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2岁女儿不让妈妈上班 解决分离焦虑别骗孩子

发布时间:2021-08-31 幼儿故事2岁 幼儿故事7岁 幼儿故事3岁

【频繁更换照顾人,2岁宝宝太黏人】

杜女士今年32岁,有一个2周岁的女儿。大概在两个月前,孩子被送到平山县城,由孩子的姥姥带。因为姥姥有事,一个月前孩子被接回石家庄,奶奶从老家秦皇岛过来带孩子。虽然孩子之前奶奶也带过,但因为年龄小早就忘了,所以对奶奶十分认生。这次,自从奶奶接手带孩子,孩子就闹个不停,尤其每天早上上班,父母离开家时,孩子总是哭闹不停。小手抓住妈妈的衣服不放开,哭得实在叫人不忍心去上班。

如此哭闹发生了好几个早上,而且父母走了之后,孩子还不喜欢吃饭。无奈,杜女士只好请年休假,陪了孩子七八天。原以为这样,孩子便能和奶奶熟识了。没想到,杜女士休完年休假,早上再去上班,孩子哭得更厉害了。“妈妈不上班,妈妈不上班……”孩子不停地念叨着,作为父母真是心酸。

但是又不能因此放弃工作,于是杜女士常常“欺骗”孩子,“妈妈去给你买酸奶喝,一会儿就回来好不好!”随后趁着孩子不注意,偷偷摸摸地离开。

这样做虽然能顺利上班,但孩子哭闹得变本加厉了,每天早上不离开妈妈的怀抱,生怕妈妈突然之间又不见了。妈妈强行将孩子放下,但小家伙哭得更凶。如此这样有一个月了,早上上班成了杜女士的心病,“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解决分离焦虑,千万别欺骗孩子】

记者询问了几位年轻妈妈,她们的孩子多数是两到四周岁,都发生过孩子“黏人”的情况。“我家孩子也是不让我去上班,有时候强行走开了,孩子甚至上火生病。”有的妈妈心肠软甚至选择辞职,专门照顾孩子。不过,大多数妈妈还得想办法应对,每天早上就像是在打仗,“因为不放心孩子,白天上班都没心思。”

在网络上许多父母发帖求助,“孩子还小心疼啊,但又不能不去上班,我到底该咋办才好?”对此,相关专家表示,孩子缠着父母是正常的现象。而老缠着成人不放的孩子往往比较胆小,对于这样的孩子要提供逐步锻炼的机会,不要强行甩开或打骂他们。事实上,造成“依恋过度”的局面,往往与父母的照看方式有关。如果平时父母对孩子过度关心,不提供让孩子独立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其结果必然会形成孩子的“依恋过度”。也就是说,孩子过度地缠着父母是由于父母过度地“缠”着孩子造成的。为了避免或克服这一状况,平时,家长应该尽量为孩子提供一些玩具、图书,并提供机会,有意识地让孩子自己一个人玩。当孩子独自游戏时,父母可逐步地拉大与孩子之间的空间距离和时间间隔,使孩子逐步适应与父母的短暂分离。

此外,要注意别让孩子形成痛苦的分离经验,因为孩子一旦经历过痛苦分离,便会增强分离时的焦虑。最常见的痛苦经验来自父母的欺骗,这样的经验使孩子产生了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结果,孩子变得更加缠人了。【WWW.373939.CoM 实用申请书】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两招高效解决孩子的“分离焦虑”


