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我长大了,我不哭
发布时间:2021-06-16 幼儿园说课稿我长大了 幼儿园说课稿我换牙了 幼儿园教材我换牙了说课稿件新学期开始了,迎来了我们小一班的宝贝们,他们刚刚离开了父母的保护,要学着面对陌生的环境,控制自己的情绪,独自面对一切,这些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换一个新的环境都会感到一些陌生、无助,那么,我们想想一个孩子又会怎样呢?答案只有一个:哭——孩子特有的能力。当他们无助、无奈、没有人可依靠、没有安全感时,他们必然会显现出特别焦虑、烦恼直至放声痛哭。
对于小班新生来说,入园是他从家庭走向集体的第一步。第一天入园通常会出现哭闹现象,这种情绪也叫“入园焦虑症”。因为他们从出生到现在都是生活在父母或祖父母的身边,对于自己亲人的依恋性太大,所以让其一个人在幼儿园的大环境里都会感到陌生与不安全,这时候的幼儿只能通过哭或者闹着回家来发泄自身的恐惧心理。涵涵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入园第一天他还没走进教室却已经听到他的哭声了,此时爷爷正抱着他。走进教室时他始终拉着爷爷的衣服,连去拿张纸巾都咬抓着爷爷的衣角。当他发现爷爷有要走的趋势时,他会想各种办法让爷爷留下来,比如陪他一起玩积木,要喝水等。涵涵发现爷爷偷偷地走掉后便开始哭闹的很厉害,要找爷爷,在老师的安慰下涵涵的哭声慢慢小了,可是当他看到别的孩子哭的时候他又哭了起来,午睡前又会哭着找爷爷,睡醒了也会哭着找爷爷,一天下来这样反反复复的哭。第二天第三天还是这样。开学两周后,别的孩子基本上不哭了,而涵涵也比入园时进步了很多,平时都不哭了,只是早上来园时还要哭。
对于涵涵的情况,我们了解到他从小就跟着爷爷的,从来没有离开过爷爷身边,因此对爷爷的依恋性特别大,进入幼儿园以后与家人分离产生的不安情绪以及环境的陌生产生的不安全感使他有了这种哭闹情绪。对于涵涵我采用先安慰后冷处理的方法。当涵涵爷爷走后,不管我怎么安抚都无济于事,甚至他越哭越厉害,我觉得可能自己的方法不对,所以选择暂时离开一会儿,果真没多久他就慢慢不哭了,安静地坐在那里。我还发现涵涵的自理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很强,我就让涵涵自己收拾东西等,同时采用表扬的方法使他的内心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使他喜欢上幼儿园。[趣祝福 www.zfW152.coM]
适应是小班幼儿园入园面临的第一个考验。我想更多的是需要老师的耐心和爱心,当然针对不同的孩子还需要用不同的方法,用心去包容每一个孩子相信我们的孩子也会越来越好!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育随笔:我们长大了
经过两个月的暑假,孩子们终于迎来了新学期。面对中班的新环境,孩子们似乎并不陌生,我们中班三位老师和孩子基本没变,只是多了一位帮忙的老师和两位插班生。开学初再也不像原来有那么多哭闹的幼儿,孩子们都能乖乖地跟着老师进入中班的学习中。
中班了,我们引导孩子们增强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及教育,如用餐后自己收碗筷、午睡后自己叠被子等,孩子们都很乐意做那些事情,看到孩子们生活自理能力之提高,我们又创造机会与条件请孩子们为他人服务,逐步培养其责任感。比如,设立值日生,还负责发学习、生活用具。诺一小朋友上学期上幼儿园总是会闹情绪,上了中班的她,有了很大的变化,每天都能开开心心的来园,还主动的帮老师做事情,为小朋友们发东西,他们似乎真的感受到自己长大了、会做许多事情、更能干了,看到孩子们的变化,老师们心里很有说不出的高兴。
