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 | 贴近自然,了解节气,这样的活动真有趣!
发布时间:2020-01-30 六一幼儿园有趣活动方案 有趣的幼儿故事 幼儿园有趣的教案活动一:学儿歌,画风筝
1.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习儿歌,并尝试自己创编儿歌。
纸风筝,天空飘,脑袋摇,尾巴翘;
白云没我跑的快,燕子没我飞的高。
风儿听了一松手,风筝落下挂树梢。
2.幼儿绘画设计风筝,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二:科学活动《认识荠菜》(WWW.JK251.COm 教师范文大全)
1.教师组织幼儿到校园里或者小区里,寻找荠菜。
2.给幼儿介绍荠菜的外形特征,并了解荠菜可以在泥土里、草地上、树丛中、小河边都可以生长,它们营养丰富。
3.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如何动手用小铲子挖荠菜。
活动三:师幼一起放风筝
1.教师提前发通知请幼儿带风筝,
2.教师组织户外活动,给幼儿讲解放风筝的方法、注意事项。
3.幼儿放风筝,教师巡回指导。(也可以比一比谁的风筝最快飞上天,谁的飞得高)
活动四:去菜地——捉虫子,扑蝴蝶
1.教师开展教育活动,带领幼儿了解春天里有哪些虫子、蝴蝶等,认识到季节的变化。
2.教师根据天气情况组织幼儿户外活动,寻找虫子,扑蝴蝶。
3.回班级后可以引导幼儿将好玩的事情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活动五:种子发芽实验
1.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幼儿思考
种子怎么发芽的呢?发芽的时候需要些什么呢?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发芽会更快呢?
2.师幼共同设计班级实验基地
3.师幼进行种植,开始种子发芽实验,并请幼儿定期观察记录。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活动方案阅读
立秋节气活动 | 这10个有趣的活动,带孩子了解时令的秘密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章《立秋》
2019年立秋节气为:8月8日
二十四节气
立秋
中 文 名:立秋
外 文 名:Beginning of Autumn
寓意:秋季开始,暑去凉来
时间:第十三节,每年8月7或8或9日
气候特点:秋老虎,之后天气逐渐凉爽
三 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风俗活动:晒秋节、秋忙会、贴秋膘
风俗食物:西瓜(啃秋)、四季豆、辣椒
养生:以养收为原则
宝典向您推荐的
节气活动
活动一:
一起来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其实,西瓜、土豆、玉米,凡是秋天地里生长的农作物,都能拿来啃一啃、咬一咬。即表现了对酷暑已去的欣喜,也寄托了秋收的喜悦。成人可以和孩子准备秋天的食物(西瓜、橘子、山芋等)一起啃秋,感受立秋节气的快乐。
活动二:
悬秤称人
清朝时,那时嘉兴的民间流行在这天以悬秤称小孩的体重,再将体重与立夏时的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叫“苦夏”。那时的人们认为,既然瘦了就需要“补”,也就是立秋时俗称的“贴秋膘”。成人可以在这天和孩子一起量体重,和立夏当天记录的体重进行对比。
活动三:
贴秋膘
民间有句俗语:立秋到,贴秋膘,冬去春来身体好。秋季,用味厚的食物补偿苦夏的亏空,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冬,俗称“贴秋膘”。孩子年龄较小,消化能力较成人弱一些,且现在还在夏季的状态中,不需要“大补”,成人可以在立秋这天带着孩子来一点较清淡滋补类的“贴秋膘”,如粥类、汤品等,让孩子通过美食了解节气的美好祈愿。
滋补南瓜粥
山药紫薯粥
雪梨南杏润肺汤
沙参玉竹瘦肉汤
活动四:
一起来摸秋
“啃秋”之外,还有“摸秋”一说。相传民间俗语,“八月半摸秋不算偷。”“摸秋”,有点儿真实版“偷菜”的意思。为了图个好彩头,丢了“秋”的人家从不叫骂,即便晚上“抓”到了“偷瓜贼”也多一笑而过。这一天晚上,无论男女,或独自行动或成群结伴,到别人家的田地里“摸”些新鲜农作物。在有些地方,大人会让小孩到别人家的田中摘取各种农作物。孩子“摸”来不同的蔬果,还代表着不同的寓意,而被“摸”的人家也代表着丰收。
现在没有这样的环境条件,而且这样也不是很“可爱”,成人可以换着一种方式让幼儿感受这个习俗,可以准备多种农作物,放在小箱子里或者放在篮子里用布盖上,让孩子摸一摸并猜一猜这是什么,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认识各种农作物,并体验丰收的喜悦。
关于“摸秋”起源的传说不少。其中一个颇为动人。元朝末年,淮河流域一支农民起义军纪严明,从不侵犯农名财产。一次,起义军在淮河流域露宿,深夜几位战士饥饿难忍,在菜谱中摘取一些瓜果充饥。主帅得知后想要严惩战士,却被百姓劝阻。为了给战士开脱,百姓编造了一个“八月半摸秋不为偷”的说法,无心插柳,这一习俗便被保留了下来。
活动五:
一起戴楸(qiu)叶
《东京梦华录》中提到:“立秋日,满街卖楸叶,妇女儿童辈,皆剪成花样戴之。”那时,人们会在立秋将楸叶剪成各种形状,或插于鬓角,或佩于胸前,据说这样做可保一秋平安。这时,成人可以根据以前的习俗带着孩子去体验、去感受,如可带着幼儿去户外寻找楸叶,并编织佩戴,明白这些时令植物寄托着人们对自然的感知感悟。
如在周边找不到楸叶,可以换种形式去探索。
都说一叶而知秋,但立秋时暑热仍旧未全退去,不一定梧桐树会落叶,但是夏日在这样的时节里,可以带着孩子去探索和认识不同植物的叶子,拓印小叶子、做叶子标本书签、画叶子笔记,都是不错的亲子游戏选择。