宝宝已经上幼儿园大班了,却依然存在“分离焦虑”的问题,如何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真正能够做到相对的自立?另外幼儿园大班到底应不应该先期进行有关小学知识的学习呢?朝阳区教研中心学前教研室安平老师为您逐一解答。其实“分离焦虑”并不仅仅出现在幼儿园大班,很多孩子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家长和老师应该扮演“扶持者”的角色帮助宝宝尽快度过这样的特殊时期。为了让孩子能够消除这样的困扰,必要的沟通是不可或缺的,家长在交流中应起好榜样的作用,千万不要用极端的训斥方式,这样只会适得其反。老师家长齐作为可顺利消除“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伤心、痛苦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以表示拒绝分离。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环境的巨大变化。最为大家所知的就是发生在幼儿3岁上幼儿园这个时期。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接触到陌生的成人、小朋友还有活动空间,周围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些都会让幼儿失去安全感,由此而产生了与亲人的分离焦虑。这是一个特殊时期发生的现象,可以通过幼儿园老师与孩子逐步建立的信任感而消除。其实不仅仅是大班的孩子,大多数幼儿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实践证明,一些在平时注重孩子独立能力培养的家庭,对新环境的适应期较短,适应力强,也很少出现情绪问题。而那些娇宠溺爱、一切包办代替的家庭中的孩子则需要较长的适应期。也就是说,分离焦虑不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慢慢减少。随着孩子的长大,情绪的内隐性的增强,他不会太激烈地表达这种分离焦虑,所以说,幼儿阶段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它为幼儿一生健康、全面和谐的成长奠定基础。两招缓解焦虑:允许孩子表达个人情绪多抚摸孩子对于家长来说,其实在任何一个阶段,交流都是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当然,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他们情绪不稳定时的交流就要特别有方法。家长最好不要厉声训斥孩子,不硬性压制,更不能打骂孩子,等孩子平静后告诉他什么行为才是可以接受的。要知道,家长不冷静的做法对控制孩子不良情绪是起不到任何好的作用的,只能让孩子更加紧张、焦虑甚至还暴躁。另外,鼓励家长使用身体抚摸的方式,这种方法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身体的抚摸会使幼儿疏解紧张、焦躁的神经,逐渐安稳下来。提前适应小学模式培养探究欲望其实对于幼儿园大班到底应不应该先期进行有关小学知识的学习这个问题,教育部早就明确,确保小学一年级坚持“零起点”教学。幼儿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结构和思维方式。具体形象的思维方式使他们有着自己特殊的学习方式。直接经验感知、操作和游戏活动是他们学习的主要方式。对于幼儿来说,学习知识的范围非常广,所以不能用“学不学小学知识”来衡量。他们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整个世界、整个大自然都是他们的学习对象,都有他们的学习内容。而我们成人往往忽视了这些知识,和这些学知识的地方,让本该快乐成长的孩子背负上沉重的压力。

用智慧让孩子告别“分离焦虑”


从以往举行妈妈训练营的活动中获悉,约有8成家长和孩子为分离焦虑烦恼。调查发现,孩子的焦虑体现为4大症状:宝宝哭闹不肯上幼儿园、孩子早晨不愿意出家门、孩子入园后变瘦、孩子睡眠不佳。

开学了,怎样妥善应对“分离焦虑”,上海市示范性幼儿园浦东蒲公英幼儿园园长沈冠华和老师共商应对方案,最终用智慧让孩子告别分离焦虑。

方案一:中班和大班老师当志愿者

面对新一轮的生育高峰,已经升班的岳莲老师主动向领导请愿去今年的小班充当志愿者,帮助新小班的教师共同安抚孩子,她的这一想法在QQ群上一发布,引来不少响应者。

开学两周来,中、大班的教师志愿加入了这支队伍。一开学就利用业余时间加入到小班做助理,年轻的充当孩子的玩伴,年长的充当替身妈妈。一对一安抚那些情绪焦虑、进餐需要帮助、入睡特别困难的孩子,他们迅速成为孩子依恋的对象。

与此同时,保教主任和保健老师也在午餐及午睡这几个特别需要安抚的环节进入班级,安抚特殊幼儿。一位在家只吃馒头和饭、不吃菜,一见荤菜就呕吐的孩子,在老师的耐心护理下终于从尝一口到吃下了碗里的蔬菜。开学两天,新小班里95%的孩子已经安然在幼儿园入睡。

方案二:烧菜四大绝招让孩子吃得舒心

新生入园,孩子是否吃得习惯、对于他是否能适应幼儿园很关键。怎样抓住孩子的心,幼儿园采用三大绝招来应对,第一招:增加品种、减少数量,让孩 子看着想吃。“鸳鸯蛋”成为了孩子们的最爱;第二招:切配细软、烧法入味,让孩子爱吃。红烧鳝丝老菜成新宠;第三招:开发新品、模样诱人,让孩子吃得开 心,招牌菜是兔子馒头、自制蛋挞。开学两周来,这三招“吊起了孩子的胃口”。

