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促进宝宝大脑发育需要做这四件事

发布时间:2022-01-28 新生开学需要做哪些调整 宝宝入园 家长哄宝宝睡觉故事

1.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与大脑健康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有的宝宝能有效运用与三角形有关的一系列模型操作。但是,睡眠时间不规则的宝宝与生活习惯有规律的宝宝相比大脑发育相对较慢,生活习惯没有规律的宝宝会做的事情没有生活有规律的宝宝多。

2.让宝宝多做游戏

各种游戏都能促进宝宝动手动脑的能力,所以要给宝宝提供游戏玩具,让他与同伴或大人一起玩乐。宝宝如果缺乏运动,大脑的发育就会迟缓。捏土、画画能开发宝宝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数学游戏能培养宝宝的思维能力;折纸游戏可以使宝宝双手的动作更加灵巧等。

不要让宝宝整天看电视。电视看得过多,不利于宝宝智力的发展,因为看电视时,仅仅是电视单方面的交谈,宝宝无法参与这种交谈.缺乏交流的机会。父母一定要限制宝宝看电视的时间,并且要为宝宝选择优良的儿童节目。

3.用形象的语言启迪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父母培养宝宝要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渐进入到抽象思维的发展。

在教育自己的宝宝时,尽量让宝宝用完整的语句表达意思,以便较早地开发宝宝对语言的感知力和接受力。例如, “笔是用来写字的” “我们每天都喝牛奶”“吃饭要用筷子”等,通过生动、新颖、形象的话语,促进他的理解和记忆,萌发出宝宝们的形象联想,并调动其自由天真的幻想。

4.左右脑同时开发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部分,即左半脑和右半脑,他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右半脑负责处理节奏、旋转、文学、图像和幻想(形象思维)。宝宝在学习时很少使用右脑,培养绘画能力、手工劳动及体育训练是开发婴幼儿右脑智力的最佳方法。因此,要多使用左眼、左耳、左手、左脚,发挥其功能,促进右脑的发育。多做一些由简单到复杂、由被动到主动的运动;要有意识地激发婴幼儿用手抓、握、捏、扔、接、拍及跑、跳等各种运动,尤其是要训练其手脚的精细动作,促进小脑的发育和平衡。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识字窍门促进宝宝右脑发育


如果我们采取科学的方法,培养宝宝识字的兴趣,就能够使他们很快学会许多汉字。下面为您介绍叫宝宝识字的四个窍门。

窍门1 展现实物学汉字

在教宝宝识字时,同时展示实物,这样字和实物之间就发生了联系。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宝宝很快识汉字,而不会感到识字是一件痛苦的事。你也可以在教给宝宝辨认物品的同时,向他们展示汉字可以加快识字的过程。例如,指着门,对宝宝说:“门,这是门。”同时向他们出示“门”字,让他们辨 认。这样就在宝宝的大脑中产生了两个表象,实物“门”和汉字“门”。每当我们发出“门”这个音时,宝宝对实物和汉字都会产生反应,反之亦然。所以,当宝宝还在襁褓时,我们就可以一边教他们辨认实物,如灯、墙、桌、椅、床、窗等等,一边教他们辨认这些汉字。实践证明,当宝宝会说话时,他们已能够认识这些汉字。

窍门2 随时随地学汉字

父母带宝宝来到一座大山前,首先让宝宝观察一下大山的巍峨和壮丽,起伏蜿蜒的大山像一条长龙展现在宝宝的面前。当他们爬上山坡,仔细地观察着郁郁葱葱的树林、飞流直下的瀑布,听一听山间的各种声响。

这时,父母可把“山”字写在地上,对宝宝说:“瞧,这个字读什么?”宝宝一定会脱口读出这个字的音。“山”字的美和大山的美在宝宝的心中引起了共鸣。用这种方法,可以轻而易举地教给宝宝认识很多汉字,如:田、鸟、林、树、村、路等等。

当宝宝接近了事物本源的时候,汉字对于他不单是事物的标记,而且也是花朵的馨香、泥土的气息、故乡的田野、森林发出的乐声,他的思想就会因为受到语言。魅力的感染而变得像小鸟在天空中翱翔一般活跃。

