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倒了我不哭
发布时间:2021-05-10 我是幼师我骄傲的演讲稿 我是幼师我骄傲演讲稿范文 教案我上幼儿园案例:
一次户外活动跳皮筋时,于景小朋友被皮筋拌倒在地上,她小嘴一咧就要哭,我走上前去说:“看看我们的小于景多勇敢啊!摔倒了也不哭”,马上就有小朋友要来扶她,我对小朋友说:“于景可勇敢了,自己摔倒了自己爬起来,我们大家为于景鼓鼓掌吧!”在小朋友们的掌声中于景终于爬起来了,连咧着嘴要哭的表情也憋回去了,露出了腼腆的微笑,于是我给他们讲了个故事《我不哭,我真棒》。
讲到毛毛熊跳高摔一跤时,我问于景“刚才于景和毛毛熊一样,也摔了一跤,摔了跤疼不疼?”于景不好意思地小声说:“疼”。皓皓说:“那天妈妈骑车子,把我摔了,屁股都摔疼了。”“你哭了吗?”“哭了。”皓皓嘻嘻地笑着说。孩子们哈哈大笑,“老师、老师,我踢球时把脚摔破了,还留血了都没哭。怡然自豪地说。“你真是个勇敢的孩子!”我对怡然竖起了大拇指,“那毛毛熊哭了吗?”我接着往下讲,孩子们听完高兴地说:“毛毛熊和怡然一样都是勇敢的孩子。”接下来的故事水到渠成,故事节奏的重复,降低了幼儿学习的难度。最后,当我问到:如果以后你再遇到摔了一下,碰了一下的事情时,你还哭吗?孩子们都异口同声地告诉我:“不哭,不哭,做勇敢的孩子!”我笑了,为孩子们的成长而欣慰。YJS21.COM
分析与反思:
生活中有些家长太溺爱孩子,孩子摔了跤,马上跑过去,把孩子抱在怀里问这问那,其实一点事儿也没有,但这时孩子往往会哇哇大哭,其实他不是疼得想哭,而是让家长过度的担心和爱护给“吓”哭的,不得不哭。
1、幼儿是主体
孩子是每个家庭中的“宝贝”,家长的过度保护,会使他们成为“温室里的花朵”。孩子们常会遇到摔跤、碰头之类的小挫折,有的孩子动不动就爱哭鼻子,如何面对这些小挫折呢?故事《我不哭、我真棒》情节生动、语言简洁自然,孩子们爱听。
2、教师是主导
作为老师,对幼儿进行正确指导,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引导孩子们面对挫折,擦去眼泪,要让孩子们知道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
3、师幼互动是主线
一次成功的活动,离不开老师和幼儿的互动。老师和幼儿一起快乐地游戏,活动进展比较顺利,让孩子们都成为勇敢的孩子,达到活动目的。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不倒翁课件
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除了其他任务,教案和课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老师在准备教案和课件时,必须严谨认真,不能草率应付。教案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指南,对教学过程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给您提供关于“不倒翁课件”的优质文章,小编特意推荐了一些,希望能够帮助和支持您,让您寻找到内心的力量和自信!
不倒翁课件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谱,能有表情地朗读儿歌。
2.愿意在集体面前表现不倒翁可爱的形象。
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4.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活动准备】
老爷爷不倒翁,儿歌图谱。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儿歌猜谜激发幼儿兴趣,导入活动。
1.幼儿猜谜语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玩的东西,听一听,猜一猜,看谁能猜出来它是什么。
2.师:对了,是不倒翁,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儿歌《不倒翁》,小朋友听一听不倒翁是什么样的?它在做什么?
二、学习儿歌。
(一)幼儿安静完整倾听儿歌,初步理解儿歌的主要内容。
师提问:儿歌里有谁啊?儿歌里的不倒翁爷爷它是什么样子的?请你把图找出来(师根据幼儿回答。如:不倒翁爷爷不动的时候看上去很呆,你们说他呆不呆呢?(呆样图)胡子怎么样?(胡子图)样子这么可爱像谁?,推一推(推的图)他会怎样?歪一歪(歪的图),要不倒翁爷爷睡下去,他会怎样?又站起来。
(二)幼儿看图谱学习儿歌。
1.师指图谱念儿歌,帮助幼儿再次理解儿歌。
师提问:你喜欢儿歌的哪一句?
