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观察记录:给孩子表现的机会
发布时间:2021-06-19 小班观察记录 小班幼儿观察记录 幼儿园观察记录小班观察记录:给孩子表现的机会
上午的活动活动结束了,快到吃饭的时间了,孩子们有的在洗手,有的坐在椅子上等待老师发碗。然然一会儿跑到盥洗室,一会儿跑到活动室。盥洗室、活动室不时传来“老师,然然打我”“老师,然然推我”的声音。我便请然然坐下来,说要开始发碗吃饭了了。然然一听说要吃饭了,马上离开自己的座位,去给小朋友拿碗。我说:“然然,你过来,老师自己发,她很不情愿的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然然因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在班里人缘很不好,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做朋友。他自己也有一种“反正你们都不喜欢我,都觉得我不好,我就这样闹”的心理。由于他在班里表现的机会不多,所以他平时喜欢以各种行为引起同伴的注意,我意识到这样继续下去对他成长不利,就决定给他表现机会,让他发碗。我对然然说:“然然,今天请你做小老师,你来发碗吧!”然然愣了一下,旁边的小朋友马上“抗议”:“然然那么不乖,老是打人,刚才还拍我们的头,为什么还能做小老师?”我笑着说:“孩子们,然然虽然表现的不好,老欺负别人,但是老师刚才发现他做了一件事情使我很感动,乐乐小朋友的小椅子倒了,然然帮他扶起来,还给椅子擦了擦,所以我们应该给她一个机会,请她做一回小老师,好不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好。我就让然然给小朋友们发碗,当小老师了。
这以后,我有意识地给然然更多的表现机会,当她行为表现方式恰当时,我会及时给予鼓励;当他出现不恰当的行为时,我会及时给予耐心的引导。要抓住一些合适的机会,使他们体验到老师和同伴对他们的关注和肯定。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给孩子创造表现机会
我班幼儿尹中玉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她心里都明白,但是几乎从来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老师请她,她也不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大家,但是与小朋友在一起时,又说又笑,由此看来其实她不内向。在活动中我有意的经常提问她,以为多提问多鼓励她就会回答的,但是恰恰相反,还是不起作用。
遇到这样的幼儿,经过仔细分析,我实施了如下方法:首先搞好师幼关系,只有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使幼儿心目中产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做幼儿的知心朋友,形成良好的教育基础,幼儿就会喜欢老师,并愿意与老师沟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在学习、生活中多关心、体贴孩子,孩子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那份爱、那份关怀,自然也会和教师沟通。
再是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家长应该积极配合老师,进一步训练幼儿的说话能力,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压抑孩子天真的本性,给孩子创造表达表现的机会,提高幼儿主动表达的兴趣。让幼儿享受成功的快乐,塑造自信。既使有一点点进步,也要给予鼓励。
其次,正面引导幼儿,让幼儿获得自信心,让幼儿在支持、鼓励中去创造表现,相信更适宜。用自己的一颗爱心,一双慧眼,及时发现像尹中玉这样带有某种自我抑制孩子的表现欲。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胆怯心理。例如老师说:“没什么,试一试,错了也没关系。”如对幼儿说:“你真棒,回答的真好。”“你是这样认为的。”孩子会有“老师支持我”、“我能行”的喜悦与自豪感,最终会主动的表达。还可以用奖励小红花等方法激发孩子去表现,再者孩子需要时也可以给他一点提示。
给孩子一个表现的机会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给孩子一个表现的机会”,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不知道各位老师们有没有觉得,在班里总有那么几个孩子在学习上纪律上常规上都不尽人意,可是在玩闹的事情上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孩子我们要怎样引导他们呢?
