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经验谈:多表扬,少批评,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发布时间:2020-07-23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教育孩子笔记说到教育孩子的经验,也谈不上什么经验的,有了孩子以后,随着孩子的长大,也多少积累点经验,分享给大家!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做为刚为人父母的我们,总想给孩子最好的生活条件和物质条件,处在包办代替下,但这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父母都为他做好了,他以后就什么也做不了。所以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每天可让他自己穿衣,刷牙,洗脸,吃饭,这个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孩子不是难事。我儿子上幼儿园以后这些活基本上能干了,每天都会自己做,以前一开始不肯刷牙,我们就跟他说不刷牙的话,嘴巴里会有很多虫虫爬出来的,后来他就每天很勤快地去刷牙了,我一想这方法真管用,现在他每天都会刷牙了,真好!所以教育小孩子还是要有方法啊。学着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培养独立自主能力。
二、和儿子一起做家务的习惯
我们平时会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每当周末,有时我们会让他干活,不然老是看电视,怕对他眼睛不好,所以有什么活我们会让他一起帮着干,他也很喜欢帮我们干,有时让他洗洗篮子,扫扫地什么的,起来很起劲的,有几次还要帮忙洗衣服,,我一开始还不让他洗怕弄脏身上,后来一想他很要做就让他试试,说真的我觉得儿子上幼儿园以后真的很懂事呢,有些他能做的事,他总说:“我来,我来”他现在还会自己擦屁股呢,让我给他纸就好,我就站在边上
给他纸,稍帮助下他就好。真不错!
三、和朋友间相处
和小朋友间相处有时闹矛盾了,首先应该搞清楚闹矛盾的原因,给他分析对与错,比如为抢一个玩具2个人闹不开心了,这时父母的教育就很重要了,有的父母会因此而二家弄的不开心了,还有的家长干脆说他打你,你也打他。这样是在教育孩子吗,这样教育孩子对吗?应该让他懂得把玩具拿出来分享下,儿子上幼儿园后第一次听到他说分享二字,真替他高兴,所以有时候他不让小朋友玩时,我就问他你不是说老师说了要分享吗,这样他就没活说了,这个还真管用,上
幼儿园后真的学了不少道理。
四、多表扬,少批评,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都喜欢听表扬的话,不喜欢听批评的话,表现好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表扬。他做家务活,你要表扬,你希望他早上按时起床,你就要表扬他。最好在人多的时候表扬他,有多少表扬他都会接受,而且会提高他的自信心。儿子也喜欢听表扬的话,有时他还跟我讨表扬呢,有时我都觉得有点好笑,看来他懂得表扬的意义了。所以优点要经常表扬,激励孩子;不足之处要及时发现,改造孩子。我们的孩子就是在传承优点,改正缺点中成长。正确爱孩子就要学会正确表扬、批评孩子,对孩子我们不要吝啬表扬,要及时发现表扬他们的优点,坚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是要避免讨好式夸大的表扬;批评孩子要中肯、明确、到位,让孩子明白哪里错了,下次怎样做才对!我认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样重要,学校侧重文化知识的传播,家庭侧重素质的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应该是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各种行为习惯的过程。我们应该了解自己的孩子,明确他们每一阶段进步的具体目标,不断表扬批评他们,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在家里是好孩子,在学校是好学生,将来在社会上是有用的人成功的人!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表扬与批评孩子的技巧
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家长都知道“赏识教育”,会鼓励和表扬孩子。同时,在孩子犯错误时也会批评孩子,甚至进行责罚。可是,并不是所有表扬都可以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也不是所有的批评都能制止不良行为。如何正确地表扬与批评孩子,家长们仍需掌握其中的小技巧。
