子上摆着一大盘子的娇艳的红樱桃,他想这么久也没人进来,我吃一个樱桃也不会让人发现少了什么,于是他挑选了一个最大的樱桃放在嘴里,可是樱桃并不如他想像的那么好吃,又涩又酸的,难以下咽,只好吐了,这时富翁走进来,直接开了他。第三个人进来的时,他发现这个房间里的抽屉只有一个没上锁,好奇心让他伸手去开这个抽屉,这时富翁正好走进来,他也被OVER了。

最后一小伙子走进屋子,一直坐那里一动不动的,半个小过去了,他还是坐在那里不动。富翁终于走过来了,问他:“难道你不好奇吗?你不想看看这东西吗?”小伙子回答:“我从小妈妈就教我,去别人家做客不要对别人的任何东西好奇,在没有经得别人同意时,不能动任何东西,更不能觊觎别人的东西。”富翁听后,很高兴,然后他和小伙子像父子一样一起愉快地生活一了很多年,最后当富翁死后,给这他留下了一大笔遗产。

儿子听这个故事后,我问他有什么感想,他说,这情况有点瓜田李下。爸爸走过问他:“宝宝,瓜田李下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人走在西瓜地里的时,不要弯腰去系鞋带,这样会被人怀疑他偷西瓜,一个人走在李子树下时不要用手去整理帽子,这样会被人误会想偷李子。”“嗯,宝宝是真的明白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同时也告诉他:“以后去小朋友家玩时,也不能觊觎小朋友的东西啊,在没征得别人的同意是不能动别人的东西哦。不过宝宝在这方面以前就做得不错,以后也会做得很好的。”儿子高兴地点点头。我们可以睡啦。

小故事对家庭教育的重要启示


小故事对家庭教育的重要启示

故事一:

不要轻易给予孩子,那是不尊重孩子。卢旺达的贫寒场面可能对于一般人只能想象,中国的义工下了卡车以后,看到一位瘦骨嶙峋,衣不蔽体的黑人男孩朝他们跑来,那个男孩很少看到这样的大卡车。顿时,义工动了怜悯之心,转身就去拿了车上的物品向小男孩走去。

“干什么?”美国义工大声呵斥“放下!”

中国义工愣住了。他不知道这是怎么了,我们不是要来做慈善工作吗?

美国义工朝小男孩俯下身子,“你好,我们从很远的地方来,车上有很多东西,你能帮我们搬下来吗?我们会付报酬的。”

小男孩迟疑在原地,这时又有不少孩子跑来,美国义工又对他们说了一遍相同的话。有个孩子就尝试从车上往下搬了一桶饼干。

美国义工拿起一床棉被和一桶饼干递给他,说:“非常感谢你,这是奖励你的,其他人愿意一起帮忙吗?”

其他孩子也都劲头十足一拥而上,没多久就卸货完毕,义工给每个孩子一份救济物品。

这时又来了一个孩子,看到卡车上已经没有货物可以帮忙搬了,觉得十分失望。

美国义工对他说:“你看,大家都干累了,你可以为我们唱首歌吗?你的歌声会让我们快乐!”

孩子唱了首当地的歌,义工照样也给了他一份物品:“谢谢,你的歌声很美妙。”

中国义工看着这些若有所思。

晚上,美国义工对他说:“对不起,我为早上的态度向你道歉,我不该那么大声对你说话。但你知道吗?这里的孩子陷在贫穷里,不是他们的过错,可如果因为你轻而易举就把东西给他们,让他们以为贫穷可以成为不劳而获的谋生手段,因而更加贫穷,这就是你的错!”

这天,来自中国的义工度过了不寻常的一天。义工把东西给孩子,可要求他们以劳动获取。

【启示】

很多家长一定想过同一个问题——“我家孩子不会独立思考怎么办?”

