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帮助孩子提高
发布时间:2021-02-03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幼儿园说课稿中的学法 为了丰富自然角,钱瑞涛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一只小白兔,大家对于这个新来的“小客人”都显得很兴奋,一下课就跑到自然角观察起它来,时不时还听见孩子们念起“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翘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可是小白兔放到自然角也要有人来照护它的饮食起居啊,为了培养孩子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和关心小动物的情怀,又看到孩子们对小白兔的喜欢。于是在班级里我们对孩子进行了这个问题的讨论,平时我们小朋友有自己的爸爸妈妈来照护自己的饮食起居,那小白兔谁来照护呢!如小白兔吃什么东西了,幼儿园里没有小白兔吃的该怎么办了,顿时孩子们都积极的举手说:“我可以从家里带青菜和胡萝卜给它吃,我也是,我家也有!那谁来清理小白兔的小便和大便了,所以的孩子们都积极主动的要求自己来。于是,我们决定让孩子们轮流来做它的爸爸妈妈,照护小白兔。突然一个孩子举手问我,星期天我们都放假了,那小白兔该怎么办了,谁来照护它了,是啊孩子们听到后开始想起办法来,“你们愿意小白兔到你们家里做客吗我说道,“愿意”小白兔星期天就有了着落,一周下来看到孩子对小白兔的照护,我发觉他们的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如平时在家不爱劳动的孩子,据家长反应现在回到家都抢着帮家里做一些家务活。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育随笔:“饮食店”中的点点滴滴
教育随笔:“饮食店”中的点点滴滴
“饮食店”中孩子们游戏的比较愉快,秩序井然。大厨在十分认真的制作食物,一直在翻炒菜,十分专注,一会把各色菜和在一起炒一炒,一会把菜炒到盘子里,一会又放回锅里炒,连盘子都一起放下去了,连掉在一旁的鱼都没有发现,旁边还有一位顾客提醒说:“有一条鱼掉了”。大厨都没听见。两位顾客坐在桌边等待服务员上菜,一个小朋友喊:“我要可乐!”一个小朋友喊:“我要橙汁!”服务员不慌不忙的拿来给顾客,一脸严肃的样子,之后便一直站在点菜区认真等待客人光顾点菜。两位顾客依然在自娱自乐的聊着天。
分析:
从上述观察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于饮食店的游戏还是比较喜欢的,但对于中班孩子来说总体游戏水平不高,相互间合作交流很少,大多还是自顾自的玩。大厨、顾客、服务员之间没有交流,大厨就在专心的摆弄材料,专注于不停地翻炒菜中,服务员坚守自己的岗位,两位顾客要了两杯饮料之后就无事似的坐着聊天,没有过多的交流。但孩子们游戏时秩序比较好,游戏材料摆放比较整齐,游戏时幼儿情绪也较好。
措施:
1、建议教师可以适时参与游戏,及时语言介入引导,启发孩子间进行语言交流。让幼儿的游戏不再停滞不前,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幼儿主动探究创造游戏新的情节发展。
2、可以建议家长带孩子多去外面餐厅吃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再参与游戏效果会更好。
3、可鼓励语言能力强的幼儿带动弱点的幼儿游戏,以强带弱,促进游戏发展。
反思:
角色游戏活动就如一个小小的社会形式,营造了宽松、自然的活动氛围。其中,幼儿在与环境、教师、同伴的交往中,获得一些社会性的认知,行驶自己的行为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做为游戏中的引导者、观察者、合作者、支持者、欣赏者,对幼儿游戏活动进行情况评价,对幼儿社会行发展有很好地促进作用,也让幼儿懂得游戏中的相互协商和沟通的重要,从中获得成功与他人交往,与他人合作的社会性的意识倾向。
和家长一起为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而欣喜
