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随笔:蚕宝来了
发布时间:2021-04-17 幼儿园保教案例 幼儿保教活动设计方案 幼儿园保教工作计划清明节后汤思宇从家里带来了蚕宝宝,孩子们不认识蚕宝宝,“不好了,这里有毛毛虫!”小朋友大声叫道。“怎么会有毛毛虫呢?”“它会不会把我们种的土豆和番茄都吃掉呀?”小朋友们都在议论着。“这个才不是毛毛虫,它是蚕宝宝,是我妈妈养的。”思宇说。“它小时候是黑黑的,小小的,现在变成这个样子了。”“什么,蚕宝宝还会变呀?”这下大家都来了兴趣。“它以后还会变吗?”于是我们就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在主题墙下开辟了“饲养角”,以饲养可爱的蚕宝宝为线索,开展了《蚕宝来了》的主题探索。
孩子们每天自己收集桑叶,自己喂蚕。我们老师在饲养蚕方面知识也是空白的,我们围绕孩子们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如:“蚕宝吃什么?”“蚕宝喝水吗?”“蚕宝的嗯嗯是什么样的?”“蚕宝是什么吃的?”等等问题,和孩子们共同上网收集资料,了解饲养的要点。
通过饲养,他们知道了蚕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当他们观察到蚕不吃桑叶了,于是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蚕为什么把头抬起来?蚕在找什么?他们通过自己向同伴请教了解到蚕要爬蚕山去结茧了,蚕山要怎么做?这些问题正是“适宜的探究问题”的来源。孩子们针对如何做“高高的蚕山”,他们主动到区角中去收集高高的物体来做蚕山。孔泰宸和思宇从美工区找来了一把稻草,把稻草插在奶粉罐子里作蚕山;彤彤找了一些树枝,把树枝插在花瓶里作蚕山;佳佳则把土豆茎作为高高的蚕山。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育随笔:书宝宝哭了
每天早饭后和午饭后的时间,我都会安排孩子们看一会图书,并且要求他们看完书后要把书宝宝送回自己的家(书架)。
昨天,我又发现几个小朋友看完书后,没有把书宝宝放回书架上面,只是随手扔在书架旁边,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了,以至于有的书宝宝都被小朋友踢到了走道的中间,有的书被踢到了桌子下面,有的被踢到了墙角,当时的场景“惨不忍睹”。
当小朋友们都看好书,上完厕所,准备要回座位的时候,我组织他们来到我的身边,看看他们的书宝宝。“看一看,你们的书宝宝怎么了?”我说。只见小朋友们一双双小眼睛盯着书宝宝看。尘尘问:“书宝宝怎么在路的中间啊?”源源说:“书宝宝怎么摔跤了?”“是啊,是啊,我们的书宝宝怎么乱七八糟的?”“是谁搞的?”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我示意他们安静下来,我对他们说:“刚才你们上厕所的时候。我听到了书宝宝在哭,它一边哭一边说,小朋友都不喜欢我,把我摔倒在地上,摔得我好痛啊,还有的小朋友把我放在路的中间,被小朋友踢来踢去,有的小朋友还从我的身上踩过去,好难受啊!呜呜呜…”我连忙问他们:“你们真的不喜欢书宝宝了吗?不喜欢和书宝宝做好朋友吗?”“不是!”“如果你们也像书宝宝一样,被人踢来踢去,搞摔跤,拌倒在地上,你们疼不疼?”我说。小朋友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难为情的地下了头。
从那以后,小朋友懂得了爱护书宝宝,每次看完书后都会轻轻地把书宝宝放回书宝宝的家,看到这一幕,让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教育随笔:宝宝说话了
小班的宝宝刚入园,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不完善,有的宝宝说话断断续续,不完整,有的宝宝发音不准确,让人听不清楚,所以我们在和宝宝们交流的时候有些困难,虽然这样我们还是尽量的和他们交流,小班的孩子正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时候,所以要想使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就要锻炼孩子张口说话的习惯。
