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是亲子教育的好时机
发布时间:2021-09-22 什么是教育笔记 暑假安全教育活动总结 亲子教育笔记暑假是家长和孩子加强交流的好时机,亲子教育更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不管家长如何安排暑假,首先都要让孩子有‘暑假’的概念。”有着多年幼教经验的杜老师说,“暑假”的概念可以帮助孩子意识到暑假是一个升级过度的阶段,可以帮助孩子学会调整心态。
家长应该利用假期带孩子多接触一些外界和新鲜事物。杜老师建议说,如果家长实在没空照顾孩子,也不要让孩子长期寄住在亲戚家,应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与孩子“亲密接触”。
从幼儿教育的角度,并不提倡家长暑期将孩子全托给幼儿园。尤其是将孩子送到不同的亲戚家,这样频繁更换环境,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容易造成孩子的沮丧和失落心理。家长应当让孩子的暑期生活该和平常一样,要有规律,在有序安全的环境下寻求促进孩子发展个性的教育方式。
对于孩子暑假在家好,还是在幼儿园好,好与不好不在于在家还是在幼儿园,而在于生活内容的安排,应该说假期是让孩子放松的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家里更好,但是家里的活动应该安排的适宜。如果天天在幼儿园的话,开园后孩子没有升班的感觉,没有新鲜感,形不成新的学习动机。因此还是说假期在家里生活,但是希望家长把他的生活安排的比较丰富。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饭桌上是拉近亲子关系的好时机
饭桌上是拉近亲子关系的好时机
教育孩子,场合与时机很重要,很多父母喜欢在吃饭的时候教育孩子,这是不对的。饭桌上,往往是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拉近亲子关系的好时机,用来教育孩子,得不偿失。不少爸妈总喜欢在饭桌上询问孩子的成绩,斥责孩子的过错,对孩子絮叨一堆道理,结果就破坏了大家的好食欲和温馨和谐的氛围,既起不到教育效果,还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也不利于孩子的身体成长。
一、饭桌上训孩子的危害
1、情绪压抑,食欲不振
很多家长平时工作都很忙,也没有太多时间陪孩子,一天中也就吃饭的时候全家能聚在一起。家长们的本意是好的,想着能抽点时间中教育一下孩子,可是,聊天的内容动不动就是“这次考多少分” “人家孩子怎么那么听话” “你怎么一点都不懂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怎么可能有吃饭的欲望呢?
而且时间一久,孩子就会把“吃饭”和“挨训”联系在一起,变得对吃饭比较排斥,严重者还会引发厌食。
2、消化不良
孩子被训心情糟糕时,往往为了逃避压抑的饭桌环境,草草吃几口就离开了。这种情况下,孩子不能像平时那样细嚼慢咽,甚至连口汤都不喝,肯定会影响正常消化。
有时候,家长训斥地太严厉,直接就把孩子训哭了。孩子一边哭泣、抽噎着,一边吃饭,会有被饭粒儿、小骨头卡住的风险。
二、饭桌上该教什么
1、参与意识
饭前让孩子去分发筷子、勺子,饭后让孩子帮忙撤盘子、抹桌子……这些力所能及的小家务孩子完全可以胜任。通过参与家务,慢慢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让孩子知道:“家庭中的成员就要学会分担,谁都没权利随便要求别人伺候自己!
2、进餐礼仪
一个孩子的家庭教养和人品,往往在餐桌上一览无余。良好的进餐礼仪,对孩子的人际交往以及未来的成长发展都有莫大帮助。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把基本的礼貌告诉孩子:主动帮长辈摆碗筷;等长辈入座自己再坐;不许把好吃的菜拉到自己跟前;夹菜的时候不许满盘子乱翻;尝过的东西不能再放回盘子里……
3、时间观念
做任何事情都有时间限度,一顿饭,坚决不能让孩子无限制地吃下去。一个从小吃饭磨磨蹭蹭的孩子,长大以后也容易遗留磨蹭、拖拉的毛病。所以,吃饭的时候尽量关掉电视、手机,全家一块专心地吃饭,讲讲开心的事,聊聊学校、公司的见闻,让一顿饭气氛轻松、时间适度。
三、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期
1、表扬孩子,最好在饭前。
2、小道理,一起做家务时说。“身教胜于言传”,生活中的很多小道理,光靠给孩子讲,孩子是不会理解的,必须要在具体的行动中演示给孩子看,孩子才会理解深刻、记忆长久。比如,你跟孩子一起遛狗时,可以趁机告诉孩子:“宝宝你看,小狗跟咱一块出来多高兴啊,它自己在家待了一天,肯定超级无聊、超级痛苦!小狗把你当成了最好的朋友,所以你要记得常陪它出来逛逛啊!”
