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六篇(加入孩子们的行列)
发布时间:2021-01-20 教育随笔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教育随笔带孩子们进行户外活动是,我总担心他们会磕着碰着,因而每次我都会站在孩子们的旁边,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一天,户外活动的时间到了,我组织孩子们进行踩高跷比赛。同往常一样,我照例站在旁边“监护”着孩子们这时杨子怡小朋友认真地看着我:“老师,你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参加比赛呢?”我脱口而出:“老师要看着你们啊!”“为什么要看着我们呢?”杨子怡一脸的疑惑。我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失言,赶紧改口:“高跷太小,老师太重,会把高跷压坏的!”“老师,高跷很结实,不会踩坏的!”杨子怡说着就来拉我的手。我的加入,立刻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
,他们纷纷来拉我加入自己的行列,虽然被孩子们拉得团团转,但我却感觉特别幸福。
是呀,孩子们希望老师能成为他们的朋友、伙伴,而我们却经常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对待孩子,难以做到真正的平等。只有加入孩子们的行列,才会发现我们与孩子之间其实没有距离。
吵架得益
幼儿园里,孩子之间的争吵是家常便饭,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如何面对这些吵架事件呢?我认为对幼儿之间的吵架不能任其发展,但也不能严厉禁止。
吵架实际上也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是活动中矛盾的产物。禁止吵架使幼儿间的自由交往受到局限。有时幼儿吵架也并非是为了取闹,而是在各自坚持他们认为是原则的东西,有矛盾而据理力争。比如下棋时,小凡说第一盘我赢了,这次我先来,阿杰说第一次是你先来的,这次该我先来了,为此两人吵了起来,棋盘也掀翻了。再比如,两个值日生都想整理娃娃之家,互不相让,想以理压倒对方,免不了一场争执。
我经过观察分析认为:孩子之间的争吵,有时候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孩子的发展,“不打不成交,不吵不进步”是有些道理的,在争吵中,孩子体会到了该如何与伙伴相处。有时候,孩子们会在争吵之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握手言和;有时候同伴的责问,会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时候,争吵过后,反而成了好朋友、、、、、、
面对孩子之间的争吵,教师要恰当运用一定的教育艺术加以引导。对于争吵不休者,教师不能袖手旁观,适当的时候做一下裁判,为他们寻找更为妥当、文明的解决争端的方法;吵过之后,让孩子握手言和是必不可少的;有时吵架也会超过界线,变成“打架”,此时老师应立即介入,严肃地制止“打”,告诉孩子可以讲道理
,打架会彼此伤害,打架的输赢不能决定谁对谁错。
教师要设法让幼儿在具体的生活、学习中,感受到礼貌、友善、谦让、互助、共享的行为是受欢迎的,是与大家愉快共处的好办法。教育的成功之处,在于能让幼儿“在吵架中得益”。
告状,其实也很美
洋洋是个中班的孩子,性格外向,待人热情,各方面的能力发展都很不错,可唯一让王老师不喜欢的是:洋洋特别爱告状。这不,游戏活动刚开始没多久,就接二连三的听到他的告状声:“老师,天天把玩具弄坏了。”“老师,小雨再乱跑。”“老师,思思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面对洋洋如此喋喋不休的告状声,王老师不耐烦地对洋洋说:“请你管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
由王老师不经意道出的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日,父亲和朋友聊天,“好管闲事”的儿子跑过来说着说那,父亲生气地对儿子说:“大人的事,小孩子少管。”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不妨加入孩子们的行列
今天午休前,孩子们看了一会动画片《大耳朵图图》,要准备睡觉了,我关上了电视。可孩子们都很兴奋,一个劲的谈论不休,“图图肯定被幼儿园的老师给录取了……”,“我也吃过图图吃的那种冰激凌……”我说:“准备睡觉了!”孩子们还是没什么反应,唧唧喳喳的说个不停。“安静、安静!”孩子们仍然各说各的。我想,他们这么兴奋,一时半会肯定也睡不着,要不我也加入他们的行列?