窍门3 举一反三学汉字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利用这个特点,可以举一反三的学习。例如教宝宝认识“休”这个字。首先在一张纸上画一棵树,树下一个人在睡觉。然后指着图画问: “瞧,图画上有什么?”“图画上有一个人和一棵树。”“对 ,‘人’字怎么写?”“一撇,一捺。”“对,再看这棵树,树也叫做‘木’,你会写‘木’字吗?”“不会。”“让我来教给你。”教完“木”字的写法后,再问:“这个人在树下干什么啊?”“他在睡觉。”“对,睡觉又叫做‘休息’。你瞧,人在木旁就是休。”然后把“休”写出来。这样,宝宝就能够牢牢地把这个字记住了。你要牢牢记住的是,无论教哪一个字,一定要让宝宝看实物或图画,依靠形象思维来理解汉字。

窍门4 开心阅读学汉字

识字的最终目的是阅读。马上用自己学到的字阅读诗歌、童话故事和有关儿童的书籍,宝宝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就会促进宝宝识字。爸妈们常苦恼教给宝宝许多生字,但他们发现,很多字被宝宝遗忘了。其原因是他们没有注意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章”这个道理。当一个孤立的汉字不和其他汉字相联系时,很容易被遗忘掉。

分阶段教宝宝说话能促进大脑发育


宝宝一出生就应该多跟宝宝说话,哪怕你是在自言自语!跟宝宝说话,对宝宝的智力发育很有帮助。那么,宝宝在3岁前的说话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呢?怎样教宝宝说话能促进大脑发育呢?

在人际关系中,重要的是对话,在妈妈和孩子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也是对话;但跟孩子对话时,有很多原则和需要回避的问题。

3个月:宝宝沉默不语,妈妈唠叨不停

宝宝在新生儿时期,通常紧闭着嘴,只会用哭声表达自己的感情,但是新生儿对声音非常敏感,因此新生儿也需要和妈妈对话。

宝宝一般出生一个月左右,才能区分人的声音,但在此之前,妈妈还是应该经常跟宝宝对话,不断刺激宝宝的语言神经。这种刺激不仅有助于宝宝的发育,还能稳定宝宝的情绪。

3个月:怎么跟宝宝对话

这个时期妈妈还不能跟宝宝交流情感,即使妈妈不愿意自言自语,至少在换尿布的时候主动跟宝宝说说话。

当宝宝饥饿、尿床或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就会通过哭声表达自己的感受。对宝宝来说,这种行为就相当于一种语言。

在日常生活中,妈妈应该经常跟宝宝说话,例如“宝宝尿床了?是不是很不舒服?妈妈马上帮你换尿布哦!”“哎哟!吸得好用力啊!多吃点,快快长大吧!”

4-12个月:发出咿呀声音,以正确语言跟孩子说话

宝宝一旦学会了“咿呀”声,就会经常吵闹。发育较快的孩子从出生2个月开始会发出“啊啊、哦哦”等声音,而且逐渐学会了“妈妈、打打、爸爸”等较为复杂的发音。

在这个时期,宝宝喜欢发出各种声音,而且声音也比较大。对妈妈来说,用“咿呀”的声音跟宝宝对话,也是一种乐趣。

4-12个月:怎么跟宝宝对话

如果宝宝发出“咿呀”的声音,妈妈可以以“妈妈、爸爸”等词汇做出回应。此时,宝宝的“咿呀”声也许只是无意识的行为,但是也有可能是对自己想法的一种表达方式,不管怎样,宝宝都在等待妈妈的反应。

1-2岁:宝宝用叠字说话,妈妈用句子引导

这个时期,宝宝的独立精神非常强烈,可以正确地理解“不行”等语言的含义。如果宝宝不喝汤,或者只是用手指搅拌汤,及时宝宝的动作很容易让人发笑,也应该说“不”。笑也是对话的一种形式,如果妈妈笑出来,宝宝就会误认为妈妈在欣赏或肯定自己的行为。

1-2岁:怎么跟宝宝对话

在这个时期,宝宝经常用词组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饥饿的时候会说“饿、饿”,想独自吃饭的时候,就会指着餐具说“饭、饭”。此时,妈妈应该做出的反应就是:“肚子饿了吗?想吃饭吗?”“怎么了?想自己吃饭吗?”“啊!原来筷子掉在地上啦!谢谢你提醒妈妈”。

宝宝入园前这件事一定要做!


