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随笔:了解后再批评孩子

发布时间:2021-06-09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

钱孝杰喜欢玩水,常常有事没事就去盥洗室玩水,弄得浑身湿淋淋的,为这没少挨我的批评。

好几次我亲眼看到,也有时听到保育员老师向我反映:他去玩冲厕的水笼头,让水哗哗流。我忙叮嘱保育员老师:以后看到他再去玩冲厕开关,一定要严厉批评他,我也叮嘱他不能再去玩冲厕开关了。

可有一次我亲身经历了孩子开冲厕开关并了解真相后,才发现他并不是在玩水,而是好心办坏事。

那天刚好我值班,刚巡视到卫生间时,从窗口看到一个小小的身影在冲厕开关旁,我第一个反映:“他又在玩水了?”冲进一看,果然是他,他一打开水笼头,一扭身就想跑,正好被我逮个正着。我黑着脸问:“我不是告诉你不能玩冲厕开关了吗?怎么不听话?”我边说边关了水笼头。“厕所很臭要洗。”他看我仍黑着脸,又说了句“尿尿要冲水呀。”哦!联想在平时,我总是要求幼儿小便完要冲厕所的,要不厕所很臭,而他也总是很自觉地压下冲水开关.但他不知道幼儿园的开关开完不会自己停的,再加上老师的批评,所以压下冲水开关完就想溜,造成了水哗哗流。针对这一情况,我引导他看“幼儿园的冲厕开关是阿姨在用的,开关开了还要再关.

针对这一案例,反观我们平时的教育,我们在批评孩子时,不也常常是就事论事吗?而很少去深入了解孩子做出这一行动背后的真正动机,只是想当然地设想了他的动机,然后去进行教育,其实不然,有时孩子是由于好心办坏事的。我们只有深入地了解孩子做出这一行动背后的真正动机,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才能真正让孩子心服口服。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真正了解孩子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们的工作就是照看、爱护、关心每一个幼儿,陪他们长大,理解他们的想法。其实做一名幼儿工作者,责任重大,既要对他们生活上照料,还要对他们心理上给予帮助,所以作为老师,真的很不容易。

霖霖小朋友是个活泼好动,懂礼貌的好孩子,每天都会蹦蹦跳跳来到我的面前和我打招呼问好,长得很帅气。可是,这样调皮的霖霖,经常给老师惹麻烦,出乱子,让老师都头痛不已。因为只要有他在的地方,小朋友“打小报告”的事情比较多。

比如,他在搭建区玩玩具好好的,突然又跑到美工区捣乱,美工区的工具弄乱了,有的小朋友就会告诉老师,别人正在玩的东西,他趁人家不注意,偷偷拿走,小朋友发现告诉老师。当老师及时赶过去时,就见他的手、牙齿早就在别个小朋友的手上留下踪迹,他还喜欢打小朋友,遇上特别爱打架的小朋友,他们俩早就打的不亦乐乎,眼看自己要吃亏了,霖霖就放声大哭等着老师“救援”他。

在老师眼里他有点不合群,任性,什么东西只要经过他的手里别人都夺不走,喜欢霸占玩具,遇到别人拿他的玩具,他就打小朋友,老师批评他以后,他不是把鞋子踢飞,就是把玩具全都摔到地上,再不是就在那打旁边小朋友,有时候他还因为受批评,尿过几回裤子呢。和他的妈妈交流过,说是从小被老人宠坏了,希望老师帮忙改掉坏习惯。有几次还以为是受批评吓得尿裤子了,经过观察,才知道那是他在“抗议”,故意尿湿裤子,有点小叛逆......

通过霖霖身上发生的事情,我也反思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小细节。霖霖的所作所为只是想引起小朋友的注意,得到老师的注意,他想成为人们心中的焦点,只是用的方式不对。我想只要多用心去引导,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他心里得到满足就会慢慢改变自己的行为,而且表现的越来越好。有的时候还要适时的表扬和鼓励他,让他觉得自豪,那样他的“小叛逆”现象就会少许多....

