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空间智能的发展与培养

发布时间:2022-02-21 小孩的兴趣培养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的心得

一、什么是空间智能?

什么是空间智能?有没有单独的视觉或空间想象的能力存在?回答是肯定的。近百年来,心理学家对空间智能的研究与探索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04?1938):肯定空间因素存在于智力中,并将其定义为:一种在空间或视觉表象方面的才能。包括:能从不同角度辨认出对象的能力;能想象外形运动及其各部分之间转换的能力;对空间关系的思考能力。

第二阶段(1938?1961):确定空间因素相互不同的程度。认为至少有三种独立的空间智能因素:一是精确地觉察空间模式并作相互比较的能力;二是定向,即不被空间模式以不同方式呈现而糊涂的能力;三是想象,即理解表象在三维空间中运动或操作想象中物体的能力。

第三阶段(1961?现在):确定空间智能在其他能力的复杂的相互关系中的地位,认为空间智能的核心是准确地觉知视觉世界的能力,是能够再造视觉经验(即使物体不在眼前)的能力。

二、幼儿空间智能的发展

婴儿最初能在空间移动??蹒跚学步时,能在脑中形成静态的大脑表象;学龄期,能活跃地在空间领域中从事对表象和对象的操作,使静态表象变为动态表象,但空间智能仍局限在具体的情景和对象方面;直到青春期,才能处理抽象空间概念,能把图像表征世界与命题陈述及推理相联系,能理解几何学。因此,儿童的空间智能有一个从静态空间感知到获得动态概念空间的发展过程。

三、幼儿空间智能的识别与培养

空间智能不是幻想,而是一种能力,是人的思维的一部分。幼儿的空间智能具有以下特点:

1、图像思维,可清楚地说出视觉表象。WWw.yjS21.Com

2、能轻松看地图及其他图表。

3、喜欢画画、泥工等艺术。

4、喜欢拼图、下棋、走迷宫及类似的游戏。

5、喜欢想象,并创造出内心的表象。

6、喜欢看幻灯、电影或其他视觉上的表演。

7、有好的色彩感觉,经常用图像来记忆。

根据空间发展规律,早期培养空间智能必须按规律进行。

1、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去感受、体验行走的路线和认明标志物,如熟悉幼儿园路线,公共汽车线路图、公园导游图等,发展空间定位能力。

2、通过画画,发展其空间能力;提供橡皮泥等让孩子塑造立体物体;提供各类积木,让孩子在搭建中形成对前后、上下、远近等有关空间智能的概念。

3、提供各类几何、二维、三维图形,让孩子在自由拼搭中,发展空间智能。

4、变动画里的物体,造成不同的景象,让孩子观察。

5、进行戏剧性游戏,模拟表演,发展透视能力。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开发孩子的“空间智能”


任何人都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三维空间之中,但是我们却对自己拥有的空间智能知之甚少。事实上,空间智能是人们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更是艺术、科学、数学乃至文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

一、什么是空间智能?

什么是空间智能?有没有单独的视觉或空间想象的能力存在?回答是肯定的。近百年来,心理学家对空间智能的研究与探索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04-1938):肯定空间因素存在于智力中,并将其定义为:一种在空间或视觉表象方面的才能。包括:能从不同角度辨认出对象的能力;能想象外形运动及其各部分之间转换的能力;对空间关系的思考能力。

第二阶段(1938-1961):确定空间因素相互不同的程度。认为至少有三种独立的空间智能因素:一是精确地觉察空间模式并作相互比较的能力;二是定向,即不被空间模式以不同方式呈现而糊涂的能力;三是想象,即理解表象在三维空间中运动或操作想象中物体的能力。

第三阶段(1961-现在):确定空间智能在其他能力的复杂的相互关系中的地位,认为空间智能的核心是准确地觉知视觉世界的能力,是能够再造视觉经验(即使物体不在眼前)的能力。

