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孩子天性和内心的需求
发布时间:2021-10-12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狼和鹿的故事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求知欲和上进心强的孩子,往往都是听话、主动,积极的好孩子。所以,父母纠正孩子的不听话,可以从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入手。
求知欲和上进心,就是对知识的学习具有一种内在的渴望,按照我们的话说,就是“爱学”,孩子只有“爱学”,对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好的成绩具有一种内在的持续的追求愿望,才可能“学好”,并持续地保持好成绩,作为父母亲,需要特别重视如何诱发孩子的求知欲。
孩子的天性和需求为诱发求知欲和上进心提供了可能,即提供了“有”,所以诱发孩子的求知欲和上进心的主要内容是,从天性出发,着重指出“无”的存在,从而让他们感到“该有”并看清“没有”。并且把知识的学习放在知识体系中去理解,让孩子不但知道知识点,而且知道与该知识点相关的知识,做到“知其然,亦知所以然”,这样就会使新知识很容易被原有知识兼容,在兼容过程中,培养更高的解决问题能力,形成更多求知意识。
“妈妈,我得了全省特等奖!”电话里,儿子小光迫不及待地向温碧茹报喜。去年11月,小光参加了江苏省第19届金钥匙科技竞赛,当时是抱着体验比赛、锻炼能力的心态去的,没想到竟然得了大奖。温碧茹虽略感意外,却也十分高兴。记得比赛结束时,小光答题顺利,曾不无骄傲地说:“这种比赛不需要复习,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因为题目的范围太广了。”“积累”,确实,小光的积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记得他两三岁的时候,跟许多孩子一样,他对自己的影子着了迷,走路的时候也不放过,甚至走着走着突然停下来转上两个圈,边转边盯着影子看。发现了他的兴趣,温碧茹开始有意识地在早晨、中午和傍晚等不同时间陪他一起看影子。
“光光的影子好长呀!”“咦,影子怎么变短了?”“影子怎么跑到前面来了?”……在温碧茹的提示下,他开始提问了:“妈妈,为什么影子会变?光光没有变呀。”温碧茹们找来了电筒,又拿来了他的各种玩具,开始玩起来。电筒忽远,忽近,从这边换到那边……渐渐地,他开始明白,“影子随着电筒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玩具和电筒之间的距离有关”。“太阳月亮和路灯就像电筒,光光和妈妈就像玩具,道理一样的,明白吗?”小光郑重地点点头。望着他那稚气的小脸,温碧茹笑了。
在小光出生的这11年里,他的点滴好奇心和求知欲,都会得到尽可能的满足:重视他的每一个问题,能回答的,立即回答;暂时回答不了的,和他一起查资料;鼓励他自己动手去探索,想做的实验,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来做……
因为喜欢,旅游时,博物馆、科技馆总是在温碧茹们的安排之内,人类悠久的历史和现代发达的科技,常常令他赞叹不已,流连忘返。因为喜欢,他在不满5岁时就买了电子积木。不久,他就能看着电路图,熟练地搭出各种电路,而且满嘴都是“电阻”、“电容”、“电动机”……还不停地缠着大人问这问那。因为喜欢,他在上小学以后,又买来了“化学世界”。他着迷了,每天对着他的宝贝,一个实验要做上好几次,直到材料耗尽。因为喜欢,温碧茹们家连续几年养蚕,每每为了桑叶不够而犯愁,而他却因此与昆虫零距离,知道了蚕是怎么进食的,什么是昆虫的变态……
因为有了这些经历,如今他凡事都爱问个为什么,最常思考的问题就是:“这是什么科学道理呢?”。而当他捧起《我们爱科学》、《科学探索者》、《原来如此》等科普书籍时,也总是如鱼得水,读得津津有味。也许,他并不能事事都想明白,书也还不能完全读懂,而温碧茹觉得,这份旺盛的求知欲却是更为可贵的东西,有了它,总有一天他会明白,他能读懂。
求知欲是人内在的动机和愿望,所以,一定不能阻塞了孩子内心深处向外延伸的线路,内在线路阻塞,就不可能与外在的影响对接,那样你怎样打骂,怎样苦口婆心,怎样恨铁不成钢,也是无济于事的,孩子就会把你的话当作耳边风。
链接:父母如何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你会发掘孩子的天赋吗?
