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再疼孩子,也要让他承受这8种苦
发布时间:2020-05-22 幼儿园种说课稿 幼儿种蒜活动方案 教育孩子笔记一、读书的苦
读书的苦铸就未来的路,读过的书从未浪费,它们化作能量支撑你去看最美的风景,眼前繁多的知识是通往未来的门票。
二、批评的苦
没有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唯有历经磨难,才能成为栋梁之才,每一个批评你的人,都是生命里的贵人,指引你不断的超越自己。
三、分离的苦
人生总要学会告别,一路不断失去却也不断收获,懂得日后的别离,才能学会珍惜当下,善待每一次相遇。
四、变迁的苦
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本身也在改变,变化带来恐惧不安,也可能蕴藏惊喜,对待变化的从容是我们毕生的修行。【wWW.722331.coM 教师资源网】
五、失败的苦
成长的路上风波不断,,失败从不会断绝,唯有一次次汲取经验,才能把失败化为成功的垫脚石,成功才能指日可待。
六、残缺的苦
完美可遇不可求,残缺却是生活的必备,不但事物难以完美,父母,爱人。朋友都并非完人,接纳不完美,是一种豁达的态度。
七、遗憾的苦
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收获的回报,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怀着期望,尽力让自己无悔无愧。
八、教养的苦
人不能随心所欲,大家的克制和尊重形成利人利己的公德,戒掉自己的坏习惯,才能成为适应社会的人。
谁的成长不经历苦涩?孩子必须承受的苦正在引导他们成长,该吃的苦都尝过,该走的路都走过,该做的事都努力过,成长会因此变得意义非凡!!!
如今的孩子,往往都是蜜罐里长大,是温室里的花朵。有时候,越是娇惯,就越是脆弱,不堪一点点风雨和打击。
未走出家门的孩子,都是需要我们和学校一起教育的。既然不能一辈子陪着孩子、护着孩子,就该让孩子磨砺出一颗坚强的心,学会与生活中的不如意和解,从容地面对风波和不平。
只有让孩子经历了该经历的苦,孩子才能脱胎换骨。为了孩子的未来,就放手让他去成长吧!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幼儿也在承受教育苦难
为了能让孩子进入公立幼儿园,百余家长前往昌平区工业幼儿园排队等候报名。然而家长们排了七八天队,幼儿园仍未发布招生简章。
这一幕何止发生在一家幼儿园。小儿今年正好也要上幼儿园,带他去报名时,便听说有家长凌晨2点就守在园门口。还有人说,小孩明年上幼儿园,现在就开始为此事操心。有家长因此感慨:如今上幼儿园比上大学还难。
为何如此?看上去是僧多粥少,公立幼儿园吸纳能力有限所致。其实,这也是教育体制弊端的一种体现。幼儿也在为教育不公付出代价,承受现行教育的苦难。
公立幼儿园人满为患,根本原因不在于公办学校有多好。比如,老师虐待幼儿的现象,私立学校有,公办学校也有。可为什么家长宁愿到公立幼儿园排队,而把私立幼儿园当作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这是因为,公办园能够获得更多教育资源,比私立幼儿园更具优势。私立幼儿园由于得不到财政和政策的同等对待,一开办往往就只能朝贵族园的方向发展,因而难以成为普遍享有的教育大餐。
从这个角度,更该说是家长们不得不选择公立园。例如,最近全国都在加强幼儿园安保措施,可人们发现大量人力物力都投向了公办园。在许多地方,私立幼儿园压根得不到政府的安全保护,除非自己掏钱购买。小儿正在读早教班,所在早教中心一扇大门常打开,可是又有什么办法?这就是“公私不同”的一种具体表现。
公办教育资源有限,有钱有势者又都往这扇门里钻,这也加剧了幼儿教育的不平等状况。正常来讲,公办教育应当面向普罗大众,有钱人选择私立(贵族)学校才对。但有钱人挤着享受公办教育的好处,没权没势的家长只能眼巴巴排队,为几个有限的名额。
