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幼儿发烧引发的一件事情
发布时间:2020-11-19 幼儿园我的一家说课稿 我的一家说课稿幼儿园 幼儿园开学一天的活动方案今天中午起床后,我发现龙龙的耳朵红红的,于是我赶快拿起体温表给他量体温。
结果龙龙发烧了,于是我对同班的王老师说:“我给龙龙妈妈打个电话吧,赶快让龙龙的妈妈来接他。
”
我给龙龙量体温、和王老师的对话被一旁的阳阳看在眼里,听在心里。
当我给龙龙妈妈打完电话后,阳阳走到我的旁边对我说:“陈老师,我咳嗽。
”我听后感觉莫名其妙,我对阳阳说:“老师没看到你咳嗽呀。Yjs21.cOm
”阳阳很不高兴地去玩玩具了。
过了不一会儿,他又来到我的身边,对我说:“陈老师,我呕了,你给我量体温吧。
”一开始我没有听清楚他说的是什么,于是他拉着我的手,来到他的桌子旁边,用手指着桌子让我看。
我一看,桌子上面有一口唾沫。
这时,我忽然明白过来了。
原来是我给龙龙量体温后,打电话给他妈妈这件事情他看得清楚也听得清楚。
因为他这时也想让妈妈接走他。
于是他一会儿说咳嗽,一会儿说呕了,怪不得还让我给他量体温呢。
于是我蹲下来对阳阳说:“阳阳,陈老师摸摸你的头,一点儿也不热呀。
你想妈妈了?你如果想妈妈可以直接告诉陈老师的呀。
咱们一会儿就该吃点心了。
吃完点心后,咱们再玩一会儿,妈妈就来接你了。
好吗?”这时三周岁的阳阳懂事地点了点头。
从这件小事上,让我明白了孩子的心理:当看到班中的孩子不到离园的时间被妈妈接走时,他是非常羡慕的,他也想到这时如果妈妈来接我该有多好呀。
于是他就找各种理由想让妈妈来接他,刚才阳阳的事情就是很好的例子。
当我们老师面对这样的孩子,面对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到底怎么处理比较好呢?我觉得还是应该给孩子讲道理的,千万不能说孩子撒谎之类的话,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的。
更不能用挖苦或者讽刺的方法来对待这样的孩子,否则对孩子的心理也是一种伤害的。
相信类似这样的事情在别的班级中也会发生的,我们老师在处理类似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千万要注意方式方法,一定不要伤害孩子。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滑滑梯引发的事件
现场实况:这天阳光明媚,我组织孩子们在户外玩滑滑梯,孩子们一边玩一边开心地唱起歌来。正当玩得开心时,我看见新来的两个小女孩跑到转盘那儿,因为害怕她俩受伤,我急忙跑过去让她俩下来,到老师能顾得到的地方玩。刚一回头就发现刘飞扬半躺在地上正哇哇大哭,我赶紧跑过去抱他起来,原来他趁老师不在,就和好朋友手拉手滑滑梯,我认真检查了一番,还好衣服穿的多没大碍。而后我及时把情况告知家长,让他们放心。此时刘飞扬像只受惊的小鹿,没有了往常的欢跃,看着他,我既生气更多的是心疼。因为平时怕孩子受伤一再嘱咐,不许手拉手滑滑梯,可他们还是不顾老师的嘱托,这样玩。回到活动室,我认真思考自己平时对孩子安全方面的教育。以往我们只会一味地嘱咐孩子,不许这样不许那样。把所有能预料到的危险全部告诉孩子,提醒孩子不听老师的话容易受伤。孩子只是在脑子里有理论的概念,没有见到真正的危险,而他们的天性本就活泼好动,怎么能把老师的话时时放在心上?这一事件有针对性地在全班开展安全教育。于是,我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寻找刘飞扬为什么受伤、怎样才能避免受到伤害等问题的答案,孩子们热烈讨论,争先恐后地回答。在他们有了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我又让幼儿进行情景再现表演,以此加深他们的印象。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孩子们增强了安全意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从而有效避免了危险事件的发生。当幼儿伤害事件已经发生时,我们老师除了要做到把伤害降到最低,还要认真反思,让幼儿从中学会保护自己,只有这样我们的安全教育工作才不会空洞,才会更有实效。
由孩子发烧想到的
午餐后,我像往常一样收拾餐具,打扫卫生,另一位老师照看孩子喝水,这时只见周欣伟趴在桌子上,我喊了他一声:“欣伟,喝水啦!”他没有动,我顺手摸了一下他的额头,有点热,于是又摸了一下旁边的一个孩子,体温比欣伟低一些,我赶紧给他量体温,是38度,我马上打电话给他妈妈,让他快点来接孩子,周欣伟妈妈赶来了。
当我问他妈妈孩子在家发烧了没有时,她吞吞吐吐的说:“昨天晚上我给他吃过退烧药。”“那你为什么还让儿子来?并且也不给我们说一声?”她说:“早上来时不烧了,我以为没事!”
