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倾听宝宝内心需求

发布时间:2021-10-29 宝宝入园 宝宝班教育笔记 宝宝睡前故事

如今,宝宝的身体健康往往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但许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宝宝的情绪也需要精心照料,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一件大事。日前,市教育科研院儿童教育心理学专家梅仲孙告诉记者,经常处于良好情绪中的孩子,身体发育好,智力发展得更好。因此,家长要照料好宝宝的情绪。

愉快、痛苦、兴趣、厌恶、惧怕、悲伤、惊奇,这是成人常常经历的情绪体验。与成人一样,出生不久的新生儿也有自己的情绪反应。奇妙的婴儿情绪表达着婴儿的感受和需要,也直接影响到他的一切活动。良好的情绪使婴儿身心愉快,吃得好、睡得香、玩得也开心,并且乐意学习新东西;相反,烦躁的婴儿情绪使得他拒绝接受外界信息,不听、不学,而且也不做。

吃饱了心情才会好

和身体一样,婴儿的情绪也是逐步发展的。随着身体的发育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婴儿的情绪也经历着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识别这些情绪,弄清这些情绪产生的诱因,尽量使婴儿处于正性情绪(如:愉快、兴趣)之中,避免负性情绪(如:惧怕、愤怒)的产生。

新生儿情绪比较简单,主要是痛苦、厌恶、微笑反应,这些反应取决于他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健康状况是否良好。吃饱了,睡足了,他们就愉快,表现为安安静静睡觉,有时候还会在睡梦中出现微笑反应;相反,饥饿、瞌睡或身体不舒服时,他们就痛苦,表现为哭闹、烦躁,遇到令人不快的不良气味或味道时,他们会以皱眉等反应来表示厌恶。在这个时期,父母所要做的主要是提供婴儿舒适的生活环境,满足他的生理需要,也就是吃、喝、拉、撒、睡。yJS21.com

内心渴求抚摩交流

2—3个月的婴儿情绪不再完全取决于生理的需要了,他们开始有社会性的要求,如:需要父母的抚摩,需要与人交流,而且也有了玩的要求。他们的情绪更丰富,当看到妈妈熟悉的面孔,或者有人面对面地逗他时,他会出现愉快的微笑。这个阶段,父母需要多与婴儿肌肤接触,和他说话,逗他玩,满足他的情感需要。

4—5个月的婴儿手的动作开始发育,喜欢抓握、摆弄东西。这时候,摆弄一件他感兴趣的东西往往能让他产生愉快情绪,而且如果他的活动要求受到限制,小宝宝也开始会生气。例如:把他正在摆弄的东西拿走,他会表现出愤怒。这个阶段,父母应该满足宝宝对手部活动的兴趣,让他一次摆弄个够。

小小年纪分享爱心

6个月以后的婴儿开始能够区分陌生人和亲人,表现出对亲人的依恋。这时候,离开母亲或其他抚养者时,婴儿会表现出焦虑、悲伤;与陌生人相处时,还会产生惧怕情绪。这个阶段,父母对婴儿应该给予更多关怀。当婴儿表现出对父母的强烈依恋时,父母要满足他这种依恋感,这样孩子才会有安全感,遇到陌生环境,也不至于过分惧怕和焦虑,愿意和别人交往并适应新环境。

1岁以后的孩子会表现出简单的同情心,他会看到别人笑而笑,看到别人哭而哭。这种简单的共鸣是高级社会情感的基础。同时,看到新异的东西,他会感到惊奇,看到陌生人还会感到害羞。从此时开始,父母要开始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培养他对新事物的兴趣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怎样教宝宝倾听音乐?


怎样教宝宝倾听音乐?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从小开展各种训练听觉的游戏,能培养宝宝倾听音乐的兴趣,能让宝宝感受到音乐的美,开启宝宝的智慧。

那么,教宝宝倾听音乐应注意些什么呢?

