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做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发布时间:2020-12-16

教育孩子笔记。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做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01. 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

02. 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的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03. 成绩好的孩子,妈妈通常是有计划而且动作利落的人。父亲越认真,越有条理,越有礼貌,孩子成绩就越好。

04. 贫穷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但并非越贫穷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做父母的,需要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资料,不让孩子陷入人穷志短的自卑深渊。

05. 富裕是另一种更高级的教育资源,西方人的经验是:“培育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阶层是会遗传的。”但是,更高级的教育资源需要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如果没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富裕的家庭反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灾难。

06. 不要做有知识没文化的家长。有些人有高学历,但不见得有文化。如果家长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无论他拥有多高的学术水平,他也是没有文化的人。

07. 父母可以把孩子作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过独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围绕孩子转而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题,这样的父母常常会以爱的名义干扰孩子的成长。有时侯,并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08. 父母需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过,也不要因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闲生活。“没有责任感伤害别人,太有责任感伤害自己。”

09. 如果孩子一哭闹父母就赶紧抱起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利用父母的这个特点经常纠缠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闹,不要着急把孩子抱起来,父母最好让自己有事情做,让孩子看着自己动作麻利地做事。

10. 夫妻关系影响孩子的性格。一个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么,他的儿子就学会了在学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学。一个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么,她的女儿就学会了在学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学。

11. 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长相。家长和教师的使命就是让孩子逐步对自己的精神长相负责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种污秽,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种子”,让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气,让人可以扬眉吐气。

12. 有修养的父母是“伏尔泰主义者”,“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他们从孩子出生的那天就开始跟孩子讲道理,耐心的征求孩子的意见。不要指望打骂孩子就能让孩子学会服从。杀鸡给猴看的结果是:猴子也学会了杀鸡。

13. 让孩子成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没有激情,任何伟业都不可能善始,没有理智,任何壮举都不能善终。”

14. 让你的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有教养从守时,排队,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不轻易发怒开始。

15. 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厚道,请不要嘲笑他的软弱。喜欢占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亏,因为他被别人厌恶。愿意吃小亏的人,将来会占大便宜,因为他被人喜欢。

16. 身体的活力能够带来精神的活力。身体好的人,性格阳光。身体不好的人,做事犹犹豫豫,躲躲闪闪,说话吞吞吐吐。

17. 不要以为孩子1到6岁只是长身体的年龄。如果父母让孩子1到6岁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里度过,等到孩子6岁时父母再把孩子接回来上小学,那么,这个孩子在小学要么成为默默无语的沉默者,要么成为无法无天的捣乱者。

18. 经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进餐,二是邀请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家具或衣物,偶尔邀请孩子帮忙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三是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

19. 如果没有特别困难,父母最好每天赶回家和孩子一起进餐。家庭的共同价值观,就在全家人围着一张桌子吃饭的过程中建立起来。

20. 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让孩子从听故事开始建立阅读和写作习惯,让孩子尽早学会独立阅读,尽早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只要还在读书的人,就不会彻底堕落,彻底堕落的人是不读书的。”从来不给孩子讲故事的父母,是不负责任的父母。

21. 孩子的成长有三个关键期:第一个在3岁前后,第二个在9岁前后,第三个在13岁前后。如果错过了成长的关键期,后患无穷。

22. 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岁而立”。孩子三岁前后,就必须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气和习惯。凡是自己能够做的,必须自己做,凡是自己应该做的,当尽力去做。

23. 如果你的孩子在13岁的时候喜欢弗罗斯特的诗句:“两条路在树林里分岔,我选择走人少的那一条”,这很正常,不要担心,他以后也许会选择人走的多的那一条。

24. 父母给孩子讲道理是必要的,但给13岁前后的孩子讲道理时,要注意自己讲话的姿态,姿态比道理更重要。否则,孩子会厌恶,反抗。孩子会说:你讲的话都是对的,但你讲话的那个样子很令人讨厌。

25. 心底秘密是人成长,成熟的标志。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诉你,那么,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说出来。

26. 在孩子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无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积极的权威型父母。在孩子1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个消极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严后松,无效的教育是先松后严。

