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吃包子引发的
发布时间:2021-09-11 幼儿园吃的活动方案 幼儿园吃干净的食物说课稿 幼儿园中班吃一惊的说课稿在小班就餐时,我发现幼儿不知为何,对吃包子没什么兴趣。总有少数孩子不爱吃,光拿着玩剩下许多。面对此现状,我很着急,我过去问他们:“为何不爱吃?”他们说:“包子太大,想吃自己包的包子。”于是,我联系了伙房工作人员,想让幼儿自己动手来包包子。
又到了吃包子的时间了,我陪同孩子们来到伙房,先让孩子们停火方师傅们的讲解,而后自己联系这包,并且让每个幼儿报的做上记号,孩子们的销售各个都比较灵巧,经过不足一上午的时间,一个个五花式样的包子呈现与我们面前。下一步等待着蒸包开龙,当开笼后,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去抢自己的劳动成果,看到他们个个吃的特别想,我心里好兴奋。
由此我想:这样做,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大大提高了孩子的食欲,何乐而不为呢?从此我吃包子的时间总是让幼儿自己包。
孩子们所为的快乐其实很简单,他们有自己的兴趣和感受,也有选择的自由。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进去做一个善于观察的人,还会理解和接受孩子的想法,我清醒这次读懂的孩子,理解了孩子,也让我体会到了教育的魅力所在。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由幼儿发烧引发的一件事情
今天中午起床后,我发现龙龙的耳朵红红的,于是我赶快拿起体温表给他量体温。
结果龙龙发烧了,于是我对同班的王老师说:“我给龙龙妈妈打个电话吧,赶快让龙龙的妈妈来接他。
”
我给龙龙量体温、和王老师的对话被一旁的阳阳看在眼里,听在心里。
当我给龙龙妈妈打完电话后,阳阳走到我的旁边对我说:“陈老师,我咳嗽。
”我听后感觉莫名其妙,我对阳阳说:“老师没看到你咳嗽呀。
”阳阳很不高兴地去玩玩具了。
过了不一会儿,他又来到我的身边,对我说:“陈老师,我呕了,你给我量体温吧。
”一开始我没有听清楚他说的是什么,于是他拉着我的手,来到他的桌子旁边,用手指着桌子让我看。
我一看,桌子上面有一口唾沫。
这时,我忽然明白过来了。
原来是我给龙龙量体温后,打电话给他妈妈这件事情他看得清楚也听得清楚。
因为他这时也想让妈妈接走他。
于是他一会儿说咳嗽,一会儿说呕了,怪不得还让我给他量体温呢。
于是我蹲下来对阳阳说:“阳阳,陈老师摸摸你的头,一点儿也不热呀。
你想妈妈了?你如果想妈妈可以直接告诉陈老师的呀。
咱们一会儿就该吃点心了。
吃完点心后,咱们再玩一会儿,妈妈就来接你了。
好吗?”这时三周岁的阳阳懂事地点了点头。
从这件小事上,让我明白了孩子的心理:当看到班中的孩子不到离园的时间被妈妈接走时,他是非常羡慕的,他也想到这时如果妈妈来接我该有多好呀。
于是他就找各种理由想让妈妈来接他,刚才阳阳的事情就是很好的例子。
当我们老师面对这样的孩子,面对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到底怎么处理比较好呢?我觉得还是应该给孩子讲道理的,千万不能说孩子撒谎之类的话,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的。
更不能用挖苦或者讽刺的方法来对待这样的孩子,否则对孩子的心理也是一种伤害的。
相信类似这样的事情在别的班级中也会发生的,我们老师在处理类似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千万要注意方式方法,一定不要伤害孩子。
由洗手引起的
一天餐前洗手的时候,生活老师临时有事去了,不在班里,我要忙着组织孩子们餐前洗手,还要看着热腾腾的饭菜,以免孩子们烫到。
我急忙到盥洗间给幼儿打开了水龙头,叮嘱他们排好队,把小手洗干净,便回到了活动室。
没走几步,就听见盥洗间里闹哄哄的,还伴着争吵和埋怨,有的说:就是你,把我的衣服弄湿了。
有的说:是你自己弄湿的......我连忙跑进去询问情况,只见丫丫和庆雨的衣服上溅了很多水,雯馨的脸上也是水,好像刚哭过一样。
丫丫指着钰伟说:“就是他,把我的衣服弄湿的”。
雯馨和庆雨也跟着一起附和。
钰伟委屈的指着水龙头对我说“:是它弄的”。
我一看水龙头,便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看着这些一脸茫然的孩子,我大脑临机一动,何不就这个事情教育孩子如何正确使用水龙头呢?于是,我走到水龙头的跟前,让孩子们围在周围,将水龙头关上,再重新扭开。
这一次我开的很小,叫来刚弄湿了衣服的丫丫再洗一次手。
只见她眼神里满是疑惑的望着我,小心翼翼的将小手伸到出水处。
我微笑着示意她可以大胆的洗。
她先用右手轻轻的去试了试,没有水溅起来,才将左手也放心的伸了去。
看到朵朵这次没有弄湿衣服,孩子们都欢呼了起来。
