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与宝宝沟通的四个技巧
发布时间:2021-09-06 幼儿园四个太阳说课稿 幼儿园四季的教案 宝宝幼儿园的游戏1. 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在孩子眼里,他看不懂的、理解不了的、没有见过的事物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他总喜欢围着大人问个不停:老板是什么,爸爸怎么就成了老板?妈妈你为什么老掉头发?月亮怎么老是晚上出来,虽然这些问题看上去很简单,我们也要耐心回答孩子。老板就是拥有公司的人,爸爸做老板是因为爸爸能干!妈妈掉头发是新陈代谢,也可能使身体虚弱导致的。月亮白天也出来,只是太阳光太强烈了,我们看不见!孩子对于原因的探究正是理性思维的开始。作为治理的核心因素,理性思维能力越强,孩子越有清楚的判断力,越善于思考,所以无论孩子问什么问题,我们都要耐心回答。
2. 做个不摆架子的家长:在孩子面前,家长都是些许的傲气,觉得自己活了一把年纪,经历的事情那么多,又读了那么多的书,在孩子面前,自己就是专家级人物,权威的很,于是当孩子向家长诉说自己的烦恼的时候,他们不屑于去听,或者很干脆打断孩子,指出孩子的错误,给孩子出主意,帮孩子想办法。。。。只是孩子非常反感。孩子处于困境中的时候,最需要的是父母能够跟他们产生共鸣,理解他们眼下的不良情绪,帮助他们把不良情绪排泄出去,所以,父母只需默默倾听,偶尔回应一下孩子就可以了。Yjs21.coM
3. 认同孩子的感受:当孩子伤心的时候,父母能够站在孩子的位置,认可孩子的感受,孩子就会从内心感激父母,觉得父母理解自己如果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千万不要在孩子情绪没有回复的时候就提出建议,可以默默地陪伴孩子一会儿,等孩子平静之后,家长在意理智的态度帮助孩子分析一下,就能够帮助孩子化解阴云。
4. 替孩子保密:孩子对父母倾诉,是因为孩子感觉自己收到了委屈。这时的孩子正处于情绪激动的状态,不由自主地就会把情况说大,说重,等情绪恢复后,他自会给时间一个公正的评判。我的宝宝今天游泳比赛表现很差,伤心的大哭!我儿子说他发现他好朋友很爱慕虚荣,还不让我告诉别人!我儿子今天说,长大了要去月球上生活!呵呵!这个孩子可真能异想天开!家长千万不要把孩子倾诉的内容说个他人听,更不能带着戏谑,好玩的心态把孩子的幼稚行为当笑料抖搂出去,那样以后孩子就不会有话跟家长说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给宝宝取名的方法与技巧
第一节男女用名的不同
由于男女在生理性别上的对立,决定了男属阳,女属阴不言而定,命名上也有显著的区别。女性常用名的特点如下:
给宝宝取名的方法与技巧
1、以含女旁或描述女性字为名。如杜十娘、顾大嫂、红佛女、陈玉姑、黄九妹、彭丽媛、刘三姐、白玉娥、瑞娟刁婵、丽娜、舒婷、盛婕、慧娴
2、以与女性有关的物品的字为名。如宝钗、瑶环、凤钏、小翠、金兰、香玉、瑛、桂珍、珠、珊、绣、琳、等。
3、以形容花草的字为女性用名。如玉花、雪梅、秋菊、兰英、丽萍、爱莲、香芹、玉芝等。男士则用‘松’
4、以表示色彩的字入名。如燕红、青霞、紫涵、素贞、翠琳、彩云等
5、以美的自然形容花草、色彩和气味的字命名。如美舒、秀荣、秋香、芳艳、彩虹、娇月等
6、以美丽小巧动物字为名。如小燕、丹凤等。男性则以威武、尊严、勇猛动物为名如:小龙、玉麟、金彪等
7、以时间季节入名。如晓芳、秋菊、春梅等
8、以形容品德、及有感情色彩的字入名。如美惠、淑芳、素贞、懿妃、清照、静文、雅茹等
最后需说明的是时代不同了女用男名无可诽议,但你得明白秋行夏令事与愿违的道理,异曲同功于人生美好不在名字。
男性用名特点:一般有家长四方面愿望:一愿儿子成就大业,光宗耀祖;二愿孩子品行端正;三愿孩子具有男人
气魄;四愿儿子一生顺利、吉祥。基于上述四条男性用名有以下特点
