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的改变
发布时间:2021-12-04 爱的教育的读书笔记 爱的童话 勇敢的故事 刚从大班进入早教班的我,在面对这些平均年龄只有3周岁的宝宝们,心情还是很激动的。他们像一个个小天使一样,是那么的可爱。可班上有一个宝宝却让我很无奈,他就是袁泽鑫,他还有一个很可爱的名字—冉冉。冉冉从入园的第一天开始就没有哭闹,相反的,他很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玩玩具、滑滑梯都是他的最爱。活动、就餐时的表现都很棒。唯一让我头疼的就是他自我意识太强,总觉得什么都是他的,爱争抢,小手总是不自觉地就往伙伴身上招呼,这可怎么得了?好吧,我耐心的对他讲道理,他听的直点头,可谁知道他是左耳进右耳出,过一会又有宝宝来打小报告了,呀!这下坏了,把别人给咬伤了。我脸一沉,到他面前,通过我的表情小家伙像是知道我是真的生气了,也知道自己是做错事了,看着宝宝手上的牙齿印,他头一低,说着对不起,说完就跑一边去一个人安静地玩,也不与周围的宝宝一起,与平时有很大的差别。看着这样的他,我在想是否是我的语气太重,于是我就抱起他,逗逗他,他也开心的笑了。自那以后,这小家伙就喜欢跟着我,也不再与人争抢、打架了。也许是由于刚开学哭闹的宝宝较多,冉冉的不哭闹,导致我们对他有些忽视,从而用另一种极端的方法去引起别人的注意,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冉冉的改变是令人惊喜的,这也令我思考我的做法,其实对于每个宝宝我们都要加以关注,对于这些刚入园的宝宝更加是的,特别是冉冉这次的事,也让我知道对于这些宝宝不能一味的哄着、惯着,适当的时候也要恩威并施。也许现在的我还有些欠缺,但我相信,只要我有耐心、爱心,就一定能做好。希望我的宝贝们跟我一起加油!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我和冉冉的风波
冉冉是班里一个性格比较内向而又倔强的孩子,说性格内向是觉得冉冉不太跟朋友一起说笑,每每问冉冉的好友都有谁,她总是摇头表示没有。有时老师想近距离的跟冉冉说说话聊聊天,冉冉似乎表现的也不太乐意;说冉冉倔强,是有几次老师怎么叫都不听,怎么说都按照自己想做的去做,其实,真正让我觉得冉冉倔强的缘由是前几天发生在我和冉冉之间的一件事。
下午,我在给女孩子梳头发,考虑到想让孩子有点事情可做,就让菲菲到前面带着孩子们做手指游戏,这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项小游戏,所有的孩子都在兴致勃勃的做着玩着,冉冉和子娴闹着已经跑到了教室中间,完全忘记了现在大家正在做着什么。一看到这样,我立马急了:“你们俩干什么呢?”两个孩子听到的一声,感觉到自己的问题,赶忙跑到椅子上坐好,当时真觉得俩孩子干嘛呢,我想问个究竟:“你们两个过来一下。”子娴听到接着起身来到我跟前,冉冉却还在做着不动,“冉冉,你也过来。”冉冉依然我行我素,一动不动的做着。我接着就火了,走上前把她的椅子拿走了,冉冉站在原地还是不动,我过去想把她拉过来,她推推搡搡就是不愿往前一步走,然后很大声的反抗性的哭了起来,我说:“冉冉,你先别哭,你听我说……”她根本听不见我说任何话,我说我的,她哭她的,并且声音愈来愈大。于是,我决定先让她哭一会,等情绪稳定了,再慢慢和她说。几分钟之后,冉冉停止了哭声,渐渐变得平静了许多,我走过去揽着她坐下来:“冉冉,现在刘老师可以和你聊一聊吗?”冉冉轻轻的点了点头,“刚刚菲菲带着大家做游戏的时候,你跟子娴在玩什么?”冉冉小声地说:“也是在玩游戏。”“那菲菲在前面带着大家玩游戏,你跟子娴玩游戏都到教室中间了,已经影响到菲菲和大家了,这样是不是对大家不太尊重呢。”“嗯。”“我们可以换换位置想一想,如果冉冉在前面带着大家做游戏,有小朋友闹着到前面了,你会不会觉得心里不太舒服?”“嗯,是。”“对啊,如果冉冉有好的游戏,我们可以等到好朋友跟大家做完之后,冉冉再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好游戏,这样做是不是更合适一些。”冉冉赞同地使劲点头。“那冉冉可不可以告诉老师,为什么老师刚才叫你不过来。”冉冉不说话,只是一直低着头。也许这个问题冉冉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愿坦然面对,我决定暂时先不谈这个问题,看到桌子上我早上买来的腰果,我拿起一颗问冉冉:“冉冉吃过这个吗?”冉冉摇头表示没有。“这是腰果,是刘老师买来的,你尝尝吧。”冉冉张开小嘴巴,我轻轻地放进她的嘴里,冉冉的脸上有了点笑容,我接着说:“要不要再来吃一个。”“嗯。”于是,第二颗腰果又轻轻的进了冉冉的小嘴巴,冉冉会心的笑了,下意识的往我跟前靠了靠,突然我觉得,冉冉不是那么内向也不是那么倔强了,我们的心近了。“老师,我不应该和小朋友闹,老师让我过来我应该赶紧过来,老师我不对……”我紧紧的抱着冉冉,突然觉得自己刚刚的做法是那样不近人情,冉冉还跟我道歉,我怎么……我和冉冉笑眯眯的聊着:“冉冉,你看看你和子娴这不就是好朋友吗?太好了,冉冉以后会有更多的好朋友;冉冉的那个好玩的游戏有时间交给刘老师和小朋友吧……”冉冉一个劲地点头。
我和冉冉的风波就此结束,因为这次风波,我和冉冉成了好朋友,我对冉冉之前的看法有了改变,我相信冉冉会有更大的进步。我期待!我满怀信心!
