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了我
发布时间:2021-11-02 怎样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笔记 幼儿园说课稿我换牙了午检点名时,我问:“齐齐小朋友怎么没有到园?”孩子们直摇头,于是我和上名册,带领孩子们出去进行特色活动。我时不时的轻扶刚做过的长发,飘逸的感觉使我不忍心扎起来。
下午活动时,当我再次抚弄长发沉浸于这份艳丽时,齐齐妈妈领着齐齐进来。我问她:“齐齐怎么迟到了,贪睡了吗?”她妈妈对我说:“老师,我刚给她洗过头,还湿淋淋的,无法扎小辫子,她非让让我等到头发干了,扎好辫子后才肯来幼儿园。”“噢,”我觉得琪琪妈妈的眼光似乎盯着我柔顺的长发看,我突然意识到这样的长发在孩子面前有诸多的不便。于是不自觉地把长发用手夹了起来,恨不得一下子快扎起来。
我想,在平常我是如何熬费苦心地教育孩子们,不留长发,不披散长发,却忽视了自身的榜样作用,并且在孩子们逐渐做到时,我却率先违反了,这是多不应该啊!
回到活动室,我赶紧把头发扎了起来,重新恢复了真我风采。是孩子教育了我,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励志的句子 DjZ525.coM)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今天的孩子难教育,这是个世界性的问题。
难在哪里呢?有人说知识不足,有人说方法不当,这些都是对的,但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对今天的孩子缺乏了解。有些父母也许不服气:知子莫如父母,我们天天看着自己的孩子,难道还不了解他(她)?
让咱们来看一些事实吧。
住进高楼里的孩子孤独感增强了,父母们于心不忍,建议孩子外出跑跑跳跳,孩子却回答:“没劲!”鼓动孩子找邻居伙伴玩玩,孩子竟说:“不愿意”。
如今的孩子特别喜欢看卡通(漫画)。有位干部是儿童图书奖的评委,抱回家许多获奖图书。可儿子毫无兴趣,却用零花钱买回近百本卡通,忘了吃饭,忘了功课,忘了睡觉,看得开怀大笑、浑身乱抖。父母困惑不已,要过卡通书细看了半天,居然看不明白:这是什么鬼东西,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可问题是孩子一看就懂,一懂就迷,您是大人怎么就看不懂呢?
正如读书一样,世界上的书浩如烟海,最难读的是子女这部无字之书。做父母的,要透过子女的内心世界,读懂他们的每一天,每一年,也就是说,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复杂的对象,简单的教育,正是教育困难的重要原因。如果以简单的教育对待复杂的对象,也必然导致教育无效或失败。所谓复杂,是说今日孩子接受了复杂的大量信息,由于难以消化、难以适应而产生了复杂心态,甚至模糊了与成人的界限;所谓简单,是指今日教育在原有的体制内循环,父母由于无法面对新人类新世界而显得简单尴尬,甚至连自己也困惑不已。
如果,以前是孩子不了解大人,大人很神秘,今天则倒了过来,是大人不了解孩子,孩子很神秘。
那么,怎样了解孩子呢?具体说来,要多陪孩子玩一玩,要耐心听孩子讲话,要与老师保持经常的联系,要看一点《少年儿童研究》之类的报刊书籍。
21世纪已经向我们匆匆走来。作为跨世纪的一代孩子,既有良好的机遇,也有众多的麻烦。例如,心理障碍增多等等。因此,为了孩子有一个光明的前途,为了家庭长久的幸福,再也不能漠视对孩子的了解与尊重了,否则,我们将遭受无情的惩罚!
