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父母要做个好榜样
发布时间:2020-08-03 幼儿好故事 幼师家访心得 家庭教育心得育儿心得:父母要做个好榜样
时间不紧不慢的走着,女儿却在慢慢的长大;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一直是在摸索中前进,一边从各类书籍中学习经验,一边结合女儿的性格特点开展教育。父母是孩子成长中的启蒙老师,所以父母更要以身作则做个好榜样。
从小爱洁就是个坚强的孩子,打针吃药从来都不哭,到后来慢慢长大还会去鼓励安慰其他小朋友;其实有时碰到孩子胆怯的事情时,“硬来”是最不理想的方法,爸爸妈妈可以加油鼓励或者用动画片中人物角色来和宝贝对话,这样宝贝会更容易被说服和接受。
孩子喜欢得到别人的赞扬,爱洁也不例外,很小的时候开始宝贝就喜欢涂涂画画,从一开始的墙壁地板到现在各种各样的彩纸,阳台上贴满了她引以为傲的作品。每完成一幅作品她都会兴奋的拿给我看,虽然有时也不是很完美,但作为妈妈要找到每一幅作品的优点,当然也可以建议她再动一动自己的小脑筋,放飞自己的想象空间,让她创造出属于孩子们的世界。
宝贝上幼儿园后,在老师们的精心培育下,正健康快乐的成长。她的每一个进步都令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宝贝放学后我经常会问一些她学校里发生的事情,然后她会很开心的跟我讲这讲那,渐渐的发现我们的交流越来越多了,她会主动的跟我讲“妈妈,我们班上来了位新同学”“妈妈,我今天在班级里讲故事了”“妈妈,我今天又得到小红花了”,宝贝,你真棒。
老师是学生灵魂的导师,身为家长要全力支持和配合;在她无理取闹的时候,我们要正确的批评教育;在她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及时的进行指导;发现她的特长和兴趣,改善她的不足。我们深知,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浸透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真诚感谢帮助我们孩子获得知识、快乐成长的老师们!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育儿心得:做孩子的榜样
育儿心得:做孩子的榜样
今天中午午睡的时候,天天小朋友睡在键昂小朋友旁边。当其他小朋友没有声音要睡觉了的时候,天天开始吵了起来,谁最能干谁就有小红花奖,看谁先睡觉,醒来后就有小红花奖,可天天还是继续皮,根本不吃你这套,再不睡的小朋友,我要电话打去让警察叔叔带走了,这样果然有效,天天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就乖乖的睡觉了。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讲究方式方法,只要方法用对了任何难事都会迎刃而解的。特别是对待小孩子,父母必须严慈并用。一贯严厉的家长会让小孩子无所适从,觉得父母是高高在上的,会感到害怕甚至不敢与你们亲近;而一贯慈爱的家长会在小孩子面前失去威信,孩子会觉得他的爸妈是很宠很疼他的,从而容易犯诸多或小或大的错误。一旦犯错之后,要是父母任由他,他就越加胆大妄为。要是父母责骂他,他又会觉得自己很委屈,毕竟在他心里,父母是不可能会对他凶的。所以严慈相兼,该严就严,该宽就宽。小孩子反而会很尊敬、信任、钦佩你。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我一定要做一个爸爸妈妈心目中的乖宝宝的氛围。
育儿心得:父母应成为孩子的榜样
育儿心得:父母应成为孩子的榜样
傍晚,带着好好上街逛,走到小镇上的联通营业厅门前,看到了老朋友王某也在那里玩,里面还有小孩子,于是我也带着孩子进去了。
走进店里,我看到了不太和谐的一幕:朋友正坐在电脑前,屏幕盯着电脑,听着声音,我知道她在玩纸牌,而电脑的对面,她的孩子正在做作业,看看孩子的作业,不是学校配套的暑假作业,估计是父母额外布置的,我走近看了看,是一套数学口算题,一页纸上大约有30题的口算题。
玩了一会儿,因为是教师,因为对孩子的关注,我留意了一下孩子的表现,在这个作业的过程中,孩子不是在那里东张西望,就是在那里玩手玩尺,经过两三分钟的时间,我看到孩子一条题目也没有做,而且嘴里嘟囔了几句,这些话被孩子的妈妈听到了,大声叫到:“你干什么?把作业拿过来给我看看?”
