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不同年龄不同处罚
发布时间:2021-04-05 不同房子幼儿园说课稿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孩子幼儿园不合群怎么办1岁大的孩子
他们好奇、好动,而且精力充沛。此时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探索周围的世界。
他们的典型行为:
*开始认知语言,懂得一句话里字词的前后关系了。但是他们还不能十分清楚地明白“不”的含义,也不知道昨天妈妈说的“不”到了今天还适用。
*他们还不了解外界的环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比如说,他们并不知道玻璃花瓶摔在地上会碎的。
*一旦他们想要,他们就要马上得到,让1岁的孩子等待简直是太困难的事情了。他们没有行为和情绪控制的能力。
父母怎么办:
*合理地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可以给孩子做示范,告诉他哪些行为是正确的,但是不要坚决要求孩子一定做到。成人说话的语气和面部表情是让孩子明白教诲的最好方式。说话的态度是坚定的,但是反应不要过于强烈。
*管理的重点要放在预防工作上。保证家里的一切设施对孩子来说都是安全摆放的,把容易摔碎的东西都收起来。如果孩子拿了一个他不该拿的东西,父母就赶紧把这个东西拿走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可以用安慰和转移孩子注意力的办法使他停止哭闹。如果你1岁半的孩子使劲挣扎就是不愿意被“卡”在他的小餐椅里,那么你最好安慰他,告诉他你知道他不喜欢被安全带绑起来,也不喜欢用小桌面卡住小椅子使他不能动弹,但是必须这样做。然后把你的孩子放在椅子上,用其他的东西分散他的注意力。
2岁大的孩子
他们的生活被自己情绪的巨大波动和起伏所占据。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了解自己的各种感觉和情绪。
他们的典型行为:
*不断地对外界作出一些尝试,想知道其他人的反应是什么。他们会这样想:“如果我就是不穿鞋会怎么样呢?”
*还不能正确地认识和传达自己强烈的情感,有时候,他们的情绪甚至会高度膨胀,无法控制。
*他们发现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每件东西都能够得到,所以就频繁地大发脾气和哭闹。
父母怎么办:
*将与孩子抗争的激烈程度降到最低点。清楚地向孩子阐述你的期望是什么,而不要对孩子大喊大叫。不要过高估计孩子的能力,只给他一些简单的选择就行了。如果有必要,还可以给予一些物质刺激让他与父母合作而不是对抗。父母一定要意识到这个年龄的孩子的主要“工作”就是不停地试探你。
*帮助孩子控制他的情绪。如果他打人,那么就教导他用语言来表达他的气愤,而且要向孩子解释:“我们不打人,打人会使别人受伤的。”
*谨慎对待孩子的大发脾气。有时可以冷处理,不理睬他的哭闹和发脾气,更不能妥协,但是一定要呆在孩子的附近,直到孩子不再哭闹为止,然后再给他讲道理。不主张处罚孩子,也不能让孩子独自呆在房间里悔过,但是可以把哭闹的孩子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使他慢慢平静下来。
3岁大的孩子
这个年龄的孩子的自立形式是通过任性来表现的。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学会更好地控制他们的情绪。
他们的典型行为:
*在父母的要求中,孩子们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他们也愿意去按父母说的做,比如睡觉前要洗漱。但是,父母别指望孩子能够始终合作。
*他们能够理解原因和结果这个概念了。举个例子来说,淘气将导致受到惩罚,表现好就会得到父母的奖励。
*孩子发脾气和哭闹仍会经常发生。他还会噘嘴生气了或者哭哭啼啼地抱怨。不过,他能够慢慢地更好地应付挫折了。
父母怎么办:
*用实践的方法来教导孩子。也就是说交给孩子一些“工作”去做。不要因为他没有坚持到底完成这项工作而惩罚他,而是要简单地向孩子介绍这项工作后就让他着手去做,并对他的每个努力都表现出非常赞赏。