宝宝入园前,家长可以先做一份简历:

抓住重点

有的父母希望老师对孩子了解得越细致越好,于是将孩子从出生到3岁大小情况及其成长故事逐一书写。这种表达方式有利于老师了解孩子各方面的细节情况,但却十分不利于快速抓住重点。

在宝宝简历上,最重要的是简明记录孩子入园之初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让老师了解孩子在家的教养方式和习惯以便让孩子适应新环境,这才是入园最初的重点内容。爸爸妈妈将自己最担心的几个问题写下来,便于老师重点了解。

简化有度

有的爸妈因工作忙碌或不重视等原因,会将宝宝草草了事。比如,我就喜欢唱歌、跳舞,想和小朋友交朋友。这种表达方式可能会给老师留下敷衍了事的印象,有的老师可能会认为家长在态度上不积极配合。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一次让老师在第一时间快速认识孩子的机会。

图片加文字

爸妈给宝宝做简历,可以用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这样会有设计感,能看出家长很用心。这种形式的宝宝简历对老师很快认识孩子的长相,将姓名与形象及时“对上号”,但不利于老师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

简历3大注意事项

1、真实

一份用心的宝宝简历是入园的开始,请爸爸妈妈重视起来,积极配合班级及老师的工作,提前观察和关注孩子的情况,如实写出孩子在家的生活习惯。

2、简明

爸妈需要言简意赅地写出你想解决的重点问题和你最担心的问题。宝宝入园后,你和老师还有很多种沟通、交流的方式,可以有时间解决其他担心的问题。

3、形式多样

入园简历可以取各种形式的优点综合写成。比如,图片和文字结合,比如表格形式结合,或者在简要说明关键问题后,附上对孩子的重点问题和最担心问题的详细说明会更好。

聪明小宝宝需要脑力开发


别以为「智能提升从零岁开始」、「3岁定终生」或是「6岁决定一生」只是宣传标语喔!

NO!根据研究,人类在胚胎期,脑部神经就是最早发育的,即使呱呱落地之後,也处在迅速发育的阶段,以新生儿来说,大脑约重四百克,已经占了成人脑重量(约一千五百公克)的四分之一强;到了一岁脑重量约九百公克;到三岁时脑重量便已发育到60%强,到了六岁大约重1200公克,逐渐接近成人的脑重了。

可见得0-3岁是人一生中脑部发展的重要黄金期,也深切影响著未来智力潜能的发展,如何把握这段黄金期,施予婴幼儿早期教育,促进脑细胞的增加分化与脑神经的突触紧密连结,是非常重要的。

脑力刺激的实证曾有名为巴甫洛夫的专家做了一个实验,他把同时生下来且同样体重的小白鼠分成两组,一组放於较大、光线充足的空间,提供丰富的声响、有滚筒、滑梯等玩具,让小白鼠自由追逐玩耍;另一组小白鼠,则关於没有光线的笼子里,没有玩具、没有同伴,虽然提供同样的食物营养,不过经过19天的测试,智力的表现却是大相迳庭的。

结果显示:前一组小白鼠机敏灵活,人抓不住它们。後一组小白鼠,则呆滞迟缓,即使人去抓它们,也不知逃跑。抽样解剖发现,前一组小白鼠因常接受丰富的信息刺激,它们的大脑生出了许多突触发展出紧密的连结;而後一组小白鼠则因少受刺激,脑组织竟呈现萎缩状态,脑重量及体积也相对变小。

巴甫洛夫这个实验的结果,主要是用来映证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在婴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一旦错过了生长发育期的发展,脑组织结构就会趋於定型,潜能发展也将受到限制,即使拥有优越的天赋,也无法获得良好的发展。

什麽是智力潜能

到底「智力潜能」是什麽呢?

根据大陆方面的研究专家表示:智力潜能是人的一种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许多能力的总和,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等。所以,即使孩子在某一方面拥有特殊能力和专长,例如,只会读书而缺乏生活应变的能力,这样都不等於拥有真正的智力。

如果孩子没有一定的智力,就难以掌握较多的知识,就如,孩子如果缺乏注意力及观察力,就无法正确的认知;没有记忆力,就无法将吸收的知识保存下来转为己有;没有思维力,就无法对事物有深刻的体会、无法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缺乏想像力,自然就没办法创新。

台北市立妇幼医院儿童心智科翁菁菁主治医师也表示,要提升宝宝高度的智力潜能,不能只给予大脑单一能力的刺激,而在於是否能提供大脑各功能区域全面且足够的刺激,如此,宝宝的智力潜能才有全面发展的机会。