父母们无不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企盼,当看到别人的孩子表现杰出时,不少父母常会埋怨自己的孩子一无是处。一味埋怨的做法不仅是徒劳无益的,相反会伤害孩子稚嫩的自尊心。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潜藏的才能,即便是临床上认为弱智的孩子。
开发孩子的潜能,为日后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才是每一位父母应当努力去做的。
留意观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喜好憎恶,在他与别人玩耍、交谈或在自己阅读、游戏时,可以察觉出他虽不爱弹琴却喜欢绘画,虽没有耐心却有创意,虽不善言辞却很热心,把这些蛛丝马迹记录下来,你就能归纳出孩子的性格趋向或者说擅长的一面,从而诱导启发他。
创造机会了解孩子的性格趋向与喜好之后,别忘了给他机会多加练习。比如,家人生日时,鼓励每个人表演一个节目,每周一晚上轮流朗读短文并发表心得,让孩子把当天经历的有趣的事叙述一遍或记录下来……更重要的是,随时创造机会让孩子帮你的忙,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如洗碗、拖地、收衣服等。这样越做越熟练,越有信心,孩子才不会退缩在自卑自闭的角落里。
耐心等待既然给孩子机会,就要耐心等待孩子发挥潜力。有些父母一时叫不动孩子做家务事,干脆自己做;嫌孩子不会买东西,索性自己出门;认定孩子念不好书,便帮他一题题复习……久而久之,孩子生出惰性,心想反正父母一定会伸手援助,便乐得坐享其成,让自己的“天资”睡着了。所以,当父母埋怨孩子懒惰时,不妨扪心自问,是否自己对孩子缺少耐心,把孩子的表现机会“洗劫”一空了。
给予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开口说时,应该给他肯定的赞美和鼓励的掌声。因为,即使是个天才,也需要有一个练习的机会来酝酿信心,而后越走越顺。如果只是一味地打击、批评,孩子会窘得抬不起头,再也不肯尝试。
如何发掘孩子隐藏的天分
有些孩子将自己的天分展示出来了,而大多孩子可能有一些隐藏的天赋,而没有被父母及周围人发现,通常具有某种天赋孩子,都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表现,如爱讲闲话,爱做白日梦,精力旺盛,甚至品行不端正等。在本文中,研究天才儿童的专家们将教你如何看懂那些表明宝宝有隐藏天分的迹象,以及父母如何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天赋。
你家宝宝喜欢将东西分类吗?
她将袜子配对,将玩具车摆成一排,或者根据颜色、尺寸和形状将东西归类。她可能还喜欢将东西组织得整齐有序。
这意味着:你的孩子很有可能就是通常所说的听觉顺序学习者,意思是说,她是一个善于分析的思考者,组织力强,并且注重细节。她可能正在寻找方式,通常这是在数学和科学方面有天资的早期迹象。
如何培养:探究一些涉及到模式和匹配的项目及游戏,比如串珠游戏,或者钓鱼。找到一些促进数学技能的活动,做一些让这位初露头角的科学家感兴趣的实验。
让孩子负责将镀银餐具分类,并组织摆放橱柜里的罐子。对收集者来说,五金商店可以买到带有多层抽屉的塑料容器,这些抽屉非常适合储藏小东西,像贝壳、石块、水晶以及其它你家孩子想要收纳、整理和分类的任何东西。
你的孩子喜欢不停地说话吗?