我连忙趁机问:“为什么这次丫丫洗手没有弄湿衣服呢?”钰伟说:“她小心了”,萱萱说:“她离龙头远些了”。
正当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得起劲的时候,我突然将龙头拧到最大,只见水柱冲在池子里溅得四周都是水,孩子们大声的喊“太大了,太大了”。
我笑着关紧了水龙头,对孩子们说:“刚才老师将龙头开的小的时候,丫丫的衣服没弄湿,开的大的时候,水溅得好高,没有伸出手都会被溅湿。
你们觉得我们以后应该怎样开龙头呢?”答案是异口同声的:“要将龙头开小些”。
我会心的给了他们一个大拇指。
通过这件事,让我感受到教育的契机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抓住合适的时机,对孩子们进行随机教育,收到了的效益远远要比传统的说教好很多。
那天以后,我们班的孩子都会正确使用水龙头了,再也没有因为洗手弄湿衣服的现象了。
教育随笔:由“沙发”引出的思考
通过一个上午的制作家具活动后,展现在我眼前的是集幼儿智慧且精致的家具作品。看:晶晶、姚瑶、陈乘风合作的“衣柜”;小意、章会凌合作的“电视机”;王思奇、叶文睿、龚梁合作的“床”,都是有模有样的。当我看到威威独自制作的“沙发”时,我皱起了眉头,不禁冒出了火:怎么那么难看的“沙发”,只见“沙发”上用剪刀戳了许多小洞,象个蜂窝```!
但我还是尽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并问威威:“你怎么回想到把“沙发”做成这个样子的呢?”
威威却自豪地向我介绍了他的杰作:“我家里的沙发上面有许多个纽扣,我觉得这样的沙发很漂亮,所以就把沙发做成这个样子的``````!”
噢!我恍然大悟,原来威威的灵感来自他的生活经验!
幼儿所表现、所表达的一切都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对生活中事物敏锐观察以及对自己的亲身感受!虽然,这样的“沙发”并不美,但难道只有完成一件“美”的作品才是最重要的吗?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由“罚站”引起的风波
晚上,正准备睡觉,手机突然响起了短信提示音,打开一看,号码是陌生的,但短短的一句话却像炸弹一样在我脑袋里炸开了:“罚站是教育的一种手段,但如果孩子连为什么被罚站都不知道,这样的教育还有意义吗?”
我睡意全无。
我让谁罚站了躺在床上,脑子如放电影一般重复着白天在幼儿园的每一个细节,可怎么也想不起有谁被罚站过。
一夜无眠。好不容易挨到天亮。到幼儿园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小朋友的花名册,我想知道,短信到底是哪个家长发给我的,这样我就能知道是哪个小朋友为了什么事受罚了。可遗憾的是,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竟然找不到那个电话号码……难道,是发错了吗?和我搭班的老师来了,我把短信给她看,她瞪大了眼睛:“可能吗?现在有谁会体罚孩子?估计是家长误会了吧。”
可是,这误会从何而起呢?要知道,无风不起浪啊……
我把这个电话号码写在黑板上,问小朋友是谁的爸爸或妈妈的手机号码。可小朋友们只是静静地坐着,没一个回答。我继续问有哪个小朋友昨天晚上跟妈妈或爸爸聊过幼儿园里开心或不开心的事?小朋友们纷纷说起昨天晚上跟家长聊的事儿。这时,安安怯生生地举起小手,说:“老师,黑板的手机号码,好像我妈妈刚换的新号码……”
怎么会是安安?他可是个既懂事又能干的孩子,自觉又自律,每次评“好孩子”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安安告诉了我们事情的原委:原来昨天晚上睡觉前,他那个当老师的妈妈向孩子问起了幼儿园的事。安安说,他在幼儿园表现很好,可不知为什么,一到午睡的时候,老师不让他马上上床睡觉,也不让其他小朋友上床睡觉,而是叫他们站在床边,可是为什么要“罚”他们站,谁也不知道……于是,他妈妈就给我发来了这条短信……
事情终于搞清楚了,可心却沉沉的,一点也轻松不起来。原来,因为幼儿园条件的限制,我们班的活动室在一楼,但午睡室却在四楼。虽然一直教育孩子们上楼梯的时候“要安静,不能跑,一个跟着一个走”,可走到四楼,特别是盛夏的时候,几乎每个小朋友都气喘吁吁。为了孩子的健康,每一次进午睡室的时候我们都会叫孩子先在床边站着休息一会儿,直到不喘了才上床睡觉……
我以为,这么“简单”的事,这么“容易理解”的事,我们懂,孩子也一定懂,所以也就没有作特别的强调。谁知道,“误会”还是产生了。
跟孩子们解释了“罚站”的原因后,我忙给安安妈妈回了个电话,虽然安安妈妈一再道歉,可我心底的这个结并没有马上打开。不管如何,在这场不大也不小的风波中,我看到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也知道了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更细心、更用心,并要让孩子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真诚关爱。