记得在开学的第一天,班里有一位长得小巧玲珑的女孩她叫郭辰睿,今年刚满三岁,她走到我的面前,低着头,拉着我的手,我轻轻地问她,“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啊”。她好歹一直不张开嘴巴,也不说话。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二个多月过了,郭辰睿小朋友还是不说话,有什么事情她只是走到我面前拉着我的手,我就知道她要做什么事了,要入厕撒尿,喝水等等,她就是不开口说话,我好着急啊!于是我找到她的家长,和她家长沟通了以下,了解这孩子的性格很内向,并且这孩子在出生两个月时,得了心脏病,从她家长那里知道了情况,我心里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帮这孩子开口说话。于是在每天晨检的时候,她人园时,我就轻轻把她抱在怀里,亲热的对她说;“宝贝你来了啊”!在每天睡午觉时我让孩子们自己脱外套,自己叠起来放在小床上,当孩子们在忙时郭辰睿小朋友走过来,用眼睛看着我不说话,拉着我来到她的床边,用手指指她的衣服,我明白她的意思是不会脱衣服,让我帮忙。我一边帮她脱衣服一边和她说话,给她讲小朋友自己的事要学着自己做多能干。每一次放学时,奶奶接上郭辰睿总是说;“和老师说再见。”每一次郭辰睿总是回头向我们招招手,笑一笑,于是我又抱着她亲着她的脸蛋。轻轻地和她说,郭辰睿跟郑妈妈说再见好吗,她还是不说话。面对郭辰睿的这种情况,我并没有失去信息,在户外游戏时,我单独和她玩,带着她玩游戏,和她聊天,尽管我一个人在滔滔不绝的说,还是有所收获。她感冒了,一段时间没有来上幼儿园,感冒好了,她又来上幼儿园了,多远就看见她高高兴兴的跑到我的面前,喊了一声,郑妈妈,我激动的一把抱住她,亲她。从那以后,她就滔滔不绝的说话了,和孩子们一起唱歌聊天了,我真为她高兴。
我认为要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也要家长的配合,我告诉郭辰睿的家长,在家无论郭辰睿想做什么事情都要让她把话说出来,如果她想买什么东西,不要用手一指家长就给她买,要让她说出自己想要买的东西的名字,如果孩子不说你也可以教她说:“我要买蛋糕等。”在家多教一教儿歌,多让孩子听一听故事,总之就是给孩子创造更多说话的机会,让她开口说话。
教育随笔:咕咚来了
《咕咚来了》这个故事想必许多人小时候都看过或听过,对此故事的趣味以及荒诞还记忆犹新吧。故事讲述的是个充满了神秘气息的大森林,里面住着许许多多的小动物。可是有一天,这些小动物们却被“咕咚”,一个奇怪、可怕的声音震住了,“是什么怪物?”“咕咚来了!”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地引发了所有动物的奔跑……到底发生什么了呢?走进这个故事,你就会知道答案。
小小的故事不仅充满了趣味,还隐含了大大的寓意,给幼儿带来趣味的同时也能引发幼儿的思考。
在和幼儿一起进入《咕咚来了》这个主题的日子里,我们首先从故事入手,让幼儿倾听故事、熟悉故事和复述故事,了解动物的对话、感受动物们的情感,为故事表演做一个前期的铺垫。在故事的王国里畅游过后,幼儿对故事里的咕咚发生了兴趣。什么是咕咚?咕咚长什么样?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学习,幼儿不仅了解木瓜的结构、特征、以及用途,还可以凭借《木瓜恰恰恰》这首好听的乐曲和打击乐器好好地玩一玩。
教育随笔:冬天来了
在《冬天来了》这一主题中,有一篇散文----《下雪了,真好》,散文语言优美、篇幅短小流畅,很适合孩子品读。但散文中的一些句子却是小班孩子较难理解的,比如:“麦苗说:真好真好,我有白棉袄了,青蛙说:真好真好,我们可以冬眠了、、、、、、”还有那句:“小朋友说:真好真好,我们可以打雪仗了”散文中所描述的这些情景,对于中大班孩子来说,也许并不陌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但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有关“雪”的经验,在他们的生活中还是欠缺的。为了完成目标中激发幼儿对雪产生向往之情,了解冬雪的特征等,丰富孩子对“雪”的相关经验,则是进行这篇散文之前必需做的。
