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家庭教育-大多数家长会表扬不会鼓励

发布时间:2021-01-20 家庭教育 小班家长会活动总结 幼儿家庭教育

当孩子玩完玩具把玩具放回原处你会怎么做?可能大多数家长会立刻伸出大拇指对孩子说“你真棒”,可在专家看来,这样的表扬显得空泛,没多大作用。

加州国际教育学院客座教授、国家首批亲子关系沟通师苏静指出:多数家长会表扬却不会鼓励,表扬和鼓励看似都是从正面肯定,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常接受表扬 孩子会“寻求认可上瘾”

婷婷妈是位80后妈妈,自认比较重视孩子的感受,也会及时表扬孩子,以至于“宝贝,你真棒”这句话都快成了口头禅。“一开始,宝宝听我夸她‘你真棒’时还会很高兴,可最近宝贝对这句话却越来越没有反应了。”

对于表扬、鼓励的频率,周宝红认为,这个并无严格的说法,如果孩子保持了某个好的习惯就不必再频频表扬了,当他出现新的好习惯或行为时再进行适度表扬、鼓励。对孩子的表扬不宜太随意,要说到做到,建议少用物质奖励,可以用贴片的方式进行表扬,比如贴够多少还可以升级。

张敏认为,只有30%-50%的家长能够做到适合有效的表扬,表扬过度和很少表扬都是误区,表扬的时机和次数,应该是建立在你能够真正地关注和观察孩子日常行为表现的前提下。“一旦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他有进步的地方和有待于改进的问题的时候,你都可以用鼓励的方式提出明确目标——你应该怎么做,你还可以怎么做……推荐家长读一读《窗外的小豆豆》、《爱和自由》。【zFW152.com 趣祝福】

如何鼓励?苏静建议家长不妨试试这样的句式:我看到了或我听到了……+我感到了……+致谢。比如,早上孩子没有赖床及时起床去幼儿园,那么家长就可以对孩子说:“我看到你起床很积极,能够自己穿衣服,及时出门上幼儿园,我感到很快乐,我感谢你自己的事自己做,没有让妈妈上班迟到,谢谢你的努力。”

“家长表扬或鼓励孩子时一定要让他知道为什么”,苏静说,关于表扬和鼓励的不同,以孩子考了100分来举例说明,比如有的妈妈会说“宝贝,你考了100分,妈妈觉得挺骄傲,奖励你一个玩具”,这属于表扬,而家长对孩子说“宝贝,你得了100分做到了自己的最好,妈妈看到了你的进步”,或者说“你得了100分,你真的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这属于鼓励。

“首先,表扬针对的是人,鼓励针对的是行为。仍以孩子考了100分为例,家长说‘你考了100分,真是个好孩子或者你让我太高兴了’,就是对孩子的肯定,而如果家长表达‘你确实得到很大的进步’肯定的就是孩子努力这一行为”,苏静说,对孩子,不仅要表扬还要鼓励,让孩子获得“为什么会表扬我”的信息。

“其次,表扬和鼓励所处的位置不同。仍以孩子得了100分为例,家长给予物质奖励是父母凌驾于孩子之上,即只有孩子满足了某个条件才会给予奖励,这是施与,而家长表达‘你考了100分,我看到了你的努力……’双方就是平等关系,孩子更容易接受。”

苏静指出,表扬和鼓励的后果也是不同的,对于表扬,孩子会学到“寻求认可上瘾”,经常受到表扬的孩子抗挫能力差,并且会导致孩子对学习不是真正的喜欢,而为了寻求家长或老师的认可去学习,容易讨好他人,这样会使他忘掉学习本身的乐趣,越到后面表扬的力道越不足,物质奖励也没有效果。而如果给予的是鼓励,那么孩子会专注于事情本身,努力的方向也会更为持久。表扬只具有短期性的效果,而鼓励则是长效。

表扬时叙述原因不是啰嗦

“我觉得孩子做得好时立即表扬‘你真棒’,孩子肯定知道我为啥表扬他,如果再把事情说一遍不显得啰嗦吗?”像陈女士这样有疑问的家长也不少,很多家长认为表扬时再把事情叙述一遍显得多此一举。

“这不是啰嗦,对幼儿来说,如果表扬者不说出具体的原因,孩子是不知道的。当孩子做得好时,家长或老师有必要把事情概括一下再进行表扬,而不是泛泛地说‘你今天表现真好’”,陕西省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西安市学前教育专家库成员、西安文理学院幼儿心理专家周宝红说。

