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十不要”

发布时间:2021-12-17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十不要”》,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专家认为,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百倍,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足可以使他们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轻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是非常可怕的。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呢?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孩子。

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十不要”

1、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过分关心孩子,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YjS21.coM

2、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3、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4、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成功慢慢培养起来的,强迫他们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5、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些做法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6、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7、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8、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另外,赞许必须针对具体的事,让孩子知道自己优点

的同时感到你的赞许是真诚的,而不是虚的、哄他的。

9、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家长对待孩子时,如果自己的情绪总是不稳定,喜怒无常,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变得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10、不要在孩子面临困境时不闻不问,要帮助孩子对目前的困境进行分析,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帮助孩子解决困难,但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孩子“情绪教育”培养健康心理


最近来自美、法等国的心理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情绪教育”。

“情绪教育”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引导人们理解“真爱”,学会关爱他人,让真诚的爱在人与人之间流动。在国外,面对学校忽视道德教育,以致大量年轻人迷失人生方向的现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立学校加入了推行人格教育的行列,许多学校设置了有导向性的、以“情绪教育”为核心的人格、素质教育课程。

如由于美国的破碎家庭多,孩子的身心受到伤害,一些学校专门为离异家庭的子女设立课后辅导班,委婉地将这种辅导班称为“香蕉班”或“彩虹班”。辅导班上,老师鼓励孩子们倾吐内心深处的隐痛,排解因父母离异带来的精神痛苦和不良心境。然而,这样做能否达到学校的初衷,尚不得而知。

专家说,“情绪教育”就是训练人的本质中最深层的动机,使人的知识、品德和意志都能朝着崇高的目标发展,使人的情感、欲望建立在美好心灵和健全人格的基础上。爱的训练与体察,是心情成长的营养素。在这方面,父母、老师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可缺少。在不少国家,“情绪教育”从幼儿时期就开始了。孩子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就学习以爱回报父母,从小培养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品格。孩子的心情素质在爱的熏陶下逐步发展成熟。这种人格素质在孩子成人后,运用到社会上去与其他人相处,从而建立充满和谐与友爱的社会。这种社会就像一个大家庭那样,使人感到幸福、愉快、轻松。人格培养与道德训练,共同构成了“情绪教育”的完整内容。

“心情教育”培养健康心理


最近来自美、法等国的心理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心情教育”。

“心情教育”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引导人们理解“真爱”,学会关爱他人,让真诚的爱在人与人之间流动。在国外,面对学校忽视道德教育,以致大量年轻人迷失人生方向的现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立学校加入了推行人格教育的行列,许多学校设置了有导向性的、以“心情教育”为核心的人格、素质教育课程。如由于美国的破碎家庭多,孩子的身心受到伤害,一些学校专门为离异家庭的子女设立课后辅导班,委婉地将这种辅导班称为“香蕉班”或“彩虹班”。辅导班上,老师鼓励孩子们倾吐内心深处的隐痛,排解因父母离异带来的精神痛苦和不良心境。然而,这样做能否达到学校的初衷,尚不得而知。

专家说,“心情教育”就是训练人的本质中最深层的动机,使人的知识、品德和意志都能朝着崇高的目标发展,使人的情感、欲望建立在美好心灵和健全人格的基础上。爱的训练与体察,是心情成长的营养素。在这方面,父母、老师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可缺少。在不少国家,“心情教育”从幼儿时期就开始了。孩子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就学习以爱回报父母,从小培养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品格。孩子的心情素质在爱的熏陶下逐步发展成熟。这种人格素质在孩子成人后,运用到社会上去与其他人相处,从而建立充满和谐与友爱的社会。这种社会就像一个大家庭那样,使人感到幸福、愉快、轻松。人格培养与道德训练,共同构成了“心情教育”的完整内容。

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呢?父母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孩子。

1、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过分关心孩子,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3、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4、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成功慢慢培养起来的,强迫他们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5、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些做法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6、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7、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8、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另外,赞许必须针对具体的事,让孩子知道自己优点的同时感到你的赞许是真诚的,而不是虚的、哄他的。

9、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家长对待孩子时,如果自己的情绪总是不稳定,喜怒无常,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变得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10、不要在孩子面临困境时不闻不问,要帮助孩子对目前的困境进行分析,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帮助孩子解决困难,但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

如何培养宝宝的健康心理


关键词:宝宝心理健康教育

导读:专家认为,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百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专家认为,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百倍,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足可以使他们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轻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是非常可怕的。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

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呢?父母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孩子。

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十不要”

1、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过分关心孩子,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3、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4、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成功慢慢培养起来的,强迫他们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5、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些做法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6、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7、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8、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另外,赞许必须针对具体的事,让孩子知道自己优点的同时感到你的赞许是真诚的,而不是虚的、哄他的。

9、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家长对待孩子时,如果自己的情绪总是不稳定,喜怒无常,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变得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10、不要在孩子面临困境时不闻不问,要帮助孩子对目前的困境进行分析,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帮助孩子解决困难,但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

孩子最怕听到的十句话

1、“傻瓜、没用的东西。”

2、“你简直是个废物。”

3、“你可真行,竟能做出这种事情。”

4、“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

5、“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6、“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7、“求求你别再这样做好吗?”

