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信任你的孩子们
发布时间:2021-05-26 简短的给孩子的一封信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教育随笔教育随笔:信任你的孩子们
每天早操和户外活动前的排队真让人头疼。我发出“站队”的口令后,孩子们就会疯狂的向站队的地方冲去。有的孩子连小椅子都顾不上放好,就迅速跑过去,你推我,我挤你.经常会听到:“老师,他插队”、“我站在这儿”。站在前面的几个孩子,有的抱着我的腿,有的抓住我的手,有的拉着我的衣服,我只能用更大的声音盖过他们,或者一一把他们的手拿开,批评他们一顿,可效果不大。我琢磨老这么乱可不是事儿,于是着手调查其中的原因。
我把几个总爱挤的孩子叫到身边问:“你们为什么排队时总爱挤?”“我想当排头!”“你们为什么想当排头呢?”“当排头多好,当排头在前走,离老师最近,我又把经常当排头的幼儿叫到身边问:“你们喜欢当排头吗?”有的孩子说:“喜欢。”有的孩子说:“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在每次的活动中,每位幼儿都争着去做,但教师只是选择几个平时能力比较强的幼儿担任。时间长了,能力强的幼儿只能被动的接受,能力弱的只有羡慕的眼光。
怎样才能使每一位幼儿得到锻炼,又能让他们互相谦让着排好队呢?我决定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一下,听一听他们的意见。于是,我说:“那我们一起来想个办法吧!”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我又来问孩子:“大家都想当排头,可排头只能有一个,我们怎么办才能让大家都能当上排头呢?”张雅娴说:“可以看谁的表现好,就让谁当排头。”其他孩子马上反对:“不行,这样还是有很多人当不上的。”许子扬说:“可以轮换着当,今天你当,明天我当。”孩子们争论不休。最后我们确定“轮流当排头”。每天选两名小朋友当排头。当排头时要聚精会神。
就这样曾经头疼的问题解决了,在与孩子们的交谈中我发现,其实大班幼儿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成熟,日常孩子中许多问题,他们都有自己的解决方法,往往是我们大人不信任孩子,剥夺孩子们的权利,包办代替解决问题。其实我们要做的恰恰是给孩子们一个机会,带领他们发现问题,然后商量讨论解决问题,仅此而已。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育随笔:孩子们,你们辛苦了
进入五月,幼儿园的工作就更忙了,更累了,因为“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各班都得准备节目,而我在给幼儿准备“小礼物”的同时,接到女儿老师的通知,想锻炼一下孩子的胆子,要求我参与年级组的亲子舞蹈《天使》。接下来就开始排练了,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就是跟女儿在家看动作,因为孩子年龄比较小,身体协调性不是很好,就一个小动作要练整齐,都得花很长时间,但孩子在排练中也表现让人吃惊的毅力。教导老师也抽出时间对我们几对亲子进行排练,有时为了让一个动作有整体的效果,老师一个一个纠正动作,真是难为教导老师和孩子们了。排练还在进行中……曾几何时,惊讶于他们能记住自己的位置,惊讶于他们能记住自己的动作,惊讶于他们能跟上音乐节拍舞动。孩子们,你们辛苦了,相信你们会表现很好的,预祝你们“六一”快乐。
今年的六一画展我们班选择了在纸扇上用水粉画的形式画花鸟类的图案,每一把扇子都是孩子经过自己的想象以及已有经验经过绘制。绘画是孩子比较喜欢的一种活动,也是孩子表现自我意识、自我感受的主要方式。学前儿童随着生活圈子的扩大,不断萌生出各种需求。有的需求合乎成人世界的规范,能得到满足,而有的,则不能。这时便需要一种表达和宣泄的方式,于是绘画作为一种形象化的语言,自然而然也就为他们所选择。作为幼教工作者,必须要重视幼儿健康绘画心理的培养。只有拥有健康的绘画心理,幼儿才能画出美丽的图画,才能健康茁壮成长。通过绘画活动,幼儿的心智可以得到有效地开发。佛洛伊德精神学派的理论认为:孩子内心无意识的东西是从绘画反映出来的。只要细心观察幼儿的绘画作品,我们才能分析出他们的心理状况、情绪波动,甚至潜在的一些不健康心理。因此,我们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一方面要从儿童的情趣、画面是否丰富,是否体现孩子的创造能力入手,另一方面,还要透过画面进行分析,充分了解画面所投射出孩子的心理。只要发现异常的、有害的心理,就要加以重视,并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促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健康茁壮成长。