通过谈话、图片、视频,孩子们了解了下雪的情景,也间接地唤起了他们生活中的零星记忆,但记忆中的事情和现实体验毕竟是两回事儿,所以我们都盼着下雪,希望西安能好好下一场雪,让孩子们见识一下真正地雪。终于盼来了---西安下了第一场雪。一个早上,操场上薄薄的盖了一层雪,虽然小的可怜,但也足以激发孩子的兴致,为了不辜负这场雪,我带孩子们第一个冲上操场,在孩子们的一片惊叹声中,我和孩子们一起踩雪、团雪、打雪仗,奔跑在操场上。那个早晨,因为我们,寂静的操场沸腾了,因为我们,洁白的世界留下一串串零乱的、欢快的印记。借孩子的光,年龄不小的我们也疯玩了一把,好像回到久别的校园,重温了童年最为美好的记忆,我想,有了这样的生活体验,孩子们一定会真正体验到什么是“下雪了,真好”。
同时,为了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活动,我们及时上传了孩子们活动的照片,希望家长配合我们带孩子一起在雪中玩玩体验四季的变化,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
教育随笔:宝贝笑了
教育随笔:宝贝笑了
在家访中了解到:辰辰一直是由妈妈一个人带,很少与其他人交流,喜欢一个人玩耍,孩子见了生人就害怕。所以孩子对带她的人依恋程度非常高。一旦要脱离她的周围,反应会特别激烈。
开学了,小班的宝贝们都来上幼儿园了,基本上都是爸爸妈妈抱着来了。当家长们抱着孩子跨入我们班时,撕心裂肺的哭声使我们不约而同的围了上去,接过每一个孩子。“宝贝,让老师抱抱!宝贝真乖。”“不哭不哭,老师带你玩好玩的玩具好吗?”……大多数孩子在老师阿姨的安抚下都能比较安静的吃早饭了。只有辰辰,无论老师阿姨怎样说都无济于事,只见他双手紧紧勾住妈妈的脖子,哭的大汗淋漓,嘴里还不停的说:“我要回家,我要妈妈,我不上幼儿园……”一直哭的妈妈的也泪水夺眶而出。好在妈妈还是比较配合工作的,放在孩子就走了。一连几天辰辰都是如此哭闹舍不得妈妈。这样以来,日常活动不能正常进行,而且也影响着其他的小朋友。
从入园前的家访中了解到辰辰一直是由妈妈一个人带,很少与其他人交流,喜欢一个人玩耍,孩子见了生人就害怕。所以对妈妈依恋程度非常高。对面这种情况,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耐心的来对待宝贝的哭泣。这样才能使宝贝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中去。老师们积极引导,关心辰辰,逐渐成为他的依恋对象,并组织有趣的活动,吸引他的注意力,使他忘却孤独和焦虑,投入新的环境中去,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渐渐地可消除他的不安全感。经过两周的时间,辰辰宝贝早晨入园时终于能笑着的和妈妈说再见,开心的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了。
孩子的成长过程只有一次,我们需要多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孩子尊重、信任与鼓励,还有我们的爱,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彻底摆脱阴影,让孩子开心的过好幼儿园中的每一天。其实在我们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给予了我们不曾拥有的爱;在我们给予孩子快乐时,孩子也给予了我们一张张天真的笑脸;我们也拥有了更多的欢声笑语。
教育随笔:种植蚕豆带来的乐趣
教育随笔:种植蚕豆带来的乐趣
前一阶段,正是蚕豆种植的好时节,我们就带孩子们仔细观察了蚕豆宝宝的模样,孩子们对种子充满了好奇。在老师运用实物与图片相结合的讲解之后,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跟随老师来到种植园地,在老师和保育员奶奶手把手的指导下,将蚕豆种子放入坑内,最后小心地把泥土盖在上面,大家兴奋地忙活了一个上午。孩子们表示,一定要好好照顾蚕豆宝宝,期待着蚕豆宝宝快点发芽、长大!