*让孩子用做游戏的方式来表演一下好的行为举止。比如,放一段音乐,让孩子在音乐结束以前要作好饭前的准备工作:洗手、摆放好他的小碗和小勺、双手交叉不摸东西等着开饭。
*惩罚孩子的时间要短。虽然3岁的孩子已经发育到能够承受面壁3分钟的惩罚了,但是为了避免事态的严重发展,还是让孩子少受点挫败的折磨为好,尽早结束惩罚,想办法让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
4岁大的孩子
这个年龄的孩子的社交能力不断发展。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学会合作,使自己的需求与其他人的达到均衡。
他们的典型行为:
*更加专注于游戏和各种活动。因此,当他们玩得正起劲的时候,让他们放下玩具或者停止游戏就变得格外地困难。
*因为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缺什么和想要什么,所以他们会用更加强烈的方式来抱怨。
*有时他们会隐瞒事实的真相来满足自己个人的需要。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样做是在欺骗,是错误的行为。
父母怎么办:
*给予孩子充足的时间去结束游戏然后再做另一件事情。事先给孩子一个提示,让他明白游戏快要结束了,以免过一会儿发生强烈的对抗。如果时间不是十分紧迫,并不需要非得马上就开始做,那么就可以给孩子更多的一些时间让他玩。一旦孩子开始耍赖哭闹,父母就要告诉孩子等他冷静下来再说。
*对孩子的哭闹置之不理。就好像孩子是在用正常的语气提出要求似的,父母也像平常那样平静地作出回应:拒绝或者同意他的要求。不要对他的哭闹过于关注,也不要有明显不同于往常的反应。
*冷静地对待孩子的谎言和欺骗行为。处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有这种行为是正常现象。不要因为他做了什么或者没有做什么就贬低他,使他产生羞愧感。比如,他把牛奶杯子打碎了,牛奶洒了一地,但是却不承认是他干的,这时候你可以说:“又是牛奶又是玻璃碎片儿,太难收拾了。”然后请他帮助你打扫干净。这样,他就会觉得别人能够理解他,将来就不会害怕说出事实真相了。
5岁大的孩子
他们能够领会父母具体的要求和规则了。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依据自己懵懂的道德意识去做事。
他们的典型行为:
*开始学习站在别人的立场想一想对方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5岁的孩子已经能够懂得遵守规则,也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但是,他会超越界限试探你,看看你有什么反应。
*虽然距离理想的目标还很远,但是与以前比较,孩子到了5岁就能够更好地控制住自己的冲动。如果他们的欲望不能够得到满足,他们也很少摔门、打人或者大哭一场了。
父母怎么办:
*拓宽孩子的视角。可以问孩子:“你喜欢别人这样对你吗?”然后告诉孩子他这种行为给别人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向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要遵守行为准则。
*制定并尝试一种行为管理体系。比如,每天早上把画的三张笑脸贴在墙上,如果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就把笑脸变成苦脸,并注明犯规行为是什么。一旦3个笑脸都变成苦脸,他就要受到小小的惩罚了。如果一天下来哪怕还剩了一个笑脸,也要给孩子一些鼓励。
*设一些限制使孩子明白自我控制的重要性。比如告诉他:“给你3分钟的时间停止大哭小叫,否则你就得自己呆在房间里不允许玩玩具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孩子在不同年龄段要学习不同性知识
一二年级(试读本):“身体小秘密”
1。照照镜子,看到什么?
2。我们的隐私部位。许多人都给隐私部位起了特别的名字,比如男孩子的“小鸡鸡”、“大象”;女孩子的“小妹妹”、“小丫丫”。
3。认识隐私部位的真正名称。
4。我们的身体是那么美丽动人!