3、批评的话,带孩子去房间里说。在责罚孩子这个问题上,有句老话叫“当众不责”,就是说:教育、责罚孩子时,不要当着大家的面,要照顾到孩子的自尊。孩子的内心敏感而脆弱,犯错时当众责罚,会极大地伤孩子孩子的自尊,影响孩子的自信。很多时候,孩子不愿意承认错误,往往是觉得比较丢人而已。
当孩子在犯错时,把他叫到自己的房间里,态度冷静、公平地跟孩子交流,你会发现孩子少了一些顾虑,更愿意打开心扉,向你说出自己的想法。
4、悄悄话,最好睡前说。孩子也有隐私,也有秘密,有些话总归是不好意思说出口的。比如:孩子确实偷了同桌的橡皮,但实在是不敢承认;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发生了一些变化,而孩子自己难以启齿……有些秘密,让孩子一直憋在心里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家长一旦有所察觉,就要尽力帮孩子解决、疏导,睡觉前便是最佳的时机,因为脱了衣服钻进被窝的孩子,也便卸下了自己的心理防御,更容易跟家长说一些心中困扰。
所以,如果你察觉孩子最近情绪不大对劲,可以在孩子躺下后,坐在孩子床头,跟孩子谈谈心,试着给孩子一些暗示,帮孩子渡过难关。
爸爸妈妈们,饭桌是拉近跟孩子距离,培养温馨和睦家庭气氛的好时机,尽量多聊一些开心愉悦的事,这样孩子才能更健康、更快乐!
教育孩子的七大好的时机
教育孩子一直是家长特别关心的问题,但是应该在什么时候教育孩子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应该重视。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学大的专家精心的为大家准备的关于教育孩子的七大最佳时机的一些资料,帮助大家更好的教育孩子。
如果能选择比较好的时机去教育孩子,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为教育孩子的七大最佳时机:
第一:在孩子取得成绩时
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此时定会处于兴奋的状态,家长一方面要对他的成绩给予积极的肯定,另一方面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具体的任务,由于孩子此时心情舒畅,一般比较容易接受。
第二:在孩子对某一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孩子对某一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做事情的主动性会大大提高,因为这是他发自内心愿意做的事。此时,家长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励孩子深入钻研,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三:在孩子看到他人取得成绩时
看到别人取得成绩,孩子往往会暗自下定决心:我也要做出成绩来,而且要做的比他好!家长要抓住这一时机,和孩子一块分析别人取得成绩的原因,然后对孩子提出适当的目标要求,最后一起探讨如何才能实现目标。
第四:和孩子一起外出旅游时
孩子在和家长一起外出旅游时,心情一般会比较舒畅,家长在给他讲解旅游景点的来历或故事的同时,要有意识地教育他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不能攀折花枝、乱涂乱写、用食物或脏物投掷动物、乱丢瓜皮果壳等。
第五:当孩子出现过错时
孩子犯了错误后,内心会产生愧疚感,此时对家长的教诲容易接受,也愿意改正自己的过错。家长要和孩子一块对错误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明确指出孩子的问题所在。但要注意,千万不要过分唠叨,不能一味地批评和指责孩子,循循善诱常常会收到振聋发聩的效果。
第六:在孩子遇到困难时
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孩子往往容易失去信心。此时,家长要积极地肯定孩子的成绩,对他的不足之处予以点拨,一块探讨解决困难的方法,帮助他重新树立信心,走出困境。在战胜困难后,孩子的自信心会大大提高,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也会知道如何去解决。
第七:在新学期开始时
在新学期开始时,孩子会进入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求知欲望,此时家长若因势利导,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通过上面的学大的专家精心的为大家准备的关于教育孩子的七大最佳时机的一些资料,家长们应该注意在这七个时刻教育自己的孩子,学会鼓励孩子。
