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请允许孩子“虚度光阴”
发布时间:2020-11-09 教育孩子笔记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孩子挑食教育笔记育儿观念:请允许孩子“虚度光阴”
走在回家的路上,总能看到急匆匆的家长带着孩子从学校赶往各个兴趣班,孩子们仅有的点点时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如果那一天没有安排活动,大多数家长们就会感到不自在,如果自己的孩子整天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父母们简直会受不了,我们的孩子真的需要那么那么多满当当的活动吗?孩子就不能“虚度光阴”吗?
周末带儿子回奶奶家,看到胡同里三五成群的孩子们在一堆沙子旁兴致勃勃的玩着,只见孩子们相互默契的配合修建一条“隧道”,有的孩子负责挖、有的孩子负责运水,一会功夫他们的“伟大”工程修建成功。这群孩子在玩沙的过程中算是“虚度光阴”吗?
英国心里专家指出,对孩子来说:“虚度光阴”也是种休息和能量储备,如果大人对孩子过多的安排会扼杀孩子独立性和创造力。3岁以后,是孩子的自主期。孩子们就会开始对社会活动感兴趣,孩子们如果发现感兴趣的事情,就会尽快融入活动中。而5-6岁更是孩子自主社交的关键期,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更多的希望和同龄的孩子玩耍,请允许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虚度光阴”。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请允许孩子慢慢成长!
请允许孩子慢慢成长!儿子上幼儿园已经三周了,从第十天起,就基本上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尽管早上仍是嚷着:“幼儿园不好,不爱上幼儿园”的话,但是不再哭闹,乖乖地挥手再见。用幼儿园老师的话说,儿子是适应幼儿园较快的一个呢。
昨天下班后去接儿子,老师说,儿子哪都好,只是玩着玩着就不爱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了,自已玩起来,而且手里还要拿着那个小枕巾。听了这些我并不担心,因为儿子不是那种忧郁气质的孩子,在家里也是个生龙活虎、活泼开朗的人,遇到自已心怡的小朋友,那也是积极靠近,话多得不行。这需要时间,想把三年来在家熟悉的环境里建立起来的秩序在陌生环境里三周同化,这是不可能的,做为家长请允许孩子慢慢成长!
不过令我欣喜的是,昨天接儿子时遇到他们班的一个小女生,我问儿子:“这个漂亮的小女孩叫什么名字呀?”儿子大方地说:“她叫崔明语!”“哇,儿子你挺棒的呢,都知道小朋友的名字了呢?”“崔明语小朋友,你长得可真漂亮呀!”我蹲下身问身边的小女孩,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你们握个手吧?以后做个好朋友!”两个小朋友伸出小手握了握。临别时互相再见。一路上我问儿子还记得哪个小朋友的名字,儿子又说出一个,只是我没怎么听清。其实前晚上,我对儿子说:“咱小区的那个小朋友叫赵茂林的,听说也在你们班上,你认识吗?”“不叫赵茂林,叫赵末林!”儿子纠正道。后来碰到赵末林家长一问,儿子说得没错呢。我心里很乐,瞧瞧我家儿子,尽管什么都不说,其实心里明白着呢。
晚上正好央视二台演烹饪大赛,看着看着儿子开始不安份起来,不光自已亲自炒菜实践,而且到后来竟然指着电视里大厨用的双耳大铁锅嚷着:“我要一个!我也要一个呀!”“那是大厨专用的,一般家庭不用,只有酒店才有呢?!”谁知儿子不依不饶,最后竟哭上了,偏要出去上酒店去找一个不可,我说了半天都没用,后来我索性不再理他,他就哭天抢地的又去开门,又拉住我不放,好像和刚上幼儿园那几天一样赖皮起来。哭了大约五六分钟才停下,后来我抱他坐在窗台上,我问他:“刚才为什么会这样哭得没风度?完全没有大厨的风彩?”他答:“太喜欢大锅了,我想要一个呀!”“想得到自已心怡的东西,不是靠哭靠赖皮就可以到的,要靠自已的能力、自已的双手去争取,去创造!”其实我知道,儿子这是一种发泄,表面上他不哭不闹好像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其实在他的心里有一万个不情愿,只是他知道,不去幼儿园是不行的,所以遇到不开心的事,不满足的事情就会宣泄一下。遇到这种情况必须让他发泄出来,要不然孩子会上火的!适当的哭几声,对孩子无害,而且哭过之后,再讲道理往往印象深刻,心理更成熟一些。话虽如此,但没有一个妈妈会舍得让孩子这么哭下去,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晚上临睡前他说:“我可以吃一点仙女变的薯片吗?”“你说呢?你认为你今天表现好吗?”“可我现在不哭了,表现好了,仙女听不着!”我一听就笑了,如果儿子表现好,可以得到仙女变的薯片,这是我和儿子的约定,每次他可能吃到一片两片。“行,看到你有错误就改正的良好态度,妈妈问一下仙女,可否能变一个出来?”“一定可以,她没听见我哭呢?”我拿一片给他,儿子吃完后漱漱口就睡下了。
小孩子的脸就像晴雨表,转瞬间就会阴转晴,雨过天晴终见彩虹,我相信这一点!只要我们允许孩子一切慢慢来,慢慢适应,相信他终会长成参天大树的!只是家长要学会耐心地同他一同成长,并适当学会修剪这门技术才行!!