教育随笔:不再哭的孩子


阳光明媚的早晨,硕硕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来到了教室,急忙开始玩起了教室里的玩具,就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当爸爸、妈妈说:“硕硕乖,爸爸妈妈走了哦。”他犹如被关进牢房般的声嘶力竭的哭喊起来。我突然就成为了他的救命稻草,并使劲地将我往教室外拖去。而硕硕妈妈仿佛充满了不放心,又一次回来了。来往几次硕硕更加不愿意进教室里了。

硕硕表现出的分离焦虑比较典型,而她的妈妈又不忍心,做出妥协,这是入园适应期最忌讳的。于是我和妈妈进行了沟通,为了能使她认识到坚持送孩子入园的重要性,我给她举了许多例子,甚至用自己女儿的实例现身说法。为此,每天当硕硕哭的时候,我就会帮助硕硕分散注意力,给他一个喜欢的玩具,或者带着他做游戏,硕硕经常“咯咯咯”地笑起来。我每天都会在离园的时候给硕硕一个小贴画,并答应老师第二天来的时候会开心入园,我会奖励一个他自己喜欢的小贴画。硕硕一天比一天要喜欢上幼儿园了。见此情形,妈妈也相信了硕硕可以解决入园困难,也放心了许多。

帮助孩子尽快克服分离焦虑,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是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闭经的情感体验,我们要做到家园互通,从幼儿个体特征出发,需求适宜幼儿个性发展的策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一时期,为今后进一步的发展奠定好的基础。

教育随笔:少批评,多表扬


教育随笔:少批评,多表扬

在幼儿园中,老师们总是喜欢安稳一点的孩子,因为这样的孩子听话、好管教,让老师省心,也能讨得老师们的喜爱,而对于那些“活泼爱动的孩子,则往往因为其“调皮惹事”,久而久之,则可能得到“另眼相待”的“特殊待遇”。但我觉得,对待那些“活泼爱动”的孩子,需要老师用心观察,找出有别于一般孩子的教育和教导方法,找准切入点,通过意识引导而使其行为上产生循序渐进的转化,逐步改变其过于“活泼好动”的习惯,使其融入班级整体活动中去。但对于我来说,我觉得活泼爱动的孩子在一些方面会表现出他的聪明的。

我们班其中就有这么一位——王宏宇,他不仅活泼爱动,而且常常给老师制造一些“小恶作剧”,比如,在大家一起游戏时,他往往会掉头大窜,让老师追来追去;教育活动中,他会钻到桌子底下与你玩“捉迷藏”;玩玩具时,他又常常将玩具仍满地,他简直就是一个“自由人

面对这样一位“自由人”,又该如何做呢?首先,我采用的方法是——找优点,并使其发扬光大。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很聪明,记忆力很好,而且非常在意老师的表扬和鼓励,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还发现平时老师讲的常规他都能记住,于是我从这一点入手,平时多给予他表扬,在他表现好的时候多给他奖励,而他也会为了老师的奖励而做得更好,在这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的进步非常大,再也不往外面乱跑了,不再在桌子底下“捉迷藏”了,也知道了用勺子吃饭了,虽然他做得并不是非常标准到位,但孩子有了很大的进步,就是老师最欣慰的事情了,我想经长时间慢慢的培养,他一定能改掉那些坏毛病的。

记得一位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独特价值,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使美好的教育得以独特发展”。

教育随笔:批评不要随便出口


批评不要随便出口

今天阳光灿烂,孩子们在户外玩,一会儿陆秋彤跑过来说:孙老师,朱致远打我!我一瞧,朱致远撅着嘴,一脸的不高兴。我走过去:朱致远,注意点啊!显然我的语气有些不耐烦,因为朱致远平时总爱招事。又过了一会儿,邵敏琪跑过来对我说:孙老师,朱致远拧我。怎么又是朱致远。我心里嘀咕着。当我看到他时,他只是低着头,像是等待着我的批评。我扪心自问:我是否应该采用另一种教育方式呢?于是,我轻轻叫过朱致远:朱致远,刚才怎么了?他理直气壮地说:他们都抢我手里的玩具,我不给,他们就抢。我就不给!我看看他手里的玩具:呀,真好看,我也想跟你玩,好吗?他高兴地点点头。我一边和他玩,一边自言自语:如果想跟你玩的小朋友都加入进来,咱们更开心了。朱致远听了我的话,很快就把刚才那几个孩子找来一起玩了起来。听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我为刚才的教育取得成功感到很欣慰,同时我也意识到:这又是一次良好的教育契机。于是,我对孩子们说:玩具好玩吗?孩子们齐声说:好玩。朱致远有玩具让大家玩,咱们谢谢他吧。于是,许多幼稚的声音一起说:谢谢朱致远朱致远低下头不好意思地笑了。

