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祺摔倒以后
发布时间:2021-09-10 幼儿小班语言活动方案 幼儿园感恩节亲子活动方案 幼儿拍卖活动方案今天,思祺不小心摔倒了。没想到,天祺等几个小朋友却哈哈大笑着跑过去压在思祺身上。旁边的孩子见状也纷纷效仿。我赶忙走过去,把压在最下面的思祺扶起来。本想向天祺等压在别人身上的小朋友发火,可又想,对于小托班的孩子来说,他们这样做只是觉得好玩,并不了解被压的孩子的感受,因而也不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如果我简单地批评几句效果未必好。我思考解决的对策嘴里什么也没说。
下午,我答应孩子们给他们讲故事,把在报纸上看到的“小猫救人”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一只小猫和老奶奶相依为命,一次,老奶奶在火上煮了饭后睡着了,饭烧干了就着起火来,小猫想尽办法救老奶奶,不停抓门以求得邻居的帮助……后来邻居们把门打开救出老奶奶,却发现小猫已经累得躺在地上了,爪子上血迹斑斑。听了故事后,许多孩子都哭了。我问孩子们:“你喜欢故事中的这只小猫吗,为什么?”
“小猫为了救老奶奶,自己都累坏了”
“小猫为了让邻居救老奶奶,爪子都流血了。”
“老奶奶遇到危险了,连小猫都帮助她。”
孩子们的回答表明他们听懂了故事,并被深深触动。我首先肯定了孩子们的想法,接着,我请孩子们再听一个发生在班里的故事。我把上午发生在思祺身上的事讲了一遍,当然隐去了幼儿的姓名,并请小朋友想一想、说一说你摔倒有什么感觉,别人再压到你身上有什么感觉。
“压在下面的小朋友该喘不上来气了。”
“把她压在底下多难受呀。”
“小朋友那么重,该把下面的小朋友压死了,就找不着爸爸妈妈了。”(wWw.djz525.cOM 励志的句子)
孩子们稚气的话语中道理讲得很明白。我又问:“要是你,你会怎么办?”
“把她扶起来。”
“给她掸掸土。”
“我们要像小花猫似的帮助有困难的人。”
……
思祺说:“我今天摔倒了手都疼了。”孩子们讨论得更热烈了,我看到,在此过程中天祺一句话也没说,但脸上的表情分明写着自己的难过和悔意。
孩子们是否明白了该怎样做了呢,我注意对此后孩子们的活动进行观察。
一天晚上放学发衣服时,思祺的衣服掉地上了,大宝发现了,赶紧帮助捡了起来这在以前是不太可能的,有的幼儿还可能会满不在乎地上去踩一脚,我赶紧表扬他爱帮助小朋友的行为就像那只小猫,大宝听了挺高兴。孩子们也纷纷表示自己也会帮助小朋友。果然,有了老师经常不断的强化,孩子们这样的行为越来越多。新来的海姿想妈妈了,美美掏出自己的新手捐给海姿擦眼泪;宏毅的鞋穿不上,天祺默默地蹲下使劲地帮他穿鞋……孩子们开始愿意帮助别人,愿意同情和关爱身边的朋友了,他们说:“我们要向小猫学习。”
可见,在小托班,当教师发现孩子们存在行为问题时,在不能让幼儿亲身体验行为结果的情况下,通过故事、讨论及不断的鼓励强化幼儿良好行为等方式唤起幼儿的同情心和爱心还是比较有效的。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摔倒后的爱心教育
随着老师的一声休息,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往外奔。
透过玻璃窗子,我发现小朋友都在看什么?我刚想出去,洪君高兴的走进来:“老师,快看哪!明明摔倒了。
”我紧走了几步,这时明明已经爬起,他咧着嘴,看上去这一摔挺痛得。
我连忙检查他是否受伤;围观的小朋友没有一人去扶他,去问候他一声。
这些孩子,怎么这样没有爱心?我心里思索着,决定趁此机会开个讨论会。
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明明摔倒了,我该怎么办?小朋友好奇的问:“老师,你写的什么字?”我读给他们听,他们歪着脑袋,眨着眼睛,我亲切的叫他们围坐在我的身边,就明明摔倒了,你们怎么想的说一说。