一天、两天过去了,还是没有动静,有的孩子就急着去翻土看,不时地问我:“蚕豆怎么还不长出来?”我劝他们耐心等待。又过了好多天,我再一次带孩子们来到种植园地时,陈张楠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兴奋地跟我说:“老师,蚕豆种子发芽了”。听他这么一说,我和其他小朋友赶紧围过来仔细观察,还真有许多小芽芽冒出来了,“蚕豆真的发芽了,让我看看像什么呢?”冒宇航抢着说:“我觉得有点像托东西的小手。”“圆圆的叶子好可爱。”我为鼓励孩子们的发现,特别表扬了第一位发现者——陈张楠。从此以后我们就经常来看看蚕豆的变化,给它浇水、除草、记录它们发生的变化。
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领悟了一个道理:不管是什么样的活动,我们都要为孩子们创设自主参与、自由观察与实践的机会与条件,让幼儿用自己的双手、双眼和智慧发现了自然界的奥秘,目睹自然界的奇妙,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
教育随笔:大火箭来了
教育随笔:大火箭来了
我们的建筑区在走廊一边,有比较大的一块地方,大概有10个平方左右,孩子们非常喜欢这里,一有空,这里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航航和小宇凑在一起,两人一起商量玩,航航一拿到积木就说:“今天,我要搭一个大火箭。”他一边说就一边开始搭,小宇就在旁边帮他运输积木,一会儿对航航说:“航航,这个好吗?”航航没说话,只忙着自己搭建,于是小宇一会儿运一个长积木,一会儿运一个圆积木,一会儿就在旁边呆着,看航航怎么搭建。
搭了许久,航航的火箭结构差不多完成,就站起来欣赏,小宇也在旁边和航航讨论,小宇轻轻地把一个小圆积木放在火箭上,退后两步,欣赏一下,航航朝小宇笑了一下,然后两人继续干活。再忙活了一会儿,终于完成啦。
航航满意地看着大火箭,小宇也在旁边看着,一会儿小宇偷偷地把当中的一个支撑的小积木抽了出来,这样就不好了,整个火箭快要倒了,小宇马上托住,这时,航航发现了,就马上跑过去一起托住,并且呼唤我。
我一过去,他们和我讲了现在的难题,然后请我把小积木塞在里面,因为他们的两只手托住了积木所以不能动,我轻轻地塞进去,这两位孩子的手慢慢抽出去,然后再把小积木调整好,长长地呼了一口气。
整个活动中,航航总是处于主导的位置,首先,今天构建的主题是航航确定的;其次,在构建的过程中,怎么构建,也是航航一人的主意;最后,航航对于自己的作品也非常满意,出现问题后也能马上解决。
而小宇呢,在这个火箭建构过程中,是航航的副手,在旁边一直观望航航的作品,看看航航需要什么样的材料,然后帮助航航运送,最后,在航航成功的作品上添上一些点缀,后来继续想改变大火箭,就抽走了大火箭的支撑积木,幸亏孩子眼明手快,化解了危机。
确实,航航的建构能力非常好,所以许多孩子都喜欢和航航一起玩,有的能力弱的孩子就经常以崇拜的眼神看着航航搭建,如果有孩子和航航一起搭建,就经常有同伴提醒,不要弄坏航航搭建的物品,结果,后来和航航一起搭建的孩子都沦为了副手,就在旁边看看,不动。
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可以先请航航和小宇他们一起讨论想构建什么?同时可以画一下简单的图纸,然后大家分配任务,一起构建。在活动中也要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多和同伴交流。
教育随笔:我妈妈有小宝宝了
每天早晨我都早早的来园,迎接孩子的每一个笑脸,亲亲小脸蛋,摸摸他们的头,我爱他们像我自己的孩子。今天,糖糖小朋友哭闹着脸来到了幼儿园,我从爸爸手中把她接过来,问她怎么了?他更哭的厉害,还满地打滚。她一直都好好的,为什么突然哭的这么厉害,我想这其中一定有原因,我把他抱起来,耐心的哄了一会,再次询问他,他告诉我说:“我想让我妈妈来接我,我妈妈有小宝宝了,说不能来接我了。”听到这里,我了解了大概的原因,孩子一下子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一直被宠在怀抱中,突然都关注小宝宝了,他的心里会产生阴影的,我马上与他的家长进行了联系,告诉他们早晨哭闹的原因,告诉他们更要多加关心糖糖,晚上能否接孩子,为孩子心里上的安慰,如果不方便,我会更好的疏导孩子,让孩子对老师和父母都有信任感。家长听后,马上答应了晚上妈妈来接孩子。
通过这件小事,让孩子的心里产生巨大的变化,从那以后,糖糖每天都开开心心的来园,每天都想让我抱抱,我想这就是孩子对老师的信任与爱吧,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我们只能关注的更多,才能照顾得更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