认识不同的叶子
(看一看无花果熟没熟,看一看叶子什么样)
(感受盛夏叶子的质感和温度)
叶子书签
拓印叶子
活动六:
一起制作晒秋食物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晒秋”的农俗也就在这份对丰收的期盼中慢慢形成,变为一道最亮丽的人文风景。秋天,农名们将自家种的农作物摘下,放入竹编盆中暴晒。红的辣椒、黄的玉米、绿的豆角……色彩缤纷的蔬果形成一幅农家丰收的喜庆画面,也是中国最鲜明的乡土符号之一。
成人带着孩子了解晒秋的由来和意义,并一起进行晒秋的艺术活动,如准备超轻黏土、软陶等材料,一起捏出各种蔬菜水果等等,放在小编盆里,孩子们在这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创作了美工作品,一举两得。
活动七:
一起玩丰收游戏
立秋节气时,各地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秋忙会,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现在我们很少看到这样的活动,孩子们也没有办法参与到其中,那么我们成人可以根据这个活动的形式进行关于庆丰收的游戏;
如:(1)抢收玉米战:两队相同人数对面坐,两人中间放一个玉米,教师带幼儿说唱儿歌,当一首儿歌结束时或制定的词语时,两人同时抢拿眼前的玉米,先得者胜利。
(2)丰收大接力:幼儿分为人数相等的两队,双腿分开弯腰,当听到指令时开始往后一个接着一个递玉米,教师示意时间结束后,清点各队玉米的数量,多队获胜。
(3)将幼儿分为人数相等的各小组,并分发一定数量的玉米(根据幼儿能力而定),先剥完的小组获胜。
活动八:
一起捉泥鳅
同一个节气但是不同地区都会有不同的习俗,无锡人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就是立秋这天会见立鳅。如果秋季有大风大雨,立秋这天稻田里的泥鳅就会在水里立直。所以每到立秋,老无锡人都会抓一条泥鳅放在水里,预测这个秋天会不会有大风大雨。成人可以带着孩子走到户外中,去公园、池塘里找一找泥鳅,也可以和孩子自制一本《找蚯蚓记》,增添节气的趣味。
活动九:
立秋吃饺子
“民以食为天”,因此在饮食文化鼎盛的中国,很多风俗都与吃相关,而立秋在节气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立秋一般是吃饺子或者包子,习惯叫“抢秋膘”。我抢你碗里的一个饺子,秋天就能体格健壮,补上夏天流掉的油水。关于吃饺子这件事情,我们现在还有好玩的说法:当你过节不知道吃什么时,吃饺子准没错,那在立秋这天带着孩子一起包饺子,煮饺子、吃(抢)饺子吧,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让孩子体验自己劳动的果实,感受节气的意义。
活动十:学习关于立秋的诗词
《立秋》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立秋》
唐·刘言史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立秋》
宋·方岳
秋日寻诗独自行,藕花香冷水风情。
一凉转觉诗难做,付与梧桐夜雨声。
《立秋夕有怀梦得》
唐·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
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
是夕凉飚起,闲境入幽情。
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
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
所思渺千里,云外长洲城。
《立秋日登乐游园》
唐·白居易
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节气不仅是一种生产生活的工具,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符号,更与我们身心的感觉相关,遵循时令变化的规律,在这过程中慢慢找到与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节奏,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生活教育。
以上活动均是悉心设计编辑的活动,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动思路,欢迎您在留言区分享,和我们一起把中国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结语》
秋分节气活动 | 这9个有趣的节气活动,给你带来秋日的小确幸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章《秋分》
2019年秋分节气为:9月23日
二十四节气
秋分
中 文 名:秋分
外 文 名:autumnal equinox
寓意:表示秋季中间,昼夜等长
时间:第十五节,每年9月22或23或24日
气候特点: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气温逐日下降
三 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风俗活动:祭月
风俗食物:竖蛋、吃秋菜、送秋牛、秋祭月
养生:阴平阳秘、收敛闭藏
宝典向您推荐的
节气活动
活动一:
一起采食秋菜
很多地方有个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采摘秋菜,并让孩子参与到清洗、烹饪的过程中,感受食物的美好,体验自己劳动果实的幸福。
和苋菜比比身高。
尝试自己清洗苋菜。
