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皮的孩子我也爱
发布时间:2021-09-20 我爱幼儿园教案说课稿 幼儿园我爱刷牙说课稿 爱的童话子轩在和孩子们玩耍时常常带有攻击性,是我们班比较调皮的孩子:区域游戏时常常把别的小朋友搭好的楼房推倒;户外游戏故意用自己的身体去碰撞另外一些孩子,他频繁的与小朋友发生冲突,产生矛盾。老师常常听到孩子们对他的控诉,因此在自主游戏时很少有孩子选择子轩作为自己的玩伴。并且集体教育活动中,子轩常常会乱说话,做鬼脸扰乱课堂秩序,很难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我一直对他感到头疼无比,同样子轩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小奖品。
一个偶发事件改变了我对子轩的看法。
大雪过后,操场上的积雪已经融化,但有些积水。憋了几天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去户外进行游戏。游戏后孩子们收拾活动器械,土堆旁边的十几个轮胎却无人整理,因为轮胎上有水和泥巴,孩子们都说太脏了。子轩却跑到我面前说:“老师我去收拾,我不嫌脏。”说完子轩就去滚轮胎,在子轩的带动下也有另外的孩子也去滚轮胎。收拾完轮胎后,只见子轩的手、衣裤上沾满了泥巴,脸上的汗水和泥土混在了一起,看着子轩的花脸我们都笑了。活动结束后在组织幼儿的交流中,我表扬了子轩,并发给子轩了奖品。我注意子轩把奖品小心地放到了兜里,这大概是子轩得到的第一个奖品,十分珍惜,生怕被别的孩子抢走。
活动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为,其实每个幼儿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对于每个孩子,特别是我们眼中的调皮孩子,教师更应该带着一颗敏锐的心,细心捕捉孩子的闪光点。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调皮的孩子也有闪光点
不管哪一个班级,总是有几个特别顽皮不听话的孩子,当然我们班的也不例外。其实再顽皮的孩子也是有闪光点的,只要通过适当的教育手段,使孩子的顽皮变得有目的,他们就不是在浪费时间。有时候只要通过一句欣赏的话,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份心与心的交流,就能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爱我的,我应该听话”。每天上午都有外教的课,刚开始的时候纪律还算好。可是没过几分钟我们班的“小顽皮”开始坐不住了。她开始说起话来,外教老师也控制不了,看到这种情况,我就严肃地要求她保持安静,但是对于她来说,根本就不把我的话当回事。就这样说了一会儿以后,可能她自己也觉得没什么意思,所以又开始做别的事。她回头一看,看到后面有玩具,所以马上就转过身玩起来。她这一玩不要紧,旁边的孩子也开始不认真了,而我当时懒得管他,就告诉孩子们不要理她,可是只是这样说是不行的,玩具的声音总是会吸引一部分幼儿。我压了压心中的怒火,想着有一位老师曾经用过鼓励的语气教导过一个孩子,还挺有用的。于是我就决定用这样的方法也去教导她。接着我就到她那边去,对她说:老师性请你帮个忙好吗?她立马答应了。我说:我想请你帮老师把这些玩具整理好,可以吗?这是她以很快的速度把玩具收拾好了,我对他说了一些表扬和鼓励的话,接着又说道:老师还想请你帮个忙,现在外教老师在上课,如果你在这里跑玩玩具就会影响到其他的小朋友,我想请你回到座位上去上课,下课以后再来玩好吗?想不到还真管用,听了这些话以后,他居然渐渐地安分下来,开始认真地跟着外教读单词,开心地做游戏了。这样的孩子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爱动,他们坐不住,总是要去做一些事情。这时候要求他安静地坐在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首先,既然他闲不住,不如叫他做一些事情,比如整理书本,擦柜子什么的。