方案三:不做规矩让孩子有依恋对象

考虑到新小班的孩子刚加入集体生活,有个逐步适应的过程。老师灵活设置离园时间,第一周15:30提前离园,第二周逐步过渡。在作息时间执行上给与了老师较大的弹性。

每天预设一个生活小练习、一个趣味小游戏、一次欢乐蹦蹦跳、让老师根据孩子的情绪状况灵活组织,用有趣的活动吸引孩子,用欢乐的氛围感染孩子、 用亲切的微笑安抚孩子。小班孩子的活动则以松散的游戏与一些必要的生活小学习为主,根据家访时调查到的孩子在玩具上的最爱,幼儿园还专门为小班添置了一批 玩具。

[专家支招]

●关于孩子:不要常给孩子负面提醒

如何减轻分离焦虑,闵行区科技幼儿园园长李伟给出了秘诀:其一,要允许孩子哭。家长常常对孩子说 “你去幼儿园不能哭啊”,这反而给了孩子负面的提醒,幼儿园要允许孩子哭,还要给孩子提供餐巾纸,这样,孩子反而会觉得没意思了。其二,开学第一个月“不 做规矩”。让孩子想睡就睡,想吃就吃,不给孩子增添陌生环境的压力。

●关于家长:正确引导也应掌握技巧

入学前,先带孩子参加幼儿园的亲子活动,但活动时,家长不要参与,让孩子独自参与,孩子就会习惯新的环境;孩子如有不适应,家长和他对话时要“自说自话”,不要聚焦于孩子的烦恼,而是多和他谈谈幼儿园的快乐。

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医生则针对“3成孩子上幼儿园后变瘦”的调查结果建议:“孩子在进入幼儿园后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可能不适应而导致吃不多,这时家长应继续提供乳制品,补充营养逐步过渡到食物多样。 ”

别让孩子患上搬家焦虑症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要搬家,迁入新居,人们忙这忙那,一旦房子装修好了,接下来是安排什么时候搬家,这些事情往往是由成年人参与决定的。但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被很多人忽略了,就是孩子对搬家的“知情权”。

有些家庭突然搬家后,特别是一家人由原来的一居室变为多居室,孩子与父母分室而居,有些敏感的孩子就容易出现一些焦虑反应,比如,尿床等。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离开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比较陌生的新地方,人们都会产生一些分离焦虑,这种焦虑有深有浅,也就是人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搬家后,有些孩子会有失落感、恐惧感,小朋友没有了,没人玩了,没地方玩了,所以容易出现一些行为方面的问题。

人的安全需要得到满足,生活才会稳定愉快,任何人失去安全感都会产生焦虑。比如,刚刚把幼儿送到幼儿园,一些幼儿为什么会大哭大闹呢?这其实是一种因为安全感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分离焦虑反应。因为幼儿离开了亲密的父母,离开了熟悉的家,来到一个新的陌生的地方,他没有了安全感。有经验的家长往往在这之前,先带幼儿去几次幼儿园,熟悉环境,见见老师,减少陌生感,以降低幼儿的焦虑感。

如何降低搬家焦虑呢?要搬到一个新的地方时,最好先收集一下新环境周围的信息,了解街坊邻居的情况,尽量熟悉新家的情况,最好看看是否有合适的小伙伴,然后,主动跟孩子说一说搬家的事,告诉孩子搬家的原因。在搬家之前,带孩子先过去看看新房,给孩子介绍一下新家及周围环境的情况,这时再搬家过去,孩子已经有了熟悉感,就不至于彷徨无依了。

爸爸妈妈,别让孩子看不懂


在幼儿园生活时间长了,每天和形形色色的家长打交道,有时也会走进孩子们的家门,走进他们真实的家庭生活。了解得多了,有时你会感叹:现在的世界很精彩,现在的世界很无奈。现在的爸爸妈妈虽然给了孩子太优越的物质生活,但对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心灵的关爱少之又少。在大人的纷纷扰扰中,孩子们已经越来越看不懂父母和世界了。

浩浩是春节过后来幼儿园的大班男孩,长得很清秀。报名那天,孩子的爸爸拿不出任何关于孩子的证件和证明,就是缠着园长要入园。经过园长的悉心解释,他终于同意回去试着找找相关资料,直到孩子报到的那一天,他也只是带来了村里的一个简单证明。在办完孩子的入园手续后,他很紧张也很严肃的找到我,根本顾不了孩子,有时打个电话就是要老人们对孩子严厉点,孩子不管不顾年迈生病的爷爷奶奶,依然我行我素,气得老人在家大发雷霆。有一次暑假,小威去妈妈那玩,没过几天就被“遣送”回老家。爸爸一年四季就是春节回家几天,赶上日期早,还可以接送儿子几天,在家看见儿子太淘,有时也会控制不住脾气对孩子动粗。时间长了,孩子也无所畏惧。今年开学时,我们了解到小威爸爸妈妈离婚了,孩子彻底变成了一个皮球。看着无忧无虑的孩子在操场上和小伙伴玩耍,我真的有一种心痛的感觉。