1.带宝宝到大自然中去,倾听各种声音,感受自然界中的音乐美。各种鸟儿、虫儿、小动物的叫声,马路上各种车辆的行进声,风声、雨声……都能够激发孩子倾听、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欲望。

2.选择的音乐要适合宝宝的年龄特点。刚出生的宝宝,可以选择轻柔、缓慢的音乐让他们倾听,让他们感到安全、舒适。到一岁半至二岁时,可以选择有象声词、反映各种音响的音乐让他们倾听,鼓励他们模仿发音。二岁半至三岁的宝宝,可以选择短小、具有鲜明音乐形象的音乐让他们倾听,发展他们的音乐理解力和想像力。

3.成人陪宝宝倾听音乐,态度一定要认真,不要随便讲话,让他们养成安静听音乐的习惯。可以运用形象的玩具,帮助宝宝理解音乐的性质,增添听音乐的趣味。如听摇篮曲时,成人可怀抱布娃娃,做哄娃娃睡觉的动作。

4.鼓励宝宝用简单的动作和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如听完一段欢快、活泼的音乐后,可以让宝宝做小鸟飞、小免跳的动作,说一些简短的话语:小鸟飞飞,小兔跳跳,宝宝笑笑,多么快乐!

5.宝宝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很短,每次倾听音乐最好控制在5~10分钟之内,以免时间过长,使宝宝感到疲倦,失去兴趣。

任性是宝宝的一种心理需求


英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通过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即宝贝的任性是他心理需求的一种表现,与父母的娇惯没有必然的联系。

随着宝贝的成长发育,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更多的事物,这些事物带给宝贝很多意想不到的困惑,为了解开自己心头的疑问,宝贝总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比如,宝贝看到邻居小弟弟有一辆电动小汽车,而他的电动小汽车与自己的不太一样,他急于探究这种区别存在的原因,于是宝贝可能会任性地坚持要妈咪给自己买一辆一模一样的小车来延续自己的探索活动。这时候,因为宝贝无法准确地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他会凭着自己一时的情绪与兴趣来行事,宝贝的任性便显露出来。

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幼儿,对一切事情都想亲力亲为,弄个透彻,这原本是好事,但是,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行为,往往会不合情理不合时宜地表现出来,这就导致了我们所说的任性。父母对宝贝的这种任性行为既不可惟命是从,也不要断然拒绝,而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区别对待,毕竟它也是宝贝的一种心理需求,应该得到尊重。

培养宝宝倾听音乐的兴趣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从小开展各种训练听觉的游戏,能培养宝宝倾听音乐的兴趣,能让宝宝感受到音乐的美,开启宝宝的智慧。

那么,教宝宝倾听音乐应注意些什么呢?

1.带宝宝到大自然中去,倾听各种声音,感受自然界中的音乐美。各种鸟儿、虫儿、小动物的叫声,马路上各种车辆的行进声,风声、雨声……都能够激发孩子倾听、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欲望。

2.选择的音乐要适合宝宝的年龄特点。刚出生的宝宝,可以选择轻柔、缓慢的音乐让他们倾听,让他们感到安全、舒适。到一岁半至二岁时,可以选择有象声词、反映各种音响的音乐让他们倾听,鼓励他们模仿发音。二岁半至三岁的宝宝,可以选择短小、具有鲜明音乐形象的音乐让他们倾听,发展他们的音乐理解力和想像力。

3.成人陪宝宝倾听音乐,态度一定要认真,不要随便讲话,让他们养成安静听音乐的习惯。可以运用形象的玩具,帮助宝宝理解音乐的性质,增添听音乐的趣味。如听摇篮曲时,成人可怀抱布娃娃,做哄娃娃睡觉的动作。

4.鼓励宝宝用简单的动作和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如听完一段欢快、活泼的音乐后,可以让宝宝做小鸟飞、小免跳的动作,说一些简短的话语:小鸟飞飞,小兔跳跳,宝宝笑笑,多么快乐!