二、幼儿空间智能的发展

婴儿最初能在空间移动,蹒跚学步时,能在脑中形成静态的大脑表象;学龄期,能活跃地在空间领域中从事对表象和对象的操作,使静态表象变为动态表象,但空间智能仍局限在具体的情景和对象方面;直到青春期,才能处理抽象空间概念,能把图像表征世界与命题陈述及推理相联系,能理解几何学。因此,儿童的空间智能有一个从静态空间感知到获得动态概念空间的发展过程。

三、幼儿空间智能的识别与培养

空间智能不是幻想,而是一种能力,是人的思维的一部分。幼儿的空间智能具有以下特点:

1、图像思维,可清楚地说出视觉表象。

2、能轻松看地图及其他图表。

3、喜欢画画、泥工等艺术。

4、喜欢拼图、下棋、走迷宫及类似的游戏。

5、喜欢想象,并创造出内心的表象。

6、喜欢看幻灯、电影或其他视觉上的表演。

7、有好的色彩感觉,经常用图像来记忆。

根据空间发展规律,早期培养空间智能必须按规律进行。

1、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去感受、体验行走的路线和认明标志物,如熟悉幼儿园路线,公共汽车线路图、公园导游图等,发展空间定位能力。

2、通过画画,发展其空间能力;提供橡皮泥等让孩子塑造立体物体;提供各类积木,让孩子在搭建中形成对前后、上下、远近等有关空间智能的概念。

3、提供各类几何、二维、三维图形,让孩子在自由拼搭中,发展空间智能。

4、变动画里的物体,造成不同的景象,让孩子观察。

5、进行戏剧性游戏,模拟表演,发展透视能力。

培养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的方法


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够用积木堆出各种城堡、汽车,而有的孩子却只能摞高高,这点除了年龄差异外,这和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密切相关。空间思维能力对于日常的生活、工作至关重要,就拿问路来说,如果对于空间思维能力较差的人来说,对方告诉你「前方向左走 200 米,右转后见十字路口再左转前行 300 米,右手边即是」,你可能会有些晕菜。今天就来聊聊如何培养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

什么是空间思维能力

空间思维是我们将形状在想象中形成思维图像时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我们用来想象事物不同视觉视角的思维模式。

怎么帮助孩子发展空间能力?

一、可以让孩子通过结构化的积木游戏来提高孩子自己的空间思维能力。(三维的积木、二维的七巧板等玩具都可以达到锻炼的效果)

二、可以让孩子接触丰富的空间词汇,让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首先,空间思维和空间词汇之间有明确的联系。在一项研究中,知道更多空间词语(如中间、上面、下面和附近)的学龄前儿童更擅长用块体重现空间设计。即使在控制了一个孩子的整体词汇量之后,情况也是如此,这表明具体的空间词汇有助于孩子在三维空间中进行思考。

总结 & 小建议

鼓励宝宝对环境的探索

实验表明,婴儿可以快速学习三维形状。出生后的几天内,婴儿似乎明白,随着物体越来越近,物体的外观尺寸将会发生变化。在确保环境安全的情况下,父母尽量让宝宝多观察和探索周边的环境。如果过于保守只是「看可以,不要乱碰」,那可能会影响孩子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

玩建筑类积木游戏

建筑类积木游戏需要孩子依照二维平面图的说明,搭建起三维的空间结构,最适合孩子锻炼空间建构能力了。另外,一些七巧板和拼图游戏也可以辅助提高空间思维能力,不妨多玩玩。

日常交流多用空间词汇

让孩子帮着找一件东西时,多用「上下、左右、前后、旁边」等空间词汇。也可以让孩子帮你指路,比如孩子出发去幼儿园,你可以在出发前让孩子用语言描述下怎么到达,多提示他用空间词汇,构建空间想象力。◆

幼儿内省智能的特点及其培养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恩斯特曾在《我的成功之路》报告会中对中国的小学生说:“以我为例,你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科学家。”恩斯特给我们的启示是:只要能够发现孩子的强项智能,每个孩子都能取得成功。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中强调人的智力是多元的,这个理论一反传统以考试为检测智力方法的同时,给教师和家长在开发孩子智力的困惑中找到了新的希望。孔子曰:“我日三省吾身”,重反思、内省是儒家教育理论的一大特点,是人培养自我学习、自我修养的重要方法,而在世界四大宗教中都主张“忏悔”即“内省”,可见内省之重要。因此本文将什么是内省智能?幼儿的内省智能有何特点?如何培养幼儿的内省智能?等问题的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什么是内省智能?