看到欣伟妈妈不紧不慢的样子,我非常难过,虽然我们平时一再告诉家长孩子发烧或吃过退烧的药,打过退烧的针不能让孩子入园,每天入园时要将孩子的身体状况告诉老师,安全课上也一再强调教育孩子发烧要在家休息,但这样并未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他们认为孩子发烧只要吃点药打个针,把烧退下去就行,不知道高烧会对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现在想想当时的状况,我仍心有余悸,如果当时我没发现孩子的异常,如果孩子已躺下午休,如果……太多太多的如果我不敢再往下想。
所以,我们说要关注孩子,时刻关注孩子,在此,我将自己亲身经历的这件事记下来,是想提醒自己也提醒与我有同样经历的老师们:要保证孩子健康,安全,要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与我们配合,保证孩子安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告诉幼儿,不舒服要及时告诉老师。另外要时时刻刻关注孩子,多次并及时给孩子测量体温,及时发现异常,要掌握一些自救知识和方法等等。
由吃包子引发的
在小班就餐时,我发现幼儿不知为何,对吃包子没什么兴趣。总有少数孩子不爱吃,光拿着玩剩下许多。面对此现状,我很着急,我过去问他们:“为何不爱吃?”他们说:“包子太大,想吃自己包的包子。”于是,我联系了伙房工作人员,想让幼儿自己动手来包包子。
又到了吃包子的时间了,我陪同孩子们来到伙房,先让孩子们停火方师傅们的讲解,而后自己联系这包,并且让每个幼儿报的做上记号,孩子们的销售各个都比较灵巧,经过不足一上午的时间,一个个五花式样的包子呈现与我们面前。下一步等待着蒸包开龙,当开笼后,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去抢自己的劳动成果,看到他们个个吃的特别想,我心里好兴奋。
由此我想:这样做,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大大提高了孩子的食欲,何乐而不为呢?从此我吃包子的时间总是让幼儿自己包。
孩子们所为的快乐其实很简单,他们有自己的兴趣和感受,也有选择的自由。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进去做一个善于观察的人,还会理解和接受孩子的想法,我清醒这次读懂的孩子,理解了孩子,也让我体会到了教育的魅力所在。
由玩玩具所引发的。。。
今天早上的晨间活动,由于下雨所以我们把户外改成了室内,照例孩子们又玩起了桌面玩具,我给每组都分发了一个箩筐,里面装满了一筐玩具,事先和他们说好,可以自己拿取自己一组箩筐里的玩具,但是不可以拿的太多,不然别的小朋友就玩不到了。起先孩子们都还玩的不错,但是过了一会就传来:“老师他抢我的积木,”“老师他打我。。。。”的声音。我过去一看原来是乐乐和炜炜同时为了抢一块积木而吵的不可开交。于是我先问清了原委,然后对双方对进行了批评。教育他们玩具要互相分享。这组是暂时的安定下来。但是随即又传来另外一组的争吵声。。。。。
案例剖析:
桌面玩具是孩子们所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一,但小班孩子玩的过程中时常会传来你争我夺的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呢?是因为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处在发展阶段的一个转折期。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年龄特点表现为活泼好动,往往对于突然产生的突发情况,情绪不能自控,不知道正确的交往游戏方式,所以往往采用争抢甚至动手的方式来解决。以致产生了上诉的现象。那么如何做到有效预防呢?