往往很多家长,根本没有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也没有引导孩子独立去思考了。

其实,家庭教育也像美国义工给卢旺达的贫穷孩子发救济一样,那些东西即便是免费给他们的,也要让他们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得到,而不是轻易的给予。

故事二:“静”下来才会有“结果”

有一个木匠,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干活,他的生意非常好,每天从早到晚,院子里锯子声和锤子声响成一片,地上堆满了刨花,堆满了锯末。一天晚上,这个木匠站在一个很高的台子上,和徒弟两个人拉大锯,锯一棵大树。拉来拉去,拉来拉去,一不小心,他手上的机械手表表带甩断了,手表就掉了地上的刨花堆里了。

当时手表可是贵重物品。这个木匠赶紧下来找。可是地上刨花太多了,怎么也找不到。当时正是晚上,他的很多徒弟也过来打着灯笼帮他一块儿找,大家伙儿一块儿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到那小小的一块表。木匠一看,也没办法,算了算了,不找了,锁上门,等明天天亮了再找吧。这个木匠就收拾收拾,准备睡觉了。

过了一会儿,他的小儿子跑了过来:“爸爸,你看你看,我找到手表了!”木匠很奇怪:“我们这么多大人,打着灯笼都找不到一块小小的手表,你怎么能找到的呢?”

小孩说:“你们都走了,我一个人就在院子玩。没人干活了,这院子里静下来了。我忽然听到嘀嗒、嘀嗒、嘀嗒的声音,我顺着声音找过去,一扒拉就找到手表了。”

【启示】

一些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浮躁、没有方向的追寻......

这些现象在一些家长中越来越突出,形成一股可怕的社会风气。家长们要知道,每一个小孩都是种子,只是每个人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绚丽绽放;而有的花,却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紧盯别人的花,不要觉得别人家的永远都是好,相信花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呵护,看着他一点点地成长,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教育孩子一定要心静,就像找手表的那个孩子,会动“脑筋”,只有“静”下来才能得到了想要的“结果”。

故事三:

万物都有自己的季节,错过便不再有。一位印度传教士辛格,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丛林中,发现两个狼哺育的女孩。大的女孩约8岁,小的1岁半左右。据推测,她们是在半岁左右时被母狼带到洞里去的。

辛格给她们起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当她们被领进孤儿院时,一切生活习惯都同野兽一样,不会用双脚站立,只能用四肢走路。她们害怕日光,在太阳下,眼睛只开一条窄缝,而且,不断地眨眼。她们习惯在黑夜里看东西。她们经常白天睡觉,一到晚上则活泼起来。她们完全不懂语言,也不发出人类的音节。她们两人经常动物似地卷伏在一起,不愿与他人接近。她们不会用手拿东西,吃起东西来真的是狼吞虎咽,喝水也和狼一样用舌头舔。

她们被领进孤儿院后,辛格夫妇异常爱护她们,耐心抚养和教育她们。小的阿玛拉的发展比大的卡玛拉的发展快些。进了孤儿院两个月后,当她渴时,她开始会说“bhoo(水,孟加拉语)”,并且较早对别的孩子的活动表现兴趣。遗憾的是,阿玛拉进院不到一年,便死了。卡玛拉用了25个月才开始说第一个词“ma”,4年后一共只学会了6个字,7年后增加到45个字,并曾说出用3个字组成的句子。进院后16个多月卡玛拉才会用膝盖走路,2年8个月才会用两脚站起来,5年多才会用两脚走路,但快跑时又会用四肢爬行。卡玛拉一直活到17岁。但她直到死还没真正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

【启示】

印度两个狼孩从发现到死亡的故事说明——万物都有自己的季节特性,错过这个季节就很补救与改善了。

孩子更是这样,一个孩子是绝对没有两个1岁年龄的。3-12岁就是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最好季节,这个时期的好习惯养成了就很难改变,如同我们从孩子几个月就教孩子喊“爸爸”、“妈妈”,孩子一旦学会了叫“爸爸”“妈妈”,并长到二三岁,再想让孩子叫别人“爸爸”、“妈妈”孩子是不会同意的,因为孩子已经养成习惯了。如果让孩子在早期把德、智、体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养成了,以后的成长就是顺水推舟、水到渠成的事。但是,如果这个时候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以后对孩子所费的工夫就如逆水行舟,非常困难,有时还会无效。