把事情做好以后,根据情况给予一定的表扬,得到表扬后,他心里也就很高兴,同时也就懂得做哪些事情可以得到表扬,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对于这样的孩子,当他不听话的时候,一定不能大声训斥,而应该用温和的语气跟他说话。要以同伴的身份说一些鼓励的话,让他觉得你是当他是朋友的。这样,在心理上让他接受你,然后再对他提出一些要求。其次,顽皮孩子的逆反心理强,如果和他的“预期”结果相反,就给孩子一段时间冷静一下,不去责骂训斥他,甚至保持沉默,不理睬他,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起来,自己把犯错的地方重新再思考一遍。过些时候再与他交谈,因为这时孩子已经检讨过自己的过失,所以能坦然接受老师和家长的意见。
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调皮的孩子也不例外
在幼儿园提起我们小(一)班的雨轩,没有不知道的。因为他的调皮是出了名的:刚入园还没走到活动室就把小朋友打哭。其他坐车的小朋友陆续来到活动室了,就是不见雨轩的影子,老师问其他坐车的小朋友今天雨轩没来吗?他们就说来了,在外面的滑梯上。我到院子里一看,他果然在滑梯上玩的正起劲呢------根据他的调皮劲,我们总结出了经验:每次入园我们都到滑梯上找他。
在活动室里,他一会儿去建构区里拼摆玩具;一会儿到美工区里拿起彩笔乱涂乱画。他一会儿把韩寒推倒了,为了抢浩浩的小椅子又把浩浩打哭了……他一时一刻也闲不住,一天不闹出点事来,那就不是雨轩。因此一提起他就让许多老师感到头疼。其实,经过长时间观察,我发现雨轩是非常可爱的:
每天清晨来园,雨轩甜甜的“老师好”的问候,伴着笑嘻嘻的笑脸,总让你忍不住想亲他一口,他虽调皮但太可爱了。
课间跑操时,他毅然的跑到前面当“火车头”跟着老师,喊着口号。摆出一副小大人的神态,带领着其他幼儿昂头、挺胸走。完全没有了平时乱跑乱跳的坏习惯,让你怀疑那是雨轩吗?
每次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总是一个接一个要求上厕所,我会告诉他们一个一个去。雨轩刚说了句:“老师,我小便。”没等我回答,他又会凑到我的耳朵上:“等他俩回来,我再去。”那神情可爱极了……
角色游戏“小戏院”,雨轩当“检票员”他站在门口认真负责,直到融入角色。完全没有平时的调皮劲儿,让你怀疑:那是雨轩吗?
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调皮的孩子也不例外。重要的是老师如何对待、引导,如何因人施教、扬长避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调皮是正常的,我们要发现孩子可爱的一面,有优势的一面,一想到这些,面对调皮的雨轩,我不再“头疼”。
孩子虽然调皮,但也给我们带来惊喜
“老师,我们什么时候春游啊?”“老师,是不是明天春游呢?”“快了,快了,到时去的时候会跟你们说的。”就这样,宝贝们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春游这件大事给盼来了。
4月27日上午,宝贝们带着零食,背着小书包早早来到幼儿园,连平时来得很迟的安安,也早早到来。此时的孩子,激动万分,巴不得现在就出发。大概8:40分,我们排着队伍正式出发。虽然,春游的地点在小区内,但对于宝贝们而言,依旧热情高涨,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地点,在乎快乐的心情也”。宝宝们之间,排着长长的队伍,一会儿看看这里,一会儿瞧瞧那边,似乎美丽的风景永远都看不完。在途中,宝宝们看到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特别热情,都会不由自主地向她们打个招呼问声好。一下子受到了大家的称赞,真是一帮懂事的孩子啊!
走了一会儿,宝宝们也有点累了,我们选了个凉快的地方,垫上报纸坐了下来。最期待的时刻终于到来,只见,宝宝们一坐下,就掏出小书包里的零食,兴奋地吃了起来,“老师,帮我瓶盖拧一下。”“老师,帮我薯条拆一下。”顿时,我左右两边跑,忙得不可开交啊。“老师,这颗糖给你吃。”“老师,这个薯片给你。”一下子功夫,宝贝们都走上来喂我吃东西,真是开心,顿时,感觉我也早已不是老师的角色,而是她们的好朋友啦!