一、了解情绪产生原因,正确对待。
情绪对于小班幼儿的支配作用很大,很多事情往往受情绪的控制。他们容易激动往往是因为在集体游戏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抢去,而表现的异常愤怒。可是,由于交往技能的不足,不知道有哪些交往的方式可以解决问题,不知道哪种交往的方式是正确的,就容易发生争执和攻击性行为。碰到这种现象,作为我们老师和家长就应正确对待,耐心地在实际生活中多教孩子一些正确的交往方式,多鼓励。不要采取简单的方法去制止和责备。让孩子们在争吵中用自己的聪明和判断,从而不断的摸索和同伴间的交往方法。
二、分发每人一个小箩筐为了减少孩子们争吵现象的产生,作为教师可以从一些孩子操作材料的硬件设施入手,为孩子每人增添一个箩筐。在分发桌面玩具时候,把玩具放在人手一个箩筐里面,在玩的时候提醒孩子,玩自己箩筐里面的玩具。这样的材料提供无意之中可以提醒孩子在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玩自己的玩具。也会有效预防孩子争抢玩具的事件发生。
三:从情感教育入手,教育孩子要学会学会分享针对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教师可以配合我们的主题活动《一起玩》开展各项主题活动,让孩子懂得一起玩的快乐,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知道玩玩具和游戏中学会等待,轮流与分享。从而进一步提升孩子这方面的情感意识。
学习故事:爱的传递—由接水引发的争吵
时间:**
地点:教室
对象:沈**谢**
观察背景:
张××是我班一个特别的孩子,因为患有先天性股骨头发育不良,行动不方便,在生活、游戏上都需要我们照顾。走路时如果别人不小心碰到她,她就会身体失控摔倒,因此我经常提醒我班孩子在活动游戏时不要碰到她,在生活上也尽量帮助照顾照顾。
注意:
下午餐点时间,孩子们吃好餐点陆陆续续地来到卫生间喝水。我在教室里照看着没有吃好餐点的孩子。隐约间卫生间传来争吵声:“这个茶杯是我先拿到的。”“是我先拿到的”,另一个孩子说。我快步走到卫生间,只见沈**和谢**两个人争着拿一个杯子。“怎么回事?”我说。“黄老师,是我先拿到张××的茶杯的,”谢**说。“是我先拿到张××的茶杯的。”沈**赶紧接过谢**的话。看到这一切,不用说,又是为帮助张××拿茶杯接水这事争吵。虽然是争吵,但因为是帮助张××接水而引发的争吵,我没有责备他俩,反而被他俩的爱心感动。我轻轻地把两个孩子叫到我身边:“沈**,谢**,你们帮助张××接水很好,说明你们是个有爱心的孩子,老师要为你们点赞,不过,为这事争吵就不好了是不是呢?”两个孩子不好意思地点点头。我说:“这样吧,你们俩商量一下,轮流给张××接水。”听了我的建议,沈**对谢**说:“谢佳昊,今天你帮助张××接水,明天轮到我可以吗?”“好呀,”谢**点点头,拿起张××的杯子往茶桶走去。
识别:
一年多来,我班孩子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走路时尽量避开张××,活动游戏时帮助拿材料,喝水时帮助她接水等等,每当我看到孩子们为她做的这一切,总有一股温暖的暖流流进我心里,让我心里觉得暖暖的。今天这两个孩子为给张××接水而争吵,我没有责备他俩,而是教给他俩轮流给张××接水的办法,避免了因帮助同伴而引发的争吵,同时我也为他俩的爱心感动,为她俩的爱心行为点赞,真是两个有爱心的好孩子。
回应:
培养幼儿爱心是幼儿早期德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幼教工作者而言,培养幼儿的爱心,使幼儿从小就养成健康善良、富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品德和人格,更是幼教工作中的首要任务,远比单纯教授知识更为重要和更有价值。《幼儿园指导纲要》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培养幼儿社会性情感也有明确的要求:“身边的人生病或不开心时表示同情,看到别人有困难能主动关心并给予一定的帮助。”可见从小培养幼儿爱心的重要性。