鑫冉小朋友懂事了
孩子们开始上蹿下跳开了,顿时教室里像热锅上的蚂蚁,满教室都是。
我不禁喝斥了一声,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我一看也该到点上餐厅吃饭了,我让孩子们上教室外站队,一共分为三对,每个班都站好了对,我又分别数了数人数,发现我们班少了一人,这时李英睿说:“老师,鑫冉还在教室里。
”我生气,别的小朋友都战队了你为什么不站队,走进教室一看,这才明白原来她在整理座位,由于刚才的闹腾,教室里的小椅子都被挪位了,有的小椅子躺着,有的小椅子在过道上,有的小椅子被互调了,这才发现教室里被弄得乱七八糟。
而她在一张一张的把小椅子放到座位底下,看到这儿我很是欣慰。
当着所有小朋友的面,我重重表扬了他。
洋溢在她脸上的笑容,让所有小朋友都投来了羡慕的眼光,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会有更多的小朋友会像鑫冉小朋友一样棒。
看来孩子真的长大懂事了,上学期不愿干脏活累活的她,现在还会主动整理小椅子。
想到这儿,我内心暗自沾沾自喜,孩子都在慢慢长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他们的缺点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变成优点,这只需要我们老师给他们加以鼓励和肯定。
湖滨镇柳桥幼儿园李纳
改变
新学期刚刚开始,我们班新来了五个小朋友。有三周岁半的,又不满四周岁的,其中赵宇浩小朋友是年龄最小的一个,每次到幼儿园都是泪眼汪汪的来,来到后就跟在我的身后像个小跟屁虫,不管我做什么只要不出教室他就像影子一样,每当我拿着桶或别的东西准备往外走时,他便哇哇大哭,弄得别的孩子也跟着哭,没办法(有些事情不能不去做)只能领着他。就这样一个星期过去了,第二个星期刚开始还是这样。记得在周二的下午,我趁他不注意偷偷藏了起来,躲在休息室的门后面偷偷从玻璃上观察他:刚开始他还在看别的孩子玩玩具,一会功夫他就开始在教室里找寻我,趁他还没哭,我赶紧出来走到他面前竖起大拇指微笑着对他说:“浩浩真棒,这次老师做事情你没跟着,跟其他哥哥姐姐一样了,你也是大孩子了对吧?”他勉强点了点头。我趁机拿了一张小贴画贴在他的额头上,并对其他孩子说:“小朋友们,今天下午赵宇浩表现真棒没有跟在老师的后面,我们鼓励鼓励他吧!”瞬间孩子的掌声和呐喊声响成一片,从那以后赵宇浩也像其他孩子一样坐到座位上了,我的身后再也没有跟屁虫了。
试想:刚满三周岁的孩子初次离开父母、爷爷奶奶肚子来到陌生的环境,没有了家人的陪伴就没有了安全感。这也许是他们人生中迈出的第一步。孩子们既然已经迈出来了就要勇敢的走下去。加油!
