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睡眠问题
发布时间:2021-09-03 孩子教育问题 儿童歌谣 儿童成长导读:儿童睡眠障碍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情况:首先是精神刺激,比如受惊吓,或有苦恼的遭到又不愿让家长知道。或家庭关系紧张,总在压抑中过日子等。其次是疾病,最常见的是特异性皮肤病,其中90%的儿童年龄在5岁以下,因夜间起来抓挠皮肤而影响睡眠。
1。入睡后爱翻滚:小儿入睡后爱翻滚,不一定是疾病的表现,但起码说明小儿睡不深,对此,应找找原因。常见的原因有:第一、睡床有不舒服的地方。如被子垫得不平整或太厚或穿的衣服过硬、过紧等,都会使小儿感到不适,于是翻来滚去。第二、白天过度兴奋。小儿的神经系统较为脆弱,如果白天玩得高兴过度或受到意外惊吓,晚上睡觉后大脑可能不会完全平静,从而表现出睡眠不深,有时还会伴有啼哭。第三、临睡前吃得过饱。有的家长总是担心小儿吃不饱,晚睡前还让他吃很多东西,使之睡后肚子是胀满的,因而难受,所以睡后会翻来覆去。第四、肠道寄生虫作怪。如肠道蛔虫、蛲虫,经常在晚上捣乱,使得小儿睡眠不安。第五、缺钙。小儿缺钙会睡不安稳甚至惊寢。第六、发热、患病。有的小儿平时睡觉很好,突然出现不安,家长应提高警惕,仔细观察小儿是否发热或有其它异常,要把握就医的时机。
2。入睡后多汗:有的小儿入睡后会出汗,甚至大汗弄湿内衣,家长往往非常担心,认为是孩子缺钙。那么,小儿入睡后多汗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小儿入睡后出汗大多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小儿新陈代谢旺盛,产热量大,体内含水多,皮肤薄,皮肤内血管丰富,出汗有助于热量的散发,以维持体温的恒定。同时出汗可以排出体内尿素、脂肪酸等代谢废物,汗液还可滋润皮肤,保持皮肤湿润。小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当入睡后,交感神经会出现一时的兴奋,导致出汗。所以,小儿仅仅出汗较多,而一般情况较好,缺钙的可能性不大。如果除出多汗外,还伴有睡眠不安、惊跳、枕部脱发等症状,就有缺钙的可能,应及时就医。
3。睡眠紊乱:作为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孩子,对睡眠的需求很高。这是因为,睡眠与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关。人类的生长发育依赖于及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生长激素只有在睡眠时分泌的量最多;人体各种营养素的合成也只有在睡眠和休息时才能更好地完成。所以,睡眠充足,孩子的生长发育就快。年龄越小,睡眠应越多。因此,家长们应对孩子的睡眠加倍重视,以免出现睡眠紊乱。睡眠紊乱,在婴幼儿中极为常见,据统计,30%的儿童在4岁前均出现过此问题,而8个月至2岁则是好发年龄。儿童睡眠障碍有如下表现:夜间频频醒来,睡不安稳、恐惧黑暗、磨牙、遗尿、呓语、梦游、摇动身体、抓挠皮肤、入睡困难等等。
儿童睡眠障碍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情况:首先是精神刺激,比如受惊吓,或有苦恼的遭到又不愿让家长知道。或家庭关系紧张,总在压抑中过日子等。其次是疾病,最常见的是特异性皮肤病,其中90%的儿童年龄在5岁以下,因夜间起来抓挠皮肤而影响睡眠。[优美句子网 wWW.111642.com]
对待有病儿童要积极治疗,到专科医院做正规治疗。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问题儿童的性格问题
0~3岁的宝宝在自由与自主的过程中发展着他自己独特的性格,通过他的意志、他的意识、他的行为、他的情感在表达与表现着。但是在这一自由与自主的过程中,受到遗传素质、生活环境以及父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影响,一些性格的偏差也会在孩子的身上出现,父母如果无视孩子这些偏差,在将来的发展过程中这些偏差可能就会成为孩子性格的主要特征;如果父母有意识去矫正这些偏差,那么孩子的成长会更健康,更顺利……
性格偏向1娇弱惹人怜的敏感性格
娇娇,名如其人,忸怩羞涩地躲在妈妈的身后,紧紧拽着妈妈的衣角,探着半个小脑袋看着初次见面的陌生人。妈妈努力挣脱开她的牵拉,想促使她主动与陌生人打招呼,但这立刻使她非常紧张,整个人躲在了妈妈的身后。无奈的妈妈只好一边解释“这个孩子就是这个样,特别胆小”,一边又转身再次用力把娇娇拖到自己的面前来,“出来啊,怕什么!”可是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娇娇低声委屈地哭了起来