我要谢谢张××的家长,当初选择了我班,无形间也让我班有了一个很好的隐性社会情感教育资源,就是让张××和她的小伙伴们在园的每一天体验并感受了爱与被爱。孩子们每天在这样的实际情境中学会了了解张××的需要并给予了适当的关心和帮助,这种如同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爱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相信经过三年的集体生活,我班每个孩子都是善良,有爱心的人。
教育随笔:由“沙发”引出的思考
通过一个上午的制作家具活动后,展现在我眼前的是集幼儿智慧且精致的家具作品。看:晶晶、姚瑶、陈乘风合作的“衣柜”;小意、章会凌合作的“电视机”;王思奇、叶文睿、龚梁合作的“床”,都是有模有样的。当我看到威威独自制作的“沙发”时,我皱起了眉头,不禁冒出了火:怎么那么难看的“沙发”,只见“沙发”上用剪刀戳了许多小洞,象个蜂窝```!
但我还是尽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并问威威:“你怎么回想到把“沙发”做成这个样子的呢?”
威威却自豪地向我介绍了他的杰作:“我家里的沙发上面有许多个纽扣,我觉得这样的沙发很漂亮,所以就把沙发做成这个样子的``````!”
噢!我恍然大悟,原来威威的灵感来自他的生活经验!
幼儿所表现、所表达的一切都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对生活中事物敏锐观察以及对自己的亲身感受!虽然,这样的“沙发”并不美,但难道只有完成一件“美”的作品才是最重要的吗?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笔记《眼罩引发的故事》
毫无疑问,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经常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而教育笔记有助于提高老师的教育水平。一篇教育笔记应该从哪些方面写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幼儿园教育笔记《眼罩引发的故事》,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在幼儿园教育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被用作教学材料。其中之一是《眼罩引发的故事》,这个故事旨在帮助幼儿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故事开始于一个美丽的村庄里。村里的居民都非常和善友好,他们过着宁静而幸福的生活。然而,由于某种原因,村庄的氛围突然变得紧张起来。一位神秘的怪物出现在了村庄附近的森林里。
村庄的居民都非常害怕这个怪物,不敢靠近森林。为了防止怪物入侵村庄,村民们决定每天派一位勇敢的居民去守望森林,以确保村庄的安全。这位守望者会戴上一块特殊的眼罩,只有他能看到里面所发生的事情。
第一天,村庄的所有居民都排队等待自己的轮到。他们心怀忐忑地戴上眼罩,然后一个接一个地进入森林。然而,当他们戴上眼罩后,他们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他们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黑暗的森林中,四周充满了各种奇怪的声音。
第一个进入森林的居民是村庄的大厨,他非常喜欢烹饪美食,因此他抱着的橡木桶里装满了各种调料。他进入森林后,发现前方有许多美味的食物,但由于戴着眼罩,他无法看到它们。他试图凭借声音去尝试找到食物,但却什么都找不到。最后一缕阳光照射进来,他才恍然大悟原来眼罩只是一个幻觉。
接下来进入森林的是村里的音乐家,他带着一把吉他和一本乐谱。他期待着在森林里创作一段美妙的音乐,但他发现眼罩阻碍了他创造音乐的能力。他试图根据声音去弹奏乐器,但演奏出来的音符却失去了美感。就在他绝望之时,蝴蝶的翅膀扑打起来,唤醒了他对美妙音乐的记忆。
