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爱趴着睡正常吗?
发布时间:2021-04-17 幼儿园教案宝宝睡说课稿 宝宝入园 宝宝班教育笔记网友:每天睡觉的时候放的好好的,但他都会睡一会后自己翻身趴着睡了,这种姿势他睡得还蛮香的?因为我的宝宝睡眠老是很浅,所以一般都不敢动他,而且每次稍有一点点异样的声音都会惊醒,是怎么回事呢?
专家答疑:
婴儿睡眠和静卧时的体位,完全由家长负责,特别是宝宝不能翻身以前;因此正确的做法是,要经常更换小儿睡觉位置和玩具的悬挂位置。床头灯不要长期固定一个位置,要经常换位。经常给宝宝更换睡眠体位,一般3-4小时更换一次体位,如仰卧、侧卧、俯卧等。注意俯卧位时需要有家长监护。刚喂食后睡眠,前30分钟提倡右侧卧位,有利于胃排空,减少腹胀。经常更换睡眠体位,有利于宝宝头型不扁不偏。1岁以后的睡眠体位,一般是顺其自然。
俯卧位睡眠,对肺、心、胃肠和膀胱均构成一定的压迫,而且口腔分泌物不易下咽造成口水外流。同时由于婴儿不容易转动头及翻身,枕头及被褥极易阻塞口鼻,有发生窒息的可能。
哪些宝宝不适合趴睡?
研究人员对350个健康宝宝进行睡姿研究,发现趴着睡的宝宝智力发育较快,躺着睡的宝宝也能够慢慢赶上趴着睡的宝宝。但是趴着睡容易突然窒息,躺着睡则安全无虞。
那么,到底要让宝宝怎么睡,才会聪明、健康又不会突然窒息呢?研究人员建议,晚上睡觉时,最好让宝宝们躺着睡。白天午睡或有大人照顾时,再把睡姿调整成趴着睡的状态。宝宝的睡觉房间最好保持适当温度、湿度和光线,宝宝才会睡得又香又甜。
哪些宝宝不适合趴睡:患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喘鸣、肺炎、感冒咳嗽时痰多、脑性麻痹的宝宝,以及某些病态腹胀的宝宝,例如患先天肥大性幽门狭窄、十二指肠阻塞、先天性巨结肠症、胎便阻塞、坏死性肠炎、肠套叠和其它如腹水、血液肿瘤、肾脏疾病及腹部肿块等疾病的宝宝,不适合趴睡。
哪些宝宝很适合趴睡:患胃食道逆流、阻塞性呼吸道异常、斜颈等的宝宝,可以尝试趴睡,以帮助缓解病情。下巴小、舌头大、呕吐情形严重的小孩,必须趴睡。另一种状况要特别注意,幼儿有痰时,常常会呕吐。
宝宝睡觉的最健康方式
仰睡,会让宝宝的头形变扁;侧睡,则须时时改变方向,以免宝宝将来头颈歪一边;而趴睡,又令家长担心是否会因被褥、枕头堵住宝宝的鼻孔,而造成窒息,到底哪一种睡姿才是既安全又正确的呢?
宝宝趴睡较能睡得稳,不易将溢出的奶吸入气道,而且脸型也好看,但是根据欧美近来研究显示,趴睡的时候,婴儿床周围的玩具、被褥可能会堵住宝宝的鼻子,造成婴儿猝死症。
医师建议,还是让宝宝仰睡比较安全。此外,侧睡的方式也不错,不过要注意常换头部侧躺的方向,以免头形歪斜。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宝宝乱扔东西正常吗?
不同年龄阶段的宝宝都喜欢乱扔东西,这让很多妈妈都很担心,宝宝是在发脾气吗?宝宝脾气不好,难以管教,以后该怎么办?更让妈妈们觉得崩溃的是,宝宝乱扔东西,捡的腰都快要断了。
其实对于宝贝们来说,扔东西是一种能让他们感到快乐的新技能,也是宝贝发育良好的信号。松开手指让东西掉下来需要精细动作技能,而要把这个东西扔出去,还需要相当棒的手眼协调能力。宝宝会发现,不管把什么扔出去,都是向下落,永远不会向上去。虽然他还不知道“地心引力”,但是他肯定能观察到地心引力的作用。如果他扔的是球,球会弹起来;如果扔的是李子,李子会发出“啪”的一声。这也让宝贝们明白了什么是因果关系。
当然了也不否认,无论宝宝多大,偶尔都会产生一种想狠狠扔东西的冲动,用来发泄自己内心的冲动和怒气。宝宝还小不懂得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当他发现乱扔东西能让自己心里好受一些的时候就会将这种动作再次进行重复。如果宝宝把面条弄到你刚擦过的餐厅地板上到处都是,或者把干净的安抚奶嘴扔到肮脏的人行道上,会让你气坏了。宝宝扔东西,你该怎么办?下面玩偶大师就告诉你几个处理的好方法!