准备好厨具,和孩子们一起烹饪美食。
一起观察一下,煮过的苋菜水是什么颜色的。
最后就是开心的品尝环节啦。
活动二:
一起送秋牛
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 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制作一幅秋牛图,感受习俗的趣味。
材料准备白纸、彩笔、剪刀、彩纸、胶棒即可,能力强的孩子可以自己画牛,能力较弱的孩子可由教师提前画好轮廓,再涂色剪下来就可以啦~
将剪画完成的牛贴在背景纸上,再剪一些小花小草进行装饰即可。
可以带着孩子将画送给农民伯伯,大声的告诉农民伯伯, 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
活动三:
一起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品尝汤圆,然后取几个汤圆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农田地里,了解古时的智慧和美好祈愿。
活动四:
秋分趣味“五禽戏”
秋分是进行体育锻炼的好时机,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玩五禽戏,据说五禽是由东汉名医华佗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创编的,一人模仿,一人猜,感受秋日好天气的亲子时光。
活动五:
手工里的处暑
秋分时节,天高气爽,丰收在望,此时也是人们放风筝的大好时节,特别是孩子们最是喜欢。因此在很多地方都有在秋分日这一天放风筝的习俗,甚至还会举办放风筝比赛,大大小小的各种风筝在天空中飞舞,庆祝丰收的节日气氛非常浓郁。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亲手制作风筝、放风筝,感受秋日的快乐。
活动六:
一起来一顿螃蟹大餐
秋日,蟹正肥,秋分时吃顿螃蟹大餐,小确幸不过如此。成人可以带着孩子到超市、菜市场去观察、买螃蟹,并参与到螃蟹烹饪的过程中,最后品尝秋日宴。
和老板了解公母螃蟹的不同,以及分辨的技巧。
活动七:
秋分到,蛋儿俏
“秋分到,蛋儿俏”,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在古老的传说中,秋分、春分时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据史料记载,秋分立蛋的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国,以庆祝秋天的来临。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玩立蛋的游戏,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秋分节气的趣味习俗。
活动八:
记温度,感时节
秋分后,秋意越来越浓,天黑得越来越早,气温逐渐下降,成人可以带着孩子记录秋分节气的温度变化,可以和以前的温度记录进行对比,了解季节的转移与变化特点。
活动九:学习关于秋分的诗词
《晚晴》
唐·杜甫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
唐·元稹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
云散飘飖影,雷收振怒声。
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
《晚晴》
唐·杜甫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八月十五日秋分是日又社》
宋·刘攽
秋分当月半,望魄复宵中。
难得良辰并,仍将吉戊同。
高楼连卜夜,浊酒任治聋。
注想乘槎客,何如击壤翁。
《客中秋夜》
明·孙作
故园应露白,凉夜又秋分。
月皎空山静,天清一雁闻。
感时愁独在,排闷酒初醺。
豆子南山熟,何年得自耘。
《秋分》
郑孝胥
碧云翻墨坠秋光,残暑长廊一雨凉。
松竹欲成楼渐隐,阴晴数变桂初香。
随波籍湜应俱叛,易暴夷齐故不亡。
岁岁登高须强起,霜风好为作重阳。
节气不仅是一种生产生活的工具,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符号,更与我们身心的感觉相关,遵循时令变化的规律,在这过程中慢慢找到与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节奏,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生活教育。
以上活动均是悉心设计编辑的活动,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动思路,欢迎您在留言区分享,和我们一起把中国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结语》
妇女节 | 这4个小活动,带孩子们了解真正的妇女节
妇女节即将到来,我们可能已经开始准备各样的亲子活动、节日手工了,好像这就是个祝福、感恩妈妈、奶奶们的日子……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或许我们应该带着孩子们回顾历史上为了平等而不懈努力的她们,让孩子们了解真正的妇女节的意义。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女性是一个温柔又坚韧的群体,她们也为社会中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1
教师开展谈话活动
tan hua huo dong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
(1)你认为男孩、女孩外貌上有哪些区别?