8、“你若考了一百分,我就给你买……”

9、“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

10、“你又做了错事,简直是坏透了。”

专家认为,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百倍,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足可以使他们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轻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是非常可怕的。“傻、呆、笨、坏”,在孩子的心中是最严厉的判决,无情地将他们变成了一个家庭或学校的“另类”,在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同时,他们的心灵世界也会变得一片灰暗。

爱迪生小时候被老师列入“笨孩子”之列,但他母亲一直在鼓励他,说他会成功,终于,爱迪生成了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只是我们许多家长缺少发现,缺少培养的方法,而使“天才”与自己的孩子擦肩而过。

避免儿童期的自我伤害 树立孩子健康心理


自残可谓不少人青春期记忆里的一道伤疤。宏观来看,这属于青少年和成年早期人群中一种颇为普遍的情绪障碍。不过,一项来自美国丹佛大学心理系的研究发现,更年少的儿童也会出于某种目的做出自我伤害的行为。

在关于这一主题最初的一项研究中,心理学家对年仅7岁的儿童进行了自残程度测量,并意外地发现,其中7%的女孩和8%的男孩均报告说自己曾在某个时刻有意识地伤害自己。

此前的研究显示,高中被试报告的自残比例高达20%,而大学被试则高达40%。在这项发表于《儿科学》期刊的研究中,“自残”被定义为包括刻蚀、烧烫、穿刺,以及击打自己以制造痛感等行为,但并不包括自杀。通过对665名年龄在7岁至16岁之间的儿童及青少年的访谈,研究者发现,不同年龄和性别的被试在自残行为的模式上存在关键区别。

数据显示,在高中以前,男孩和女孩的自残倾向相仿,但在九年级时,报告存在自残行为的女孩比男孩多了3倍。

该项研究并未检验是否现在的青少年和成年早期群体比过去的同龄人更倾向于自残,但研究者本杰明·L·汉金博士认为,这已经成为普遍的共识:“几乎每一个治疗过这些儿童的人都会告诉你,这些发人警醒的行为正越来越频繁地出现。”

在原因层面上,美国密歇根州海伦·德沃斯儿童医院儿童心理学科室主任史蒂夫·帕斯提纳克博士表示,社会对自残行为的日益关注和媒体的过度曝光有可能起到反作用——视频网站上晒出的关于儿童自残的视频越来越多,但有分析表明,其中每4个浏览者最多的视频中只有1个能够清晰地传递反对自残行为的态度。

帕斯提纳克同时透露,尽管一些儿童自残的目的是获得人们的注意,或有助于处理负面情绪。“做出自残行为主要是为了寻求刺激或镇定,在某种意义上,这是用生理上的痛感来治疗情绪上的苦闷。”

帕斯提纳克还提醒人们,这种自我攻击行为似乎可以理解为“战斗-逃跑”反应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就像一面警示牌,提示人们眼前的年轻人可能正受到抑郁或焦虑的困扰。

喜欢《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十不要”》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培养孩子健康心理要注意十点 导读: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个时期奠定基础,如果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
    2021-10-08 阅读全文
  • 家长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要点 导读: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关系到孩子的成长,甚至影响一生。家长要掌握要点,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 1.保持父母与孩子有效不间断的对话,保证有良好的情感交流(幽默风趣的对话、戏谑)。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
    2021-09-25 阅读全文
  • 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 最近来自美、法等国的心理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心情教育”。 “心情教育”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引导人们理解“真爱”,学会关爱他人,让真诚的爱在人与人之间流动。在国外,面对学校忽视道德教育,以致...
    2021-12-10 阅读全文
  • 孩子“情绪教育”培养健康心理 最近来自美、法等国的心理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情绪教育”。 “情绪教育”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引导人们理解“真爱”,学会关爱他人,让真诚的爱在人与人之间流动。在国外,面对学校忽视道德教育,以致...
    2021-04-25 阅读全文
  • “心情教育”培养健康心理 最近来自美、法等国的心理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心情教育”。 “心情教育”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引导人们理解“真爱”,学会关爱他人,让真诚的爱在人与人之间流动。在国外,面对学校忽视道德教育,以致...
    2022-02-07 阅读全文

导读: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个时期奠定基础,如果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

2021-10-08 阅读全文

导读: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关系到孩子的成长,甚至影响一生。家长要掌握要点,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 1.保持父母与孩子有效不间断的对话,保证有良好的情感交流(幽默风趣的对话、戏谑)。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

2021-09-25 阅读全文

最近来自美、法等国的心理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心情教育”。 “心情教育”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引导人们理解“真爱”,学会关爱他人,让真诚的爱在人与人之间流动。在国外,面对学校忽视道德教育,以致...

2021-12-10 阅读全文

最近来自美、法等国的心理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情绪教育”。 “情绪教育”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引导人们理解“真爱”,学会关爱他人,让真诚的爱在人与人之间流动。在国外,面对学校忽视道德教育,以致...

2021-04-25 阅读全文

最近来自美、法等国的心理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心情教育”。 “心情教育”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引导人们理解“真爱”,学会关爱他人,让真诚的爱在人与人之间流动。在国外,面对学校忽视道德教育,以致...

2022-02-07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