首先,让他尽情的扔吧,但告诉宝宝什么是能扔的什么是不能扔的。尽可能地提供给宝宝各种各样可以扔的东西,鼓励他的实验,这很重要。但是注意,给他的东西一定是不易打碎、很轻而且不能太小的防止被宝宝误吞。在游戏时间,所有符合以上规则的玩具都可以用来给宝宝扔。如果很多东西你都允许宝宝扔,甚至鼓励他扔,那么他就能更快地知道什么东西不能扔。球显然是最好的选择,而且泡沫塑料球的危险性最低,你可以在家里多准备一些。
其次,阻止宝宝扔有危险的东西。如果你的孩子扔了他不该扔的东西,比如沙盒里的沙子或朝别的孩子扔积木,你该怎么办?尽可能在他头几次这么干的时候别管他,因为如果他知道朝别人扔不该扔的东西能让你注意他,他很可能会再去扔。如果你的孩子常常朝其他孩子扔东西,有伤害别人的危险,你记住每次都要用相同的方式来处理,因为孩子是通过重复来学习的。下一次他再这么做的话,告诉他:“不行,那会很疼的。”然后迅速把他拉到一边,不让他玩,好让他明白什么是“不行”。
然后,可以尝试着把玩具拴在宝宝的椅子上。宝宝坐在手推车或儿童汽车安全座椅里时,你可以给他拴几个容易够着的玩意儿,用小段的绳子把玩具拴在上面,把长出的部分剪掉,这样就不会绕住孩子的脖子了。他很快就会发现除了能把这些东西扔出去外,还能再把它们拽回来。这样做能让他获得双重乐趣,也能让你省一半劲儿。
另外,和宝宝一起收拾残局。不要让你的孩子把他扔出去的每件东西都捡回来,因为这项工作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太艰巨了。你要蹲下来先自己捡,然后让他帮忙。你可以说“看看我们俩捡这些积木多快啊”!
最后,家长要给孩子做个好榜样。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并不是说你偶尔朝沙发扔个垫子都是绝对不允许的。事实上,你可以利用平常在家里扔的东西告诉宝宝什么是能扔的,什么是不该扔的。下次孩子再扔不该扔的东西时,你可以带着他在家里转转,和他一起把袜子扔到洗衣筐里,把用过的纸巾扔进垃圾桶里,把玩具扔进玩具箱里等等。
宝宝的智力水平正常吗?
宝宝智力的发育是否正常,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但是由于家长的忽略,大部分智力发育问题在明确表现出来时才被家长注意到,这是非常危险的。
因此,在早期养育的过程中,就要及时观察宝宝的各种表现,以及早确定宝宝的智力发育水平。婴幼儿智障具体表现有:
-四肢协调能力弱。会走路后两脚依然相互乱碰,直到2—3岁仍出现。
-视觉功能发育不佳,不注意注视周围人和事物。
-微笑出现得时间很晚,不注意别人说话,对声音缺乏反应。
-咀嚼晚,喂养困难,吃固体食物的时候,容易出现吞咽障碍和呕吐。
-不爱哭闹、撒娇,非常安静。
-正常宝宝在3—4个月时,经常躺在床上看自己的双手。但智力低下的宝宝在6个月后仍持续有这样的行为。
-正常宝宝在6—12个月后,经常将东西放进嘴里,当手的动作比较熟练时,就不再用嘴。
但智力发育落后的宝宝用嘴的动作持续到很晚,有时到2-3岁还把玩具放进嘴里。
-正常宝宝在15—16个月后就不再把东西随地乱丢,而发育迟缓的宝宝持续的时间要长。
-正常宝宝在1岁时停止淌口水,有缺陷的宝宝持续时间要长。
-在清醒时,智力低下宝宝有磨牙动作,而正常宝宝没有。
-智力低下的宝宝有时需要反复或持续刺激后才引起啼哭,哭时经常发出喉音,有时哭声尖锐或尖叫,也有时哭声无力。正常宝宝的哭声常有音调变化。
-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或兴趣短暂、精神不集中、反应迟钝是智力低下的重要特点。
-智力低下的宝宝多表现为多睡和无目的地多动。
在观察上述行为之余,家长可以带宝宝去进行心理测验,这种方法可以测查宝宝的智力发展水平。但不能完全依照这个测查给宝宝的智力下定义,古往今来,被认为弱智的孩子成为科学家不是没有先例,象爱因斯坦、爱迪生都是如此。只要家长耐心地教育宝宝,他的智力水平应当有所提高。
重返幼儿园宝宝失常了吗?