27. 必须留意你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学习成绩总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性格却自私,缺乏同情心,没有生活情趣。

28. 必须让你的孩子学会与他人交往并愉快的接受小伙伴。“如果父母对自己的邻居不满,对孩子的小伙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让自己的孩子和他们交朋友,让孩子觉得好像自己跟别人很不一样,那么,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就很难与任何人自然地相处。

29. 孩子的成长需要同伴,让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杂乱的伙伴,在孩子没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断里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坏习惯。

30. 让你的孩子尽早建立健康的审美观。有出息的男性一定会喜欢健康的女性。不要让孩子的审美观陷入低级,病态。不要以为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为强大的,就都是坏的。不要以为小麻雀,小绵羊,小狗都是可爱的,也不要以为狮子,老虎,狼都是坏的。不要以为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

31.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32. 告诉你的孩子:认真听讲的孩子偶尔成绩好,认真自学的孩子永远成绩好。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家长和孩子就像两颗彼此分离又相互靠近的大树和小树,大树要为小树遮挡风沙,也要给小树留下足够的空间,感受阳光,呼吸空气。这样小树才能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自由伸展,茁壮成长。太靠近大树的小树是不能长成参天大树的,而远离大树的小树却要去独自地抵挡风沙,虽坚强无比却又极易扭曲或夭折。

每一个小孩都是种子,请允许Ta在成长的路上跌跌撞撞。耐心的等待吧,种子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做父母怎么教育孩子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

显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过于极端,失之偏颇,并不可取。聪明的父母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

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

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

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砥砺、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

潜能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步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即盲信盲从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教子的家教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们没有“可迁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


一对90后夫妻为去谁家过年,在高速路大闹,视频曾在网上疯传。

妻子是扬州姑娘,和丈夫因为去谁家过年产生分歧,而将车停在高速路上大闹起来。视频里,丈夫说妻子抢夺方向盘。而妻子则放狠话:大家一起死啊!

怀里的孩子,一直不停地放声大哭。

就在民警对夫妻俩进行劝说的时候,妻子情绪突然变得激动,抱着怀中的孩子挣脱民警,跑向高速公路。情绪是魔鬼。

幸好民警赶紧上前追赶,才没有酿成一出人间悲剧。

更可笑的是,这对小夫妻在去年中秋节,因为同样的问题,也在高速路上大闹而被民警处罚教育过。

看到视频时,我已经完全无语了。先不说这种在高速路停车大闹的行为有多危险,怀里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的,太让人心疼了。

▽ 视频

每个家庭都会有发生争执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愤怒的感受。但是,如何管理情绪却是一门值得每位父母都好好研究和学习的课程。因为,在亲子关系中,愤怒的情绪是非常具有破坏力的,它只会将你和孩子的关系越推越远。

先说一个骇人听闻的案例吧。

美国有一对华裔夫妇开了一家中餐厅,因为生意很忙,母亲无暇顾及5岁的女儿。一旦女儿不听话便会遭到暴打。

有一次,因为女儿不听话,妈妈陈某一怒之下便“失手”将女儿殴打致死。

随后夫妻二人便把女儿放进容器里用盐覆盖好藏在冰箱上方,并且报警声称女儿失踪了。

最终妻子陈某判处22年,丈夫赵某判处12年。

五岁的小女孩做梦也想不到,给了她生命的两个人,也剥夺了她的生命。

这绝对不是个案。翻翻新闻,你可以看到很多类似的事件。因为父母吵架、父母情绪不好,伤害孩子的事情时有发生。

大量调查显示,父母情绪稳定,孩子会更具有幸福感和安全感。

今年春节回家,我亲眼目睹了一场对表妹的逼婚。

其实表妹年龄根本不大,可是在她妈妈眼里,25岁还没结婚,简直是不能忍,特别是在表妹拒绝了她妈妈给安排的相亲男后。

她妈妈联合其他亲戚,试图说服表妹接受相亲男,表妹一直低着头,闷声不说话。她妈妈忍无可忍,恶狠狠地大骂道:“你要是再错过这一个,就等着单身一辈子!”