1、选择具有阳刚色彩的字入名。如刚、阳、日、光、大、天、江、海、山、石、铁、坚、强、辉、亮、雄、伟、
取名为:强辉、汉夫、长江、希亮、四光等。
2、选择显示道德、品格、操守的字入名。如:仁、义、勇、礼、恭、智、忠、良、德、善。取名为:宗仁、学智、文信、德茂、嘉诚等
3、表示吉祥和福禄的字入名。如:进喜、汉祥、运高、应吉、顺达、宝瑞、开泰、寿康等
4、选择预示未来成大器的字入名。如:文昭、造时、国柱、志远、广才、立功等。
第二节起名技巧的思路
1、以谱系形式或论辈份起名。如孔子嫡传子孙名称同辈人的中间字按某种规律排定
2、在兄弟姐妹中选一个特定的字
3、以数字起名,如:李谷一、张大千、沈万春
4、以出生地或故乡为名,如京生、沪梅、江宁等
5、以父母上辈愿望为名,如梁满仓、洪发、鸿儒、广智等
6、以父母姓组合起名,如父姓王、母姓郝,起儿名为:王佳豪、或王昊嘉、或王郝伟达四字也可,由于中华汉字仅几千,可用的仅几百,而中国十几亿人重名概率太大了,传统两字三字名在向四字过度,但也不能过多字
7、以天地日月星晨起名,以山川湖海起名。如日新、瀚星、柳月、兴宇、世源、心海、铭岳、江兴等
8、可名姓组合成意、巧妙搭配名姓容为一体。或谐音成词。如:田间、雷达、扬帆、柳青、舒畅、金刚、白玉霜、周而复、叶知秋、付一笑、付逸孝、阎语佳、阎宇嘉、阎儒育(颜如玉)、付逸芳、高拓天、程达奇等。
九、以文章诗词典故起名,具有典雅、风流、含蓄、秀美特性。。如反应君子风度诗:得志时怡然、失志时泰然。得名怡然、泰然,济世于黎明得‘济黎’名,利于仓生得‘利生’。安石(安如磐石)、清源(正本清源)。
十、父母有纪念意义事情入名比如:妇夫两结婚一周年生了一男孩,起名为:逸洲(一周)是取其谐音为纪念。
宝宝爬行的训练方法与技巧
一、如何让宝宝不错过爬行?
爬行是婴儿的权利。现在的宝宝像小皇帝似的,家人宝贝得不得了,舍不得把孩子放在地上摸爬滚打。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爬行对宝宝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非常重要。宝宝要不错过爬行,妈咪们对此得有正确的认识。
首先,爬行锻炼了宝宝大脑的支配能力,也锻炼了四肢协调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感觉统合训练,避免今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差、胆小、不合群等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其次,爬行增强胸、腰腹、背及四肢肌肉力量,使宝宝体格得到锻炼。
最后,爬行的过程中,还锻炼了宝宝触觉、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有助于婴儿运动知觉、深度知觉、方位感和距离感的建立。爬行使宝宝身体的位置能随意移动,扩大了婴儿活动范围,增加了认识各种事物的机会。爬行过程中,意志力也能得到锻炼,爬行的宝宝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者。
因此,爬得越早、越多,对增进宝宝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越有积极意义。对宝宝日后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也有良好的作用和影响。
爬行可分三阶段,第一阶段是被动爬行,即身体着地,依靠手臂和腿的运动使身体前进;第二阶段是半被动爬行,用手臂带动身体匍匐爬行;最后是主动爬行,依靠手脚着地的“四肢爬行”。其实孩子出生后就可以开始学习爬行的第一阶段,每次可锻炼几分钟。4~5个月后头能直立时则进入爬行的第二阶段,9个月左右则进入爬行的第三阶段。也可从5~6个月时开始从爬行的第一阶段学起。
二、爬行的训练方法与技巧?