通过这四周的幼儿在园生活,我们欣喜地看到,面对新学期的新生活常规并不忙乱。他们对插班的新同伴关心备至,在付出爱心的行动中体会着升班的快乐。他们不仅自己生活自理能力提升不少,还能为他人服务,并能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满足和骄傲。看着孩子们自信、快乐地度过了升班适应期,作为老师的我也特别欣慰。
教育随笔:老师,我不哭妈妈就来接我了
对于刚入园的孩子来说,幼儿园是他从家庭走向集体的第一步,通常会出现哭闹现象,这种情绪也叫"入园焦虑症"。因为他们从出生到现在都是生活在父母和家人的身边,对自己亲人的依恋性较大,所以让其一个人在幼儿园的大环境里都会感到陌生与不安全,这时候的幼儿只能通过哭或者闹着回家来发泄自身的恐惧心理。
一诺是一个非常聪明可爱的小女孩,适应能力挺强。入园前的两三天,妈妈经常带一诺来班上玩。记得有一天下午,因为妈妈有事就把一诺留在了班上,当时只有她一个小朋友,她就自己玩教室的玩具玩了一下午,中途也没有找妈妈。第二天也是如此,妈妈叫她回去了,可她玩得正尽兴还不想回家,最后还是依依不舍地跟着妈妈走了。
到了正式上幼儿园的时候,第一天妈妈把一诺送来幼儿园,一诺很高兴的和妈妈说再见,就和小朋友一起去玩了,一上午都和小朋友玩得很开心。
中午午睡的时候,睡房里面都已经安静了,突然听到哭声,我走过去一看,是一诺的声音。我问她怎么了,她说想妈妈了,我说一诺最乖,不哭,妈妈放学就来接你了,之后又坐在床边陪了一会儿就没哭了。
之后的几天,一诺情绪都很好,后来由于周末在家休息了两天,再上幼儿时突然又哭了:"我要妈妈,老师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我说:"一诺乖,不哭,妈妈放学就来接你了。"她问我真的吗?我说那我们拉勾勾,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谁变了就是猪八戒。当时我还用手做了一个猪八戒的鼻子给她看,把她和旁边的同学逗得哈哈哈大笑。上周一诺感冒请了一天半的假,妈妈把她送来幼儿园时,她就躺在妈妈的怀里,舍不得妈妈走。我把她抱过来以后,安慰她,可是她还是哭。我突然想到上次拉勾勾的事,我说:"我们上次拉了勾勾的哟,你答应我了不哭,妈妈放学就来接你了,再哭的话就要变成猪八戒哟,看,猪八戒就是这个样子的,好看吗?"看到我的动作以后她立马就不哭了,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看书去了。适应是小班幼儿入园面临的第一个考验,我想更多的是需要老师的耐心和爱心,当然针对不同的孩子还需要用不同的方法。
教育随笔:输了,不能哭
教育随笔:输了,不能哭
今天下午的户外活动时间,我组织着我们班的孩子们进行跳绳比赛。比赛结束时,胜负定出,胜的队欢欣跳跃,输的队神情黯然。输队中,刘同哲蹲在地上抹起眼泪来。因为已到离园时间,所以我只是安慰他几句,就忙着迎接家长。在回家的路上,我眼前一直浮现着刘同哲被奶奶接走时红红的眼睛和郁郁寡欢的神情。不知怎的我的心里沉甸甸的,就像压上了一块石头。“不能让孩子输了就哭!”我在心里默默地想。
第二天,我早早来到幼儿园等待刘同哲的到来,过了好久,才见他耷拉着头,一语不发地走进幼儿园、走进活动室、走到座位边坐下来。我微笑着蹲在他的面前,轻声问:“怎么了?同哲,还在为昨天输了比赛不高兴吗?咱可是一个男子汉,不能因为这一次输了,就哭,输了怕什么,只要继续努力,输就会变成赢!……”
教育活动时,我和孩子们又围绕着“输或赢”这个话题展开论,孩子们畅所欲言、情讲述着自己会如何面对输赢。其间,我也会适时加入一两句进行引导。渐渐地,我发现同哲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了,眼睛里重新有了光彩。“同哲,你来说说吧。输了不能哭,要坚强、要相信自己,只要再努力、再加加油,我们肯定会赢!”说完,同哲又伸出小手作了一个胜利的姿势:“耶!”“哈哈哈……”班里响起了欢乐的笑声,我也开心地笑了。因为,我相信“输”的阴影已影响不到我的孩子们了。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我,真心希望每一个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输时不哭,学会坚强,有愈挫愈勇的劲头……