亲子假期,抓住教育孩子的8个最佳时机
美国心理学家、家庭问题专家罗斯蒙德曾谈到,现代父母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比过去多,也更讲民主,但总体而言,孩子却比过去骄纵。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家长在教育问题上存在似是而非的观念。其实,如果父母能捕捉教育的最佳时机,就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受挫时。
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不是与生俱来的。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博士建议,孩子遭受挫折时,家长要用“成长型理论家学习方式”教育孩子。如孩子被骗走一块糖,要告诉他:这也是件好事,因为你学会了识别谎言,以后不会再被骗。这样,坏事变好事就逐渐成为孩子的惯性思维。今后面对挫折时,就不那么愁眉苦脸了。
2.困惑时。
当孩子感到困惑,家长就可抓住他渴望解决问题的心理,及时帮着疏理。比如,某天孩子回家不停念叨“什么叫理解万岁”,妈妈可以自然地给孩子讲自己与同事发生误会的事,并告诉她,被人误会在所难免,如果自己没错,要及时与对方沟通;有错就找机会道歉。
3.待客时。
待人接物是孩子的必修课,外出做客或家中来客人,孩子的言行都会不自觉地“规矩”起来,家长可适时点拨,效果很好。比如,客人带了礼物,爸爸可适当提醒:“是不是忘记说什么了?”如果孩子还没意识到,可对客人说:“谢谢您送的礼物,我代孩子谢谢您!”,这时,孩子会自然的学会说“谢谢”。
4.家长会时。
不论表现好坏,家长会都是孩子最不安的时候。父母不妨借此机会,与老师充分沟通。尤其当指出孩子在校问题时,要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先将孩子在家的优良表现向老师汇报,并充分交换意见。沟通结束后,委婉地指出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孩子一般乐于接受,并会在日后积极改正。
5.感兴趣时。
发现孩子用物品探电源插座等举动,家长会立刻制止,但此时还要看到孩子对家用电器的浓厚兴趣。不妨从此入手培养其学习能力,再给予必要的安全教育,鼓励和支持安全的探索行为,因材施教。
6.不良行为刚露头时。
孩子养成坏习惯,往往与初次发生不良行为未能及时纠正有关。幼儿没有是非观,如把食物扔地上、无缘无故打小朋友、不给吃就大哭等,家长应抓住这“第一次”,帮孩子打下好基础。
7.取得成绩时。
孩子取得成绩时,自信心也比平时强,家长要抓住这个机会加以肯定和鼓励,帮他把一时的热情转化为持久的动力。同时,也别忽视可能出现的骄傲自满情绪。
8.小伙伴取得成绩时。
心智发展成熟的孩子都有不甘落后的共性。小伙伴取得成绩时,孩子表面上可能满不在乎,但往往暗下决心,要迎头赶上。父母应抓住时机进行指导,提出适当的目标。切不可过分攀比,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春暖花开亲子运动好时机
天气变暖,宝宝们也开始从室内被“解放”出来,各种亲子运动既能让孩子抓住春天的成长好时机,还能增进亲子关系,提升孩子情商。
运动刺激不够限制孩子能力发展
城市生活压力让很多家长无暇顾及孩子,城市儿童“精神留守”现象渐渐突出。专家们呼吁家长关注孩子成长,多带孩子进行“亲子运动”,跟孩子一起锻炼身体的同时,还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发展,对培养家长和孩子之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有利无弊。
北京市科学健身专家讲师团秘书长赵之心表示,运动对3-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都十分重要,“运动时,孩子要不断接受各种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入大脑,处理后再传出来,指挥肢体去完成相应动作,这个过程对孩子的大脑发育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如果孩子得到的这类刺激总量不够,孩子的能力发展就会受到很大限制,长大以后再去补充非常困难或者说是不可能的。”
亲子运动爸爸们要动起来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闵乐夫也鼓励进行亲子运动,他认为体育运动提供了一个经过努力取得胜利获得快乐的全过程。即使失败了,鼓励孩子“再来一次”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也有很大帮助。
