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如何听,孩子才能对你说心里话?

发布时间:2021-11-09 幼儿园教师如何说课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幼儿听故事

近些年,媒体时不时地会有幼儿园老师对孩子进行虐待、体罚的报道,手段和花样简直让人难以置信,更难以和可爱的幼儿园老师形象放在一起。令家长们困惑的是,为什么孩子被老师伤害后没有告诉家长,而是选择了沉默呢?

●沉默对孩子而言,可能是聪明的应对方法

记得有一条新闻中提到,问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家长,孩子说:“我怕妈妈担心”。相对于自己所受的伤害而言,不让妈妈担心更重要,听起来感觉孩子太乖了,让人有些心酸心疼。

然而,更深层的原因可能并非如此,这只是孩子表层能够表达出来的。孩子一定不只是因为怕妈妈担心,通常妈妈担心是因为事情不像自己期待的发展,从而会有焦虑的表现。在焦虑情绪的驱使下父母们容易做的往往是急于纠正孩子的想法或表达,孩子会感受到自己被否定,没有被理解和看到。

慢慢地孩子得到一个印象,父母不能理解我懂我,我如果和他们说一些事情尤其是负面的东西,他们会不喜欢,会担心,我觉得自己不是好孩子,父母就不爱我了。

因此,孩子最聪明的选择自然是,为了少受评判和获得爱,以后遇到什么事情就少和家长说,不和家长说,逐渐切断了与家长的心灵交流。孩子与家长的互动常常流于表面和浅层。

一些大学生出现非常严重的心理障碍时,和父母沟通,许多父母的反应通常是“不可能啊,我家孩子好好的,昨天还电话说一切都好”,其实,有的学生心理困扰已经好多年了,做父母的往往并不知晓。

●父母活在理想标准里拒绝了真实的孩子

我们来看下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片断你是否熟悉:

童童:“妈妈,我不喜欢我们班的婷婷”

妈妈:“童童,婷婷是你的好朋友,你怎么能够不喜欢婷婷呢,她知道后会多难过呀”。(妈妈理想中的孩子是能够喜欢与小朋友玩)

童童:“我喜欢小小家的房子,她家的房子更大更漂亮”

妈妈:“童童,你怎么能够这样想,我们家的房子虽然没有那么大,但也很好呀”,妈妈忍着生气尽量缓和地说。(妈妈理想中的孩子是要安贫乐道,不贪图享受。)

童童:“妈妈,我不喜欢吃红枣”。

妈妈:“为什么呀,你不是前几天还说喜欢吃吗?”妈妈很奇怪地问。(妈妈理想的孩子是一直喜欢吃健康的食品。)

童童:“我不喜欢上幼儿园”

妈妈:“幼儿园多好呀,有滑梯,还有好多小朋友”。(妈妈理想的孩子是天天爱上幼儿园。)

类似的亲子对话片断在生活中应该很熟悉,我们通常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然而,你细品一下,这每一次对话都在告诉孩子:你不应该有这些想法,你像妈妈心目中期待的那个样子就是好的。你不是个好孩子,妈妈不喜欢你这些想法。妈妈每一句的回馈其实根本没有看到眼前的孩子,没有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情绪状态、孩子对这件事情的想法等,而只是活在自己头脑中理想小孩的标准中,急于去评价纠正。

成人拒绝了解孩子内心真实发生的,就是拒绝真实的孩子。

●透过行为和语言,带着好奇去走进孩子的内心

一次儿子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小朋友们在一起玩得非常开心和高兴。

大人们正在一起聊天,忽然,一个小朋友跑进来,表情很郁闷地走到妈妈身边:“妈妈,我不想在这玩了,我要回家。”妈妈很困惑,你们难得在一起玩,刚才还玩得很高兴,怎么就忽然要求回去了呢,就问孩子:“为什么不想玩了,你们是好朋友呀,在一起不是玩得很好吗?”孩子说不出来原因,就嘟囔着:“我要回家,我再也不和他们做好朋友了,不想和他们玩了”。妈妈不知原因,试着安慰孩子无果。