孩子在家一旦出现调皮捣蛋行为或是犯了错误时,有时候只要看见父母沉默的眼神就会自动反省自己的错误。成功妈妈的建议:批评孩子时千万不要大声训斥或发怒,有时候只需沉默地看着他,他就会明白自己错了。
关于批评的技巧:
一、“低声”:孩子犯错误时如果家长大声训斥往往会给孩子惊吓,结果就是你所说的话孩子根本没听进去。如果家长用与平时说话不同的声音,即低沉有力的声音来批评孩子,可以引起孩子的注意认真听你说的话,并且低沉有力的声音也可以表明家长认真的态度,让孩子意识到他所犯的错误。“低声”冷处理的批评方式比家长的大声训斥更为有效。
二、“沉默”与“暗示”:孩子做错事时都会害怕自己受批评的,这时如果家长立刻进行长篇大论的批评教育那么孩子反而会觉得“果然如此”而如释重负地松一口气。相反,家长如果只是用“沉默”来表示自己的态度,孩子们反倒会觉得心理紧张和不安,并且认真反省自己的错误。同样的,家长用“暗示”的方法来启发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仅可以让孩子更加乐于接受批评,也可以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更愿意接受家长的教育。
三、批评应当适时适度:孩子犯的错误都是由平时的一点一滴小错开始累积的,他们做了一件事后往往很快就会忘记了。因此,在孩子有不当行为出现时就应该及时地进行纠正,家长们的批评教育应该趁热打铁,否则就会错过纠正行为的最佳时机,那么适当的批评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批评孩子切忌“重复念叨”,适度的批评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唠叨多了反而让孩子把家长的话当作耳边风。
若民十分懂礼貌,在家会自己收拾书桌,会帮助妈妈洗碗,自理能力强,在学习上也十分自觉,这对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真的做得很好了。妈妈的成功经验是,每天都发现孩子的优点并且给出及时的表扬,这样孩子的良好行为就会日积月累,好孩子就培养成功了。
关于表扬的技巧:
一、要用心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有些家长比较吝啬自己的表扬,总是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认为孩子没有多少可表扬之处或者总是期待着孩子有些惊人的良好行为。其实,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能做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已经很不容易了,那父母们所期待的惊人成果就是由这些简单的小事累积而成。因此,父母应该慷慨地给予孩子表扬,这样才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塑造良好行为。对于年纪小的孩子更需要较多的表扬,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应该适当提高表扬的标准。
二、及时表扬。值得表扬的行为出现时,家长应该给予立即的表扬,否则孩子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表扬,那么这种表扬就无法增强孩子的良好行为了。因为在孩子的思维模式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相联系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
三、具体表扬。家长在给予表扬时应当越具体越好,这样孩子才清楚自己为什么被表扬,这样表扬才能达到目标。例如,孩子今天按时完成自己的作业,妈妈在晚饭时表扬他说:“你今天表现很好。”结果表扬大打折扣,孩子一般不会明白自己好在哪儿。假设表扬变为:“你今天按时做完了作业,妈妈很高兴。”一些泛泛的表扬“你真棒”“你真好”只能暂时地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可是孩子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受到表扬,长期泛泛的表扬还容易养成孩子骄傲的习惯,听不得半点批评。
四、表扬应当注重孩子行为的过程。孩子经常会好心办坏事,例如,孩子听从老师的教导想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回家后帮家长洗碗,可是不小心把碗打破了,这时家长若不分青红皂白把孩子训一顿,那么孩子再也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此时,家长应该先冷静下来,了解孩子这么做的原因,如果知道孩子的“好心”之后更应该先表扬一下孩子良好的意图,再教会孩子如何做出正确的行为。这样才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出孩子敢于探索研究的精神,让其做出更多良好的行为。