我们这个班的孩子是我从小班一直带过来的,现在已经是大班了。
我们班里有一对双胞胎男孩,他们的常规学习纪律样样都让我很头疼。
不过好在他们不是特别让人讨厌,还算是比较会讨人喜欢。
后来在中班的时候,有一次练习跳高,通过检测,这一对双胞胎是我们班里跳得最高的,而且动作上干净利索。
后来,我想了想,其实这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他们平时闹腾惯了,对于这样的事情应该是比其他的小朋友熟练一些。
再后来,转呼啦圈的时候,他俩刚开始的时候直接不学,一个都转不起来,后来我盯着他俩学,我发现他俩学得很快。
我就在想,应该给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学习常规纪律都没法好好表现,这个应该没问题了,我便让班里其他的小朋友过来看他们是怎么跳的,注意其中的技巧。
他们很高兴,表现的很积极,很热心的告诉其他的小朋友要怎么跳,应该跳的多么高。
后来,到了大班跳大绳的时候,因为他们的胆子很大,所以在跳的时候也是他们俩个先学会的,甚至是跳的上瘾了,我便让他们带着其他的小朋友跳,这让他们的自信心瞬间满满,这个自信心同时也转移到了学习上,这让他们的爸爸妈妈感到无比的欣慰。
其实孩子不是不好好学,只是缺乏对他们的肯定,缺乏一个表现的机会,缺乏其他孩子对他们的认可。
大人尚且需要别人的欣赏,别人的肯定,更何况一个仅仅四岁的孩子呢?
关于“给孩子一个表现的机会”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多给能力弱的孩子表现的机会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与生活自理能力,我们一直试着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发勺子、分碗、擦桌子、搬椅子等,并教育他们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每到中午分碗时,我总是说:“看看谁坐的最棒,就请他来做老师的小帮手分碗和勺子。”每到这时,大家都会坐的笔直,就连几个捣蛋鬼也坐的像“木头人”一样,眼睛始终盯着我,希望能叫到自己。可每次我总是叫聪明能干的孩子。这次,我本想换几个孩子发,可当我一个个看过去,有的个子太小,走路好象还不稳,怕摔着;有的太迟钝,动作太慢,也不行;再看看几个捣蛋鬼,唉,一天要喊上百次,想到就来气,于是我仍请了几个乖巧能干的孩子。“老师,我还没分过呢。”捣蛋王昊昊大声喊。我看了他一眼说:“每次吃饭都最慢,上课从来不举手发言,就知道做小动作,讲废话,还想分碗?”我生硬的口吻,严肃的眼神,使昊昊呆呆地看着我。
吃饭的时候,昊昊的神情总是在我脑海出现,我感到自己错了。午饭后,我把昊昊叫到身边,作了自我批评,并夸奖他其实是个聪明能干的孩子,下次一定请他分碗,他点点头,脸上露出了笑容。
后来,我让昊昊发了好几次碗,他特别兴奋,还把这件事告诉了家人,说自己是老师的小帮手了。这几天,我发现他中饭吃的特别快,上课偶尔也能举手发言。由此,让我真切体会到了不应该拒绝孩子想要表现自己的请求,特别是那些似乎不太聪明而且调皮捣蛋的孩子,应让他们从心里感到老师是信任他们的,认为他们是有能力的,还应努力创造条件,给他们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使他们更有自信,更爱学习,更爱上幼儿园。
放手,给孩子表现自我潜力的机会
今年我园开展了一系列的幼儿技能技巧活动,我们班学习花样皮球。今天下午又是户外活动的时间,我们带着孩子到院子里准备玩皮球。刚到活动地点,就听到前面有孩子争先恐后地说:“新皮球,有这么多新皮球,还没有充气呢!”我们决定为新皮球打气,同时让孩子们先玩原来的球。可是,孩子们哪有心思玩啊,个个都盯着新球,期待着我们快打完让他们玩。看到孩子们期待的眼神,便对他们说:“看谁拍的最认真,老师就先把新球给谁玩。”孩子们听了都拍得认真极了。
过了一会儿,我的背有点酸,便一边用手捶着背一边说:“哎,这么多球什么时候才能打完呢?”我说这话的时候被在我身边拍球的刘轩宇听到了,他走过来说:“老师,我帮你吧。我很有劲的。”“不用了,老师休息一会自己来就行。”“老师,我能行,你就让我试试吧。”看他认真的样子真不忍心拒绝他,况且。于是就对他说:“你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皮球,打好气后就去玩。”一会儿,轩宇在自己的努力下,终于拿到了自己心爱的大皮球。看到轩宇有了自己心爱的大皮球,其他的孩子也争着过来帮我打气,就这样你一个他一个,不一会便打完了。孩子们拿着自己充满气的皮球,玩得格外开心。
看来我们不能小瞧这些孩子们,我们可以在孩子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放手让孩子们帮着做点事情,这样做既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培养了孩子学习体谅帮助别人的爱心,又发展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幼儿观察记录:发现孩子的蜕变