宝贝们已经真正有了学会分享的意识啦。这不,天佑小朋友是最勤快的一个啦,分得最忙的一个就是他啦,一会儿分果冻,一会儿分薯条,别看他月份小,但真的比我们班上部分宝宝懂事很多。突然,管理小区业务的叔叔们从我们这边走过,他们说:“你们是不是就是小博士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啊?”“嗯,是的。”宝贝们懂事的回答了叔叔们的话。随即,子楠小朋友,拿着自己爱吃的零食,迅速跑到一位叔叔面前,把好吃的东西递给了叔叔吃,虽然没有大胆的说,但她的行动已经足以证明了一切。路上,又来了一位小弟弟,宝宝们一个个又迫不及待地跑到弟弟面前,把好东西拿出来给弟弟吃,顿时把弟弟给围住了,弟弟害羞得直躲到妈妈身后去。真是一帮可爱的孩子,不愧是大家的开心果啊!
“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喝饱了,吃足了,也休息够啦!宝宝们唱着欢快的歌曲,安全返回园里,此时,她们已深深沉醉在那一刻快乐的时光中-----。
调皮的孩子
徐宜文是我们班里最调皮的一个男孩子,爱打闹、搞小动作,一提起他,就让人头疼。我平时对他说话的口气除了批评就是命令,他也习以为常,每次老师批评以后,也就老实一会儿,然后又去打闹,简直拿他没办法,我认为这孩子太调皮了,也就从没有认真的去观察过他。
最近,我们班里刚转学来了一个小男孩,名字叫浩浩。浩浩长的非常瘦弱,比其他孩子要矮一头,而且说话声音特细细的,像个女孩子。大概是因为刚来,浩浩一入园便安安静静地坐在那儿。我告诉其他孩子,要和浩浩多说话,做他的好朋友。
今天下午户外活动时间,我带领孩子们在院子里散步、自由活动,孩子们欢呼着、跳跃着,玩的很开心。正玩着呢,徐宜文跑过来:“老师,老师……”“怎么了,你又闯祸了?”没等他说完我急切的问道。“不是,是那个很小的孩子拌倒了,我把他扶起来了,”他说的那个很小的孩子就是浩浩。我冤枉徐宜文了,于此同时我突然觉得宜文除了调皮,其实也很可爱。我赶紧拉住宜文的手对他说:“宜文真是好孩子,知道帮助其他小朋友了,你做的很好,老师喜欢你。”宜文笑着转身跑了。
调皮是孩子的天性,不要因为孩子调皮、不听话,就否定了他们。只要用心去观察、去发现,调皮的孩子其实也很可爱。
教育随笔:“调皮鬼”也可爱
教育随笔:“调皮鬼”也可爱
我们班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有的比较乖巧、听话,有的比较调皮,有的甚至令人感到头疼。这里就说说我们班的“调皮鬼”超超吧,因为他太调皮了,很少有人喜欢他。
在一日活动中,总是心不在焉,拉拉女孩子的辫子,一会儿拍拍同伴的头,,一会儿又下座位到图书区去看看《恐龙世界》,总之,平日里比较自由散漫。午睡时常恶作剧,喜欢给小朋友藏枕头。睡不着觉,他一会儿拉拉小朋友的被子,抓抓小朋友的脚,让人难以忍受他的各种行为。他的心里是,老师和小朋友喜欢他。一次吃午点时,汪祉涵小朋友没有拿到点心,“你别急,老师去拿点心给你,你下次起床后要快速喝水过来吃午点,老师要忙着给你们女孩子梳漂亮的辫子呢。”正哄着她呢,这时哲超超快步走到汪祉涵身边说:“就是,你要速度快,今天你吃我的点心吧。”汪祉涵不要,他又认真地往汪祉涵嘴里塞,还嘟囔着:“没关系,点心我经常吃的,你吃吧。”
看着超超的小脸,我顿时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我们不能把孩子的调皮简单地理解为破坏纪律、与老师或同伴作对,更不能全盘地否定他们,在感情上冷落他们。我们要用一颗温暖的爱心去包容孩子的调皮,其实调皮的孩子也很可爱。
用爱心包容孩子的调皮
我班的孩子活泼可爱,有的比较听话、乖巧,有的比较调皮,有时候甚至让人感到头疼。这里就说说我们班的调皮王袁肇振小朋友。因为他很调皮,小朋友们都不喜欢他。
做操时,他总是心不在焉,一会儿做得很快,一会儿拍拍小朋友的肩,一会儿有乱蹦乱跳的,总之,他很少跟着音乐一起做操;上课时,老师讲课他根本不听,一会儿玩玩扣牌,老师把扣牌拿过来。他就拿出笔画画,老师说说他,他不画画了。然后就去拉同伴的衣服,弄得别的小朋友也没法上课。于是,我也觉袁肇振很不讨人喜欢。
那是在一次吃点时,让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那是一次吃鸡蛋的时候,刘雨褀没有分到鸡蛋,坐在那里哭。是因为他来晚了,老师没有点到他的名字。我连忙走到他的身边说:“不哭了,老师这就给你拿一个。”这时候,袁肇振走到刘雨褀身边说:“不要哭了,你吃我的。我跟着老师去拿,一边说一边把鸡蛋塞给了刘雨褀。看着袁肇振的举动,我有点激动了,我把袁肇振抱起来亲亲他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
我顿时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不能把孩子的调皮简单的理解为破坏纪律,更不能在感情上冷落他们。我们要用一颗温暖的爱心去包容孩子的调皮,其实调皮的孩子很可爱,就像我们班的袁肇振。