更严酷的现实是,别看排了那么多天的队,也未必都能报上名;就算报上了名,也未必能顺利进入幼儿园。“内部直升”,加上从后门进来的小朋友,公办幼儿园要么根本不用面向社会招生,要么名额有限,排队也解决不了几个小孩。当然,这也没法苛责那些走后门的人,是大环境使然。本辖区的小孩都不一定上得了辖区内的公办园,其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所有这些问题,往深了说,都和现行教育体制密切相关。为今之计,就在于彻底打破公办、私立的藩篱,在财政和政策上对公私学校一视同仁,甚至应当大力扶持民办教育,这样才能逐渐缓解上幼儿园比上大学还难的困境。
育儿观念:让孩子适当吃点苦
育儿观念:让孩子适当吃点苦 最近在班级中发现了这样的一种情况,让宝贝去做某件事情,他首先得考虑考虑这件事做起来会不会很累,如果是的话,他会在第一时间给予答案:“老师,我不会做……”其实事实真的如此吗?也许只是孩子给自己找的一种借口而已!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在家里爸爸妈妈宠着,爷爷奶奶惯着,过着小公主、小皇帝般的生活,“溺爱式”的教育方式很常见,家长普遍关心该怎么做、做什么去尽量满足孩子的每个要求。的确,如他们这般年龄正应该是享受幸福的时刻,但是像这样长期以往,会让孩子的依赖日益增加,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也越来越弱,一旦离开父母,便无所适从。遇到困难退缩、逃避、放弃,甚至……。家长们适当的时候要让自己的孩子吃点苦,吃苦是对孩子的一种锻炼,经历苦难、险境、逆境的人,意志力更顽强,生命力也更旺盛。我们应该教会孩子面对困难,增强孩子的意志力和心理承受力。
你不让孩子吃苦,这个世界会让他更苦
在年老的时候,一切荣誉和金钱都是过眼云烟,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孩子教育中有一个东西是万万不可缺的。那就是吃苦教育。特别是家有男孩,这个更不能少。因为一个怕苦的男人注定是没有担当的,你不要怪他没有责任心,实在是他没有铁肩,用什么去担?
不能吃苦,终究是会让身边人吃苦,自己也苦。而且这样的影响是一生的。
01、看看我们村的两个老头,就会有这样的感触。
当你看着他们从你面前走过,就会感觉岁月匆匆,人生不过几个十年啊!
我们村这两个老头,一个是年轻时就不能吃苦,一切靠妻子去张罗的。
50岁的人还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在外边做事,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没做几下就玩去了,说太苦了。然后骑着车去外边寻牌友,钓鱼,胡吹海侃,整日不回家,村里也没有多少人待见他,他就去外村玩。
而老妻呢?天天在葡萄园里劳作,酷暑时节全身包裹着衣物帽子,在烈日下除草施肥,挣几十块的工钱。因为一个家庭一年的开支,人情往来也是一笔不少的开支。光靠种几块地肯定是不够的。
老妻收工回家后还要张罗饭菜,风吹日晒下的脸常常像裂开的老树皮,那双手更是又大又黑。
我们都觉得她苦,但是她好像没有感觉,她也许觉得自己就是这命吧。
还有一家人就不然,老头是天天做事,家里家外忙活,一家人过得滋润自在,走在外边也是腰杆子挺拔,受人尊敬。
吃苦不可怕,劳动让人有尊严。
02、很多人长大后成了一副自己都不喜欢的模样,都是成长的时候从根处坏掉了。
而家庭教育,特别是父母的观念是关键。
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一个家庭如果有好几个兄妹姐妹,假如上面有姐姐,最后一个是弟弟的话。这个弟弟大部分是吃不得苦,受不得累的。
因为从小有爹妈疼着,遇事有姐姐罩着。很多父母中年得子,愈发珍惜,视为掌上明珠。稍不留神,父母爱的天枰就朝着小的那个倾斜了。
我以前的一个同事,还常常被老父催着寄钱回去,给弟弟建房子娶媳妇呢。
很多的父母是不想让孩子吃一点苦的。自己省吃俭用惯着孩子,结果把自己的人生全部让孩子给绑住了。
有一个妈妈曾留言说,老公家里有一个弟弟就是被溺爱的,现在26岁了,从来不为别人着想,家里条件不好,公公婆婆都是农村种地的,过年都舍不得买点好吃的,但是他自己呢,苹果手机跟风买,还出国去玩,还找我们借两万块钱去整鼻子,好多这样的事情,之前觉得是他不懂事,后来才发现都是他爸妈惯的,而且我婆婆还说他从小就这样,要的东西没得到都不行的。所以我自己带孩子,不需要她的帮忙,我不想自己的孩子也变成那样。
每次看到这样的父母,我就感到心疼。是什么让他们甘愿成为一个寄体,养出寄生虫呢?