5。要把隐私部位藏起来。隐私部位是不可以随便给别人看的,请替娃娃穿上适当的衣服。
6。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四年级(试读本):“勇敢说‘不’”
1。无论男孩女孩,生活中遭遇“被欺负”,不要害怕,不要羞愧,要勇敢地大声说:“我不要!”有人要摸你隐私部位时,你要勇敢说;有人邀请你单独到他家做客时,你应该对他说;有人威胁你,让你跟着他走时,你要大声说;有人强迫你做不情愿的事时,你要大声说。
2。教你几招
一招:使劲推开他,并迅速走开,并大声呼喊:“妈妈,你看叔叔要亲我”。
二招:转身勇敢地看着他,大声说:“不可以!”并迅速和别人调换一个位置,离开他。
三招:大声地对着他身后喊:“爸爸,你快来!”并用脚踢他下身,并趁机往人多的地方跑。
四招:有礼貌地对他说:“请你把手挪开,好吗?”并用力把他的手推开,离开自己的座位。
3。当遭遇侵犯的时候,要学会沉着冷静,并用机智的方法摆脱坏人的魔爪。
五六年级(试读本)“神奇的荷尔蒙”
1。什么时候开始发育?一般认为,女生10岁左右就开始发育,但有的女孩比较早,有的则晚些,大部分女生在13岁之间开始产生最初的青春期变化。多数男生则在12或13岁时发生身体的变化。实际上,当你的身体准备就绪时,青春期就开始了。
如果你是班里第一个发育的人,可能会有点尴尬,但是万一是最后一个,又可能会有些沮丧。别担心,每个人都会经历相同的破茧化成蝶的过程。
2。改变究竟是怎么开始的?
不管男女,身体内都有个激发成长的“开关”。这个促发身体变化的生理讯息,就叫做“荷尔蒙”。
3。青春的烦恼(男孩篇)
最近比较烦:“我的声音变得真难听。”“睡觉醒来内裤上怎么有些黏黏的东西?”
脆弱的“小弟弟”——这个是娇嫩的器官,除了经常清洗外,还要在活动中避免伤害。
精子从哪里来?——青春期的男孩生殖器会发育,会变大变粗。这个时候,男孩的睾丸就开始产生精液,精液里有成千上万的精子。因为精子的寿命非常短,所以,睾丸需要不停地制造精子。
4。青春的烦恼(女孩篇)
月经是怎么来的?——女性子宫就像一个温暖小床,等待着孕育宝宝。子宫内覆盖着一层充满血液的黏膜,柔软舒适,如果一个受精卵进入子宫,便会在这里发育成长为胎儿。但是如果子宫等了三个星期,没有等到受精卵到来,这层黏膜就没有用了,于是就会变成血液流出体外。
不同的年龄应玩不同的玩具
儿童玩玩具要根据年龄的特点而有所区别。周岁以内,是婴儿身心发展最快的时期。他们靠着视觉、听觉和触觉来认识世界。
这个阶段的孩子,特别喜欢注意靠近他的、会移动的、有鲜艳色彩的、会发出声音的玩具,如摇铃、小串铃、小手鼓、小布娃娃,也喜欢可以随意啃咬、拿捏、扔掷的玩具,如塑料的小彩色球、不倒翁、小皮球、小汽车、学走路的学步车等等。
1~3岁是孩子什么事都有点会又不太会的年龄,他们学走路、讲话,爱做简单的事,探索欲望强,而且开始模仿成人。
家长可以选择那些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跑跳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玩具,如积木、拼图、橡皮泥、小拉车、沙包、小皮球、小汽车、三轮自行车、七巧板、小鼓及电动声控玩具。
买了一件新玩具后,父母应该陪孩子一起玩,了解玩具的玩法,待孩子自己从中找到乐趣以后,大人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耍。
同龄不同级,孩子也会很孤独
一些孩子有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虽然和好朋友的出生年份是同一年,但是生日一个在年头、一个在年尾,所以到了该上小学的年纪,好朋友因为出生在年头所以顺利进入了小学,但是自己因为出生在年尾,所以还要再等上一年。
虽然这件事情对爸爸妈妈来说是很好理解的,但是要是想要让孩子明白,这可是非常难了,孩子会想要知道,为什么他可以顺利去上小学,自己却不行。
怎么样来回答孩子的问题
儿童早期教育专家艾丽森博南诺说到,每年有这么多人进入小学,相应地,也会有一部分人是没有办法和好朋友一起进入小学的,这样就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失去了好朋友。
博南诺说:“在幼儿的时候,总是有很多的小伙伴会和自己的同龄人或者是和比自己稍微年长一点儿的小朋友建立了很亲密的友谊,但是一同经历了幼儿园以后,这些人可能就会开始了另一个阶段的学习。”
博南诺解释,那些上学比较晚的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消极情绪,他们会觉得自己被留下来了,这种反应是正常的。这主要是由于孩子所熟悉的日托或者幼儿园的环境改变了——因为和他们一起玩耍的小伙伴离开了。因此,怎么样才能够让孩子适应这样的变化呢?