加德纳在《再建多元智能》中,对内省智能进一步明确表述:内省智能是“一个人清楚地了解自己,有效地处理自己的欲望、恐惧的能力,并且有意义地运用这些信息去调适自己生活的能力。”内省智力听起来似乎很抽象,其实这种智能主要是指在人的发展中认识、洞察和反省自我的能力,即一个人对自己看法。表现为能正确判断和评价自己的言语、行为、情绪、动机的一个认识过程,从这些表现方式中来提高自己自尊、自律、自爱的能力。

二、幼儿内省智能的基本特点

在《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一书中列出了内省智能的12项指标:(1)能觉察自己情绪的范围;(2)找到表达自己情感与想法的方法;(3)形成一个正确的自我模式;(4)有确定并追求目标的动机;(5)有人生的一套伦理价值体系;(6)能独立地工作;(7)对人生的“大问题”,如:意义、关怀与目的感兴趣;(8)激励自己持续学习与成长;(9)努力去挖掘与理解内在的经验;(10)能理解自我与人类处境的复杂性;(11)努力达到自我实现;(12)激发别人的活力。 如何在幼儿身上找到这些反映幼儿内省智能的特点?上述的衡量指标在幼儿身上至少具备以下特点:(一)爱做“白日梦”;(二)拥有和表达对事物或活动的强烈的偏爱;(三)记日记或以艺术形式(如绘画)表达自己想法;(四)爱计划;(五)愿意从别人那儿得到对自己的信息;(六)和他们信任的人一起反省他们的行为表现;(七)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由于幼儿各自性格特点或是生活背景的不同,在上述特点中不一定会一一表现,所以,应该根据不同的个体去衡量不同幼儿的内省智力特点。

三、如何培养幼儿的内省智能

(一)建立稳定的亲子关系

精神分析学者Erikon(1963)、Freud(1930)和生态学者Bolby(1969)都认为在婴幼儿成长过程中能够建立安全依恋型的温暖、信任和安全,为他们以后身心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幼儿发展时期,如果父母对孩子漠不关心,经常以冷漠的态度来对待幼儿,幼儿缺乏依恋对象和安全感,就会对周围的世界就会感到无助、孤独和害怕。这会导致幼儿不愿主动去认识事物和探索世界,从而很难构建自我观念。研究表明:“具有积极的自我和积极的养护者工作模型的儿童比那些工作模型不是那么积极的儿童表现的更为自信,在青少年阶段的成绩更好,社会技能发展的更好,对同伴的表征更为积极,有着更为亲密和具有支持性的友谊。”

(二)在幼儿园和家庭中营造一种民主的气氛

幼儿也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教师和家长应该转变以往观念,多采取对话和讨论的方式来解决成人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幼儿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和矛盾,多给幼儿一些独立思考的机会,在成人的帮助下让幼儿自己做出计划,成人的作用不是去干扰幼儿的学习,而是给幼儿独处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自己动脑动手、经验事物,发展自己的认知。在家庭中家长要学会与幼儿分享经验、探讨知识、解决问题;在幼儿园老师要倾听不同幼儿的观点和想法,给不同幼儿各自自我表达的机会和条件,培养幼儿积极思考和表达自我的勇气。

(三)注重语言表达的培养

3岁以后幼儿的语言内容丰富起来,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是由外部语言逐渐过度到内部语言,最后发展到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的结合使用。语言在幼儿的认知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幼儿在“工作”中经常伴随着言语,虽然我们很可能听不懂幼儿在说些什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在用内省的言语指导自己的行为,纠正自己的错误,从而顺利完成任务,在言语的指挥下预兆自己的行为后果。应用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在家长或教师与孩子的亲密对话中,我们不仅能让孩子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且也能了解到孩子的所思所想,通过对话对孩子的认识一一进行指导和教育,同时,这种方式也帮助孩子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如道德判断的能力、控制学习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判断推测的能力、认识别人和认识自己的能力。