儿时的自己其实就是一个孩子王,喜欢在假日的时候招呼着院里邻居小孩们聚在一起嬉闹着。记得在那群闹孩子当中,数我年纪最大,也许是那个时候觉得老师是一个很威风的职业吧,我总是让那些孩子排排坐,而自己就是带领他们的那个“小老师”。
大概是那段回忆太美了,我便选择了幼师这份工作。还记得刚到幼儿园工作的时候,为了能在第二天给孩子们组织好一个个活动,晚上也要趴在书桌上彻夜准备着教案,整理教具。虽然辛苦,可是对我来说却很充实,当我站在孩子们的面前,迎接我的是一束束探究却无比纯真的目光,孩子们就那么静静的看着我,他们的眼神是那么友善,可爱,充满童真,可是还是让我愣在那里,我知道自己很紧张,我仿佛听见理智不时的在提醒我,“他们是多么可爱的一群孩子,从此刻开始,你不仅是他们的老师,还是他们亲爱的家人……”。终于,我的心不再那么紧张,我微笑着走进孩子们中间,我以我自己的方式告诉他们,我是他们的老师,也会是他们的好朋友。
从那以后,我和孩子们的关系越来越好,每天都有一群孩子们扑到我的身边,大家争先恐后的想要告诉我他们身边发生的趣事,他们脸上丰富的表情让我忍俊不禁。我曾想过,假使有一天我会因为整天有写不完的教学工作,因为怕自己担不住肩上对孩子的安全的沉重责任,因为自己的手忙脚乱,而想放弃这份工作的时候,我也会因为这些孩子脸上洋溢的快乐,即使辛苦也会幸福的继续走下去。
还记得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因为爱,我和孩子们的距离越来越近,因为爱,我喜欢看着他们在阳光下灿烂的笑容,因为爱,我喜欢和孩子们一起做手工,孩子们稚嫩的双手做出来的东西也许不是很精致,可是我和孩子却深深的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些小手工都将是我们珍藏的宝贝,因为爱,我喜欢和孩子一起,带领孩子在未知的世界中探索,当一个小小的探险者,在实践中学到知识,找到发现的快乐,因为爱,我喜欢和家长们一起交流孩子在幼儿园里的表现,和家长一起为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而欣喜。
也许我不再年幼,可是在和孩子的交往当中,我却总是感觉世间的事总是那么美好,在这个嘈杂的世界中,我也不安过,烦躁过,无奈过,可是孩子的眼神好真,好干净,让我无处安放的内心在此刻找到可以停靠的河岸。我和孩子的故事还在继续着,我想也会一直继续下去,因为我爱这些孩子们。
娃娃家小厨房的点滴生活
娃娃家是一个比较具有角色性的活动区域,我们的班宝宝们都非常喜欢这个区域。今天在娃娃家是周施含、公彦翔他们几个。周施含一进到区域就和旁边的男孩子说:“我是女孩子,我要当妈妈,你是男孩子,你来当爸爸好了,说着就从柜子里拿出一把刀然后在坐在小椅子上摆弄着厨房的餐具,一会儿切菜,一会儿又跑到水果篮里找水果,忙得不急乐乎。过了一会,她还是没有要做菜的意思,只是一个劲地将菜,水果拿来切开来放在一边,似乎是在享受切菜的过程。这时周施含已经切了蔬菜茄子、水果梨、苹果、橘子,又要去拨花生,我问“今天有什么好吃的菜啊?”周施含看看我说:“我也不知道做什么菜。”“那你切的这么多的菜不是浪费了吗?你可以想一想做哪些好吃的
,想好了再去切。”周施含点点头,终于开始放下刀子准备做菜了,她拿着铲子有模有样的炒起菜来,并将炒好的菜放进盆里。
周施含还是比较会投入到角色中去的,知道自己是女孩子可以当妈妈,男孩子可以当爸爸。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担心幼儿不会角色分配,过多的去帮助幼儿分配角色,其实角色分配不一定要老师的介入,老师可以先看看这些幼儿是怎么扮演自己的,等到幼儿不会时在介入他们,活动中这个孩子性格还是比较活泼的,整个活动也进行的很顺利。
教育随笔:从点滴小事做起
教育随笔:从点滴小事做起
最近,发现孩子们对故事很感兴趣,很喜欢听,有的孩子们常会对我说:“老师,午餐钱放会故事磁带听听吧!”于
是,这些天,我都会找些好听的故事磁带来放给孩子们听。可是,慢慢的,都是这些故事,孩子们都听过了,基本上都会
说了。有孩子提议:“老师,换一个吧!”我有点犯难了,老师的故事磁带都给孩子们听过了。许多孩子举手说:“老
师,我家有,我明天带来给大家一起分享听。”孩子们都很积极。“好的,那我们就请小朋友从家带来一起分享,可是人太多了,我们轮流带,好吗?”大家都同意了。于是,请了凡凡和月月两位小朋友第二天带故事磁带来。凡凡和月月别说又多开心啦!