表妹的眼泪瞬间掉下来。

后来她告诉我,自己从心底里讨厌她妈妈这一套。因为她妈妈一直对她的教育就是,家里没有钱,找老公一定要找个家庭条件好的。甚至经常在她面前发脾气,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

我默然。在面对时刻提着刀的父母,作为孩子会有更多的对刀的恐惧。这个刀,就是父母的坏情绪。当孩子们无力反抗时,只能逆来顺受。但一旦他们有能力反抗了,或许事情就走向另一个方向了。

父母是孩子接触到的最直观的人际影响,他们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交设定的来源,往往来自于自己的父母。当父母给孩子的感受是气定神闲、平心静气,会让孩子更有机会,也更从容,无所顾忌地走向外面的世界。

但倘若父母总是时常发脾气,情绪不稳定,动不动就大吼大叫地对待孩子,那么这些孩子更容易缺乏对世界最起码的安全感,更容易走向极端。

据调查显示,关于青少年犯罪的原因,98%来自于家庭影响。父母双方关系不和睦,没有更多精力去照顾、教育孩子,甚至放任自流,都会给青少年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认识带来不一样的影响。

比如一个案例,雷雷11岁时,父母离异,他跟随父亲生活。可悲的是,父亲脾气暴躁,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拿他发火、出气。

由于缺少家庭爱抚和管教,他产生怨恨,养成了桀骜不驯的性格,在校期间顶撞教师,经常和同学打架,后来因结伙斗殴致人重伤,走上犯罪道路。

而有些父母,则特别喜欢把对生活的不满发泄到孩子身上。或许大家都有印象,之前陈乔恩在接受某节目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自己对妈妈有不好的回忆。

因为她小的时候,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妈妈要非常辛苦才能勉强养活他们兄妹几个。也正是因为这样,妈妈的情绪非常不稳定,陈乔恩经常被妈妈打,她甚至害怕听到妈妈上楼的声音,她觉得像“魔鬼的声音一样”。

哪怕现在长大了,成为明星,她仍然无法释怀。性格孤僻、不喜合群、不善交际、酗酒等,成为她身上众多标签之一。

不得不说,老公是你自己选的,生活是你自己过的。你却将对老公的怨恨,对生活的不满足发泄到孩子身上,这是什么逻辑?倚强凌弱吗?

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是孩子的抚养者和监护者,家庭环境及家长的行为对子女的影响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父母的言行对孩子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这无可厚非。情绪没有对错,只有是否合理。但很明显的是,情绪是我们自己的,需要自己去承担,而不是将糟糕的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

哪怕我内心翻江倒海,我也绝不在孩子面前怨气冲天,我给你最好的关怀和快乐,而不是互相为对方的糟糕情绪买单。

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也指出:生活中的10%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由你对所发生事情如何反应决定。

所以,当负面情绪袭来时,或许你可以尝试采用冷静箴言,在每一次发脾气之前,默念这些“咒语”:

“我承认,我的愤怒情绪是毫无意义的,它缺乏理智也会让我失去控制。”

“我的孩子在一个鸡飞狗跳的环境里生活,能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吗?”

“我必须控制脾气,才能走近孩子”

很多妈妈或许认为这种行为很幼稚。

但在大量的家庭实践中,冷静箴言可以帮助你,让愤怒情绪急刹车,因愤怒而做出追悔莫及的事情的机率大大降低。

有一种幸福,叫父母情绪稳定。

这种幸福,你能做到孩子就能拥有!

用一首小诗结束本文,也与所有的父母共勉:

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

我答 我在天上挑妈妈

看见你了

觉得你特别好

想做你的儿子

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

没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经在你肚子里

——《挑妈妈》

作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最好的家教,就是父母首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知乎上有个问题:父母对孩子的三观形成,到底起到多大影响?有个答案,我记忆至今。

“20多岁时,当我发现,我抱怨的内容,语气,神态,和我的家人一模一样的时候,我感到深深的无奈。”

你的三观里,其实藏着孩子20岁后的样子。

是的。父母的三观,从来都是一个家庭的三观,它会彼此传染,会对孩子言传身教。

每一个孩子,在成年后,都会或多或少变成父母的样子。

1

自己没做好,拼命逼孩子

你的健身器材在墙角扔了快十年,蜘蛛网都更新好几代了。你觉得很正常。

但是你儿子不练琴,你不能忍,你觉得他好过分。

为人父母,身教永远比言传重要。

孩子都不傻,都能在冥冥之中明辨真伪。所以他们更倾向于模仿家长的行为,而非听信他们口中的道理。

你懒惰浮躁毛毛草草,你希望孩子勤奋自律样样都好,怎么可能?