“家长口中的表扬一般不带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对孩子在哪一方面提高给予帮助,这样的表扬孩子听多了就会习以为常,也不会对孩子能力的发展和品质的建立有更好的刺激和帮助。表扬应具体,还应提些孩子够一够能达到的新目标和要求”,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库成员、西安莲湖庆安幼儿园副园长张敏说,比如孩子平时吃饭很慢,当天吃饭表现较好,老师会说“今天你比昨天吃饭快了多少,所以老师要表扬你”,要让孩子感觉到通过我的努力是能够改进的。老师再提出:“明天你在你们组吃饭能不能是最快的呢?”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三大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三大家庭教育

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家长学校则肩负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家教理论,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任务。当前家长学校要着重抓好:

1、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

过去,家长的养儿防老、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观念,必须代之以为国教子的观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

传统的德育观念必须改变,如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听话才是好孩子;不为人先,不为人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冒险)……应该培养孩子的科学与民主、自立与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精神。

传统的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际水平的观念必须改变,应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

2、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①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要求太高,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不仅无益,反而害之。

②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相结合。既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又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③态度一致,教育统一。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要一以贯之,而且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和统一。

④说服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

⑤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

⑥感情与理智相结合。

⑦及时教育与持恒相结合。

3、交流家庭教育信息和家教经验

研究家教中的新问题。家长学校应在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方面作出更大努力,以便共同完成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的任务。

家教文章:家庭教育小体会


家庭教育小体会

我们的女儿并不是很优秀,在这里浅谈几点家教的小体会:

一、监督。二年级的孩子毕竟懂得不多,自主能力不强,辩是非能力差,首先最基本是要监督孩子自觉地不着不扣自主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和预复习。其次是让孩子在家多一些课外预读,其三,当然是对孩子的一些言行举止要予以监督、指正。

二、沟通。其实我们平时要和孩子多一些拉家常式谈话,在轻松的谈话氛围中听取孩子的想法、观点,给予评点和指正,传输我们的想法和要求。同时,我们也要和其他家长多沟通,以从其他孩子身上我们不能发现的问题和一些更好的教育方法,或许也可解决一些孩子的攀比心理。还有与孩子一起游戏,手工、劳动、学习也是沟通的一部分。

三、批评与鼓励。对于孩子的成绩和长处,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有时也可以借机采取要求孩子改正某些坏习惯,给予一些可行的奖励的方法。对于孩子的错误,我们应给予理智的教育,千万不要火冒三丈,以引导为主。

四、正确对待成绩和错误。千万不要以孩子的成绩好差来评定孩子。100分不是最好,也许80分也是最高分。更应注意的是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错误可能是孩子不经意的行为,具体事情具体对待,主要是让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打骂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更可能会加强他们的逆反心理。

五、可以通过外出旅游、影视、参加展览,给他们一定自由时间、空间来接触新事物。

总之,我们要以身作则,以平和心态对待孩子的德与失、错与对。在不给孩子太大压力的同时,也要不失时机进行理智的教育,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吃苦教育要不得,家庭教育需多元


中国自古是一个重视“吃苦教育”的国度,中国人坚信“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教育信条。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吃苦教育”不仅可行,而且十分必要,任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吃苦教育”方式都值得积极探索。

但与此同时,网络上经常出现一些家长进行过分的“吃苦教育”,例如一些不合要求便体罚,使学生身体、心理都不堪负重。这种所谓的“吃苦教育”,不仅会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而且也是违背教育宗旨的。一起来听听专家怎么说吧!

谨防“吃苦教育”极端化!

2012年初4岁“裸跑弟”爆红网络。一名来自南京市、跟随父母到美国旅行的4岁幼童,以他自己的独特裸跑方式在美国纽约-13℃的暴雪中迎接2012农历新年。这个4岁的小男孩脱掉自己的内外衣裤,仅穿一条嫩黄色的小短裤和运动鞋,全裸快速地跑入美国纽约法拉盛暴雪肆虐的大街。跑步大约持续了5分多钟。小家伙刚开始带着点哭腔跟爸爸要“抱抱”,不想再跑了,很快孩子的头上都挂满了雪花,可最后还是在父亲的鼓励下,勇敢地在雪地上裸身做了个俯卧撑才结束,身体上沾满了洁白的雪。

专家有话:现在大多数独生子女因为“温室效应”,依赖思想严重,意志薄弱,遇到一件小事便畏首畏尾。因此,我认为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吃苦教育”不仅可行,而且十分必要,任何有益孩子身心健康的“吃苦教育”方式都值得积极探索。但与此同时,要警惕“吃苦教育”的极端化倾向,一些不合要求便体罚,使孩子身体、心理都不堪重负的教育方式,必须予以禁止。因为这种所谓的“吃苦教育”,不仅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而且也是违背教育宗旨的。吃苦教育不等于体罚教育!