幼教随笔:孩子,老师相信你们
很快,大班毕业了,在毕业典礼上,爽爽为大家演奏了“友谊地久天长”的乐曲,乐曲悠扬伤感,在弥漫着离别.不舍的空气中,孩子们含着泪与我拥抱告别,与我互赠着纪念品。我的心暖暖的也酸酸的,感动着这一年来的“我相信你们”,因为互相信任,才让我们彼此这样贴近,师生情谊才这样融洽,我现在不仅更加的相信他们,也更加相信自己,因为不论在何处,相信自己,相信你的孩子,你将会是一名赢得孩子心灵的教师。
我是一名幼儿园老师,我的生活都是孩子们的欢笑和泪光串成的,做“孩子王”是一份艰辛而神圣的工作,但我却无怨无悔,每当我累的时候,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一双双满怀希望的双眼就辉浮现在我的眼前,使我幸福无比!
我热爱这一行,在与孩子们相处中我常常这样勉励自己,“我相信你们,我相信自己。”孩子犯了错误时,我会心平气和的说上一句:“我相信你,你以后不会再这样了,对吗?”孩子们进步了,我会满怀欣喜的对他们说:“我一直相信你们的进步是自己努力得来的……”“我相信你”不仅成了我的口头禅,也成了我和孩子沟通的纽带!
爽爽一直是班里无声无息的“含羞草”,她的存在只是静静的,没有反抗的。但清晨,爽爽的到来不是无声无息的,今天她真的反抗了,她小声的呜咽着,小手死死的抓住奶奶不放,我走过去轻轻的揽过她,她敏感的避开我,奶奶一直安抚她说:“爽爽今天不是挺高兴的么?董老师多喜欢你,你不是也一直喜欢董老师么?乖,今天奶奶第一个接你!”但爽爽还是不肯进屋,我一碰她,她就躲开我,最后,奶奶终于熬不住了,要把孩子带走,我用眼神制止了她,故意大声说:“爽爽,你都上大班了,而且你是全班最懂事的小朋友,我不强迫你,我相信你,你会自己走进班的对吗?”说完爽爽真的走进去了,她的好朋友围住她,但她还在一直哭……
“您放心,孩子大了有心事很正常,我来和孩子聊聊,很快就会没事的!”我对家长说。
“对您我是信任的,但是她老哭,我怕她今儿一天都会不高兴!”家长一边说一边瞟向爽爽。
“她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如果您把她带回家,也许她今天真是没白哭,如愿回家休息了,事情到底怎么回事,我们还是没闹清。我想,我来帮助您也帮助孩子,彻底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家长同意了,但还是很不放心的走了!
“爽爽你好点了么?”她点点头,红肿的眼睛里又渗出了泪,孩子一定很委屈,我继而又问:“是因为什么事告诉我好么?”“我想回家,董老师求求你,你让我奶奶接我走吧!”这时她疯狂的哭喊着,一声一声的撕扯着我的心肺,瘦弱的小身躯扑进了我的怀里,我紧紧的抱住她,使她渐渐平静下来。这时我说:“晚上再去奶奶家好吗?你想想,奶奶在家也要干一些活,你去了奶奶又要照顾你,多累呀!奶奶有心脏病,你不愿意她累坏吧?”这一句话起了效果,她边哭边说:“不愿意,不愿意!”看见她哭,我又换了个话题:“你算算,还有四十天咱们班就毕业了,我们只有抓住现在的时间在一起,不然你们走了,我再想你们也没机会在一起了。”她伤感的向我投来一瞥,对我说:“不是的,我想休息一天,我不想练小提琴,我想回家!”现在我终于明白爽爽的心事了,我语重心长的对她说:“练提琴是很苦的,但是不怕苦,有毅力才是最棒的,付煜一直在练钢琴,你看他哭了吗?休息一天可以,但能永远躲着不练琴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练好,练好了为我们全班表演一个好吗?”她勇敢的点点头。
我这时大声的向全班宣布:“小朋友们,爽爽在家一直在练小提琴,她告诉我马上就会练好一首曲子为我们表演,你们欢迎不欢迎?”“欢迎!欢迎!”“爽爽你真棒!”“爽爽我回家也要学!”这时,爽爽的小脸兴奋得通红,不好意思的笑了。
晚上接时,我向爽爽的奶奶讲了今天这件事的原委,家长很赞同我的方法,并约好下周五让爽爽来表演,而现在爽爽则急不可耐的要拉奶奶回家练琴呢!