(2)你认为男孩喜欢做什么?你认为女孩喜欢做什么?
(3)你喜欢和男孩还是女孩玩?为什么?
(4)如果可以选择,你是想有弟弟还是妹妹?
……
教师小结引导幼儿理解没有某种性别才可以做的事情,谁都权利去尝试。
2
绘本读物、故事传记
gu shi zhuan ji
教师带着幼儿阅读图书、或者播放影片等方式讲述杰出女性的事迹,让孩子们了解中国或者国外近代伟大女性,让孩子们知道不论男女都可以成为很厉害的人,都可以创造价值。
邓颖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林徽因: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何香凝:女权运动的先驱之一,民革主要创始人
屠呦呦:首位中国女科学家获诺贝尔医学奖
杨扬:国家短道速滑队运动员(实现中国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
王安忆: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王争:中国首位环球飞行的女飞行员
……
3
家长助教进班
jia zhang zhu jiao jin ban
教师可以展开活动,请幼儿了解身边人(妈妈、奶奶、阿姨等)的职业和工作等,推荐出认为独立、勇敢的女性,与大家分享她的事情,教师再邀请其进班,给幼儿介绍自己的职业、工作内容、面对的困难以及怎样克服的;
也可以由教师在班级里征集不同职业的妈妈、奶奶们进班,向孩子么介绍自己,让他们了解不论什么职业,只要自己喜欢都可选择,并可以做的很棒!(如园林规划师、警察、交警、消防员、医生、出租车、公交车司机、体育教师等等)
警察
园林规划师
交警
4
男女友谊PK
nan nv you yi pk
通过一系列关于安静类、运动类、益智类等比赛游戏,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可以做好自己的事情,每一件事情做的程度只取决于个人的能力,无关于性别。
(1)生活自理大比拼
教师可以设定生活自理比拼的内容,如穿脱衣服、叠衣服、系鞋带、叠被子、用筷子夹豆子等。
在游戏结束评出胜者后,教师可以请TA说一说,自己在比赛时怎么想的、用怎么办法获胜的。
(2)体力大比拼
教师需根据班级幼儿具体情况而选择相应的运动项目,并在游戏开始前强调规则、安全注意事项,以及赛前热身活动。
男女分组游戏可选择:50折返短跑、男女分组接力跑、拍球、跳绳、滚铁环等。
(3)才艺大比拼
教师可以选择画画、跳舞、唱歌等内容,可以是日常教育活动中的内容,也可以让孩子在家自己准备,如作品类的内容可以展示到作品栏,由大家投票评选,才艺类则由表演完进行投票。
这只是一部分供老师们参考的活动,由此延伸可开展的内容相信还有很多,教师们可以举一反三,将妇女节活动进行的更有深度,更有意义。让它不仅仅是一朵花、一句祝福这么简单,可以让孩子们在这过程中了解妇女节的意义,以及我们每个人在做任何事情、选择任何东西时,不关性别,只因自己喜欢。
最后,祝你女神节快乐,脚踏实地,也仰望星空。
大雪节气活动 | 这9个有趣的节气活动,带你品鉴冬的诗意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章《大雪》
2019年大雪节气为:12月7日
二十四节气
大雪
中 文 名:大雪
外 文 名:Major Snow
寓意:天气变冷可能性更大,雪量增大
时间:第十五节,每年12月6或7或8日
气候特点:气温将显著下降,天气寒冷
三 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风俗活动:观赏封河、腌制“咸货”
风俗食物:红枣糕
养生:防寒保暖
宝典向您推荐的
节气活动
活动一:
一起寻找冬天的秘密
冬天的变化不仅仅是天气越来越来冷,我们身边很多事物都有了变化,成人可以带着孩子走到户外,一起看看冬天的有哪些显著的变化,如掉落的叶子都去了哪里?为什么小树套上了黑色的袋子?可以把这些问题收集起来,一起找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什么,让孩子在实践中了解季节中的变化。
活动二:
一起画冬
冬天来临时,除了带着孩子去感受,还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创作,用特别的方式留下对冬天的记忆,表达自己的热爱。
1.《雪人图》 材料准备:黑卡纸、各种形状(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胶棒、黑笔、油画棒、白色颜料、画笔
教师带着幼儿观看有关于雪人的图片或者视频,如果有条件可以带着孩子到户外玩雪堆雪人,让孩子在了解的基础上创作雪人图。
教师分发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幼儿进行布局粘贴。
用黑笔、油画棒装饰小雪人的细节。
再用白色颜料点画雪花完善背景。
漂亮的小雪人图就完成啦!