溺爱只会害了孩子。有妈妈会跟孩子说,你只要读好书就行,其他事你不要管。所以家务活不要孩子干,家里的大小事也不要孩子过问。很多孩子长很大了都不知道盐是多少钱一包,油是多少钱一桶。
记得有一则这样的新闻:一位妈妈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很快就有了工作。可是,他每每干不到一个月就辞职,总是抱怨工作任务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
03、两年了,儿子心安理得地赋闲在家,要么上网打打游戏,要么用妈妈不多的工资去社会上消遣时日。对于妈妈的指责,他振振有词地说:“如果你不能养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
这样的回答,让很多父母陷入了深思之中。因为我们很多的家庭,父辈努力打拼,积攒可观的家产,期盼孩子不要吃自己曾经吃过的苦,不想孩子像自己一样劳累。结果,就养出了白眼狼,养出了啃老族。
我们还会常常听老人说,省着点,因为你生了儿子就要考虑给他买房,在农村就要考虑给孩子盖房子娶媳妇。
我们老家那边,如果是因为家里没有房子让儿子娶不到老婆,大家指责的竟然是老子无能,而不是说儿子没用。
我觉得这个逻辑很混蛋。为什么儿子娶老婆一定要老子管呢?
你不让孩子吃苦,这个世界会让他很苦!
前段时候,一个多年没见的同学在微信群里借钱,说自己要做生意,结果本来热烈交谈的群,一下就鸦雀无声了。
这位同学是出了名的,因为他的好吃懒做。记得小时候读书的时候,他每天的起床的洗脸水是奶奶打好,然后由奶奶穿衣服,爷爷喂饭,上学的书包永远是爷爷背着。
读中学后更是这样,每次一堆臭袜子脏衣服塞一袋子,放假的时候就拿回去给奶奶洗。
最主要的是还爱借钱,读书的时候就几乎把所有的同学借一个遍。
没想到现在30多岁了,还是老样子,听说刚刚跟妻子离婚,家里的孩子判给了妻子。也没有一个正经的工作,天天就是瞎混,不想努力,就想通过借钱来发财。
结果混成了一个这样的光景。
其实这样的结果父母是要负责的,为什么当年让他在爷爷奶奶这样的溺爱中成长。
他就如同掉在一个蜜罐子里,不知道外边的天空是什么样的,更不知流汗和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所以,他当年的享受换来如今的吃苦。
不要看他无所谓的样子,表面风光的很,也许在某一个深夜,他也会对着镜子,看着自己日渐衰老的脸,狠狠地责骂自己,追忆童年的甜蜜,然后痛诉命运的不公吧。
04、从小被娇惯的孩子,何曾能想到,吃苦能让一个人变得强大。一个人只有经历了苦难这所学校的教育,才能获得实际有用的智慧。
告诉孩子,生活有甜,但是也有苦,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一定要有一个让孩子吃苦的意识,能不帮忙就不要帮忙,孩子流点汗,吃点苦是好的。
平时让孩子多做家务活,积极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一起去参加志愿者活动,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锻炼自己的手脚。
为人父母就要让孩子有一种不怕吃苦的精神,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劳动是光荣的,能够为一个人赢得尊严,通过努力奋斗,才能实现一个人的价值。