(四)让幼儿试着学会了解自己

内省智能突出的幼儿,有着很强的自我意识,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即使是错误的答案也该给孩子尝试错误的机会,通过尝试错误,使孩子对自己的判断能力和实际能力的差别有所了解,在了解自己现有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能力。父母多给孩子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空间和环境,在学习环境设计中要表现出一种能让孩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氛围,如幼儿年龄相对太小而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可以尝试通过绘画来让幼儿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因为绘画也是孩子的一种语言方式。[!--empirenews.page--]

(五)在艺术活动中表露内心世界

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在自由的艺术活动中儿童能够真实的表达内心思想,这些艺术活动有音乐、舞蹈、艺术等,其中艺术活动中的绘画尤其值得我们提倡。

加德纳指出,一些学前儿童几乎不需要什么刺激物就可以开始绘画。一旦把美术材料呈现给幼儿,他们便全神贯注地画了起来。在绘画中,幼儿表现出记忆、想象和真实生活的一面,其实绘画也是幼儿内心世界的现实反映,绘画是一种精神的表现。绘画的功能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对幼儿起到释放压力、情绪的作用,同时也是感情表达的一种方式。成人应该鼓励幼儿尤其是语言发展不成熟、不愿说话、内省智力有优势的孩子用这种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再加上成人和幼儿之间的言语对话,让幼儿在作品中发展自己的内省智力。瑞吉欧成功的案例已经从实践中证明了这点。

(六)游戏、玩具和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活动又是幼儿构建认知的基本方式,在游戏中展现和发展幼儿的智力特点。能够激发幼儿内省智力的玩具有:积木、镜子、木偶、有移情作用的娃娃、处于困境的动物等,能够培养内省智力的活动方式有:角色扮演、丢失的伙伴、家庭角色、职业扮演、挫折游戏等。另外,目前已开发了适合幼儿智力开发的软件,适合内省智能培养的软件包括一些任务游戏、角色游戏。在这些游戏中都体现了以下特点:(1)能让孩子独立思考活动任务;(2)能够激发孩子的感情;(3)经常伴有道德行为的体验;(4)任务中和任务结束后都能引起孩子的继续思考;(5)通过活动能够认识和了解自己。

培养孩子专注与全面发展


培养孩子专注与全面发展

和孩子一起制作玩具

提到玩具,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商场里那些色彩缤纷,需要花不少银子才能换来的商品。其实,孩子的眼里,什么都可能成为玩具。一个包装盒、一张废报纸、一根小细线、一块碎布头、一颗小石子、一根小树枝,所有这一切毫不起眼的小物件都是玩具,他都可以满腔热情地玩得不亦乐乎。

家长不妨主动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丢弃的废旧物品,消毒后归类放置,找材料、设计构思、尝试制作、不断完善,最终制作成功一个完整的玩具。制作玩具这一过程本身就充满了玩的诱惑,比单纯玩地玩具有着更高层次的创造性。当最初构想的玩具在孩子的参与甚至全盘操作下制作成功,那种成功的喜悦将极大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在自制玩具的过程中,可能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也可能突发奇想,冒出新的创作意图。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他们不得不根据自己的需要与设想及时修改设计方案,整个过程都由孩子自己控制,灵活而又主动,对开发孩子的创造力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当他遇到困难或者当别的同伴需要提供帮助时,大家彼此之间的配合与参与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愉快的学习与人合作的环境,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起着非常好的作用。