教育随笔:老师,我长大了
桌面玩具结束的音乐响起,我赶紧帮着孩子们一起收拾起玩具来,菠萝组只有萱萱一个人在那收拾,萱萱在班上是一个乖巧、动手能力很强的幼儿。看到我来了,萱萱加快了速度收起了玩具,准备搬进玩具柜,我顺手将玩具盒搬起准备塞进玩具柜里,只见她站在那里撅起了小嘴巴哭了起来。我连忙走过去问道:“萱萱,怎么了?”她说:“老师,我长大了!”我愣了一下,突然反应过来,萱萱是想自己收拾玩具的,所以看见我走近她,她赶紧加快了速度,却不想还是被我把玩具给收了。我笑着对她说:“哦,老师怕你搬不动玩具,既然你已经长大了,就自己收吧。”萱萱擦干眼泪点头搬过了玩具,看得出来她很开心。
萱萱一句:“老师,我长大了”,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虑,把孩子们看“小”,无视于他们身体、能力的慢慢长大,不正是对他们最大的不尊重么?多帮助幼儿去创造机会、支持他们,看来我需要和家长们一起沟通,放手让他们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
教育随笔:我的牙长不出来了
教育随笔:我的牙长不出来了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开始逐渐换牙。一天在户外活动时,琳凡的一颗牙快要掉下来了,她用手一拔掉了下来,凯凯给他拿着,她自己去漱口。过了一会儿,一位小朋友着急地跑来说:“老师,琳凡的牙让凯凯给弄丢了,张琪哭了。”我赶忙走过去,孩子们正着急地满地找牙呢,琳凡更是慌得不知所措。琳凡哭着说:“妈妈说了,上牙要往床低处扔,下牙要朝房顶上扔,这样,牙才会长出来。瞧我这颗牙,就是因为弄丢了到现在还没长出来。”说完,又哭了起来。我笑着正要解释,凯凯递过一颗牙,另一只手捂着自己的嘴。原来正巧他也有一颗牙正要脱落,一狠心拔下来要还给琳凡。
我告诉孩子,新牙长得慢不是因为弄丢了旧牙,原因有很多,如缺钙呀、牙床较厚呀、营养不良呀等等。老师小时候也和你们一样这么认为,老师当时也弄丢过牙,你们看,老师的牙不还是长得好好的吗?听了这话,琳凡和凯凯如释重负地笑了。
后来,我进一步了解到,班里绝大多数小朋友都有这样的错误认识,而这些都源于他们家长的错误观念。我意识到,在保教过程中,不仅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特点给予细心呵护,而且还要结合家长的认识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提高家长的认识,家园配合,共同培养。
教育随笔:我不跟你玩了
教育随笔:我不跟你玩了
前些天,有位家长来和我说,他的孩子回家很苦恼,都不太愿意来上幼儿园了。我问其为什么呢?原来
是班上有位小女孩经常说:“×××,你是神经病,是告状机,我不跟你玩了,我叫班上所有小朋友都不跟
你玩了。”孩子的心灵受到了伤害,觉得没有小朋友会和他玩了,于是就很苦恼,不愿意来上幼儿园了。家
长也很生气,但毕竟是孩子们之间的事,也不好说。我一边安慰小朋友一边告诉家长别担心:“我来了解是
怎么回事,请放心,一定让孩子开开心心的在幼儿园度过每一天。”
我没有直接去批评那位小女孩,在活动时我特地留意观察×××小朋友和他周围小朋友的活动情况。
在下午的美术活动时,大家都在画自己喜欢的画,红红小朋友没有画纸了,于是向×××借了一张,红红作
画时,看到小玉画的美人鱼特别的漂亮,于是也想画,就照着小玉的画了,可是她怎么也画不出像小玉那样
的美人鱼,每次只下笔画了一笔两笔就把只纸撕掉,这样不断的向×××借了好几张纸,红红画不出来就着
急了,×××画纸也快没了,就不愿意再借了,红红就生气的哭了,边哭边说×××:“我不跟你玩了,神
经病,我让全班小朋友都不跟你玩了,哼!”