在妈妈的吆喝下,孩子慢吞吞地拿起作业本走到妈妈的旁边,妈妈接过作业本,瞄了一眼,然后就“啪”的一声把作业本劈到孩子的脸上,怒吼一声:“你才做了这一点,干什么的?”
在妈妈的训斥下,在那么多人面前,孩子流下了痛苦的泪水,然后又一次无可奈何地走到座位下做作业。接下来的几分钟里,孩子的作业效果好了一点,但我不知道这种痛苦下的坚持能坚持到何时?
离开了那家店,我感到有些悲哀:作为一名家长,该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呢?
一、营造好的学习环境。
我想这位妈妈为什么选择了让孩子把作业带到一个公开场所做作业,也许是因为这样自己可以在这里和人家聊天、打打电脑,而又便于不让孩子乱疯吧。如果在家里,孩子是可以拥有一个更适合于学习的环境,可是那时妈妈又会倍感无聊,而自己出去,又不放心。于是她找到自认为最好的方法。可是殊不知这个环境能让一个十岁的男孩子安心吗?作为公开场所,里面不停地有人进进出出,难道你要求孩子对这些进进出出的人视而不见吗?再说,旁边还有三四个人在聊着天,孩子也许还会时不时想了解一点信息,掺合进去了。
二、做好孩子的榜样。
小孩子是最需要榜样的,这个榜样可以来自于故事中的人物,也可以是自己的父母。我知道很多学习优秀的孩子,他们的学习习惯是受到父母影响的。再看看当时的情形:孩子在做作业,母亲在打电脑游戏。那么这种情况下,孩子心里极有可能形成的想法时:为什么你能玩游戏,而我不能玩呢?
听着一些父母向我请教:为什么我家七岁的好好不爱看电视,而他们家同样差不多大小的宝宝却离不开电视时。我说,这就是父母的榜样作用。好好七岁了,我们很少看电视连续剧,只是在每天的固定时间看固定的电视。以至于当现在奥运会来临,当我打开电视时,好好总是说:“爸爸现在不看电视,到晚上再看天气预报。”呵呵,这也是父母榜样作用下的结果吧!
做父母的一定要给孩子树榜样
人人都知道我班有个特殊的孩子,大小便不能自理,大吼大叫,拿他人东西,打别人……这样的孩子谁碰上了都要头痛。
和孩子相处一年半我从没见过孩子的妈妈,只知道妈妈脑子不好使,孩子遗传了他,所以也有点问题。这学期报名收费的那天,我意外地看到了黄是她妈妈陪来的。孩子家庭条件不好,他参加了营养券,因此只要交85元。当孩子妈妈知道孩子要交85元时,她很开心,接下去孩子的妈妈一翻话让我看出黄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是因为在家与妈妈的交流。黄妈妈开心得在我教室大吼大叫,还对我说了一堆莫名其妙的话,母亲是孩子的榜样,这样让孩子怎么学习呢?孩子在学校里虽然其他孩子不怎么和他玩,但他看了同学怎么吃饭,上课要怎么样等一些习惯。可能很多时候他学不来
,但他也在慢慢地模仿,至少孩子现在简单的交流几句是没问题的。其他同学和老师是他模仿的对象,他学着学着也会了一些。
今天跑操时,黄也跑得很认真,我问他你奶奶呢,孩子说嬷嬷家去了。你也跟着去好了,怎么不去呀。你猜孩子怎么回答。他说不去要读书。其他班的几个老师听见了都说:“这孩子是不傻的,只是家里人不管他,让他现在还大小便弄在身上。如果他在正常的家庭中,虽不能学得很好,但自理生活肯定是没问题的。”是啊,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是孩子模仿的对象。黄的妈妈那是没办法。做父母的一定要给孩子树榜样。
父亲,做好孩子心目中的榜样
