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两次成功的角色介入
发布时间:2021-05-22 幼儿园游戏的案例 幼儿角色故事 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今天由于分出10多名孩子到建筑园去玩,角色区这边便变得冷冷清清。以前门庭若市的超市和快餐店也再没有顾客去关顾了。于是这两个地方的孩子都无所事事地朝娃娃家观望起来。他们的这一举动倒也提醒了我。于是,我到娃娃家做客,并邀请在那里做客的琦琦和娃娃家里的妈妈跟我一起去快餐店吃饭,她们都欣然应允。对我带来的顾客,快餐店的贞洁很是高兴,于是我先撤了出来,留琦琦和吴怡在那里吃东西。但是我刚出来不久,她们两个也跑了出来,看到贞洁一脸无可奈何的样子我忙过去询问:“为什么她们走了?”贞洁回答:“我也不知道,好象娃娃有病了。”看到贞洁失望的样子,我建议她可以到娃娃家去送外卖,也可以给医院、超市的工作人员送外卖。听了我的建议,贞洁马上跑了出去。
这样玩了一会后,我又发现:快餐店经常是唱空城记,而到娃娃家做客的客人总是破门而入根本不去敲门。于是我提醒娃娃家的客人一定要敲门后再进去,而且又提醒贞洁和小宇不能都离开,要留一个人照顾店里。但是我的要求根本不起作用,孩子们依然我行我素。就在这时我看到蒙蒙急冲冲地进到了娃娃家后转身又跑了出来。看到这个情景,我一个箭步冲了过去抓住了蒙蒙,问:“你是去娃娃家偷东西去了吗?”听我这么一说,又看到我一脸严肃的表情,蒙蒙吓傻了,急忙解释说:“娃娃家太乱了,我去给他们收拾。”我紧接着问:“那是你的家吗?”“不是”“那他们家里人认识你吗?”“认——识”蒙蒙有些支吾,显然他没有想到这些问题。在他的思想里是向来认为娃娃家是可以随意进出的,根本没有想到会有今天的事情发生。我拉着他的手向娃娃家走去,到了门前我故意大声地敲了一下门。开门的是娃娃家里的爸爸,还没等他开口,我便自我介绍说:“我是这片的民警,刚才抓到一个人,他冲进你们家又跑出去,你们看看认识他吗?”眼前的孩子们也被我的表情吓了一跳,忙说:“不认识”这下子可有戏好看了,我谢过了主人对我们工作的合作,同时提醒他们要关紧门不要让不认识的人进来。出来时,我看到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如临大敌,再进去的客人也再没有不敲门的现象发生。被我带到派出所的蒙蒙一脸的无奈,因为娃娃家并没有丢什么东西(我曾提醒他们不要随意动人家的东西),被放了回去。
蒙蒙刚走,我又看到快餐店里又不见了人影,原来贞洁和小宇两个分头去了医院和发屋。就在这时我脑筋一转,何不扮演个小偷把他们的东西偷走,这样比空洞的说教是不是对他们的警示会更大。于是我走进快餐店,拿走了烤羊肉串的炉子。当我离开的时候小宇回来了,看到我拿走了东西,他虽感有些奇怪,但是仍没有说什么,在他看来老师拿走什么是很自然的事。一会儿贞洁也跑了回来,她还没有注意到店里的变化。看到他们都没什么反应,我走了进去,也是象刚才一样先做自我介绍:“我是这片的民警,你们店里丢东西了吗?”到这时贞洁才发现店里丢了炉子。于是我继续询问:“你们是什么时候丢的”“我也不知道”贞洁说,“那你们去哪里里了?”这时贞洁和小宇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于是我告诉他们:小偷就是在他们两个都出去的时候进来偷的东西。当然,等我把炉子还给他们以后。我看到贞洁又要出去,但是这一次,她很认真地嘱咐小宇:“你不要出去,看好东西……”
活动后我们进行评议的时候,孩子们都知道蒙蒙为什么被抓,也知道了快餐店为丢了东西。就在这时,龙龙说:“小偷偷东西的时候我看见了。”(因为他们的超市就在快餐店的旁边)我问他:“为什么不报案”他说:“没有电话呀。”于是,大家提议给超市、发屋、医院都要配上电话……
在以前活动区的指导中我们更多的是以老师的身份去指导孩子,而这一次,我先后以警察和小偷的不同身份的介入,成功地指导了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效果很好。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案例:大班成功案例
案例记录:
在“机器人梦幻工厂”里,晴晴正在为她的“防非典机器人”加上轮子。晴晴说:“为了这个机器人走的更快,我要加上轮子才行。”她找来了两个废旧赛车轮子,把它装在机器人下面,果然机器人可以滚动了。“我的防非典机器人要到山里为穷苦人治病。”边说着,她把机器人放在一个斜坡板上。不好,机器人的轮子不动了,被身体卡住了,机器人也翻倒了。晴晴拾起机器人在斜坡板上又试了一遍,可结果还是一样翻倒了。怎么回事呢?她眼睛盯着机器人看了老半天,也没看出来。这时老师走过来问:“怎么了?”“我的机器人装了两个轮子,可是只能在平地上走,却不能在斜坡上走?”说着同样演示了一遍。“我们去看看赛车是如何在斜坡上开的。”于是老师和晴晴在斜坡上玩起了车子,突然,晴晴大叫起来:“我知道了!”只见她又找来了两个轮子把它固定在机器人的后面,一前一后四个轮子,机器人可就稳当多了。可是这次的实验结果同样出乎晴晴的意外,机器人在斜坡上滚动了一段还是一头栽下来了。晴晴带着这个问题请来了好朋友一起商量。这时,一位小朋友说:“有一次,我从电视新闻里看见一辆卡车装了太多东西超载了,也翻车了。”“那是不是这个机器人也超载了呢?”“是不是,太重了?”“可不可以变小变轻一点。”经大家一提醒,晴晴开始对她的机器人进行改装。在身体上取下了一盒子,身体变矮了,把木头的头换成纸盒变轻了。这次的试验,小伙伴们都是鸦雀无声,睁大眼睛看。哇!成功了,机器人稳稳当当地从斜坡上滚下去了。
案例分析:
晴晴对于制作机器人非常感兴趣,但她已经对初步简单的粘贴组合不满足了,她想制作可以爬山可以滚动的机器人。但由于机器人的重心掌握不稳,所以一直无法完成。当她的主体探索碰到困难时,老师及时给予启发,使她从实践中观察、寻找问题的症结,自己动脑筋,重新操作。由此可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探索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当她再次遇到困难时并没有退缩,而是坚持她的探索,并想到了寻求同伴帮助的好办法,大家一起商量解决。正是由于晴晴好学好问、积极动脑,做事执着有坚持性,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晴晴通过探索与尝试解决重心与平衡的问题,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案例:体验成功
春天到了,幼儿园里的树木开始发芽,看着一天天在变化的树叶,孩子们都很好奇。于是依据孩子们的关注,我们在教室里也布置了一棵可以变化的树。在给大树装饰树叶的时候,我有意识的让孩子们来尝试一下用对称的方法剪。在提供的材料上有普通的彩纸、有折过的、还有对称画好的。一开始大部分的孩子们都选对称画好的纸样来剪,动手后发现很好剪,而且剪出来是双的。孩子们特别的感兴趣,就开始自己折纸、自己画着剪。可不一会儿就发现问题了,雷雨童剪好后成了两片分开的半边叶子。这是怎么回事呢?看到旁边的小朋友已经获得了成功,她着急的寻求我的帮助:“老师,你帮我画一下吧。”我没有急于告诉她正确的方法,而是让她再看看老师提供的画好的材料、在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画的。我看到她认真的观察着旁边的小朋友怎么做。于是又拿起了一张纸,折好后要画,刚下笔王雅行就说:“从这边、从这边,要不你一剪就断了。我给你画。”雷雨童紧抓着笔:“我自己画。我自己画。”于是她又重新从另一头开始画,画好后一剪,果真没有断。她又拿起第三张纸,这回对折后她先想了想,看了看纸的两端,然后才下笔,剪好后也没断。
看她做好了两次,我问她:“刚才怎么会剪断呢?”她说:“得从折的中间开始画,不能从能打开的地方画。”我说:“你真聪明,一会儿咱们把这个方法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听到我表扬她,她骄傲的笑了。看到雷雨童快乐的样子,我感到很欣慰,孩子是多么渴望成功啊!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知识,还发展了能力,体会了成功感。这种获得是幼儿宝贵的精神财富,多次这样的经历一定会使孩子成为一个勤于思考和自信的人。
反思:
教师对于幼儿的错误和失败的处理,最简单和最常见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放任,其中包括那些一味的、没有明确引导的鼓励;二是直接的替代解决。教贵有心,得失其中。读了那么多年的书,虽然在不断的吸取新的观念新的信息,但“老师不教,孩子怎么能会”这种观念还是经常会影响着自己的教育行为,忽视了让孩子主动学习,给孩子选择、探索、表达的自由。
我很庆幸,自己做了一回懒老师,没有辛辛苦苦的剥夺孩子发展的机会。假使我没有细心观察,耐心等待,适时引导,她在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就可能轻易放弃了这有意义的探索。孩子只有自己亲身尝试实践获得的能力才会真实而牢固。今天再看这个小例子我体会到:真正的学应该是一种体验。体验越深刻,悟的越透彻,把体验内化为素质。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学习过程都是如此,对孩子我们要放开手脚给他们充分的尝试机会和条件,对于我们教育者则要学着适时的等待。
相信孩子,理解孩子,等待孩子,是个不容易的过程,但这种相信、等待所带给孩子的确是终身可享有的财富。从小培养孩子有一种认真钻研的态度,有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想这才是我们培养人才的目的。