很快,大班毕业了,在毕业典礼上,爽爽为大家演奏了“友谊地久天长”的乐曲,乐曲悠扬伤感,在弥漫着离别.不舍的空气中,孩子们含着泪与我拥抱告别,与我互赠着纪念品。我的心暖暖的也酸酸的,感动着这一年来的“我相信你们”,因为互相信任,才让我们彼此这样贴近,师生情谊才这样融洽,我现在不仅更加的相信他们,也更加相信自己,因为不论在何处,相信自己,相信你的孩子,你将会是一名赢得孩子心灵的教师。
教育随笔:孩子们,你们来做游戏的主人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在理论层面上,我们都懂得“幼儿教育要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能动性,引导他们自主选择游戏”。但是,一直以来,孩子们的游戏都是我们规划好的,似乎离真正的自主相差太远。开学以来,园领导们率先进行自主游戏改革,在晨间锻炼活动和区域活动中,逐步实现了让孩子们自主选择游戏材料、自主建构游戏情节和内容,我们也在此引导下开始了自主游戏的探索。
在园里实施自主游戏的这段时间里,我发现孩子们游戏时快乐的身影、创意的行为表现越来越多了;玩区域游戏时更加专注安静了;晨间锻炼时比以前来的更早了……在指导和学习的过程中,我对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有了一些理解。
首先,在游戏观念上,教师应做自主游戏的支持者。作为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师掌控游戏”的情况,尊重幼儿个体的独立性以及自由选择和充分活动的机会和权利,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挥自主性。我们可以通过提供幼儿自主游戏的环境条件和游戏材料,支持幼儿自己要选择玩什么、在哪里玩、和谁一起玩,从而激发幼儿的游戏热情,投入游戏的主题意识。
其次,在材料提供上,应多提供自然性、半成品的游戏材料,且新旧玩具和材料之间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孩子与自然界的联系极为紧密,自然的材料总能引起他们的游戏兴趣,半成品的材料也总能引起他们富有创造性的游戏构思,从而激发幼儿丰富的游戏行为。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和幼儿一起采集自然界中一切可利用的材料和资源,如各种石块、贝壳,木块、各种树叶,还有各种果实以及野花、野草等等,充分利用幼儿对这些材料的兴趣,启发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进行不同的探索。此外,要经常注意保持新旧玩具和材料的适当的动态性的比例。一方面,留下部分原有的玩具和材料,让幼儿带着新的想法使用以前使用过的玩具和材料,持续地发现、探索、游戏;另一方面,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动态性的游戏过程,可以及时呈现新的更复杂的玩具和材料,以丰富幼儿的游戏情节和内容,鼓励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幼儿更好地参与活动,获得社会感和认知水平的提高。
自主游戏实现了“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更好的在游戏中获得身心和谐的发展。
教育随笔:孩子们的变化
开学了,我们又迎来了一批新生,度过了最艰难的前两周后,宝宝们开始慢慢适应新环境了;有的宝宝的脸上露出了甜美开心的笑容;有的宝宝恢复了顽皮好动的状态;还有的宝宝试探着与老师和小朋友交往……
活泼、聪明的莹莹,非常喜欢接受新知识,每当我唱一支新歌或者朗诵一首新儿歌时,她都会目不转睛的注视着老师,精力集中的倾听,生怕漏掉一个字,当她听过三四遍后,就能第一个跟着老师学说或学唱。每当音乐响起时,她就会随着音乐的节奏快活的扭动着身体。