开学半个月了,有些家长会惊讶地发现,孩子重回幼儿园后,平时在家里和在幼儿园似乎变成了两个人。这些相反的行为在开学初期表现得最明显。这是怎么回事儿?
事例1:
有些小朋友在开学后表现很好,性格活泼,听老师的话,遵守幼儿园的生活习惯,老师觉得应该鼓励这些小朋友,就在家长接送的时候表扬他们。有的家长听了反而有些不太相信,会表示怀疑说:“真的么?他在家里完全不是这样的呀!他假期在家很少说话的。”
专家分析:
孩子重回幼儿园,雀跃欢喜,那是因为开学后,又能和很多小朋友一起玩耍,共同成长,所以也比较喜欢学校的氛围。相反,在家里因为爸爸妈妈比较忙,即便是假期,孩子依然多半是由保姆或者老人看管,孩子得到的关注不够,因此假期在家很少说话也就不足为奇了。
事例2:
有些小朋友在开学后情绪不高,要么不太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喜欢自己在一旁独处,要么跟小朋友抢玩具,或者惹出一些小纠纷,期望通过这些行为吸引老师的目光。
专家分析:
孩子出现在幼儿园和家里不同表现的情况,原因可能是因为学校和家庭的不同氛围所导致的。比如在假期里,有的孩子在家里受到很多的关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围着他转,孩子觉得非常受宠,那么在家就会比较活跃和自由,也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一旦回到了幼儿园,老师无法像爸爸妈妈一样给予他足够的关注,同时学校有一些约束和规定,孩子不习惯,那么在幼儿园的表现就会不那么活跃。有的小朋友则会发展成通过一些行为来夺取老师对他的关注。
建议:
发现和鼓励优点
当发现孩子在幼儿园和家里的表现不一样时,家长应首先反省自己,而不是对老师说:“他在家里完全不是这样的。”会欣赏孩子的父母总能在孩子身上发现优点,而苛刻的父母也总能在孩子身上找到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被父母欣赏的孩子,身上的优点会被强化,他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点;同样的,不被父母欣赏的孩子,身上的不足也会被强化,从而有越来越多的问题。作为家长,要学会发现和培养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而不是去强化他的不足。
让孩子拥有安全感
家长要给孩子充分的、无条件的爱,要拿出专门的时间陪伴孩子,只有当孩子感受到父母足够的爱和关注时,内心才会有安全感,而这正是让孩子拥有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重要前提。
帮孩子建立规则
在给孩子充分的爱和自由时,也要告诉孩子一些基本的规范,帮助孩子建立规则,让他有适当的挫折和约束,并逐步学会去适应社会。既不溺爱孩子,又不忽略孩子。
今天你向0岁宝宝示爱了吗?
宝宝刚刚来到这个世界,需要爱的包裹,那么爸爸妈妈该如何把对宝宝的爱把握得保质又保量呢?
亲子互动——爱意传达进行式
爸妈与宝宝面对面的活动,是最直接、最亲密、最自然的感情联系。足够的情感互动,是宝宝智力、道德观以及自我评价的源泉,也是宝宝向更高层次智力思考迈进的本钱。
一谈到亲子互动,很多爸妈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亲子班、提升宝宝智力的教学软件、教育性的玩具等等。的确,它们是有各自的优势,但比起爸妈与宝宝自然愉悦地相处、与宝宝快乐地感受爱,它们的优势就相形见拙了。你有没有发现,哪怕与宝宝的互动再简单,他都会对着你微笑,向你传达有关他的讯息:他能理解你说话的节奏(认知力、智力);能协调自己的身体以寻找你(动作发展);可以通过观察认出你(视觉空间、辨识能力)。看!宝宝的一个微笑代表着他正在做以上这些了不起的工作呢。
因此,最适合宝宝认知能力发展的方法是一对一亲密、自然的亲子互动,而不是刻意地生搬硬套增强智力的活动。
如何示爱——教你三个小妙招
如果爸妈的爱不够及时、不合时宜、不分场合,那么给宝宝再多他爱吃的爱玩的,也全是做无用功哟!