育儿心得:要对宝宝做的三件事


育儿心得:要对宝宝做的三件事

转眼间,儿子已经四岁多了,不知不觉中,有了自己的思想,对事情也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在是那个我说什么都肯去做的小家伙了,心中失落中带着几分期盼,失落于这么快他就不完全依赖我了,但又期盼于他的早日自立。回想起儿子的成长,自己总是有很多感慨,虽然他现在还有很多缺点,但在家中,他最听我的话,也和我最亲,总结下来,我觉得有三点很重要:

很认真的对宝宝say‘NO’,并且告诉宝宝say‘NO’的理由。

可能有人会说,说了宝宝也不懂。宝宝虽然当时可能不懂或者不听,因为他满脑袋都是被他的无理要求充斥,达到目的才是他想要的结果,但也要讲给他听,或者先告诉他结果是NO,等他平静一点在告诉他理由,虽然他们现在还不能完全明白,但是随着宝宝的成长,在某一阶段或者某一环境可能突然就明白了。就如同我们小时候背三字经,根本不懂,只是硬背,可随着我们成长,自然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一样。

尊重宝宝的决定

要尊重宝宝,和宝宝在平等的位置,答应宝宝的事情要做到,这样慢慢的宝宝才会体会到被尊重的重要性,在我家,儿子永远都是最听我的话,我说看完这集关电视,儿子看完后会告诉我然后自动去关上;去到超市,虽然对这件宝贝他难割舍,那件也爱不释手,但最后总会只选择一个,因为他答应过我,只买一个。这些都是我用自己行动换来的。记得有一次,儿子要吃一种蛋糕,可这种蛋糕要到很远的地方才能买到,那天又刚好加班,回去很晚,但我仍然去给他买了,拿回家,看到他开心的样子,我告诉他,这是是妈妈如何,到很远的地方去买的,只因为妈妈答应过你,儿子搂着我的头,轻轻对我:“妈妈都是我不好,辛苦你了”!我觉得这不叫溺爱,因为我答应过,不管什么理由,都应该去做到,从那以后当我遇到特殊的情况不能实现诺言的时候,我讲给儿子听,他总是很理解,没有哭闹现象。我想只有宝宝自己体会了尊重的重要性,才会去做出尊重别人的事情来。

放开手讲孩子去做,告诉他,他可以的。

儿子有段时间很胆小,更为过分的是有一次去参加婚宴,不肯进房间,硬是在外面自己开了一桌。带他去参加英语试听课,老师牵他的手他都不肯进去,那段时间我很彷徨,担心儿子会不会发展成”自闭”,后来通过了解,知道孩子在某一阶段,会有一特殊的表现。应该慢慢接纳他,不要逼他,正确的引导,给他足够的自信。后来我就带他多去接触一些人,但总是他说走我就走,他说站在哪个位置,我就站在哪个位置,甚至偷偷和别人打好招呼,把买好的礼品当做是他的奖励,慢慢的儿子自信越来越强,现在英语课上,总能看到他举高的小手,大声的回答声音。

其实每个孩子成长路上,各不相同,但我想只要做到这三点,他们都会是一个优秀的宝宝,期待宝宝们的健康成长,也希望每个宝宝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毁掉宝宝的专注力只需一件事,也许你正这样做


小孩子的专注力是需要大人耐心培养的,那么对于孩子专注力的培养,你做到以下几点了吗?

谁没这样“帮”过孩子?

那天,陪孩子去上创意课,内容是制作一副名为《秋天》的手指画。

老师先做示范:给几张纸条画上树皮一样的花纹,用不干胶把画好的“树干”粘在已经涂抹了颜色的背景板上,再用手指蘸上红黄相间的颜料,在“树干”周围点缀些“落叶”……

示范完毕,手工材料发到小朋友手中。在场6位小朋友都是3岁左右,由妈妈陪同。

拿到材料的小朋友兴致勃勃动起手来,有的研究画笔,有的拿着纸条挥舞,有的专注于撕不干胶……

我看着喆同学笨拙地画“树干”,那些纸条被画得乱七八糟,坐在他旁边,有一股想要帮他的冲动在我体内升腾。

妈妈们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你这样画不行,得这样画……”“你看,树干要斜过来一点,这样才好看……”“你别用手掌啊,要用手指,少蘸点颜料,像妈妈这样点点点……”

举目四顾,妈妈们已纷纷上阵,小朋友被指挥着,有的拿着材料不知所措,有的呆呆看妈妈操作。有个小男生索性自己跑一边玩去了,急得妈妈喊起来:“你过来自己做啊,是你在上课还是我在上课?”