2006年暑假,位于杭州四宜路的“西点男孩训练中心”引来了人们关注的目光。这是一家只招收6岁至13岁、家庭有经济实力,且调皮捣蛋男孩的培训机构,因其准军事化、全封闭管理和“奖罚分明”的特殊训练方式,尤其是罚吃辣椒酱、黄连甚至挨鞭子的另类惩罚手法,在让一些家长收获“欣喜”的同时,也着实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专家有话:针对“西点男孩训练中心”,如此多的家长趋之若鹜,却在事实上反映出当前教育的一大问题——培养意志力教育的欠缺。“西点”的出现从某个角度反映了当今社会对青少年“磨难教育”的需求。然而在我看来,“磨难教育”决不等于“棒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须知,在教育、管理中采用体罚,无论是否得到家长的口头或书面授权,都是违反法律的行为。“鞭打”教育很可能会矫枉过正,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孩子的心里其实已经够“苦”

2011年网络上曾报道过,九江市庐山区人民医院急诊中心送来3名小学女生,个个脸色惨白,不断呻吟,一人脸上还有明显的擦伤,嘴巴不断出血。据了解,这三名女生都才10岁左右,相约跳楼后被送医院急救。据称,她们觉得“跳楼死了就不要写作业了”。

小小年纪,天真活泼的年代却因为作业做不完而痛苦,值得有关部门乃至全社会思考,这也警醒人们要高度关注学生作业量过大的问题,切实给学生“减负”已成了刻不容缓的工作。

专家有话:现在的孩子,身上确实有一些共同的毛病,如娇生惯养、独立性差等。但是,这些毛病无一不与我们家长的教育方式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与其送孩子去接受“吃苦教育”,还不如反思一下自己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此外,虽然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让人感觉他们生活得十分幸福,但实际上他们却压力很大,心里有很多苦楚。目前,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老师、家长所关心的只有学习成绩而已。孩子平时没有休闲娱乐的时间,到了节假日,又有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在等待着他们。没有玩耍、没有自由,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样的成长过程能说是幸福的吗?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仅不应该让孩子去接受什么“吃苦教育”,反而应该想方设法消除他们的苦恼,让他们快乐成长。

表扬与鼓励教育的差别


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过去的10年里,和她的团队都在研究表扬对孩子的影响。他们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学生做了长期的研究,这项研究结果令学术界震惊。答案会让你正视孩子教育方法的。

在实验中,他们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

首先,研究人员每次只从教室里叫出一个孩子,进行第一轮智商测试。测试题目是非常简单的智力拼图,几乎所有孩子都能相当出色地完成任务。每个孩子完成测试后,研究人员会把分数告诉他,并附一句鼓励或表扬的话。研究人员随机地把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关于智商的夸奖,即表扬,比如,“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另外一组孩子得到是一句关于努力的夸奖,即鼓励,比如,“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得很出色。”

为什么只给一句夸奖的话呢?对此,德韦克解释说:“我们想看看孩子对表扬或鼓励有多敏感。我当时有一种直觉:一句夸奖的话足以看到效果。”

随后,孩子们参加第二轮拼图测试,有两种不同难度的测试可选,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哪一种测试。一种较难,但会在测试过程中学到新知识。另一种是和上一轮类似的简单测试。结果发现,那些在第一轮中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中,有90%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则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由此可见,自以为聪明的孩子,不喜欢面对挑战。

为什么会这样呢?德韦克在研究报告中写道:“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等于是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这也就是实验中“聪明”的孩子的所作所为:为了保持看起来聪明,而躲避出丑的风险。

接下来又进行了第三轮测试。这一次,所有孩子参加同一种测试,没有选择。这次测试很难,是初一水平的考题。可想而知,孩子们都失败了。先前得到不同夸奖的孩子们,对失败产生了差异巨大的反应。那些先前被夸奖努力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