长着一双弯弯笑眼的邹林博,逐渐显露出他开朗活泼的性情,高兴时会大喊大叫大声笑个不停,经常会凑到老师面前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可爱的贾天依像个小姐姐,乐于助人,每当她看到小朋友穿不好鞋时,就会主动前去帮忙,直到帮小朋友穿好为止。
老实内向的刘亦成,张子儒刚来园时总是一句话也不说,默默地站在一边,现在,他们变得活泼了,户外活动时能和老师一起游戏了,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住在一起又一同入园的王沛瑶和徐嘉儒,性格差异却很大,瑶瑶短短的几天就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徐嘉儒却因睡眠习惯的问题,难以适应,在老师们的耐心哄劝下,徐嘉儒终于能自己走进活动室,并且还能和小朋友们一起高高兴兴地玩游戏,午睡时也不再啼哭了。
作为教师,虽然我们在工作中付出了许多艰辛和汗水,但是每当我们看到孩子们的进步和家长放心的笑容时,就觉得非常值得,感到无比的快乐和满足。
教育随笔:孩子们的快乐
教育随笔:孩子们的快乐
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着惊喜,充满着乐趣,充满着意外、、、、、、细细留意,我们会在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中发现他们关注的焦点。
当我和孩子们在户外散步时,他们会数着方砖跳格子,往往数着数着就乱了套,最后哈哈笑成团,从一再数;他们会歪歪扭扭走在彩色的车轮上转圈;也许对于成人来说这是无聊的事,可是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就明白他们乐此不疲的原因了。
记得有一次在草地上休息时,他们惊奇地发现:这里有一个大虫子。于是草地下还有什么就成了最新的话题,大家趴在草地上,有的用手,有的拿着拣到的树枝,一个劲地在草地下找呀找:“哈哈,快来看,我找到了一个东西啦。”仔细擦干净泥土一看:哎呀,原来是一块小石头。一下子就泻了气。“没关系,我再找。”那位小朋友嘟着嘴,气呼呼的样子到现在我仍然记忆犹新。在经过一场草地混找之后,孩子们可有自己的战利品了:几个坏积木、几个蜗牛壳,还有一些死掉干了的小虫子,连草根都被拔了几根、、、、、、也许这真的不是什么有意义的东西,但是孩子们是快乐的。
我想只要他们喜欢做的事,他们就很快乐。
教育随笔:游戏中的你们
10:23当我来到珍珠坊,张宇希很着急地对我说:“只有我一个人在用针线缝珠,他们都不用针线缝,一直贴。”我一看,是呀,珍珠坊除了张宇希,其他孩子都在各归各的用黏贴的方法装饰衣服、帽子、袜子。张宇希看着帖珠速度快可能有些着急了。“张宇希,你很厉害诶,你学会了用针缝,而且缝的珠子又非常牢固。”孩子们听到我的夸赞声立马看了过来。“我也会缝,我也会缝!”“那就试试看吧!其实你们也很棒,帖珠速度快,但缝珠会更牢固哦!帖珠的孩子可以试一下怎么缝珠,缝珠的小朋友也可以休息会去帖珠。”听了我的建议,孩子们又开始了忙碌的“工作”。
10:37当我再次来到珍珠坊,发现其中一件衣服很独特“这件衣服是谁装饰的?”“老师,是我想到的,我觉得张宇希缝了珠子过后再给我贴珠,这样我们的衣服会更漂亮,因为我们合作了。”“你们觉得呢?这样的衣服是不是更漂亮了?”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是!”接下来的游戏中,有的孩子也采用了张宇希和赵佳航分工合作的方法。
主观分析:
因为前些天孩子们发现帖珠的方法去装饰方便又快捷,所以在今天的游戏中很多孩子选择了帖珠,只有张宇希小朋友用缝的方法。但由于缝珠的速度赶不上帖珠的速度,张宇希显得有点着急。在我给出孩子们建议后,出乎我意料的是孩子们并没有完全按照我的建议去做,赵佳航想出了和张宇希分工合作,一个缝一个贴,他们体会到了合作游戏的快乐!