我不禁哑然失笑。原来,妈妈的心思都一样——我们爱得很着急,急孩子没用“正确方法”做事,急孩子慢吞吞完不成目标,急得忍不住要在他们旁边指点,恨不得替他们成长。

我们是在陪伴还是在打扰?

表姐家有两个孩子,哥哥7岁,妹妹刚满两岁。说来奇怪,已经7岁的哥哥时常跟大人撒娇:陪我玩嘛!怎么都没人陪我玩啊!但妹妹却能自己看书、摆弄玩具,自得其乐。

照理说应该是越小越黏人啊,这兄妹俩怎么倒过来了?表姐解释道,哥哥出生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独生子,全家人围着他转,他很少有独处时间。而妹妹出生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岁数都大了,表姐一力承担看护重任,当她忙于那些必须且紧急的事务时,妹妹便需要自己打发时间。

表姐还记得,哥哥一岁多时,在家里爬凳子,爸爸立刻拿起手机拍照:“宝宝,看这边看这边。”姥姥赶忙提醒:“宝宝,当心别摔着!”姥爷在厨房烧饭,也走出来举起大拇指夸赞:“宝宝真棒,都能爬上凳子啦!”

爬个凳子而已,却如众星拱月,这就是哥哥的生活常态。只要房间里没他的声音,姥姥姥爷就会轮番呼唤:宝宝,你在哪里?宝宝,你在干什么?所有人都想给他最好的照料,总有人在逗他玩,让表姐头疼的是,哥哥几乎不会自己专心去做一件事,只要没人在他身边,他就无所适从。上学后,这个问题越发突出,读书写字做功课,他通通没法集中注意力。

我们给孩子的关注与陪伴越多,孩子独处的时间就越少。然而,独处是一个人与自己相处的机会,孩子需要在独处中不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学会面对自我。能独处才会专注,我们给了孩子那么多爱,却不曾想,过多的关注会打扰孩子的成长。

打扰让孩子失去了什么?

蒙特梭利有句名言:“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01、被打扰的孩子不专注

喆同学一岁多时,有次在地板上专心搭积木,把积木堆起来又哗地推倒,然后再堆,再推……堆的时候很专注,推的时候很兴奋。这时,爷爷凑过去了:“在干什么呢?不要总是推倒,来,我们盖个结实的大高楼。”爷爷边说边拿起一块积木,喆同学却不买账,跺脚大叫:“不,我不要!”

孩子经常会很投入地去做些在大人看来无趣的事,请不要随意参与,这可是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发展的好时机。孩子的专注力不是被培养出来的,而是被保护出来的。

02、被打扰的孩子不独立

在游乐场看到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用积木盖房子,摆摆这边,摆摆那边,不知该怎么摆才好,就坐在那里想。他妈妈在旁边提醒:“摆上边,把房子摆高一点,用红色的摆更漂亮……”

如果孩子能独自玩一些没有危险的游戏,请不要过多干预。我们帮忙越多,孩子的独立性就越差、依赖性也越强。给孩子思考的时间,他自己想出来的主意也许更棒。

03、被打扰的孩子没有好奇心

在动物园的猴山,一个小男孩在看猴子。爸爸催促道:“走了走了,还要看熊猫呢,好多动物,再不走就看不完了。”小家伙不为所动:“我要看猴子!爸爸,你看猴子还会嗑瓜子呢,猴子的手指跟我们的一样!”

每个孩子都具备专注的品质,尤其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当孩子专注观察时,不要为了赶时间而打断孩子蓬勃的发现力。与其走马观花快速看完所有,不如一次看不完再来一次,让孩子尽情享受发现的乐趣、探索的乐趣。

04、被打扰的孩子没有创造力

去看一位朋友,她边跟我聊天边做家务,一岁半的孩子自己在游戏垫上玩耍,试图拿旁边书架上的一本书,却够不着。小家伙环顾四周,把自己的小椅子推过来,慢慢爬上去,把书拿了下来。朋友早就看到孩子在做什么,却没出声,只是迅速靠过去,以便发生意外能够保护孩子。

在遇到问题时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这是最可贵的学习能力。对孩子来说,什么时候最可能产生问题?当然是一个人待着的时候。想拿放在高处的玩具却够不着,想拿零食却打不开盖子……如果身边有大人挺身相助,就不再需要孩子去思考,而如果没有大人帮忙,孩子就得自己想办法,创造性思维就是在“自己想办法”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的。

怎样的陪伴最能保护孩子的天赋?