案例:他成功了
今天我带孩子在操场上练习助跑跨跳,一些细绳拉成的带有一点高度的障碍,使孩子非常的好奇。在我示范动作后孩子们马上兴奋地一个接一个跨过障碍,几轮练习后大部分的幼儿已经掌握了要领,跳的非常好,个别的几个在老师的指导下都努力地练习着。我发现在这个过程中陶佳华一直都不积极,动作也不规范。老师教他练习时他的精力也不集中。当小朋友都自由练习时他却坐在台阶上哭了。
分析:我走过去蹲下来问他:“你怎么了,孩子?”他说:我想妈妈了。我对他讲:在幼儿园里有老师和小朋友和你一起玩,多好啊,先别想妈妈了,好吗?我又问:你喜欢今天的活动吗?你看起来好象不喜欢啊?他说:“我累”。我一愣,摸了摸他的头,没发烧。刚才的活动量孩子是可以承受的,他怎么说累呢?我接着问他:那你学会了吗?这次他告诉我:“太难了,他学不会。”我想孩子在遇到不喜欢或有难度的问题时就会找一些理由来逃避。陶佳华今天就遇到了困难,所以他会哭。他是新来到我们中(1)班的小朋友,每次户外集体活动他都不象其它孩子那样积极活泼,尤其是有跑的运动时。说明他的腿部肌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而且他也害怕接触新问题。
措施:我对他说:“你看其它的小朋友跳的多开心啊!老师带你一起跳好吗?不要怕,一点都不难。”他犹豫地站了起来跟我一步一步地跳了起来,很快看他跳的灵活起来,脸上也有了笑容,我夸奖他跳的好时,他说“老师,真的不难,我学会了。”看到他高兴的样子我告诉他,这些体育活动对你们的身体和你们的成长非常有利,并告诉他要多多的进行锻炼,身体才会棒棒的,才会聪明。他点了点头说“我记住了”。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新的问题要面对,正确地指导幼儿,使他们消除恐惧的心理,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这样幼儿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案例:角色游戏中的数学
数学活动“复习5以内加法”后,我发现幼儿在平时的娃娃家,小餐厅中都喜欢“买东西”了,连原来较受冷落的小银行也倍受欢迎,幼儿都很喜欢去小银行换钱然后去买东西,然后饶有兴趣地去各个“场所”消费。我想,这不就是一个发展幼儿数学能力的绝好机会吗?于是,在接下来的“复习6以内加法”的活动中,我请幼儿和我一起设计我们的“数学角色游戏”。我请幼儿自己订一下可以用钱消费的角色区,芷毓、子怡表现最活跃,她们为大家找了很多可以消费的地方,如:去医院看病要用钱、去小餐厅吃饭可以用钱、到小超市买东西要用钱、到理发店洗头也要用钱……。但是如果我们只有6元钱,怎么样来分配到这些地方消费用的钱呢?我把这个问题又抛给幼儿,请他们自己去商量解决。阳阳说:“我们只要把这些地方分出1块钱、2块钱、3块钱、4块钱、5块钱就可以了啊。”“对啊,这样分开来,每个人分到6块钱,然后到各个地方刚好把钱用完就可以了”,旭阳说。大家听了他们两个人的意见都表示赞同,于是我请他们每个人用废纸撕成6片当6块钱,并且用另一张纸把自己怎么花完这6块钱的方法记录下来,写的不一样的方法越多越好,角色游戏就开始了。泓达到小医院给自己打了一针用了2块钱,然后又去小餐厅吃了一顿饭花了4块钱,他把这些记录了下来;颢颢到超市买了6瓶一块钱的矿泉水,也刚好把6块钱用完,他也记了下来;韵韵不太知道怎么去花完这些钱,于是她请了个小朋友来帮忙。角色游戏后,我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花完这6块钱的,发现他们找出了很多方法,而且还有连加的式子,如:1+2+3=6;1+1+1+1+1+1=6等。大家都很喜欢这种角色游戏,都说还想再玩。
案例分析:
这是一次特别的角色游戏,教师在幼儿平时的自由游戏中得到启发,继而引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在活动中,教师较注重幼儿数学学习中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请幼儿思考怎样在各个角色场景中分配这6块钱,并且怎样可以刚好把钱用玩,培养了幼儿随时随地运用数学能力的习惯。同时又鼓励幼儿和同伴间相互讨论,培养了他们合作性的学习习惯。在活动中,幼儿既复习了6的组成,又在仿现实生活的场景中运用了6的加法,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知识,他们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中得到成功感,习得数学知识,自然会更加增加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