看到这,我立刻走上前去,制止了红红。大家都说红红哭了,是因为……虽然红红哭了,可是大家都在
说红红的不对。红红见状不再说了,还是一只哭,看得出,红红并没有认识到自己错误,还很不满意。等红
红冷静了,我把红红拉到一边对她说:“你不能因为画不出画,借不到纸就对×××说不跟他玩了,还给
×××取不好听的绰号。这样是很不尊重小朋友的一种表现。如果别人也对你这样,也都不和你玩了,你会
高兴嘛?”红红低着头不说话。“画不出来没有关系,别着急,可以让小朋友教你啊,×××已经借你好几
张纸了,老师都看见了,你这样也是浪费纸张啊,对不对?”红红点点头。“那你应该去谢谢×××小朋友
借你纸画画,向他道谢,不能那样和小朋友说话。你能做到吗?”红红不吱声。
美术活动后,我们班上展开了一次谈话活动: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孩子们说了很多:我们全班的小朋
友都是好朋友,全幼儿园,全世界的小朋友都是好朋友。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不能说“不带
谁玩了”这样的话了……
放学前,我看到红红走到×××小朋友面前去道歉了。×××也原谅了红红,他们开心的笑了。
教育随笔:我不吃零食了
每天早上小朋友8:10入园,幼儿园每天都是早8:10准时开门,小朋友有秩序的进入幼儿园。在这之前都是由家长负责在幼儿园大门外负责看护好孩子,等待入园。
在这期间幼儿要让家长买零食吃,有的小朋友家长瞬时会教育孩子,“那些东西不干净,吃了会拉肚子的。”小朋友有的会听家长的话,而有的孩子只要家长不给他买,直接就哭起来,丝毫都不会顾及周围人对他的看法,对自己家长的看法。
我们班李仕江小朋友以前入园之前都会向爷爷要一块钱,跑去摊位上买零食吃。如果爷爷不给马上嚎啕大哭,也不来幼儿园。他的爷爷把这种情况反应给老师,老师找时间和李仕江小朋友讲:“外面的东西不干净,吃了会生病的。”“老师我就是觉得好吃,才让爷爷买的,吃零食对身体不好,那我以后不吃了。”
我每天都在观察他入园之前的情况,结果他真的坚持没有吃,他的爷爷反而买一些水果,早上来幼儿园的时候给他洗干净,让他拿在手上吃。慢慢的他爱吃零食的习惯改掉了,身体也一天比一天棒。
教育随笔:我的鞋子不见了
这几天午睡后,都会有一两个幼儿说"老师,我的鞋子找不着了。"开始我不在意,只是在教室里把鞋子找到,让孩子把鞋子穿好。可是这些鞋子,不是在角落里,就是在其他小朋友放衣服的柜子里,我想鞋子不会无缘无故的跑到这些地方,肯定是那个小朋友搞的恶作剧,故意把鞋子藏起来的,可是,谁是这个搞恶作剧的人呢?我犯难了这么多孩子怎么找呢?
一天又是我值中午班,起床时,班上又有一个小朋友跑来告诉我说:"老师,我的鞋子找不着了。"肯定有人故意干的。我想一定要想个办法,把这个藏鞋子的人找出来,想了个办法:让孩子来帮忙找,哪个藏鞋子的一定先找到。我来到活动室说:"我们班的小A小朋友的鞋子神秘失踪了,我们去帮他把鞋子找回来好吗?我看谁能先找出来"。孩子们在活动室里开始找,不一会儿小B的手里拿着小A的鞋子跑过来说:"老师,我是最棒的,我找到了鞋子"。我表扬了小B,因为他帮小A找到了鞋子。我接着说:"找到鞋子的小朋友很聪明,藏起鞋子的小朋友有很聪明。我也很想知道藏鞋子的是谁。"这时小B站起来说:"藏鞋子的也是我",脸上露出一丝自豪感,我的心理也有一丝自豪感,终于找到根源了。我把小B带到我的办公室里问她:"你把小A藏鞋子的是想干嘛?","我跟他闹着玩的。"小B不假思索的回答我。"那以前的几次是谁干的?""也是我"我想不能批评他,因为他藏鞋子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别人没鞋穿,只是让别人一时找不着鞋子罢了。果然如我所料,我说:"你给别人藏了鞋子的时候,别人找不到鞋子是很着急的,你想一想如果找不到鞋子的人是你,你是什么心情?"我不说话让他自己想想,小B想了想说:"老师,我以后在也不给别人藏鞋子了。"
从那以后班里的鞋子在也没有神秘失踪过,小B也变得爱帮助别人了。大班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处理这件事的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指出小B的行为是不正确的,而是让他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发现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从而自觉改正。作为老师,我们不光要让孩子认识错误,更要让他们学会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