教育随笔:孩子,你变了
**才二十三个月,年龄在班上的小朋友中小一点,比较调皮(也可以说调皮有点过分了),老师上课他喜欢走来走去,还拿着小汽车在地板上磨擦出“吱吱”的声音。喜欢把教室里的积木一个一个往窗外扔和其他孩子争论时还要打人。
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情我要苦口婆心的劝说,他答应了一会就没事,给他讲很多道理,做事,但收获甚微,跟家长也经常沟通,但没起到效果,于是我改变了策略。
首先,他能主动参与活动,我就马上表扬他,让他明白,老师欣赏他这种行为。其次,我开始处处留心观察他的言行举止,寻找合适的时机对他进行教育。后来我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爱帮老师做事情,爱收拾玩具、爱当值日生等。于是我有意安排他做这样的事情,当众表扬,奖他五角星,他心里美滋滋的。做的也更积极了。在这些基础上,我对他提高了要求,他也慢慢的接受了,有一次,活动结束有点晚了,平时我总喜欢请一个小朋友分分勺子,但今天我一看时间,来不及了,我就自己动手分。我正在发勺子时,**跑过来忽然对我说:“张老师,嗯、嗯、嗯。”(这个孩子开口比较晚,最多能说三、四个字)我想他大概要替我发勺子吧,我给了他一些,他可高兴了,一个一个放入小朋友的碗里。当时我真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
当然,**毕竟是只有二十三个月大的孩子,某些时候还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有时候和同伴发生矛盾时,他还会动手打人,有时还要看看我在不在,但他毕竟还是有了很大的进步。
由此我也意识到,没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细心的饿观察,根据他们自己的特点进行指导。同时还要仔细思考,他们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
教育随笔《曾经,我的“关照”伤害了孩子》
前一段时间,杨**的思维比较活跃,表现在:特别爱发言,而且喜欢打断别人的回答强行插话。他的性子急得都根本无视老师给他的示意,大有“不让我回答不行”的架势。
开放日那天,杨**刚来园,我就对他特别“关照”了一下:“今天不许乱插话,尤其是在别人回答问题的时候,否则我就不喜欢你了!”
活动结束了,我发现我的“关照”很奏效,杨**不但没有乱插话而且异常的安静,好像整个活动下来一句话也没说,这让我越想越觉得惊讶。于是我悄悄来到他的身边,问他为什么没积极回答我的提问,他竟说:“今天,我不想回答问题了!”说完就扭头不看我了。他分明是在跟我赌气。顿时,我的内心一阵酸楚,我知道孩子不高兴了,是我伤害了他。
事后我反思:杨**喜欢插话,恰恰说明他对老师的问题掌握了,他自信能回答好;他好表现,是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经验。如果不给他发挥的空间,就伤了他的自尊,打击了他的积极性。我很惭愧,由于我的“关照”,伤害了孩子。
现在,我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昨晚陪四岁的儿子一起看绘本,我帮他讲读绘本上各种各样的鸟。突然,儿子站起来打断了我的话,信心十足地对我说:“妈妈,你知道吗?世界上还有左鸟和右鸟。”看着儿子认真的样子,听着他这不着边际的话,我忍俊不禁,问他:“是吗?你给我讲讲左鸟和右鸟的故事吧。”儿子万分认真地伸出左手,说:“左鸟吃左边的米”,又伸出右手,说:“右鸟吃右边的米,你知道了吧?”我强忍着笑点点头:“等你再看到左鸟和右鸟,一定要指给妈妈认,好吗?”儿子满足极了,大声回答:“没问题!”在我们静下来继续看绘本的时候,我的思想开了一会儿小差:原来,在孩子插话的时候,给孩子自由回答的空间(尽管他们的话有时不可思议),是孩子多大的满足与幸福呀!