我对孩子妈妈示意下,走到孩子身边。

我拉着孩子的手问:“我看到你走过来时好像很不高兴的样子,是不是生气了。”孩子点点头。

我问:“能不能给我说说发生了什么事。”

孩子:“因为他们怎么怎么样(省略具体内容),我很生气,我再也不要和他们玩了。”

我说:“哦,他们这样子做,你觉得他们不应该,所以很生气是吧。”孩子又用力地点了点头。此时,我能感觉到孩子其实内心的情绪因为被看到,已经不再是气鼓鼓的了,也放松些了,但愤怒背后有些伤心,因为觉得好朋友不应该拒绝自己。

此时,孩子已经愿意和我沟通了,接下来,我们才是针对事情和孩子交流了。只有孩子的情绪被看到了,孩子也才可能听得进你说的话。

后来,孩子的情绪虽然仍然有些郁闷,那是情绪恢复的自然过程,但再也不提要回家的事情了,而是投入到别的事情中开始玩了。

行为和语言只是我们看到的一个人的很少部分,就像冰山上的一角,并不是冰山的全部。同理,孩子的行为和语言也只是他的一小部分,他不等于他的行为和语言,他有更丰富的内心世界,就像水面以下的冰山一样。如果我们把行为、语言或情绪看作是孩子内心世界的一个信息,就更可能放下头脑中的诸多评判,而是带着更多的好奇,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给孩子更多的心理支持。

只有孩子感受到他的整个人、而不只是表现好的时候才被理解,被接纳,他才敢于自由地在你面前表达他的想法,展现他的痛苦和快乐,而不担心被否定和批评。你才得以有机会在他需要的时候提供可能的支持和帮助。

关系是否亲密,真实和真诚是基础。否则,不管是亲子还是夫妻,即使彼此之间很多的爱和照顾,如果不能真实地做自己,这种关系就会是一种消耗,而不是滋养。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赏识你的孩子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赏识你的孩子关于常识教育,很多父母都有很多的疑问和不解。当父母发现和孩子的关系出现破裂时,才会想着要用赏识孩子这一招来挽回孩子的心,可是当他们一味地去赞扬,去应和孩子时,他们发现这样的赏识好像并不管用。

赏识教育是什么,它是源于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成功率百分之百的教育现象,是这个教育过程中的“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等奥秘的总结。要赏识你的孩子,你就要有勇气去接受你孩子的不足,看到孩子间的差异,放大自己孩子的优点,给予孩子无限的包容与爱,与孩子一起去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失败,培养孩子勇于去承担责任,使孩子能舒展心灵,发展自己的潜能。

有些父母认为赏识就是一味地表扬、鼓励和肯定孩子,不管孩子做什么,都会先表扬了再说。虽然父母在言语上不断地给予孩子赏识,但真正的赏识并不是只表现在言语上,而是从内心里真正去赏识你的孩子,是一种无限的接纳与爱而不由自主地去赏识孩子。如果只是表面地在言语上去赏识你的孩子,孩子也可能从一些非言语的动作里看出问题,并能感受到这种赏识是一种敷衍,会让孩子反感。这样的赏识,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要常识你的孩子,首先你要尊重、理解、信任、宽容你的孩子,把孩子当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你的附属品。孩子虽然小,但他们却是天生的创造家和发明家,他们的想法千奇百怪,父母用心去倾听,去容纳他们的空间,给予他们更多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去创造自己的小宇宙。父母也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有用的,他们是可以成为有用的人,只是在不同的领域里,去接纳孩子间的不同,看到孩子最闪光的地方,把赏识的眼光看得更高、更远些。

赏识教育就是让家长、孩子生命和谐、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家长日日赞叹的教育!