“小朋友,你们是不是都很喜欢图图啊?”小朋友一听,都静了下来?“咦?老师要干什么啊?”看到小朋友的目光都投了过来,我说:“老师也很喜欢图图,他天真、可爱,很讨人喜欢。”小朋友开始窃窃私语“原来老师也喜欢图图啊!……”“喜欢图图的小朋友请举手?”哗哗,教室里基本所有的孩子都举起了手。他们很高兴自己跟老师都喜欢同一个孩子。“那么,小朋友,从今天的节目里边,你们跟图图学到了什么呢?”小朋友们都一个个的举起了小手……
待我们讨论完毕,我说:“图图累了,也要睡了,我们准备一下去小便,然后上床,看哪些小朋友能第一睡着?”听罢,孩子们都听话的走出教室。就这样,今天中午,孩子们很快就进入了梦乡,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通过这件小事,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要教育好孩子,就要抓住良机,我们要想办法,读懂孩子的心。因势利导,随机教育,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随笔:孩子们的变化
开学了,我们又迎来了一批新生,度过了最艰难的前两周后,宝宝们开始慢慢适应新环境了;有的宝宝的脸上露出了甜美开心的笑容;有的宝宝恢复了顽皮好动的状态;还有的宝宝试探着与老师和小朋友交往……
活泼、聪明的莹莹,非常喜欢接受新知识,每当我唱一支新歌或者朗诵一首新儿歌时,她都会目不转睛的注视着老师,精力集中的倾听,生怕漏掉一个字,当她听过三四遍后,就能第一个跟着老师学说或学唱。每当音乐响起时,她就会随着音乐的节奏快活的扭动着身体。
长着一双弯弯笑眼的邹林博,逐渐显露出他开朗活泼的性情,高兴时会大喊大叫大声笑个不停,经常会凑到老师面前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可爱的贾天依像个小姐姐,乐于助人,每当她看到小朋友穿不好鞋时,就会主动前去帮忙,直到帮小朋友穿好为止。
老实内向的刘亦成,张子儒刚来园时总是一句话也不说,默默地站在一边,现在,他们变得活泼了,户外活动时能和老师一起游戏了,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住在一起又一同入园的王沛瑶和徐嘉儒,性格差异却很大,瑶瑶短短的几天就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徐嘉儒却因睡眠习惯的问题,难以适应,在老师们的耐心哄劝下,徐嘉儒终于能自己走进活动室,并且还能和小朋友们一起高高兴兴地玩游戏,午睡时也不再啼哭了。
作为教师,虽然我们在工作中付出了许多艰辛和汗水,但是每当我们看到孩子们的进步和家长放心的笑容时,就觉得非常值得,感到无比的快乐和满足。
教育随笔:孩子们的快乐
教育随笔:孩子们的快乐
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着惊喜,充满着乐趣,充满着意外、、、、、、细细留意,我们会在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中发现他们关注的焦点。
当我和孩子们在户外散步时,他们会数着方砖跳格子,往往数着数着就乱了套,最后哈哈笑成团,从一再数;他们会歪歪扭扭走在彩色的车轮上转圈;也许对于成人来说这是无聊的事,可是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就明白他们乐此不疲的原因了。
记得有一次在草地上休息时,他们惊奇地发现:这里有一个大虫子。于是草地下还有什么就成了最新的话题,大家趴在草地上,有的用手,有的拿着拣到的树枝,一个劲地在草地下找呀找:“哈哈,快来看,我找到了一个东西啦。”仔细擦干净泥土一看:哎呀,原来是一块小石头。一下子就泻了气。“没关系,我再找。”那位小朋友嘟着嘴,气呼呼的样子到现在我仍然记忆犹新。在经过一场草地混找之后,孩子们可有自己的战利品了:几个坏积木、几个蜗牛壳,还有一些死掉干了的小虫子,连草根都被拔了几根、、、、、、也许这真的不是什么有意义的东西,但是孩子们是快乐的。
我想只要他们喜欢做的事,他们就很快乐。
教育随笔:做孩子们的榜样
教育随笔:做孩子们的榜样
“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这是著名教育学家斯霞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小朋友在幼儿时期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喜欢模仿,平时在幼儿园跟老师接触的时间很长,所以老师也是他们的一个重点模仿对象。教师平时的语言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如果老师的语言不文明,孩子也会跟风,有些孩子也会模仿老师说的话也有可能把一些不文明的语言带回家,家长们可能觉得我们老师没修养,从而对我们教师的印象大打折扣;教师批评孩子的语气和方式也很重要,如果过重,可能会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和快乐,因为孩子如果接受不当的批评,会形成自卑感,没有自信心,想想后果多么严重。