洪君说:“他的嘴都歪了,样子真好笑。
”名一则说:“我想拉他,他自己起来了。
”继杰却说:“活该,谁让他不听老师的话乱跑。
”还有几个小朋友说:“我们光顾笑了,忘了拉他了。
”听着孩子们天真的话语,我没有肯定谁对谁错,而是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小黄鸭和小青蛙》。
重点讲述了小青蛙受伤了,小黄鸭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小朋友仰着小脸,静静听着,不用太多的解释,他们能明白故事的道理。
反应最快语言表达强的梦婷说:“老师,我知道了,我们要学习小黄鸭去关心帮助别人;刚才,明明摔倒了,我们应该扶他起来,帮他拍掉身上的土。
”听了梦婷的一番话,我没说什么,掌声代表了一切。
虽然是一件小事,做老师的,只要稍加点化,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日常生活中,利用故事对幼儿进行教育,比空口说教更有哲理性,且幼儿容易接受。
彩笔摔坏以后
课间游戏中,小良和另一组的孩子们玩得很尽兴,他们一会儿。
小良是个很开朗的男孩,聪明灵活,很会察言观色,在家算是一霸王,心情好的时候还能讲讲道理,遇到不如意的时候,轻则哭闹耍脾气,重则拳打脚踢,死缠烂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害怕。
虽然家里学校较近,但从中班开始,小良就开始了全托生活。
在幼儿园的小良倒是很乖,自理能力也一步步提高,虽然玩起来风风火火的,在老师们的监督下还是能遵守规则,
进入大班的小良学习很上心,各项活动完成的很出色,和小朋友的关系大体上也相处得还好,恰巧班上新来了一个孩子是小良的亲戚,这个男孩子也很淘气,由于开始对孩子们的情况不太了解,第一周两个孩子坐的很近,活动课上我发现两个孩子在私下开始做小动作,你踢踢我的小凳子,我拉拉你的衣角。
有时以为老师没发现他俩的"小伎俩",还会心照不宣的会心一笑。
在几次谈心后,两个孩子知道了这事,上课时很是安分守己一些了。
就在这次课间活动时,小良在玩得高兴时,随手拿起小琪的彩笔盒往地上一扔,盒子把儿被摔断了,小琪是个很较真的女孩子,对自己的东西保管的很周到细致,书本文具干净整洁。
小琪拿着摔坏的彩笔找我解决问题,在对两个孩子进行询问之后,我问小亮怎么办?孩子很爽快地说:妈妈来了就赔给她。
小良一脸的痛快和不屑一顾让我觉得有必要和他谈谈关于责任与担当的话题。
小良称自己有私房钱,妈妈可以用他的钱买一盒彩笔赔给小琪。
我问他:你摔坏了别人的东西,应该谁来承担责任,谁来想办法解决问题。
孩子很认真地回答:我自己。
我告诉他:妈妈可以替你出钱买彩笔赔给小琪,但你对自己随意摔打别人东西,自己在做一件事情时会产生什么后果,都要去想一想。
我还给他提出一条解决难题的方案:把自己的笔盒外壳和小琪交换一下,虽不太方便,但还能用,也不必重新买一盒新的彩笔。
孩子若有所思,我让他回座位了。
放学时,小亮的姑姑和奶奶来接孩子,我们一起谈了这件事,但我们再次问小良怎么决定的,孩子坚持要买新的还给小琪。
姑姑也给孩子做工作,并帮着两个孩子换笔盒。
小良含着眼泪看着姑姑忙活着,我知道小良对自己的东西也有一定的眷念和爱惜,就好像自己的朋友和孩子一样,也不舍得分离。
姑姑答应回家给他粘一粘,孩子才点点头。
送走一家人,幼儿园已经安静下来了。
在幼儿园的点滴,孩子们的小故事就像一部永远也没结局的电视剧,主角轮流担当,情节丰富多彩,喜剧成分多于悲剧。
每个孩子都在自己不同的角色扮演中悄然成长着,不用给他们贴上什么标签,他们在自己营造的欢乐中快乐成长,感受生活的乐趣,也在一些小挫折小摩擦中,不断学习人生中的道理,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我们呢,见证着孩子们的成长,也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同他们一起成长。