培养专注与全面发展并进

不少家长担心欢欢过于专注某样东西,会导致能力发展不均衡。我想以故事的形式来诠释一下这个问题。

欢欢是个非常好动的小男孩,每天一起床就没完没了地东跑西颠,这里摸摸,那里碰碰,难得有安静的时候。他的动作敏捷,像个活泼的小猴子。这不,正在沙发上蹦跳着,发泄他永远也使不完的精力呢。到了该给欢欢讲故事的时候了,可是妈妈喊了好几声,欢欢就像没听到一样,还在继续他的蹦跳游戏。欢欢心想:妈妈的话实在是太不动听了,我明明喜欢蹦跳,你为什么非要我去听故事呢。于是,妈妈决定改变策略。

“儿子,我们一起跳,看谁跳得高。”欢欢觉得妈妈的这句话比较动听,立刻就听到了。妈妈陪着欢欢一起跳,一边跳,一边跟欢欢说:“现在我们看看谁一次跳的次数多。”欢欢更加卖力地跳了起来。“看我儿子跳得多高,多快!你知道这个世界上什么动物跳得最高,什么动物跳得最远,什么动物不会跳吗?”“看看,你跳得那么卖力,都出汗了。我也出汗了,我必须休息一会儿。我们去看看那本书上说哪种动物跳得最高好不好?”

如果孩子喜欢某项活动,那就跟他一起玩,把自己当个孩子,哪怕在地上爬也没关系,这没什么丢人的。在跟孩子玩的过程中不断描述你们正在玩的活动,他的语言能力不也一样可以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提高吗?

如果想要孩子看一会儿书,那么从他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引导他,而不是强行打断他的活动,他会欣然接受你的建议的。孩子喜欢跳,不妨从蹦蹦跳跳的小白兔的故事入手,和孩子一起扮演故事书里的人物,这样,会让孩子把自己和故事书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也因此调动他看书的积极性。

如果想培养他学会关心别人,好了,你们跳出一身汗了,你对孩子说:“哟,看你跳出一身汗了,累了吧?妈妈给你擦擦汗,给你倒杯水。妈妈也累了,现在该你帮妈妈擦擦汗,给妈妈倒杯水了。”

如果你想让他去画一会儿画,那就对孩子说:“我们把你跳高的样子画下来好不好?你看,我画了一个孩子,跳那么高?这边是妈妈,跳那么低。”

就从“跳”这一点出发,只要与跳稍微有点关联的事情,你都可以用类似的方式引导他去做,他不也就对别的事情感兴趣了吗?能以孩子接受的方式来处理事情,那么他跳够了,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同样得到了提高。

林怡将父母教育孩子比作园艺家经营他的园艺,同样是花草树木,不同的园艺家会打造出不同的园艺模式。可无论如何,兰花养不成月季,灌木无法改造成乔木。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孩子的天性,只有爱心结合智慧,你的教育策略才有可能得以施行。

笔者对林怡早教一向颇为推崇,在日常的育儿生活中也常以其为指导,为了向更多关心早教的爸爸妈妈介绍林怡,特将林怡早教中一些经典的思想进行精编,以飨各位网友。

学习就是玩游戏

游戏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带功利性,识字与读书对孩子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游戏。如果一天到晚追着孩子问:“这是什么字?”“这个字念什么?”即便孩子不觉得枯燥,想必追着提问的父母也该感觉枯燥了吧。没有功利心的驱使,孩子的识字才会没有压力,没有外在与内在的压力,孩子才能在识字的游戏中体验到文字的魅力与识字的乐趣。

文字对孩子来说其实是一种十分有趣的东西,比如家里养的小狗与文字的“小狗”,这两个孩子想像中应该“完全一样”的东西偏偏有那么大的差异,这本身就会极其强烈地调动起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对文字产生强烈的兴趣。在孩子好奇秉性的驱使下,孩子完全有能力在很小的时候掌握文字,进而学会阅读,并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设想如下场景:孩子对家里的小猫产生了兴趣,追着小猫到处跑。聪明的妈妈拿出彩笔和白纸对孩子说:“我们画一只小猫好不好?”孩子立刻拿起笔,在白纸上胡乱涂抹起来。“我们写小猫的名字好不好?”孩子好奇地看着妈妈写上“小猫”两个字。妈妈灵机一动,将那张写有“小猫”的白纸绑在小猫尾巴上。当小猫拖着绑有“名字”的白纸在屋子里穿来穿去时,孩子也牢牢地记住了“小猫”这两个与当时有趣的情景相关的文字。类似这样的游戏场景,孩子任何时候都不会厌倦的。