2.《可爱的小雪人》 材料准备:各色硬卡纸、各色超轻黏土
教师带着孩子观察雪人的造型,让幼儿了解雪人的组成。
教师分发材料,讲解超轻黏土使用的方法,幼儿操作。
最后可以用白色超轻黏土团成小球做雪花装饰。
3.《雪花》 材料准备:棉签、胶棒(双面胶)、白色油画棒、蓝色卡纸、剪刀
出示雪花的图片,让幼儿了解雪花的构成,并用白色油画棒在蓝色卡纸上画出来。
用胶棒(双面胶)将棉签全部粘贴上,并按照边缘线剪下来即可。
4.《雪娃娃》 材料准备:黑白红超轻黏土
让幼儿了解雪人的组成,并用白色的超轻黏土团成一大一小的圆球做脑袋和身体,黑色超轻黏土做扣子、眼睛等小细节,红色超轻黏土做成围巾和帽子,最后
活动三:
一起做一场小实验
玩雪无疑是冬天里小朋友们最期盼的事情之一,除了等待雪精灵的到来,成人还可以带着孩子做一场雪的小实验,了解其中的科学小知识。
实验材料:色素、透明塑料杯、清水、取样勺、吸水树脂
科学小实验《人造雪》:采用吸水树脂,可以吸收相当本身体积100倍以上的水分。它能把水变成一种白色蓬松的物质,看起来像真雪一样。
实验步骤:(1)透明塑料杯中装入30毫升清水,滴入自己喜欢的色素颜色。
(2)色素水中加入吸水树脂。
(3)数5个数,彩色的雪就完成啦。
科学解密:所谓的人造雪就是利用吸水树脂高分子材料,吸水树脂具有吸收比自身重几百到几千倍的高吸水功能。吸水树脂把水吸进去之后就会膨胀而成为水凝胶,也就是我们所做出来的人造雪。
活动四:
一起做一杯冬饮
冬天天气寒冷干燥,不论是大人还是小朋友都需要滋润一点,成人可以带着孩子在冷冷的冬日做一份祛热滋润的的饮品,温暖这个冬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体验了自己制作的趣味,又品尝了冬天的味道。
材料准备:橘子、甘蔗
幼儿帮助剥橘子,整理食材。
再将橘子、成人准备好的甘蔗分别榨汁就可以啦~
甜甜的“雪梨盅”: 冬天来一杯驱寒、清肺、温补的“雪梨盅”简直不要太幸福!
材料准备:雪梨、红枣、冰糖、银耳;幼儿可以负责清洗梨子,泡发银耳等步骤,成人可以帮助幼儿将梨子挖成小盅的样子,再放入相应的食材上锅蒸即可。
在成人的指导下尝试将雪梨挖出内芯。
将红枣进行清洗去核。
将泡发好的木耳撕成小块。
将准备的好的雪梨盅放在蒸锅上蒸熟即可。
活动五:
一起做一道甜点
大雪天气寒冷,气温显著下降,这时候来一份“红枣姜糖糕”,可以祛除寒气,防治感冒,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成人可以带着幼儿一起做一道甜点,不仅能强身健体,还可以让孩子品尝自己的劳动之甜。
材料很简单,就是常见的红糖、芝麻、鸡蛋、红枣、姜丝、面粉、泡打粉、花生。
让孩子参与到制作的过程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打鸡蛋、捣红糖、捶芝麻、打蛋、切红枣,放上姜丝,就可以上锅蒸成枣泥糕啦!