让孩子学会摔倒
小游戏,我喜欢
在幼儿园里,除了正常的教育活动外,还有许多缝隙时间,如:餐前、餐后、活动前、活动后、起床后、喝水后等等。在这些缝隙的时间里,我总喜欢和孩子们玩一些动手动口的游戏,这样既满足了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又保持了双手的卫生,更避免了孩子们相互打闹的现象。
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的,无论何时都要让孩子们有事可做,让每一件小事都变成对孩子的一种培养,一种锻炼,大大减少了幼儿因无所事事而出现的不良生活行为。孩子们对这种小游戏都乐此不疲。这样,既避免了时间的浪费,又锻炼了孩子们手指的灵活性,开发了大脑。
让孩子学会摔倒
今天户外活动时,我们正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孩子们跑来跑去别提多高兴了。突然“砰”地一声,原来是李树祥小朋友摔倒了,只见他整个身体趴在地上。我赶紧跑过去把他扶起来,只见他的头上起了一个大包,嘴角也破了一点皮。
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成课题。于是,结合李树祥事件,以“保护自己”为题展开活动。
首先,我让孩子们观看跆拳道、摔跤及武术运动,也就是要让孩子们先学会被摔、学会保护自己。
其次,学习自我保护的简单方法,尤其要注意避免头、关节等重要部位受伤。
在一日活动中,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应是孩子们在人生路上的重要一课。
佳佳的糖葫芦摔坏以后……
今天我在“小手本领大”中请幼儿用橡皮泥为“娃娃家”制作“糖葫芦”。孩子们都专注地搓着、团着,这时有两个孩子偷偷地在一旁讲着悄悄话,为鼓励他们我就说:“谁做的又快又好,我就奖励他一个五角星。”佳佳从一开始就是那么地认真,她小心地从大块泥中分出一小块团着,不一会儿她就团好了几个“糖葫芦”。接下里就是要将几个“糖葫芦”连接好,串在小棒上,她的小脸露出了微笑。离成功仅是一步之遥,她更加小心地拼插着,到了最后一个连接处,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因为用力过猛棒子断了,“糖葫芦”也滚了一地,佳佳顿时皱起了眉头,再看看,有的“糖葫芦”已被踩坏了,要串好就必须从头再来了,如这样就不可能拿第一了,她再也按捺不住了,大声的叫了起来:“老师,我的棍子断了”。“再拿个棍子试试吧,别的小朋友能做好的事你也能行的。”我用信任的目光鼓励她,可她却没有了再继续做下去的勇气,她一直哭泣着,任凭我怎样劝她,她的嘴里一直喊:“我不要做了,不要做了。”最后,佳佳拿着我做好的“糖葫芦”安静了下来。
佳佳聪明活泼,性格开朗,在班级中算是一个各方面发展都较好的孩子,因此在集体面前经常受到教师表扬,孩子们更是以她作为学习的榜样,渐渐地佳佳有了一种惟我独尊的优越感,做任何事时她总是认为自己是做的最好的,同时在心里埋下了脆弱的种子。另外,她在家中是家人的小宝贝,百般呵护、宠爱有佳,当她有什么要求时家长总会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她,听惯了赞扬声的她,变得自尊又脆弱,做任何事时如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她就会发脾气,直至在家长的帮助下满意后才罢休。同样在制作“糖葫芦”中,佳佳得到赞扬的愿望很强烈,然而,事与愿违。因此这成了她日积月累无法面对挫折心态的导火线,同时也给我敲响了警钟,要关注孩子的成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