随着更多的村民依次进入森林,他们都遇到了类似的困扰,但最后一位进入的居民给大家带来了新的启示。这位居民是村里的画家,他手持画笔和调色板。他在森林中发现了美丽的风景,并试图将其描绘在画布上。虽然他不能直接看到,但他通过触摸、嗅闻和感受声音来领悟到森林的美丽。最后,他成功地创作了一幅充满森林魅力的画作。
通过这个故事,幼儿们可以学习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在其中所扮演的独特角色。大厨代表了各种技能和经验,音乐家代表了创造力和艺术的力量,画家则展示了观察和感受的能力。他们从彼此的经历中汲取力量,相互协作,共同应对困难与挑战。
这个故事不仅在情节上富有想象力,而且在表达方式上也多样化。故事中的对话可以通过角色的表情和语气来表达,让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同时,故事还可以通过绘本、戏剧演出或幼儿参与其中的方式进行呈现,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参与感。
总之,《眼罩引发的故事》是一则丰富多彩的幼儿园教育笔记,它通过故事情节和多种表达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观察力。通过这个故事,幼儿们将会在娱乐中获得教育的收获,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教随笔:由消防演习引发的教育活动
鼓励孩子、夸奖孩子是激励孩子成长和进步的法宝。同时家园的统一,也是一副很好的润滑剂。
一、由消防演习引发的教育活动
今天幼儿园和消防队联合举行演习活动,小班幼儿也要求进行疏导撤离演习活动。
早上一入园,我就给孩子们讲解必要的消防知识,孩子们知道了用湿毛巾捂住鼻口可以避免被浓烟熏呛,撤离时不慌不急、不推不挤。在等待演习开始的时间里,小班幼儿有点坐不住了,于是我开始教幼儿玩手绢。
开始,我教幼儿用手绢进行对折来学习折叠的基础方法。我觉得用手绢进行简单的折纸活动比用纸好的多,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一不小心就会把纸弄撕、弄破,从而影响孩子折叠的兴趣。
孩子慢慢折的有点烦了,我又用小手绢教幼儿进行歌表演。“小手绢四方方,天天带在我身上,又擦鼻涕又擦汗,真是我的好伙伴。”用真实的物品做教具,既形象又贴进幼儿生活。特别是在表演最后一句“天天带在我身上”时,我把手绢一下贴在胸前,对孩子们说:“看,小手绢是我的好伙伴了,它贴在我身上了,看看你的手绢是你的好伙伴吗?”孩子们尝试表演的兴趣马上被激发起来了。
这两个活动幼儿很感兴趣,也不枯燥,我也没有事先备课环节的限制,组织起来很轻松随意。
由这次活动我深深感受到:有时随机的教育活动可能比事先准备好的活动效果要好得多,同时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就看你是否能抓得住教育的机会,灵活机动的进行各项活动。
二、鼓励—是克服孩子心情焦虑的好办法
孩子初上幼儿园,对环境不熟悉,特别又离开父母,心情焦虑是难免的。今天有位家长说:“老师有什么好办法吗?孩子上幼儿园时从出家门一直哭到幼儿园。”看着家长
着急又心疼的样子,我也盼着孩子能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
然后,我对家长说:“多鼓励孩子吧,你的孩子已经很棒了,在幼儿园一天表现的很不错了。”于是我把孩子在园的表现告诉家长,家长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后就说:“好吧,让我们一起试试。”我还和孩子约定好明天来幼儿园时不哭,要高高兴兴的。果然,第二天来园时,她的妈妈说:“这次好多了,没怎么哭。”我也及时表扬了孩子,并给她点了一个小红豆,夸她漂亮。
慢慢的,每天我都坚持这样鼓励,家长也配合工作,孩子能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了。
鼓励孩子、夸奖孩子是激励孩子成长和进步的法宝。同时家园的统一,也是一副很好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