常说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开放自由、物质丰盈的今天,我们的家庭伦理责任感为何世风日下,看着一个个聪活泼的孩子,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父母还有什么障碍跨越不了呢?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在你们追求自己的幸福浪漫时,你们打算把你们的孩子置于何境地?为什么要让无辜的生命去承担你们放任的责任呢?

开学季,如何让孩子面对“分离焦虑”


开学季,如何让孩子面对“分离焦虑”

我儿子轩轩现在3岁3个月,这是他第二个学期上幼儿园了。

因为年龄问题,上学期是在小小班读(整个学期都融合得不错),而这学期刚被调到另一个新班(混龄班),对他来说虽然学校没变,但班级,老师,伙伴,工作内容全部都改变了,他必需第二次适应幼儿园。

上周刚开学的第一和第二天他非常配合地自己走进新教室,然后和我挥手再见。到了第三天,他开始哭闹着不肯入园了,我知道,他终于用情绪来抵制对新环境、新班级的排斥了。这时爷爷奶奶为了让轩轩不哭,立刻开始对他说上幼儿园的各种好处,希望能激起轩轩愿意去幼儿园的兴趣。看到爷爷奶奶如此紧张的一幕,我立刻上前将他们制止,我说“开学这段时间,轩轩上学的事情交给我,我送就行了。”

奶奶知道我一大早要送轩轩哥哥去上小学,又要再返回家送轩轩上幼儿园,担心我上班时间会迟到,所以一直说她会送轩轩去,不用我送。我还是坚决地说“我会处理好我的时间的,妈,让我送吧。”奶奶也只好由我了。当所有人都让开,只有我和轩轩单独在一起时,他哭了,我倾听着、陪伴着他的哭泣,没去制止他。他说了N次不想上学,我只是听着(不去劝说),因为我明白所有情绪都是他的,我无权越界去让他推开自己的所有感受,更不应像爷爷奶奶那样故意说幼儿园有多么好去诱导他、说服他。

因为他已经上了两天学,幼儿园到底好与不好,在此刻只有孩子当事人自己最清楚,并不是旁人的一大堆废话就能代替他的思想和判断,更不能忽悠他乖乖上学。过了好久他情绪倾泻得差不多了,不哭了。接着我在路边摘了三片叶子,讲起了叶子的故事,最后轩轩抱住叶子,带着故事幻想走进课室了。第二天早上轩轩仍哭着表示不想上学,这时爷爷奶奶又忍不住要上前哄他说“如果你上学了我就买部汽车给你呀。”我听了立即将孩子抱开,并向奶奶表示我一个人会处理好孩子,你们放心吧(因为我要杜绝这种物质诱惑)。奶奶在我的一再推脱下,只好不放心地走开了。这时,轩轩开始和我玩心理战术,一会在哭,一会说要去玩,一会又说不舒服,他在用尽一切拖延的办法想让我改变主意。而此刻我仍愿意用时间陪他消耗,并接受他故意对我使用的各种拖延方法。

我没有想方设法去哄他,也没有像奶奶那样承诺给他任何物质奖励,但我给了他克服不想去幼儿园的时间(一直陪伴他)。最后我们来到幼儿园门口,老师将他抱了起来,他一边哭,我一边微笑着和他说再见。第三天爷爷奶奶没有再介入孩子上学的事了,而轩轩也不哭了,我们手牵着手唱着歌曲去幼儿园。快到校门口时,他停了停脚步有点不想进,我没有和他说任何话,只是蹲下身体向他微笑着,他便又跟着我走进学校了,我便再次微笑着和他说再见。

今天,我俩依然手牵着手走去上学,在路上轩轩问我“妈妈,我们要去哪?”我说“你知道的。”轩轩又说“我是每天都要去幼儿园是吗?”我微笑着说“嗯,是的。”孩子听了,想了想便平静地走进幼儿园了。从那之后,轩轩几乎每天都能平静地去上幼儿园了。看着儿子终于坦然面对及接受幼儿园,妈妈真的很开心。

