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点滴
发布时间:2020-12-16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的读书笔记 幼儿生活故事 教育笔记生活方面 今天,我上中班正忙着打扫卫生,李国睿跑过来说:“老师倩倩吐了”我忙跑过一看倩倩吐了一裤,我忙把卫生间的卫生纸拿来帮倩倩打扫,当我忙完后再到卫生间放纸时,被眼前的一幕逗得哭笑不得,我拿卫生纸时王睿杰正在大便,我着急没有管他,可是当我回来时,郑振东不知道在哪里拿来一张广告纸正忙着给王睿杰擦屁股,我立刻制止他们没再说什么,帮助王睿杰擦完屁股让他们去上课去了。过后我联想到班里的一幕幕情景,玩具玩完没人收拾,小椅子倒了没人扶,保温桶里的水哗哗的流没人管,小朋友跌倒了没人帮,图书扔得满地是,都要老师自己做或在老师的提醒下幼儿再做,或有的说:“不是我做的”。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只知道别人来帮助我关心我,而不主动帮助别人,关心别人,太自私、太没互助意识了。我又想到郑振东为瑞杰擦屁股这一现象,我重新审视刚才自己的做法确实有些不妥,我把一些互助为人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故事讲述中,我发现那几位幼儿说:“以后我也帮助别人,做个好孩子。”自此以后,我们班的保温桶在也没哗哗的流过水,幼儿在活动后都能把图书、玩具等物品摆放整齐,小朋友跌倒了有人扶,再也没有掉在地上没人捡的图书了。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娃娃家小厨房的点滴生活
娃娃家是一个比较具有角色性的活动区域,我们的班宝宝们都非常喜欢这个区域。今天在娃娃家是周施含、公彦翔他们几个。周施含一进到区域就和旁边的男孩子说:“我是女孩子,我要当妈妈,你是男孩子,你来当爸爸好了,说着就从柜子里拿出一把刀然后在坐在小椅子上摆弄着厨房的餐具,一会儿切菜,一会儿又跑到水果篮里找水果,忙得不急乐乎。过了一会,她还是没有要做菜的意思,只是一个劲地将菜,水果拿来切开来放在一边,似乎是在享受切菜的过程。这时周施含已经切了蔬菜茄子、水果梨、苹果、橘子,又要去拨花生,我问“今天有什么好吃的菜啊?”周施含看看我说:“我也不知道做什么菜。”“那你切的这么多的菜不是浪费了吗?你可以想一想做哪些好吃的
,想好了再去切。”周施含点点头,终于开始放下刀子准备做菜了,她拿着铲子有模有样的炒起菜来,并将炒好的菜放进盆里。
周施含还是比较会投入到角色中去的,知道自己是女孩子可以当妈妈,男孩子可以当爸爸。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担心幼儿不会角色分配,过多的去帮助幼儿分配角色,其实角色分配不一定要老师的介入,老师可以先看看这些幼儿是怎么扮演自己的,等到幼儿不会时在介入他们,活动中这个孩子性格还是比较活泼的,整个活动也进行的很顺利。
教育随笔:“饮食店”中的点点滴滴
教育随笔:“饮食店”中的点点滴滴
“饮食店”中孩子们游戏的比较愉快,秩序井然。大厨在十分认真的制作食物,一直在翻炒菜,十分专注,一会把各色菜和在一起炒一炒,一会把菜炒到盘子里,一会又放回锅里炒,连盘子都一起放下去了,连掉在一旁的鱼都没有发现,旁边还有一位顾客提醒说:“有一条鱼掉了”。大厨都没听见。两位顾客坐在桌边等待服务员上菜,一个小朋友喊:“我要可乐!”一个小朋友喊:“我要橙汁!”服务员不慌不忙的拿来给顾客,一脸严肃的样子,之后便一直站在点菜区认真等待客人光顾点菜。两位顾客依然在自娱自乐的聊着天。
分析:
从上述观察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于饮食店的游戏还是比较喜欢的,但对于中班孩子来说总体游戏水平不高,相互间合作交流很少,大多还是自顾自的玩。大厨、顾客、服务员之间没有交流,大厨就在专心的摆弄材料,专注于不停地翻炒菜中,服务员坚守自己的岗位,两位顾客要了两杯饮料之后就无事似的坐着聊天,没有过多的交流。但孩子们游戏时秩序比较好,游戏材料摆放比较整齐,游戏时幼儿情绪也较好。