2.结合图谱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3.分析儿歌,引导幼儿有表情地朗诵。
师:不倒翁可爱吗?我们念儿歌的时候怎么做能把不倒翁的可爱表现出来呢?
4.分组再次朗读儿歌。
师:现在请男生女生组来比一比,看谁念的好听,还能像不倒翁一样可爱。
三、游戏“学做不倒翁”,让幼儿结伴表演。
师:我们今天学会了这首儿歌,名字叫什么呢?小朋友找你旁边的好伙伴,我们一起来当不倒翁,边念儿歌边表演吧。
【活动延伸】
回家将《不倒翁》儿歌朗读给爸爸妈妈听,共同游戏。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不倒翁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不倒××的制作活动。
2、学会写一段连贯的话,会适当地运用连词。
3、初步学会对事物作简单的描述。
设计意图:
教材原本定的内容是“做不倒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忽视了学生的喜好,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写作的质量。我的设计扩大了范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做自己喜欢的人,如:不倒妈妈、不倒老师、不倒弟弟等;也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动物,如:不倒猫咪、不倒老虎,甚至不倒流氓兔……学生因为有了选择,因为自已喜欢,才会乐于动手、乐于介绍、乐于.写作,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千篇一律、而是各具特色、各有童趣了。
过程设计:
1、欣赏玩具,诱发兴趣
出示玩具不倒翁,猜猜它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叫“不倒翁”?喜欢吗?为什么?
2、教师制作,学生观察
教师演示制作过程,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教师板书连接词:先接着再然后最后。
3、扩大范围,学生选择
同学们不一定非要做不倒翁,可以做你喜欢的人,也可以做你喜欢的动物。想一想,你会给大家什么样的惊喜?当然在制作过程中,也可以用上你喜欢的装饰物。还可以找伙伴分工合作。
4、人人动手,全班交流
制作完毕,大家可以互相欣赏评比一番,也可吸收别人的长处,“补已之短”。
5、上台口述,集体评议
小组派代表上台讲一讲你是如何制作这人不倒××的,集体评议,教师小结。
6、练习.写作,互相修改
把你刚才说的写下来,就是一篇好文章了。◆
不倒翁课件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感知“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2、在活动中提高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喜欢参加科学活动,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
教师的大操作单;教师的魔术道具
幼儿操作材料:果冻壳、纸团、象棋、橡皮泥、每组放东西的小箩筐
活动过程 :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导入
1、变魔术:果冻壳不会倒。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魔术,我要让果冻壳娃娃在桌子上摇来摇去,跳跳舞,谁来帮帮它”
幼儿尝试失败得出它底部是球形的,很不稳。
2、教师变魔术激发幼儿兴趣。
二)、探索得出合适的的魔术道具――橡皮泥
1、介绍不倒翁
师:“其实这种摇来摇去不会倒的玩具我们叫它不倒翁。”
2、师交代任务:“要完成一个魔术必须要有合适的道具,我往里面放入了一样东西,到底是什么啊?”
教师出示果冻壳、纸团、围棋子、橡皮泥引导幼儿猜想什么道具可以成功。
幼儿猜想实验结果,教师记录大操作单。
3、幼儿自由探索。
4、请幼儿分别说一说各种材料有没有成功。
5、教师以魔术师身份揭秘“道具”――橡皮泥,并完成大操作单
三)、探索得出魔术的手法:橡皮泥的摆放
1、师:“有的小朋友刚才明明就是用的橡皮泥,可是也没成功,所以说魔术不仅需要魔术道具,还要有正确的手法才能真正成功,什么叫手法呢,就是说橡皮泥要放多少,应该怎么放?”