活动六:
腌一罐菜,品尝冬天的味道
自古以来,为了能在寒冷的冬天里也能有丰富的食物,古代的中国人就发明了腌菜(肉)的技术。我们素有“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俗语,成人可以在小雪节气来临前,带着孩子了解俗语背后的故事和意义,给孩子讲讲腌菜的来历,以及如何制作,让孩子一起试试。
材料准备白萝卜、胡萝卜、姜、盐、白糖、花椒、大料等。
切白萝卜、胡萝卜和姜,用白糖、盐、花椒、大料等材料就可以腌制成一罐罐清莹透彻的腌菜了。
活动七:
跟着民俗大雪腌个肉
关于大雪节气有句俗语,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以迎接新年的道到来,是一项极具生活气息的民俗活动,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体验腌肉的过程,了解腌肉的制作过程,感受古时人们的生活仪式。
将大盐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锅炒熟,待炒过的花椒盐凉透后,涂抹在鱼、肉和光禽内外,反复揉搓。
直到肉色由鲜转暗,表面有液体渗出时,再把肉连剩下的盐放进缸内,用石头压住。
由成人封好口放在阴凉背光的地方,半月后取出,等到了时间和孩子一起开罐,观察一下腌制的情况,如果好了可以和孩子一起烹饪品尝啦~
活动八:
知三候,感时令
大雪节气有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成人可以给幼儿讲解三候的意义,或是一起走进自然寻找这些节气变化,以及其代表的物候现象背后的含义,让孩子们了解这不仅仅是岁月时令的符号记号,更是人类共生的历史,是文化的结晶。
活动九:学习关于大雪的诗词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对雪》
唐·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宋·向子諲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
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大雪》
宋·赵蕃
长年南雪不到地,瘴疠惨毒愁北人。
今年初见腊前白,宠光并与梅花新。
客居破屋愁欲裂,病目不嫌熏湿薪。
鹑衣百结不蔽膝,恋恋谁怜范叔贫。
《大雪歌》
宋·陆游
长安城中三日雪,潼关道上行人绝。
黄河铁牛僵不动,承露金盘冻将折。
虯须豪客狐白裘,夜来醉眠宝钗楼。
五更未醒已上马,冲雪却作南山游。
千年老虎猎不得,一箭横穿雪皆赤。
拏空争死作雷吼,震动山林裂崖石。
曳归拥路千人观,髑髅作枕皮蒙鞍。
人间壮士有如此,胡不来归汉天子。
《大雪》
宋·陆游
海天黯黯万重云,欲到前村路不分。
烈风吹雪深一丈,大布缝衫重七斤。
《大雪独留尉氏》
宋·苏轼
古驿无人雪满庭,有客冒雪来自北。
纷纷笠上已盈寸,下马登堂面苍黑。
苦寒有酒不能饮,见之何必问相识。
我酌徐徐不满觥,看客倒尽不留湿。
千门昼闭行路绝,相与笑语不知夕。
醉中不复问姓名,上马忽去横短策。
节气不仅是一种生产生活的工具,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符号,更与我们身心的感觉相关,遵循时令变化的规律,在这过程中慢慢找到与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节奏,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生活教育。
以上活动均是悉心设计编辑的活动,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动思路,欢迎您在留言区分享,和我们一起把中国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结语》
寒露节气活动 | 这8个有趣的节气活动,带你走进寒露的美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章《寒露》
2019年寒露节气为:10月8日
二十四节气
寒露
中 文 名:寒露
外 文 名:Cold Dew
寓意:气温比白露时更低
时间:第十六节,每年10月7或8或9日
气候特点:气温下降,露水更凉
三 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风俗活动:赏菊、登高
风俗食物:竖蛋、吃秋菜、送秋牛、秋祭月
养生:润肺生津、健脾益胃
宝典向您推荐的
节气活动
活动一:
一起去寻秋
秋日褪尽了酷暑气息,天地呈现一派崭新的光景,有了很多物候的变化,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们走到户外中,去寻找秋天的印记,如郊外看到很多鸟在往南飞”、梧桐树的叶子都慢慢变黄了等等,还可以让孩子将看到的景象画出来,用画笔记录秋的美好,感受自然的变化与美妙。
活动二:
一起赏菊绘菊
自汉魏以来,秋天有赏菊的风俗。至唐宋时,菊之名种培植繁多,盛况逾越前代,成为当时城市居民的一大活动。成人可以带着孩子开展一系列的菊活动,如赏菊、画菊。
成人可以带着孩子去公园或者有菊展的地方去看菊,让孩子了解菊花不同的种类,背后的文化含义等。
材料准备彩色卡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教师出示实物或者图片,请幼儿观察菊花的特征,了解绘画的内容。小龄段的孩子可以撕出菊花的花瓣,中大龄段的孩子可以用剪刀进行。
教师提前将菊花打印出来,让幼儿进行涂色(小班油画棒、中大班水彩笔),再剪下来粘贴在提前准备好的彩纸上,装饰上背景就完工啦~
有心的老师可以将幼儿的作品做成展板进行展示。
活动三:
一起记录秋凉
随着寒露时节的到来,我们明显感受到了浓浓的凉意,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关注天气,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绘制气温折线图,让孩子了解季节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相对应的自然变化。