家庭教育中的暗示教育法


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往往是要求了,但孩子不按照我们说的话去做,我们不要一味的抱怨孩子,而是要去找方法。我们经常用的方法是鼓励等等方法。今天我来介绍一种暗示法,也许用后会有不错的收获,而且能给孩子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家庭中的暗示教育,可以有以下几种类型:

直接暗示即把自己的意思直接提供给孩子。例如,涵涵的妈妈发现涵涵没有洗手就准备吃饭,便笑着对涵涵说:“吃饭前洗手的孩子是好孩子,妈妈最喜欢这样的孩子。”涵涵二话没说,就欢欢喜喜地把小手洗干净了。

间接暗示间接暗示是指把自己的意思借助其他事物或行为间接地提供给孩子。例如

,红红这两天吃饭常常把饭粒掉在地上,妈妈发现了,一声没吭,随即放下自己的碗筷,蹲在地上捡饭粒。红红见妈妈这么做,顿时脸红了,也放下碗筷捡饭粒。

反暗示这是外界刺激物的暗示引起相反的反应的一种暗示法。“激将法”就是其中的一种。例如,上幼儿园大班的浩浩,闹着要妈妈陪着睡觉,他爸爸在一旁说:“哟,浩浩昨天还不服是‘胆小鬼’,怎么今天就成了‘胆小鬼’了,连一个人睡都不敢?”这种巧妙的反暗示,往往能起到正暗示所起不到的作用。

暗示可以有人施授,也可以创设情境来施授。家庭的环境暗示,也是对孩子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

暗示教育的魅力在于,家长不是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或是当面斥责孩子,而是用暗示、诱导孩子去思考和领悟,促使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因而既不会使孩子丢面子,损害他们的自尊心,也不会破坏家庭气氛,这不会使孩子萌发逆反心理,产生抵触情绪。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家长要善于捕捉暗示教育的时机,创设暗示教育的情境,灵活地运用暗示教育的机制。当然暗示教育法也不是万能的,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个性脾气以及错误类型等,只有掌握了灵活性和主动权,方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李唯:大道理变身小种子


在国旗下种一颗童年的种子

德育是可为的,却也是难为的。寻找德育着力点,有时会令人无从下手。在深圳市宝安区滨海小学,校长李唯却发现了国旗下课堂这一突破口,把它变成了校长与师生一周一次的“约会”。

从此,原本干巴巴、枯燥无味的国旗下讲话,变成了让学生难以忘记的生动课程。“周一听李唯校长讲什么”,成了学生、教师甚至家长的期待。

把国旗下讲话变新鲜

周一早上8点整,照例是滨海小学的升旗时间。唱完国歌,升完国旗,全校师生迎来了他们一周一度的“国旗下课堂”。这一课堂的缘起既有偶然性,又有当时的必然性。

2007年,深圳市滨海小学刚刚创办,生源状况并不理想。周围的居民都在观望,并不信任这所新学校。教师也来自四面八方,既有代课教师,也有全国各地刚毕业的大学生,教学水平和素养各不相同。用什么把他们凝聚到一起?

来到这里担任校长的李唯心想,自己曾教过高中、初中、小学,也从中深刻认识到,在人一生中,道德和习惯养成最重要,会成为今后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基础。为此,她希望把德育内化进这所小学的日常行为方式中。

在一次例行的升旗仪式上,学生还像以往一样无精打采地听着领导的宣讲,虽然能保持安静,却面无表情。回到教室,老师问他们今天的收获,很多学生竟然答不上来。有的学生还在升旗仪式上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李唯心里想:校长要想成为影响师生的人,不一定非要通过发号施令来体现,国旗下讲话不正是一个可以由校长来改变的突破口吗?她说干就干。但怎样将以往套话连篇、枯燥无趣的国旗下讲话讲得学生爱听、愿听呢?她逐渐在每一次的国旗下讲话中摸索出了自己的经验。