很多研究表明,父亲对孩子品行的影响非常大。在男人参与抚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做完美父亲虽然不易,但是要成为一个好父亲,只要愿意,就一定能做到。
男孩更会模仿父亲行为
研究发现,男孩在他成长中寻找父亲榜样的作用比起讲课、责骂、惩罚、收买和哄骗等做法要远远有效得多。男孩往往会专注父亲的一举一动,注意他们的行为和价值观的每一个微小的差异。
提示:如果父亲经常在家发火、侮辱妻子,儿子就会对其母亲和其他女性采取同样的不尊重态度;如果父亲经常喝酒过多,儿子也可能会染上酗酒等习惯……当然,如果父亲是诚实、可信赖的,且能关爱他人、自律、并能用心经营自己家庭的男人,那么男孩也会受到这些品质的影响,将来更有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家庭负责的男人。
要善于发现儿子的兴趣
有些父亲会抱怨,男孩在叛逆期令他们不知如何教育,并且越是心急,效果也越差。所以在一个阶段中,父子关系会比较紧张。然而经验表明,父子的交往方式通常是在嬉戏打闹中建立,并变得友好和稳固的。当然,除了打闹之外,一起做游戏、做运动也是很好的选择。
提示:处于叛逆期中的男孩,如能和他的父亲有一些共同的爱好或者兴趣,他们就可以平稳地度过叛逆期,而且这些体验对他们来说会终身难忘。
女孩更注重父亲形象
女儿似乎永远是父亲心中最柔情的那个角落,即便再严肃的男人在女儿面前也会温情万种,因此,父亲对女儿来说永远是个特别的角色。心理学研究发现,父亲对女儿未来生活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首先,父亲奠定了女儿心目中最初的男性形象。如果女儿对父亲的印象不好,或者父亲在生活中忽视她的存在,她就会在将来择偶中会设法取代心中的父亲形象。
提示:如果父亲给女儿的感受是有责任、坚强和温情的,她今后就会去寻找一个能比得上他父亲的爱人。如果父亲傲慢、骄横、反复无常,女儿可能也会不尊重她的丈夫或者质疑他的判断。但如果父亲很温情、有主见,和女儿相处融合,女儿将来的婚姻生活更可能是和谐的。
应关注女儿气质培养
生活中,由于父亲对女儿的评价不多,表达方式也和母亲不同,所以在女儿心目中分量会更重些。如果父亲认为女儿漂亮、优秀,那么女儿就会不自觉地自信起来。而相反,如果父亲认为自己的女儿很不起眼,或者在她面前总是夸耀其他女孩,女儿成年后很可能会不自信。
提示:女性的气质虽然是人一生中不断塑造的,但她早期和父亲的交往却能促进或阻碍这种气质的发展。如果父亲经常欣赏女儿的女性气质,譬如当女儿注视父亲的时候,父亲总是以微笑或眼神回应;女儿穿的新衣服能被父亲赞赏,或者父亲能经常在外人面前毫不吝惜地骄傲地介绍:“这就是我的女儿!”那么,这一切对女儿的自信是一种鼓励,对她的女性气质培养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子君
链接:父亲对孩子的影响
●6周的婴儿能分辨父母说话声音的差别。
●8周的婴儿能够分辨出父母照料方式的不同。
●婴儿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寻找与自己父亲链接起来的驱力,他们往往叫“爸爸”比“妈妈”要早。
●学步幼儿会去寻找父亲,电话里听到父亲的声音极为惊喜,会在可能的情况下去了解父亲身体的各个部位。
●10岁左右的孩子会以更为复杂的方式表达他们对父亲的需要,他们或与父亲展开竞争,或对父亲持有的价值观、信念等提出挑战。
育儿心得:你是个负面榜样吗?
育儿心得:你是个负面榜样吗?