活动四:
一起挖红薯
秋日不仅有好天气,还有大丰收,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挖红薯,感受秋收的喜悦,回家后一起烤红薯、蒸红薯米饭、红薯饼都是不错的选择,可以让孩子体验到劳动快乐,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果实。
活动五:
一起种植
寒露前后种植正当时,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种植,一起查阅资料,了解气候特点、适合种植的植物等,体验节气、农事,与生活的关系。
可种植的有:菠菜、小萝卜、小白菜、大蒜等。
活动六:
一起折枫叶折纸
秋日是叶子的狂欢,是叶子变黄的季节,可是有一种树叶会变红,它就是枫叶。成人可以带着孩子走到户外中观察枫叶,并一起玩折纸枫叶的手工游戏。
材料准备各色的彩纸,胶棒即可,将彩纸裁成大小统一的长方形,将四角向内折叠,拼接在一起,粘贴在背景纸上即可。
活动七:
知三候,感时节
寒露节气有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成人可以给幼儿讲解三候的意义,或是一起走进自然寻找这些节气变化,以及其代表的物候现象背后的含义,让孩子们了解这不仅仅是岁月时令的符号记号,更是人类共生的历史,是文化的结晶。
一候鸿鴈来宾。鴈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通书》作来滨。滨,水际也,亦通。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雀,小鸟也,其类不一,此为黄雀。大水,海也,《国语》云:雀入大海为蛤。盖寒风严肃,多入于海。变之为蛤,此飞物化为潜物也。蛤,蚌属,此小者也。
三候菊有黄华。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
活动八:学习关于寒露的诗词
《池上》
唐·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巽公院五咏·芙蓉亭》
唐·柳宗元
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
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
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
尝闻色空喻,造物谁为工。
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钟。
《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唐·王安石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
逆知後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
《客中秋夜》
明·孙作
故园应露白,凉夜又秋分。
月皎空山静,天清一雁闻。
感时愁独在,排闷酒初醺。
豆子南山熟,何年得自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节气不仅是一种生产生活的工具,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符号,更与我们身心的感觉相关,遵循时令变化的规律,在这过程中慢慢找到与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节奏,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生活教育。
以上活动均是悉心设计编辑的活动,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动思路,欢迎您在留言区分享,和我们一起把中国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结语》
小雪节气活动 | 这8个有趣的节气活动,带你领略寒冬的色彩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章《小雪》
2019年小雪节气为:11月22日
二十四节气
小雪
中 文 名:小雪
外 文 名:Light Snow
寓意:初降小雪,气温骤降
时间:第二十节,每年11月21或22或23日
气候特点:冷空气南下,气温下降
三 候:虹藏不见;天气上升;闭塞成冬
风俗活动:贮藏蔬菜、腌制腊肉、晒鱼干
风俗食物:糍粑、刨汤
养生:合理饮食、温补益肾
宝典向您推荐的
节气活动
活动一:
大家一起做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小雪节气都有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成人可以带孩子在小雪这天体验亲手做糍粑的过程,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
如果没有打糍粑的工具,可以让孩子直接用筷子在盆里进行搅拌;至于糍粑的做法找度娘问一问就可以啦。
活动二:
剪雪花,迎初雪
雪花,一种美丽的结晶体,在小雪节气到来之际,成人可以带着孩子通过剪纸及冰棒棍制作等形式一起制作雪花,然后贴在窗户上,或做成吊饰装饰家里或教室,来迎接今年的第一场雪。
对于小班的孩子,建议老师找一些简单的雪花图案,将纸事先折好,然后将要剪下的部分涂上阴影,最后让孩子们将涂黑部分剪下即可。
中大班的孩子可根据想象利用不同的方法剪出不同形状的雪花,还可以给雪花涂上漂亮的颜色。
活动三:
有趣的科学实验——人造“初雪”
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所以在小雪这一天不一定会降雪;但成人可以带孩子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在这一天亲手制造“初雪”。不仅让孩子提前感受了“下雪”的快乐,还可以丰富孩子的科学知识。
实验时一定要提醒孩子:任何实验材料都不可以放入嘴里,也不能去摸眼睛,确保自己的安全!