小学生不同于中学生、大学生,不喜欢大人干巴巴地讲大道理,作宏大的叙事。比如,滨海小学的办学理念是“珍视童年价值,培育生命自觉”,李唯就从小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在一次国旗下讲话中讲道: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命自觉吗?也许你们还不太懂,但是你们一定懂得“主动”这个词。其实,很简单,我们看一个人有没有生命自觉的意识,就看他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主动不主动。比如说,如果一个人每天能自己起床,不用爸爸妈妈叫,能按时上学,在集体活动时安静有序,那么他就做到了纪律自觉;如果一个人能每天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那么他就做到了学习自觉……如果一个人做到了纪律自觉、学习自觉、礼仪自觉和卫生自觉,那么我们就说他是一个具有生命自觉意识的人,因为这些都是生命自觉的具体表现……

李唯还想方设法寻找学生身边的故事作为她的讲话素材。有一次,一位二年级教师告诉了李唯一件小事,李唯就很好奇,这名学生的想法是怎样的呢?于是,她在下周一的国旗下讲话中这样讲道:

“在滨海小学,有这样一位同学,不仅认真完成作业,专门在作业后面写上完成的时间,还写上了‘请老师愉快地批改作业’。”李唯的话讲到这里,人群开始议论纷纷,到底是哪个班的学生?

谜底揭开了,原来是二(1)班的陈奇。李唯请陈奇来到升旗台,开始了现场采访:“你为什么要写上作业完成的时间,还有对老师的祝福语呢?”她老实地回答:“我原来做作业也是很慢的,后来王俊老师告诉我二(2)班一位同学是那样做的,还有一句感谢老师的话,我觉得挺好,于是我就向他学习了。”

李唯继续追踪,又请出了二(2)班的杨阳,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杨阳的回答很出人意料:“我是向我们班的孙佳佳学的。”

一波三折,连李唯都没想到,要找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竟然有这么“曲折”的故事。但孙佳佳站在台下,扭扭捏捏,就是不愿意走上升旗台,班主任劝也没用。李唯就拿着话筒走下来,拉着这位害羞的小同学走上了升旗台。

全校学生沸腾了,大家鼓起掌来。终于,3名学生一起站在了升旗台上。李唯说:“这3位同学都很诚实,没有因为校长的表扬就说是自己做的。他们是我们滨海小学身边的榜样,同学们,你们身边还有哪些榜样值得学习呢?”

下午班会课的题目有了——“身边的榜样”。这个话题大家非常感兴趣,“我喜欢我的同桌,因为她总是给我讲题目”、“我要向朱雨学习,他看的书可多了”……有的班级甚至举行了小型“新闻发布会”,学生一个个上台发布身边的榜样。

渐渐地,国旗下课程成了一个校长和师生的大舞台。有一次,一个学生得知当地某校一个同龄人患了地中海贫血,就请李唯在国旗下讲话时呼吁大家帮助一下那个学生。

“国旗下课程要突出儿童视角、教育视角和课程视角,要把大道理细化成他们听得懂、记得住的东西。”李唯说。比如什么叫责任,作为学生,按时上课是你的责任;作为值日生,做好卫生和各项工作是你的责任。比如什么叫尊重,不要乱翻别人的东西叫尊重,和同学之间相互宽容也是尊重。

效果在一桩桩小事中彰显

滨海小学让国旗下课程走向学生生活,对学生更具有切身的影响力,这比讲遥不可及的英雄人物更有震撼力。

有段时间,李唯整天到学生的洗手间观察,发现相当多的学生便后不冲水、不洗手。她便要求德育处作一个调查,结果让她大吃一惊。“在滨海小学,上完厕所不冲水的学生占52.9%,其中男生不冲水的比例比女生要多近20个百分点。”

于是,第二周“国旗下课堂”上,她就以《你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吗》为题讲话,下面听讲的学生站不住了:在现代文明的深圳,在自己的同伴中居然会有这么多的学生便后不冲厕所,不洗手。学生林楠楠写道:“以前,我也有这样的小毛病,因为偷懒不去洗手。听了校长的国旗下讲话后,我明白了要成就大事,就要拘小节,从细节学习,以后上厕所一定要冲水,洗手。”四年级组长张淑萍更是感慨:“早在开学时,三楼打扫卫生的阿姨就两次向我们三楼班主任诉苦了:三楼的男生卫生习惯相当差,不光不冲厕所,而且还随地小便。我几次向三四年级的班主任说起这件事,班主任也多次进行教育,可是一直没有改观。今天,经过李校长以数据分析,谆谆告诫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学生受益很大。”