5.宝宝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很短,每次倾听音乐最好控制在5~10分钟之内,以免时间过长,使宝宝感到疲倦,失去兴趣。

妈妈们要学会读懂黏人宝宝的心理需求


妈妈们要学会读懂黏人宝宝的心理需求

有的妈妈在一起谈论自己的宝宝时,可能都会遭遇同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的宝宝越来越黏自己,有时候甚至连做饭的时候,宝宝宁愿抱着妈妈的大腿跟妈妈在厨房里一起玩,也不想离开妈妈半步。宝宝黏妈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专家建议,在宝宝15个月之前出现黏人的情况,是正常的。但如果宝宝在15个月之后仍然很黏妈妈,这就需要妈妈们仔细读出宝宝的心理需求到底是什么了。

一、15个月之前的宝宝可以随意宠他

“有人认为,孩子黏人是因为他的情感需求没得到满足,一旦满足了,你想让他黏你都难;还有人觉得,太黏人的孩子独立性差,大人越顺着他,越会助长他的依赖感,所以必须拒绝他黏人。”采访中,记者发现类似周女士的困惑也困扰着许多父母。

“对待15个月之前的孩子,你可以随意宠他,不仅不会宠坏他,还有助于他和你(父母)之间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智灵童国际教育事业机构教学总监、智灵童国际幼儿园总园长荣合灵说。

事实上,宝宝能否形成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1岁左右是关键期。此时,如果父母能和孩子最大限度地相处,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对他们的哭闹、 微笑等行为予以快速、合理的回应,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更能增加宝宝的安全感,这将影响到他以后与人沟通的能力及探索新事物的勇气。

“但如果把照顾孩子的责任过度集中在一人身上,也会造成孩子过度依赖这个人。”郑大教育学院心理系老师叶青青提醒,在妈妈积极照顾孩子的同时,也要平衡家里其他成员尤其是爸爸照顾孩子的机会。

二、孩子黏人顺从还是拒绝因人而异

“至于15个月以上黏人的孩子,家长该顺从还是拒绝,则要根据不同情况,有区别地对待。”荣合灵说。

●安全感不足。这类孩子的父母多是上班一族, 平时照顾孩子太少,和孩子交流不多,很难建立起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于是,这些孩子多存在强烈的不安全感,一旦父母离开视线,就极度恐惧,哭闹不止。

建议:尽量多抽一点时间陪孩子。即便自己不得不离开,也要用孩子能听懂的话让他明白:我只是暂时离开,一会儿就回来。最好每次离开前和宝宝约定好回家的时间,且一定要守时;尤其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及时的爱的语言和抚摸是他们的强大后盾。

●和外界接触少。在教养过程中,家长既不太注重带孩子接触外界环境和人员,又很少请朋友来家做客,使孩子很少有机会和陌生人沟通,更没有体验过和外人交往的快乐,因此,他们常常因为恐惧外界而过于黏父母。

建议:帮助孩子逐渐接触外界。先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里(比如家里)接触外人,刚开始接触外人时,家长可以紧握孩子的手或紧紧搂住他,让他能够在安全感较强的情绪下尝试交往,当孩子看见陌生人退缩时,更要抱紧他,给他安全感。

●心理依赖感较强。由于家人从小到大包办过多或太过溺爱,孩子的依赖感就比较强,久而久之,就会影响他们的独立性。其中,部分孩子可能在面对新事物、新环境或陌生人时不自信甚至退缩,还有一部分孩子可能因娇惯而专横跋扈,影响人际交往。

建议:10个月、1岁、2岁……孩子会出现很多执拗期。他为什么执拗?就是要从思想、行为上体现他的独立。这时,家长要避免干 涉、包办过多,否则,他会慢慢丧失承担责任的需求,导致心理依赖越来越强;如果孩子已经依赖感很强了,家长除了要学会拒绝,适当忽略他的黏人行为,还可以 通过游戏比赛的方式吸引他独立做事,并及时表扬他的每一点进步。

三、孩子太黏人要满足他的情感需要

此外,在对待黏人的孩子时,荣合灵还提醒家长要注意以下问题:

1、尽量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而不是物质需要。有时,孩子明明自己会穿鞋,却撒娇让妈妈帮他穿。其实,孩子的真实意图只是想从你那儿获得关爱。这时你不妨亲亲他,说:“妈妈好喜欢你,你赶快穿好鞋,妈妈在门口等你啊!”