德韦克回忆说:“这些孩子在测试中非常投入,并努力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难题,好几个孩子都告诉我:‘这是我最喜欢的测验。’”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他们在测试中一直很紧张,抓耳挠腮,做不出题就觉得沮丧。

第三轮测试中,德韦克团队故意让孩子们遭受挫折。接下来,他们给孩子们做了第四轮测试,这次的题目和第一轮一样简单。那些被夸奖努力的孩子,在这次测试中的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夸奖聪明的孩子,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却退步了大约20%。

德韦克一直怀疑,表扬对孩子不一定有好作用,但这个实验的结果,还是大大出乎她的意料。她解释说:“鼓励,即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反之,表扬,即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在后面对孩子们的追踪访谈中,德韦克发现,那些认为天赋是成功关键的孩子,不自觉地看轻努力的重要性。这些孩子会这样推理:我很聪明,所以,我不用那么用功。他们甚至认为,努力很愚蠢,等于向大家承认自己不够聪明。

德韦克的实验重复了很多次。她发现,无论孩子有怎样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夸奖聪明后遭受挫折的失败感。男孩女孩都一样,尤其是好成绩的女孩,遭受的打击程度最大。甚至学龄前儿童也一样,这样的表扬都会害了他们。那么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呢?

鼓励是指鼓劲而支持,表扬则是指对一件事或品行的显扬、宣扬。

鼓励通常是针对过程和态度的,"爸爸看到你这学期的努力,为你骄傲!"表扬通常是针对结果和成效的,"爸爸看到你成绩提高,为你高兴!"

多鼓励,少表扬;多描述,少评价,可以避免孩子被表扬绑架,或输不起,未达目的而不择手段。

哪些国外家庭鼓励独立教育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国家在家庭教育方面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意志力等,其经验值得借鉴。

塑造孩子独立性的美国

在美国的教育理念中,提倡在逆境中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塑造孩子的独立性。在美国,几个月的孩子就要独自喝水喝奶,1岁多的孩子基本是自己吃饭,2~3岁便已独居一室。在大街上很少能看到抱着孩子的美国人,他们主张孩子要尽早地独立行走。如果孩子不小心摔倒了,他的母亲竟然会一声不吭地等在那里,而孩子也习以为常地、一声不响地爬起来继续赶路。

美国的父母主张教孩子从小就做家务,并把每周要做的家务劳动内容张贴出来。他们也常将某一特定任务指定孩子去干,规定其完成任务的期限;轮换着做各种活儿,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去做没有兴趣或最容易干的工作;按时检查孩子完成工作的情况,使孩子因自己的劳动得到肯定而产生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在美国,即使是家里很阔绰的大学生,也不愿伸手向他们的父母要钱花,而是坚持一面上学,一面“打短工”。因为他们觉得去劳动挣钱并不丢人,总比完全依赖父母供养要好。一位18岁时就被父亲鼓励离家“出走”的女大学生说,她父亲的观点是,“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有两件:一是受教育;二是要有独立性”。

美国人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鼓励多于保护,对孩子引导多于灌输。他们要求孩子全面发展,而不是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另外,家长语言的作用也是美国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极其注重的环节,他们从不使用刺激、嘲讽甚至侮辱、漫骂的语言,多以安慰、理解、鼓励的话语对待孩子。

把餐桌当课堂的英国

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们就会对其进行有形或无形的“进步教育”了。绝大多数英国家长认为,幼儿想自己进食,标志着一种对“人格独立”的向往,完全应予以积极鼓励。英国人普遍认为,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多是幼儿时期家长的迁就造成的。他们还认定,餐桌上对孩子的“惯”,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的营养,而且还会诱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的性格。幼儿在长到1周岁至1周岁半时,往往开始喜欢自己用汤匙吃菜。3岁以上的孩子如进餐时不慎弄脏了桌面,家长会教其向旁人道歉,并立即找来抹布令其自行清理。英国家长认为,此举一可帮助幼儿学会关心旁人,二可帮助他们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在不少富裕的家庭里,5岁左右的孩子都不是饭来张口的少爷小姐,而乐于做一些在餐前摆好餐具、餐后清洗餐具等力所能及的杂事。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家长家务劳动的负担,一方面也让孩子有一种参与感,对孩子健康成长同样具有正面意义。