第二天早晨,孩子们都高高兴兴地来上幼儿园。可是月月很不高兴的,一直躲在妈妈的后面,不敢进教室。我过去和月月打招呼:“月月,快来吧,吃早饭了哦!今天早晨可是你最喜欢的面条哦!”月月,还是不理我。“怎么了,为什么不高兴呀?”我的话还没说完,月月就伤心地哭起来了:“今天我该带故事磁带来和小朋友分享的……可是我忘带了。”
我说:“没关系,老师原谅你,明天记住带过来好吗?”月月使劲点点头。
早餐后,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月月小朋友:“今天月月,虽然没有带故事磁带来给小朋友分享,而且早晨还哭
鼻子了,但是老师今天还是要表扬月月小朋友。因为月月小朋友还想着我们班级的事情,还记着要带磁带来,证明月月很
爱我们大一班这个集体,很重视这件事,只是下次不要忘记就好了。我们应该向月月小朋友学习,要有责任感!”小朋友
们都不由自主的为月月鼓掌。
这件事情虽然很小,但是它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孩子对待事情认真的态度。现在的很多孩子都缺乏这种责任感。这
也让我明白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帮助孩子要帮到点儿上
托班孩子年龄小,一日生活中离不开教师的帮助。但教师帮助孩子一定要帮到点儿上,否则就可能妨碍孩子的发展。1.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我不急于帮助。幼儿园的水龙头是按压式开关。有的孩子只会使用旋转式开关,所以刚到幼儿园时,总试图用旋转的方法打开水龙头。这时候,我没有急于帮助他们,而是有意识地让他们自己摸索。于是,他们就左转右转地来回试。突然,他们发现提起水龙头的开关,水就流出来,按下去,水就关上了,高兴得不得了。开关水龙头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但它是孩子们通过尝试自己学会的,因此,他们体验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并产生了继续探索的兴趣。这件事告诉我,在托班孩子的每日活动中,这种力所能及的又有些挑战性的事,最好先让他们自己尝试着去做,不急于帮助也不要怕因此而给老师带来一些麻烦。2.对孩子能做而不愿做的事,我不帮助。有的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的呵护过多,自己能做的事也不愿做。遇到这种情况,我不帮助,而是将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游戏化,鼓励孩子去做,让孩子喜欢去做,在做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例如,吃午点的时候,有的孩子说:“老师,你给我剥香蕉皮。”我则说:“咱们来帮小香蕉脱衣服吧!看谁能把香蕉的衣服脱下来。”我这么一说,孩子们都争着说:“我会给香蕉脱衣服。”然后他们就自己动起手来。这种游戏化的方式孩子乐于接受。当然,孩子们愿意自己动手之后,我也不是袖手旁观,而是注意观察他们,发现问题,及时引导,以使幼儿顺利地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3.对孩子做起来力不从心的事,我及时帮助。在生活和活动中,有些事情孩子做起来很困难,我就教给他们求助的方法,以便能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减少消极情绪的产生。同时,在帮助孩子的过程中,我注意调动孩子的主动性,以避免孩子产生依赖心理。例如,在孩子学习自己提裤子的过程中,年龄稍大的孩子一使劲就能提起来,年龄偏小的孩子,手腕儿力量小,总也提不上,有的会感到很烦躁,甚至会伤心地哭泣。碰到这种情况,我便告诉孩子:“你只要说‘老师帮我提一下裤子好吗’,我就会非常高兴地帮助你。”孩子会表达自己的请求时,我就亲切地说:“我特愿意帮助你。我帮你提裤子,你也帮我一起使劲提,好吗?”虽然孩子的力量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但主动做事的意识得到了培养。
幼儿一日生活教育的点滴思绪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包括:晨间活动、用餐、睡觉、喝水、小便等环节。其中这些生活环节都充满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如何优化幼儿的一日生活呢?这一问题也值得我们去思考。
这次我在网络上学习了《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的教育与保育》,范佩芬园长精彩的讲座让我茅塞顿开。她说过:“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感,又能满足活动的需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等浪费时间的现象,提高活动效率;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满足绝大多数幼儿的需要;建立良好的常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培养幼儿的自律。”
是的,说得没错!在我的教育旅程中,孩子们的课间是最开心、也是最忙碌的。一下课,孩子们都会自己去喝水、小便,完后有的在自己的椅子袋里拿出了自己的玩具与同伴一起玩耍,时而比赛谁的车开的快,时而与同伴下下棋;还有的自己悄悄地走近喜欢的区域活动开始了做游戏,有当小医生的,有当爸爸妈妈的,有当建筑师的等。少了等待和不必要的管理,满足了幼儿的需要,使幼儿的课间生活更加多彩。
就是这样,孩子们不仅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还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