当然,这肯定离不开各位幼儿园老师给予轩轩的帮助和爱。老师的爱+父母的淡定,就是给了孩子面对“分离焦虑”的勇气和信任。虽然我这几天很累,早上送了大宝上学,又回家送小宝上学,接着怕迟到又急急忙忙追着公车赶去上班,但看到轩轩现在的情况,我知道一切是值得的。

我坚决不让老人家参与,为的就是要向孩子传达妈妈的态度。面对孩子的焦虑时妈妈不焦虑,面对孩子的哭闹时妈妈不生气,面对孩子不愿去幼儿园的任何情绪时,我不去对他进行物质及语言的诱惑,不去欺骗他,更不去威胁他。我只是温柔地坚持,微笑地向他说再见,因为我一直相信让我的母爱去影响他,去传达我对他的信任,我的孩子感受到了,自然会勇敢面对。

轩轩,棒棒的!

妈妈心情焦虑 如何面对吵闹的孩子


妈妈自己心情不平和,容易焦虑,会从多个方面去影响孩子。比如,妈妈说:“孩子有一种疾病,每次孩子接触到了过敏原,我都很紧张,很害怕。”这种紧张自然会被孩子感受到,多多少少也会紧张。如果这种情形多了,孩子也会对类似情况紧张的。其实,父母自然表现出来的是紧张还是放松,会给孩子直接的示范。其实,这些认知思维习惯不是遗传,生活中耳濡目染多了,孩子就可能学会。

一、如何改变容易焦虑的性格

妈妈现在对孩子过度关注,她说:“真的,越看越觉得孩子不正常。这几天孩子鼻子又发出什么声音,我也总是往严重了想。”其实这是在焦虑的情况下的一个自然的反应,情绪的规律——越焦虑越容易关注那些担心的事情。所以,在焦虑的时候,最好采取外出散散步等形式,直接转移注意力以缓解焦虑,心境平和了,关注就会少一些。但是这只是权宜之计——虽然也是必要的。所以,问题的关键就是改变妈妈容易焦虑的性格。只要妈妈改变了,那么对孩子无论是情绪还是思维模式上都会有好的影响。如果妈妈变得淡定,孩子自然容易淡定。焦虑少了,退一万步来说,即使是抽动症,抽动的症状自然越来越少发生了,不必担心加重。

二、这种性格能改变吗?不是说本性难移吗?

性格不是不能改变,而是对很多人来说难以改变。为什么难改变,是因为不懂方法。就像如果没有钥匙,想推开锁上的门太难了。而认知疗法就是改变性格的钥匙。

妈妈说:“孩子的任何事我都提心吊胆,现在孩子有不停的清嗓子,我真的努力地坚强着,但是害怕极了。”

其实坚强可不是想做到就能做到的啊。在怎样做到真正的坚强--用认知疗法改…我说到了这个问题。我又给妈妈推荐了我的一篇博文:学会三种思维,孩子坦然面对挫折。这篇博文她以前看过,她说很喜欢我提倡的“尽人事,由天命”这个理念,孩子有事时她总会想这句话。

其实她为什么容易焦虑?也是思维模式的问题:“什么事都想得很多,总是对没有发生的结果很担心,心很细致......”,这样把事情放大了,总想着负面的东西,害怕可能的结果,焦虑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我如果这样想,肯定也焦虑。

我的学会三种思维,孩子坦然面对挫折这篇博文,虽然是写给孩子的,但是对成人也很有用处,就很适合她。我建议她心情放松的时候,多去体会我的文章,只要这三种思维用得好了,就会变得坚强,逐渐不那么容易焦虑了。以她担心的抽动症为例。

1、坏事变好事

通过这件事情,妈妈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提高了心理素质。以后也会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孩子也是一件好事。

2、没什么

这个狗屁抽动症没什么啊,我前面已经说过了。

3、顺其自然

妈妈做了该做的事情,去努力了,其他的就听天由命,爱咋样咋样吧。妈妈担心的每一件事情,都要用这样三种思维去劝说自己,养成习惯性思维。逐渐地,就不那么焦虑,性格也就改变了。但是,要花功夫,遇到的每一个事情都有一个以前的习惯性思维,所以都需要重新这样分析。