育儿心得:如何让孩子听话


育儿心得:如何让孩子听话

都说三岁的孩子特别闹腾、特别不听话,总爱干一些成人不允许的事情,我家的萌宝也不例外。身为妈妈的我,只想在不破坏孩子心智和情绪发展的同时,尽量用不批评、不强制的方式,通过每一次的沟通让他平静地与我合作。

就在昨晚,轩轩跑过来对我说“妈妈,你看,我有一包药,我要吃药了。”我抬头一看,孩子手里果然拿着一包“儿童感冒冲剂”,经孩子提供的信息,是他自己蹬着椅子爬上柜子拿的。我心想“一定要跟他要回来,不能让他乱吃药”。这时轩轩发现冲剂的包装袋里有一个小开口,他正想用力撕开倒入口中,我被吓着了。心想“我要立刻抢过来并严肃地和他讲医药的道理吗?我清楚地知道不可以,因为大道理和强行制止只会让他对我抗拒,也会让他因为得不到药使得内心更想得到。”

于是我蹲下来对他说“轩轩想吃这包药呀?”

孩子点头说“是的,我很想吃。”

我看着他说“你很想吃吗?”孩子一边点头一边再次用力去撕包装袋,

我再回应他:“轩轩,你是知道生病才能吃药的,对吧?”

孩子说“是的,生病才能吃药,我现在就生病了,我可以吃了。”

然后他故意在我面前大声咳嗽又装作不舒服的样子(只为让妈妈以为他真的生病了)。

我伸手摸摸他的喉咙表示同感说“嗯,看来轩轩真的是咳嗽不舒服了。”

孩子听了直点头说“妈,我咳嗽真的很历害,要马上吃药才行。”

我说“好的,你快撕开吃吧。”(轩轩开心地又撕着)

看样子快撕开了我关心地说“你每次生病吃药之前都有看医生吧?”

孩子停住手抬头看着我说“嗯,是的,以前都是要医生开的药才能吃的。”

我又说“那你现在问医生了吗?”

他摇摇头说“没有”。

我说“哦,你这次没有问过医生呀?”

孩子说“没有问”(此时轩轩已没有再撕包装袋的举动)

我再对他说“是的,你还没问医生呢,你现在想自己先将药放回去,等下次看到医生时问清楚后再吃?还是现在先把药交给妈妈拿着,等妈妈下次陪你一起去找医生后再吃呢?”

孩子低下头看着药包,过了会他说“妈妈,你讲故事给我听吧。”

我立刻在旁边拿出绘本,孩子一边听故事一边用牙齿在包装袋上面咬着玩(但始终没有再用手去撕袋子上的开口,我依然没有理会他)当故事读完后,孩子微笑着将药包递给我说:“妈妈,你帮我放好这包药吧,还是等问了医生再吃吧”。我的心立刻放松了,接过药放好了。

其实在生活中,小萌宝时常会做一些大人不认可的行为,而每次我都在想他只是一个小小孩,孩子的世界跟成人有很大的不同,我无法让他理解我的世界和我的要求,但我可以让我自己去发现、感受他的世界。当孩子最后平静地将药交给我时,也许在很多人的眼里以为他听妈妈的话,觉得他本来就是一个比较听话的孩子所以好管教,其实不是,正相反,是因为妈妈先听了他的话。他先被听见,所以我也被听见了。而听见的背后并不是妈妈要对他灌输大道理,而是妈妈愿意与孩子站在同一视角去看待事物,慢慢地让孩子自己知道吃药是要问过医生才能吃的。

育儿经验:如何把话说进孩子心里?


位教育专家曾说,“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就在父母和孩子的对话中。”

我们的交流都是通过对话来实现的,但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听话?怎么才能把话说进孩子的心里?说什么样的话才是最合适的呢?

1.李女士和丈夫离婚之后,脾气开始变得很坏,这让上小学的女儿不知道如何应对妈妈。李女士只要情绪不佳就会向女儿抱怨,抱怨她的爸爸不负责任,抱怨她不听话、不懂事。

女儿变得越来越消极,开始想逃离这个家,想躲避这个世界。

终于有一天,女儿留下了一张纸条,离家出走了。纸条上写着:“妈妈,我不是您的出气筒,既然您那么讨厌我,为什么还要生我呢?您的话真的让我很伤心。我走了,别找我,您也找不到我!”