她的改变
今年我教小班,对于刚参教的我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挑战。
在我的班里,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小女孩。在亲子园活动期间,她几乎是与她的奶奶长在一起的,无论是做游戏还是喝水如厕,都是奶奶在帮她。我走过去和她交谈,她也不做任何回答,想和我说话就笑一下,不想和我说话就哭。于是,我问她奶奶以前见了陌生人也这样?奶奶回答说,不啊,在家挺好,从没有这样过啊,有什么事情都是我和她妈妈帮她,她自己没动过手。当时,我就意识到,在这个孩子的潜意识里,我小,就应该有人帮我,所以任何事都不用我动手。在之后的几天里,我都鼓励她让她自己做一些事情,如喝水,如厕,搭积木,可结果就是她坐在那一动不动,不作任何反应。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开学,开学后,除她之外的所有幼儿都已经很熟练的做任何事,不再需要老师的帮助,而她,还是一动不动,你不帮我做,我就哭。
一天,我走过去对她说:“亚杰,你上学了,你是个大孩子了,你的妈妈要给你生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了,到时候你妈妈既要照顾你,又要照顾小弟弟小妹妹,会很累的,你爱你你妈妈吗,心疼你妈妈吗?”“爱,很爱。”她回答的速度让我吃惊,接着,我又说:“为了不让你的妈妈太累,从现在开始,你学着照顾自己,好吗?”她点点头。于是,我鼓励她自己喝水,吃饭,拿小勺,如厕,睡觉。在短短的几天里,她学会了所有的事。她高兴地和我说“老师,我能照顾自己了,我不用妈妈照顾了,妈妈可以轻松了”,她眉飞色舞的说着。看到她的改变,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其实,每个孩子都一样,都是从“0”开始,孩子以后的表现和适应力,与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关。家长要学会对孩子放心,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能一味的包办代替,在这种情况下生长的孩子只是温室里的花朵,经受不住风雨的历练。
斌斌的改变
斌斌上个学期就在我们班,不过天一冷就退园了,因为奶奶舍不得孙子。斌斌的妈妈告诉我,她上班孩子在家跟奶奶,奶奶特别娇惯孩子,都这么大了,上厕所还要奶奶脱裤子,更不用说自己穿衣服了,把他送到幼儿园就是为了让老师好好帮助他。这一学期,不管奶奶说什么都会让孩子天天来上幼儿园,不会退园了。通过观察,我决定首先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斌斌是个内向的孩子,可能是自己也知道各方面不如别人,有点自卑,有了愿望也不会主动向老师表达,好几次只要我们不提醒就会尿到裤子里,每次给他换裤子,我都会嘱咐他“以后有尿的时候要和老师说,脱不下裤子来没关系,老师会帮助你的。”我们温和的态度让孩子完全对我们产生了信任,再以后他想小便的时候会主动告诉我们。接下来就是培养他的自理能力,我们手把手的教他洗手、脱裤子、提裤子、穿衣服、脱衣服、叠衣服、穿鞋……斌斌学的很认真,可能是错过了最佳的学习时机吧,斌斌学的也很吃力,我们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教,有了进步就表扬他,妈妈也积极回应他。慢慢的,斌斌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孩子变成了一个生活能够自理,活泼开朗的孩子,原先的自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自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斌斌的转变,让我们认识到,每个适龄的孩子都应该上幼儿园接受教育,集体生活是可以锻炼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家长不能对孩子过于溺爱,到了入园的年龄也舍不得送孩子上幼儿园,受伤害的最终还是孩子。
亚琪的改变
又是一年开学季,我班新来了一个“特殊”的小姑娘——亚琪,她有点口吃,所以特别自卑。开学那天,亚琪是由奶奶送来的,到了幼儿园就哭:“我要找妈妈,我要找妈妈!”她奶奶把她塞在我的怀里就走了。
亚琪在我怀里哭闹,我安慰她说:“亚琪,鱼儿妈妈很喜欢你,能和我做朋友吗?”亚琪抬头看看我,然后又摇摇头。我故作伤心的问:“那鱼儿妈妈要伤心了,太伤心了,我也要哭了,呜呜……”看到我“哭”,亚琪急忙说:“别,别,别…”“亚琪,别急,慢慢说,鱼儿妈妈等你!”亚琪点点头说:“别,别哭,我,我也喜欢你。”于是我高兴的拍拍手,“太好了,亚琪和我做朋友了,那亚琪,我们做游戏去吧?”“好!”