由游戏引出的话题
孩子们进入中班后真的是长大了,学会了很多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在进行角色游戏的时候他们会运用到已有的生活经验。今天,我要到娃娃家做客,刚一“进门”,就有杯茶送到我的手上,我的心里暖洋洋的。找个位子坐下后,我开始观察孩子们的活动,我看见孩子们做菜的时候很着急,不小心就会撒到地上,孩子们会将掉到地上的捡回盘子里。不一会他们把做好的菜送到了我面前。于是,我假装吃了几口菜,就叫肚子疼。孩子们在一旁着急地说:“吃坏肚子了。”我说:“我疼地很厉害。”丁丁说:“是吃这些菜吃坏了吗?”擎擎说:“这可怎么办呢?顾老师,去找董老师看看吧?”我说:“家里又乱又脏,还有人把掉在地上的菜没有洗过就给我吃了,所以我才会肚子疼的。”孩子们仿佛受到了启发,大家争着把家里整理了一番,又提出要带我去医院看病。
中班时期的幼儿已经初步有了角色意识,不再停留在简单的玩具摆弄上,在游戏中有了自己的想法。从孩子们招待客人、给客人服药,这些都反映了孩子们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活动中的语言交流也逐渐丰富起来了。但是幼儿往往会因为游戏角色的投入忘了一些其他的事情。例如:整理等。因此,当幼儿把地上的菜捡起来又给我吃的时候,我抓住了这个教育的契机,用“肚子疼”的言行暗示幼儿的行为,并在这种角色扮演中,支持了幼儿游戏的发展。同时我在区域活动分享时把此问题提出来,引导幼儿讨论“掉在地上的饭菜能不能吃”,孩子们在讨论中了解到,掉在地上的饭菜不能吃的道理。从游戏延伸到对现实的教育,只要教师有心其实时时处处是教育。
由“休息一天”引起的
大班的孩子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就要离开幼儿园了,为了幼小衔接,最近我几乎每天都给孩子留一些简单的任务。
今天下午又到了离园的时间了,孩子们问我:“陈老师,今天晚上让我们回家干什么呀?”为了让孩子们休息一天,我对孩子们说:“陈老师今天晚上不给小朋友们布置什么任务了,让你们休息一天。
”“好!”孩子们高声喊着。
下班回到家以后,我接到了家长的电话,问我们幼儿园明天是否放假?我说:“不放假呀。
”放下电话,我一下子想起来了,我对孩子们说休息一天,指的是晚上不给孩子们布置什么任务了,可是没想到孩子们却认为是第二天放假一天。
又过了一会儿,我又接到了另外一个家长打来的电话,问的是同一个问题。
放下电话,我开始反思起来:我们老师在孩子们面前说话一定要注意,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六七岁的孩子,他们的理解能力与大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有时就能将老师说的话理解反了,这样就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些麻烦。
经过这件事情后,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类似这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了。
我们面对孩子们不论说什么事情,一定要说得清清楚楚。
第二天,我又在全班孩子们面前说起了这件事情,又给孩子们解释了一遍。
这个时候,我看到有的孩子在慢慢地点头,他们都理解了老师说的话。
同时,我还对全班的孩子提出了要求:以后不论老师说什么事情,小朋友们一定要认真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及时问老师。
这样做,不但培养了孩子们的倾听能力,同时也让孩子们养成了好的习惯。
学习故事:爱的传递—由接水引发的争吵
时间:**
地点:教室
对象:沈**谢**
观察背景:
张××是我班一个特别的孩子,因为患有先天性股骨头发育不良,行动不方便,在生活、游戏上都需要我们照顾。走路时如果别人不小心碰到她,她就会身体失控摔倒,因此我经常提醒我班孩子在活动游戏时不要碰到她,在生活上也尽量帮助照顾照顾。
注意:
下午餐点时间,孩子们吃好餐点陆陆续续地来到卫生间喝水。我在教室里照看着没有吃好餐点的孩子。隐约间卫生间传来争吵声:“这个茶杯是我先拿到的。”“是我先拿到的”,另一个孩子说。我快步走到卫生间,只见沈**和谢**两个人争着拿一个杯子。“怎么回事?”我说。“黄老师,是我先拿到张××的茶杯的,”谢**说。“是我先拿到张××的茶杯的。”沈**赶紧接过谢**的话。看到这一切,不用说,又是为帮助张××拿茶杯接水这事争吵。虽然是争吵,但因为是帮助张××接水而引发的争吵,我没有责备他俩,反而被他俩的爱心感动。我轻轻地把两个孩子叫到我身边:“沈**,谢**,你们帮助张××接水很好,说明你们是个有爱心的孩子,老师要为你们点赞,不过,为这事争吵就不好了是不是呢?”两个孩子不好意思地点点头。我说:“这样吧,你们俩商量一下,轮流给张××接水。”听了我的建议,沈**对谢**说:“谢佳昊,今天你帮助张××接水,明天轮到我可以吗?”“好呀,”谢**点点头,拿起张××的杯子往茶桶走去。