这件事让我思考着自己平时的教育行为,我们每天可能都在处理类似的问题,但每次我都没有认真想过:我平时的教育行为是否有问题?是否让孩子接受?孩子是迫于老师的严厉接受的,还是心甘情愿接受的?朱致远,你注意点啊!这句常说的话不是批评却暗含批评,暗中已经将朱致远放在犯错误的位置上。一时的效果换来的却是孩子与老师的陌生感,这样的教育不能深入孩子的内心。我们确实要思考:批评不要随便出口!

教育随笔:孩子,你变了


**才二十三个月,年龄在班上的小朋友中小一点,比较调皮(也可以说调皮有点过分了),老师上课他喜欢走来走去,还拿着小汽车在地板上磨擦出“吱吱”的声音。喜欢把教室里的积木一个一个往窗外扔和其他孩子争论时还要打人。

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情我要苦口婆心的劝说,他答应了一会就没事,给他讲很多道理,做事,但收获甚微,跟家长也经常沟通,但没起到效果,于是我改变了策略。

首先,他能主动参与活动,我就马上表扬他,让他明白,老师欣赏他这种行为。其次,我开始处处留心观察他的言行举止,寻找合适的时机对他进行教育。后来我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爱帮老师做事情,爱收拾玩具、爱当值日生等。于是我有意安排他做这样的事情,当众表扬,奖他五角星,他心里美滋滋的。做的也更积极了。在这些基础上,我对他提高了要求,他也慢慢的接受了,有一次,活动结束有点晚了,平时我总喜欢请一个小朋友分分勺子,但今天我一看时间,来不及了,我就自己动手分。我正在发勺子时,**跑过来忽然对我说:“张老师,嗯、嗯、嗯。”(这个孩子开口比较晚,最多能说三、四个字)我想他大概要替我发勺子吧,我给了他一些,他可高兴了,一个一个放入小朋友的碗里。当时我真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

当然,**毕竟是只有二十三个月大的孩子,某些时候还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有时候和同伴发生矛盾时,他还会动手打人,有时还要看看我在不在,但他毕竟还是有了很大的进步。

由此我也意识到,没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细心的饿观察,根据他们自己的特点进行指导。同时还要仔细思考,他们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

教育随笔:让孩子自己解决


教育随笔:让孩子自己解决

我班的小朋友每天来园时,喜欢从家中带来各种各样的玩具,孩子们喜欢在一起玩玩具,有的自己玩,有的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时间长了,孩子们懂得了一个道理,无论是谁,不一定要将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但是在玩别人的玩具的时候,一定得事先征得别人的同意。

明明小朋友一向都十分爱惜属于自己的东西,玩具带到幼儿园里,自己不玩的时候总是很小心地把它放在玩具柜里,可是别人的玩具有时候也很好玩的,于是他就藏好自己的玩具,不客气地拿别人的玩具玩。如果别的小朋友要拿回但他却还没有玩够,他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再给我玩一会儿吧,不要这么小气,老师说有好玩的玩具要拿出来和大家一起玩。”如果小朋友真的大方还好,要是碰上真的“小气”的,那就要发生纠纷了。我却装作没看见这一现象,我想尽量让小朋友通过的规则发挥作用,让孩子的行为得到自然的后果。后来,明明发现每次在争抢玩具时自己都是失败者,因为别的小朋友都会站在另一个小朋友的身边说:“明明是个小气鬼,我们不要跟他玩。”于是,每当他要玩别人玩具的时候,大家都会马上把玩具抢回去,抱在怀里,不肯给他,他觉得很委屈,就到我这里来倾诉:“老师,他们不和我玩。“是吗?那为什么呢?”明明嘟着嘴巴:“我也不知道。”我假装想了想说:“我知道了,我给你想个好办法,下次你要玩别人的玩具时,先要跟别人商量,商量好了,别人就会跟你玩了。这个办法一定有用,不信你试试。”后来,明明在想玩别人玩具的时候,会事先询问:“让我玩一会好吗?”碰到爽快的,就给了,碰到不爽快的或讲条件的“我们交换玩”,这时,他有时会犹豫,考虑半天,在玩别人的玩具时,老惦记着自己的玩具,赶快又换了回来。渐渐的明明也能把自己的玩具给别的小朋友玩了。