“不要怕,胆子大点”是妈妈对娇娇的殷切希望,可这何尝不是娇娇自己的希望呢!但是在很多场合下,娇娇会经常地、自然地表现出一种紧张不安、退缩,这是她的一种性格倾向,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就是:
1.对外界环境表现出异常的敏感,外界稍微有变化就使她紧张与不安。
2.人际交往的能力比较差,喜欢独自安静地玩一些自己比较熟悉的游戏。
3.行为比较缓慢退缩;情绪比较平静。
4.依赖性高,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要求。
参考方案:
面对娇娇的胆小与敏感,脾气急躁的妈妈常常控制不住自己而发脾气,但是妈妈的急躁越发使娇娇变得更胆小,而不能真正地帮助娇娇成长。克服性格偏差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可能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新的调整:
1.娇娇在接触和适应新的环境的过程中,需要妈妈前期陪伴,在娇娇渐渐熟悉的基础上,妈妈有意识地让娇娇表现自己。例如娇娇要进幼儿园了,妈妈可以先提前带娇娇去幼儿园中玩几次;进入幼儿园之后,妈妈可以陪娇娇在班级中玩一会再离开,使娇娇对新的环境有一个逐渐熟悉的过程。
2.设置“最近发展区”的任务给予挑战,激发娇娇内在的能力。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娇娇目前没有达到但是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可以达到的一种发展水平。例如娇娇目前不愿意和陌生人打招呼,妈妈可以引导娇娇在妈妈和陌生人说话的时候,可以拉着妈妈的手而转到前面来。
性格偏向2胆大迫人的冒险性格
强强突然看到了放在书架中一件玻璃制品,已经对玩具很厌倦的他,立刻给妈妈要“我要玩,我要那个老虎,我要……”,妈妈立刻给强强打开了电视中卡通片,想转移强强的注意力,可是在这个短暂的过程中,她发现强强已经爬到了沙发的靠背上,强强正在斜斜晃晃地想站起来……恐怖的后果,使妈妈只好自己将玻璃老虎递给了强强,但一会儿,妈妈就听见了强强用力把玻璃老虎投向墙壁的声音……
强强总是使当妈妈的神经绷得紧紧的,一会儿他可能去触摸饮水机的开关;一会儿他又可能爬窗台……虽然强强的额头已经被摔出了大疤,屁股也多次被爸爸教训,但他还是在不停地惹麻烦,去做一些很危险的事情……
其实强强属于一种冒险型性格,这种性格的典型特征是:
1.总是处于一种兴奋的情绪状态,习惯性地动手去摸摸东西,用脚去踢踢周围的物品。
2.按自己的想法去行动,从不考虑后果,也记不住以前得到的教训。
3.喜欢攻击、侵犯他人,逆反心理比较强。
参考方案:
强强的这种冒险性格偏向,迫使爸爸妈妈软硬兼施,爸爸以巴掌“狠心”地教训了强强多次,妈妈也一直不断地以“乖宝宝”利诱,但仍不能使强强发生改变。那怎么办呢?
1.营造安静平和的家庭气氛,减少或杜绝一些暴力刺激的来源,使强强在一种平和安静的气氛中能静心从事一些阅读或手工制作类的活动,从而减少他冒险行为的可能性。
2.对强强的行为活动设定规则,并坚决按照这种规则来约束强强的要求与行为。例如对一些摆设类的物品,只能观赏而不能拿来做玩具,这种规则之下,妈妈和强强之间没有任何的协商或者条件交换。无论强强怎样的要求,采取怎样的冒险行为,妈妈都不能允许他拿这一物品。这样才能使强强意识到冒险行为并不一定会自己得到满足,学会放弃。
案例:“问题儿童”的“问题行为”
张老师正在教小班小朋友一首新歌,大家都坐在椅子上不动,一边听老师弹琴一边学唱,只有丁丁在椅子上动来动去,他一会儿推推旁边的佳佳,一会儿转过身来,趴在椅背上,看着后面的墙壁发呆,张老师看了看他,没理会,没多久,丁丁突然站起来,跑到老师身边在钢琴上用力敲了几下,钢琴发出一串杂乱的音。小朋友都大笑起来,张老师生气地拉开丁丁,说:“赶快回到座位上。”丁丁边笑边跑回座位,但没一会儿,丁丁又站起来跑到窗户下,拿起柜子上的串珠玩起来,几个小朋友齐喊:“老师,丁丁又跑了。”张老师看了看他说:“不要理他。”说完领着小朋友继续唱歌。丁丁没有回头,自己专心的玩着。
从某个角度而言,丁丁的确是一个问题儿童,他会在“学本领”的时候突然跑开,专玩自己喜欢的玩具,也会因打人被其他孩子告状,他是班上令老师头疼的孩子,每天都要有一个专门老师看着他,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幼儿园是一个集体场所,在这个场所中,影响幼儿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规则,尤其在小班,建立规则意识,进行常规训练,是幼儿在园学习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是那些能遵守各种规则,听老师话的孩子,而丁丁恰恰是未被这些规则所“驯服”的孩子,喜欢自行其是而不愿听从老师的安排。于是,在要求“同一种声音,同一种行为”的环境中,他总是不断出现问题,成为一个特殊人物。