2、幼儿探索尝试:幼儿将成功的不到翁放在教室前的桌子上,探讨为什么有的不倒翁成功有的不倒翁不成功。
3、小结制作不倒翁的秘诀:不多也不少;底部要粘牢;左右一样高。
四)、成功制作不倒翁,结束活动
1、幼儿带着口诀再次尝试成功地使果冻娃娃摇起来。
2、听音乐律动《不倒翁》。
不倒翁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把样来起”。会按笔顺正确描写“把样来”3个字。
2.复习复韵母“aieiui”,能拼读带有这三个复韵母的音节。
3.能正确朗读儿歌,鼓励学生背诵儿歌。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并背诵儿歌,在阅读中认读“把样站起”4个生字。
【教学难点】
复习复韵母“aieiui”,能拼读带有这三个复韵母的音节。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预习】
听课文录音,跟着读一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把样站起”。会按笔顺正确描写“把 站”3个字。
2.能正确朗读儿歌,鼓励学生背诵儿歌。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4个生字“把样站起”。会按笔顺正确描写“把 站”3个字。
【教学难点】
1.认识本课4个生字“把样站起”。会按笔顺正确描写“把 站”3个字。
2.能正确朗读儿歌,鼓励学生背诵儿歌。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提问:我们平时喜欢哪些玩具?
2、出示不倒翁:你们看,这是什么?谁上来玩一玩。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玩具的儿歌——不倒翁(出示PPT),齐读课题
二、教学生字:
1、看动画,听课文录音,一边听一边记,想想儿歌讲了什么?
2、交流
3、出示课文:说你呆,你真呆,胡子一把,样子像小孩。
说你呆,你不呆,推你倒下,你又站起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及时纠音。
(2)用各种形式朗读。(指名读,挑战读,齐读。)教师适时点评,鼓励读得有感情的同学。
4、这篇课文有几个生字宝宝,我们先来学习。
5.学习“把”。
①小老师教
②交流记字的好方法
③数数“把”有几笔组成?(课件电脑演示,共2遍)第7笔是什么笔画??
(出示课件复习“竖弯钩”)(谁来书空)
④学习量词:课文里说一(把)胡子,注意胡子的子读轻声。出示PPT
“把”在这里做量词,我们还可以说一把( )呢。(学生交流,说不出,老师告诉学生)出示PPT一把(扇子)、一把(草)等。(跟老师读)
6.学习“样”。
①不倒翁的样子像小孩,长得非常可爱,出示生字卡片:样
②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样”吗?(左右结构,左木字旁,右羊)
③谁来带领大家书空?
④组词:样子,样本,模样,榜样。
过渡:你们看,你推他倒下,不倒翁又站起来
7.学习“站”。
①小老师教大家
②你们看,这个音节是翘舌音,谁再来读?
③“站”就是“立”,所以左边是个“立字旁”,注意“横”改成“提”
8.学习“起”。
①小老师领读
②怎么记住?(走字旁加自己的己)
9.学习“起”
①小老师教大家一起写,教师示范。
②“起”和“来”在一起,合成一个词“起来”跟老师读,注意轻声(开火车读)③怎么记住它?
④看课件电脑演示,数数有几笔?第2笔是什么?