闵乐夫还强调了父亲在孩子运动中的重要性,呼吁爸爸们和孩子一起“动起来”。“大量研究表明,与父亲接触少的孩子,体重、身高等方面发育速度都要比同龄小朋友迟缓,而且普遍存在焦虑、缺少安全感、自尊心不强、自控力差等情感障碍。随着孩子进入到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父亲的教育作用越来越重要。在运动中,爸爸的教育会让孩子学会合作,正确对待输赢,让他们内心充满自信、勇于挑战、乐于冒险,不怕挫折。”
另外专家还提醒,很多家长都喜欢带着孩子在小区里的运动器械上锻炼,这对孩子的健康并无益处,让儿童过早使用健美器械负重锻炼肌肉,可能使心壁肌肉过早增厚而限制心腔容积的增加,不利于儿童心肺功能的正常发育。
寒假是不可多得的亲子互动良机
做家务,提升孩子的责任感
俗话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家长可以让孩子学着做点家务,比如布置餐桌、收拾餐具、洗碗或打扫房间、擦玻璃等。做家务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也应该为这个家庭尽应有的义务。寒假期间,除了让孩子在家适当做一些家务劳动外,家长还可以带着孩子去农场体验劳动的快乐。
备年货,让孩子感受过年氛围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过年之前,家长会准备很多年货,如招待亲友的美食、走亲访友的礼品、充满年味的香烛、孩子新春穿的衣服……家长可以让孩子参与其中,并利用这一契机和孩子讲讲春节的一些习俗,还有过年的相关礼仪,让孩子更加深刻地理解过年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
现在,各大商场和超市都推出了琳琅满目的年货,家长可提前进行年货和礼品的购置,不要等到临近春节才手忙脚乱哦。
逛庙会,让孩子了解民俗历史
春节是寒假里最重要的节日,而逛庙会通常都是春节里的保留节目。孩子与长辈们一起其乐融融地逛庙会,观赏着精彩的节目,品尝着可口的美食,既度过了愉快的休闲时光,又交流了感情,还可以通过逛庙会了解民俗历史,堪称是最有意义的活动。
各式庙会文化节会推出写春联、印福字、拉洋片、编中国结、吹糖人等各式各样的民俗互动活动,以及舞狮、舞龙等表演等。
手工DIY,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手工DIY的宗旨是让孩子提高动手能力,发散思维,迸发创意。同时,父母的参与可让亲子关系更加亲密。趁着寒假,和孩子一起手工DIY吧!
模型制作、软陶捏制、拼图都是不错的亲子游戏。DIY也可以在家中玩起来!趁年味儿正浓,和孩子一起来剪窗花、贴春联、做中国结吧。喜庆的中国结、剪纸不但是春节的必备品,还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让孩子对幸福有新的理解
春节是一家人团聚的节日,大家围坐在一起,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话题讨论。家长可以利用这种平日里难得的时光,和孩子们讲讲以前的春节、讲讲自己的童年,让孩子对幸福有一种全新的认识,并教会他们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
各类冰雪节是北方冬季的亮点,孩子和家长在冰雕、冰灯、滑雪等特色活动中,共同体验冰雪运动的快乐。需要提醒各位家长,冰雪运动有风险,请看护好孩子,量力而行。此外,去游乐园、运动场参与娱乐、运动项目也不失为好的户外选择,运动既能让孩子们强健身体、健康成长,也能让父母们年轻一把,找回童年的乐趣。
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好奇心
动物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在孩子们的心中,动物世界有趣又神秘。寒假期间,家长们可以带着孩子去和动物来次亲密接触,这样不仅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还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了解常见的动物名称、特征和习性,让孩子喜欢小动物,并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孩子喜爱和保护动物的情感。
动物园、海洋馆中有很多颇具特色的动物,工作人员通过生动有趣的课件、互动环节、标本等多种形式,让孩子在轻松参与中认识形形色色的动物,激发孩子探究的兴趣,提高他们爱护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