儿童恋物癖问题
导读:儿童恋物癖真正的危害在于背后隐藏的不安全感诱发的回避集体活动、不敢与人交往、表情淡漠,最终导致社交恐怖症。
6岁的佳佳有个怪癖,从1岁起,她每天都和熊娃娃“形影不离”。前天,湘雅二医院心理门诊心理学专家尹岩博士诊断说,佳佳的行为是一种典型的儿童恋物癖,绝非个别。
这其实是一种轻微的孤独症。
无论是到亲戚家做客、外出旅行或者上幼儿园,熊娃娃都是佳佳的第一宝贝,必须随身携带,紧紧地抱在怀里。如果发现熊宝宝不在身边,她立刻就会烦躁不安。佳佳的爸爸曾留学美国,他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应该顺其自然。佳佳的妈妈却不苟同丈夫的观点,因为在幼儿园里,佳佳经常搂着小熊一个人独自发呆。她担心这样发展下去,佳佳很难融入复杂的社会环境。夫妻二人各执一词,前天来到了湘雅二医院心理门诊寻求答案。
尹岩博士诊断说,佳佳的行为是一种典型的儿童恋物癖,绝非个别,家长无需强行制止。因为在心理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儿童或多或少会对某种物品产生一定的依恋,可能与其幼年经历中缺失安全感有关。这是较正常的现象,并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儿童恋物癖真正的危害在于背后隐藏的不安全感诱发的回避集体活动、不敢与人交往、表情淡漠,最终导致社交恐怖症。
尹岩说,很多白领阶层教育子女的方式逐渐西化,他们过多地注重子女的智力潜能的开发,忽略了亲子互动,这些孩子在情感上是孤独而脆弱的,不得不借助身边熟悉的物品来排遣寂寞和无助,儿童的恋物癖其实是一种轻微的孤独症。专家表示,儿童的恋物癖是可以通过一定心理咨询进行干预,主要是消除内心的不安全感,创造一个开放、温暖、互动的家庭环境,转移其注意力。
儿童心理健康的问题
要让儿童经受一定的困难,学会克服困难从身心(性格和体格)两方面进行磨练。从小培养儿童独立的能力,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
第一.忌娇惯溺爱
开口不离“好”,出门不离抬,吃饭任其要,穿衣任其挑,就会养成儿童任性的性格。父母“爱子—溺子—误子”,这往往是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步入歧途的三部曲。
第二.忌袒护纵容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当众做错了事,家长明知不对,却以种种理由加以庇护和掩盖,其结果必然使孩子不能正确对待缺点和错误。
第三.忌哄骗
有些家长图一时安宁,不惜编造假话欺骗孩子,这样耳懦目染,容易使孩子效仿父母,养成虚伪不诚实的品格。
第四.忌讽刺
对孩子讽刺挖苦,以为可以“激发”上进,结果适得其反。
第五.忌苛求
父母对孩子“恨铁不成钢”,凡事都要尽善尽美,稍有不顺便大加训斥,使子女无所适从,思想感到压抑和束缚,时间长了孩子有可能走向反面,我行我素。
第六.忌放任
对孩子不加引导和教育,放任自流,任其所为,不尽家长责任,后果难以预料。
第七.忌打骂体罚
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信奉“不打不成器”的信条,不能以理服人,而是打骂、体罚,结果这样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往往产生感情对立。
第八.忌注意力不集中
要让孩子自己选择适宜的游戏和运动,培养他们注意力集中,专心地完成一项工作的能力,训练儿童持之以恒的毅力,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而不要反复要求孩子更换活动内容。
第九.忌缺乏适应能力
要训练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样对孩子的发展是很有益的。
第十.忌无控制力
要训练儿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包括控制自己不合理的要求和愿望。
第十一.忌忧郁沉默
要培养儿童乐观幽默的性格,切忌郁郁寡欢。
第十二.忌依赖
要让儿童经受一定的困难,学会克服困难从身心(性格和体格)两方面进行磨练。从小培养儿童独立的能力,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