师:下面我们看老师写生字“起”。想一想:写这个字时要注意什么呢?指名回答。师一边板书“起”,一边提醒学生:先写走 再写己
【说明】
在生字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的能力;依据学生的生活体验,个性化地学习生字,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本课生字不多,难度也不大,学生又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所以生字可以一起出现,集中拼读反馈。
三、读儿歌
1.过渡:小朋友,你们已经认识了四个生字宝宝,在这首儿歌里还藏着一个难读的词语宝宝,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PPT:胡子)读轻声(老师范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读正确:
现在我们把字宝宝、词语宝宝送回儿歌中,让我们一起把儿歌读正确。
A、自由读
B、指名读(及时点评,围绕读正确点评)
C、齐读
3.师:同学们,儿歌里一会儿说不倒翁呆,一会儿又说不倒翁不呆,那你认为它到底呆不呆呢?自己再把儿歌读一读(出示课件)
4、交流。(好玩,可爱)
5、指导朗读。
师:是啊,不倒翁其实一点也不呆,可好玩,可爱了。
①根据班级情况(老师范读,谁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谁来读,大家听一听他是不是把不倒翁很有趣的样子读出来了。
②师生配合读,同桌边做动作读,同桌上来读,要读出活泼,俏皮的感觉。
③齐背诵。
④小结:是啊,不倒翁真是太俏皮可爱了。
【说明】
指导学生经历读通、读懂、读好的过程,感受内容,熟读成诵;通过示范、激励、竞赛等手段,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诵读活动中来,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记忆所识的汉字,积累语言材料。
四、巩固练习,写字指导:
1叫号游戏:“把样 站来起”。
2词语复习
3描写书上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声母“aieiui”,能拼读带有这三个复韵母的音节。
2、继续了解儿歌押韵的特点。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4个生字“把样站起”。会按笔顺正确描写“把 站”3个字。
2、继续了解儿歌押韵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认识本课4个生字“把样站起”。会按笔顺正确描写“把 站”3个字。
1、复习声母“aieiui”,能拼读带有这三个复韵母的音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复韵母aieiui(出示PPT)
2、做叫号游戏(如:ai是几号音,或几号几号什么音)
3、拼读音节:zhaichaishaizaicaisai(自由读,指名读)
二、拼读音节(出示PPT)
1、拼读音节
请学生进行四声练习,有些音节连成词语)
zāi: 栽树 zǎi记载zài 再见
cāi 猜谜 猜疑 cái 才能 木材 cǎi 采用彩排 cài 蔬菜 青菜 sāi 腮帮子 鱼鳃 sài 比赛 赛跑
guī 规矩 法规 guǐ 轨道 诡计
guì 宝贵跪下桂花 kuī 吃亏 幸亏 kuí 葵花 Kuì 羞愧
hūi 指挥 挥手 húi 回首 hǔi 后悔hùi 开会 智慧
bēi 杯子,背包 běi北方b??i 具备被子p??i陪伴培养 p??i 配音 佩服 配药 配合
fēi 飞鸟飞虫 f??i牛肥马壮肥胖 fěi 翡翠 f??i浪费 费力费用 费事 m??i 没有 měi 每天美丽美化 美貌 m??i 魅力 春光明媚
2.拼读音节词语(PPT出示,学生个别拼、齐读,找出韵母是aieiui的字)báiɡē m??ihuālù huītù
3、投影出示:看图拼拼说说:Hǎiguī cìwei hǎishīshài
【说明】
本阶段,要集中一定的精力指导学生学习汉语拼音,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区分形近、音近的声母和韵母,训练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拼读音节的能力。
三、读儿歌,复习押韵
1、PPT出示整首儿歌,找出儿歌中带有aieiui的字,进行认真拼读
2、大家再读一读儿歌,有什么发现吗?(最后一个韵母都是ai)
2、师小结:儿歌有了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
四、回家作业:
1、复习带有“aieiui”三拼音音节。
2、认读书上生字
【附板书】
18、不倒翁
把 样 站 起
báiɡē m??ihuālù huītù
白 鸽 梅 花 鹿 灰 兔
不倒翁课件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感知不倒翁不倒的秘密,激发探索兴趣。
2、学习根据自己了解的原理,动手制作不倒翁。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活动重点:
了解、感知不倒翁不倒的秘密,激发探索兴趣。
活动难点:
学习根据自己了解的原理,动手制作不倒翁,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不倒翁数个;木板、锥体等物体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不倒翁,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不倒翁)你知道它的名字怎么得来的吗?
教师:因为不倒翁放好后,怎么摇动都不会倒下来!
二、幼儿观察不倒翁,找出它不倒的原因。
1、教师摇动不倒翁,幼儿观察。
教师:请你再次观察一下不倒翁,找找它为什么能摇摆却不倒的原因?不倒翁为什么怎么推它也不倒下?
2、幼儿分组,带着问题去操作、探索和发现不倒翁的不倒的原因。教师巡回观察。
3、集体活动环节。(了解不倒翁的外型特征。)
教师:它的底部是什么样子?它的顶部是什么样子?它的上端和下端在操作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不倒翁为什么不倒?