在传统教育玩玩具的做法是:小朋友要学会谦让,老师往往回说“你们俩一起玩吧”或者“先让他玩,玩好了他会换给你的”。这些要求和劝告虽然常常能够奏效,但久而久之,活动室里发生了问题,就会找老师投诉,要求处理。其实,小朋友在交往中出现争执,让他们自己来解决,当时机不成熟,孩子没有内在迫切需要的时候,老师不出面。孩子自私,藏自己的玩具,“不合法”地玩别人的玩具,可让他满足一下自己一时的欲望,教师不必干预,也不指责,让他来尝尝自己的行为带来的苦果,让孩子自己碰壁、自己回头。陈鹤琴说过:“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去做,孩子自己能够想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去想,要让孩子自己根据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去慢慢认识他自己的行为同他自己经受的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我们要坚持奉行“让孩子自己解决”的教育原则。

教育随笔:观察是我们了解孩子的关键


幼儿们有时会做出一些让我们觉得棘手的或困惑的行为。我们可能偶尔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娃老是捏她哥哥的鼻子?”,“为什么娃把零食放在自己的头上?”,“为什么把娃独自留在房间里时,她会大哭?”等等。

乍一看,小孩们的行为简直是莫名其妙!但是,仔细想想,所有的行为都是沟通。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孩子的行为,来了解他们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今天我们想给大家分享一些经验,这样我们大家都可以尝试用专业的角度来观察孩子们的行为了。

观察中寻找规律。

任何一次又一次发生的行为都是有原因的。如果我们能在重复的行为中找到规律,我们就可以弄清楚如何解决它。

首先,让我们简单地写下发生了什么。例如,当我们看到孩子多次把巧克力豆豆放进鼻子里以后,我们可以拿出一张纸,把这个行为写下来。也许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这样的记录方式怪怪的。但是我们每天都要处理很多事情,有时候我们的记忆可能会让我们忽略掉一些有用的细节。因此,简单地记下所发生的事情,可以帮助我们看到那些不容易被注意到的规律。

不论有多么棘手的行为,只要开始写下来就行了。到最后,我们可能会惊讶于我们发现了什么。因此,当我们被孩子富有挑战性的行为所困时,把它写下来,连同之前以及之后发生的事情。当我们找到一个规律,我们就可以尝试调整或改变它。这些观察和笔记可以让我们了解孩子们在想什么,然后事情就会变得简单一些了。

幼儿园教育随笔:甜甜的批评


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班上有几个孩子,爱从家里带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入园,有时还是一些不安全的小东西,如珠子,鞭炮,火柴等。集体活动时他们不但不参与,还召集周围的小朋友玩他们的东西。特别是舒心,我给他说过很多此,叫他不要带来,他就是不听,也曾没收过他的东西,还是不管用,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今天早上,舒心的妈妈对我说:“李老师,她感冒了,我叫她不要来幼儿园,但她一定要来,请你多关注他,发现有什么不对的就给我打电话。”我不时的走过去询问她舒服吗?要喝水吗?一会儿摸摸她的头,看看烫不烫。孩子见我对他这样关心,满脸欢喜。