措施:
1、建议教师可以适时参与游戏,及时语言介入引导,启发孩子间进行语言交流。让幼儿的游戏不再停滞不前,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幼儿主动探究创造游戏新的情节发展。
2、可以建议家长带孩子多去外面餐厅吃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再参与游戏效果会更好。
3、可鼓励语言能力强的幼儿带动弱点的幼儿游戏,以强带弱,促进游戏发展。
反思:
角色游戏活动就如一个小小的社会形式,营造了宽松、自然的活动氛围。其中,幼儿在与环境、教师、同伴的交往中,获得一些社会性的认知,行驶自己的行为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做为游戏中的引导者、观察者、合作者、支持者、欣赏者,对幼儿游戏活动进行情况评价,对幼儿社会行发展有很好地促进作用,也让幼儿懂得游戏中的相互协商和沟通的重要,从中获得成功与他人交往,与他人合作的社会性的意识倾向。
幼儿一日生活教育的点滴思绪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包括:晨间活动、用餐、睡觉、喝水、小便等环节。其中这些生活环节都充满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如何优化幼儿的一日生活呢?这一问题也值得我们去思考。
这次我在网络上学习了《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的教育与保育》,范佩芬园长精彩的讲座让我茅塞顿开。她说过:“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感,又能满足活动的需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等浪费时间的现象,提高活动效率;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满足绝大多数幼儿的需要;建立良好的常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培养幼儿的自律。”
是的,说得没错!在我的教育旅程中,孩子们的课间是最开心、也是最忙碌的。一下课,孩子们都会自己去喝水、小便,完后有的在自己的椅子袋里拿出了自己的玩具与同伴一起玩耍,时而比赛谁的车开的快,时而与同伴下下棋;还有的自己悄悄地走近喜欢的区域活动开始了做游戏,有当小医生的,有当爸爸妈妈的,有当建筑师的等。少了等待和不必要的管理,满足了幼儿的需要,使幼儿的课间生活更加多彩。
就是这样,孩子们不仅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还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
“生活既教育”,每天都是美好开始,相信孩子们会在生活中茁壮成长。
小班剪纸活动的点滴体会
3岁的幼儿喜欢动手操作,可多数幼儿不会使用剪刀。为了培养良好的剪纸活动常规,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安全措施,并用图示来表示,便于幼儿理解。安全措施有了保证,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点,确定教育目标。
一、以游戏的形式,确定教书目标,激发幼儿对剪纸的兴趣。确定目标时要根据小班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客观判断幼儿现有水平的基础上,确定幼儿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可达到目的目标。教师在幼儿产生兴趣的基础上,要了解幼儿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我们第一次活就是玩剪纸游戏。幼儿可以轻松随意地去剪,然后再命名。结果幼儿剪出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如:碗、船、刀、胡萝卜、树叶、云彩、大山等。通过这次剪纸活动,教师了解了幼儿的剪纸水品平,知道幼儿能剪出直线、弧线、曲线。