教师: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一:它的身体上重下轻,底部有一块较重的铁块;二是底面面积较大并且圆滑,向一边倾斜时,重力的作用使它摇摆起来。
三、探索重心、物体底面面积的大小与稳定性之间的简单道理。
1、幼儿分组操作木板,锥体,让操作物体站立。
2、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共同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站立,寻找发现物体稳定性与物体的什么特征有关系。锥体为什么锥部在下的时,它站立不起来?
3、操作不倒翁,让它左右大摇大摆,发现重心与重力作用之间的简单的关系。
教师:通过木板的站立的不同方式,发现底面面积越大,物体越稳定。通过操作不倒翁,当不倒翁倒向左边时,重心和重力作用线在接触点的右边,反之相同;不倒翁倾斜的程度越大,重力产生的作用就越大,摆动就越大。
四、 幼儿边玩不倒翁边念儿歌边动作结束。
教师: 老师还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不倒翁,真好玩,样子长的也很独特;头儿小来,脚儿大,头儿轻来,脚儿重;左推它不倒,右摇它不倒;倾斜的越大,摆动的越大;往左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线(接触点)在右边;往右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线(接触点)在左边;摇摇摇,摆摆摆,不倒翁是我的好玩伴。
不倒翁课件 篇6
活动目标:
1. 积极探索不倒翁,发现不倒翁不会倒的秘密。
2.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并大胆尝试动手操作,敢于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 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 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
1.不倒翁一个。
2.自制绘画图谱(不倒翁的组成原理6张)。
3.背景音乐《不倒翁》。
学具:
大小不一的不倒翁制作材料人手一份,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的方式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应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听好了:
“圆圆的身体左右摇,你推它来我推它,推来推去它不倒。猜猜看,是什么?” (幼儿自由猜想后,教师出示不倒翁)
二.初步探索不倒翁不会倒的秘密
1.师:对了,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的名字叫不倒翁,谁知道它有什么本领呢?
根据幼儿说的本领教师进行示范。(比如它不会倒) 师:好,刚才小朋友说它不会倒,那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先把不倒翁摆正,这时候它是直直的,然后用手去点一下它。它就开始摇摆,可是它有没有倒呀?没有,它还是直直的。)
2.师:不倒翁真的不会倒,它一直是直直的,那小朋友有没有想过它为什么不会倒呢?不倒翁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我们来一起拆拆看好不好(打开不倒翁)首先呢,它有一个圆圆的,滑滑的底部,那我们看看这里面是什么?哦,有一块橡皮泥,这块橡皮泥是粘在中间的对不对?那如果我们把它粘在旁边会怎么样,猜猜看(往一边倒,试验)证明不倒翁里面的重物一定要粘在中间。
3.师:把底部反过来,橡皮泥不掉,果果粘不紧,又会怎么样呢?(试验)证明:中间的重物不仅要粘中间还要粘得牢牢的。
三.幼儿动手制作不倒翁,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发现不倒翁的制作原理
1. 师:想不想自己来做一个不倒翁呢? 疑问1
师:讲解不倒翁的组成:一个扇形,圆圆滑滑的底部,还有一个重物,重物要放中间还要粘得牢牢的。
幼儿第一次操作完毕,将幼儿完成的不倒翁摆在前面,逐个逐个进行试验,检验幼儿做的是否成功。
(成功的不倒翁放在地上再次展示一次,师幼共同探讨为什么有的成功了有的没有成功。)
假设幼儿出现的状况:橡皮泥没有粘牢,橡皮泥没有粘在底部。(提醒幼儿,橡皮泥要粘住。仔细检查粘住了没有?)