多赞扬少批评,家长责骂孩子需要非常小心
在生活中,你是开心地赞赏孩子还是生气地责骂孩子?两者兼有,对吗?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一个孩子平均要听到六句责骂后,才能听到一句表扬的话。你的孩子呢?曾经见过一位母亲,她花了一个半小时来责骂孩子、跟孩子争吵,却没有赞扬一次,结果两人面红耳赤,两败俱伤。
责骂作为最后一招,可能是必要的,但必须很小心。每次你责骂孩子时,就像给他开一次刀,用你的语言在他的心里割一刀。刚开始时,你达到了目的,孩子的创伤很快愈合,所有事情都恢复正常。然后,你把它当作每天必用的工具,却发现结果越来越不如你的预期。
如果每天都被开刀(责骂),有些孩子最后可能导致心理上的伤疤。有时候,父母所用的一些语言是残酷的,“你为什么这么笨!”,“你变得越来越坏!”,“你没有长脑啊!”...,这样的语言就像锋利的手术刀,只是它割的不是孩子的身体,它切割的是孩子的心。另一方面,我们骂得太勤了,任何时间都在骂,而不是把责骂当作最后的手段。你不停地骂、骂,每天骂,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有时候很难从中解脱出来。
如果一位母亲整天对孩子大呼小叫,孩子最后会习惯于这样。他会说:“我妈妈只会尖叫。”如果有朋友来玩,孩子可能说:“不要管我妈妈,她就会整天大呼小叫。”本来孩子没什么问题,但现在却成了大问题.。。他不再尊重你,不再注意你的感受,你的好意和责骂一起被拒之门外。
我们需要引起孩子的注意,但不需要每次都这样做,在所有时间都这样做。约翰。肯尼迪的父亲曾经说:“如果没有必要改变,就有必要不去改变。”如果不是绝对有必要责骂孩子,那么有必要不去责骂孩子;如果没有必要使用藤条,就有必要跟孩子沟通,而不是用藤条;如果没有必要生气,那么就有必要不让自己生气。我想,他所说的是这个意思。
请不要把责骂变成一种习惯。收起责骂和尖叫,以沟通和协商来解决问题吧。这样,当某一天你真的尖叫时,整个世界都会停下来!这才是“最后通牒”。愿您好好运用责骂,更愿您做一个忘记怎么骂孩子的父母。
妈妈经验谈:批评孩子需讲究技巧
周末,宝宝妈和几个同事带孩子去公园玩。刚开始几个小家伙玩得特别开心,可后来为一个玩具发生了争吵,推搡之间,宝宝被撞倒在地,一气之下,宝宝抢过玩具扔到水池中间去了。宝宝妈看到孩子的行为后,严厉地批评了他,并要求他向大家认错,不料宝宝犯了犟脾气,脖子一扭,径自走了,谁也拉不住他,宝宝妈气得说不出话来。
妈妈经验谈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一些错误,批评孩子可以说是所有为人父母者的必修课。但如果不分时间、地点,采用不适宜的方式批评孩子,甚至把批评变成对孩子的情感虐待,就有可能造成孩子自卑、孤僻的性格,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引起孩子和父母唱对台戏,与教育初衷背道而驰。所以,批评孩子也要讲究技巧:
莫华妈:讲清规则
对不少孩子来说,犯错误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认识规矩与规则的过程。因此,孩子犯错误时,大人应该先弄清楚孩子是不是明白相关的社会规则与规矩,再据此判断应不应该批评孩子。
小彭妈:正面积极引导
父母应该针对孩子所做的事情,用简明、扼要的话语指出他的错误所在,并告诉他只要改正,仍然是讨人喜欢的孩子,引导孩子朝正确、积极的方向发展。
米来妈:对事不对人
父母批评教育孩子时,应该尊重孩子的人格,对事不对人,不能因为一两次的小错误就否定孩子以前的努力,更不能搞大清算,把孩子以前所犯的错误一一列举出来,将孩子批评得体无完肤。只需明白地告诉他,这件事情做得不好,错在什么地方,以后要注意改正,这就足以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达到教育目的。
美华妈:避免当众批评
当众批评往往易伤害孩子的自尊,最容易引起孩子的厌烦心理,前面的案例就是最好的佐证。有些父母认为,当着别人批评孩子,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的自尊,刺激孩子改正错误,但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往往更容易受到伤害。
丰丽妈:批评中肯定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赏识和肯定,父母批评孩子时,也应该设法寻找孩子错误中的闪光点,肯定孩子以前的努力和成绩,批评中的肯定是最有效的批评,不仅可以督促孩子改正错误,还可以帮孩子建立自信。
紫莫妈:不要拖延时机
孩子犯了错误,父母应该尽快指出,才能真正起到督促作用。孩子的错误如果比较严重,采用冷处理是必要的,但不能拖延太久,错失教育的最佳时机。
教育孩子要褒还是要贬,表扬还是批评?
褒贬各有说法,到底是表扬效果还一些还是批评的作用更大?