晚饭后,七岁的儿子就在家里到处看着玩着,我则坐到电脑前看看新闻。不一会儿,当我走到客厅时,看到桌上还放着的那盆诱人的香椿炒蛋,想着吃晚饭时没敢尽情地吃,顾着留给儿子明天早上当小菜了,这时又有了吃的欲望,于是走到厨房间拿出一双筷子,夹了一块送到嘴里解解馋。
当我拿着筷子准备送走时,后面听到了儿子的叫唤:“妈妈,等一下。”
“干什么?”我有些诧异。
“我也要尝一尝。”说完,儿子从我手里拿过筷子……
看到这里,我愣住了。我做了什么?我成了孩子的负面榜样。
试想一下:如果今天这样,明天我或者老公还这样,总是时不时地让儿子看到我们在晚饭后,还时不时地夹一两块菜送到自己的嘴里,那么他也会效仿的,久而久之,会让他形成一个定势:这不是什么不可以的行为,这是一个正常现象。于是我们也不加干涉,可是当有一天,家里来客人时,如果孩子也这样做,那么我们会怎么做?还像平常那样不在意吗?我们会顾忌脸面,无情地训斥一顿,可是却不知道,最该接受训斥的人应该是我们啊!
再说,孩子会渐渐大长,一个从小形成的习惯长大后会更改是较困难的,那么如果他大了之后还有这样的习惯性动作,那是多么难看啊?那时我们是否能想到:这一切,我们是罪魁祸首啊!
一个小小的动作,没想到会带来这么严重的后果,为人父母没小事,以后得努力做到:在孩子面前,多一些更多的好动作,给孩子更多的正面榜样,让孩子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育儿心得:做个快乐疗愈系父母
育儿心得:做个快乐疗愈系父母
日前,一位老同学兼同事很认真地对我说:“你为什么每天都看起来那么快乐?”
我一时不知怎么回答,只好苦笑着开个玩笑,“不然你要我每天哭哦?”然后给了一个其实很多人也经常挂在嘴边的答案,“痛苦也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当然要选择快乐,别人看了高兴,自己心情也舒畅,你看我每天疯疯癫癫,你自己是不是觉得很好笑,这一刻不就很快乐?”
我回答得随意,但这位同学可是非常认真,“你知道吗?有个人说的和你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人是谁呢?是不丹的卫生部长。
“家庭生活”已连续多年成为孩子不快乐的主因
原来,日前他去印度一个国际会议做采访,有幸遇到蝉联全球最快乐国家——不丹的卫生部长,同学好奇地缠着部长问:“身为世界上最快乐国家的卫生部长,你能告诉我,快乐的秘诀是什么吗?”
部长给他的答案,和前面我说的其实是一个意思,“Happinessisanoption.(快乐是一种选择)。”我选择快乐地工作、生活,选择快乐的心情陪孩子,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以快乐作为基础去思考,既然是自己所选,愉悦自然不在话下。
台湾的儿童福利联盟每年都会公布儿童快乐指数调查报告,让我惊讶的是,决定孩子快乐得分的指数中,“家庭生活”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孩子最不快乐的主要原因。
父母或许会辩驳,“我常常带他们出国玩,我常常买他们想要的玩具,我常常带他们参加营队,孩子们明明玩得很快乐。”其实,短暂的物质快乐很容易让孩子满足,父母也很容易做到,但孩子真正想获得的,是一个每天微笑陪伴、微笑倾听、微笑共读、微笑让他们乐于当“自己”的父母,我们做到了吗?
前提是,父母先让自己快乐起来
传统观念与教育模式使然,很多父母恐惧孩子的未来,不管是升学或就业、甚至结婚生子,都想用自己认为最“正确的方式”强力下指导棋,如果孩子稍有反抗或不耐,最后一句话铁定是“以后你后悔就来不及了”。但父母不尝试放松快乐,孩子怎么快乐得起来?
我常能看到一些父母,在和孩子相处过程中,会出现千百个动怒或责骂的理由,弄得孩子不开心,自己也闷,这时候,我会提醒他们,赶快找出一张孩子小时候笑得最开心的照片看一看,回想那时孩子的笑脸与笑声,保证心情立马大开,甚至恨不得马上去抱抱孩子!