爬行分三阶段,各个阶段的训练方法如下:
在爬行第一阶段:宝宝常以腹部为支点,用手使劲,腿常常翘起或足尖着床,此时手臂的力量大一些,常使宝宝往后倒退,或打转转。训练方法是让宝宝俯卧在床上,腿弯曲时由家长用手掌顶住他的脚板,他就会自动伸腿蹬住你的手往前爬。此时宝宝整个身子不能抬离床铺,这种被动爬行使腿部肌肉获得锻炼。
在爬行的第二阶段:宝宝俯卧,开始时家长仍可以用手掌顶住他的脚板,他会伸腿蹬住家长的手,身体向前蠕动。由于宝宝颈部力量较强,上半身能抬起,家长可拿起孩子的双手往前挪动一点再放下,便于孩子学会通过挪动手来带动身体。之后宝宝逐渐能自己将手往前挪动,用手臂带动身体匍匐爬行。
在爬行的第三阶段:经过前两阶段的练习,孩子逐渐学会将胸部、腹部悬空,如果上肢的力量不能将身体撑起,胸、腹部位不能离床时,父母可以用条宽毛巾放在婴儿的胸腹部,然后提起毛巾,使婴儿胸、腹部离开床面,全身重量落在手和膝上。着拿起孩子的手交替向前,交替挪动孩子的下肢支撑身体向前运动,反复练习后,宝宝就逐渐学会用膝盖和手掌一起协调爬行。此后,大人可增加枕头之类软的障碍物供孩子翻越,也可让孩子练习爬上、爬下及拐弯爬行。
抚爱宝宝的技巧
正如宝宝胃肠如果缺少了食物就会感到饥饿一样,他的皮肤缺少父母满怀爱心的抚摸,也会感到“饥饿”。胃肠的饥饿,会影响孩子身体的成长;而“皮肤饥饿”则会妨碍其智力的发育。
今天你抱孩子了吗
抚爱孩子的技巧
1.抚摸孩子的手。有句俗话是“孩子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话早己被现代医学所证实。大脑的不同区域掌管着人体的不同部位,换句话说,人体的不同部位都在大脑中占有或大或小的位置。而手在大脑中所占的范围比人体的任何部位都要多。既然小小的一双手要大脑中那么多的领域来支配,那么,运动手掌与十指也必然会使大脑的神经受到刺激,得到锻炼,这就是手巧与心灵息息相关最坚实、最有说服力的生理基础。所以,抱孩子的时候,要多多地抚摸他的手,舒展他的手,牵拉他的手,把握他的手,亲亲他的手,用脸去慰贴他的手。另外,做父母的应多和孩子做一些抚摸小手的游戏,像“斗斗飞”、“拉大锯”、“挠一挠”等等。
2.多摸摸孩子的头。头皮距离大脑最近,常摸摸它,不仅可解决“皮肤饥饿”,而且抚摸孩子的头,还有利于孩子情绪的稳定。孩子受到什么惊吓,或是受到点什么委屈,摸摸他的头,会使他很快镇静下来。
3.多贴贴孩子的脸。多贴贴、亲亲孩子的脸,也有助于结他一个好情绪和好兴致。脸部的神经最发达,多爱袄他的脸,让他眉宇舒展,表情开朗,嘴角甜甜,会心微笑,长久会带结孩子一张坚毅,漂亮的脸。
4.抚摸孩子的肩膀。孩子做出点让大人高兴的事,或是做出他自己感到得意的事时,别忘了拍拍他的肩膀、拍拍他的屁股,以示赞赏与鼓励。以肌肤相亲的方式赞赏孩子、鼓励孩子,往往比浮泛的语言还来得有力,更容易滋润孩子的心田。
5.每天可给孩子做一至两次的全身抚摸。可边抚摸边哼些儿歌,让孩子在融融的慈爱中接受父母轻轻的爱抚。抚摸的顺序,先让孩子仰卧,从头脸开始、然后腹部四肢。大一点的孩子,再让他俯卧,也是按从上到小的顺序轻轻的抚摸。抚摸让孩子感到舒服、畅快为原则。
6.逛公园时也别忘了找机会多抱抱孩子。父母带孩子去公园,常见的是用童车推着孩子,这样做,一则孩子处于较低的位置,容易受到灰尘的污染和行人的惊吓,二则也不利于父子间或母子间的肌肤相亲。而“老外”们经常是抱着孩子或是让孩子骑在自己的脖颈上逛公园,这样孩子视野广阔,也会玩得开心。同时,也增加了肌肤相亲的机会。
7.父亲也要多抱抱孩子。父爱是母爱所不能替代的,坚强宽广的父爱与温柔细腻的母爱给孩子完全不同的感受,所以父亲也应尽早成为抚爱孩子的角色,和孩子一起游戏,引导孩子爬行和走路,帮助孩子洗澡换尿布。父亲还应多抱抱孩子,孩子在父亲健壮的胸脯上,那感觉肯定是十分惬意的。
不要这样抱孩子
1.别强行摇动和高抛孩子。抱孩子,孩子感到高兴,大人也感到畅快,于是有些父母很愿在抱孩子时和孩子疯,不是强烈地摇晃孩子,就是将孩子高高抛起,逗得孩子咯咯大笑。但是,这样做是十分解除的,有时甚至会引发孩子脑部疾病。
2.最好避免在睡前、饭后这段时间里抱孩子。抱着孩子,哼着小曲,哄孩子入睡,这样的方法并不好。因为这会增加入睡的难度,不抱不睡,不哄不睡,久而久之,大人孩子都会感到很苦。还是想法养成孩子按时自己躺下睡觉的好习惯为好。饭后,孩子当有一点轻松的活动,这时也不要抱着他。
3.如果是由保姆看护孩子,也应教她一点育儿知识,千万不能认为孩子还小,不会说话,不知饥饱,就把孩子放在一边,自己忙活计或看电视,认为孩子只要不磕着碰着,就算尽到责任。要知道触觉的培养是不分亲疏的。