首先准备两个量杯(可以用纸杯代替),在两个纸杯里分别加入清水和聚丙烯酸钠。
用滴管将清水一点点滴到装有聚丙烯酸钠的量杯(纸杯)里,观察其变化。
活动四:
留住彩虹
一候虹藏不见,“虹”为彩虹,也可以理解为下雨的意思。也就是说进入小雪节气,降水的形式逐渐从雨变为雪了,天上不再下雨,自然也就没有了彩虹。
在“小雪”这一天,成人可以带领孩子通过科学或手工的方式留住彩虹。
将镜子放在水里,对着阳光进行折射,调整角度就可以看到一道绚烂的彩虹了。
可以利用彩纸的七种不同颜色剪出彩虹的形状,按顺序贴在另一种颜色的卡纸上。这是最简单的方法。
也可以利用毛根的七种颜色将彩虹留在纸盘上。
将纸盘剪成两半,只取其中一半。然后围绕中心按放射式线条将纸盘剪开(注意边缘及中间不要剪断,大一点的孩子教他们自己剪,小一点的孩子老师可以事先剪好);然后取一根彩色毛根,从纸盘的一边开始按“上-下-上”的方向开始编织,直至编完彩虹的颜色,注意剪掉边缘多出的部分;最后用胶水将棉球固定在角落一侧代表云多即可。
活动五:
童话剧讲述动物冬眠的故事
小雪节气意味着寒冬的正式到来,也意味一些小动物已经贮藏好食物开始冬眠了。
以童话剧的形式向孩子讲述冬天到来后,一些小动物们冬眠的故事。小绵羊叫它的小伙伴:松鼠、小兔子、小熊出来玩,但是没有人理睬他,后来遇到了老牛牛爷爷才知道,原来这些小动物们要睡一整个冬天,等春天到来时才会醒来。
老师可以给孩子讲述故事,并制作道具,让孩子选择角色进行扮演,了解“动物冬眠”这一冬季现象。
活动六:
感受气温的变化
“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
进入小雪时节,气温逐步下降,天气逐渐寒冷,一些北方地区的气温甚至直降零下。成人与孩子一起观看天气预报,了解不同区域的温差,以及记录自己生活地域的节气时间段的每日温度,和之前节气的记录册对比,感受着节气交替的变化。
活动七:
冷冷冬日送温暖
小雪节气来临,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在寒冷的天气里小朋友们可以坐在温暖的教室里学习知识,但是还有好多叔叔阿姨在冷风中奔波,保卫我们的安全、为我们服务。
老师可以在“小雪”这一天引导孩子们为在户外辛勤工作的叔叔阿姨制作爱心贺卡,并组织孩子们将自己小小的心意送出。
活动八:
学习有关小雪的诗词
《小雪》
唐·李咸用
散漫阴风里,天涯不可收。
压松犹未得,扑石暂能留。
阁静萦吟思,途长拂旅愁。
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小雪》
宋·释善珍
云暗初成霰点微,旋闻蔌蔌洒窗扉。
最愁南北犬惊吠,兼恐北风鸿退飞。
梦锦尚堪裁好句,鬓丝那可织寒衣。
拥炉睡思难撑拄,起唤梅花为解围。
《小雪》
唐·无可
片片互玲珑,飞扬玉漏终。
乍微全满地,渐密更无风。
集物圆方别,连云远近同。
作膏凝瘠土,呈瑞下深宫。
气射重衣透,花窥小隙通。
飘秦增旧岭,发汉揽长空。
迥冒巢松鹤,孤鸣穴岛虫。
过三知腊尽,盈尺贺年丰。
委积休闻竹,稀疏渐见鸿。
盖沙资澶漫,洒海助冲融。
草木潜加润,山河更益雄。
因知天地力,覆育有全功。
《初寒》
宋·陆游
久雨重阳後,清寒小雪前。
拾薪椎髻仆,卖菜掘头船。
薄米全家粥,空床故物毡。
身犹付一歃,名字更须传?
《夜泊荆溪》
唐·陈羽
小雪已晴芦叶暗,长波乍急鹤声嘶。
孤舟一夜宿流水,眼看山头月落溪。
《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唐·徐铉
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
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
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
《小雪日戏题绝句》
唐·张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
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
节气不仅是一种生产生活的工具,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符号,更与我们身心的感觉相关,遵循时令变化的规律,在这过程中慢慢找到与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节奏,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生活教育。
以上活动均是悉心设计编辑的活动,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动思路,欢迎您在留言区分享,和我们一起把中国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