这招屡试不爽。
有一天,几位朋友找我出来喝咖啡,他们才坐定,马上就一言一语,好气又好笑地挤兑我,“你太过分了!上礼拜老师出作文题‘我的未来’,我们家几个小鬼头,全部都写将来要变成你的孩子!无语!”
听了我也傻眼,后来我自己分析,这大概是因为我常带着孩子四处闯荡,加上我从不疾言厉色,每次都是笑着和孩子共同学习、玩乐,这种轻松,或许正是孩子们企盼的。
之前,我的父亲还曾特别叮咛我,“尽量不要骂小孩,不要给他压力,好好讲他一定听。”我闻言笑开地说,“我过去这一年,才骂过孩子一次!要是以前的你,大概早就把我打到火星上去了。”那会儿孩子读四年级了,因为拒绝订正作业,态度又很差,才被我骂。
很多朋友都不相信,对孩子,做到不动手有可能,不动口?那孩子还不上天啊?其实这真不难,只是我更愿意选择“快乐”地处理,同一件事,闷着头生气也要完成,抱着快乐愉悦的心情去做也能完成,为何不选择让自己高兴的方式?
这一切,完全取决于自己。
校门口的“快乐三姐妹”
还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路口做导护,那是一次长假结束后的第一天,所有人似乎都没从长假中恢复,校门周边充斥着紧张气氛,人行道上叮咛、催促、怒责四起,家长一脸无奈,孩子一脸愁容,我想,如果事前就能和孩子一起愉快地做准备,早十分钟起床,替自己和孩子争取一点准备时间,是不是就可免去一场亲子间的“上学大战”?
但在这其中,有个家庭格外耀眼。那是我每次送孩子来上学,都会相遇的母女,我私下给他们封了一个“快乐三姐妹”的称号,这么多年来,每次看到母女三人上学,总是一路从容,蹦蹦跳跳地嬉戏,感情简直好到不行,有时几个人还会穿同一款风格服装、同一款太阳眼镜,甚是亮眼。
我想,他们一定天天都是带着好心情上学,即使大女儿已上另一个初中,母亲和小女儿依然像快乐的精灵,每天翩翩飞到校园,周遭的人一定也能受到这种快乐氛围的感染。
这种好心情并没有感染我多久,我忽然接到短信,得赶去采访一名因和父母争吵,选择跳楼身亡的初一学生。现场看着冰冷的遗体与伤心欲绝的家属,我的内心五味杂陈,对这个年轻生命的消逝感到不舍,也对父母失去爱子同感伤痛。
但我脑海里不断翻搅的还有一个问题——这个孩子得经历了什么,才会痛苦到想不开?为何社会经常发生类似事件?难道父母都没有警觉?和孩子之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时至今日,不少家长还是将“不要输在人生的起跑点”这句话作为对孩子教育的立论,即使心里不这样想,但最终还是这样做——多年来,我采访的类似事件数不胜数。
我对孩子的要求,其实早已设定在“不要在终点线前阵亡”,否则,之前付出再多,也是枉然与悔恨,所以,我必须力求快乐,同时让下一代感受到快乐的魔力,永保对生命充满热情,唯有如此,孩子才有动力坚持到终点。
最让孩子快乐的往往最不须付出金钱购买
有快乐的父母,一定会养出快乐的孩子,会让孩子快乐的事,也是最不需付出金钱买的,只要和自己的朋友、家人玩耍,或窝在父母身上撒娇聊天,分享自己天马行空想法,就是孩子最快乐的一件事。
父母的行为与态度,尤其是心态,很容易就将成功、物质欲望与金钱带来的附加价值,作为最终的快乐的来源。
令人担忧的是,很多孩子在尚未来得及享受这些成果前就有了偏差、自戕丧命;甚至是已经得到努力成果后,玩法乱纪。过去的努力与期盼,其实都是一场空。
想要孩子比我们更好,我们就要成为更好的父母,想要孩子更快乐,父母一定要比孩子更快乐,当父母学会正视自己,学会表达爱,学会真诚友善和孩子相处,我相信,就会拥有真正懂事的孩子,而不是只会察言观色的“懂父母”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