小区里,孩子最多的地方有两处:沙堆和水塘。

这天散步,路过沙堆,看到几个孩子在玩耍,多是爷爷奶奶带着,只有一个小男生是爸爸陪在身边。老人带孩子很仔细,奶奶们捧着水壶,一有机会就凑到孩子嘴边给喝几口,不停帮孩子擦手、整理衣服,嘴里唠叨着:别玩这个了,容易迷眼睛,沙都灌进鞋里啦,硌脚,过来我帮你弄干净……只有那位爸爸饶有兴致地看着儿子,一直没说话。

当别的小朋友都陆续被爷爷奶奶带走时,那个小男生突然从沙堆上站起来,对爸爸说:“我鞋里有沙子了。”爸爸温和地问:“那该怎么办呢?”小男生想了想,坐下来,自己把鞋子脱掉进行清理。

在小区的水塘边见过一位妈妈,当老人说“别离得太近,危险”时,她只是紧跟在孩子身旁,伸手护着孩子,保持一种随时可以出手拉住孩子的姿势。孩子用树枝拨拉水面、捡石子扔进水里,她很紧张,却始终一言不发,直到孩子心满意足。

很多人都不知道,人类大脑是通过“感受”来学习的,每一次感受,都会在大脑中形成一个画面,新的画面与之前储存的画面不断进行比较,整合出另一副全新的画面,脑细胞在这种比较与扩展中变得越来越活跃。这是人类特有的学习模式,需要两个条件才能达成:一是自身经历产生真实感受;二是在一次次重复中逐渐完成对事物的认知。所以,孩子最需要的,是有独立空间去感受和接触事物。

那位爸爸,给了孩子真实感受的机会;那位妈妈,给了孩子重复探索的机会。这是我见过最好的陪伴方式——我在你身边,却不打扰你。

“请不要打扰”是人际交往中的一项重要原则,不合时宜的关心就是打扰。很多妈妈都说孩子不专心、坐不住,恰恰是因为孩子受到的关注太多了。大人已不满足于能看见孩子,还不断通过语言和行动进行关心和管束,最终演变为干预和控制,结果就是孩子的自我发展被压抑甚至扭曲。

当孩子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若没人打扰他,这种专注就会逐渐变成他自身具备的品质,而如果总是被打扰,他的专注力就会慢慢丧失。

每个孩子都自带天赋而来,与其想方设法激发,不如先好好保护。

当孩子独自玩耍、自得其乐时,哪怕你觉得他做的事很无聊,也请保持尊重,默默旁观;

当孩子研究碗里的食物,弄得餐桌和地板一片狼藉时,哪怕你洁癖发作几近抓狂,也请深呼吸,别让责备打断他的探索;

当孩子很努力去做一件在你看来根本不可能做成的事情时,哪怕你再心急火燎,也请耐心等候,别用你的热心帮助阻止他的尝试。

很多时候,面对孩子,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嘘,别出声。

看完以上这些,家长们是否学到了一些有用的经验呢?快快做起来吧!

宝宝的四种“心灵”需要


孩子的心灵是一个没有杂质的净地,没有谎言,没有欺骗,一切都直来直去,他们的行为都是基于想满足自己某种单纯需要所致。但如果爸爸妈妈对他们的行为缺乏敏锐触觉,则可能引起不良的行为问题,如能小心参考下列四点,则有助于了解他们的心理。

心理学家分析,每个孩子都有下列四种心理需要:

1.父母的爱护和关怀;

2.被接受、被尊重;

3.得到别人的赞赏;

4.在家里有地位。

有些孩子可以利用好的行为表现,来取悦父母得到赞赏,从而满足其心理需要;但有些孩子不能做到此点。当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以不适当的行为作为补偿。

四种不适当行为

第一种:引起注意。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注意,才会感到自己被父母重视。而当孩子不能从好的行为取得父母的注意,便会用不对的行为来达致目的。