鼓励永远强于批评

我们常在孩子涂鸦时盯着他们,批评他这个画得不像,那个画得不对,指导他这个应该怎么画,那个应该怎么画。涂鸦就是涂鸦,其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凡高、莫奈,因此,尽管让孩子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去尝试好了,至少这样不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让活动本身变得了无情趣。

在孩子兴致勃勃涂涂画画时,妈妈要做的事情就是热情地对孩子的作品给予回应,帮助他把涂鸦的积极性保持下去。如果想要给予孩子指导,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不要一味地批评孩子,而要讲策略。既不伤害孩子的自尊,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同时也将你要表达的想法明明白白告诉孩子。“你画的小猫很不错,你看妈妈画一只,妈妈会这么画。快看,小猫在咬自己的尾巴,它为什么要咬自己的尾巴呢?”如果孩子给予回应,你就可以引导他继续按照你的方式往下进行。如果孩子没有回应,不要管他,继续自言自语:“他可能饿了吧。谁来给他画条小鱼呀?”这时候,孩子可能就会急不可待地抢过给小猫画小鱼的工作,继续这项有趣的游戏了。

应对逆反期孩子有绝招

采取硬碰硬的方式,只能让孩子逆反的心理更加强烈,不妨试试以下的方法:

1.来点小幽默,让气氛不再那么紧张严肃。比如你想要孩子进澡盆洗澡,但他就是不肯去,如果你强行将他抱入澡盆,或者训斥他一番,那么事情肯定会变得很糟糕。不妨给孩子来点小幽默:"洗澡水倒好了,看看谁的小腿跑得快,快告诉你的小屁股,让他坐进澡盆。”这样与平时不同的语言会带给孩子一种新鲜感,因此他会乐于接受父母的建议。

2.让孩子放松警惕。如果孩子对什么事情都说不,不妨给他一切特别可笑的选择,一直引导他不停地说不,这时候,他就会放松警惕,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可笑的问题上,于是,你就可以顺势找到机会把他拽到你要他去的地方,或者让他做你想要他做的事情。

3.把任务变成有趣的游戏。孩子都喜欢游戏,如果将任务变成游戏,相信他会比较乐于接受。比如,他总是不想去厕所,并因此总尿湿裤子,家长可以在估计他要上厕所的时候,将他扛起来:“现在我要扛着这把枪,让他到厕所发射子弹了。”这样的建议,会让孩子很快就忘记他的不,乖乖地跟着你走。于是上厕所的任务就变成了一种有趣的游戏,他也就不会说不了 。

4.让孩子自觉自愿地接受任务。给孩子准备一些图书,或者给他编一些有趣的故事,让他的任务变成他的一种期待。或者父母做出示范动作,但是根本就不要求他去做,他会因为好奇而产生模仿的欲望。

5.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当想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反着说出要他完成的任务,这时候,他可能就会按照你实际的要求去做了.

6.有时候,孩子没有明白父母的真正意图,他也会毫不犹豫地说不。因此,跟孩子交代任务的时候要眼睛看着孩子,十分严肃地将任务交给他,这样他会明白你不是在跟他开玩笑,他就不会随随便便说不了。

7.和孩子轮流来。因为父母也做同样的事,并且大家都有机会去做这样的事情,而且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来做,这样他会觉得很有趣,一般都会乐于接受父母的建议。

8.冷落孩子。如果孩子不听从父母的建议,不要理睬他,撤销父母对他的注意,让他觉得很无趣,过一段时间他会明白这样不是吸引父母注意的好方式,于是他会尝试改变。

9.2岁左右的孩子一般都喜欢自己动手,因此,当孩子说不的时候,父母可以想办法鼓励他利用这个机会来显示自己的能耐,他就会乐于自己来了。

10.如果家里有小弟弟小妹妹,鼓励孩子当小弟弟小妹妹的好榜样。他会尝试担当这个角色。当妈妈说:“你能演示给小弟弟看,自己怎么吃饭吗?”孩子一定乐于为指导小弟弟自己吃饭做出示范。