爸爸妈妈可以邀请一些读小学的孩子们在放学后和孩子说说学校的生活,让孩子有所期待:具体可以有他们每天的日程安排、新老师、认识的新朋友等等。这样一来,能够让孩子对于进入学校有所准备。
尽管鼓励孩子们继续维持友谊很重要,但是也要让孩子知道,他们上了小学以后同样也会和班级或学校的同学们建立起新的友谊关系。
家长应帮助孩子顺利过渡
所以,在好朋友离开自己去上小学以后,虽然孩子在幼儿园里面仍会受到老师们的悉心照料,可是到家后,没有人陪着自己一起玩的时候,爸爸妈妈要怎么样调节孩子的情绪呢?家庭顾问还有家长教育专家马丁奥格尔索普说,爸爸妈妈感知到孩子悲伤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的专家表示,爸爸妈妈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明白他很难过,同时要采用最简单的方式,跟孩子说:“我知道你很不开心,因为你的小伙伴离开了。不过,这是非常正常的,爸爸妈妈在生活中还有工作中也会遇到朋友离开的情况。”
但是,爸爸妈妈也要知道的是,自己也不用太多虑。不排除有的时候,在孩子面对小伙伴升学的难受心情时,爸爸妈妈要是太从自己出发,讲述自己朋友离开的例子的时候,会把自己的悲伤情绪带给孩子,这意味着以自己的感受去理解孩子,可能会加重了孩子不开心的情绪。
所以,奥格尔索普想要跟爸爸妈妈说的是,在调节孩子情绪的时候,最好是能够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新学期的积极方面,让孩子能够明白,就算是小伙伴转学是一件让他很消沉的事,但面对新生活,还是有着很多未知的精彩在等待着自己。
另外,在周末的时候,爸爸妈妈也可以多抽出一些时间来陪伴孩子、与他一起做他感兴趣的事、一同去公园、玩游戏,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美国不同年龄孩子可做的家务
孩子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所以告诉孩子他们在家庭中应该负起的责任是很重要的。孩子们需要知道这个家庭里的有些事是他们可以做的,参与做家务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的体验自己是家庭中一员的感觉。
美国有一个“AgeAppropriateChoresChart”,这个表格写明了不同年龄的孩子可以做哪些家务劳动。
9-24个月:
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指示,比如让宝宝自己把脏的尿布扔到垃圾箱里等
2-3岁:
可以在家长的指使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或当家长请求帮助时帮忙拿取东西
帮妈妈把衣服挂上衣架
使用马桶
刷牙
浇花(父母要给孩子适量的水,以免孩子给花草浇水过度)
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岁:
更好的使用马桶
洗手
更仔细的刷牙
认真的浇花
收拾自己的玩具
喂宠物
到大门口取回地上的报纸
睡前帮妈妈铺床,如拿枕头被子等
饭后自己把盘碗放到厨房水池里
帮助妈妈把叠好的干净衣服放回衣柜
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到装脏衣服的篮子里
4-5岁:
自己使用厕所
洗手
更仔细的刷牙
认真的浇花
收拾自己的玩具
喂宠物
到大门口取回地上的报纸
到信箱里取回信件
帮忙擦桌子
自己铺床
准备餐桌(从帮忙家长拿刀叉开始,慢慢让孩子开始帮忙摆盘子)
饭后把脏的餐具放回厨房
把洗好烘干的衣服叠好放回衣柜(教给孩子如何正确叠不同的衣服)