二、在剪纸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力、想象力我们观察到幼儿最初是运用直线、弧线、曲线无意识剪出来的,多数幼儿都是先剪出一个形状,然后再根据这个形状命名。第二次活动是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的直线、弧线、曲线,通过正确的引导,丰富了幼儿的感性认识,当幼儿再剪时,就先有了主题,然后运用剪直线、弧线、曲线的技能剪出所表达的内容,而且剪出的图案、种类丰富了很多,如:剪出了星星、飞盘、云彩、房子、松树、太阳、鱼、椅子、太阳帽、汽车等。
三、培养幼儿的思维力、创造力创造出自己的作品
学期末幼儿剪纸的兴趣更浓了,多数幼儿已经在剪纸上出现了镂空的装饰。教师便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中的物品,欣赏民间的剪纸作品和幼儿园大班的剪纸作品。通过观察,幼儿已能在自己的作品中用简单的镂空表示。如:他们剪出了小花、兽、窗户、房子、飞船、小鱼、树、小鸡、汽车、桌子、沙发等。我们发现幼儿对剪鱼比较感兴趣,我们为幼儿借阅了大量图书、图片,同时也请家长带幼儿到水族馆参观,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鱼的外形特征,从头部至尾部,有顺序地观察,观察后让幼儿先画鱼,然后让幼儿把自己画的鱼剪下来,展示在主题活动展板上,每个幼儿都创造出了自己的作品。
和家长一起为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而欣喜
儿时的自己其实就是一个孩子王,喜欢在假日的时候招呼着院里邻居小孩们聚在一起嬉闹着。记得在那群闹孩子当中,数我年纪最大,也许是那个时候觉得老师是一个很威风的职业吧,我总是让那些孩子排排坐,而自己就是带领他们的那个“小老师”。
大概是那段回忆太美了,我便选择了幼师这份工作。还记得刚到幼儿园工作的时候,为了能在第二天给孩子们组织好一个个活动,晚上也要趴在书桌上彻夜准备着教案,整理教具。虽然辛苦,可是对我来说却很充实,当我站在孩子们的面前,迎接我的是一束束探究却无比纯真的目光,孩子们就那么静静的看着我,他们的眼神是那么友善,可爱,充满童真,可是还是让我愣在那里,我知道自己很紧张,我仿佛听见理智不时的在提醒我,“他们是多么可爱的一群孩子,从此刻开始,你不仅是他们的老师,还是他们亲爱的家人……”。终于,我的心不再那么紧张,我微笑着走进孩子们中间,我以我自己的方式告诉他们,我是他们的老师,也会是他们的好朋友。
从那以后,我和孩子们的关系越来越好,每天都有一群孩子们扑到我的身边,大家争先恐后的想要告诉我他们身边发生的趣事,他们脸上丰富的表情让我忍俊不禁。我曾想过,假使有一天我会因为整天有写不完的教学工作,因为怕自己担不住肩上对孩子的安全的沉重责任,因为自己的手忙脚乱,而想放弃这份工作的时候,我也会因为这些孩子脸上洋溢的快乐,即使辛苦也会幸福的继续走下去。
还记得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因为爱,我和孩子们的距离越来越近,因为爱,我喜欢看着他们在阳光下灿烂的笑容,因为爱,我喜欢和孩子们一起做手工,孩子们稚嫩的双手做出来的东西也许不是很精致,可是我和孩子却深深的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些小手工都将是我们珍藏的宝贝,因为爱,我喜欢和孩子一起,带领孩子在未知的世界中探索,当一个小小的探险者,在实践中学到知识,找到发现的快乐,因为爱,我喜欢和家长们一起交流孩子在幼儿园里的表现,和家长一起为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而欣喜。