英国家长还教育孩子从小知道哪些是可以再生制造的“环保餐具”,哪些塑料袋可能成为污染环境的“永久垃圾”。外出郊游,他们会在家长的指导下自制饮料,并且在制造过程中还尽量不掺入可能污染环境的化学色素等化学添加剂。此外也尽量少买易拉罐等现成食品,并注意节约用电用水,因为他们经常被告知,滥用资源即意味着对环境的侵害。此外,如果孩子做某件事情失败了,英国人的观念不是索性不让孩子去做或干脆由家长包办了,而是为其再提供一次机会。比如让孩子洗碗将衣服浸湿了,就指导孩子再来一次,教会他避免失败的方法。

注重全面培养的日本

在日本,为达到全面教育的目的,强调对孩子进行“四重”教育。

一是重礼仪、孝亲教育。

日本孩子的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一种习惯,孩子离家回家都有一套礼仪规矩。为培养孩子的体贴、感动之心,父亲和母亲将自己的生活态度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影响。比如,母亲做好了饭没告诉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饭前,必先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另外,“不给别人添麻烦”是日本父母对孩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二是重忍耐、挫折教育。在日本,人们信奉这样的理念:只有让儿童经受一定的以忍耐为内容的身心训练,而不是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才能培养儿童克服困难的能力,形成坚韧和顽强的品质。为了形成儿童坚韧和顽强的品质,日本人非常重视。

相关推荐

  • 多点表扬和鼓励 周四下午我们的游戏活动是大型玩具,我就带着我们的孩子去玩大操场那边的滑滑梯,所以孩子听到去玩滑滑梯,都特兴奋。于是让他们脱掉了外套,垫上毛巾,讲了规则就动身前往。孩子们看到滑滑梯总是那么兴奋,明明一个...
    2020-12-26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多一点鼓励与表扬 教育随笔:多一点鼓励与表扬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暑天寒。"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孩子,鼓励孩子会使他们更加康健成长,而批评打击的一句话,会让幼儿变得畏缩犹疑。...
    2021-04-27 阅读全文
  • 孩子不敢交往,家长多鼓励 导读:交往能力要从小培养,小孩子最容易塑造,多给孩子以鼓励,让他们成为社交高手。 孩子在交往中表现胆怯,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种: 1、生性气质造成。这类孩子对陌生的人或事物比一般的孩子反应较为缓慢,需...
    2021-10-08 阅读全文
  • 家长会家庭教育发言精选 有关“家长会家庭教育发言”不妨看看小编为您推荐的这篇文章,希望以下网页内容能给你帮助。没有文档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将无法进行,范文的重要性也是越来强了, 熟悉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文书,做到轻松应对。...
    2023-07-03 阅读全文
  • 家长会家庭教育发言9篇 掌握文档处理技能可以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物资资源,写作时前总想寻找一些范文借鉴。阅读好的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什么样的范文比较适合大家?经过搜索编辑为您收集了一些相关的内容“家长会家庭教育发言”。...
    2023-06-30 阅读全文

周四下午我们的游戏活动是大型玩具,我就带着我们的孩子去玩大操场那边的滑滑梯,所以孩子听到去玩滑滑梯,都特兴奋。于是让他们脱掉了外套,垫上毛巾,讲了规则就动身前往。孩子们看到滑滑梯总是那么兴奋,明明一个...

2020-12-26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多一点鼓励与表扬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暑天寒。"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孩子,鼓励孩子会使他们更加康健成长,而批评打击的一句话,会让幼儿变得畏缩犹疑。...

2021-04-27 阅读全文

导读:交往能力要从小培养,小孩子最容易塑造,多给孩子以鼓励,让他们成为社交高手。 孩子在交往中表现胆怯,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种: 1、生性气质造成。这类孩子对陌生的人或事物比一般的孩子反应较为缓慢,需...

2021-10-08 阅读全文

有关“家长会家庭教育发言”不妨看看小编为您推荐的这篇文章,希望以下网页内容能给你帮助。没有文档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将无法进行,范文的重要性也是越来强了, 熟悉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文书,做到轻松应对。...

2023-07-03 阅读全文

掌握文档处理技能可以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物资资源,写作时前总想寻找一些范文借鉴。阅读好的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什么样的范文比较适合大家?经过搜索编辑为您收集了一些相关的内容“家长会家庭教育发言”。...

2023-06-30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