教师的文明动作行为也是影响孩子的行为因素,孩子与老师朝夕相处,行为的养成是环境决定的。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一些交流互动也要注意,如果出现一些不礼貌的动作行为,孩子们在相处的时候也会模仿。教师应当以得体的语言和动作行为来指导幼儿的一日生活。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形成文明的行为规范。让孩子得到周围人的尊重和喜爱,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如果每个孩子都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教师的这一举动可以说为社会创造了和谐。
态度决定一切,不管做什么事情,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在生活中如此,工作中亦如此。既然是工作,就要爱岗敬业,用职业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做到细心、耐心、用心爱孩子,要有极强的责任心,才能体现工作的价值。
教育随笔:信任你的孩子们
教育随笔:信任你的孩子们
每天早操和户外活动前的排队真让人头疼。我发出“站队”的口令后,孩子们就会疯狂的向站队的地方冲去。有的孩子连小椅子都顾不上放好,就迅速跑过去,你推我,我挤你.经常会听到:“老师,他插队”、“我站在这儿”。站在前面的几个孩子,有的抱着我的腿,有的抓住我的手,有的拉着我的衣服,我只能用更大的声音盖过他们,或者一一把他们的手拿开,批评他们一顿,可效果不大。我琢磨老这么乱可不是事儿,于是着手调查其中的原因。
我把几个总爱挤的孩子叫到身边问:“你们为什么排队时总爱挤?”“我想当排头!”“你们为什么想当排头呢?”“当排头多好,当排头在前走,离老师最近,我又把经常当排头的幼儿叫到身边问:“你们喜欢当排头吗?”有的孩子说:“喜欢。”有的孩子说:“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在每次的活动中,每位幼儿都争着去做,但教师只是选择几个平时能力比较强的幼儿担任。时间长了,能力强的幼儿只能被动的接受,能力弱的只有羡慕的眼光。
怎样才能使每一位幼儿得到锻炼,又能让他们互相谦让着排好队呢?我决定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一下,听一听他们的意见。于是,我说:“那我们一起来想个办法吧!”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我又来问孩子:“大家都想当排头,可排头只能有一个,我们怎么办才能让大家都能当上排头呢?”张雅娴说:“可以看谁的表现好,就让谁当排头。”其他孩子马上反对:“不行,这样还是有很多人当不上的。”许子扬说:“可以轮换着当,今天你当,明天我当。”孩子们争论不休。最后我们确定“轮流当排头”。每天选两名小朋友当排头。当排头时要聚精会神。
就这样曾经头疼的问题解决了,在与孩子们的交谈中我发现,其实大班幼儿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成熟,日常孩子中许多问题,他们都有自己的解决方法,往往是我们大人不信任孩子,剥夺孩子们的权利,包办代替解决问题。其实我们要做的恰恰是给孩子们一个机会,带领他们发现问题,然后商量讨论解决问题,仅此而已。
教育随笔:珍珠坊的孩子们
客观描述:
10:25当我来到珍珠坊,这里呈现给我的是一片繁忙又热闹的游戏场景。“朱老师,朱老师,这是我昨天没装饰完的衣服,我今天继续装饰”。文馨很兴奋的对我说。文萱呢选择了新投放的旅游帽。两个小姑娘一针一线别提有多“登样”了,像极了我们苏州姑娘刺绣时的场景。张涵薏突然带着哭腔叫住我:“朱老师,我不会缝,我把衣服的前面和后面缝住了,衣服变得很皱了,我不想玩了!”“没关系,我帮你把针退出来,你再试试看!”“可是我不想玩了!”“你可以寻求好朋友的帮助呀!”听了我的建议,张涵薏勉强答应重新尝试。
10:40郑昔把我叫去珍珠坊:“朱老师,这是我和张涵薏一起完成的!”一看他们装饰的衣服,我瞬间被震惊到了,这么短的时间他们是怎么完成如此好看的装饰?就在这时,郑昔告诉我,张涵薏不会用针缝,他们就想办法还是用双面胶贴,这样还很快。
主观分析:
最近,我鼓励孩子们用针线来装饰珍珠坊的服饰。双胞胎是我班动手能力较强的孩子,因此,在今天的游戏中他们采用缝珠的方法去装饰。但我没有考虑孩子们之间的差异性,就像今天游戏中的张涵薏,她不会缝珠,但我还执意让她缝,这会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到不安。郑昔今天帮助了张涵薏,还想出了不会缝就贴的方法帮助了她的朋友。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调整策略:
1、展示今天孩子们的作品,引导孩子可以用多种方式装饰珍珠坊的服饰。
2、孩子们说一说今天游戏中遇到的小麻烦,是如何解决的?