与孩子沟通的七种技巧
俗话说:子女好与坏,在于沟通和关怀。家长要学会与孩子沟通的艺术。没有两代人之间正常的心理沟通,就没有有成效的家庭教育。要学会利用身边的景、物、社会生活等来促进与孩子心灵的交流。这里将给家长描述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式:
1、把自己变成孩子,和孩子融成一片。
在和孩子进行交流时,很多家长喜欢用训斥和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对待幼儿,孩子在家里没有玩伴,这会让孩子心里对父母产生一种距离感和恐惧感,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怎么会敢和爸爸妈妈进行沟通,或对爸爸妈妈提出问题呢?
2、和孩子密切相处,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喜好。
沟通最主要的一个方式就是聊天,爸爸妈妈们要腾出时间和孩子相处,密切观察孩子对哪些事物感兴趣,了解他最近是否遇到苦恼的问题,然后就孩子的想法和喜好寻找话题进行交流,这样会激发孩子和父母交谈的兴趣,促进亲子关系。
3、学会倾听孩子,学会向孩子倾诉。
现在很多文章都在引导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但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家长要学会向孩子倾诉。沟通是互动的,是双方面的。如果家长只一味倾听孩子的想法,那你的孩子就可能会变成一个只喜欢吐苦水,寻求别人帮助却不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帮助别人的人了。
4、体会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的玩具坏时,或当孩子和小伙伴闹别扭时,孩子会难过上好半天,如果家长认为:小孩嘛,很快就会忘记的。或者就只会一味和孩子说:“没关系的,要坚强点。”类似这样硬邦邦的安慰,孩子会觉得你根本体会不到他的难过,久而久之,他遇到困难时就不会和你说,而是一个人憋在心里了。如果父母改成说:“我也很难过,我们一起来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件事情好嘛?”相信你的孩子会很愿意和你沟通的。
5、了解孩子的潜能,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合理。
每个孩子都拥有独特的资质和潜能,如果想让你的孩子有良好的发展,那么现在开始先停止按你的喜好来为孩子选择学习的内容,停止逼迫孩子进行一些活动。了解来自于观察,例如:孩子对音乐声特别敏感,听到音乐声就特别兴奋,平时能模仿不同的声音,对音阶的掌握很准确,喜欢各种乐器,那么表明你的孩子在音乐方面有很大潜能,可以和孩子进行商量让他参加音乐类的学习。
6、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
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可能是他们细想火花的一次闪现,如果家长随意对待,敷衍了事或者信口雌黄,那么你可能扼杀了孩子一次具有创造性的想法或把孩子引到了一个错误的方向上。家长要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有耐心,认真回答。在方式上不可运用生搬硬套理论解说或成人化口语,尽量采用拟人化或童话式的方法给孩子讲解。
7、避免对孩子使用命令的口气。
家长在和幼儿说话时尽量避免用“我警告你……”,“你马上给我……”,“你怎么那么笨……”,“我不允许……”等具有威胁、命令、责备、拒绝等用语。也许你一时控制不住自己说出的一句话,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重大的影响。当你很生气时,一定要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去和孩子进行交谈,因为人生气的时候是会失去理智的,不要让不理智的情绪控制住你的语言。