为什么它的不倒翁有点歪我的不歪,站起来还是直直的? 教师做实验,将橡皮泥紧紧粘在不倒翁的边上,幼儿观察。
实验证明:不倒翁里面的橡皮泥不仅要紧紧的粘住,还要粘在它的底部才行。
活动延伸:
师:好的,今天回家以后,请小朋友回去探索还可不可以用其他不同的材料做不倒翁? .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既有科学的探索,又有动手制作,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都会比较喜欢、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在活动前我认为不倒翁应该是小朋友生活中经常玩的一种玩具,不倒翁真勇敢,我们也要学习不倒翁遇到困难继续站起来的精神。让我们和你的小伙伴介绍下你的不倒翁吧。
小百科:不倒翁是一种古老的中国儿童玩具,最早记载出现于唐代。形状像人而在造形和重量上制成一经触动就摇摆然后恢复直立状态。
老师,我不敢了
每次谈到不听话的孩子,我们往往提到体罚与变相体罚。我国《教师法》在第八条中规定:“教师不得污辱学生,不得体罚学生。”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也作出了相应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尽管法律明确指出了,但体罚现象,依然还在发生。
案例一:语言活动。老师正在给孩子们讲故事。孩子们都听得津津有味。这时,科科突然唱起歌来。“科科,把小嘴巴闭劳!你看,其他小朋友坐得多好啊!”老师第一次警告他。过了3分钟,科科又坐不住了,去玩旁边小朋友的衣服。“老师,科科在玩我的衣服”小朋友说。“科科,你给我上来!站门后去!”老师发火了。科科无奈的站着,其他孩子坐得更好了。过了一会儿,科科站不住了,趁老师给孩子发书的时候,悄悄的坐在了地上休息。老师看见了,气得一把拉起他“你怎么脸皮那么厚,说什么都不听的!真是不打不行了!”老师打了他几下手。科科疼得哭了。“不许哭!再哭就把你扔到垃圾桶里去,要大灰狼吃了你!”科科马上忍住了:“老师,我不哭了,我以后不敢了……”老师很得意,要小朋友下课。
案例二:数学课--复习6以内的加减法。老师讲解后要小朋友练习。很多同学都做好了,并得到了老师奖励的小红花,只有晓晓还没有做好,晓晓说:“老师我不会做。”老师耐心的教她。晓晓还不会做,拿着书问老师:“老师,是不是这样做的啊?”老师不耐烦地说:“你怎么这么笨,刚才你小耳朵在听什么?!自己想!”晓晓无奈的坐回自己的位子上,她还是不会做,就拿起笔在本子上画起画来。老师走过去一看,顿时火冒三丈“你吃什么的啊,怎么教都教不会,不要读书就回去要饭好了!”孩子一脸无辜的看着她。
案例三:午睡了。其他的孩子都睡着了。比比还是睡不着,一个人自言自语地说话,还时不时唱起歌来。“比比,睡觉了哦。”老师提醒他。第二次老师走进教室,“比比,你到底睡不睡?!不睡的话就出去好了!”比比安静了。老师第三次走进教室,比比还在说话。老师劝解了许多次仍是没有效果,就用透明胶粘住他的嘴。比比终于安静了。
以上案例给我除了震惊就是不解!现在是二十一世纪的新社会怎么还有这么多的事情发生呢?教师,是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啊。在现今的教育中,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不良现象屡屡发生,体罚学生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多,体罚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体罚带来的不是良性结果而是恶性悲剧。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反思、我们反醒……体罚与变相体罚:
1、殴打。如果批评还教训不了孩子的话,那么打学生,就足以表现出教师地位的至高无上了。就像案例一中,这个老师本以为打耳光是处罚调皮幼儿最安全的课堂控制方法,不料不仅没达到这种效果,还招致社会的谴责和学校的处分。
2、罚站。相对而言,罚站是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体罚方式。从学生习以为常的表情来看,罚站绝不是一种偶然现象。有教师认为:我既不打学生耳光,又不拉学生头发,更不殴打学生,罚站学生,根本不算体罚。同时,罚站也很少招致社会、学校、家长批评,学生又承受得了。因而,只要是学生违规就随时可以罚站他。甚至有些教师把罚站这一招频频使用,屡屡得手。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王老师在上课时,发现有个小朋友在玩小汽车,于是大吼一声:“你要玩就站到教室外面去玩!”孩子无奈的在教室外站着,过了半小时,孩子家长来园送衣服,发现自己的儿子站在外面。于是怒气冲冲地闯进教室:“我儿子是到学校来接受教育的,不是来学校站岗放哨的!此时的王老师无话可话,只是赔礼道歉的份。罚站这种教育方法,学生虽然最能看懂,但效果甚微。
3、差辱。有好大一部分教师,不顾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任意地训斥、辱骂、讽刺、挖苦和嘲笑学生。比如,有的教师骂学生“有娘养,没娘教”、“朽木不可雕”、“脸比城墙厚”……甚至还有的教师给学生取难听的绰号,引得同学耻笑。这样的差辱必然会损伤幼儿的自尊心,使他们因痛苦而失望,而变得灰心丧气。
4、威胁。一些教师经常威胁、恐吓学生。比如说什么,“以后再这样做就不要你了!”“饭不吃就把你扔垃圾筒里去!”这种威胁幼儿表面上感到无所谓,内心却是非常痛苦的,势必会造成幼儿各种反抗心理的产生,给学校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
事实上,教育学生只用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老师,也就是“不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老师,学生心里只有憎恨。作为教师应有一种奉献精神,以“护花者”来对待学生,不要以什么“不打不成材”的观念来对待学生。工作中,不妨采用以下几招:
一是要把学生当人。学生既然是人,就有人格尊严,就有尊重和自尊的需要,教师必须把他们当作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来对待;既然学生是人,就有差异,十个指头有长短,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而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要承认这种差异,悦纳这种差异,允许学生优秀,也允许学生不优秀,鼓励学生的进步,也容忍学生的退步;成绩好的学生是可爱的,暂时落后的学生也是可爱的;听话的学生是可爱的,淘气顽皮的学生也是可爱的。这样,就有可能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在理想的师生关系中享受人间最美好的感情。
二是把孩子当孩子。学生是人,但这种人不是“大人”,而是“小人”,不管他的个子有多高,块头有多大,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眼里看到的世界与教师眼里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他们犯的错误有很多是成长中的必然,是美丽的错误,是教师年轻时也犯过的错误。我们要蹲下来与孩子说话,宽容地看待他们,全面地发展地看待他们。如此,教师就可以大大减少因“恨铁不成钢”而产生的极度焦虑、愤怒和哀怨,在师生友好交往中与孩子们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
三是把学生当学生。学生是人,是孩子,我们要尊重他们,爱护他们,保护他们,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放弃严格教育的责任。教育的最终目的和终极的功能是为年轻一代的幸福服务,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今天的幸福负责,也要为他们明天的幸福、一生的幸福负责。这种责任感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滋润剂。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所见所闻,使我深切地感到:为师之道贵在把学生当人看,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这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自己要带着爱心、诚心、耐心去教育学生,做到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
一、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爱心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首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因此,上课时我总是面带微笑,声情并茂;学生失败时我给予真心抚慰;学生苦恼时悉心倾听;学生迷茫时及时指点迷津。人非草木,面对老师无微不至的爱,学生心灵得到抚慰的同时将其内化为前进的动力,又哪有不成功之理?我就是这样不遗余力地对他们倾注爱心,在班级集体里精心营造和谐氛围,让他们体验到集体的温暖和同学的友谊。
二、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较之优秀生,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因此,一旦他们犯错,作为教师应做到以诚相见,以诚相待,切忌当众批评、体罚或变相体罚,否则必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失去他们的信任。如我班以前有个令众老师头痛女学生叫李某,她不爱学习,上课总是“闲”不住搞捣乱。任课老师多次找她谈话,她要么百般抵赖,要么爱理不理,老师们对她感到无可奈何。对于这样的学生该如何进行教育呢?我采取了真诚疏导的方法,与其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经过多次真诚谈心感化,该生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成绩也有了显着地提高。
三、以耐心期待他们的转化教育学生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特别是对于后进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学会宽容和忍耐,应多进行心理换位,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学生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如我班有一男生叫王某,学习成绩很差,纪律也自由散漫。经过一个阶段观察,发现王某篮球打得好且很会表现自己。在校篮球赛中王某表现特别出色,我借机将他大大表扬了一番,还让他当体育委员,使他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并鼓励他德、智、体各方面都要有进步。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王某的纪律意识加强了,学习成绩也在逐渐提高。当然,学生的进步要有一个过程,作为教师须有足够的耐心,反复抓,抓反复,公正地评价学生,为成功转化积极创造有利条件。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中,他就学会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教育是一种文明,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爱……请不要用体罚这一粗鲁玷污教育这一神圣的事业吧!