观察内容:大班个别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活动室
观察对象:硕硕
观察目标: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宽容的品格,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
观察描述:
硕硕小朋友胖嘟嘟的,非常可爱,可是他有一些习惯很不好。
观察一:晨间自由活动时他会带着同伴在教室或幼儿园窜来窜去,追逐打闹;玩积木时,他会把所有的积木都扔在地上;小朋友正聚精会神地听讲,他却和周围的小朋友头碰头讲得热火朝天,手舞足蹈……
观察二:绘画活动开始了,他趁老师不注意,拿着记号笔在画纸上、桌布上乱涂乱画,要不,就拍着桌子大声叫“我画不来”,当老师走近他时,他就对你笑嘻嘻的,让你又好气又好笑。
观察三:自理能力特差,可以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他妈妈对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反思:
㈠好奇心很强。这时期的孩子好奇心理很强,不管对什么东西都很感兴趣,而且,我们这里的积木他以前根本没玩过,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自己没有的一些东西他们总想弄个明白,想个究竟,因此他们会玩玩弄弄,甚至把玩具弄坏。事实上,孩子所表现出的恶作剧、小破坏有时并非真的坏行为,但却是一种不利于他人的行为。
㈡家庭环境的影响,在家里,他是小皇帝,上面还有一个姐姐,长他6岁,他提出的条件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人人都会答应,使他养成了唯他独尊的性格,以致,什么都不会,因为有人包办了。
应对措施:
不良的习惯,不是说一时就能改正的,我软硬皆施,表扬和批评相结合,每天对他吹耳边风,睡午觉时,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背,把他哄睡,孩子也会反思的,逐渐,他慢慢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针对杨帆画画时的表现,我让能力较强的幼儿坐在他的身边,时常关心他,照顾他,还手把手的教他勾线,教他涂色。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家多为孩子添置一些绘画工具,让他在家里涂涂画画,培养他的兴趣。
现在硕硕已有了可喜的进步。早上来园时很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和小朋友能友好的相处;绘画时不但能根据老师的范画进行勾线,还能通过想象进行添画;有时还主动帮忙清洁教室、给小朋友讲故事……
为孩子创造表现机会
我班幼儿尹中玉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她心里都明白,但是几乎从来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老师请她,她也不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大家,但是与小朋友在一起时,又说又笑,由此看来其实她不内向。在活动中我有意的经常提问她,以为多提问多鼓励她就会回答的,但是恰恰相反,还是不起作用。
遇到这样的幼儿,经过仔细分析,我实施了如下方法:首先搞好师幼关系,只有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使幼儿心目中产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做幼儿的知心朋友,形成良好的教育基础,幼儿就会喜欢老师,并愿意与老师沟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在学习、生活中多关心、体贴孩子,孩子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那份爱、那份关怀,自然也会和教师沟通。
再是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家长应该积极配合老师,进一步训练幼儿的说话能力,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压抑孩子天真的本性,给孩子创造表达表现的机会,提高幼儿主动表达的兴趣。让幼儿享受成功的快乐,塑造自信。既使有一点点进步,也要给予鼓励。