调整策略:
1、在游戏中教师有意的引导孩子互动、合作、交流。
2、游戏讲评时,把孩子们合作后完成的作品展示给同伴看,说一说特别之处。
3、继续引导孩子在游戏中与同伴进行互动与合作。
教育随笔:看见你的孩子
艾瑞教师日志里有这样一句话:看见你的孩子,当你生气的时候,有没有看见孩子的眼睛,看见孩子为何要做这样的事情?看见你的孩子,对他保有永远的好奇,你愿意放下自己头脑中的那些声音,听听孩子的哭声吗?
当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不由得一动,忽然想起了班里的箫焱。箫焱因为年龄小,上过两个小班了。去年她是班里最小的孩子,可是今年,她却是班里最大的孩子了。去年不让我省心,今年更不让我省心,几乎每天入园都哭,一听到值早班的老师让我出去接她,真是头都大了。表扬、奖励小粘贴,甚至我参加环保服装设计都让她当模特,可是就一时管用,过后还哭。一直以为她不听话,是故意哭累老师,所以有时候对她免不了不耐烦,会说一些“再哭,就不喜欢你了”,“再哭,就不让你做老师的小帮手了”之类的话。
可是箫焱为什么会这样,我的眼睛里看见真实的孩子了吗?现在细细想来,忽然一下子理解了箫焱。去年她年龄小,老师对她的照顾无微不至,还经常亲亲抱抱,可是今年,由于又收了一些小朋友,她又是班里的大姐姐,所以一直教育她要做弟弟妹妹的榜样,对她的关注就少了,更不用说亲亲抱抱了,她再大也是个孩子呀,而且那么敏感,她一样也需要老师的关注。我改变了以往说教的方法,每天用热情的拥抱迎接她入园,随时摸摸她的头,对她微笑,对她投以鼓励的眼神……真的是很神奇,箫焱上幼儿园不哭了!
箫焱的妈妈问我:你使用了什么方法让箫焱不哭了?我笑而不答。其实,我什么也没做,我只是看见了你的孩子。
教育随笔:孩子,你哭吧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健康领域中提出的目标之一:情绪安定愉快。班级里有一位小女孩轩轩就让老师们非常的无奈,在大多时候,她都是一位安静、美丽的小姑娘,和小朋友、老师们也都相处的十分愉快,可以在当她某些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她就哭的歇斯底里,不听任何人的话,让老师们十分的无奈。
这天早上妈妈轩轩送入园后,轩轩就开始哭,一个劲的哭喊着“我要妈妈”“我要妈妈”,老师轮流上阵的安抚“不哭了,不哭了,老师陪着你”,但是也不起作用,这时候我想起了冷处理的办法,我和其他老师都不再继续安慰她了,我告诉她:“宝贝,你觉得不开心想哭一哭是没有关系的,那老师就给你时间哭一哭吧”,她楞了一下继续大声的哭起来了,我和其他老师就开始做自己的事情了,过了一会我发现她的声音变小了,我就拿着一只千纸鹤,蹲在她的面前说:“宝贝,这只千纸鹤呢有一个神奇的魔力,你只要拿着它,就会有美好的事情发生。现在老师把这个千纸鹤送给你,让它来陪着你吧”,轩轩看着千纸鹤,伸出了手把千纸鹤拿在了手上,又看了看,伸手抹抹眼泪,不哭了。又过了一会,我见轩轩已经融入集体和周围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时候,我再一次来到了她的面前,来和她说活她发脾气的原因,让她知道乱发脾气是不对的;如果自己真的不开心想哭了,可以哭一哭的,让自己的伤心跑出来,但是不可以对别人没有礼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给出建议:要帮助幼儿学会恰当的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首先幼儿都是有情绪的,有情绪了就要表达出来,无论是好的情绪还是坏的情绪,找到适当的方式去表达。在自己伤心的时候,我们要给孩子哭的权利,哭一哭,一些负面情绪就随着眼泪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