幼教随笔:家祺专注了
总之,幼儿都有潜能,他们能专注于做的任何事情,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及其与幼儿的互动,使得幼儿充满兴趣,对于活动才会有专注的精神去做。
在建构区的台面上有新提上许多“美香基”的盒子,包括喝完可乐的大小瓶子,晨间来园时,汪家琪又如同前一样,在教室里奔跑了两圈,突然他停在建构区,上下看了一会,接着他拿着珠珠盒及台面上的可乐瓶盖子,坐在位子上,一盖子一盖子地把珠珠倒进可乐瓶里,边倒边喊“可乐哟,谁要可乐?”喊了好几遍,所有的杯子里都装满了珠珠,只有陈海腾加入了他的队伍,其他的幼儿无动于衷,各自玩自己的,见此情景我赶上前去,“我要一杯可乐,多少钱?”见有顾客光临,汪家琪笑了“五元钱一杯。”“好,我要了”在他的手上轻拍了五下,算是给钱了,有了顾客的汪家琪显得更加买劲了地叫买。在老师的投入参与下,他的生意开始了,为扩大幼儿的经验,我又去光顾了,指着小杯的可乐说“我要这杯,多少钱?”“五元”“太贵了,刚刚大杯才五元,能不能便宜点”“好的,就三元吧。”“能不能再便宜点”“好,那就二元吧。”(可能顾客是老师砍价,使幼儿没有任何的防线,我又拍了他二下买走了这杯可乐。)整个晨间活动,汪家琪都在忙碌的。
是什么原因使得难得静下来的家琪如此专注呢?是幼儿已建立了某种购物的经验,是幼儿去“美香基”消费的经验,引导了他这次自发活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在该观察中,幼儿汪家琪已有购物和消费的经验,此种经验使得他自发地构建“买可乐”活动,也使得他兴趣由之生来,见其有兴趣我没有实行原计划中的晨间活动,而是顺应他的兴趣,放手让他去自主活动,幼儿没有了束缚,更加认真地活动,成就了对事情的专注。
《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汪家琪的生意无人回应,有可能教育价值在此就泯灭,老师能够敏感地察觉到他的需要及其活动继续的
需要,以顾客的身份进入买卖游戏,不但使活动得以进行,还拓展了幼儿的买卖经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生意很兴隆,但仅在于表面的,老师的再次加入使活动向前迈了一大步,讨价还价,大小杯比较,让幼儿的买卖经验得以提升。
总之,幼儿都有潜能,他们能专注于做的任何事情,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及其与幼儿的互动,使得幼儿充满兴趣,对于活动才会有专注的精神去做。
失败了以后……
“打框,学画横向、纵向的直线,巩固在轮廓线内涂色”在开展美术活动格子布以前,脑袋里装着这样的一个通俗的目标。这天我没有准备完整的范画,活动在简单的导入后,我开始即兴地示范作画,我一边拿着记号笔徒手画着,一边嘴里提炼着自以为很好的指导语“沿着边边画个框,框框里边扫线线,横横扫,从头扫到尾,密密扫,从上扫到下(示范横向画线);框框里边扫线线,竖竖扫,从上扫到下,密密扫,从头扫到尾。”格子布就这样“诞生”了,孩子们兴奋不已。随即就组织孩子开始绘画了,几分钟后,他们各式各样的格子布已经呈现在我的眼帘前了:一张纸上密密麻麻得布满了格子,这样的作图效果不仅看起来不美观,更是给后期的涂色活动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整个活动洋洋洒洒地时间拖得格外长,幼儿并没有享受到成品的成就感,神情中还略带了几分疲倦。
我不禁反思到:幼儿学到的,展现出来的,就是直接反馈给我的活动效果,其实孩子们对垂直画线条形成格子布是掌握地不错的,就是在线与线之间的距离控制不好,导致画面的整体效果并不好,如何克服这个难点呢?