这些话说起来像口号,但是多年后,一个快30的子女还跟你伸手要钱去吃饭的时候,就会明白吃苦教育的重要。
所以,吃苦教育,要越早越好。
育儿观念:爱,要让孩子知道
育儿观念:爱,要让孩子知道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小朋友的节日,为了让孩子们能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节日,昨晚我让家长帮孩子们准备一个节目,让孩子们来展示一下自己。今天早上我刚来幼儿园就看见源源小朋友已经到了,他阿婆正在叮嘱他别忘了今天要表演的节目。而一旁的源源一边说知道了,一边说阿婆再见,似乎有好多的不放心,一边继续叮嘱着,一边离开了教室……一会儿小烨也由阿婆送来了:“呆会要举手,要好好表现,知道吗?”“别忘了用这个……哎呀,我们的快板怎么没带啊,别急,奶奶回去拿。”只见奶奶回去没多久,又气喘吁吁的来了,烨烨,奶奶帮你把快板拿来了,呆会要好好表演哦。”可是烨烨并不喜欢那快板,硬是要奶奶拿回去,而奶奶却拿着快板很坚持,看着这祖孙俩……我的心里惊起一阵阵的波澜,而这些似乎也曾在我身上发生过,当时的我就和现在的烨烨一样,不懂这就是爱,一种长辈对于我们无私的爱,最弥足珍贵的爱,而今我已经失去了这份沉甸甸的爱,我不想让我身边的孩子也想我一样因为儿时的不懂珍惜而现在后悔。于是我接过这一块不一样的快板:呀,这块快板真漂亮,烨烨,是你的吗?他点点头。谁买的?他小声的说,是奶奶。我故意拿反了快板,敲了起来……烨烨说:不对,郭老师,你拿反了。哦,是吗?我反问,疑惑的看着他。只见烨烨变的很有成就感的教起我来了,他阿婆看了也很满意的离开了。
家长真的很容易就会被我们的孩子满足,总觉得我们为孩子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担心的是不能把爱全给她们,却从不考虑孩子们是否知道了我们给予了他们多少爱,以至于不少孩子不知道感恩,只把家长当成索取的源泉,我沉思了……这样的问题能全怪孩子不听话吗……其实在我们爱孩子的同时,也该让看看我们对他们的爱,了解我们对他们的爱!
而作为我们教师也是一样的,我们可以乐施好善一点,给孩子多一点信心,给孩子多一些鼓励,给孩子多一份理解,给孩子多一次机会,相信我们定会“用心灵赢得心灵”——赢得孩子的心灵,赢得家长的心灵。
育儿观念:适当的让孩子吃点苦
育儿观念:适当的让孩子吃点苦
最近在班级中发现了这样的一种情况,让宝贝去做某件事情,他首先得考虑考虑这件事做起来会不会很累,如果是的话,他会在第一时间给予答案:“老师,我不会做...”其实事实真的如此吗?也许只是孩子给自己找的一种借口而已!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在家里爸爸妈妈宠着,爷爷奶奶惯着,过着小公主、小皇帝般的生活,“溺爱式”的教育方式很常见,家长普遍关心该怎么做、做什么去尽量满足孩子的每个要求。
的确,如他们这般年龄正应该是享受幸福的时刻,但是像这样长期以往,会让孩子的依赖日益增加,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也越来越弱,一旦离开父母,便无所适从。遇到困难退缩、逃避、放弃,甚至......。
家长们适当的时候要让自己的孩子吃点苦,吃苦是对孩子的一种锻炼,经历苦难、险境、逆境的人,意志力更顽强,生命力也更旺盛。我们应该教会孩子面对困难,增强孩子的意志力和心理承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