2、平时靠老人或保姆带孩子的爸妈,回家后最好和孩子独处。

3、千万不要用“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等语言吓唬孩子,否则,孩子只会更害怕,反而更黏你。

4、不要欺骗孩子。让孩子哭着看到你离开,比你骗他悄悄走要好得多,否则,只会让孩子更焦虑。

宝宝的四种“心灵”需要


孩子的心灵是一个没有杂质的净地,没有谎言,没有欺骗,一切都直来直去,他们的行为都是基于想满足自己某种单纯需要所致。但如果爸爸妈妈对他们的行为缺乏敏锐触觉,则可能引起不良的行为问题,如能小心参考下列四点,则有助于了解他们的心理。

心理学家分析,每个孩子都有下列四种心理需要:

1.父母的爱护和关怀;

2.被接受、被尊重;

3.得到别人的赞赏;

4.在家里有地位。

有些孩子可以利用好的行为表现,来取悦父母得到赞赏,从而满足其心理需要;但有些孩子不能做到此点。当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以不适当的行为作为补偿。

四种不适当行为

第一种:引起注意。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注意,才会感到自己被父母重视。而当孩子不能从好的行为取得父母的注意,便会用不对的行为来达致目的。

第二种:争权力。像成年人一样,孩子觉得自己是重要的,需要得到别人尊重和接受。当孩子觉得父母用权力来支配自己,就会以反抗来表现自己的能力。父母愈是行使权威,孩子的反抗就愈大。

第三种:报复。孩子在与父母争权力的过程中,往往是失败者;便转用报复的行为来刺伤父母的心。孩子觉得这样才令父母知道他的重要。

第四种:自暴自弃。当孩子觉得自己全无价值,就连对抗和报复的勇气也失去,则会透过表现无能来逃避别人对他的要求。

过分保护、同情、控制和支配孩子,均是不尊重的行为。负责任的父母应以友善和严谨的态度,给予孩子选择自由,同时让孩子亲历此抉择的结果。

育儿观念:二宝来了,别忽视大宝的“心需求”


育儿观念:二宝来了,别忽视大宝的“心需求”

要说近日最火的话题,莫过于“二胎”政策全面放开。最近,这份甜蜜的烦恼也落在了我们家。我家有二宝,老大4岁,老二10个月,为了让这两个桄榔头和平共处,我们全家也做了不少功课,在这里和大家共同分享:

提前让大宝在心理上接纳二宝

从知道二宝来临的那一刻,我们就开始更多地关注大宝的情绪,并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引导他,让他意识到即将产生的角色变化。我们会经常让他摸摸妈妈的肚子感受胎动,打趣地让他猜里面是弟弟还是妹妹,他在干什么?一起阅读《汤姆的小妹妹》,告诉他爱是不会因为一个新的生命而减少,随着弟弟妹妹的出生,他的生活只会越来越精彩。

尽可能维持大宝之前的生活方式和节奏

老二刚出生那会儿,全家都围着小婴儿和妈妈转,老大因为生活节奏被打乱,经常会无缘无故发脾气,幸好我们全家及时做出了调整,和小家伙一起商量着,重新制定了时间表,小家伙的生活这才慢慢重新回到了正轨。

为兄弟俩创造更多的互动机会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邀请大宝一起帮忙照顾弟弟,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帮忙扔尿布,搬小摇篮,给弟弟讲故事等,每次大宝做完这些事,我们都会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和KISS。

公平处理兄弟间的冲突和矛盾

老二虽然只有10个月,却已经有意识和哥哥抢玩具了,在冲突发生的时候,我们会一边护住小宝,免得他受伤,一边注意分散大宝的注意力。我们会和老大商量:“哥哥已经玩过一会儿啦,现在给弟弟玩一会儿吧”或者“弟弟手痛哦,你先松松手吧”。如果老大不乐意,我们也不会强迫他让出玩具。