育儿观念:家长请不要轻易为孩子许诺
育儿观念:家长请不要轻易为孩子许诺
新学期开始了,班里又陆续迎来了几位新入园的孩子,这让我们原本忙碌的开学的准备
又增添了不少的困难,听着他们的哭闹声又让我们回到了刚接收小班时的样子,好在他
们的适应能力比较强,一周过去后,他们已经基本融入了新的环境,适应了幼儿园生活
,这让我们紧张的心情稍微松了口气,在刚入园的孩子中有个叫崔靖浩的孩子特别吸引
我们的注意。
崔靖浩与别的新入园的孩子不同,他刚来到班里时,没有哭闹的现象而是非常的安静,
虽然他的妈妈说他曾上过幼儿园,但他转园后的表现的未免也太乖了,我和张老师在安
抚好其他孩子的同时也很注意观察他,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表现得很好,我们以为他真
正的融入了集体,同时他的妈妈想让他在幼儿园吃饭,事情就在他在幼儿园里吃饭的这
几天开始了,他开始了与我们的“对抗”,先是无休止的哭闹,再就是拒绝吃饭,几天
下来我们也被折腾得够呛,我们用尽了“哄”、“喂”、“讲道理”等所有的方法都无
济于事,针对他的情况我们对他的妈妈做了沟通,可他妈妈的态度却很不屑,只是说他
哭一阵就没事了,但这样对孩子的伤害太大了,我们接练几天找妈妈谈话、沟通,可也
无济于事。
现在的崔靖浩表现的好多了,已开始了在幼儿园吃午饭,苦恼的次数逐渐减少,这让我
们感到很欣慰,现在我们时时对他的好行为及表现表示鼓励,并在小朋友面前表扬他,
,让他树立自信。这件事情之后我们也找到了他反常行为的根源在哪里,那就是家长的
轻易许诺,也许在我们大人心里随口说出来的话不算什么,但他们毕竟是孩子,我们随
便说的话他们就会当真,崔靖浩来上幼儿园时他的妈妈就对他许下了很多的承诺,比如
:放学后我给你买XX;今天是最后一天在幼儿园吃饭,明天我们就回家吃等等,可是这
些诺言一句也没实现过,你让孩子怎能不反抗。家长们,想想自己为孩子许下多少诺言
,有多少是说到做到的,我们时时给孩子说不撒谎,要诚实守信,可我们自己有做到了
吗?
孩子,我允许你不优秀,但不允许你没教养
女儿俨然已经是个“人精”,见到母亲佯装哭泣。她是笃定了她外婆会责备她母亲,不由分说地责备我。
果然,母亲说:你把孩子弄哭了,孩子抢玩具不正是孩子的占有欲的表现。这是孩子的必经时期,不必大惊小怪。
女儿看着我,露出得意的样子。
我说,三岁见老。不放大孩子的缺点,但也不纵容孩子的坏习惯。不被打,但也不能打人,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教养。
母亲没有吭声。回去的路上,我和母亲说了一个故事:
一个残疾的小男孩,天生并不灵敏。除了身体上的缺陷之外,似乎大脑的发育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弱。他每一次考试都是班级最后几名。
可是,他却是班上人缘最好的。在小学的时候,他有很多朋友,外出秋游的时候,总是有很多同学争先恐后想帮他推轮椅。到了初中,每个生日,有很多同学给他礼物,他们邀请他去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
为什么?