我庆幸:我没有因此再伤害到孩子。
我高兴:我又学会了一种保护孩子自尊心和积极性的方法。
我想说:我的成长与进步,在很多时候来自于孩子们。
教育随笔:真正了解孩子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们的工作就是照看、爱护、关心每一个幼儿,陪他们长大,理解他们的想法。其实做一名幼儿工作者,责任重大,既要对他们生活上照料,还要对他们心理上给予帮助,所以作为老师,真的很不容易。
霖霖小朋友是个活泼好动,懂礼貌的好孩子,每天都会蹦蹦跳跳来到我的面前和我打招呼问好,长得很帅气。可是,这样调皮的霖霖,经常给老师惹麻烦,出乱子,让老师都头痛不已。因为只要有他在的地方,小朋友“打小报告”的事情比较多。
比如,他在搭建区玩玩具好好的,突然又跑到美工区捣乱,美工区的工具弄乱了,有的小朋友就会告诉老师,别人正在玩的东西,他趁人家不注意,偷偷拿走,小朋友发现告诉老师。当老师及时赶过去时,就见他的手、牙齿早就在别个小朋友的手上留下踪迹,他还喜欢打小朋友,遇上特别爱打架的小朋友,他们俩早就打的不亦乐乎,眼看自己要吃亏了,霖霖就放声大哭等着老师“救援”他。
在老师眼里他有点不合群,任性,什么东西只要经过他的手里别人都夺不走,喜欢霸占玩具,遇到别人拿他的玩具,他就打小朋友,老师批评他以后,他不是把鞋子踢飞,就是把玩具全都摔到地上,再不是就在那打旁边小朋友,有时候他还因为受批评,尿过几回裤子呢。和他的妈妈交流过,说是从小被老人宠坏了,希望老师帮忙改掉坏习惯。有几次还以为是受批评吓得尿裤子了,经过观察,才知道那是他在“抗议”,故意尿湿裤子,有点小叛逆......
通过霖霖身上发生的事情,我也反思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小细节。霖霖的所作所为只是想引起小朋友的注意,得到老师的注意,他想成为人们心中的焦点,只是用的方式不对。我想只要多用心去引导,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他心里得到满足就会慢慢改变自己的行为,而且表现的越来越好。有的时候还要适时的表扬和鼓励他,让他觉得自豪,那样他的“小叛逆”现象就会少许多....
教育随笔:观察是我们了解孩子的关键
幼儿们有时会做出一些让我们觉得棘手的或困惑的行为。我们可能偶尔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娃老是捏她哥哥的鼻子?”,“为什么娃把零食放在自己的头上?”,“为什么把娃独自留在房间里时,她会大哭?”等等。
乍一看,小孩们的行为简直是莫名其妙!但是,仔细想想,所有的行为都是沟通。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孩子的行为,来了解他们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今天我们想给大家分享一些经验,这样我们大家都可以尝试用专业的角度来观察孩子们的行为了。
观察中寻找规律。
任何一次又一次发生的行为都是有原因的。如果我们能在重复的行为中找到规律,我们就可以弄清楚如何解决它。
首先,让我们简单地写下发生了什么。例如,当我们看到孩子多次把巧克力豆豆放进鼻子里以后,我们可以拿出一张纸,把这个行为写下来。也许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这样的记录方式怪怪的。但是我们每天都要处理很多事情,有时候我们的记忆可能会让我们忽略掉一些有用的细节。因此,简单地记下所发生的事情,可以帮助我们看到那些不容易被注意到的规律。
不论有多么棘手的行为,只要开始写下来就行了。到最后,我们可能会惊讶于我们发现了什么。因此,当我们被孩子富有挑战性的行为所困时,把它写下来,连同之前以及之后发生的事情。当我们找到一个规律,我们就可以尝试调整或改变它。这些观察和笔记可以让我们了解孩子们在想什么,然后事情就会变得简单一些了。
孩子们改变了我
上学时,我的成绩一向是最好的,所以志向挺远大的,没想到,毕业后自己成了一名幼儿教师。我喜欢静,但与孩子们在一起,每天都是吵吵闹闹的。因而对工作没有兴趣,对孩子从没有爱意、没有好感,总觉得五、六岁的孩子知道什么呀?可是自从那一件事后,使我改变了对孩子的态度,提高了对工作的积极性。
那是在一节活动课上,让幼儿玩绳。我先给他们示范跳绳,可是我刚跳了几下,绳子就勾住了我的鞋跟,我毫无准备的就被放到了地上。当时,摔的我半晌才起来。我眼里含着泪,守着孩子没好意思让它掉下来。此时孩子们都围上来了。“老师,摔着胳膊了吗?”“老师,疼吗?”“老师,我扶起你来吧!”还有几个细心的孩子,过来给我擦眼泪。那时我的我的心痛的比摔的还疼,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孩子们,老师对不起你们!”我的心好内疚啊!