识别:
一年多来,我班孩子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走路时尽量避开张××,活动游戏时帮助拿材料,喝水时帮助她接水等等,每当我看到孩子们为她做的这一切,总有一股温暖的暖流流进我心里,让我心里觉得暖暖的。今天这两个孩子为给张××接水而争吵,我没有责备他俩,而是教给他俩轮流给张××接水的办法,避免了因帮助同伴而引发的争吵,同时我也为他俩的爱心感动,为她俩的爱心行为点赞,真是两个有爱心的好孩子。
回应:
培养幼儿爱心是幼儿早期德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幼教工作者而言,培养幼儿的爱心,使幼儿从小就养成健康善良、富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品德和人格,更是幼教工作中的首要任务,远比单纯教授知识更为重要和更有价值。《幼儿园指导纲要》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培养幼儿社会性情感也有明确的要求:“身边的人生病或不开心时表示同情,看到别人有困难能主动关心并给予一定的帮助。”可见从小培养幼儿爱心的重要性。
我要谢谢张××的家长,当初选择了我班,无形间也让我班有了一个很好的隐性社会情感教育资源,就是让张××和她的小伙伴们在园的每一天体验并感受了爱与被爱。孩子们每天在这样的实际情境中学会了了解张××的需要并给予了适当的关心和帮助,这种如同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爱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相信经过三年的集体生活,我班每个孩子都是善良,有爱心的人。
幼教随笔:由消防演习引发的教育活动
鼓励孩子、夸奖孩子是激励孩子成长和进步的法宝。同时家园的统一,也是一副很好的润滑剂。
一、由消防演习引发的教育活动
今天幼儿园和消防队联合举行演习活动,小班幼儿也要求进行疏导撤离演习活动。
早上一入园,我就给孩子们讲解必要的消防知识,孩子们知道了用湿毛巾捂住鼻口可以避免被浓烟熏呛,撤离时不慌不急、不推不挤。在等待演习开始的时间里,小班幼儿有点坐不住了,于是我开始教幼儿玩手绢。
开始,我教幼儿用手绢进行对折来学习折叠的基础方法。我觉得用手绢进行简单的折纸活动比用纸好的多,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一不小心就会把纸弄撕、弄破,从而影响孩子折叠的兴趣。
孩子慢慢折的有点烦了,我又用小手绢教幼儿进行歌表演。“小手绢四方方,天天带在我身上,又擦鼻涕又擦汗,真是我的好伙伴。”用真实的物品做教具,既形象又贴进幼儿生活。特别是在表演最后一句“天天带在我身上”时,我把手绢一下贴在胸前,对孩子们说:“看,小手绢是我的好伙伴了,它贴在我身上了,看看你的手绢是你的好伙伴吗?”孩子们尝试表演的兴趣马上被激发起来了。
这两个活动幼儿很感兴趣,也不枯燥,我也没有事先备课环节的限制,组织起来很轻松随意。
由这次活动我深深感受到:有时随机的教育活动可能比事先准备好的活动效果要好得多,同时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就看你是否能抓得住教育的机会,灵活机动的进行各项活动。
二、鼓励—是克服孩子心情焦虑的好办法
孩子初上幼儿园,对环境不熟悉,特别又离开父母,心情焦虑是难免的。今天有位家长说:“老师有什么好办法吗?孩子上幼儿园时从出家门一直哭到幼儿园。”看着家长
着急又心疼的样子,我也盼着孩子能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
然后,我对家长说:“多鼓励孩子吧,你的孩子已经很棒了,在幼儿园一天表现的很不错了。”于是我把孩子在园的表现告诉家长,家长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后就说:“好吧,让我们一起试试。”我还和孩子约定好明天来幼儿园时不哭,要高高兴兴的。果然,第二天来园时,她的妈妈说:“这次好多了,没怎么哭。”我也及时表扬了孩子,并给她点了一个小红豆,夸她漂亮。
慢慢的,每天我都坚持这样鼓励,家长也配合工作,孩子能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了。
鼓励孩子、夸奖孩子是激励孩子成长和进步的法宝。同时家园的统一,也是一副很好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