李女士看到纸条,才知道自己那些无意间发泄情绪的话深深伤害了女儿。但事实上,哪有不爱孩子的母亲呢?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会像李女士一样,无意识的说出一些让孩子无法承受的过激语言,殊不知,这样不仅会让孩子产生消极或叛逆心理,还会让他们更加不听劝告,不理会父母的教导。

既然如此,何不试试管住自己的嘴巴呢?

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带情绪的教导孩子。

当父母情绪不佳的时候,不妨转移一下注意力,先去做别的事情,等情绪平复后,再教导孩子,这样说起话来才会更加客观。

其次,学着做个“哑巴”。

如果父母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不妨学着做一段时间的“哑巴”。

总之,想要让孩子听话,就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做一个“惜字如金”的家长。

2.莹莹的妈妈和佳佳的妈妈都想知道孩子今天在幼儿园过得怎么样,玩得怎么样,于是展开了这样的对话。

莹莹妈妈:“今天在幼儿园都做了什么呢?”

莹莹:“没做什么啊。”

莹莹妈妈:“那都吃了什么啊?”

莹莹:“吃了什么,我都忘了。”

佳佳妈妈:“宝贝,你回来啦!看你高兴的样子,今天一定玩得很开心吧!”

佳佳:“妈妈,你怎么知道的?我今天跟莹莹一起画画了,我们画了一个大大的城堡,还画了公主和王子,可有意思了!”

佳佳妈妈:“是嘛,听起来真不错,我真想欣赏一下呢?”

佳佳:“可是,妈妈,今天我忘带了,要不明天带回来给你看吧!”

佳佳妈妈:“好啊!对了,宝贝你饿不饿啊,想吃什么?妈妈去给你做!”

佳佳:“中午我们吃的是炒饭,下午是南瓜饼,妈妈,我们晚上吃饺子吧!”

佳佳妈妈:“好啊,没问题!”

可以看出来,莹莹妈妈像是在质问孩子,问得很生硬;而佳佳妈妈完全相反,和孩子对话平等态度,平等对话,成功打开了孩子的话匣子。可见,想把话说到孩子心里,一定要注意技巧:

A.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只有把自己也变成孩子,有一颗童心,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在对话的时候引起孩子的共鸣。

B.要多和孩子相处

想要孩子听话,就要多跟孩子接触,多关心孩子,这样才能更加了解他们的想法、喜好和内在需求。

C.要学会倾听

只有父母认真倾听,孩子就会觉得父母很重视自己的话,那么父母说话的时候,孩子也愿意倾听

如何让孩子乖乖听话


你千万不要小看一个两三岁孩子的智商,因为,在要不要起床,要不要穿衣服的问题上,他们的“抗争”经常会表现出惊人的“智慧”。

一则刊登在近期美国《育儿》杂志的文章就描述了一名心理学硕士妈妈与自己两岁儿子凯文之间的“较量”。

此外,她还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孩子们乖乖听话。

不妨装装糊涂

即使是最不听话的小孩,在父母显得无能为力时,也会同情父母。所以,有时候要让孩子相信你需要被帮助。

如果孩子拒绝将自己的玩具收起来,你也可以拿出些玩具,然后把它们放到浴盆或厨房的碗橱中。当孩子提出抗议时,你就可以装作很无辜地说:“我不是已经将玩具放到玩具盒里了吗?”这时候,孩子会同情你,然后帮你把玩具放回它们该呆的地方。

引导他看到积极的一面

孩子因为愿望没有达成而吵闹时,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平淡无聊的事情变得有趣。比如,孩子想到操场玩时,突然下雨了。这时你可以告诉他:“这是一场很棒的雨哦,现在我们终于有机会在屋子里野餐了。”这会激起孩子的兴趣,进而变得兴奋起来。

巧妙利用逆反心理

如果你说东,孩子就说西;你说西,孩子就说东。这时候,不如反其道而行。

比如,当我希望儿子能动作迅速一些时,会假装很赶时间,“我拿不准,你能不能在我出发之前收拾好哦。”然后,他就会冲到衣橱前,拿出自己的鞋子和夹克,迅速穿好衣服。

正话反说的方法,是利用了孩子渴望独立的心理特点,使双方都得到各自想要的东西。但这种方法一定要采用有趣的方式,而且不要过度使用,否则,孩子也会识破的!