从那以后,我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投入到了工作中,因为孩子们的关心给了我工作的动力,也坚定了我一定要把工作干好的信心。
我知道当幼儿教师比较平凡,也比较清贫,但是这项工作不仅是我自己的,它还属于一个个孩子的。我时常被孩子们的爱感动着,也用同样的爱回报他们。
孩子们,我爱你们。
教育随笔:我尿裤子了吗?
今天一大早,我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观看木偶剧,孩子们听后兴奋不已,由于孩子们都没有看过木偶剧,总是围着老师问着“老师,木偶剧是电影吗?我想看”“我们什么时候去看呀?”,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问着。在孩子们的期盼中,我们终于出发了,一路上孩子们高兴极了。
木偶剧的舞台搭建在学校的后操场,孩子们就坐在新建的塑胶场地上,在孩子们的掌声中,木偶剧就开始了,首先由主持人报幕,当木偶一上场,孩子们高兴地直鼓掌,在精彩部分孩子们还呐喊助威,孩子们聚精会神地看的津津有味。木偶剧在孩子们的掌声中结束了,孩子们陆续排队离开,这时,涵涵突然叫了起来“老师,点点尿裤子了”,我转头一看,点点的裤子上湿了一大块,我对点点说:“小便怎么不跟老师说呢?”点点很委屈的看着我说:“我没有小便身上”。这时,许多小朋友都叫了起来“老师,我也小便身上了”。孩子们都摸着裤子,有的孩子们的屁股上湿了一大块,有的湿了一小块,我走过去摸了摸塑胶场地,原来都是塑胶场地惹的祸,早几天下的雨,塑胶场地还是湿的,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其实里面还有水,当孩子们坐上去就都被吸进了裤子里。中午休息时,我让孩子们把外裤脱下来晒一晒,等起床后就能穿了。
经过这件事情,让我觉得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做事要仔细、谨慎,以免不必要的麻烦发生。
教育随笔:听懂了孩子哭声
某某是我们班的小男孩,他的年龄是小小班的年龄。刚来上幼儿园时,一直不肯来,还哭闹,也不爱和其他小朋友讲话,总是自己独立一个人的。做什么事都不肯动手,还是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不肯动一下,衣服、裤子、鞋子也不肯穿一下,只等着老师来给他穿。
可过了一学期,现在上小班了。刚开始的一个月还是老样子,要小便了只会哭,不肯用嘴巴说。问他什么是事,他只会哭,也不说一个字。可现在他慢慢地改变了很多。自己也会穿衣服了,也会和身边的几个朋友一起玩了,上课的时候也会跟着一起说,一起念。原来他做什么事,想要干什么,都是以哭来告诉老师的。而作为老师要让幼儿懂得倾诉,现在他慢慢地正在改变了。
原来幼儿不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不等于他没有想法。而幼儿又不能像成人那样身藏心事,他们会以别的方式来宣誓。如无端发脾气,无理取闹,故意做出一些明知是不对的行为,以哭的方式来告诉他想干什么……凡此种种行为,都是他们表达自己想法的方式。如任其发展,幼儿就有可能成为一个交往能力差,不爱表现,不懂得相处的人,将来在社会上就很难生活。
对于小班的幼儿应该培养他们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让他们从小学会倾诉,对于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注意培养幼儿倾诉的习惯,使他们善于表达自己的心事。即使幼儿的想法幼稚或者是错的,也要鼓励他们把话说出来。幼儿在这种氛围中成长,就会懂得尊重自己和别人,感情丰富而且健康,易于融入社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