“生活既教育”,每天都是美好开始,相信孩子们会在生活中茁壮成长。
小班剪纸活动的点滴体会
3岁的幼儿喜欢动手操作,可多数幼儿不会使用剪刀。为了培养良好的剪纸活动常规,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安全措施,并用图示来表示,便于幼儿理解。安全措施有了保证,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点,确定教育目标。
一、以游戏的形式,确定教书目标,激发幼儿对剪纸的兴趣。确定目标时要根据小班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客观判断幼儿现有水平的基础上,确定幼儿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可达到目的目标。教师在幼儿产生兴趣的基础上,要了解幼儿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我们第一次活就是玩剪纸游戏。幼儿可以轻松随意地去剪,然后再命名。结果幼儿剪出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如:碗、船、刀、胡萝卜、树叶、云彩、大山等。通过这次剪纸活动,教师了解了幼儿的剪纸水品平,知道幼儿能剪出直线、弧线、曲线。
二、在剪纸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力、想象力我们观察到幼儿最初是运用直线、弧线、曲线无意识剪出来的,多数幼儿都是先剪出一个形状,然后再根据这个形状命名。第二次活动是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的直线、弧线、曲线,通过正确的引导,丰富了幼儿的感性认识,当幼儿再剪时,就先有了主题,然后运用剪直线、弧线、曲线的技能剪出所表达的内容,而且剪出的图案、种类丰富了很多,如:剪出了星星、飞盘、云彩、房子、松树、太阳、鱼、椅子、太阳帽、汽车等。
三、培养幼儿的思维力、创造力创造出自己的作品
学期末幼儿剪纸的兴趣更浓了,多数幼儿已经在剪纸上出现了镂空的装饰。教师便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中的物品,欣赏民间的剪纸作品和幼儿园大班的剪纸作品。通过观察,幼儿已能在自己的作品中用简单的镂空表示。如:他们剪出了小花、兽、窗户、房子、飞船、小鱼、树、小鸡、汽车、桌子、沙发等。我们发现幼儿对剪鱼比较感兴趣,我们为幼儿借阅了大量图书、图片,同时也请家长带幼儿到水族馆参观,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鱼的外形特征,从头部至尾部,有顺序地观察,观察后让幼儿先画鱼,然后让幼儿把自己画的鱼剪下来,展示在主题活动展板上,每个幼儿都创造出了自己的作品。
教育随笔 :一点一滴的教育帮助幼儿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
《兔宝宝找快乐》故事通过小猫咪给兔宝宝出主意,兔宝宝按小猫咪出的主意,在帮助别人中找到了自己的快乐,从而让幼儿体验帮助别人后的那种快乐。如今的孩子在集体团结方面还有所欠缺,由于社会发展、家庭教育、同伴交往等各个因素的影响,孩子们表现出事不关己的态度让我不禁沉思,我们在发展幼儿各大智能的同时,是否在社会智能学习方面内容太少了,课程中的社会学习也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在一日生活中进行更深层次的渗透。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图片教学,通过生动的语言,让幼儿更容易的理解故事情节。这个故事对于幼儿来说不难理解。活动时,我向幼儿提了一个问题,我问:“你平时在生活中有没有帮助过别人,或者有没有接受过别人的帮助。”他们的答案总是:“以前我摔跤的时候,XXX扶我起来。”其他的事件他们怎么也想不起来,于是我启发他们:“这个‘别人’可以是你的好朋友,也可以是自己的家人,或者老师,也可以是陌生的人,都又可能帮助我们,我们也可以帮助他们。”这时他们想起来:“我帮我妈妈做家务。”“我帮隔壁的奶奶剥毛豆”……在后来午睡时,顾智宸跑过来说:“老师,你帮我脱一下毛衣。”我说:“我们今天学习了兔宝宝找快乐的故事,哪位小朋友愿意做快乐的兔宝宝帮助宸宸拉一下毛衣袖子呢?”孩子们都说:“我愿意,我愿意!”之后孩子们也愿意帮助旁边的小朋友脱衣服脱裤子,其实孩子们天性本来就是如此善良可爱、乐于助人,今天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故事激励他们乐于助人的行为,以后,我们也可以通过一点一滴的教育帮助他们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指南》指出,教师要利用相关的图书、故事,结合幼儿的交往经验,和他们讨论什么样的行为受大家欢迎,想要得到别人的接纳应该怎样做。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境,提醒幼儿注意别人的情绪,了解他们的需要,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帮助。
在关心他人的同时,也要教会幼儿初步的交往技能,让孩子们学会用微笑等体态语言与人交往,会用语言来描述自己愉快的交往经历。我通过故事《微笑》告诉孩子们最简单的一个微笑也是可以给大家送去快乐和帮助的。我们要学习故事中的小蜗牛那样要把微笑送给每一个人,并且让他们用多种友好地方式去和别人交朋友,比如:握手、拥抱、微笑等等,孩子们特别感兴趣。于是最后我增加了一个环节,请幼儿制作一张微笑贺卡,将贺卡送给班级的一个同学,每个收到贺卡的小朋友都收获了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