第二种:争权力。像成年人一样,孩子觉得自己是重要的,需要得到别人尊重和接受。当孩子觉得父母用权力来支配自己,就会以反抗来表现自己的能力。父母愈是行使权威,孩子的反抗就愈大。

第三种:报复。孩子在与父母争权力的过程中,往往是失败者;便转用报复的行为来刺伤父母的心。孩子觉得这样才令父母知道他的重要。

第四种:自暴自弃。当孩子觉得自己全无价值,就连对抗和报复的勇气也失去,则会透过表现无能来逃避别人对他的要求。

过分保护、同情、控制和支配孩子,均是不尊重的行为。负责任的父母应以友善和严谨的态度,给予孩子选择自由,同时让孩子亲历此抉择的结果。

相关推荐

  • 抚摸宝宝脚丫能够促进宝宝大脑发育 宝宝的脚丫超级可爱,非常多的爸爸妈妈都喜欢时不时亲吻脚丫,事实上,总是触摸宝宝脚丫能够帮助孩子的神经发育,对宝宝的大脑发育很有帮助。 爸爸妈妈在和宝宝玩耍的时候可以这样做: 与宝宝玩点脚趾游戏 要是爸...
    2019-12-16 阅读全文
  • 识字窍门促进宝宝右脑发育 如果我们采取科学的方法,培养宝宝识字的兴趣,就能够使他们很快学会许多汉字。下面为您介绍叫宝宝识字的四个窍门。 窍门1展现实物学汉字 在教宝宝识字时,同时展示实物,这样字和实物之间就发生了联系。用这种方...
    2021-04-03 阅读全文
  • 分阶段教宝宝说话能促进大脑发育 宝宝一出生就应该多跟宝宝说话,哪怕你是在自言自语!跟宝宝说话,对宝宝的智力发育很有帮助。那么,宝宝在3岁前的说话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呢?怎样教宝宝说话能促进大脑发育呢? 在人际关系中,重要的是对话,在妈...
    2021-02-12 阅读全文
  • 宝宝入园前这件事一定要做! 宝宝入园前,家长可以先做一份简历: 抓住重点 有的父母希望老师对孩子了解得越细致越好,于是将孩子从出生到3岁大小情况及其成长故事逐一书写。这种表达方式有利于老师了解孩子各方面的细节情况,但却十分不利于...
    2020-01-11 阅读全文
  • 聪明小宝宝需要脑力开发 别以为「智能提升从零岁开始」、「3岁定终生」或是「6岁决定一生」只是宣传标语喔! NO!根据研究,人类在胚胎期,脑部神经就是最早发育的,即使呱呱落地之後,也处在迅速发育的阶段,以新生儿来说,大脑约重四...
    2022-02-11 阅读全文

宝宝的脚丫超级可爱,非常多的爸爸妈妈都喜欢时不时亲吻脚丫,事实上,总是触摸宝宝脚丫能够帮助孩子的神经发育,对宝宝的大脑发育很有帮助。 爸爸妈妈在和宝宝玩耍的时候可以这样做: 与宝宝玩点脚趾游戏 要是爸...

2019-12-16 阅读全文

如果我们采取科学的方法,培养宝宝识字的兴趣,就能够使他们很快学会许多汉字。下面为您介绍叫宝宝识字的四个窍门。 窍门1展现实物学汉字 在教宝宝识字时,同时展示实物,这样字和实物之间就发生了联系。用这种方...

2021-04-03 阅读全文

宝宝一出生就应该多跟宝宝说话,哪怕你是在自言自语!跟宝宝说话,对宝宝的智力发育很有帮助。那么,宝宝在3岁前的说话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呢?怎样教宝宝说话能促进大脑发育呢? 在人际关系中,重要的是对话,在妈...

2021-02-12 阅读全文

宝宝入园前,家长可以先做一份简历: 抓住重点 有的父母希望老师对孩子了解得越细致越好,于是将孩子从出生到3岁大小情况及其成长故事逐一书写。这种表达方式有利于老师了解孩子各方面的细节情况,但却十分不利于...

2020-01-11 阅读全文

别以为「智能提升从零岁开始」、「3岁定终生」或是「6岁决定一生」只是宣传标语喔! NO!根据研究,人类在胚胎期,脑部神经就是最早发育的,即使呱呱落地之後,也处在迅速发育的阶段,以新生儿来说,大脑约重四...

2022-02-11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