父母怎样与孩子沟通 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愈大愈难与他们沟通。其实,父母如能不以强者的权威压制孩子,往往会得到孩子相对的友善。同时,“沉默”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可以避免冲突时的言语伤害,可以使你冷静下来,重新去思考,这对维持亲子间的良好关系有一定的帮助。因此,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应掌握以下技巧。
多用赞美之词和身体语言。必须让孩子知道,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们都是爱他、支持他的。不管他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或许你并不接纳他的行为,但依然关爱他。有时只要简单的一句话“很好”“真是我的好孩子”“我也这样想”等,就能让孩子觉得受到了你们的认同。对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应我家孩子是个贪玩的孩子,每次都不愿意去幼儿园也不爱写作业,前段时间我在思维馆给他报了个班,那的老师很会与孩子沟通,孩子经常受到表扬,现在每天吵着去上学一回到家就高高兴兴写作业。我看着也很高兴。
有时不说话,而利用身体语言,如微笑、拥抱和点头等,就可以让孩子知道你是多么疼他,不只是在他表现良好时。身体接触表达亲昵感情。有些父母只有在孩子小时候才表达亲昵的感情,当孩子稍大一点后便改以冷淡的态度,拒绝孩子的“纠缠”。然而身体接触可以令孩子切身体会父母的关怀。同时也别忘了接纳孩子对你们的爱意。
语气应温和,态度要友善。父母应避免用高昂、尖锐并带有威吓的声音对孩子说话,尽可能以微笑、欢快、平和的语气说话,显示出友善和冷静的态度。多说“我”,少说“你”。父母应尽可能不用命令的口气与孩子说话,不要总说“你应该……”,而应常说“我会很担心的,如果你……”。这样孩子就会从保护自己不被指责的状态下转而考虑大人的感受,这个时候沟通才可能更有效。
此外,在倾听孩子说话时,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a.不急于作出评价。即使孩子的看法与大人不同,也要允许孩子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应考虑到孩子的理解能力,举出适当的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详细地分析双方的意见。父母不压制
孩子的思想,尊重孩子的感觉,孩子自然会敬重父母。
b.分享孩子的感受。无论孩子是向你们报喜还是诉苦,你们最好暂停手边的工作,静心倾听。若边工作边听,也要及时作出反应,表示出自己的想法或感受,倘若只是敷衍了事,孩子得不到积极的回应,日后也就懒得再与大人交流和分享感受了。
c.领会孩子的话意。婴幼儿在不开心、不满意时,就会直接用啼哭来表示。逐渐长大后,孩子也知道哭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当他不快、疑虑时,往往将自己的感觉隐藏起来。再说孩子的语言能力尚未发展完善,不能以恰当的语句表达心中的想法。比如,当孩子生病时他会对你说:“妈妈,我最恨医生”,此时你应顺着他问:“他做了什么事让你恨他?”孩子若说类似于这样的话:“他总是要给人打针,要人吃苦药水”,你可以表示理解地回答他:“因为要打针吃药,你觉得很不好受,对吗?”这样,孩子的紧张心理会得以缓解。
d.理解孩子的情绪。有时孩子也不清楚自己的情感反应,倘若大人能够表示出理解和接纳,他会有进一步的认识。譬如,当孩子知道奶奶买了玩具送给小表妹作生日礼物的时候,他吵着也要,此时大人应解释道:“你感到不公平,但要知道这是给妹妹的生日礼物,你生日时奶奶也会给你礼物的”。通过这番对话,能帮助孩子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从而变得通情达理。
掌握沟通技巧,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不但可以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而且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