一个星期过去了,德育处对此又作了一次回访,发现学生上厕所冲水率为80.67%,洗手率提高了29.16%。

便后冲水、洗手问题解决了,可是新问题又来了。洗手的人数增加了,但有些学生洗手时没有注意节约用水,把水洒到了地上,造成地面湿滑,学生容易滑倒。怎么办?第二个星期的国旗下课堂,李唯再以《责任心可以让我们把事情做完美》为题,表扬了便后洗手、冲水的变化,也毫不客气地指出了新问题,给学生讲述了前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遇到的一个外国小男孩的故事,借此告诉学生“责任心可以让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完美”。

便后冲水、洗手的教育一波三折,看似小事,却由一件平常普通的学生生活小事维系起了习惯教育、卫生教育、环保教育,最后上升到责任教育。

斗转星移中迎接新挑战

4年下来,李唯已经上了100堂国旗下讲话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怎么讲出新意,成了对她的挑战。每周日晚上,她家人都会问她:“你明天的国旗下讲话准备好了吗?”

每一次讲话前,她都会先拟好几个主题,然后查找资料,寻找案例,反复比较,最后才确定一个主题。所以,她经常为取舍主题和内容而苦恼,一会儿觉得这个主题对接了时事和热点,对学生有激励或警醒作用,一会儿又觉得另一个主题也不错,贴近学生生活,有说服力。星期天晚上是她最苦恼的时刻,一想到第二天早上要和孩子们讲话,而自己讲话的主题都还没确定下来,她就辗转反侧,脑海里不断取舍讲话主题,拟写讲话腹稿。因为面对小学生,既要讲得通俗易懂,又要有教育性,就要在切入角度和效果上费更多的脑筋。

有好多个星期,她办公室的灯在周一早上6点就亮起了,因为她在加紧准备;有好多次,已经拟好讲稿却又在讲话前一个小时推翻,重新组织内容再写。比如有一次,李唯想讲讲有学生不做作业的问题,原本的初稿只是打算从正面说:“在我们学校,总有许多学生不交作业,这样是不对的……”但在刚走上台的一刹那,看着那些可爱的学生,她突然改变了思路:“同学们,如果今天我们不做作业你们高不高兴?”学生异口同声:“高兴——”“可是,不做作业对我们有没有好处呢……”

虽然如此辛苦,但李唯不愿把这一课“让”给别人,好几次感冒发烧,声音嘶哑,她都坚持了下来。如果周一碰巧下大雨,别的学校都会按惯例取消升旗仪式,可是她会坚持利用校园电视台举行室内升旗仪式。

现在,随着国旗下课堂的扩展和深化,它自然而然地过渡为国旗下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学习、生活等多个方面,成为了校园生活中的重要一环。

4年来,学校周围生源状况已经由最开始的观望变为比较踊跃地报名了。而李唯觉得最重要的是,师生的价值观变了,思维方式变了。“现在,一些爱迟到的学生在周一时也总能准时到达,因为他们想听听校长讲什么;毕业生最留恋的就是国旗下课程,因为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李唯说,德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不是讲几次就能够内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们种下一颗童年的种子,在他们日后的人生中成长、发芽。”

家庭教育中的五个心理规律 你知道吗?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各种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爸爸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

心理规律1: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小白鼠随机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两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测试,A组竟然真的比B组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找到食物。这一实验在人身上也有效。

这正是“暗示”这一方法的神奇魔力。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父母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长期消极不良的心理暗示,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孩子就会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心理规律2: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演讲很让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还没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这种情况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一次、两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批评,会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对抗心理和行为。可见,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这样,孩子的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心理规律3:霍桑效应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都很完善,但工人们仍然很不满,生产状况很不理想。后来,心理学专家专门进行了一项试验,用两年时间,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在谈话过程中,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

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困惑或者不满,但又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父母要尽量挤出时间与孩子谈心,并且在谈的过程中,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尽情地说,说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困惑,说出自己对家长、学校、老师、同学等的不满。孩子在“说”过之后,会有一种发泄式的满足,他们会感到轻松、舒畅。如此,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生活中就会更加自信!