对调皮的孩子多点关爱
在班里,往往懂事听话的孩子会得到我们更多的关爱,而那些调皮、爱捣乱的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我们的批评,但仔细回想起来,其实那些调皮捣乱的孩子,也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
陈志豪小朋友是我们班的调皮大王、捣乱鬼。在与幼儿的交往中也特别容易发生冲突,小朋友们都不喜欢跟他一起玩。但在我的观察中,陈志豪小朋友其实特别喜欢与小朋友交往,也非常愿意与他们一起游戏。每次活动,他都积极的参加,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关注。但它与人交往的方法不太正确,所以经常导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平时有意识的与他进行接触,有时摸一下他的头,有时给他一个大大的微笑,有时与他交谈在与小朋友玩时,遇到情况怎么办,鼓励他与小伙伴要搞好团结,互相谦让,有玩具大家玩,学会与小朋友共享快乐……陈志豪小朋友的手工制作比较棒,在活动时,我刻意拿着他的作品向小朋友进行展示,进行表扬,引导孩子们向他学习。慢慢的,陈志豪小朋友的笑声多了,小朋友们都爱跟他玩了。
其实,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是纯洁的、善良的,让我们给那些调皮的孩子多一点关心,多一些爱护,换种态度看他们的顽皮。
多给调皮的孩子一些关爱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每天接触的是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所以我们教师应学会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爱,使人类特有的,最伟大的感情。那么老师的爱更是博爱了。我努力以一个教师无私的爱去理解、宽容、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孩子。
不管是在教育活动中,还是在游戏中,懂事听话的孩子总是会得到老师的关爱,而那些喜欢调皮、爱捣乱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批评教育,但往往又事与愿违。细想起来,其实这些喜欢调皮捣乱的孩子,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
袁栋勋是我们班个子最高,长得最魁梧的孩子,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看上去很讨人喜欢。可他又是典型的调皮大王,捣乱鬼。
作为幼儿教师,要学会尊重幼儿。也就是要努力做到不武断地批评或否定幼儿的想法和做法,不简单粗暴的指责幼儿,而是了解实情的来龙去脉,再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在与小朋友的游戏时特别容易发生冲突,小朋友们都不喜欢跟他交往。在我的观察中,袁栋勋其实特别喜欢与小朋友交往,也乐意与他们一起游戏。每次在区域活动中,他都积极的参加,表现自己,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关注。
但它与人交往的方法不是很正确,所以经常导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经常让小朋友给打小报告。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有意识的去接近他,多关注他,摸一下他的头,给他一个会意的微笑,与他交谈在与小朋友玩时,遇到情况怎么办,鼓励他与小伙伴要搞好团结,互相谦让,有玩具大家玩,学会与小朋友共享快乐。袁栋勋小朋友的手工制作比较棒,在活动时,我有意拿着他的作品向小朋友进行展示,进行表扬,引导孩子们向他学习。慢慢的,袁栋勋小朋友的笑声多了,小朋友们都爱跟他玩了。
“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是纯洁的、善良的,喜欢调皮的孩子也不例外。”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进步,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好老师。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是我们的教育宗旨,爱是我们的教育手段,让我们多一点爱心,多一些赏识,多关爱一下调皮的孩子吧!你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