1、火眼金睛,解读宝宝提供的线索
爸妈都知道,对着宝宝笑笑、说说搞笑的话、做做鬼脸都可以逗乐他,如果宝宝开始回应你的笑容,那就好好地享受吧,并试着让宝宝笑得更多更持久。
每位宝宝都有他独特的个性,正如手上的指纹一样因人而异。所以,请爸妈注意观察你家宝宝最喜欢哪种互动方式。是你兴致高昂、大声嚷嚷的时候,宝宝最有反应?还是你轻声细语、缓慢柔和的时候,他比较快乐?当你抱起他时,他会不会流露出愉快的眼神,开心地动动嘴唇?他有没有用踢腿、摆手来表达对你的依恋?或许,他是用咿呀的声音把你引到他身边,然后作势要你抱抱?爸妈可以刻意用宝宝喜欢的表情、音调和姿势去投其所好。
起初可能是你主动去接近他的几率比较大,你亲吻他、拥抱他、对他说话、温柔地望着他,向他传达爱的时候,宝宝也在接受并回馈他对你的爱:他开始喜欢看着你的眼睛,他开始模仿你的笑容……多多利用喂奶、换尿片以及一起嬉戏的机会,你与宝宝互信互爱的基础便会日益牢固哟。
2、察言观色,顺着宝宝的步调行动
时机就是一切,宝宝的行为有他自定的韵律。前一秒他还在冲你笑,对着你手舞足蹈,后一秒他就当你是空气了;或许他会把小手含在嘴里,保持发呆状态30秒后,就变得活蹦乱跳,要你陪他玩。宝宝的行为是有起伏的,很难有持续性。
这种互动应由宝宝带领爸妈来进行,一段时间后,爸妈就该设法延长互动的时间了。仔细观察宝宝喜欢哪种玩法,然后设计各种变化吸引他的注意。你会发现宝宝满脸的惊喜与期待。如果宝宝喜欢玩“妈妈在哪里”,那么妈妈可以变化着从不同的地方现身“在这里”,也可以控制(延长或缩短)让宝宝等待的时间,宝宝就会有所期待,有新鲜感。
虽然爸妈要尽量让宝宝享受亲子互动的时刻,但切忌把宝宝累坏,他想停止,就该停止。也请观察宝宝在什么时候会显得比较不愿理睬你,当你一整天不在家,回来后会不会觉得宝宝对你冷漠了?你是得花一两个小时哄他,他才会搭理你,还是只要花四五分钟就可以让他恢复正常?如果宝宝对你们的亲子关系似乎不大感兴趣,那爸妈就得多花些时间、多下工夫,用更热情的态度去爱他。每天多爱一点点,日积月累总会有成效的。
3、有条不紊,发掘宝宝的好恶偏好
尝试学宝宝的姿态和表情,看他会如何回应。
在声音上,他也许对单音着迷。如果你特别突出某个好玩的音,或是在不同的音之间变换腔调,宝宝说不定会露出惊喜的表情。要是宝宝会自己发出声音来,那么你们就可以进行不成调的“二重唱”啦。宝宝此时对你温柔的声音已是很喜欢,也越来越有感情,这是吸引他注意的好方法。
另外,了解宝宝喜爱的触碰方式也非常重要哦。你家宝宝喜欢你在他的小肚皮上吹气吗?喜欢你在他胳肢窝挠痒痒吗?是比较能接受你稳稳当当、安安静静的抚摩还是上上下下、前后左右的晃动?对温温的洗澡水是抗拒还是欢迎?宝宝都会有自己的表情来表达他的想法:格格地笑、微微咧嘴笑;手舞足蹈;用欣喜的眼神盯着你的脸瞧……有的宝宝,在你对着他挤眉弄眼扮怪相的时候会非常兴奋,而当你对他念童谣的时候他却不理不睬;有的宝宝却正好相反,听你念童谣他会很开心,而对扮鬼脸这类视觉游戏却兴味索然。爸妈要善于观察,从宝宝比较灵敏的感官游戏入手是增加亲子感情的捷径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