这样,改变性格的大门就打开了。妈妈:好的,维尼老师。这本来就不一定是抽动症。即使是,也是不什么大病。和您聊了这么久我真的心里想明白很多。我现在应该做的就是不去关注孩子这件事,不管是不是都不去管它对不对。就算是,我改变了自己,不给孩子传递焦虑,孩子的心理也会健康。维尼老师,您说的对,我一定好好学习您的那篇博文,用在我的日常生活中,不仅提高自己,也对孩子好。

维尼:是的,因为你学会了心理调节方法,孩子可能就少出现出其他心理问题了,这是个好事。就像我以前遇到一些心理问题,经过思考,现在都是我的财富。心理比一般人健康得多。

妈妈:不怕有问题,只有解决问题,才能提高不是?

维尼:是啊,有问题其实也是提高的机会。回头我把咱们的交流梳理一下写成博文,隐去你的信息,可以吗?

相关推荐

  • 不再分离焦虑,让孩子爱上幼儿园 马上,又到了幼儿园入园的时候了。对幼儿而言,幼儿园是一个充满陌生的环境,心理上的杀戮战场。因为孩子一生中最大的“分离焦虑”是在幼儿园产生的。有些小儿不愿意入托,总是哭闹甚至拒食,家长怕委屈了孩子,结果...
    2021-11-30 阅读全文
  • 两招高效解决孩子的“分离焦虑” 宝宝已经上幼儿园大班了,却依然存在“分离焦虑”的问题,如何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真正能够做到相对的自立?另外幼儿园大班到底应不应该先期进行有关小学知识的学习呢?朝阳区教研中心学前教研室安平老师为您逐一...
    2020-01-11 阅读全文
  • 用智慧让孩子告别“分离焦虑” 从以往举行妈妈训练营的活动中获悉,约有8成家长和孩子为分离焦虑烦恼。调查发现,孩子的焦虑体现为4大症状:宝宝哭闹不肯上幼儿园、孩子早晨不愿意出家门、孩子入园后变瘦、孩子睡眠不佳。 开学了,怎样妥善应对...
    2020-01-15 阅读全文
  • 别让孩子患上搬家焦虑症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要搬家,迁入新居,人们忙这忙那,一旦房子装修好了,接下来是安排什么时候搬家,这些事情往往是由成年人参与决定的。但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被很多人忽略了,就是...
    2022-03-24 阅读全文
  • 爸爸妈妈,别让孩子看不懂 在幼儿园生活时间长了,每天和形形色色的家长打交道,有时也会走进孩子们的家门,走进他们真实的家庭生活。了解得多了,有时你会感叹:现在的世界很精彩,现在的世界很无奈。现在的爸爸妈妈虽然给了孩子太优越的物质...
    2020-08-07 阅读全文

马上,又到了幼儿园入园的时候了。对幼儿而言,幼儿园是一个充满陌生的环境,心理上的杀戮战场。因为孩子一生中最大的“分离焦虑”是在幼儿园产生的。有些小儿不愿意入托,总是哭闹甚至拒食,家长怕委屈了孩子,结果...

2021-11-30 阅读全文

宝宝已经上幼儿园大班了,却依然存在“分离焦虑”的问题,如何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真正能够做到相对的自立?另外幼儿园大班到底应不应该先期进行有关小学知识的学习呢?朝阳区教研中心学前教研室安平老师为您逐一...

2020-01-11 阅读全文

从以往举行妈妈训练营的活动中获悉,约有8成家长和孩子为分离焦虑烦恼。调查发现,孩子的焦虑体现为4大症状:宝宝哭闹不肯上幼儿园、孩子早晨不愿意出家门、孩子入园后变瘦、孩子睡眠不佳。 开学了,怎样妥善应对...

2020-01-15 阅读全文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要搬家,迁入新居,人们忙这忙那,一旦房子装修好了,接下来是安排什么时候搬家,这些事情往往是由成年人参与决定的。但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被很多人忽略了,就是...

2022-03-24 阅读全文

在幼儿园生活时间长了,每天和形形色色的家长打交道,有时也会走进孩子们的家门,走进他们真实的家庭生活。了解得多了,有时你会感叹:现在的世界很精彩,现在的世界很无奈。现在的爸爸妈妈虽然给了孩子太优越的物质...

2020-08-07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