鉴于小时候备受父母言语打击的惨痛经历,作为母亲,我特别赞同赏识教育。儿子自小就在我们的赞扬声中长大,快乐而自信。可进入五年级后,我发现了不好的苗头——这孩子有些超级自信了,直接表现就是盲目自大,自以为是。对于儿子,褒还是贬,表扬还是批评,这确实是个问题。
一学期,老师找了我五次,每次都是那几个缺点:听不得批评,受不了挫折,取得点小成绩就沾沾自喜等。同学也纷纷告状,说儿子瞧不起人,不合群。这些缺点以前他就有,但我过于重视扶优,淡化了对其缺点的修剪。五六年级的孩子已开始进入青春期,原先潜在的问题逐渐被放大凸显,特别是“听不得批评,受不了挫折”这条,明显就是听惯了我们种种表扬的后遗症,看来我们赏识过头了。
我和孩子爸赶紧亡羊补牢,开始加强批评力度,减少表扬次数。但效果很不好,因为听惯了好话的儿子常有抵触情绪,我的耐心渐渐消失殆尽,指责、不满、批评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这什么破字?蜘蛛爬吗?看看人家某某同学多出息,就你只长年纪不长能耐,你怎么这么不上进……”那段时间,家里阴云密布,全家人都唉声叹气。我天天责怪儿子:“看,这些不痛快都是你闹腾的。”儿子的小脸儿没了昔日的神采,低头耷脑的,间或掠过几缕愤恨。孩子身上的缺点没改掉,融洽的亲子关系倒跑到爪哇国去了。
我静下急躁的心,上网跑图书馆看育儿书,积极向有经验的朋友同事请教,渐渐梳理出症结所在:不是赏识教育不好,是我没有运用好,我太简单化的生搬硬套了。
那日,儿子放学回来,没腔没调地哼了两句歌词,我只听清句“我们都是好孩子”,就随口说了句:“你也是好孩子。”儿子忽然抬起头惊异地望着我,灰暗的小脸儿瞬间布满光泽,他怯怯地惊喜地问:“是吗?妈妈,我是好孩子?”那一刻,我无比深刻地感知到他幼小心灵对来自父母的肯定有着怎样强烈的渴盼!我不经意的褒贬在他心中又有着怎样的分量!我郑重点头:“我儿子是好孩子。”仿佛一瞬间他就长大了,端正地坐到桌前开始写作业。没想到一句“你是好孩子”能给儿子这样大的触动。回忆回忆,天啊,我竟有一年多的时间没像小时候那样表扬他了。这次之后,我开始隔三差五地摸摸他的头,亲切地说:“你是好孩子。”孩子倔强的愤世的表情和语言渐渐减少,有时候还会自言一句:“嗯,我是好孩子,我要把这件事做好。”渐渐地,老师不再找我,同学也不再告状,而我也再次明白了,对待孩子来讲,褒胜于贬。
现今,当我重新拾起赏识教育这根魔法棍时已不再盲目,经过这段弯路让我懂得:教育专家的观点都很好,但怎么运用却是大学问,对于孩子,褒还是贬,什么阶段褒什么阶段贬,褒与贬又该把握怎样的度确实要父母认真地琢磨,再琢磨。
四月育儿心得:多表扬孩子
四月育儿心得:多表扬孩子
转眼我家小烨6岁了,在家和幼儿园的成长过程中,有说不完的喜怒哀乐,借此和大家一起分享。记得她4岁前,比较活跃,过于活泼,似乎觉的有点闹,在那时,我就开始觉得再不严厉的话就不好了,俗话说要作“规矩”了。于是有一段时间我对她很严厉,从这之后,小烨在爸爸面前有点乖乖了,妈妈和奶奶的话有时都不听的,也有可能是我们家长方法不够妥当或缺少耐心吧!每每这时,我就站出来,她也无奈的听从了,但看的出来,小烨她本身就很不情愿,一段时间后,她又发生了其它方面的变化,似乎更加黏妈妈了,却对我有了生疏的感觉,不爱和我在一起,我也觉的她和我不太亲热了。在一次陪小烨学舞蹈的过程中,我让小烨把学来的本领教给爸爸,让她当上小老师,她一下子积极性高涨,有模有样的当起了小老师,这下似乎又回到以前小父小女亲热和谐的氛围了。我也一直保持着和小烨一起多互动,对她多温柔些,自然而然地感觉小烨比以前进步多了,听话了,我想孩子们心理应该会比大人们更加敏感。在此总结,在育儿的过程中,在适当的时候,多跟孩子互动,多夸孩子,多表扬孩子,这样就走的更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