把脏衣服放到装脏衣服的篮子里
自己会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5-6岁:
自己使用厕所
洗手
刷牙
浇花
收拾自己的玩具
喂宠物
到大门口取回地上的报纸
到信箱里取回信件
帮忙擦桌子
铺床/换床单(从帮助妈妈把脏床单拿走,并给妈妈拿来干净的床单开始)
准备餐桌
饭后把脏餐具放回厨房
把洗好烘干的衣服叠好放回衣柜(会正确整齐的叠不同的衣服)
把脏衣服放到装脏衣服的篮子里
自己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自己准备第二天去幼儿园要用的书包和要穿的鞋(以及各种第二天上学要用的东西)
收拾房间(会把乱放的东西捡起来并放回原处)
6-7岁:
自己使用厕所
洗手
刷牙
浇花
收拾自己的玩具
喂宠物
到大门口取回地上的报纸
到信箱里取回信件
帮忙擦桌子
铺床/换床单
准备餐桌
饭后把脏餐具放回厨房
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
自己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自己准备第二天去幼儿园要用的东西
收拾房间
7-12岁:
照顾宠物
做简单的饭
帮忙洗车
吸地擦地
清理洗手间、厕所
扫树叶,扫雪
会用洗衣机和烘干机
把垃圾箱搬到门口街上〔在美国,各家定时把垃圾箱放到街边有垃圾车来收〕
13岁以上:
换灯泡
换吸尘器里的垃圾袋
擦玻璃(里外两面)
清理冰箱
清理炉台和烤箱
做饭
列出要买的东西的清单
洗衣服(全过程,包括洗衣,干衣,叠衣以及放回衣柜)
修理草坪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害怕什么?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有不同的害怕对象,如:
0-6个月 高分贝的噪音,突然而来的声响,身体陡然失去支撑;
6个月-1岁 一般意义上的陌生人和生疏的环境,浴盆和浴缸排水;
1-2岁 一般意义上的睡眠,和父母健康、受伤、排便;
2-5岁 害怕黑暗、孤独,想像中的怪兽、强盗、医生等。
测试一下,孩子的害怕正常吗?
惧怕与儿童身体发育的状况和应对能力有关,会随着儿童体力,智力和经验的发展而不断消失和变换。一般来说,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害怕和恐惧,为时短暂,一种惧怕很少持续一年以上,多数在三个月内消失,很少会对儿童的行为产生严重的影响。
孩子的害怕属于正常还是病态,可以根据下列问题进行测定:
1、孩子的胆怯不安是否只是针对某个事物或现象,与这个事物或现象相关的其他因素不会引起他的恐惧?
2、离开了受惊物或现象后,孩子的惧怕反应是否随之消失?
3、在看图片、电视或一般的谈话中,如果孩子看到或听到他所惧怕的事物或现象,他是否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
4、经历了后,孩子的日常生活是否不受影响?
如果对以上问题的回答都是“是”,说明孩子属于正常发育过程中的胆小害怕;否则,说明孩子可能存在心理疾病,尤其是孩子害怕到了如下程度就是不正常的了,比如惧怕的持续时间超过三四个星期,以致于丧失某种能力,伴随明显的症状:心律过速,头晕眼花,恶心和失禁等,这需要到儿童医院就诊。
孩子不同年龄段能做到的事情
17世纪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曾提出“用进废退学说”,孩子的成长也是这样,手脚麻利都是用出来的,包括头脑,经常使用就会发达,常常不用就会退化。
以下是美国教科书中罗列出来的,孩子在各个年龄阶段要求和能够做到的事情,父母可以对照一下,你包办了多少,代替了多少?