3、体会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另外感受合作力量大的真理。
教育随笔:建构区的孩子们
积木、插塑等一直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他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让孩子们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今天的建构区张毅欣和齐少涵等五个人进入开始搭建了,过了一会儿,我走过去一看,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他们几个正在拼一座大高楼,只见张毅欣和齐少涵正在那里往上拼,就连平时内向的张熠玮也参与了其中,一边给他们俩递积木,一边时不时的还说,真漂亮呀。我蹲下来问他们说:“你们这是拼的什么呀,真是太漂亮了!”赵云晰说:“我们在拼大高楼呢。”“那我可以和你们一起拼吗?”“可以呀。”于是我也参与到他们的集体里面,我一边夸奖他们,偶尔给他们递一下积木,一边观察他们,顺便还提一下意见。不一会儿,一座大高楼就在我们面前,看着这座“宏伟”的工程,我忍不住夸奖他们:“宝贝们,你们实在是太棒了!”他们看着我,高兴的笑了。
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位小精灵,他们都充满了无限的潜力,等待着我们给他机会去展示,有时候,他们的表现真的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宝贝们,加油吧!
中班教育随笔:孩子,让我们一起加油!
今年接的这个新中班,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幼儿和家长的素质和我前几届接得班没法比。开学初,脑子里一直想着怎么解决班里的“小霸王”,三个星期下来,“小霸王”的事情圆满解决了,静下心来再次细细想想班级里的情况,我的心郁闷着。一个班三十位小朋友,幼儿人数与以往比并不多,但真正懂事、爱学习的寥寥无几,更多的是上课给你个不理不睬或牛头不对马嘴,下课想着玩和追跑,很多幼儿都是托儿所的皮大王。回顾两个月辛劳的结果,有一部分幼儿进步了一些,但还有几个老大难进步不大。
进步快小朋友
“小霸王”从骂老师、打老师到现在上课能认真听讲
,画画、手工、计算进步非常快,对老师也很有礼貌了。“张X”小朋友在刚开学时,课间在活动室里追跑现象非常严重,上课坐力不定,碰到不顺心的事情就闹情绪、大哭。自从在家长会上和她爸爸沟通以后,小姑娘一天天在进步。现在的她,上课发言非常积极,碰到事情也不发脾气了,更可喜的事,原本一点也不会画画的她,现在画得一幅好画,是班级里小朋友的学习榜样!也是我比较看好的幼儿。
“小霸王”和“张X”小朋友的进步,这与老师与家长的及时沟通和家长对我们老师工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每一位老师都希望班级里的每一位家长和孩子都向他们一样,老师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回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老大难”的小朋友
“沈小朋友”是个长得非常可爱的小男孩,大大的眼睛,白白的皮肤,乍一看,你一定会喜欢上他。可偏偏长得这么可爱的小弟弟非常让我们老师头痛,脾气怪,动手能力差,又不肯学。比如说要画画、做计算作业了,其他孩子都非常开心,他坐在位置上就是不肯动手,当老师去帮助他时,他呼得一下躲到桌子底下去了。午睡起床了,孩子们都穿好衣服了,他坐在床上等你老师、阿姨去帮忙,好像他生来就是一个小少爷。面对他这种怪脾气,我们老师多次找他妈妈沟通,他妈妈笑着和我们说:“我家孩子不肯动手吗?我家孩子已经认识很多字了!”你看,多骄傲的母亲!
“周小朋友”妈妈每天早上送孩子来时,都是“弟弟”、“弟弟”,一听母亲对孩子的称呼就知道有多宠爱了。这个孩子比较外向,交往能力比较强,我班的那几个较顽皮的小男孩都是他的哥们,和老师也不陌生。也是一个长得很可爱、很帅气的孩子,可动手能力也一点不行,不管你老师怎么耐心的教他,他定定的看着,就是不理解。他还有一个毛病,午睡要尿床。没办法,在午睡中途叫醒了他一次,可起床后,被窝里还是湿的。和他妈妈商量了一下,午睡叫醒两次效果好了一点。
像沈、周这样的小朋友,我们班还有几个,其他几个可能情况稍微好一点。
时间匆匆,但愿在老师和家长的配合下,希望每一个孩子都飞跃的进步,我期待着、也在努力着!孩子,让我们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