一、他对谁都很礼貌。他懂得爱人也爱己,他懂得接受时礼貌,拒绝时也彬彬有礼;
二、他为人不贪心。不贪心别人对他的爱,不贪心别人的玩具,他不会觉得自己残疾而应该享受更多的爱,他常常一跛一跛地去集体活动,和那些快迟到了的同学说,没事,我自己慢慢过来就成。他知道自己应该得多少,也知道别人应该得多少;
三、他懂得分享。每次母亲带给他的喜糖,他都会带到学校,给同学吃,倒并不一定有多昂贵,也并不会多好吃,但是分享中建立的感情却难能可贵。
母亲说,我知道你说的是谁。前些日子在路上碰到他,看到他和一个保安室门口的大叔在聊天。后来,保安室门口的大叔说:这样一个有素质的男孩,根本不用担心生计,走到哪里,都有人愿意帮助他。
这个男孩子并没有传统定义上的优秀,不能够成为职场精英,也根本取得不了任何所谓的成绩,更获得不了体面的工作。但是因为他的为人,也就是教养,使他过得并没有那么孤单。
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飞得高不高,一个人的教养决定了一个人飞得远不远。
我认识一个培训机构的校长。他以前在学校的时候做过一个研究。
他发现,一个班上,如果这个学生有足够好的人缘,为人纯良,那么长大后必定能够在社会上获得一席之地。而那些成绩优异但有些孤僻的孩子,可能在学校里尚且出色,到了社会之后,除去一部分成为了顶尖的科研人才,剩下的便默默无闻,甚至还有一些至今找不到一份好工作。
因为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很多年后,你就发现,除去一部分智商卓著、能力超群的人,不需要比拼情商外,大部分人需要的就是拼人品。而这个人品,与他成长环境、家庭教养密不可分。
如果说外貌是人的第一张名片,那么教养是一生的盔甲。
我也有一种感觉是,在我的学生时代,那部分与人为善、彬彬有礼、为人正直、勇敢果断的同学,无论成绩是否优异,在踏进社会之后,都混得风生水起。而那一部分性格脾气古怪或是伸手打人,张口爆粗的人,多年之后,依旧还是原来的模样。
其实,到了我们这代人成为家长后,大部分人还是会不经意走了父母的老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培养孩子的能力上,比如什么时候会开口说话,什么时候会走路,什么时候会写字,什么时候会数数。但我们最不能忽略的,却是在每一段时期,纠正孩子身上最不该有的习惯——暴力、抢夺和刁蛮。
我特别认同有一句话是:穷养也好,富养也罢,但教养最不可缺。
孩子从来不是我们的工艺品,但我们有责任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不磨平孩子的个性,也不纵容孩子的缺点。未来的某一天,希望她活在人世,对于她自己,是一件高兴的事,而对于人间,是一个美好的存在。
“美国幼儿园”里允许孩子闹腾
一进入“美国幼儿园”的课堂,妈妈们就被孩子们的闹腾劲儿给吸引住了。只见课堂上设置了几个小区域:构想区、美工区、交互区、ABC区等。在同一教学主题下,每个孩子都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学习内容,参与各种“区角游戏”,不过要注意了,这个“幼儿园”可是全英文授课,老师和孩子都不说中文,只说英语的哦。
环视一下课堂上的孩子们就知道,明明是个淘气的家伙,在分小组的“区角游戏”中,明明总是争着去当小组长,组织大家做游戏、做项目,然后还要上台用英文进行演讲。在一堂音乐课上,明明居然能用英语告诉大家,怎样拉小提琴。虽然表达上,还显得稚嫩了些,但仍然得到了“妈妈团”每一个成员的称赞。
不过,明明可不是每次都能当上组长,因为在瑞思玛特的课堂上,小组长是随机抽取的,这样可以让每个孩子都得到锻炼。
让“妈妈团”感兴趣的另外一件东西,就是幼儿园里的互动白板和多媒体课件。只见宝宝们争先恐后的用小手点中白板、课件中的小动物图形,随意拖动。互动白板和多媒体课件,的确让各种游戏更加热闹生动——瑞思玛特新颖互动的“玩”课方式让小宝宝们兴奋不已。
“在美国的3-5岁孩子当中,每2个孩子就有一个用的是这种白板和课件。”瑞思玛特学术顾问Sharron女士告诉妈妈们。这套美国幼儿园的课程体系看似只有简单的幼儿游戏而已,其实却蕴含了对语言启动关键期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皮亚杰游戏理论等四大教育学理论的巧妙融合,也正是由于有了理论、教辅设备、教学方法、游戏设置的融合,才让宝宝们在“美国幼儿园”里玩的这么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