来到活动场地上,其他小朋友都在玩,于是我鼓励她说:“亚琪,想不想和其他小朋友玩?”她摇摇头,我继续说:“可是其他小朋友想和你玩啊,不信,鱼儿妈妈问一下,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和亚琪一起玩?”“想!”我又冲亚琪点点头,她笑着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去了。
经过这些天的努力,亚琪已经完全没有原来的自卑情绪了,每天上幼儿园都高高兴兴的来。看到亚琪的改变,我感到很欣慰,也感到幼儿教师的伟大。
萱萱的改变
萱萱是个看上去不太活跃不愿用语言表达的小女孩,每天入离园时和老师问好时总要老师和爸爸妈妈在旁提醒,然后磨磨蹭蹭的小手扣着衣角从嘴巴里挤塞出让旁人听不到的声音:“老师好、、、”老师提醒她声音大一点问好,她还是没改变的扣着衣角小声说着:“老师好、、、、”看上去很胆怯的萱萱,但她却喜欢在老师看不到的地方独自撒欢。一次卫生间里传出了欢呼的声音,我寻声找去,原来是萱萱在里面玩的不亦乐乎。我好奇地问她在做什么,她却胆怯地低着头用小手一直抠着衣角,怎么也不说、、、然后不等我说话就灰溜溜地逃走了。我见她意识到自己的不对,就没有再跟她计较。可是过不多久,在老师没有注意到她时,她就又开始司机行动了。如小朋友在时,她拿了杯子趁老师在关注小朋友接水,她就一个人跑进区域里面兜圈子,高兴的时候嘴里又发出“噢噢”的尖叫声。每每当老师发现她作怪时,她都露出胆怯的眼神,然后小手抠着衣角灰溜溜回到位置上,当碰到老师的目光后,缓慢地低下头。
看到几次这样的情况,我生气的带萱萱到我身边开始批评她,还没开始说,她的小手习惯性的抠着衣角,我见状,她摸一次,我制止一次,问她话时,怎么不肯说话,我急了,就对她说着:“不说话的宝宝,不是我的宝宝,看看是不是要去别的班当宝宝?”听到这话,萱萱急的哭了,从开始的小声慢慢变大了,问她问题时,也开始回答了。慢慢的我也从开始的强硬渐渐缓下来了。和她讲了道理,鼓励她和别人交谈时大声说话,让她改掉坏习惯。看得出,她是一个缺乏自信和自制力但却是个懂道理的孩子。
通过这次聊天,慢慢的我开始关注了萱萱,更多的关注孩子的改变和进步。我发现萱萱特别喜欢受到老师的表扬。如:以前进餐时每次都是最后一名,排队拖拖拉拉,做操不愿动。每次批评过后没有一点改变,我开始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时,如:今天入园时,妈妈一提醒和老师问好,她反应快声音响亮的和老师问好。对孩子的一点进步我在全班幼儿面前对她进行表扬。夸大孩子的优点,得到表扬的萱萱我发现她一天都是神采飞扬的,孩子的积极性强了,进餐进步了,排队跟着大家了,做操开始和老师一起快乐做操了。做事情从被动改为主动了。回家和妈妈的回应也是兴高采烈的。这一段时间我们都看到萱萱在慢慢进步改变着。习惯性的动作也越来越少了,为萱萱的进步和改变感到开心。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多关注孩子,抓住孩子的特点,从而更好的教育孩子。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在鼓励的作用下,孩子们会认识自己的潜能,不断地发展!
我的改变使他们变了
最近,我发现孩子们比较能说谎,犯了错硬是不承认,或者是赖到别人身上。有一次,张文锋告状说:“老师,杨靖雯给我撕了本子,”杨靖雯却说:“他先用彩笔画到我书上。”我问他们到底是谁先做的,他们俩都说对方先做的,谁也不承认。还有很多次,俩个小朋友打了架,谁也不承认先动的手。对孩子的这种现象,我很纳闷,无论我怎么问怎么说,除非有其他小朋友证明,否则,他们谁也不会承认的。我决定认真调查一下,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这样做。
于是,我多方面了解与观察,才发现造成孩子们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好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由于这种天性,促使他们会做出一些不遵守纪律的事情,比如,没事的时候,就去招惹小朋友,又害怕老师批评,认为只要我不承认,老师就拿我没办法。了解了这些,我不禁想起我平时教育方法有多么简单,以前,俩个小朋友打架,只是对那个先找事的孩子批评一顿,而不是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真正认识到错误。再后来,有的孩子怕老师批评,就不承认了,那么这时俩个就一起批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种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老师的处理方法不对。看来,要想改变幼儿的这种现象,首先要改变我处理问题的方法。
找到了原因,后来再遇到这种情况,我就耐心的听每个孩子的辩解,根据他们的讲述做出正确的判断后,给他们讲道理。对那个始终不承认错误的幼儿个别教育,引导他让他明白犯错不要紧,重要的是要勇敢地承认错误,要做个诚实的孩子,不能因为怕承担责任就说谎,帮助他了解这种做法的危险,让他从心里明白自己真的做错了,这样以后才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并且教育他们从小就养成对自己做的事要负责的好习惯。
再就是利用游戏和故事,让他们明白同伴之间要团结协作,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随着我处理幼儿之间发生争执方法的改变,幼儿说谎的现象少了,打架找事的现象也少了,所以,我相信孩子都是一样的,只要老师的教育方法对了,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