其次,正面引导幼儿,让幼儿获得自信心,让幼儿在支持、鼓励中去创造表现,相信更适宜。用自己的一颗爱心,一双慧眼,及时发现像尹中玉这样带有某种自我抑制孩子的表现欲。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胆怯心理。例如老师说:“没什么,试一试,错了也没关系。”如对幼儿说:“你真棒,回答的真好。”“你是这样认为的。”孩子会有“老师支持我”、“我能行”的喜悦与自豪感,最终会主动的表达。还可以用奖励小红花等方法激发孩子去表现,再者孩子需要时也可以给他一点提示。
为孩子创造更多表现机会
我们班韩新宇小朋友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她心里都明白,但是几乎从来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我有时刻意的去请她回答,她也不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大家,但是与小朋友在一起时,又说又笑,由此看来其实她不内向。
于是我在多次活动中我有意的经常提问她,以为多提问多鼓励她就会回答的,但是恰恰相反,还是不起作用。
遇到这样的幼儿,经过仔细分析,这个小姑娘平时跟着爷爷奶奶的时间多,不怎么与别的大人交流。
因此我想了几个办法看看能不能有好的效果。
首先我加大对她的关注,实时的鼓励她,多和她交流,只有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使幼儿心目中产生对我的信任感,做幼儿的知心朋友,形成良好的教育基础,幼儿就会喜欢老师,并愿意与老师沟通。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在学习、生活中多关心、体贴孩子,孩子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那份爱、那份关怀,自然也会和教师沟通。
再是家园合作共同培养,新宇的爷爷奶奶积极配合老师,多带孩子出去玩,多和别人交流进一步训练幼儿的说话能力,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压抑孩子天真的本性,给孩子创造表达表现的机会,提高幼儿主动表达的兴趣。
让幼儿享受成功的快乐,塑造自信。
既使有一点点进步,也要给予鼓励。
其次,正面引导幼儿,让幼儿获得自信心,让幼儿在支持、鼓励中去创造表现,相信更适宜。
用自己的一颗爱心,一双慧眼,及时发现像韩新宇这样带有某种自我抑制孩子的表现欲。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胆怯心理。
例如老师说:“没什么,试一试,错了也没关系。
”如对幼儿说:“你真棒,回答的真好。
”“你是这样认为的。
”孩子会有“老师支持我”、“我能行”的喜悦与自豪感,最终会主动的表达。
还可以用奖励小红花等方法激发孩子去表现,再者孩子需要时也可以给他一点提示。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每一个孩子都像小树一样长大,韩新宇更是有了很大的变化,她来园时会主动向老师问好,在活动时积极地回答问题,整个人变得更加活泼开朗。
看到孩子的变化我真感到欣慰,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我们要多为这些天使创造表现的机会。
小班观察记录:做孩子的亦师亦友
小班观察记录:做孩子的亦师亦友
最近我们在对孩子们进行一定的安全教育,目的是让他们锻炼自我保护的能力。这不,我们的黄舒越又登场了。
快离园的时候,我在门口接待家长,忽然听到哭声想了起来,我进去一瞧,我们乖巧的王诗雨在流眼泪,我很奇怪,她总不会打架吧?怎么会哭呢。这时,旁边还未接走的一小朋友走过来和我说:“钱老师,刚才是黄舒越把王诗雨吓哭了!”我问他:“黄舒越?吓王诗雨什么了?”那个小朋友摇摇头。我只能从王诗雨着手,我抱起王诗雨,边安慰她边问:“诗雨,不哭了,你很勇敢地哦,来,先擦擦眼泪,好了,告诉钱老师,为什么哭呀?”王诗雨擦掉眼泪,轻轻地告诉我:“是黄舒越刚才说有大坏蛋要来抓我!”我说“好的,我知道了,你去和其他小朋友玩吧。”
知道事情原委以后,我很生气,把黄舒越叫了过来,狠狠的训了一顿,不准他离开我的视线,他听出我的怒气,开始闵这嘴巴小声地和我说:“老师,我下次不敢了”可我没有搭理他,他的眼睛也开始泛红了,这时我才意识到,也许我的语气过重了。我知道他不是故意吓人的,我缓和了一下心情,心平气和地和他讲道理,摆事实,他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但我知道他知道自己错了,并和王诗雨道了歉。我相信他会改的,最后我还请他帮我做事,他开心的和我聊起了天,乖乖地坐在那等爸爸来接。
我觉得,孩子对成人的话也能基本了解,但有时教师严厉的态度反倒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他们已经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把他们当朋友,同辈一样来交流”,他们明白得会更快,也会拉近教师的距离。