要求孩子之前,先做好你自己。

2

一点都不可爱,还抱怨孩子不爱你

你家都成猪窝了,他当然不愿意回。

你一个月不见他一面,他当然跟你不亲近。

你心情一不好就凶他,他当然讨厌你。

真的,孩子对你的所有嫌弃、疏远、不合作,都必有原因。

请自省。

别总是上来就给孩子定性“你怎么这么特殊”。

99%的时候,不是孩子冷漠无情不知好歹,是你的教养方式出了问题。

不赖孩子,就赖你。

3

自己哪儿都对,错全是孩子的

一出事儿就劈头盖脸骂孩子。

从不想想是不是自己的安排不合理,自己的期望没道理。就算意识到自己错了也必须强词夺理。

仗着自己是大人,欺负小孩嘴笨说不过你。

这种幼稚、虚荣、不讲理的父母,必然遭到孩子发自内心的鄙视。

到他对着你呵呵那天,你可别觉得冤。

4

让孩子为不幸婚姻背锅

口口声声爱孩子,其实并没有给孩子提供真正美好的生活。

连“不当着孩子面吵架”这种小事都做不到。

婚姻搞得无可救药,还死拖着不离婚。

明明是因为自己懦弱无能迈不出这一步,还非得一口咬定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而忍辱负重。

其实这种鸡飞狗跳苦大仇深的家,再完整又有何用?孩子不稀罕。

真为孩子好,你要么经营好这个家,打理好夫妻关系,别天天冷战热战,让孩子心惊胆战。

自己不敢离就大方承认,别拉孩子背锅。

5

热爱养巨婴,乐此不疲

一般来说,西方父母会认为孩子18岁以后就是大人了。

但中国父母永远觉得自己的孩子长不大。所以事无巨细要照顾,大小要求要满足,三四十岁的人了,打个喷嚏你还是立刻去给他找外套。

一个人被呵护得这么严实,他怎么独立?

而几十岁了还什么都让妈妈做主的男人,很难想象能在社会、工作、家庭中能有什么担当。

中国父母就是忍不了跟孩子分离。

可孩子必然得离开你,自己过日子啊。

不分就会畸形。巨婴很丑的。

坚持让孩子到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是大部分中国家长欠缺的一节必修课。

6

总以为“那种事”孩子自己就能懂

中国孩子接受的性教育少得特别可怜。

大人们对所有跟生殖有关的器官和行为都讳莫如深,以致有些孩子被性侵了都不知是怎么回事。

更奇葩的是,当学校试图认认真真教点性知识,还总有家长去投诉,说太露骨了太可怕了你们怎么能教孩子这个呢。

实在是仁者见仁,淫者见淫。

该你教的你不教,别人好好教你还不让,而那些知识他又必须要了解,于是他就只能通过歪门邪道去掌握或者以身试法去探索了,那岂不是更糟?

其实何至于啊。孩子问,你就简简单单实实在在说说。

小孩子不会那么认真,你告诉他生殖器的名称,他会觉得像胳膊、脚丫那么正常。

这点事儿真没那么复杂。是我们大人想太多了。

7

强求孩子做圣人

你们夫妻俩不争不抢和平友好,是因为你们早有准备,报纸买两份。

要是就一份,你俩也得抢,对吧。

那凭啥要求孩子守着一个玩具互相谦让不打架?