心理规律4:增减效应

人际交往中的“增减效应”是指:任何人都希望对方对自己的喜欢能“不断增加”而不是“不断减少”。比如,许多销售员就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在称货给顾客时总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添入,而不是先抓一大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拿出。

我们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总是将他的缺点和优点都要诉说一番,并常常采用“先褒后贬”的方法。其实,这是一种很不理想的评价方法。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不妨运用“增减效应”,比如先说孩子一些无伤尊严的小毛病,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

心理规律5:登门槛效应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登门槛效应”。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登门槛效应”。例如,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从而使孩子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

宝宝表情隐藏的小秘密


宝宝还不会说话,你怎么知道他这时候是高兴还是难受?是饿了还是饱了?不要着急,宝宝虽然还不会说话,但他们可以用一个表情、一个动作来表达一切。

宝宝在学会说话以前,人小“需”多,却还没有足够的沟通、表达能力,尤其是没有掌握到语言这门技巧,无法顺利传递信息,让新妈妈在喜悦之余,多了几分照顾不周的担忧。好在孩子有着丰富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变化,只要能破译这些身体“密码”,就能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要,给孩子最好的呵护。

表情:懒洋洋密码:我吃饱了

妈妈最怕宝宝饿着,但过量喂食显然也不是好事。怎么才能判断宝宝已经吃饱了呢?其实也很简单。当宝宝把奶头或奶瓶推开,将头转一边,并且一副四肢松弛的模样,多半就已经吃饱了,妈妈就不要再勉强人家吃东西了。

表情:严肃密码:缺铁

宝宝的笑脸是了解其营养均蘅状态的“晴雨表”。从宝宝的发育进程看,一般他在出生后2-3个月便可以在父母的逗引下露出微笑。但有些宝宝笑的很少,小脸严肃,表情呆板,这时候你就要小心了,因为这多半是体内缺铁所造成的。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最好连续一个星期给宝宝补铁,很快,他严肃的表情会逐步消失代之以灿烂的笑容。

表情:笑密码:兴奋愉快

当孩子感觉舒适、安全的时候,就会露出笑容,同时他还会满目发光,兴奋而卖力地向你舞动他的小手和小脚。这就表示:他很开心。这是妈妈最愿意看到的表情,也是最容易读懂的表情。这个时候,妈妈也不要吝啬自己的笑容你充满爱心的回应会让孩子更安心、笑得更灿烂。

表情:爱理不理密码:我想睡觉了

玩着玩着,宝宝的眼光变得发散,不像刚才开始那么目光灵活而有神了,对于外界的的反应也不再专注,还时不时的打哈欠,头转到一边不太理采妈妈,这就表示他困了。这时,就不要再逗孩子玩耍了。只要给他创造一个安静而舒适的睡眠环境就好。

表情:瘪嘴密码:提出要求

孩子瘪起小嘴,好象受了委屈,这很可能是要开哭的先兆。当父母有经验后就会知道孩子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要求,至于孩子肚子饿了要吃奶,或尿布湿了要人换,或寂寞了要人逗,就得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喽。

表情:小脸通红密码:大便前兆

整齐判断出孩子便便的时机,对父母减少工作量可谓至关重要。如果看到孩子先是眉筋突暴,然后脸部发红,而且目光发呆,这是明显的内急反应,得赶紧带他便便了。不然,你就得等着收拾孩子的排泄物了!

表情:哭密码:锻炼身体

宝宝一哭,妈妈就着慌了:是饿了、冷了、病了、还是尿布湿了?如果这些常规因为都不是宝宝哭泣的原因,也许你就可以乐观的看待这个问题了,哭泣可能对他的身体有好处呢。尤其当宝宝的哭声抑扬顿错,响亮且有节奏感时,你更是不必担忧。因为适当的哭泣是宝宝锻炼肺活量、声带和肌肉关节以及发展智力的重要方式,而泪水所含的杀菌物质还越偶预防眼病的作用。所以,如果孩子哭闹的时候没有伴随别的不良状况,你也就不必多虑那只是宝宝在告诉你:“我的身体很健康!”