用杯子喝东西:8-12个月
自己吃东西:8-14个月
穿夹克或毛衣:2-3岁
穿鞋袜:2-3岁
系鞋带:4-6岁
刷牙:2-3岁
洗手:2-3岁
梳头:4-6岁
整理衣柜的衣物:5-7岁
选择次日的衣物:6-8岁
从头到脚自己穿着:5-6岁
洗澡:6-7岁
洗头:7-8岁
吹干头发:12-14岁
到商店买衣服:10-14岁
因此,真的爱孩子,不要忽略了孩子能力的培养以及责任感的培养,让他去承担自己的生命,给他一份尊重和允许,等待我们孩子的成长吧!
月龄不一样 早教大不同
近两年的生育高峰,催生出了一大批“猪宝宝”、“奥运宝宝”,这些宝贝多数处在一岁前的年龄段,一岁前婴儿的早期教育成为了不少家长关心的问题。
家长要与孩子建立起“情感纽带”
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教材编委、北京爱心家园育婴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郭建国认为,一岁前婴儿虽然年纪小,但却处于大脑和情感发育的重要时期,家长除了要满足其物质上的需要外,最重要的是在宝宝刚出生就要与其建立起情感纽带,取得宝宝的信任和依赖,这对孩子今后的身心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无暇照管孩子,将孩子完全托付给老人或者保姆照料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往往会给孩子与父母之间造成情感的隔膜”。郭建国说。
另外,郭建国建议家长应跟着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要跟孩子充分地互动,了解他们的需要,同时要主动向育婴师或早教机构专业老师交流,获取更正确的早教方法。”
不同月龄婴儿早教方法大不同
东方爱婴研发中心主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王圣玉解析了不同月龄段的一岁内婴儿在早教过程中的不同方法和注意事项。
0—6个月:建立安全与依恋
家长在抚养这个月龄阶段的宝宝时,首先要满足其生理需要,这是最急促的任务,与此同时也要关注宝宝的心理、智力发展。
面对新生儿,家长们首先要为宝宝创造安全稳定的抚养环境,提供较好的抚养条件。其次要与宝宝建立起安全与依恋的关系,这也是这个月龄阶段的宝宝最需要的。家长要多观察宝宝,从宝宝的各类反应中寻找规律,学会从宝宝的哭闹、翻转等各类反应中读懂宝宝的需要;其次要帮助宝宝形成稳定的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长期以来,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以母亲为主体而父亲经常是缺失的,因此需要提醒家长,在与宝宝建立起安全与依恋关系的过程中,父亲也要发挥起应有的作用,这样宝宝长大以后会更勇敢。
7—9个月:好奇心的初步萌发
这个月龄阶段的宝宝开始对外部事物表现出好奇,他们要开始学习爬行了。从这个月龄起,家长可以开始对宝宝进行“认知、语言、运动、交往、艺术”这五项能力的培养。
首先,学习爬行是这个阶段的重要工作。它能促进宝宝大动作的发展,为学习站立和行走打基础,也能满足宝宝探索外部事物的好奇心。同时宝宝的食指也开始分化了,家长可以对其进行精细的手部动作训练。
其次,这个月龄段的宝宝自我意识开始初步觉醒,家长可以教宝宝勇敢地在别的小朋友面前介绍、表达自己,从而让宝宝认识自我,学会与人交往。
良好的亲子阅读习惯,也需要在这个阶段建立起来。家长可选择一些以图画为主、色彩鲜亮、页数不超过20页、纸质较硬不容易被宝宝撕破的读物,将宝宝同向抱在怀中,把书摆在离宝宝视线15厘米左右的位置,用轻柔的语气为宝宝讲述书中的故事,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
10—12个月:探索精神进一步激发
宝宝的认知能力在这个阶段有了进一步提高。家长可以借助一些漂亮的玩具,教宝宝理解大小、里外、因果等逻辑概念。
宝宝的语言天赋也即将觉醒。7至9个月期间还只会说单音节,这个阶段的宝宝开始朝着双音节发起进攻了。一岁以后宝宝就将进入语言能力的爆发期,在这个阶段家长应多多跟宝宝进行交流,为其语言的发展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