很多父母都把孩子想象成圣人了。强求他们必须爱人如己高风亮节。

自己做的时候抓心挠肝,说孩子倒是云淡风轻。

其实孩子天性都有自私自利争强好胜甚至野蛮粗暴的一面,素质绝对不会比大人高。

你可以要求他们好好做人。但如果他们没做到,你得知道,那才是正常的。

8

自己不正,还指望孩子不歪

很多家长,心里是想教孩子好,嘴上也一直冠冕堂皇一套一套的,但行动上反差太大。

嘴上教孩子要正直勇敢善良,但碰上个三五块钱的小便宜,马上就现了原形,根本经不起考验。

偏偏又不自知。还以为自己在孩子心里高大英明一身正气,还奇怪孩子为什么不像你。

殊不知孩子像的就是你。

装得再像也没用,真实的你什么样,孩子就会学成什么样。

父母的人品会像病菌一样往下传。最后孩子的三观和行为模式,保证都是你骨子里的精髓。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特别是小时候,家人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孩子天生白纸一张,你画花他就开花,你种瓜他就结瓜。

你的行为,就是勾勒他人生的笔。

装的不算。真正影响孩子的,是你的真实面目。

所以,你的样子,就是孩子的未来。

童年时期的家庭环境、父母相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性格。所以,父母要做好榜样的作用。

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你是否听说过这样一个实验: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吉布森等人做了一个著名试验。他们在一所小学随机挑选了几个孩子做智力测验,就通知所有人说:“这些孩子以后肯定是天才。”

结果八个月后,当他们再对这些学生进行智能测验时,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比第一次进步了很多,教师也给了他们很好的品行评语。

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教育成果,也说明了,教育孩子,鼓励往往比其他更有效。

其实当你常对孩子说正面鼓励的话时,往往能推进孩子往好的方向走。如何对孩子进行鼓励,这5句话能帮助爸爸妈妈,快收起来吧!

01

鼓励孩子积极向上的5句话

孩子都渴望得到长辈的认同,父母不妨常对他们的优点作出表扬和鼓励,往往能推动他们更积极,更努力。

1、你将会成为了不起的人!

2、别怕,你肯定能行!

3、只要今天比昨天强就好!

4、你付出了努力,肯定会有回报的。

5、做得不错,希望你能保持好心态。

02

使孩子充满自信的5句话

只有自认为已经没有指望的事,人们才会放弃。孩子是脆弱的,他们常常需要一些鼓励去点燃内心自信的火种。

1、可能是方法不对,找到方法就没问题了。

2、孩子,你一点也不笨。

3、告诉自己:“我能做到”。

4、我很欣赏你在××方面的才能。

5、我相信你能找回学习的信心。

03

鼓励孩子学习的5句话

没有哪一位父母会不关心孩子的学习问题。可是催促和责怪往往没有产生良好的教育作用。当你的孩子不爱学习时,不妨这么告诉他。

1、凡事都要有个计划,学习也一样。

2、你花多10分钟复习功课,上课就变得轻松多了,试试看?

3、你刚才做功课的样子很认真,希望你继续保持。

4、做完作业再玩,不是玩得更开心吗?

5、考得好不好,不重要,重要是你努力了,就会有进步。

04

促进孩子品行高尚的5句话

知识学得再多,但如果不懂得做人的道理,也很难在将来获得成功。一个人的任何技能,都不是一朝一夕中学成的,何况是应对复杂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因此,父母应尽早多向孩子讲解做人的道理,并为孩子做出榜样。

1、品德比分数更重要。

2、我们都要做诚实的人,全家人都可以相互监督。

3、竞争很好,但公平最可贵,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4、凡事都要问一问自己的良心,这么做对不对。

5、做懂礼貌的孩子,要学会感恩,多说“谢谢”。

05

鼓励孩子自立自强的5句话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自立自强的品格。父母应该培养孩子不软弱、不撒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生活态度。

1、你想做的事情,由你自己决定。

2、自己去做吧,不要依赖别人。

3、你可以锻炼一下自己嘛。

4、路是自己选的,就要对自己负责。

5、你大胆去锻炼一下不是很好吗?