表情:吮手指、吐气泡密码:别理我

大多数宝宝在吃饱穿暖尿布干净而且还没有睡意的时候,会自得其乐地玩弄自己的嘴唇、舌头,比方说吮手指、吐气泡什么的。这时的孩子更愿意独自玩耍,不愿意别人打扰。所以,妈妈就不要去打扰人家了!

表情:眼神无光密码:疾病先兆

健康的宝宝眼神总是明亮有神、转动自如的。若发现你的孩子最近眼神黯然呆滞、无光少神,那很可能是身体不适的征兆,也许他已经患上了疾病。这时最好带孩子去看大夫,千万要迟疑!

表情:橛嘴、咧嘴密码:我要嘘嘘

在每次小便之前,宝宝通常会出现咧嘴或是上唇紧含下唇的表情。当宝宝出现这种表情的时候,为了保险起见,最好是把把小便,或是检查他的纸尿裤是不是应该换了。

相关推荐

  • 小故事大道理读后感 一篇范文里包罗万象,是否可以凸显其中心思想?文档写作能力是评估一个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范文对于我们写作来说是重要的参考,现在我想向大家推荐一篇有关“小故事大道理读后感”的文章。...
    2023-05-18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区域游戏中的隐性暗示 教育随笔:区域游戏中的隐性暗示 为了进行合理的区域游戏布局,我们老师往往会在区域游戏中设置一些隐性暗示的东西,以此来帮助孩子更好的进行游戏,区域游戏也能够更加的均衡。比如,为了控制好一个区域的游戏人数...
    2021-06-11 阅读全文
  • 育儿感想:生活小趣事,看出大道理 育儿感想:生活小趣事,看出大道理 很开心,家民能就读塘厦第一幼儿园中一班。有缘结识了钟老师、董老师、MissLiu和袁老师,还有班上一帮可爱的小朋友。家民非常喜欢这里。发现他比以前开朗、自信。五月份家...
    2020-09-27 阅读全文
  • 警示教育心得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幼儿园教师经常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通常是指书籍、报刊、图表、图片等。有了资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学习工作!既然如此,你知道我们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内容啊?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警示教育心得”,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第十五周...
    2023-08-23 阅读全文
  • 道路安全警示教育心得体会十三篇 下面是栏目小编整理的“道路安全警示教育心得体会”类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如果您想要更多地了解这个话题请持续关注我们的网站。或许,我们在某些情况下会有新的感悟,对这些理解加以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吧。“心得体会”是一种日常应用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2023-08-27 阅读全文

一篇范文里包罗万象,是否可以凸显其中心思想?文档写作能力是评估一个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范文对于我们写作来说是重要的参考,现在我想向大家推荐一篇有关“小故事大道理读后感”的文章。...

2023-05-18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区域游戏中的隐性暗示 为了进行合理的区域游戏布局,我们老师往往会在区域游戏中设置一些隐性暗示的东西,以此来帮助孩子更好的进行游戏,区域游戏也能够更加的均衡。比如,为了控制好一个区域的游戏人数...

2021-06-11 阅读全文

育儿感想:生活小趣事,看出大道理 很开心,家民能就读塘厦第一幼儿园中一班。有缘结识了钟老师、董老师、MissLiu和袁老师,还有班上一帮可爱的小朋友。家民非常喜欢这里。发现他比以前开朗、自信。五月份家...

2020-09-27 阅读全文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幼儿园教师经常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通常是指书籍、报刊、图表、图片等。有了资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学习工作!既然如此,你知道我们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内容啊?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警示教育心得”,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第十五周...

2023-08-23 阅读全文

下面是栏目小编整理的“道路安全警示教育心得体会”类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如果您想要更多地了解这个话题请持续关注我们的网站。或许,我们在某些情况下会有新的感悟,对这些理解加以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吧。“心得体会”是一种日常应用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2023-08-27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