你那爱说话的孩子可能有着超前的词汇量,能够编出复杂的故事,并且很少犯语法和读法错误,You Know Your Child Is Gifted When…的作者JudyGalbraith这样说。她可能语速也很快,而且通常要睡着了才会停下来。她总是喜欢抬杠,并且试图要用她的论点来将你驳倒。
这意味着:言语熟练可能是天才孩子的一种早期迹象。这也是在学业上和其它许多方面获得成功的关键。有说服能力的孩子将来有一天可能会选择像法律或者新闻类的职业。
如何培养:要求你那健谈的孩子大声讲故事给你听,以此鼓励她,然后你可以将故事写下来供你们俩阅读。,采访你的孩子,然后将她的想法记录在磁带或者录像带上。除了提升她的说话和写作技能之外,也要教她做个好的听众。
经常去图书馆,找些鞭策孩子的书籍。比起同龄孩子,她可能更喜欢文字多,图片少的书。聆听她的沉思和争论——但是如果你的宝宝是个不知疲倦的讨论者,那就要给她设定时间限制。为了大家的利益,每天规定一些安静时间。
育儿知识:别忽视了孩子内心的需求
小朋友们吃完点心陆陆续续地搬着小椅子坐下来看书。今天我请小朋友们阅读“安全教育”小课本。他们很喜欢,都挺安静地在看书,过了一会儿,我请看好的小朋友将书送回来。一个两个……我看到坤坤把书放好了,开心的走回自己的座位,突然一个踉跄,身体向前一冲摔倒了。“呜哇……”我急忙走过去,“那里摔疼了?”我看到他的嘴里出血了,原来是牙齿磕到舌头了,我立即托着他的下巴,去找校医。经过处理,血止住了,他也非常的配合,已经不哭了,舌头咬破的挺厉害,但是他很勇敢,一会就没事。
事后我给他爸爸打电话,告知坤坤舌头磕伤了,爸爸说没关系的,孩子太调皮了。受伤以后,我们一直特别关注他。中午怕他吃东西疼,我们准备了香蕉,想不到,他不但把香蕉吃了,汤泡饭也吃完了。下午妈妈来接时,和妈妈沟通的事情的经过及伤后的处理情况。妈妈很客气,还说谢谢老师的照顾!
第二天,坤坤没有来,打电话给妈妈,说在医院,说坤坤早上不愿起床,精神特别不好,还一直嚷着说不舒服,要妈妈抱。妈妈不放心就带他去了医院,当我了解到妈妈一个人带孩子去医院时,我就说:“在哪家医院?我过去,一个人抱着孩子怎么看病啊!”当我赶到医院,爸爸也到了,我陪着他们一起看医生,陪坤坤聊天,坤坤一直粘着要抱,不肯自己走。爸爸妈妈不放心就让医生给做了很多检查,检查下来都没有什么问题。那我和爸爸妈妈交流、分析,爸爸妈妈说平时一停都不停的,感冒也是到处跑的,所以看到他这么粘人,这么安静,说不舒服要抱,就挺担心。我说:“也许舌头上咬破了,是有些疼痛,所以心情不好。另外,我觉得他今天这种表现是因为想要我们多关注他,平日里,他很活跃的,很强的,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我们就会对他的关注、安抚比较少,认为他能行的,可以自己走、自己玩。但是今天受伤了,他强大的外表脱掉了,他感觉到受伤以后成人对他的特殊,以前不抱的现在爸爸妈妈轮流这抱,还陪着游戏,大家都安慰他关注他。有时一个人越强大心理就越脆弱,所以我觉得他今天的表现有可能就是需要我们关注他,陪他!爸爸妈妈听了以后,也表示赞同,所以决定回去在家休息1、2天。
我们往往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外在伤害,但是却忽视孩子内心的需求!随着课改的进行和深入,我们认识到对啊孩子来说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同时也要让我们的家长了解,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他最需要的。
任性是宝宝的心理需求
英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通过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即宝贝的任性是他心理需求的一种表现,与父母的娇惯没有必然的联系。
随着宝贝的成长发育,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更多的事物,这些事物带给宝贝很多意想不到的困惑,为了解开自己心头的疑问,宝贝总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比如,宝贝看到邻居小弟弟有一辆电动小汽车,而他的电动小汽车与自己的不太一样,他急于探究这种区别存在的原因,于是宝贝可能会任性地坚持要妈咪给自己买一辆一模一样的小车来延续自己的探索活动。这时候,因为宝贝无法准确地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他会凭着自己一时的情绪与兴趣来行事,宝贝的任性便显露出来。
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幼儿,对一切事情都想亲力亲为,弄个透彻,这原本是好事,但是,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行为,往往会不合情理不合时宜地表现出来,这就导致了我们所说的任性。父母对宝贝的这种任性行为既不可惟命是从,也不要断然拒绝,而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区别对待,毕竟它也是宝贝的一种心理需求,应该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