11.当想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最好给他两个选择,一个是你要他做的事情,另一个就是他不喜欢做的事情,通常孩子都会选择你要他做的那件事情。

做父母应该有的心态

很多人叫苦,说有了孩子以后就没有了自我,恨不得孩子一下子就长大才好。父母这种焦虑与厌倦的情绪会传达给孩子,让他也因此变得焦虑起来,这对孩子性格养成和心理发育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教育孩子不是一种负累,也不是一种付出,而是一种乐趣,一种获得。如果这样想,不管孩子多小,你都会觉得教育孩子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教育孩子有时候就像在做一个实验,你创设了很多的条件,不断地改变实验条件,然后观察不同的实验条件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会有什么样的改变。实验条件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本身不就是很有趣的一种探究吗?而且,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带给你多少惊喜与满足,这根本就是你无法估计的。孩子一天天地变化,一天天带给你惊喜,这种来自心灵的收获是其他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做父母如能抱着这样的心态来看待孩子的教育,就会觉得非常轻松了。

相关推荐

  • 支招:宝宝空间智能巧培养 生活中有不少人由于方向感不好经常迷路,其实这样的情形是由于视觉与空间智能方面的弱势所造成的。 宝宝的空间智能培养 ◆什么是空间感 空间感是指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中各种事物形态体现出的均衡、比例、对称、节...
    2022-02-03 阅读全文
  • 开发孩子的“空间智能” 任何人都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三维空间之中,但是我们却对自己拥有的空间智能知之甚少。事实上,空间智能是人们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更是艺术、科学、数学乃至文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 一、什么是空间智能? 什么是...
    2022-03-03 阅读全文
  • 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与培养 -->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与培养 语言是人类开展思维活动、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人类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积累各种精神财富都要利用语言来完成。人类优秀的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科学、系统、适时训...
    2021-08-27 阅读全文
  • 培养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的方法 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够用积木堆出各种城堡、汽车,而有的孩子却只能摞高高,这点除了年龄差异外,这和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密切相关。空间思维能力对于日常的生活、工作至关重要,就拿问路来说,如果对于空间思维能力较差...
    2021-05-04 阅读全文
  • 幼儿内省智能的特点及其培养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恩斯特曾在《我的成功之路》报告会中对中国的小学生说:“以我为例,你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科学家。”恩斯特给我们的启示是:只要能够发现孩子的强项智能,每个孩子都能取得成功。加德纳在《智力...
    2022-01-07 阅读全文

生活中有不少人由于方向感不好经常迷路,其实这样的情形是由于视觉与空间智能方面的弱势所造成的。 宝宝的空间智能培养 ◆什么是空间感 空间感是指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中各种事物形态体现出的均衡、比例、对称、节...

2022-02-03 阅读全文

任何人都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三维空间之中,但是我们却对自己拥有的空间智能知之甚少。事实上,空间智能是人们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更是艺术、科学、数学乃至文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 一、什么是空间智能? 什么是...

2022-03-03 阅读全文

-->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与培养 语言是人类开展思维活动、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人类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积累各种精神财富都要利用语言来完成。人类优秀的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科学、系统、适时训...

2021-08-27 阅读全文

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够用积木堆出各种城堡、汽车,而有的孩子却只能摞高高,这点除了年龄差异外,这和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密切相关。空间思维能力对于日常的生活、工作至关重要,就拿问路来说,如果对于空间思维能力较差...

2021-05-04 阅读全文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恩斯特曾在《我的成功之路》报告会中对中国的小学生说:“以我为例,你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科学家。”恩斯特给我们的启示是:只要能够发现孩子的强项智能,每个孩子都能取得成功。加德纳在《智力...

2022-01-07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