也许我不再年幼,可是在和孩子的交往当中,我却总是感觉世间的事总是那么美好,在这个嘈杂的世界中,我也不安过,烦躁过,无奈过,可是孩子的眼神好真,好干净,让我无处安放的内心在此刻找到可以停靠的河岸。我和孩子的故事还在继续着,我想也会一直继续下去,因为我爱这些孩子们。
成长四月,点滴进步
主题教学情况: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向人们走来,聪明、灵动的孩子们又怎么会对这一切而不见呢?青青的小草在乡间小道、城市花园随处可见,它们是孩子们喜爱的小伙伴。孩子们到嫩绿的、柔软的草地上躺一躺、打个滚儿、做游戏,多么开心;再拨开草丛,发现小草的朋友,多么精细、有趣。“小草醒了”主题中,正式这些美丽的变化带着幼儿悄然走进了春天。以小草作为幼儿认识春天为切入口,让幼儿通过说说、看看、玩玩等多种感官参与,来感知和体验柳树发芽、桃树开花、春雨绵绵等春天的特征,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发现春天的秘密。
随着春天的到来,花儿的绽放,蜜蜂飞来了,蝴蝶飞来了。当幼儿看见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时,会慢慢地靠近,会用稚嫩的小手赶赶花丛中的蝴蝶。在“三只蝴蝶”的主题中,他们追逐着蝴蝶,观察蝴蝶的美丽所在,倾听毛毛虫变蝴蝶的故事,探究蝴蝶的小秘密,表达、表现着他们对蝴蝶的认识和感受。
小鸡、小鸭出壳也是春天里有趣的故事。那毛茸茸、嫩黄嫩黄的小鸡、小鸭是一对好朋友,而它们也是幼儿的好朋友。在“小鸡和小鸭”的主题中,小鸡和小鸭有许多趣事吸引着幼儿去亲近、去探究,他们会乐此不彼地用各种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小鸡、小鸭,抒发着他们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孩子发展情况:
孩子们对小动物总会有莫名的喜爱,在自然角中的小金鱼、小乌龟还有小泥鳅等都是孩子们的最爱,只要一有空就喜欢凑上去看一看,通过观察、发现、讨论等增加了科学探究方面的兴趣和能力。在主题学习过程中,我们班大部分孩子对蝴蝶翅膀的对称性掌握得很不错,这点相对小班孩子来说比较难,孩子们不仅知道了这个概念,在绘画对称图案时基本都能很好地完成,这让我很欣喜。在语言学习方面,大部分孩子都能尝试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对故事情景的表演感兴趣。
在运动方面,原本比较胆小的幼儿在走平衡木方面进步很大,都能够大胆、平稳地走过平衡木。
家园配合情况:
在开展“小鸡和小鸭”的主题活动中,为了更好地观察鸡蛋和鸭蛋,我们请家长配合为孩子各准备了一个鸡蛋和鸭蛋,让孩子通过实物能更仔细地进行观察。家长们对孩子的学习都非常配合!
幼儿园活动情况:
这个月,我们迎着春天的气息开展了野外春游活动。我们一起手拉着手,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老鹰山春游。孩子们爬山锻炼了身体,在山上席地而坐分享了各种美食,度过了一个难忘又有趣的春游活动。
教育随笔:带班中的点滴经验
带班中的点滴经验
和刘老师配班快一年了,从刘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下面我就列举几个“刘氏法”给大家晒晒。
一、“大鸟喂食”法
从开学到现在每天中午孩子们吃的饭菜有限,到最后剩下的,倒得很多,看的刘老师心疼死,同时又为孩子们担心——没吃饱!有一天,在我分菜的时候刘老师将我分剩下的菜盆搬走了拿到孩子们的面前,“青菜味道可好了,多多(前一天故事中的小男孩)什么都爱吃,最爱吃的就是青菜!”边说边往孩子们的嘴里送青菜,没想到啊每一个孩子的嘴都张的大大的,嘴里塞得满满的,不一会儿就把剩下的菜全分完了,我高兴了就说:“小朋友们,转身搬小凳子过来吧,好吃的青菜呀你们的盘子里还有哦!”我以为今天的菜应该发挥大的作用了,可是没想到到最后还是有很多的青菜生下来,我真的很纳闷,刚刚不是还吃的好好的吗?到了第二天,我干脆就不分菜了,直接让刘老师先喂食,奇怪的事情又发生了,只要是喂到嘴里的他们全都吃!看来这些“小鸟”还挺懂得抢着吃好吃的道理的!