“沿边缘打框,学习控制一定的间隔画相互垂直的横向、纵向的直线,巩固在轮廓线内涂色”带着这样的一个崭新的通俗的目标,我开始了再一次格子布绘画的教学活动。我依旧没有准备完整的范画,简单的导入后,我又开始即兴地示范作画,这一次,我先请孩子们说了一说怎么画,孩子们凭着先前的作画经验各抒己见,他们说的都是画格子的技能,一番议论之后我又开始一边拿着记号笔徒手画,一边说着指导语“沿着边边画个框,框框里边画线线,横横画两条,竖竖画两条,两条线线远远不牵手”随即又追问了一句:“横横画几条线线,竖竖画几条线线呀?”崭新的格子布“诞生”了,这回看起来是大大的六个格子,孩子们在兴奋中又开始再一次的绘画,打框、画线、涂色都没什么问题,我只是在画线的过程中帮助了个别孩子控制线与线的距离。这次的格子布孩子们画得特别开心,效果也好了许多。
在后来的“装饰毛巾”的绘画活动中,孩子们用各种颜色的蜡笔画间隔线、画圆圈、画**等花纹进行装饰,那格子布的花纹赫然抓住了我的眼球,“好漂亮的格子布毛巾!”我赞叹着表扬,作画的孩子笑容满满,衣服开心的样子,于是又引来了一次“格子布毛巾”风波。孩子们画得不亦说乎。
小班的孩子具体形象思维明显,都是直接行动思维,在作画的过程中往往是想到啥画出啥,所以他们只记着要横横画线和竖竖画线,并没有事先构思好要怎么画,对他们来说控制线与线之间的距离着实是比较困难的事,但是可以利用幼儿现有水平:会四以内的数数,来辅助幼儿构图,引导幼儿横画两条线,竖画两条线的方法构图好格子布。各个年龄特点可以融会贯通,以达成互补的效果。其次,教师的指导语对幼儿来说也是十分要紧的:指导语必须具备严谨性,第一次活动中的“密密扫”给幼儿造成了很大的作画误区,是活动失败,在反思过后的第二次调整活动中相对有了较好的效果。
还需要的就是自身的教学反省,活动在备课的过程中准备不够严谨,虽然看到了显性的物质准备,但是实质的内容准备作为教师的我并没有构思缜密,没有按预设折射出幼儿的反应与效果,只是欠缺考虑的,也是第一次活动失败的最重要原因。
喉咙沙哑以后
秋天,我受了风寒以后,开始咳嗽,继而喉咙沙哑,讲话非常吃力,在我说明情况以后,孩子们都点点头表示理解,超超站起来说:“没关系,刘老师,你可以做动作和我们说话!”大家都表示赞同。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经常看到的是:我口含润喉片,抿紧嘴唇,却在不停地用手势和表情指挥孩子们。真真做操时,没踩到点上,队伍看上去很不整齐,我不像往常那样大声的喊:“真真,找好你的小点子!”而是走过去搂着她的肩膀带她到小点子上,她做操的动作更神气了;齐齐画画时不小心把彩笔涂到了桌子上,我不像往常那样说:“当心点,用纸巾擦擦吧!”而是轻轻的摸了摸他的头,为他递上了纸巾,他不好意思的伸了伸舌头;方方吃饭时,只用小勺拨米饭,迟迟不送到嘴里,我不像往常那样说她:“怎么这么慢?”而是蹲下身,朝她做了一个大口吃饭的动作,她就笑眯眯的吃了起来;婷婷走楼梯时,动作特别慢,我不像往常那样提醒她:“一步一步快点走!”而是拉起了她的小手,和她慢慢一起走过,她露出了开心的微笑。
喉咙沙哑以后,我更受小朋友的欢迎了,他们认为刘老师不发火了,像我们的好朋友,刘老师经常摸摸这个,抱抱那个,更像妈妈了,刘老师批评小朋友也做动作,不像以前那么罗嗦了……这不免让我喜悦之余又陷入了沉思,原来我在小朋友的心目中竟是一个罗嗦、爱发火、又不懂得呵护小朋友的老师。没过几天,我的嗓子好了,但我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悟到了他们正在“怀念”喉咙沙哑的刘老师。
没了胶水以后
寒冷的冬天来了,我们把教室打扮得漂亮些好吗?”孩子们说:“好!”于是孩子们情绪高昂地围在一起,用自己亲手制作的果子和绿叶布置我们班级。这时,俊俊急切地喊道:“老师,我们没有胶水了。”我只好请别的老师去领胶水。等候的时候,俊俊又喊了起来“老师,你快看,彬彬在干吗?”大家都围过去,只见彬彬一手拿着绿叶,一手沾着自己的口水在往绿叶上的背面涂抹,再粘到墙上。他抬起头,得意地说:“我的办法不错吧?”小朋友都喊了起来,“好什么?真脏”看着这一系列动作,虽然我也觉得有点恶心,却没有批评他,而是说:“你们说,没有胶水时,还可以用什么代替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站起来说:“可以用面粉加水,在火上煮成糨糊,还可以用面条……”我夸奖了每个发言的孩子。我在想,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不恰当的方法,我们应怎样正确引导他们呢?批评和训斥都是不正确的做法,及时引导孩子去观察、去辨别、教孩子辨别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不可用的东西。在教学中,应注意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手段,让孩子懂得更多,知识面更广,使他们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