保证每天与大宝单独在一起的时间

单独陪伴对于大宝来说非常重要,这能够让他感受到,他在妈妈的心目当中依然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大宝入睡前的半小时亲子阅读时间就是我们母子两的独处时光,我们都非常享受这段二人世界。

总之,家里有二宝,爸爸妈妈就一定要更加耐心地倾听孩子们敏感的内心,努力关注到宝宝的情感需求,自始至终给予孩子们无私的爱。在爱的沐浴下,宝宝们才能学会去爱手足、爱父母、爱家庭。这就是我们家的一点小小心得,非常高兴能与科技幼儿园的二宝爸妈们一起分享和交流。

相关推荐

  • 多了解宝宝的心理需求 导读:家长要多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适时给以引导和帮助,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0到3岁的宝宝除了在生理上满足吃好,睡好,生活有规律,环境清洁卫生以外,还要满足心理上的需求。那么,这些年幼的宝宝在想些什么...
    2021-10-02 阅读全文
  • 怎样教宝宝倾听音乐? 怎样教宝宝倾听音乐?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从小开展各种训练听觉的游戏,能培养宝宝倾听音乐的兴趣,能让宝宝感受到音乐的美,开启宝宝的智慧。 那么,教宝宝倾听音乐应注意些什么呢? 1.带宝宝到大自然中去,...
    2021-11-23 阅读全文
  • 0至3岁宝宝的心理需求 婴儿来到了人间,从落地的最初一刻就开始接受人类社会的教育,慢慢的,他将从一个“生物人”逐渐变为“社会人”,他会产生作为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活动。 0到3岁的宝宝除了在生理上满足吃好,睡好,生活有规律,环...
    2021-12-06 阅读全文
  • 任性是宝宝的一种心理需求 英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通过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即宝贝的任性是他心理需求的一种表现,与父母的娇惯没有必然的联系。 随着宝贝的成长发育,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更多的事物,这些事物带给宝贝很多意想不到的困惑,...
    2020-12-07 阅读全文
  • 三岁前的小宝宝也有心理需求 导读:0到3岁的宝宝除了在生理上满足吃好,睡好,生活有规律,环境清洁卫生以外,还要满足心理上的需求。 婴儿来到了人间,从落地的最初一刻就开始接受人类社会的教育,慢慢的,他将从一个“生物人”逐渐变为“社...
    2021-11-04 阅读全文

导读:家长要多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适时给以引导和帮助,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0到3岁的宝宝除了在生理上满足吃好,睡好,生活有规律,环境清洁卫生以外,还要满足心理上的需求。那么,这些年幼的宝宝在想些什么...

2021-10-02 阅读全文

怎样教宝宝倾听音乐?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从小开展各种训练听觉的游戏,能培养宝宝倾听音乐的兴趣,能让宝宝感受到音乐的美,开启宝宝的智慧。 那么,教宝宝倾听音乐应注意些什么呢? 1.带宝宝到大自然中去,...

2021-11-23 阅读全文

婴儿来到了人间,从落地的最初一刻就开始接受人类社会的教育,慢慢的,他将从一个“生物人”逐渐变为“社会人”,他会产生作为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活动。 0到3岁的宝宝除了在生理上满足吃好,睡好,生活有规律,环...

2021-12-06 阅读全文

英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通过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即宝贝的任性是他心理需求的一种表现,与父母的娇惯没有必然的联系。 随着宝贝的成长发育,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更多的事物,这些事物带给宝贝很多意想不到的困惑,...

2020-12-07 阅读全文

导读:0到3岁的宝宝除了在生理上满足吃好,睡好,生活有规律,环境清洁卫生以外,还要满足心理上的需求。 婴儿来到了人间,从落地的最初一刻就开始接受人类社会的教育,慢慢的,他将从一个“生物人”逐渐变为“社...

2021-11-04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