二、“眼皮加压”法
每天中午我们班的孩子都睡着的,能有这样的效果要归功于刘老师的“眼皮加压法”(这是刘老师授予的专利名称。)我们班有一个身体状况比较特殊的孩子中午不要睡觉,一个人在那里自言自语,还会踢掉被子,甚至频繁上厕所十来次,这样的状况不仅严重影响孩子自身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会影响其他孩子的睡眠,有一天刘老师在循循善诱n久之后,实在无奈,忽然想到了一个办法,用手指轻轻顺着他的额头一直向下捋,一下一下,没想到不到十下他就睡着了!第二天我亲自尝试了一下,发现这个方法真的很有效,到后来还没等我们“动手”他就已经睡着了。后来刘老师还告诉我,这一办法模仿于育婴师培训中学来的“婴儿抚触法”,呵呵,看来是刘老师的灵活运用呀。
三、“你争我抢”法
每天下午起来的点心时间,小朋友是最喜欢的时刻。因为我们采取“竞赛”的方法。这个办法来源于那次吃面包,我和刘老师说:“小朋友是不是不喜欢吃面包,我看他们没有一个人把一片面包吃完的!”“恩,是不是面包太干了?”刘老师说。那天中午又是吃面包,看着每人一块的面包,联想到被丢弃的面包,刘老师开始又心疼地说:“这样浪费可不好,我们得想个办法。”我说:“是的,那有什么好办法呢?”见刘老师略微思索,不一会儿她就想出好办法了,只见刘老师将一片面包分成四份,先让每个孩子吃四分之一的面包,一边分还一边夸张地说:“哟,又香又软的面包真好吃哟,大家快大口大口地吃哟。”于是小朋友们纷纷伸出小手要面包,然后真的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我心里不禁暗暗窃喜,想这个办法还真不错。曾当我想着,我又听到刘老师在叫唤:“买面包喽,买面包喽,谁还要面包?谁还要面包?”呼啦一下“我还要!我还要!!”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说“我还要!”“好的,还要得小朋友到老师这里拿……”接着再给他们四分之一的份儿,一次类推,结果就是那天的面包所有的孩子都吃完了,有的还意犹未尽“老师我还要!”在之后的几天我们也用同样的原则进行吃粥,吃面条……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自然而然就会说出那句“老师,我还要……”
其实孩子的天性单纯,只要我们用心就一定会愿望成真的!
【对于刚入职或新教师来说,只能脚踏实地、一板一眼地从认真学习,可以复制有经验老师的做法,复制有经验老师的正确思想……从基本复制逐渐过渡到高级复制。总之,复制成功何尝不是一种提升自己教育技能与水平的方法呢?】
教育随笔:从点滴小事做起
教育随笔:从点滴小事做起
最近,发现孩子们对故事很感兴趣,很喜欢听,有的孩子们常会对我说:“老师,午餐钱放会故事磁带听听吧!”于
是,这些天,我都会找些好听的故事磁带来放给孩子们听。可是,慢慢的,都是这些故事,孩子们都听过了,基本上都会
说了。有孩子提议:“老师,换一个吧!”我有点犯难了,老师的故事磁带都给孩子们听过了。许多孩子举手说:“老
师,我家有,我明天带来给大家一起分享听。”孩子们都很积极。“好的,那我们就请小朋友从家带来一起分享,可是人太多了,我们轮流带,好吗?”大家都同意了。于是,请了凡凡和月月两位小朋友第二天带故事磁带来。凡凡和月月别说又多开心啦!
第二天早晨,孩子们都高高兴兴地来上幼儿园。可是月月很不高兴的,一直躲在妈妈的后面,不敢进教室。我过去和月月打招呼:“月月,快来吧,吃早饭了哦!今天早晨可是你最喜欢的面条哦!”月月,还是不理我。“怎么了,为什么不高兴呀?”我的话还没说完,月月就伤心地哭起来了:“今天我该带故事磁带来和小朋友分享的……可是我忘带了。”
我说:“没关系,老师原谅你,明天记住带过来好吗?”月月使劲点点头。
早餐后,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月月小朋友:“今天月月,虽然没有带故事磁带来给小朋友分享,而且早晨还哭
鼻子了,但是老师今天还是要表扬月月小朋友。因为月月小朋友还想着我们班级的事情,还记着要带磁带来,证明月月很
爱我们大一班这个集体,很重视这件事,只是下次不要忘记就好了。我们应该向月月小朋友学习,要有责任感!”小朋友
们都不由自主的为月月鼓掌。
这件事情虽然很小,但是它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孩子对待事情认真的态度。现在的很多孩子都缺乏这种责任感。这
也让我明白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