中午休息时间,当孩子们躺下时,我开始来回巡视给他们盖被子,来到舒心的身旁,发现窗户是开着的,外面天气很冷。我轻轻地关上窗子,伏在舒心的耳边悄悄地说:“今天天气冷,开窗睡觉容易感冒,以后不能开窗睡觉知道吗?”“嗯,知道了。”孩子小声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许多孩子都进入了梦乡,只有舒心还在那里瞪着他的大眼睛,一点睡意都没有。我小声问:“舒心,睡不着吗?”孩子点点头。“那你起来吧!”“不,我怕影响别人。”“你悄悄地走出去,就不会影响别人了。”“老师你真好,我以后听话,再也不带危险东西来幼儿园了”舒心边走边说。

看着舒心的背影,我思绪万千,这不是我一直想要但用批评教育不管用的结果吗?是什么东西让孩子变化这么大呢?是爱,是我对孩子的爱让他感动,是我对他的关怀让他受到感染。所以说要教育好孩子就必须先爱孩子。

相关推荐

  • 教育随笔:真正了解孩子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们的工作就是照看、爱护、关心每一个幼儿,陪他们长大,理解他们的想法。其实做一名幼儿工作者,责任重大,既要对他们生活上照料,还要对他们心理上给予帮助,所以作为老师,真的很不容易。 ...
    2021-05-11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不再哭的孩子 阳光明媚的早晨,硕硕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来到了教室,急忙开始玩起了教室里的玩具,就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当爸爸、妈妈说:“硕硕乖,爸爸妈妈走了哦。”他犹如被关进牢房般的声嘶力竭的哭喊起来。我突然就成为了...
    2021-05-26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少批评,多表扬 教育随笔:少批评,多表扬 在幼儿园中,老师们总是喜欢安稳一点的孩子,因为这样的孩子听话、好管教,让老师省心,也能讨得老师们的喜爱,而对于那些“活泼爱动的孩子,则往往因为其“调皮惹事”,久而久之,则可能...
    2021-05-12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批评不要随便出口 批评不要随便出口 今天阳光灿烂,孩子们在户外玩,一会儿陆秋彤跑过来说:孙老师,朱致远打我!我一瞧,朱致远撅着嘴,一脸的不高兴。我走过去:朱致远,注意点啊!显然我的语气有些不耐烦,因为朱致远平时总爱招事...
    2021-07-04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孩子,你变了 **才二十三个月,年龄在班上的小朋友中小一点,比较调皮(也可以说调皮有点过分了),老师上课他喜欢走来走去,还拿着小汽车在地板上磨擦出“吱吱”的声音。喜欢把教室里的积木一个一个往窗外扔和其他孩子争论时还...
    2021-05-11 阅读全文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们的工作就是照看、爱护、关心每一个幼儿,陪他们长大,理解他们的想法。其实做一名幼儿工作者,责任重大,既要对他们生活上照料,还要对他们心理上给予帮助,所以作为老师,真的很不容易。 ...

2021-05-11 阅读全文

阳光明媚的早晨,硕硕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来到了教室,急忙开始玩起了教室里的玩具,就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当爸爸、妈妈说:“硕硕乖,爸爸妈妈走了哦。”他犹如被关进牢房般的声嘶力竭的哭喊起来。我突然就成为了...

2021-05-26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少批评,多表扬 在幼儿园中,老师们总是喜欢安稳一点的孩子,因为这样的孩子听话、好管教,让老师省心,也能讨得老师们的喜爱,而对于那些“活泼爱动的孩子,则往往因为其“调皮惹事”,久而久之,则可能...

2021-05-12 阅读全文

批评不要随便出口 今天阳光灿烂,孩子们在户外玩,一会儿陆秋彤跑过来说:孙老师,朱致远打我!我一瞧,朱致远撅着嘴,一脸的不高兴。我走过去:朱致远,注意点啊!显然我的语气有些不耐烦,因为朱致远平时总爱招事...

2021-07-04 阅读全文

**才二十三个月,年龄在班上的小朋友中小一点,比较调皮(也可以说调皮有点过分了),老师上课他喜欢走来走去,还拿着小汽车在地板上磨擦出“吱吱”的声音。喜欢把教室里的积木一个一个往窗外扔和其他孩子争论时还...

2021-05-11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