我的小手镯不见了
今天下午起床后,当我们几位老师正在给宝贝们梳头发时,阳阳宝贝眼睛红红的走到曹老师面前,说:“老师,我的小铃铛手镯不见了。”当时我们听后,第一反应想可能是宝贝在起床后将手镯丢在了床上,忘了拿,于是让她回到自己的床铺来寻找。可是没过一会儿她告诉我们说没有,她所睡的班级老师也帮她在床铺寻找了两遍,最终也是无功而返。沈浩然宝贝说是小璇(化名)宝贝拿的,于是曹老师将小璇宝贝喊至面前问,可是小璇宝贝确说没有拿,说睡觉前借她手镯玩了一下,后来还给她了,再后来睡着后就不知道了。我当时心想有可能是宝贝不小心将手镯丢在床铺底下了,于是我又跑去她所睡班级,将床铺翻了个底朝天,可还是没有。回来后我想,阳阳宝贝和小璇宝贝是睡在一张床上的,而且小朋友都指认说是小璇宝贝拿的,于是我在想难道真的小璇宝贝拿的吗?
当我回到班级后,我将小璇宝贝喊了过来,再次问她是否有看见阳阳的小手镯,她还是矢口否认了。于是实在没办法我让她将自己的书包拿过来,我让她自己将书包打开,并查看里面是否有小手镯,自己掏掏自己的小口袋,还是什么都没有。这时我班的梅既友宝贝拿了一对小手镯过来了,我一看,咦,这不()正是阳阳丢失的那对银手镯吗,怎么会在梅既友手中呢?经过曹老师询问过后,我们才得知,原来在我让小璇宝贝将书包拿过来查看的时候,小璇偷偷地将手镯放到梅既友的抽屉里,梅既友害怕老师找他于是颤颤巍巍的拿着手镯交给老师,并急忙为自己解释,当时那情景也确实挺搞笑的,但同时我们也很生气,也是没想到这事。一个大班的孩子怎么会拿别人东西,而且当我们让她拿出书包要查看时,她竟然还想办法将手镯放置他人处。
原因分析:
在我们的潜意识里,遇到这种情况,一定会有个字若隐若现,只是没有勇气直接说出来,那就是“偷”字。相信很多家长也经历过类似的“事件”,比如宝贝将幼儿园的东西带回家,并且也都有过这样的心理反应。但其实,这真是小题大作了。我们不妨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看他们为什么要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或者说拿别人的东西,然后,再根据不同情况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五六岁的孩子拿别人的东西,在很多情况下,都属于有意行为了。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已经有了“物权”的概念,知道拿集体或别人的东西不对,但他们会“明知故犯”,因为喜爱某件东西,却很难控制自己的意念和行为,而将其拿回了家。而且,因为是有意的,所以拿回家的东西通常会“藏”起来,不易被发现。
实施措施及效果:
现在的孩子很聪明,千万不要让她觉得这是偷,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每个人其实都有想占有他人包括财产的欲望,这也是天性。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没有去责怪她,我告诉小璇,下次如果有你喜欢这些东西,可以借别人的东西玩一玩,看一看,但之后一定要还给别人,不能自己拿,占为己有。如果别人把你最喜欢的东西,或者你的衣服裤子给偷走了,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你瞧你拿了阳阳的手镯后,阳阳急得眼睛都红红的,也害老师找到现在,耽误了老师的时间。在经过一番教育之后,宝贝很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承认了自己所犯下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