06

帮助孩子热爱劳动的5句话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培养他们们热爱劳动,既能增强其自立自强的精神,又可以使其在劳动中学会生活技能,对今后的生存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家长千万不要把眼光只盯在孩子的学习上,而应当从小就重视对孩子进行劳动观念的教育和劳动能力的培养。

1、平时多劳动,也是一种锻炼。

2、你多做几次就会了。

3、第一次,谁都一样。

4、好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5、你也来尝尝当家的滋味。

07

引导孩子学会与人交往的5句话

不会与人交往的人,在社会上很难受到别人的欢迎的,而一个不受欢迎或不被他人接纳的人,也是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因此,父母应当充分认识让孩子学会交往的重要性,从小鼓励孩子与同学朋友积极交往,从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将来走上成功之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1、孩子,做人要坦荡,待人要坦诚。

2、你要学会融入集体中。

3、用你的诚心赢得他人的欢迎。

4、不要随便地怀疑别人。

5、朋友之间要相互信任和理解。

08

鼓励孩子纠正缺点的5句话

每个人都会有缺点,孩子当然也不例外。但父母怎样面对孩子的缺点,却很有讲究。切忌用打骂的方式去解决孩子的问题,不妨讲讲孩子的道理。

1、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说谎。

2、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3、你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

4、有耐心才能做好任何事情。

5、凡事都要冷静,不能急躁。

鼓励是家庭教育中比较重要的方法之一,每个孩子都需要不断的鼓励才能获得自信、勇气和上进心,这就像植物必须每天浇水才能生存一样。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请多多鼓励孩子吧,针对孩子不同方面的成长,多多说上面5句话,孩子一定会更好的!

家园共育《做父母如何教育孩子》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做父母怎么教育孩子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 显然,...
    2020-09-30 阅读全文
  • 孩子“教”我们如何做父母 1.父母在孩子面前应该互树威信 “爸爸不好,妈妈说爸爸好凶。”、“妈妈不好,爸爸说妈妈小气。”、“爸爸不好,妈妈说爸爸又胖又懒又贪吃。”...... 父母在孩子面前互相贬低对方,这势必影响到我们在孩子...
    2020-12-04 阅读全文
  • 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你是否听说过这样一个实验: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吉布森等人做了一个著名试验。他们在一所小学随机挑选了几个孩子做智力测验,就通知所有人说:“这些孩子以后肯定是天才。” 结果八个月后,当他们...
    2021-03-12 阅读全文
  • 作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最好的家教,就是父母首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知乎上有个问题:父母对孩子的三观形成,到底起到多大影响?有个答案,我记忆至今。 “20多岁时,当我发现,我抱怨的内容,语气,神态,和我的家人一模一样的时候,...
    2020-12-12 阅读全文
  • 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 一对90后夫妻为去谁家过年,在高速路大闹,视频曾在网上疯传。 妻子是扬州姑娘,和丈夫因为去谁家过年产生分歧,而将车停在高速路上大闹起来。视频里,丈夫说妻子抢夺方向盘。而妻子则放狠话:大家一起死啊! 怀...
    2020-09-30 阅读全文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 显然,...

2020-09-30 阅读全文

1.父母在孩子面前应该互树威信 “爸爸不好,妈妈说爸爸好凶。”、“妈妈不好,爸爸说妈妈小气。”、“爸爸不好,妈妈说爸爸又胖又懒又贪吃。”...... 父母在孩子面前互相贬低对方,这势必影响到我们在孩子...

2020-12-04 阅读全文

你是否听说过这样一个实验: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吉布森等人做了一个著名试验。他们在一所小学随机挑选了几个孩子做智力测验,就通知所有人说:“这些孩子以后肯定是天才。” 结果八个月后,当他们...

2021-03-12 阅读全文

最好的家教,就是父母首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知乎上有个问题:父母对孩子的三观形成,到底起到多大影响?有个答案,我记忆至今。 “20多岁时,当我发现,我抱怨的内容,语气,神态,和我的家人一模一样的时候,...

2020-12-12 阅读全文

一对90后夫妻为去谁家过年,在高速路大闹,视频曾在网上疯传。 妻子是扬州姑娘,和丈夫因为去谁家过年产生分歧,而将车停在高速路上大闹起来。视频里,丈夫说妻子抢夺方向盘。而妻子则放狠话:大家一起死啊! 怀...

2020-09-30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