学会说“好吧,但是……”

对刚学会走路的小孩来说,只要让他们知道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就会表现得非常配合。因此想拒绝他们的要求时,家长们可以采用“好吧,但是……”的说法。你可以说:“好吧,你可以吃一个面包,但是,我们应该先一起吃晚餐。”或者说,“好吧,我们可以看一会儿动画片,但是我们要先把玩具收拾起来。”孩子们通常会反抗“不”,但无法反抗“好吧,但是……”

提前准备点吃的

或许,大部分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你并不知道他们是为了什么。但如果能提前给孩子切几片苹果预备着,也许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因为,让孩子们感到舒适开心其实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尽量满足他的基本需求——食物、睡眠,这些就足够了。

相关推荐

  • 教育随笔:教师如何听,孩子才肯说 教育随笔:教师如何听,孩子才肯说 一直以来,幼儿教师关注的是我们如何做,孩子才肯听我们的话,我们的班级才能好管理。然而,我们虽然表面上让孩子按照我们的指令去行动,却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孩子们内心真正的感受...
    2021-05-08 阅读全文
  •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赏识你的孩子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赏识你的孩子关于常识教育,很多父母都有很多的疑问和不解。当父母发现和孩子的关系出现破裂时,才会想着要用赏识孩子这一招来挽回孩子的心,可是当他们一味地去赞扬,去应和孩子时,他们发现这样的...
    2020-10-29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如何让孩子听话 育儿心得:如何让孩子听话 都说三岁的孩子特别闹腾、特别不听话,总爱干一些成人不允许的事情,我家的萌宝也不例外。身为妈妈的我,只想在不破坏孩子心智和情绪发展的同时,尽量用不批评、不强制的方式,通过每一次...
    2020-08-10 阅读全文
  • 育儿经验:如何把话说进孩子心里? 位教育专家曾说,“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就在父母和孩子的对话中。” 我们的交流都是通过对话来实现的,但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听话?怎么才能把话说进孩子的心里?说什么样的话才是最合适的呢? 1.李女士和丈夫离...
    2020-08-03 阅读全文
  • 如何让孩子乖乖听话 你千万不要小看一个两三岁孩子的智商,因为,在要不要起床,要不要穿衣服的问题上,他们的“抗争”经常会表现出惊人的“智慧”。 一则刊登在近期美国《育儿》杂志的文章就描述了一名心理学硕士妈妈与自己两岁儿子凯...
    2022-02-02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教师如何听,孩子才肯说 一直以来,幼儿教师关注的是我们如何做,孩子才肯听我们的话,我们的班级才能好管理。然而,我们虽然表面上让孩子按照我们的指令去行动,却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孩子们内心真正的感受...

2021-05-08 阅读全文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赏识你的孩子关于常识教育,很多父母都有很多的疑问和不解。当父母发现和孩子的关系出现破裂时,才会想着要用赏识孩子这一招来挽回孩子的心,可是当他们一味地去赞扬,去应和孩子时,他们发现这样的...

2020-10-29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如何让孩子听话 都说三岁的孩子特别闹腾、特别不听话,总爱干一些成人不允许的事情,我家的萌宝也不例外。身为妈妈的我,只想在不破坏孩子心智和情绪发展的同时,尽量用不批评、不强制的方式,通过每一次...

2020-08-10 阅读全文

位教育专家曾说,“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就在父母和孩子的对话中。” 我们的交流都是通过对话来实现的,但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听话?怎么才能把话说进孩子的心里?说什么样的话才是最合适的呢? 1.李女士和丈夫离...

2020-08-03 阅读全文

你千万不要小看一个两三岁孩子的智商,因为,在要不要起床,要不要穿衣服的问题上,他们的“抗争”经常会表现出惊人的“智慧”。 一则刊登在近期美国《育儿》杂志的文章就描述了一名心理学硕士妈妈与自己两岁儿子凯...

2022-02-02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